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朱 慧
2010年第2期 ——党的建设
近年来,宜城市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把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优化党组织设置,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市178个村中3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3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一、依托农业产业建组织,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宜城市农业产业特色比较明显。市委充分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在按建制村为主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打破地域、产业分割限制,积极探索在农业产业链上建党组织,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和兴办产业进行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建立了47个“村+村”、“村+合作社”、“村+协会”、“村+基地”等类型党组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组织网络体系。这些党组织切实发挥组织领导、政策引导、提供服务、发动群众等优势,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发挥技术、信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13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被吸收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并较好发挥了带头带动作用。从而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板桥店镇曾山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立后,形成致富联合体,全镇15个村的食用菌产业“抱团”发展,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网络1.5万农户,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
二、依托涉农单位建组织,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整合涉农部门资源,跨部门建立“服务三农党支部”。按照“党组织领导、专业人员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全市组建科技、水产、畜牧、卫生、文化、法律等市直单位农村服务工作队党支部14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35个、涉农企业和便民服务党组织8个,参与党员490余名,每人每年参与服务活动都在30次以上。另一方面,吸收农业企业参与,建立农业行业协会党组织、区域型党组织和连锁服务党组织。宜城粮油行业协会、农家乐协会、梅缘农资商贸公司党支部,在下属的176个农村经营服务或生产网点,分片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信息共享和连锁经营,把服务农业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组和农户家庭。目前,全市99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党组织34家,形成了农村综合服务社、连锁服务店等一批有影响的品牌,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
三、依托农村企业建组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宜城市农村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招商引资的农业企业也比较多,各基层党组织及时摸清企业发展状况和党员活动情况,建立了工作台帐。全市按照“抓整建提档升级,抓创建提质争先,抓联建提效共赢”的“三建三提升”要求,坚持分类推进农村企业党组织建设,采取企业单建、企业联建、村企合建、行业统建和基层党组织帮建等模式,共设置51个企业党组织,先后选拔47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企业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宜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坚持在招商引资兴办企业过程中,同步组建企业党组织,做到建厂与“建党”同步进行,村企共同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9年安排40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村级工作经费,重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奖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第二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在优化党组织设置工作中,全州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形势发展,科学进行党员分类,创新六大
设置方式:
一是把党总支部建在行政村上,突出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即将行政村一级党组织设置为党总支部,各党总支部再根据实际,分类下设若干党支部,使党总支部成为下设各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分类党支部的设置,主要依据各村农业产业情况、党员特长及居住地情况设置党支部。如咸水乡人和村党总支部下设梦公塘本地早蜜柑、脐橙种植党支部,生猪养殖党支部,农产品销售党支部,老龄党支部等11个党支部。二是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上,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当前农村经济活跃,“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在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有利于广大党员交流经验,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如咸水乡人和村以梦公塘本地早蜜柑、脐橙种植基地为依托,组建了咸水乡人和村梦公塘早蜜柑、脐橙种植党支部。支部党员平时在果场劳动之余,能经常在一起传达党的政策,学习党建知识,探讨柑桔种植管理技术。同时,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柑桔产业。今年以来,已带领大拉口、小拉背、杨家等自然村群众改造老化果园、黄龙病果园
600多亩,新规划和建设了一个1200亩连片的柑桔优质高产示范场。
三是把党支部建在行业协会上,推进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特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纷纷成立行业协会等新的经济组织。全州县及时在这些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近年来该县绍水镇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好,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部分农户自发组建了食用菌种植协会,绍水镇党委在此基础上,积极组建了绍水镇食用菌种植协会党支部。协会党支部成立后,积极组建党员服务小组,为广大种植户送种子、送技术、跑销路,提供“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协会党支部的带动下,绍水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镇种植面积达270余万平方米,总产值将超亿元。同时,协会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协会党支部党员由成立时的3名增加到现在的16名,协会会员由当初的70名增加到现在的721名。四是把党支部建在共同特性上,激发党员共性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的活动范围也相应扩大,出现了大量的有着共同特性的党员,如流动党员、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工作热情的党员、老龄党员等。全州县针对这些情况,在各村党总支部下,分类设置了流动党员党支部、维稳党支部、夕阳红党支部等,积极把这些有着共同特性的党员组织在一起,激发他们的作用。如龙水镇亭子江村党总支部下设成立夕阳红党支部后,广大老党员便经常集聚在一起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同时积极做好村规民约监督、社情民意收集、邻里纠纷调解、倡导文明新风、帮助教育子女、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参政议事等力
所能及的工作,为老党员们发挥余热搭建了新平台,确保了老党员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五是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屯上,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主要是针对部分行政村的自然村屯比较分散,个别自然村与村党总支部距离较远,平时难以集中的情况,积极在各自然村设置党支部。方便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接受教育和管理。如两河乡鲁水村委,全村辖15个自然村,3400多人,有党员81名,村党总支在党员较集中且较偏远的马鞍岭、禾田等自然村设立了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上,有效地解
决了农村党员统一管理难的问题,实现了党员管理纵向到底的目的。
六是把党支部建在业务科室上,提升服务发展大局水平。在县、乡机关基层党组织的优化设置上,全州县坚持以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水平为目标。在县直机关党组织优化设置中,主要按照科(股)室的业务性质进行划分,坚持整合部门资源,突出服务职能,发挥优势特长的原则,分类设置各种类型党支部。如劳动局党总支部下设就业中心、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后勤服务等8个党支部。在乡(镇)直机关党组织优化设置中,全州县打破乡(镇)机关和站所按所属单位独立设立党支部的传统模式,根据党员工作性质、爱好等功能特性,成立以功能型为主要类型的党支部。如咸水乡党委下设的农业党支部的党员就包括乡政府农业组、沼气组、农建组、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特产站)的党员。
归纳全州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组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 “功能型”组建形式。即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爱好、特长、行业和发展取向,按照不同功能分类优化设置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有效服务和管理,全面强化党建功能。如各协会党支部、种养党支部等。二是“地域型”组建形式。即按照一定的地
域特征,以便于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和活动为目标,从党员的生活环境实际出发进行设置。如各自然村党支部,三是“联合型”组建形式。即按照行业特点、性质、发展内容和服务方向等方面特性进行组建,党员不足3名的要在相关行业多个单位中建立“联合型”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设置的全覆盖。如才湾镇党委下设的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四是“联动型”组建形式。即在县、乡机关中按照职能特征,整合党建资源,建立与农村基层党支部上下联动、互相促进的功能型党支部。如县农业局党总支部下设的水果种植党技术推广支
部、优质谷种植技术推广党支部等。
(三)促进作用发挥,落实三大举措
一是科学界定新党组织职能。优化组织设置后,村党组织由以村屯居住地为主要依附条件形成的“单向功能单一制”的传统体制,转变为以农民职业分工为主要依附条件的“多项功能复合制”的基层党建新体制,党组织所承担的职责也与之相适应地发生变化,村党总支仍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支部工作责任制,努力把下设党支部建设成为党总支部的左膀右臂。各党支部要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对不同群体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基层,即履行共同职责。同时,还要依据其自身不同特点,履行其分类职责。如行业、产业及协会党支部的分类职责:一要抓服务。在农业技术推广、产品流通、市场营销等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为党员和农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二要抓引导。引导从业党员学用科技,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培植和扶持典型户和示范户。三要抓协调。协调和解决从业党员及群众在发展经济、做大产业、勤劳致富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分类职责着重要在传递信息、宣传家乡、引进项目、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等等。
二是选优配强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的组织设置形式,要求党总支书记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要能够驾驭复杂的工作局面,领导好性质不同的各党支部的工作;同时也要求党支部的书记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需要,把党的工作做深、做细,把党的影响做大、做强,把集体和群众致富的渠道做宽、做广。一个支部活动能否开展正常,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能否充分发挥,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是关键。在各支部选举中,全州县首先明确支委职数,对3—8名党员的党支部设1名支部书记,不设支部委员;对有9名或9名以上党员的党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其次是依章选举。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列》的规定,组织党员召开选举大会,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支委班子,真正把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
三是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优化组织设置后,各党支部党员都有了明确的共同目标和类似特长爱好,更利于教育管理。在具体的实践中,全州县做到“六个结合”,一是与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根据党员的特长及意愿,设定合适的岗位,明确其工作职责,最大限度发挥党员作用。如咸水乡党委农业党支部,分别设置了柑桔种植技术服务岗、食用菌种植技术服务岗、优质谷种植技术服务岗等,规定岗位党员对应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工作,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二是与党员承诺制相结合。积极推行党员工作目标承诺制,公开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三是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激发广大党员的先锋意识。如县劳动局党总支部下设的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通过开展“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四是与支部具体职责相结合。如各类种养型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在抓好党性教育的同时,侧重抓好专业技术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与农村党员大培训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六是与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相结合。通过结对帮扶,带动
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迅速作大作强,今年我乡继续把经济环境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乡党委、乡纪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治理经济环境。一是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和跟踪企业协调服务机制,明确责任;二是深入学习认真执行《洛阳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河南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及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切实发挥行政监察在维护乡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执政;三是对群众提出的一些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态度差,有法不依,随意执法,工作效率低
等不良现象,进行强力整治,限期整改,各部门制定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承诺,乡机关实行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讲文明用语,彻底改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四是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企业负责人等40余人对乡三办、四中心、二所进行了行风评议,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乡纪委责令其限期整改;五是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执法部门对乡内现有企业的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装强卸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通过治理,目前,我乡经济秩序井然,今年以来新上投资3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14个,总投资额达1.4亿元,民营企业已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撑。
五、搞好来信来访接待,积极查处违纪案件
今年我们加强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一是坚持领导接待来访制度,由纪委书记、副书记每周在乡政府接待来访群众不少于一个接待日,所有信访案件必查必果;二是明确纪委副书记(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直接责任人,并指定一名纪委委员负责此项工作,有办公场所,有规章制度,有来访登记,有处理结果;三是建立乡村组三级纪检信访网络,全乡有固定联络员187人,辐射全乡29个村,设置了意见箱10个,切实加强了监督,今年以来,共收到党内来信来访9件,全部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理,查处案件5起,处理违法违纪党员5名,协助县纪委查处案件4起。在案件查处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工作主动,调查慎重,定性准确,达到严肃党纪,教育全体党员的目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认识不到位,影响教育学习效果,有待今后加强教育管理;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明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有关党风廉政文件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不断加大党内外监督的力度;
(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内容,括宽其领域;
(三)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四)不断深化政务、财务、党务公开的内容,完善监督机制,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总之,一年来,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干部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在党内的凝聚力、工作中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乡上下呈现出了社会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广大干群共谋发展的大好形势。
中共XX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XX年12月4日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XX乡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乡镇纪检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优化地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地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征管二分局课题组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经济繁荣在带来丰裕税源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制约着税收结构。组织税收收入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讲求聚财之道,又讲求生财之道,以实现税收—经济—税收的良性循环。我市自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化进展迅速,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税收入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市本级地税税收收入由2001年的2.61亿元,增至2004年4.28亿元,年均增幅达21.3%,尤其是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高速增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地税税收收入比重达47%,税收收入结构不尽合理。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我省经济面临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增势趋缓的新形势下。丽水市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就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三”的工作思路,保持地税收入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和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前提下的可持续增长,以保证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所需财力,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有为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分局地方税收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房产税等地方小税种收入由2001年的1423万元,增至2004年2488万元,年均增幅达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也由2001年的3004万元,增至2004年7363万元,年均增幅高达4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保持了地方可用财力的持续增长。主要采取了加强小税种征管,优化税种结构;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培植地方税源;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做大非税收入规模等三方面对策及措施:
一、以强化房产税征管为突破口,加大各小税种的征管力度,着力优化税种结构。近年来,二分局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组织收入原则,在继续抓好主税种营业税、所得税征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房产税等小税种征管的新办法,充分挖掘小税种的增收潜力,以优化税种结构,不断提高小税种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区范围不断拓宽,城市人口剧增,房屋租赁业市场日趋繁荣,如何组织好营业用房税收征管这一新课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二分局全体干部的面前。针对营业用房房产税税源分散、覆盖面广、个体经营比例大、主动纳税意识弱、税源监管难度大、部门协作要求高、征管力量不足、征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等特点,二分局采取了社会化的征管模式,发挥街道办事处的人员、地域优势,委托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房产税征收工作,并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充分调动了各街道办事处开展征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市区营业用房房产税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六方面的措施:一是领导重视,全体干部思想认识统一到位、工作作风顽强扎实。市、区两级政府领导及市局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关注市区营业用房房产税征收工作,并给予高度的支持;二分局全体干部对房产税征收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高度统一到位,全局干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在整个房产税征收过程中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骄阳以火的夏日奋斗到雪花飘扬的寒冬。二是做好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从市房管处调取所有营业用房产权人的基础资料进行登记造册,并组织人员深入实地广泛开展核查。三是以“广税基、适税负”为指导原则,制定较为合理的定额征收标准。在进行大量实地调查摸底,并充分考虑丽水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营业用房租金的定额标准,将市区主要街道按照实际租金水平和繁华程度,在每年每间2000元至23000元之间划分为六个等级。四是制定严密的征管实施程序。制定了《营业用房租赁税收征管实施方案》,印制了《营业用房基本情况表》、《定额通知书》、《转告通知书》、《清场通知书》等一系列表证单书,针对房产税征收的具体阶段,明确各环节的工作步骤,并先后多次召开业务专题会,讨论解决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征收工作的实际操作性。五是加大征管工作宣传力度。通过逐户发放、宣传栏张贴、新闻媒体播放等方式广泛宣传营业用房税收征管政策法规,普及相关税收知识,提升纳税人主动缴纳意识;同时开设局长接待日,对部分对房产税缴纳仍有困惑不解的纳税人集中进行辅导教育;对经反复宣传教导仍拒不执行税法的“钉子户”实行强制执行措施,对主动踊跃纳税的“先进户”和被强制执行的“钉子户”,通过新闻媒体及时进行正反面典型宣传报导。六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营业用房征管基础工作。开发应用了具有登记、开票、统计、查询等功能的“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系统”,实现了房产税征收的信息化管理,纳税登记及征收开票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
经辛勤耕耘,2004年市区营业用房房产税征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分局完成了市区主要街道2500多户营业用房经营户房产税征收工作,共组织入库房产税1072万元,房产税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与上年同比增收523万元,增长95.3%,为以后房产税的征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成效显著。2005年,二分局又在上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市区营业用房房产税征收工作,征收范围从市区主要街道营业用房拓宽延伸至次街道、里弄、专业市场以及村级集体营业用房;部分街道地段的定额征收标准也进行了及时合理的调整。2005年1—9月份,已组织入库房产税1018万元,房产税收入再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78万元,增长21.2%。
在强化房产税征管的同时,其他小税种的征管力度也得到了全面的加强,二分局积极探索并全面贯彻落实市局出台的加强地方小税种征管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多环节控管,切实加强印花税征管,在企业设立登记、注销登记、购销行为等环节,审核企业实收资本、账簿设立及购销合同印花税缴纳情况,同时对印花税按行业实行分类管理,将印花税作为一个单独申报的税种进行登记,针对各行业特点,开展检查提醒服务;针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中心市区划分为小城市一级,每平方米税额调至2元,市区其他地区划分为小城市二级,每平方米税额调至1.2元,各建制镇镇政府规划区范围所在地,每平方米税额0.6元;调整房地产转让市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转让房地产的单位和转让非普通住宅的个人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原来的2%调整为3%,房地产预售企业按预收额的1%预征土地增值税;摩托车车船使用税委托市交警队在车辆年检环节实行代征代缴,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控管。
通过上述各种征管方式的创新应用,各地方小税种的征管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2004年,二分局共组织入库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城建税等6个地方小税种收入248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收768万元,增长44.7%,小税种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由上年11%上升至16%,税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确保地税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地方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培植地方税源。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经济税源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运用好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有利于实现税收—经济—税收的良性循环。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重要税源,对地方税收贡献率大,几年来,二分局始终把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在收入盘子有限的情况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民政福利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努力培植后续税源。
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工作中,一是通过开展“送政策上门”、“办业务培训班”等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条件及具
体操作程序,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依法享受并用足用活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对符合减免和税前扣除条件的企业,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退库,2004年二分局共为16户新办企业、劳服企业、福利企业办理2004所得税减免审批上报工作,减免所得税9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弥补亏损台账,逐户登记审核,及时落实亏损弥补政策。四是全面贯彻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客观平稳地做好调高起征点工作,到目前为止,二分局已落实符合享受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个体经营户433户,认定1500多户月营业额不到起征点5000元的个体户定额税收实行免征,从而降低了第三产业纳税人的税负,扶持了小型服务业、商贸业等行业发展,壮大了第三产业发展基础。
三、加强社保费等非税收入管理,做大非税收入规模。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财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有着直接影响。为此,二分局在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社保费等各项非税收入的征管,做大非税收入规模,二分局组织入库的社保费等非税收入已由2001年的3004万元增至2004年的7363万元,非税收入占地税总收入比重由2001年的20%提高至2004年的32%,地方财力结构不断优化,地方政府对地方财力的综合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二分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积极贯彻执行《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丽水市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申报缴纳管理试行办法》,坚持“税费并重”,从今年4月起,已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保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费征管力度有效加大。二是加强与莲都区社保中心、区就业处等部门业务联系,确保社保费应征数、入库数等信息传递准确及时。三是加强社保费征缴管理宣传工作,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与社保部门联合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社保费征缴知识,提高缴费人及时主动缴费意识。四是加强社保费催报催缴等日常监管工作,积极组织社保费清欠工作。五是改革社保费征缴模式,提高征管效率,对各项社保费在TF2000系统中按具体费目进行费种登记,企业社保费征缴实现“网上申报”、“一户通”电子扣缴,自谋职业者社保费征缴实现“税银联网、实时扣缴”,进区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税费征缴,实行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代办。六是在加强社保费征管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工作,全面加强各项非税收入管理。
组长:刘志伟成员:潘志伟杜春平
执笔:兰秀明
第五篇: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方案
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方案
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建制村为基础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党组织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结合实际,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区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试点的选定
镇的村作为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试点村。
试点村的基本情况:村有18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27人,支部党员79名,党员的结合较复杂,有离退休人员的党员,有在八寨沟景区做旅游服务工作的党员,有是行业协会骨干的党员,有经商搞流通的党员等。辖区内有林化厂、八寨沟旅游风景区、在建设的八寨沟民族新村,成立了松脂协会和蚕桑协会。村中还有中、小学校,卫生院、邮政、电信、农村信用社等单位,有一个农贸市场。该村主要的农产品有松脂、木材、蚕桑、山笋、药材等。
三、党组织设置的原则 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
系,必须按照党章规定、农村发展新要求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提高农村党员组织化程度,推进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必须有利于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原则; 第二,必须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原则; 第三,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组织与群众联系的原则; 第四,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村党员组织化程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原则; 第五,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四、党组织的设置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9名,已经达到成立党总支的条件,因此我们计划把村党支部升格成为党总支。具体是:
1、成立村党总支。
2、在党总支下面设立若干个党支部。根据洞村成立有各种协会、是旅游开发区和非公经济企业的辖地、并且正在搞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特色,拟在党总支下面成立六个党支部,即:松脂协会党支部、蚕桑协会党支部、八寨沟旅游景区党支部、八寨沟民族村党支部、林化厂党支部和村联合党支部。
3、行业协会、景区、民族新村等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原则上兼任党总支副支书或支委。
五、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村党组织设置的试点工作分为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研究设置办法、征求意见、组织实施、总结完善六个阶段,时间从3月中旬开始,5月份结束。区委组建工作组开展工作,人员从区委组织部、区基层办、农业局抽人组成。宣传发动
主要任务是采取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开座谈会或集中宣讲等方式,把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精神向
广大群众讲明白、讲清楚,把自治区、市和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向群众传达,使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
摸底调查
任务是对试点村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主要是调查试点村现有党员情况,包括:党员的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分布地点,该村的支柱产业、建立协会情况等。从事职业的情况要调查清楚从事什么职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或流通经商、外出务工经商、或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务工、或在景区务工、或加入在某个行业协会。还在把在景区从事服务业的党员数、参加到各种协会的党员数、在民族新村居住的党员数等情况要进行调查统计,并把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登记造册。研究设置办法
根据调查情况由区委组织部会同镇党委及村党支部班子一起研究村党组织的
设置方案。目前村党支部有党员79名,已经够条件成立党总支部,因此在党组织的设置上,工作组着重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要考虑成立党总支部;第二方面要考虑在行业协会、民族新村、八寨沟景区、非公经济组织中设立党支部。第三方面着重考虑新设立党组织的班子人选问题;第四方面要考虑新设立党支的办公场地;第五方面在考虑新设立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在研究村党组织设置问题时,要召集村党小组长、行业协会、景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和部分党员代表参加,一起讨论研究,形成设置方案。征求意见
把形成的党组织设置初步方案发放到每位党员手中和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加以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设置方案,设置方案初定后报上级党委审批。组织实施
主要工作任务:
1、召开党员大会。宣读上级党委的批复和党组织设置的方案,并对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进行说明。
2、向镇党委请示有关事宜。根据设置方案,以村党支部的名义向镇党委请示成立村党总支部并设立若干个党支部。
3、镇党委批复。镇党委批复同意成立村党总支部及设立若干个党支部的请示。
4、召开支部委员会。按规定的程序推荐党总支支部书记、副总支书、总支支委的初步候选人。并把人选报镇党委审批。
5、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支委。
6、成立总支后,在行业协会、景区、民族新村建立的党支部要按规定程序建立。
7、开展业务培训。对新党选的总支部班子成员和各支部班子的成员进行有关党务知识培训。总结完善
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结束后,上级党委要经常过问党总支、各党支部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情况,要为党总支及各党支部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和提供必要的便利,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试点的各项工作,为全面铺开打好基础。
六、工作要求
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拓进取,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委组织部成立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由区委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担任,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区基层办和区农局抽人组成,并设立办公,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指导实施。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也要相应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抓工作任务的落实,做以一级抓一级,层
层抓落实。经费落实
用“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问题。即区委组织部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费中划拔出一部分,镇党委、村党支部各负责一部分,以经费的保障,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