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赋能”是网约车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定稿)
小马出行技术总监:“技术赋能”是网约车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张卫,小马出行技术总监,负责小马出行全线业务的技术管理工作。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有十年工作经验,曾就职于知名互联网企业,也曾自主创业两次,来到小马出行之后经历过很多项目,是一个集运营与技术为一体的工程师,对前端、客户端、服务端、运维、产品、运营等方面都有不少实战经验。
“快、准、狠”是网约车系统的核心
来到小马出行之前,我曾主导研发和运营过一个家装类O2O项目,深切的知晓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效率是第一生产力。在研发小马出行产品时,把效率融入到产品的骨子里,在界面设计,技术选型,架构设计,逻辑设计,安全系统环节全部向服务效率看起,怎么为乘客和司机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产品,让乘客最快打到车,让司机最快接到单,是我以及整个技术团队要考虑的问题。在界面设计上,我亲自作为乘客来使用我们自己的产品,用一个乘客的思维来思考什么才是我最需要的,最快捷最有效率能呼叫到车辆。同样司机端界面设计才是如此,通过切身体会,我们细化场景,精确冗余代码,缩减代码量,在高效作为开发理念的基础上,我们的系统架构更加健壮,从单台的PHP+MySQL架构发展到服务器集群架构,JAVA集群+REDIS集群+MYSQL集群架构,提升了的服务的可用性,并且实现了不停机维护升级,保障了业务服务的高可用性,在未来应对大数据上我们还将在处理数据上加大处理力度,对技术进行进化,冷热数据分片处理。
“智能”是网约车系统的大脑
网约车之所以受到用户青睐,除了价格之外,主要还是便捷,便捷的背后其实融入了大量的逻辑和算法。为了解决乘客这一个快捷的需求,我们在背后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设计逻辑,打磨算法,把乘客推送给最佳的司机,一个简单的需求在后台做了N次计算,兼顾效率与服务,我们开发了派单引擎,并且迭代了20几个版本,从单一的就近推送到融入司机评分、司机距离、当前路况、车辆属性、历史订单等十几个因素的智慧派单,我们赋予了派单引擎强大的大脑并且接入大数据实现了派单引擎能够自主学习和进化。通过机器学习和计算把乘客打车的需求推送给最合适的司机,我们的派单引擎比你更懂你!
“安全”是网约车企业的命脉
网约车行业是出租车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变革,不仅是效率和服务变革,更是安全的变革。在XX出行暴露了空姐事件后,整个网约车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小马出行也经历了一次大考。我们在原有的安全系统基础上,如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司机审核、号码隐私保护、一键报警、网上巡检常态化等,我们又开发了人车一致性校验功能,在司机接单前,我们进行活体检测,确保人车一致。通过一系列的产品优化,目前活体检测的可用性大大增加,已经成为司机接单的安全标配。
总结:安全、智能、效率是网约车行业的精髓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出租车行业基础上的升级与变革,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出租车企业在网约车企业帮助下通过“技术赋能”提高企业生产力,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模具行业竞争关键
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模具行业竞争关键
行业经过长远的发展,目前处于上升时期。在这样的阶段,应该采用怎么样的发展方式,成为各大模具企业积极思考的问题。
国内的模具产业在世界模具行业当中处于低端,出现这样的形势与整个行业科技水平低,价格战持续有关。模具行业想要有所发展,必须不断增加研发资金,加大科技含量,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才能够真正改变目前的竞争模式。为什么国内的模具产业一直打价格战?国内目前从事模具生产的企业比较多,但是规模比较小,基本都是小作坊模式,根本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小型的模具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模仿,导致中低端的同质化模具越来越多。模具企业纷纷面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问题。模具企业为了不断提升销售,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几个模具企业纷纷降价,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困境,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当利润不断压缩,企业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
行业内部长期价格战,会让整个行业受到影响。中国的模具企业应该进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从目前的价格战转向科技的竞争。从目前单纯抢占市场份额不盈利,变成共同分享市场共同获利。相信中国企业在转变竞争方式以后,企业的生产水平能够大幅度提升,有效摆脱恶性竞争,让模具产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张聪
(.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702;)
摘要: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面临市场考验的重要问题,要想在这生死博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许多困惑和难点,传统观念的限制;资金投入的不足;市场变化快;管理人才紧缺都成为限制因素。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加R&D经费投入,以及结合市场和培养人才的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停留于规模、营销额和市场份额等指标体系之上,而更多地在不断选择、培育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越来越面对市场,而面对的这个市场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国际市场。当然,这时的中国企业也变成为国际性企业,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发生在国内,面对来自世界巨型企业集团竞争对手,中国企业若不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其前程是不可想象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迫使每个企业服从它的制约。竞争的结果是汰弱留强。随着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将逐渐被冲淡与边缘化,从而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造带来诸多的困难。中国企业在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想在这生死博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十七大”提出的科技发展观,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并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可以说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为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重视创新,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商业周刊》再次和波士顿咨询集团联手,评选出了第二张创新企业25强排行榜。共有1000多名企业高级主管参加了这次全球调查,使之成为迄今为止在这一问题上最深入的调查。仔细读读上榜企业,你会发现,企业的类型各式各样,自然,它们的创新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不乏技术创新者,比如,“黑莓”手机制造商ResearchInMotion公司。
1999年年中,RIM开始提供黑草莓企业服务器,作为企业邮件无线化的网关,使得大量商务人士喜欢上了这种Push email的概念。2002年11月,黑草莓将技术授权给诺基亚,把黑草莓邮件接收器集成到它的手机上,作为一种软件功能来提供,从此其市场发展开始一日千里。现在在财富500强企业中,黑草莓已
1经成了无线电子邮件的代名词。它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归功于公司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技术的限制,技术创新出新型邮件接收器,从而带领黑莓走向成功之路。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尤为显著。
近年来,广东的技术创新优势企业一直呈良好运行态势,去年,经认定的全省前三批技术创新优势企业69户(实报65户)工业总产值累计1861亿元,同比增长14.3%;销售收入累计1202亿元,同比增长10.4%。在这种态势下,这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也有增无减:全年研发投入累计4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1%。
科龙有两次很有代表性的经历。一次是六年前欲聘请一家德国企业为其改造生产线,但对方却开出天价和苛刻条件,以致科龙放弃聘请;另一次是四年前科龙派员赴日本商谈“果菜中心藏”、“自动制冰”等新技术的引进,但对方却将所有有价值的新技术全部封锁,只提供一种普通的无霜冰箱产品。科龙终于看清:单纯的技术引进时代已经过去,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就无法办企业。在与德方企业谈判失败后,他们自己动手改造了生产线;而在赴日引进技术未果后,公司花一年多时间自主开发,在智能化制冷、节能保鲜、模糊控制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科龙公司每年都推出新开发和改型的冰箱产品数十个,并拥有了600多个型号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拥有主动权的必备条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靠“引进”起家的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公司将此铭刻在心。当广东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工程”时,风华公司又大力引进人才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并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搞技术创新。几番努力之后,公司不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100多项,还使公司的技术从“引进”阶段迈入了“被引进”阶段。
技术创新还是广东不少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钢琴公司头一次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博览会,只有一个摊位,而且门可罗雀;如今它再次参加法兰克福和美国洛杉矶的国际乐器博览会,却是十几个摊位一字排开,而且个个门庭若市。公司专家说,近年来,公司确立日本YAMAHA为“靶子”,对其进行技术与工艺“解剖”,又投资5000多万元添置检测、科研仪器,新建6000多平方米的技术中心。在这里,研发经费有保障,项目开发的时间目标与质量目标、项目成败等皆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这一机制,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年都开发七八个新产品(新品种),技术开发成功率达100%。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创新首先是产品技术开发的创新,产品的技术性能的提升决定产品在市场中的品牌和定
位,也决定企业对市场的依存度,围绕产品技术创新必然伴随着理论突破、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各种新技术的集成使用和转化,以及人才的培养,所以企业技术创新既有专项突破,同时也会带动综合能力、系统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最终必然推动系统工程的发展,系统工程的发展必然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和可靠的基础,但是当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仍然存在不少困惑和难点。
困惑之一,对于传统成熟的专业企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理论比较成熟,结构比较完善,门类比较齐全,无论是门类、理论、结构上要突破传统都不容易,首先突破传统观念就不容易。
难点之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财力薄弱,对技术开发、创新想开展但投入不足,研发经费不到位,工作难开展,奖励机制难推行,工作积极性难持久保持。
难点之三,选题难,企业创新项目的选择决定成败与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市场需求的改变,和市场脱轨,通常创新试制周期少到一年半载,多到二、三年,市场变化快,风险大。
难点之四,领军式人才难寻。所谓领军式人才,就是要有很深的专业造诣,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献身精神,有不屈不挠的斗志,综合素质高,培养选拔这样的人才比较困难。
由于存在以上的困惑和难点,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呢?
1.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动力,又是实现创新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
(1)树立“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不创新则亡的道理。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盖茨在公司网上发布信息:“微软公司将在18个月以后宣布倒闭。”一时间令全体员工哗然,几天后,比尔·盖茨出面向员工解释说,这是根据“摩尔定律”做出的假设,IT产业技术更新太快,18个月为1个周期,目前,微软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巨大,若没有技术创新的危机意识,恐怕倒闭就在眼前。微软公司就是通过“制造”危机使公司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营造一种氛围,从而不断焕发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
(2)营造“人人思创新”的环境。首先,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负有创新的重任。因此,企业领导的素质要提高,要有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冒险的精神,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其次,在企业中培育一种拥有者意识,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己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奋斗,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想法要被充分尊重和保护,让员工时刻想着创新。
(3)在企业中建立体现创新精神的速度文化。新经济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速度往往是成败的关键。“速度”就是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建立速度文化,就是要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的商机,并能使其顺利到达需要的人。
(4)营造一种宽松的、相互支持并且富有情趣的氛围。人们愿意在宽松的、相互支持并且富有情趣氛围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并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2.要增加R&D经费投入
R&D活动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龙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着带动的作用,是高科技企业富有生命力的保证。因而一定要舍得投入,要保证把企业折旧和利润的绝大部分作为R&D的投入。
高科技企业除了依靠自身的积累之外,还应广泛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吸引技术入股、吸引社会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3.科研立项要与市场相结合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追求的是效益水平而不是技术水平,因为企业不同于科研机构,企业更关注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研立项。
企业所有员工根据自身能力掌握的市场情况等均可申报研发项目,经企业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的项目,通过企业内部招标、自由组合、企业指定等方式,可以跨部门组成项目小组,小组负责人对技术委员会负责,所需项目经费由企业解决。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要对产品进行试生产,并对试生产出的产品负责试销,开拓市场。经试销效果良好的产品,才可以正式生产。另外,可以广泛发动群众,鼓励职工主动收集分析信息,发现市场,寻找项目,使全体职工都参加到发掘市场的工作中来,可以较好地弥补管理层专业面、信息渠道、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
4 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水平
(1)重视高科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科技人才是创造新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的实践者。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智力的较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企业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家电等则是“第二产品”。因而,高科技企业首先应该想方设法拥有一批高科技人才。高薪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最简单的办法,但其时效性是有限的,而强化企业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才是长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做法有:第一,对科技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聘用,并鼓励科技
人员在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可以按课题需要动态组合,合理配置。第二,奖励与激励相结合,效益分配与实际工作挂钩,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同时奖惩结合,赏罚分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励效果。但奖惩要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因而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第三,企业还应为员工创造培训、晋升条件,每年按计划选送员工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大力支持员工在职学习提高,特别要注重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各部门协调能力。根据1988年对美国41家大型公司的调查发现,成功的公司比失败的公司平均要少4个管理层数。据有关专家分析,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次从原来的6~7层减少到2~3层。这表明,对于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次的减少不仅不会造成管理失控,反而能加强企业各组织部门的协调能力,并且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另外还要打破企业中的生产、研发、销售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开发、生产和市场的有效结合,让这些职能部门不再单独为企业服务,而是很多部门结合起来共同为企业服务。
(3)完善信息网络,强化信息管理。信息条件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注重采集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化和处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企业还应为员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的联系,相互沟通信息,使研发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
5 注重与其他单位的合作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讲求合作、共享、多赢的时代,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则更不应该“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多与其他企业进行资金、技术、生产等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与高校、科研院所主要是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因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比较雄厚,其科研成果也是比较成熟的,与他们合作,会获得较高的技术起点。企业还可以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这些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项目信息、技术信息和资金信息,发布政府采购和科技招标信息,为技术信息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服务,包括竞争趋势信息,建立行业产品销售排行榜等。另外企业研发成果的中间试验阶段可以交给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完成,这样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变换莫测的市场经济滚滚风云中不被淘汰。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容小觑,于此同时为经济领域带来空前的进步,因此技术创新当之无愧的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杨晓峰,杨晓荣.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峰岭.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J].中外企业文化,2000(2):59-60.
第四篇: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钱金星
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相获取、升学问题上的事实压力以及全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较高期望值等等,无形中都将校长们置身于一个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因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了学校发展的必须选择和校长决策的最终归宿。
那什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呢?笔者认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我校自建校以来,锁定师资队伍建设,就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人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四个方面作一些积累。
人文环境建设:以诚待人,情感激励
现代教育管理的前沿理论也积极倡导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情感,理性地看待教师作为“人”的需要。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还是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要求我们理解、尊重和善待每一位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成为教师可以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笔者认识到,不少关于教师的事,再“小”也是能够影响教育生活力生产的“大”事。许多新的工作,即使是那些关于教师的“琐事”,校长都必须去努力做好,顺化成为校长新的工作常规。另外,校长要迫使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传统的“家长”式的行为定势中走出来,把“民主、平等”内化成自己个性和自觉的习惯,使自己融入到教师团队中去。在昌安实验学校,有两项
工作我十分看重,一项是每学期末的“学校工作大家谈(民主管理会)”,另一项是教代会提案的办理。每一条来自教学一线的呼声和意见,校长再忙,也必须一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说、答复和明白的交代。
制度建设:引领好一支队伍是最坚实的保障
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实体,学习型校园被认为是现代化学校的固有特征之一。笔者认识到,人力(教师)资源是学校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这个资源如何有效开发?为此,我校除了开辟常规的每周一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外,还制订、落实了一系列教师学习制度。如针对青年教师,旨在促进青年教师岗位成长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规划”;举办由骨干教师牵头主讲,可以全员参与的教育沙龙“青年教师论坛”„„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已经在校形成。
在学习中,我和老师们都意识到,从某种角度说,新课程改革就是教师队伍的一次大“洗牌”:固有既得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守恒在改革中是行不通的;成熟教师和年轻教师一样,都必须学习、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年轻教师相对充沛的学习精力可以弥补经验的相对欠缺。不久以后,先前的优秀者未必优秀,后来者也可以居上。为了引领老师们追求卓越,讲究绩效,学校制订有颇有力度、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度出台运作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硬环境建设: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队伍建设保驾护航我校教师群体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化、专业化,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群体的80%以上。年轻可能意味
着经验的不足和阅历的欠缺;但是青年人有勃发的朝气和充沛的精力,青年人更善于学习,更能够积极进取,更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为了给青年教师的岗位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自办学伊始,就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用来添置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设备。计算机早就进入了教师办公室,新“三机一幕”也开始进入普通教室,学校成为了市属初中首批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了保证这些投入的价值,学校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出一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研讨课,骨干教师还要开出观摩课。另外,学校还利用互联网,组织教师参与远程教学研讨活动;利用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开出录像课,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自我提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培训和比赛。硬环境(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种种努力,不仅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也使孩子提前享受到了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教育增量。
软环境建设:另一种福利观的提出
在昌安实验学校教师的认识中,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可以改善眼前的物质生活。但是让教师有机会接受较高层次的学习、培训和深造,给予教师各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的方便,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福利。
教育生产力与教师的素质、能力构成当然的正比例关系,但是教育生产力和教师的在岗时间之间,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大胆提出,凡年轻教师取得教育、教学成就,被教育局、教研室或有关部门“相中”的,只要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将提供种种方便,经过五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真的“闯”出来了:学校128位专任教师,每一学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都超过180人次。九位教师成为市属学科教研大组的成员,八位教师跻身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在去年进行的市属学校教师基本功大比武中,我校小学组和初中组双双荣获团体一等奖。
几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实践借用外部的力量(较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智力支持),来领导、整合和提升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从而比较迅速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学校聘请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彭那祺负责抓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和英语特色学校的创建;另外学校还聘请了绍兴文理学院英语系的专家和多位教育行家,担任学校发展的顾问。学校曾邀请王炳仁等名家到校讲学;杨明明等浙江省名师与我校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市教研室的专家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带着青年教师队伍。学校快速发展,成为一所英语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的美好愿景,正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逐步集成。
第五篇:规范办学行为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规范办学行为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教育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职业学校的我们,怎样在竞争中立足,怎样获得全面、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学校也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长期形成的、蕴含于其组织内部、独具的、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学校在长时间的竞争中取得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学校所具有的各种竞争力要素中最关键、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子越走越窄,没有拿的出手的看家本领,缺乏竞争力,更谈不上支撑我们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了,要想让学校发展,实现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应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校步入生存的危机。
理论都会说,也都懂,然而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却是矛盾重重,我认为现在我们的办学行为一直停留在喊口号上,都知道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现在干什么都讲究理念,方针、策略,纵观我们学校的发展每次在学期开始宣读教育教学计划时,都会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让学校形成“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管理、教学局面,然而从上个学期实施目标考核以来,我们学校在管理、教学、学生等不同的层面上都凸显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看似一个小事,不值得一提,每次说,每次提,像是我在鸡蛋里挑骨头,跟某个同志过不去,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我们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结果将是什么呢?最近学校督导组在进行工作检查时,发现了很多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备课可以说是“一学期只备一堂课、两堂课”,这让我想起了12月8号,李传伟校长在汇报课上所讲的关于如何做老师的问题?我们尚且连一个老师基本的标准达不到,何谈上好课、办好学、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老师在教学方面创新少,建树少,一线教师工作很被动,在组织教学管理方面视野非常狭窄,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非常有限,上课常常是学生提不起精神,使原本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理论课没有任何的学习兴趣,混天熬日子,学生在课堂上坐不住,好不容易盼来实习时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维持不了一周、两周,学习热情消失殆尽。我们仍然处于教学、办学的被动局面。督导小组在督导过程中发现中职部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上缺少科学性,根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没有统一、标准的要求,虽然有安排、有实施,却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查、监督。导致教学过程中纰漏百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期间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甚至有的老师面对学生会说出:“其实我还不如你们、我什么也不懂”等不负责任的言辞。不可否认我们的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但干一行,爱一行,最起码老师自己的尊严应该自己去维护,有的实习教师只满足与现在固有的知识,缺乏进取的精神,在教研活动、在工作业绩上多年如一日,没有任何创新和建树。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不严格,很少有按照实习操作规程去教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系列的不良现象都表现出了我校在办学行为上还不规范,标准太低,要求不严,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从我们的领导班子,到中层领导,到科室成员,再到一线教师,在执行力方面存在很大的折扣现象,层层折扣,让学校的发展寸步难行,领导自己独树一帜,缺少大局意识,缺乏团结、共赢的态度,很多人存在过一天是一天,迁就、应付工作上互相推诿,不敢承担责任,缺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领导班子工作缺乏热忱和激情,中层领导在等、在靠,等领导指示,靠领导决策,一切等领导的安排,工作中出了问题,挨了批,下次肯定想着如何去周旋,甚至欺上瞒下,不敢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一线教师工作倦怠,没有热情,没有盼头,没有动力,没有向心力,没有凝聚力。等等问题的存在,如何使我们的学校有竞争力,如何推进学校的发展,怎么又会留的住学生?这样出现辍学现象居高不低、招生人数连年下降,办学竞争力不强,也在情理之中了。面对这些点滴小事垒起的大问题,现在已经严重的影响和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规范办学行为?如何提高学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 规范办学行为是校长的良心所在
“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世箴言,也是校长的工作要求和人生追求。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办学战略的决策者、办学思路的制定者、办学理想的实践者、办学行为的执行者。校长的良心在于忠诚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实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办好自己领导的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做到自己与学校、师生同成长、齐进步、共成功。校长的良心表现为:一是公平之心。教育公平如今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校长的重要价值取向。二是大爱之心。爱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有了爱就会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会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三是“优教”之心。四是敬业之心。五是豁达之心。规范办学行为一定要强调从我做起,克服“吃亏”心理,敢于奋勇争先;从岗位做起,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负重前进;从现在做起,克服“观望”态度,善于破解难题;从点滴做起,克服“随意”想法,乐于固本强基。六是诚信之心。真正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具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教育家。我们应精神饱满、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精打细算、爱校如家,精彩纷呈、无私奉献,但我也听说自己“革命加拼命”的辛勤工作换来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教师喊累、学生喊累”。这种“拼搏”和“苦干”却没有多少价值?我想,做一位有良心的校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我应做到“三个善于”:
一是善于“高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引领者。就是高瞻远瞩,跳出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立足省情,跳出山东职业教育看我们的职业教育;着眼未来,跳出现有职业教育看未来职业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求,也是校长的追求。校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者和实践者,自觉引领师生规范办学行为。必须强化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水平发展、以高质量的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努力实现“有教”与“优教”相统一,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因此,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进一步强化规范办学行为不动摇的信念,强化推进素质教育不动摇的理念,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二是善于“换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促进者。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已任,以“教是为了不教”为追求。我们的教师真是令人敬佩、令人感动,长年累月是起早摸黑,走路急冲。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激发了兴趣、启迪了智慧、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境界。三是善于“错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探索者。我们常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是“文化育人”。“泡菜理论”告诉我们,与其说学生是课堂上教出来,不如说是氛围熏陶出来的。由此我想到,作为校长要善于“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
二 建设高效的管理队伍 学校管理离不开一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管理队伍对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非常的重要,我认为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符合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保先要求,即时时领先,事事率先,处处争先,保持先进性是管理成员的首项要求;2,服从要求,3合作要求,要会协调,会统筹,不仅要协调好管理队伍的内部关系,而且还要协调好与教师的关系,增加向心力和凝聚力;4 实践要求,要深入教学一线,踏实工作,既不能高高在上,又不能凡事必躬亲;5创新要求,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树立五种意识:1 目标意识,要确立岗位目标,建立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管理人员的潜能;2 服务意识,树立干部岗位就是服务岗位的意识,做到一切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3 全局意识,心中要装有学校大局,一切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克服本位主义,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整体利益;4 效率意识,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倡导雷厉风行、当机立断的工作作风,做事不拖沓、不马虎、不敷衍、不拖泥带水;5 创新意识,要锐意进取,不断进步,树立无功即是过的思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求新、岗位倦怠等现象。除此之外,对中层干部而言,要具备:1 能够将校长的理性思考转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要善于领会校长的意图,创造性的管理;2 在管理实践上搭建一个让教师感受公平、公正的平台,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考核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做事规范、透明,切忌暗箱操作;3 以自身的亲和力带领教师共同实践,中层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以自身的亲和力、凝聚力,团结和影响教师。
三 以“优质师资”支撑教育教学质量
温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不会超过教师的质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再停留在“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的要求上,老师应该是知识的源泉,是知识流淌不息的小溪、河流、江河。才能得到学生的仰慕、敬佩和爱戴。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师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今年“高考优秀作文”在报纸上一刊出,便有读者揭露其中一篇为抄袭之作。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鲁洁教授说:“教育这个领域是需要每个人用生命去进入的”。生命是完整的,不仅有知识、智慧,更有情感、心灵。“教育不仅需要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对人的生命真切的关怀和无穷的挚爱”。霍懋征生前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只有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学生观,才能相信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名学生。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难成方圆”,规矩重在标准,规范重在过程;注重“空气不好影响身体,风气不好影响整体”,规范办学就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推进我校科学发展;强化“规范办学行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突出“规范办学行为不是降低办学要求,而是不断提升办学要求”,“规范办学行为不是无病呻吟、小病大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坚信“早规范、早主动,真规范、真主动,谁规范、谁主动。”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在在工作过程中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对学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规范办学行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既要持之以恒“反复抓”,又要坚持不懈“抓反复”,让办学行为“规范”成为校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线教师的自觉习惯。同志们,从我们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审批下来,到现在我们的办学标准、办学目标、办学要求向前跨了一大步,是的,学校的名声、称谓变了,这无形中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然而我们学校的软件设施——领导的执行力、有效管理能力、教师的素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些体现我校办学水平的符号,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特征、代名词,这些展示学校实力、风采的办学过程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也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有的老师每天喊忙、喊累,但是我们的整体工作起色不大,尽管学校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老师发牢骚、学生骂领导,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看看吧:我们要求学生佩戴胸卡,身为领导、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我们要求学生把作业一本不少的交上,我们老师的备课、上课、教学是不是按要求都达到了领导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座好了,不准玩手机,不能吃零食,不准趴着,我们做到了吗?办公桌上堆着零食、会议室开过会后照样是随手丢的垃圾、零食袋、纸巾,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处处是榜样,我们自己给学生立的是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学生心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个数字,10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成绩中,54人参加了维修电工技能考试,最高分49分,最低分11分,40分以上10人,30分以上28人,20分以上11人,20分以下5人,一人缺考。维修电工理论考试,52人参加考试,最高分79,最低分18,共15人及格。钳工实操考试,考了两次,第一次最高分96分,最低58分,2人不及格。钳工理论考试共12人参加,最高分58分,最低分26分。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结果有什么样的感想?这是领导、老师、学生单一方面的责任吗?从这些令人痛心的数字,体现出了,中职部从学生、到实习指导老师,到实习科领导,再到李校长,最后到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说明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办学方向没有错误,我们的办学过程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少,这一个问题把所有的工作局限了,学生少,班不好分,课程设置有问题,学生少,老师有好的想法被学生少,不好实施扼杀。我们也知道咱的学生没有目标,基础差,不好管理,我们全体人员都做了哪些补救工作,学生的工作只是班主任一人的工作吗?我们有没有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适合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呢?这个成绩的背后,让我感到现在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做的再好,对学生、对老师、对学校长期发展来说都显的微不足道。说到实习,都在强调一个问题:“我们缺的材料、工具、设备早就报上去了,领导不批,这又不是我的问题”“学生的基础差,太难管理,根本就学不会,”“学校的实习设备差,指望什么参加技能大赛”各种各样的消极、悲观的情绪如泄洪一般蜂拥而来。不可否认,我们加强了资金管理,存在着一些主观因素,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自己做了哪些工作?从这个成绩上可以看出,我们在专业设置、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的技能鉴定方向、实习课题的研究、实习教材的统一、实习设备的更新、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教学管理、实习教学行为的规范、实习教学目标要求、实习过程监控、实习结果的评价等等方面需要重新定位。这也是这次为什么要求规范办学行为的重点。没了学生,我们谈什么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想想,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
总之,一切为了学校,为了在座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规范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规范我们的管理行为,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