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2010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党的委员会对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第五条 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高等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的委员会可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对党的委员会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
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如遇重大问题可以随时召开。
第六条 党的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包括配备一定数量的组织员。
第七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学校党的委员会批准,设立党的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或直属支部委员会。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委员会。党员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50人的,经学校党的委员会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或4年;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直属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直属支部委员会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第八条 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2年或3年。
第九条 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
要将高等学校教职工离退休党员编入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第三章 主要职责
第十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机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审议确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六)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七)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八)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二)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具体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
(四)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做好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六)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二条 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工作,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负责人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并检查执行情况。
(三)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四)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并反映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三条 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进步。
(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不断扩大学生党员队伍。
(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设立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二)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三)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四)检查、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
(五)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的章程规定的党员权利不受侵犯。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党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第十八条 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及时将流动到本校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做好流动到校外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关心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第二十条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前,应当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党内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二十一条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当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第六章 干部和人才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对学校党政干部实行统一管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层行政干部的任免,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考察,听取学校行政领导的意见后,经校党委(常委)集体讨论决定,按规定程序办理。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学校,可以实行常务委员会票决制。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同本单位行政领导一起,做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工作,以及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管理工作。对院(系)级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干部的选拔,本单位党组织可以向学校党的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协助校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协助上级干部主管部门做好校级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贯彻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营造激发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发挥行政系统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以及广大教职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密切结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定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左右;规模较小的学校,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切实关心、爱护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完善保障机制,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
第八章 党组织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第三十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研究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三十三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军队系统院校党组织的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参照本条例作出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本条例执行。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发[2010]1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 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合格建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有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党的委员会对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
第五条 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高等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的委员会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对党的委员会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
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如遇重大问题可以随时召开。
第六条 党的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包括配备一定数量的组织员。
第七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学校党的委员会批准,设立党的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或直属支部委员会。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对党的委员会。党员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队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或4年;党的总支委员会、直属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总支委员会和直属支部委员会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第八条 党员7人以上的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立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2年或3年。
第九条 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设立学生党支部;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以与业务先进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
要将高等学校教职工离退休党员编入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第三章 主要职责
第十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审议确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六)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七)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八)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二)通过党政联席会,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三)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防腐倡廉建设,具体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
(四)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做好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六)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十二条 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工作,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负责人参加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并检查执行情况。
(三)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四)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并反映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三条 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进步。
(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不断扩大学生党员队伍。
(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根据青年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设立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做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二)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三)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四)检查、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
(五)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的章程规定的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 第 十七条 高等学校党的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 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十八条 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将流动到本校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做好流动到校外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关心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第二十条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前,应当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党内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二十一条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当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第六章 干部和人才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对学校党政干部实行统一管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学校中层行政干部的任免,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考察,听取学校行政领导意见后,经校党委(常委)集体讨论决定,按规定程序办理。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学校,可以实行常务委员会票决制。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同本单位行政领导一起,做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工作,以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管理工作。
对院(系)级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干部的选拔,本单位党组织可以向学校党的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协助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协助上级干部主管部门做好校级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贯彻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营造激发创造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发挥行政系统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第 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式政策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帮 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第 三十条 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密切结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定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 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区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左右;规模较小的学校,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切实关心、爱护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完善保障机制,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
第八章 党组织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第三十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研究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三十三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军队系统院校党组织的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参照本条例做出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本条例执行。
2010.8.13
表
1一、围绕集团公司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0分)
1、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和落实上级的决定。
2、协政党策决论讨的题问大重位单本与参记书部,全健会委支调,班子团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3、要求。
4、围绕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支部活动,活各的任责设建政廉风党成完;度制化范规策决项事大重积极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力引吸有容内、式方动施和长效机制,单位工作成绩显著。
二、加强组织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20分)
5、根据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党员教育管理计划。坚持 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
6、定期召开党员会议通报工作,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整个党支部团结上进。
7、严格党员管理,党员遵纪守法,按规定收缴党费,对不合格党员及时做出组织处理。
8、。成完按续手正转格严划计展发施实定制,养培育教的员备预和子分极积党入视重
三、坚持党内各项制度(20分)
9、坚持每两月一次党内活动制度和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的中心组学习。
10、坚持每年一次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1、。录记会开结总,划计有作工
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15分)
12、定期分析群众的思想状况,积极支持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
13、。”言献“展开极积作工战统视重,动活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参加集团公司组
14、。抓起一明文个三持坚,动活项各的织
五、加强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15分)
15、行政领导能够经常向党员和群众通报本单。稿投站网、报钢国中向传宣的式形种展开主,动活项各会究研作工治政想思建党司公团集加参极积位业务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职工教育培训。
16、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实反映
对党支部工作的总体评价: 说。盾矛解化时及,见意的众群 划上数分内栏准标考在,价评的己自据根:明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工作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工作的最前沿。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对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一个乡镇或地区整体工作发展上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前一阶段的考察和学习,对于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组织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基础,而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主体,因此来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帮助人的良好格局,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拼搏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狠抓强化队伍建设不放松,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奠定坚实人员保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基层组织队伍是我们干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村级支部队伍建设,要站在如何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高度,鼓励和支持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品质好,具有较强奉献精神,1
敢于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支部队伍中来,鼓励他们带领村队加快发展,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保证质量为主,发展数量为辅,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基层党员队伍,为基层工作开展提供新鲜血液。
三是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基层组织工作新局面。在当前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不断涌现,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基层组工干部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对于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仍然采用传统的办法,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以至于无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认识层面,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分析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的事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群众认知度,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基层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围绕中心,积极作为,切实推进整体工作发展进程。作为基层组织工作而言,如何将组织工作融入到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形成互相推动、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须的。因为基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作为基层组织工作来说,如何认识和适应这一点十分重要。以我镇发展来说,当
前面临着怎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等问题,作为组织工作来说,怎样主动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如何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的组织工作积极对接中心工作,特别是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实干模范评选活动,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大家以昂扬的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投入到中心工作中去,有效地提升了我们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一些个人认识和看法,由于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
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工作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工作的最前沿。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对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一个乡镇或地区整体工作发展上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前一阶段的考察和学习,对于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组织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基础,而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主体,因此来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帮助人的良好格局,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拼搏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狠抓强化队伍建设不放松,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奠定坚实人员保证。
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基层组织队伍是我们干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村级支部队伍建设,要站在如何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高度,鼓励和支持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品质好,具有较强奉献精神,敢于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支部队伍中来,鼓励他们带领村队加快发展,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保证质量为主,发展数量为辅,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基层党员队伍,为基层工作开展提供新鲜血液。
三是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基层组织工作新局面。
在当前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不断涌现,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基层组工干部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对于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仍然采用传统的办法,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以至于无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认识层面,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分析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的事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群众认知度,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基层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五篇:乡镇基层组织工作要点(初稿)
2011年大场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将2011年确定为“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年”,特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进一步巩固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夯实基层基础,注重载体创新,强化机制保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推进大场科学发展强镇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思路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坚持一个主题(村“两委”换届),深化一个载体(建党90周年),突出两个关键(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建强三支队伍(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开展三项活动(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结对帮扶、评先树优),实施四大工程(领头雁工程、创先争优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健全五项机制(基层党建助推科学发展机制、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典型培树示范带动机制、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载体、基本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干部队伍领导科学发展本领
1、健全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途径,注重从选聘大学生、农村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在外创业有成的党员中选人,广辟选人渠道,放开视野,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选取敢想敢干、善于经营的各种优秀人才,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2、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镇村两级制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创新培训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农村干部前往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并采取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建立村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为主体,村书记后备干部储备1至2名,其他两委后备干部储备3至5名,将选聘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建立专项工作台帐,通过镇村干部联系帮带、进入两委班子跟班锻炼等举措进行重点培养。利用7月份组织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村党组织书记争做“群众致富带头人、服务群众贴心人、政策法规明白人、清正廉洁放心人”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剖析检查、整改提高,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
3、提升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按照市委要求,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主任、记账员建立专门的工资发放存折,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建立正常退休退职制度。根据市委有关文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正常离任村干部及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为及时足额发放退休金,镇党委政府对退休退职干部按20%的比例负担退休退职费用。定期开展评先树优表彰活动。出台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评先树优表彰活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干部待遇绩效补贴直接挂钩。完善村干部保障机制。为包括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主任、记账员在内的农村四职干部办理每人每年8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障村干部的人身安全,从而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措施,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工作积极性。根据农村干部享受固定补贴的岗位特点,分别由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工作职责,实施绩效考核,考核情况与村干部待遇挂钩。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主任、记账员分别由党委政府、计生服务中心、经管统计中心制定各自工作职责并负责实施绩效考核。严格按照《支部书记诫勉暂行办法》,村干部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扣发或减发岗位补贴;免除职务的,停止各种岗位待遇。严格按照《大场镇农村干部岗位待遇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农村干部激励保障办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规范村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实施村“两委”班子提升工程。在全镇农村基层班子中开展了创建“凝聚力强、公信力强、创新力强”的“三强”型班子,提升班子建设总体水平。采取谈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各村“两委”班子运作情况,及时掌握可能影响换届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四审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村内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提议、由村“两委”商议、由党员大会审议、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严格落实村务、财务“两公开”要求。凡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按规定向全体村民公开,同时可以通过会议、“明白纸”、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凡是村民普遍关心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事项,都应当及时、据实、逐项逐笔公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给予解答和限期解决。每月公开一次。
5、建立村级工作月度报告制度。每月30日确立为全镇村级工作报告日,由村两委会向党员大众、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征求党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
6、打造零距离服务平台。在建成镇级综合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再在各社区中心村设立便民服务厅。实行社区干部对群众需求服务事项全面代理制,村级设立群众服务事项代办员(党支部书记),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打造零距离的服务平台。
7、严格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定期选聘、岗位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争当“农业技术员、民事调解员、文化宣传员、站点管理员”职责,形成以“四员”管理为基础、激励创业为重点、优者重用为方向的选聘大学生管理使用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大学生村官必须驻村开展工作,必须参加周二集中办公日工作,利用周四对村务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做好相关档案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归档工作,所有工作日都应记好工作日志。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络员制度,每个社区确定1名大学生村官联络员,切实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二)深入实施“创先争优”工程,有效增强党员队伍践行科学发展能力
8、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两推、两评、三公示、两票决”模式发展党员,并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考察制,党委派员对推荐出来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写出书面材料,及时向支部反馈情况,避免把不合格人选纳入发展党员的对象。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杜绝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对因推荐人、培养联系人、入党联系人、谈话人向支部介绍,不按程序和手续办事,随意违反原则的,一经查出,将对责任人或组织给予通报批评或党纪处分,对已发展的预备党员一律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为确保发展党员质量,采取把好“五个关口”,坚持“五不发展”严把党员“入口关”。把好“五个关口”即:把好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关、发展对象确定关、预备党员接收关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关。“五不发展”即:本人不提出入党申请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不合格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到一年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发展,入党手续不全、材料不齐的不发展,杜绝不成熟对象进入党员队伍的现象。
9、对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休要求进行细化。重点对村级各项制度和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逐条逐项进行细化,对涉及党员职责和需要党员履行义务的,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每位干部身上,实行党员干部“承诺制”,细化党员承诺内容,并进行公示。在年终时,对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评,对配合落实职责较好的党员,作为评选优秀党员的候选对象,并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给予表扬和肯定。
10、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机制。根据实际,综合考虑党员的各种情况,全面加强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群体党员的管理,注意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措施,实现新突破。
11、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类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发挥党员特长。通过开展“党员责任日”、“党员奉献日”、“党员创业岗”等活动为党员服务、为群众办实事。通过活动,使党员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阵地,找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增强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12、注重发挥党员在换届选举中的重大作用。多次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目的要求、工作步骤、选人标准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调动起党员的参选热情。
13、全面做好党内帮扶工作。建立“党内帮扶基金”,切实管理和用好帮扶资金。同时开展好“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
14、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日常联系沟通和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
15、组织开展“优秀党员示范岗”活动。建立挂牌上岗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办事流程及办事态度。
16、继续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专项活动。治理庸懒行为,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通过考核、民主评议、明察暗访、群众举报、舆论监督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调查核实,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后,召开党委会议研究作出处理决定。根据具体情形和情节,采取以下方式处理:提醒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待岗、辞退等。担任领导职务的,可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违反党纪政纪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大力实施“基础工程”,进一步筑牢助推基层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17、探索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总结推广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协会服务等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培育特色产业品牌,牵头发展订单农业,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开发利用土地创收,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由村集体引导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通过集中经营土地增加集体收入;通过整合开发优势资源创收,对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充分挖掘比较优势,组建新型经济实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增加集体收入。
18、全面提升党建阵地建设标准。围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建阵地“达标升级”活动。9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市以上补助和镇、村自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确保村级活动场所要全部达到示范标准,切实抓好电教、远教设备的配套建设和日常管理。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民生服务、文化生活“四大”平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年内,镇“达标”两室所占比例要达到90%以上,其中“示范”两室达到30%以上。
19、规范远程教育网络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统一规范、网络拓展、运行维护、更新升级和制作教材、抓好播放、宣传典型、报道经验等工作。坚持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有关涉农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电教片,平均收看时长不低于20小时/月/站点、每次点播收看不少于15分钟/站点,充分发挥网络在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年内,镇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健康运行;设备标牌和管理制度做到“五统一”,必要栏目、必学内容参学率100%。
20、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围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积极组建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加快推进以村党组织为主干、广大党员为基本力量的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治安防控、农民文化服务的网络建设。年内,各村党组织要全力加快品牌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继续推动水果萝卜、冬暖大棚、草莓等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实现村村都有一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种矛盾隐患排查、稳控、调解率达到95%以上,努力实现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市以上集体访“零事件、零上访”。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场所建设,农村“党员书屋”创建率达到60%以上。
(四)积极实施“创新工程”,在推进基层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21、建立典型培树示范带动机制。坚持把培树典型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创建亮点,打出品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完善的科学发展典型示范带动体系。重点围绕推进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素质提升科技支撑、新民居建设、“双基”建设培树科学发展典型。
22、健全引领产业发展组织体系。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的组织设臵、功能定位、运行方式,加快在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建立专业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倡导建立以强促弱、以大带小等联合党组织,放大优质组织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模式组建一批专业党组织,切实加强产业党组织服务、引导和推动发展功能建设,特别要在草莓主产区组建一批产业党组织进行重点打造。
(五)拓宽党建工作领域,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3、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全部建立党组织,不具备条件的通过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继续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倡党员业主担任党组织书记,提倡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规章制度。
24、巩固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党员两支队伍建设,完善居住地党员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在巩固深化社区党员“设岗创星”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臶”、“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帮带”、“爱心助学”等活动,激励党员争做服务模范、维稳先锋和实践标兵,切实增强社区党员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组织保障、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5、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创建活动,建立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巩固深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以开展“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强化服务职能,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实行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述职制度,认真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六)推行党建工作责任制,配齐配强力量抓党建工作,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制度
26、明确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入手,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健全五项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推行“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党委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并实施党委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实行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制度;对三个文明建设、民生问题等实事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实行半年考评,年终总评;建立党委书记谈心制度,党委书记谈话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原则上每周固定一天为谈话日,每年与所有村书记、村主任谈心两次以上,了解村“两委”班子的运行和思想政治建设等情况。
27、制定党建工作计划。镇党委根据工作重点,制定具体详细、操作性强的党建工作计划和方案,分解工作内容,明确具体任务、目标,把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村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符合本村的党建工作计划。
28、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市委要求,结合各自分工,分别确定了1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特别是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和单位建立了联系点。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联系点具体指导,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9、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基层党建工作,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工作任务,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督促完成基层党建工作任务。
30、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各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向镇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镇党委把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