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 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 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 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007-02-10 16:47:50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保障制度,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根本,以落实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为保证,以加强网络建设、实现联动为重点,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发挥功效为中心,以全面开展“五进”活动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旨在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理性思考
我国司法援助制度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短短的10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法律援助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在振兴xx,服务弱势群体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积极向社会广泛存在的贫者、弱者和残疾者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劳动争议、人事工资争议等法律难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周围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快速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援
助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彻底改变“贫者、弱者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申”的错误认识,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这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和法治文明的一种进步,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并将其作为一种政府责任,更是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和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全面贯彻宪法原则的法治需要。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享有这些权利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公民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自身具备的法律知识的多寡不同,特别是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差异,造成了实际生活中获得法律保护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实际享有权利上的差异。实施法律援助,就可以使他们同那些富裕的公民一样,平等地进入诉讼程序,平等地行使诉权,在现实生活中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援助的实施,使法律条文上规定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在现实中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完成了公民权利从形式上的平等到实质上的平等的质的飞跃。
(三)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调整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实施,为全面振兴xx,实现xx地位的历史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在调整和改造中,如果对因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等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处理不当,就极易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环境带来种种压力和不利因素。因此,在振兴的大环境里,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必须积极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中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有效保护他们的合法权
益,消除有碍社会稳定的隐患,扫清改造和发展中的障碍,切实把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建设法治诚信城市的重要内容。xx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法治诚信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本质上要求城市的全面建设与管理要在依法规范的轨道上自觉运作,强调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法律至上的治理理念和依法治理的社会机制。在这种大环境下,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法律,更全面的熟悉法律,并为那些经济有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服务,使他们能够真正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法制建设进程,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也为全面打造法治诚信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探索与实践
《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法律援助条例》,使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并卓有成效,这是司法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结合xx的具体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重视,实事办实。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人大两次提出议案,市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为城乡群众所办实事之一。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抓好“五个保证”和“五个落实”入手,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一是保证经费,落实预算。近年来,xx市法律援助经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递增,到目前已经达到xx万元(其中市法援中心xx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为法律援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
保障。
二是保证人员,落实编制。市局积极与市编办协调,增编xx人,使市法律援助中心人员达到xx名;各区、县(市)法律援助中心也配备了x名以上专职人员。目前,全市共有专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xx名,其中具有律师执业证的xx人;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专职律师已达xxxx。
三是保证条件,落实场所。市局先后投资xx余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市法律援助中心办事大厅,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点办公场所总面积已达2000平方米,微机30台(市法援中心9台),电话机29部(市法援中心5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有效保证了法律援助的高效运转。
四是保证服务,落实职能。除开展好日常法律援助外,市法律援助中心还义务为xx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仅2004年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待来访咨询xxx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
xx件,咨询xx人次,解答外地咨询xx人次,完成市政法委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件,解答人大政协议案x件。
五是保证领导,落实责任。局领导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实行了由局长亲自部署,分管局长直接领导,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机制,为确保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整体推进,重心下移。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法律援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服务的温暖,我们坚持以服务于民为根本,在法律援助的舆论宣传、网络建设和功能发挥上予以全面推进,开展了以法律援助进社会、进社区、进家庭、进监(狱)(劳教)所、进信访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
一是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进社会。
2003年9月1日,我们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维护公平与正义——法律援助在xx”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在市中心设主会场1个,在区、县(市)设分会场12个,在乡镇、街道设宣传点近百个,全面向社会宣传法律援助常识。同时,还积极与xx电视台、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日报等多家宣传媒体联合制作电视专题片、新闻片,组织策划新闻系列报道,开通电台直播热线解答群众法律难题,多角度、多样式、多层次地介绍和宣传xx法律援助事业的开展情况以及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等。
二是以普及工作网络建设为突破点,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进社区。在法律援助网络建设上,xx市形成了纵横互补的法律援助网络格局。横向网络包括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信访办、军分区、大专院校设立的20个法律援助联络部以及各
县、区(市)在本地区设立的7-11个联络部。纵向网络包括在全市113个街道、137个乡镇、1933个村和1277个社区建立的13个法律援助中心、24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026个法律援助工作点。为了强化网络结构功能,我们还根据xx城市体制改革的实际,按照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规范,统一宣传的“五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了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已接待咨询五万余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件。
三是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为根本点,重点推进法律援助进家庭。为了使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百姓,2004年6月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分头将《无钱诉讼何处求,法律援助解心愁》的公开信送往万个城镇低保护、农村特困户,逐一向他们介绍我国法律援助制
度的有关情况和申请程序,并公布全市14个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电话。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还检验了援助工作网络功能,快速、高效地把法律援助带进了千家万户。
四是以促进罪犯和劳教人员改造为着眼点,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进监(狱)(劳教)所。结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劳教办特色的发展目标,市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东北地区创建了法律援助进监所工作机制,在xx市属家监狱和劳教所里分别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室,为罪犯和劳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进监所,不仅及时解决了罪犯和劳教人员对法律服务的渴求与监所人民警察法律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的矛盾,而且还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协助监所开展法律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了罪犯、劳教人员的学法用法积极性,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 的稳定。
五是以引导依法有序上访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法律援助进信访。为落实省信访办与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将法律援助带入信访,在市、区两级信访办内全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部,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常驻信访办,并组织全市1500名专职律师轮流值班接访。截至2004年6月底,全市已有4名律师参加轮流值班接访,接待咨询3200余人次,受理案件13件。法律援助进信访,不仅及时为一些上访群众解答了涉法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越级上访和无序上访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予以了及时指派,正确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有效缓解了信访压力。
(三)创新理念,优化服务。做好法律援助,法律是保障,服务是根本。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在坚持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倡导主
动热情、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强化“五个意识”,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服务xx,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以“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为基本要求,热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为使法律援助工作能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我们从强化管理、细化制度和量化考核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先后建立2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档案、全市经济困难人员档案等六类档案,使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确,援助及时,服务到位;坚持实行援助案件指派轮换制,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案件分配均衡,使全
市每一个律师都能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出发,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了八项工作机制,即:网络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律师委派机制、诚信服务机制、结案归档机制、报告反馈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首办跟踪机制、浮动激励机制和业务培训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是强化奉献意识。全市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坚持以“团结敬业,诚信自律,热情高效,创新夺优”为目标,为xx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已接待当事人56291人次,受理指派案件4536件。在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少,工作任务大的情况下,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奉献意识。
五是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我们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
接待审查、业务指导和综合保障三个部门,用以督导工作,提高效能。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还与11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状,把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像天平一端的砝码,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从体制上弥补了有偿法律服务体制难以克服的司法程序不公正的缺陷。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积极为xx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得更大、更强、更有实效。
第二篇: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保障制度,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的重要体现,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特别是《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根本,以落实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为保证,以加强网络建设、实现联动为重点,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发挥功效为中心,以全面开展“五进”活动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旨在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理性思考
我国司法援助制度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短短的10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法律援助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在振兴xx,服务弱势群体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积极向社会广泛存在的贫者、弱者和残疾者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劳动争议、人事工资争议等法律难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周围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快速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援助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彻底改变“贫者、弱者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申”的错误认识,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这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和法治文明的一种进步,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并将其作为一种政府责任,更是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和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全面贯彻宪法原则的法治需要。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享有这些权利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公民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自身具备的法律知识的多寡不同,特别是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差异,造成了实际生活中获得法律保护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实际享有权利上的差异。实施法律援助,就可以使他们同那些富裕的公民一样,平等地进入诉讼程序,平等地行使诉权,在现实生活中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援助的实施,使法律条文上规定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在现实中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完成了公民权利从形式上的平等到实质上的平等的质的飞跃。
(三)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调整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实施,为全面振兴xx,实现xx地位的历史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在调整和改造中,如果对因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等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处理不当,就极易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环境带来种种压力和不利因素。因此,在振兴的大环境里,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必须积极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中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有效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有碍社会稳定的隐患,扫清改造和发展中的障碍,切实把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建设法治诚信城市的重要内容。xx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法治诚信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本质上要求城市的全面建设与管理要在依法规范的轨道上自觉运作,强调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法律至上的治理理念和依法治理的社会机制。在这种大环境下,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法律,更全面的熟悉法律,并为那些经济有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服务,使他们能够真正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法制建设进程,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也为全面打造法治诚信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探索与实践
《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法律援助条例》,使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并卓有成效,这是司法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结合xx的具体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重视,实事办实。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人大两次提出议案,市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为城乡群众所办实事之一。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抓好“五个保证”和“五个落实”入手,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把实事
·办实,把好事办好。
一是保证经费,落实预算。近年来,xx市法律援助经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递增,到目前已经达到xx万元(其中市法援中心xx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为法律援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保证人员,落实编制。市局积极与市编办协调,增编xx人,使市法律援助中心人员达到xx名;各区、县(市)法律援助中心也配备了x名以上专职人员。目前,全市共有专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xx名,其中具有律师执业证的xx人;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专职律师已达xxxx。
三是保证条件,落实场所。市局先后投资xx余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市法律援助中心办事大厅,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点办公场所总面积已达2000平方米,微机30台(市法援中心9台),电话机29部(市法援中心5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有效保证了法律援助的高效运转。
四是保证服务,落实职能。除开展好日常法律援助外,市法律援助中心还义务为xx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仅2004年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待来访咨询xxx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x件,咨询xx人次,解答外地咨询xx人次,完成市政法委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件,解答人大政协议案x件。
五是保证领导,落实责任。局领导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实行了由局长亲自部署,分管局长直接领导,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机制,为确保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整体推进,重心下移。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法律援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服务的温暖,我们坚持以服务于民为根本,在法律援助的舆论宣传、网络建设和功能发挥上予以全面推进,开展了以法律援助进社会、进社区、进家庭、进监(狱)(劳教)所、进信访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范文《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进社会。2003年9月1日,我们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维护公平与正义——法律援助在xx”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在市中心设主会场1个,在区、县(市)设分会场12个,在乡镇、街道设宣传点近百个,全面向社会宣传法律援助常识。同时,还积极与xx电视台、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日报等多家宣传媒体联合制作电视专题片、新闻片,组织策划新闻系列报道,开通电台直播热线解答群众法律难题,多角度、多样式、多层次地介绍和宣传xx法律援助事业的开展情况以及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等。
二是以普及工作网络建设为突破点,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进社区。在法律援助网络建设上,xx市形成了纵横互补的法律援助网络格局。横向网络包括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信访办、军分区、大专院校设立的20个法律援助联络部以及各县、区(市)在本地区设立的7-11个联络部。纵向网络包括在全市113个街道、137个乡镇、1933个村和1277个社区建立的13个法律援助中心、24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026个法律援助工作点。为了强化网络结构功能,我们还根据xx城市体制改革的实际,按照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规范,统一宣传的“五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了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已接待咨询五万余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39件。
三是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为根本点,重点推进法律援助进家庭。为了使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百姓,2004年6月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分头将《无钱诉讼何处求,法律援助解心愁》的公开信送往9.6万个城镇低保护、农村特困户,逐一向他们介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关情况和申请程序,并公布全市14个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电话。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还检验了援助工作网络功能,快速、高效地把法律援助带进了千家万户。
四是以促进罪犯和劳教人员改造为着眼点,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进监(狱)(劳教)所。结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劳教办特色的发展目标,市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东北地区创建了法律援助进监所工作机制,在xx市属家监狱和劳教所里分别建立法律援助,为罪犯和劳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进监所,不仅及时解决了罪犯和劳教人员对法律服务的渴求与监所人民警察法律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的矛盾,而且还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协助监所开展法律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了罪犯、劳教人员的学法用法积极性,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
五是以引导依法有序上访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法律援助进信访。为落实省信访办与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将法律援助带入信访,在市、区两级信访办内全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部,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常驻信访办,并组织全市1500名专职律师轮流值班接访。截至2004年6月底,全市已有394名律师参加轮流值班接访,接待咨询3200余人次,受理案件13件。法律援助进信访,不仅及时为一些上访群众解答了涉法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越级上访和无序上访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予以了及时指派,正确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有效缓解了信访压力。
(三)创新理念,优化服务。做好法律援助,法律是保障,服务是根本。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在坚持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倡导主动热情、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强化“五个意识”,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服务xx,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以“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为基本要求,热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为使法律援助工作能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我们从强化管理、细化制度和量化考核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先后建立2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档案、全市经济困难人员档案等六类档案,使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确,援助及时,服务到位;坚持实行援助案件指派轮换制,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案件分配均衡,使全市每一个律师都能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出发,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了八项工作机制,即:网络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律师委派机制、诚信服务机制、结案归档机制、报告反馈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首办跟踪机制、浮动激励机制和业务培训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是强化奉献意识。全市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坚持以“团结敬业,诚信自律,热情高效,创新夺优”为目标,为xx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已接待当事人56291人次,受理指派案件4536件。在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少,工作任务大的情况下,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奉献意识。
五是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我们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接待审查、业务指导和综合保障三个部门,用以督导工作,提高效能。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还与11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状,把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像天平一端的砝码,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从体制上弥补了有偿法律服务体制难以克服的司法程序不公正的缺陷。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积极为xx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得更大、更强、更有实效。
·办实,把好事办好。
一是保证经费,落实预算。近年来,xx市法律援助经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递增,到目前已经达到xx万元(其中市法援中心xx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为法律援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保证人员,落实编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篇: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保障制度,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根本,以落实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为保证,以加强网络建设、实
现联动为重点,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发挥功效为中心,以全面开展“五进”活动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旨在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理性思考
我国司法援助制度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短短的10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法律援助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在振兴xx,服务弱势群体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积极向社会广泛存在的贫者、弱者和残疾者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劳动争议、人事工资争议等法律难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周围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快速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援助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彻底改变“贫者、弱者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申”的错误认识,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这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和法治文明的一种进步,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并将其作为一种政府责任,更是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和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全面贯彻宪法原则的法治需要。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享有这些权利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公民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自身具备的法律知识的多寡不同,特别是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差异,造成了实际生活中获得法律保护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实际享有权利上的差异。实施法律援助,就可以使他们同那些富裕的公民一样,平等地进入诉讼程序,平等地行使诉权,在现实生活中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援助的实施,使法律条文上规定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在现实中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完成了公民权利从形式上的平等到实质上的平等的质的飞跃。
(三)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调整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实施,为全面振兴xx,实现xx地位的历史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在调整和改造中,如果对因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等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处理不当,就极易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环境带来种种压力和不利因素。因此,在振兴的大环境里,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必须积极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中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有效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有碍社会稳定的隐患,扫清改造和发展中的障碍,切实把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是建设法治诚信城市的重要内容。xx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法治诚信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本质上要求城市的全面建设与管理要在依法规范的轨道上自觉运作,强调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法律至上的治理理念和依法治理的社会机制。在这种大环境下,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法律,更全面的熟悉法律,并为那些经济有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服务,使他们能够真正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法制建设进程,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也为全面打造法治诚信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的探索与实践
《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法律援助条例》,使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并卓有成效,这是司法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结合xx的具体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重视,实事办实。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人大两次提出议案,市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为城乡群众所办实事之一。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抓好“五个保证”和“五个落实”入手,全面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把实事办
第四篇: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积极推进老年维权工作
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积极推进老年维权工作
近两年来,潜山县司法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维护老年人权益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抓机制、抓服务、抓拓展,积极完善老年人维权工作机制,形成老年人权益大维权格局。两年来共接待涉老法律咨询982人次,接听法律咨询专线涉老法律咨询687人次,办理涉老民事代理诉讼案件29件,较发维护了了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老年人维权长效工作机制。
我局非常重视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将老年人确定为重点工作对象,将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并积极拓宽老年人法律援助范围。将老年人赡养纠纷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明确列为援助事项,对老年人各类法律援助申请,简化程序环节,放宽受理范围,减免经济审查。同时,由于涉老问题复杂琐碎、面广量大,为把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县法律援助中心与老龄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遇到重大或复杂问题,由相关部门一起协商、联合办理,形成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合力,只要老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就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关注。
二、健全维权网络,畅通老年人寻求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 为方便老年人维权,我局积极构建维权网络,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85个村(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并且依托老龄委、残联、妇联等行业、部门建立了5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及时申请法律援助,畅通了老年人维权渠道,为老年人法律 1
援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为满足老年人法律援助需求,全县各级法律服务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三优先”(即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的法律援助服务。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由就近的街道、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初审并指导办理申请手续后,直接报县法律援助中心批准办理,只要符合援助条件的,一律当场审查,当场受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预约制度,上门为其办理申请手续,减少老年人来回奔波之苦。潜山县梅城镇81岁的居民陈淑华房屋因财富广场拆迁安置,三年多没有拿到相关房地产权证,四处上访,经人指点,申请了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律师不仅为其代为诉讼,解决了权益之争,还主动与开发商、土地房管联系,代为办理相关权证,送到了陈淑华老人手中,陈淑华逢人就说:“共产党好,法律援助好”。潜山县某局退休干部李英兰,退休十年拿不到退休金,无奈之下,来到潜山县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提供法律援助。潜山县法律援助受理后,及时报请有关领导协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法律援助律师据理力争,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英兰领回了补发的10年退休工资,并从2008年1月1日起享受退休待遇。这起历时十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省、市主要媒体均报道了这一典型案件。
四、采取非诉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尽力促进老年人家庭生活和谐。
老年人权益纠纷大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如果通过诉讼解决这类纠纷,有时候不仅矛盾纠纷得不到彻底解决,还容易引起激化,导致老年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从案情分类来看,老年人寻求法
律援助,多数是因为养老、医疗、家庭矛盾、遗嘱建立等问题,通过调解、和解这种低成本的非诉讼援助方式,灵活快捷地解决此类纠纷非常重要。如在赡养纠纷中,老年人因为与子女无法融洽相处,发生矛盾后往往处于被孤立状态,考虑到老年人更需要家庭的温暖,援助律师充分尊重老年人既要保护自身权益,又想维护家庭和睦的意愿,尽力采取非诉调解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以心理师和“老娘舅”的身份来调解纠纷,通过用心与老年人交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其子女沟通,耐心细致讲解和劝说,使子女们尽可能的与老年人和睦相处,让老年人享受家庭的温暖,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家庭矛盾的激化,维护了老年人的家庭关系,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大大减少了老年人的诉累。
五、加强监督,努力抓好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近两年来我局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关。要求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在选派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上,必须坚持“四有”标准,即:指派有较强法律业务能力的、有较强工作责任感的、有服务老年人热情的、有不怕权势和压力的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老年人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认真落实案件质量监督制度,加强管理,进行案件办理动态跟踪监督,实时了解案件的办理情况,通过回访当事人、旁听案件、检查案卷等方式,切实保证案件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得到维护。对老年人维权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及时组织专家律师集体讨论,进行情况分析、案情研讨。对涉及多家单位职责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妥善解决老年人涉法维权问题。近十年来无一例投诉情况。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涉老法律法规,积极反映老年人的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列入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舆论来宣传、引导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积极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与新闻媒体合作,报道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对民众进行老年人维权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援助“进农村”、“进社区”、组织广场咨询、发放援助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题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老年人的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增强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我省法律援助机构在工作中还注重加大宣传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强化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潜山县司法局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思考学习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个决定中,“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问题被两次提及。一是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第五条中,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要
求中,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公共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按政党活动规律办事,就是党的现代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自身的现代化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规律的揭示。人类在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建立了一门一门的科学。科学化,指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接近规律、并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符合规律要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性,体现按照政党活动规律来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
政党活动有没有规律?这个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过去却是被长期忽视了的。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政党问题上认识有片面性。众所周知,既然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那么,它讲的首先是共性。政党活动的规律,讲的是政党活动的共同属性。无论什么性质的政党,都会按照这些共同的属性开展活动,否则就不成其为政党。比如,政党都是由具有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没有共同政治意愿,不是自愿结合,或者目标不是参与政治、角逐政治权力,便难以当作政党来看待;政党都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支持者、追随者,因而都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意识形态、纲领政策主张具有吸引力;政党都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以便能够把忠诚于本党的人团结在周围,并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准确地传递信息,有效地进行政治动员;政党都要把取得政权作为首要目标,利用国家权力推行自己的价值理念,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等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其实并不承认这种反映共性和普遍性的一般规律。这与其说是因为对这些共性的东西研究不深,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形态领域有太多的禁区而不敢正视这个问题,似乎不谈共性才算是划清了界限,而谈共性往往意味着混淆正误,有模糊立场之嫌。对政党活动规律缺乏研究,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不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大大降低了执政的科学性。
需要指出,谈论政党活动的共性,并不否认政党活动有各自的特殊性。相反,只有在把握政党活动共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自己的特殊性有真正的认识。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政党活动规律,特别是研究政党执政规律,必须善于既把握一般性,又把握特殊性。强调一般性而忽视特殊性,放弃了自己的本真,很难走出一条适合本党本国特色的道路。强调特殊性而忽视一般性,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则往往容易掉入经验主义的泥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在我们党的建设实践中,吃亏较多的常常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正因为如此,在时代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转变观念,加强对政党活动和执政规律的研究,善于从规律的高度来审视党的建设,不仅必要,而且迫切。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意义之所在。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
政党本身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说,政党本身似乎不存在现代化的问题。但是,近几十年来,政党现代化的问题却频繁地被提及。其中的道理,其实不难解释:既然政党是在深刻变化着的时代中生存和发展,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政党就必须不断适应形势,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调整自己,使自己的活动科学化。许多政党把这个过程叫做政党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领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而完全可以说,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就是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紧密相连。
我们看到,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面临双重的任务。一方面,它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领导,以保证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它必须不断改革自身,以适应领导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充当人民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政党的要求也必然提高。政党过去习以为常的组织结构、体制和运作方式会逐渐变得落后和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改善政党内部的组织运作机制,探寻新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是每一个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一句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