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15: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研讨,现就我校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若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议论抒情”、“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第二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失败的作文教学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必然失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经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实践、学习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有着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快速作文、自能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和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误区。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认真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巢窠。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语文教师,不管是近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着数十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上网遥遥无期,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3.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不是平川便是山区丘陵地带,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来说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基于此,也只能完成一些《师生情》或《父母情》等这样的限题作文,对社会新闻只能望洋兴叹,无动于衷。

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4.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必然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的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蜻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

(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几点教学实践尝试。

透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对照课程说明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除进行常规的程式训练和技巧点拨、指导之外,而应把学生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重点,籍此解决学生作文视野狭窄、材料陈腐不新、思维呆板、作文结构形式不新、课外训练少、课堂教学效益差等弊端。

在农村初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洋县退休教师张定明老师的自能作文

(三)、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正因为农村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小农意识强等方面原因束缚和制约,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也像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收着基础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应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推进作文教改: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生活范围,主动积极地感知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积累,不但解决积累素材、丰富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创造条条件,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得知识层次。可以开设阅读课和新闻课等,让学生通过书刊或影视教育去了解社会,增进学生的知识储量。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自能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柔化作文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性。

4、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

进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5、重视传统文学和当代美文的阅读、诵记,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6、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鼓励为主,多角度地激励

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第三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燕好荣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作文这点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写起作文来真要命。

听完这句话,我想了很多。做语文教师十年,天天如是,周而复始,日子就像被切好的了土豆片。我们让孩子们写周记、写作文、写练笔,颈椎断了般的批、改、增、删。大段大段的讲评指导,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会了多少?积累了多少?扪心自问,冷汗直流。孩子们对作文兴趣缺缺,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真的应该好好想想了。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最想说的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练字,让学生拥有一生一世的汉字情。

“平生所爱颜如玉,巧意浓情绝世姿。月下花间看不足,几边枕畔恋弥痴。千秋甲鼎留芳泽,万里巾笺寄妙辞。博雅尤能常进取,为伊能不苦相思?”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几千年以来,虽经历了变化和发展,却始终如一脉相承,不仅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而且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不仅要认识汉字,了解他的起源、意义,而且还要写好这些前辈留下的汉字。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借助了汉字,宣泄着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报负,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黄鹤楼、滕王阁、泰山、庐山都因诗文而永垂不朽。……烟花三月下扬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览众山小、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就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字如其人”,其实字就是人的另一个仪表,字的好坏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心正则笔正”,书以德贵。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大腹便便的老总们,拿着派克金笔,签着比蛤蟆还难看的名字,真是令人汗颜!很多明星,歪扭的汉字让人惊叹,只好请人设计姓名,拼命模仿,好在公众场合挥笔签名时减轻尴尬。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这一手汉字是最起码的吧!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啊。

我每每接一届新初中生,第一节课我就会给他们讲汉字的重要性。我说中国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它里面有龙飞凤舞,有虎啸龙吟,以其浩瀚广博书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一定要好好练字。我为他们制订了练字方案,先练握笔,再练描红,每天几个字。有的孩子兴趣高昂,自己拿着田字格本来找我,让我在一页纸的左手边写上一行楷体字,他们就练满这一页。慢慢的,孩子们对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些感觉。写的字越来越端正了。我们班里的一些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像我的,甚至比我的还要有特点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他们漂亮的中国字在眼前跳跃,我深感快乐。中考作文,字是门脸。在字上吃亏失分的例子不可胜数了。树立良好心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定能练出一笔好字,受用终生。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现在的学生功课负担普遍很重,真是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他们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回家看电视也为大部分家长所禁止。没有生活积累,写作文时自然只能挤出几句话来应付。有时候似乎还会一些“议论”,但只是东拉西扯,罗列一些诸如“爱因斯坦如何如何”“爱迪生怎样怎样”之类的陈谷子烂芝麻来充数,根本没有来之于生活的鲜活材料。遇到“诗意生活”之类的中考题,不少学生就立刻傻了眼,真的是“无话可说”,只好作些“急中生智”式的胡编乱造。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根本的一点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阅读各种书刊,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经典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脑子里有东西,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自然而然地“有话可说”。

为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每日思考”,记录活动经历、学习所得、生活感悟;让学生写“每周涉猎回眸”,摘录阅读内容,反思阅读过程,以便自我督促和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家必看中央台“新闻周刊”等新闻评论类节目;每月至少让学生观看一部诸如《美丽人生》《虎口脱脸》等经典影片,并让学生说或写“我看《美丽人生》”“美丽人生来自……”之类的话题,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虽然从整体上说,学生生活积累明显不足,但实际上也并非一点生活感受也没有,问题在于,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往往会有种种限制,让学生觉得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写。如,一般教师都反复强调,政治敏感问题千万不要去碰,最好不要去写社会的阴暗面,以免被认为思想不健康;又如,张扬个性不要自说自话,不要热衷于写“小我”,等等。教师的提醒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学生往往因此有话而不敢说。还有,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有时触及学生内心隐秘,学生也会有话而不敢说、不想说。如,有教师分析完“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就布置学生写“我的愁”,结果学生只是笼统地说说“考试成绩不好之愁”、“课业负担重我愁”、“对不起家长和老师之愁”,千篇一律。学生之于成长中的困惑,心中即使有许多话要说,一般也不太愿意像小学生那样在作文中说出来。针对学生有话不便说、不愿在作文中当众说的情况,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写日记,不用交给老师看。也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惑与感想,通过书信的形式写给语文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告诉老师假期生活的情况,假期读书与影视观赏中的想法等,不拘形式,学生没有顾虑,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在这样“私人性”交流中“有话肯说”,就会慢慢地在作文中“有话可说”了。老师们也要尽全力给孩子们创造有话可说的情境。如笔者一篇作业里谈到的一次削苹果情景作文,就是一次积极探索的作文教学案例。

有些孩子是有话不会说,茶壶里煮饺子。这就需要老师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与辅导学生“如何把话说好”结合起来。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还觉得“无话可说”或者说有话不会说的时候,不必更多地强调如何点题、如何铺垫照应、如何安排结构等等。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基本的表达能力,除了让学生多记日记之外,一个重要的抓手是,把日常阅读与日常练笔结合起来,因为阅读是日常语文学习的重要活动,把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作文能力自然会有更多的提高了。

三、人生引导,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怎么做人。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中学生写的一段文字,他说“老师似乎只教会了我们如何把作文写得花团锦簇,却没有教会我们做人。同学们经常都是写作文的时候一套:激昂文字、批判社会的不良和黑暗;做起事来又一套:满嘴脏话,不讲公共道德,随意损坏公物、乱扔垃圾……这让我觉得非常痛心和失望,如果学习不能教会我们做人,如果一作文就要言行不一,那我们受教育、写作文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教学生作文对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

学生由于青少年特有的热情和激情,常常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或者完美主义者,心中怀着极其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世界,希望周围的人也都是完人;可同时他们往往又都是一些愤世嫉俗者,不能容忍这个世界有一丝缺陷,不满意周围的人有一点不足,但往往是最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要教育他们认识到人生并不是只有光明美好的一面,还有黑暗丑陋的一面。这个世界,是光明与黑暗、美好与丑陋并存的,我们绝不能因为黑暗和丑陋的存在,就抹杀世界的光明与美好。语文,是用文字叙述世界,引导学生追求光明美好的事物,而作文则让学生把平时的所学、所感,用文字记录描述出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育学生在遇到理想与现实有冲突和矛盾时,不应该抱怨、害怕和逃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它。教育他们既要拿出青少年的热情,去面对世界美好的一面;更要拿出青少年的勇气和激情,去改变世界不美好的一面。语文教师应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理成熟、人格健全的人,能积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不如意,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并更进一步地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不美好,不但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为此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对作文的选材内容一定要给予正确指点,切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使内容片面化,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产生偏差。许多作文就出现过这种偏向,如在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的众多作品中,反映社会真善美的动人故事极少:里面有对严肃音乐的调侃,有对医院医生冷漠和不负责态度的批评,还有对国际政治人物的漫画式嘲弄与攻击等,却鲜有反映社会与人生真善美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教育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成长所应肩负的道德与责任。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作文题材,加强“真善美”的引导与强化,倡导积极向上的作文思想和风气,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还要不失时机地将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写文章难,做人更难。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教学生“做文”与“做人”的“真诚”。我们都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于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文”时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这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育人”。

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就是写作。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身为语文老师,深感自身之任重道远,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品味川流不息的生命灵动,拥有甜蜜幸福的人生。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 电话:*** 邮编:257345

第四篇: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教材。所选课文非常典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都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每册书的扉页《写在前面》中,编者以一封信的形式都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告诉学生如何来学好语文;同时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写明此单元的教学目的、学习的方法。六册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呈循环式递进的形式,体现了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编者心细如发,事事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春风化雨,很适合教学。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议论文的教学中,我还是遇到了困难,产生了迷惑,由此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的思考

议论文是九年级的一个学习重点,占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分之一,既是三大文体的传统内容,也是考查学生创新、思辨、认识等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议论文内容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文章,其实是呈三足鼎立的格局的。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最后翻越的那座高山,翻过去,才会一马平川。

那么学习议论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要求。

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干脆就读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对于写议论文是非常发怵的。高中对议论文的要求很高。很多作文不像初中,感性的作文题目多一些,大多是偏向理性的。没有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那怎么能行呢?

所以说,初中的议论文教学,是起步点,它起到了一个台阶的作用。在初中,学生要掌握议论分析的方法,掌握议论文的框架结构,对一些事情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很好地运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高中的语文教学很好的衔接。同时,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世界观的完善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原因的分析

1、课文文本的指导作用有待提高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课本是上课的依据,是上课的根本。很多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剖析解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本质,以求一根红线穿起文章的所有知识点。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课本所选文章,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出现时间:九年级上册。我认为在九年级才出现议论文为时有些晚,议论文是中考阅读中三个阅读文中的一个,到九年级才出现,如果从认知能力上讲,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所增强,肯定是便于议论文的教学。但鉴于九年级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新年一过也就结课了。其实真正的接触课文教学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并且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只在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在现代文部分没有出现议论性的课文。只是在古文部分,出现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所以说,议论文,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只是在九年级才进行的。我认为出现的时间有些晚了,在学生的心底形成的印象比较浅,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也相对短。

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说明文的文章在八年级就接触,并且在八年级上册就有两个单元,学生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慢慢得来消化这些知识。记叙类文章的教学就更不要说,始终贯彻于三年的教学中。在教材中议论性文章出现得较晚,我认为这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议论文的一个客观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本中所出现的文章。

在九年级上册首先出现的议论性文章是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文章:《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书中这样写道: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无数先哲呼唤自由和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里分别述说着各自的事情,言辞或激烈,或和平,但是对人类的关注是相同的。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本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本单元的教学目的特别是情感目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微笑着面对生活,如何去做人的。如果从体裁上讲,前两篇是讲演稿,后两篇是书信。属于议论性的文章,但都不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

当然从情感目的来讲,达到这些目的是无可厚非的。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一门学科,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应该在文章阅读分析上、写法上有所收益才好。但《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两片演说稿,并且文章比较长,学生从整体把握上有一些难度。《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是两篇书信。感情细腻而丰富,但随意性比较强。如果拿来向学生讲述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是不恰当。相对来讲,这四篇文章中,《敬业与乐业》还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论题,可以找出明确的论点,文中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总分总式的结构也比较明显。但本文对于第一次接触论辩性文章的学生来讲,从篇幅上,还是稍长了些。学生能读懂,但如果一下子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是不太容易的。

其实课本出现议论文的有关概念是在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目的:求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是通过作者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作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地论述语言。在这单元的教学目的中明确出现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特别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

《短文两篇》,课后补白部分出现了议论文的阅读知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才闪亮登场。

我们再来看一下本单元所选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我认为本单元的文章作为议论文的教学还是比较合适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认清其与记叙文的区别,把握其文体特点,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基本概念。

特别是驳论文教学。鲁迅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了吗》是一篇非常典范的驳论文,树立批驳的靶子,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篇文章是一篇标本式的文章。我认为对于新知识,适合选择典范的文章,也不应该太难,学生的接受才会容易点。应选用这样的文章,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渐地理解。可能有人认为我比较功利,忽视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事实上我没有忽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文章必须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我认为过去教材中的一些短小的议论文就非常适合教学。它们在八年级甚至于七年级就引入,文章短小而且规范,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愉悦盈满心中。

现已《谈骨气》为例简要分析一下。

①题目:谈骨气。可以由题目来讲清楚议论文题目的分类:论题型和论点型,教给学生拟议论文标题的方法,认清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②论点的提出:阅读全文,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是以什么方式提出的 ? 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论点。

③论证思路:提出论点 — 论证论点 — 总结归纳。文章的结构比较规范,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

④论证方法及作用:文中的三个事例比较典型,在此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⑤论据的特点: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本文选用了哪些论据 ? 课文为什么要选用这三个事例呢 ? 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整 ? 有骨气的中国人很多,作者为什么以文天祥、齐国穷人和闻一多为例 ?在此可以告诉学生议论文中的事例首先要真实,其次要典型,第三要简洁。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启发他们认识课文所说的“骨气”,跟社会上所谓“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等错误思想意识的本质区别。

议论性的文章出现得比较少,典范性的文章更少,这是学生议论文水平比较低的一个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提高学生的议论文水平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翻过的火焰山。

三、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及写作的水平:

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

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在八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可以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性。对议论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过去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也可拿来使用。比如《怀疑与学问》、《想和做》等。历年中考题中的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或分析。到九年级时,再接触课本中的文章,学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激发。

2、提高学生议论文文本解读能力

每一位教师必须注重45分钟教学。有的教师愿意以做题来代替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细读文本,是理解文章并开始解题的前提、基础;让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思路,必须先学会通读全文,然后迅速理清思路,勾勒出全文各段展开的思路;通过以上的训练,最终让学生面对内容不同的每一篇文章,能从规律上把握它,把文章切分成一块一块,然后又能以一条线轻松串接起来。

我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读懂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也是提高应试解题技能的根本途径。

3、阅读规律与方法的点拨指导

如果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自己解读文本,就可以把一篇议论文很清晰地分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抓准“中心论点”,分析段落的“中心句”,找出“论据”,明确各段“论证角度及方法”,理清“论证总体思路”,独立作出这些解读之后,再去做题,学生会觉得方向明确,不会被题目拖着走,不会被题目的变化所困扰。同时必须教会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不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要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于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至于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这个时候,我们再教给学生一点纯粹用于答题的所谓“规律、技巧”,从形式上给学生一些可以遵循的模式,以利于其答题方向明确、分析到位、表述准确。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可以带着他们分析,答案是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只有自己反复推敲,反复锤炼,形成的东西才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4、联系学生的实际,增加写作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种运用不仅体现在阅读上,更体现在作文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初中学生世界观已初步形成,对事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于身边事,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激起他们说话的欲望。比如说:中学生该不该在校内带手机?你对上网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勤奋和天资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定在一开始时就必须写出来,可以先激起他们“说”的欲望。有话可说,才可能有话可写。在说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其次要摘抄范文,其根本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别人,从中积累经典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由教师选定要阅读和摘抄的文章,保证了文章的质量和文体的需求与难易程度。学生在训练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品位,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在欣赏评价中学习借鉴了别人的优点。在这种潜

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摘抄完范文之后,不能仅仅止于此,而应该进行交流,在交流课中,我让学生说出选用本文的原因,你最欣赏本文的那一点,是语言,还是结构,抑或是让你扼腕叹息的思想?而后班中进行讨论,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好,更要知道文章好在哪里。

再次,在分析完一篇文章后,要让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或鉴赏,写出200~300字的反思或收获。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我一般是先让学生写提纲,对学生的提纲教师要进行点评,而后再让学生对此进行拓展,形成一篇600字的小文章。有了前面的铺垫,对学生来讲,这就不是太难做到的了。有时学生还会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

总之,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能力、作品鉴赏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当然还有学生的书写水平、写作心态和兴趣等等。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

本文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欢迎与各方朋友探讨。

第五篇:浅谈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1、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熊出没》《灰太狼与喜洋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并且知道设计者对画风的不同,画面效果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观看对象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下载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浅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概念教学 有意义化 探究性 情境性 [论文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课改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如果说课改前十年给普通一线教师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激情的话,那十年之后的课程改革已经重归原有的平静。课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么热烈了,而实际的教......

    对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被广泛学习.实践也证明了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潜......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1,细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指导学生热......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宁秣陵初级中学 刘玲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试着对主要问题作了一些考察分析,并摸索......

    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共5则范文)

    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教材。所选课文非常典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都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每......

    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

    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作者:薛 敏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着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