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感总结[推荐]
为全面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贯彻执行《**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方案(2012-2015年)》的要求,促进我院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及考核体系,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治和控制水平,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1、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2、加强院感预防与控制基础管理。
各科室布局流程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示清楚,通风良好;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重复使用。
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
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区放置。无菌物品保持包装完整(无缝线、补丁),包外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包内有化学灭菌效果监测指示卡,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院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器械科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各科室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药械不良反应。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防保科。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并与收废人员认真交接、签字,由收废人员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单至少保存3年。
3、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确保病人医疗安全。
4、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现患率调查,掌握本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础数据。定期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第二篇:2016院感总结
2016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我科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制度,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将2016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监测工作:2016年我科完成了15个科室的26个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的强度监测,其中22个紫外线灯的强度达到标准,4个紫外线灯的强度不达标,对不达标的要求科室及时更换灯管或不再使用。还完成了对新生儿病房、急诊、ICU、发热门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妇产科门诊、消化内镜室、外科,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急诊抢救室、急诊输液室、儿科门诊、等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部门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等物品的生物监测共85份,对监测结果和改进建议均及时反馈给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并限期整改,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
二、手卫生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科将手卫生设施的管理、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作为每月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且在4月份对我医疗区进行了手卫生管理的专项督导活动,通过不断的督导检查进一步提高了我医疗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积极配合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和考核。
四、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为加强我院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科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我院重新修订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意外事故应急方案》的各项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物处理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各
科室、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运送、交接、登记等情况进行了反复认真地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科室进行反馈,将检查结果与科室的绩效进行挂钩,限期整改,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
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工作:2016年,我科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的检查工作;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每半年进行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科室和部门反馈,积极指导落实整改,不断提高临床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做到持续改进。
六、其他工作: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我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积极配合省疾控中心对我院部分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认真完成了院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感染科
2016年12月30日
第三篇:院感总结
2016年产科院感工作总结
2016年在院领导及院感科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产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医院相关台账,从计划落实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全科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科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努力提高产科院感管理,将产科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本院感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育培训
1、科内工作人员每季度学习院感相关知识并组织考核,护士长与感控护士每周进行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院感知识讲座和培训。
2、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规范着装。
3、每月进行手卫生督查,科内全体人员基本掌握院感相关知识和七步洗手法。
二、质量控制
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的措施。全年手术人数近3000例,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新生儿无一例脐部感染及其它部位感染。
三、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1、加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
2、严格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管理,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所有用物尽量一次性使用。
3、严格无菌物品管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4、加强对梅毒、乙肝等阳性孕产妇、新生儿的病房管理。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转运,无泄露事件发生。
2、加强对科室保洁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意识,杜绝医疗废物倒卖。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管理,从手卫生、防护用具抓起,并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六、努力提高全体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切实控制交叉感染风险。使用皂液,增加
快手消毒剂,每周对科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督查。
五、存在不足:
1、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提高;
3、婴儿车使用未达到一用一消毒;
4、对保洁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对以上存在问题,2017年科内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培训考核!
第四篇:院感总结
2008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新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医院感染发生率2.4%,漏报率1.5%,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抗生素使用率46.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13%,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全年无一起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确保了医疗安全。
一、健全织织 完善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院感科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定期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和科室控感员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在上级机关检查和监测中全面达标。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季度根据量化指标进行一次大检查、每月抽项检查,每周随机检查,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进行质量考评,并与医院医疗质量考评挂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年共进行了四次季度质量检查,编发医院感染通讯四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变化。(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ICU、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儿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不仅日有安排,周有重点,而且专项专管,如对ICU的控制重点就是如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手术室的督查重点是手术后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灭菌监测,对口腔科、内镜室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每月进行检查等,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病区终末消毒管理,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现象,制定并下发病区终末消毒措施,按照要求每周检查,对不规范的行为与考核挂钩。
3、每周对斗鸡分院、县功分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项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使分院的院感工作逐步规范化。
4、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递给病人,造成病人—医务人员—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此,为总院、斗鸡分院、县功分院编印张贴卫生洗手图500余张,要求护士长每月按需领取手消毒剂,洗手液。医生在查体和执行各项操作前后自觉进行手消毒。护士在接触病人和执行各项操作前后自觉进行手消毒。科主任、护士长定期监督检查。控感科每周下科室进行检查。
(三)沉着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1、5.12抗震救灾工作中,科室同志团结一致,坚守工作岗位,积极主动协助临床一线及时解决问题,为地震棚的患者服务,在住院患者搬进抗震棚后及时制定下发了《宝鸡市中医医院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防震棚消毒隔离措施》;坚持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对防震棚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四次;并坚持每天2-3次进行巡视,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及时收集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2、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5月份,针对我省和我市也相继出现的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我科及时对儿科全体医务人员、全院院感员进行《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制定并下发《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每天不定期下病房、门诊特别是儿科留观室进行检查指导,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后,凭借职业敏感性,我科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及时召开了全院护士长、控感员会议,及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科室组织学习和讨论,并结合本科室情况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二是加强了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的排查。对ICU、内镜室、供应室、手术室、产婴室、口腔科等相关科室实施重点监测,对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以及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了监测。三是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考核,更换了洗手液。10月底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无菌物品、重点部门监测采样抽检均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为产房、婴儿洗澡间、介入科室、口腔科、门诊计划生育室、眼科等重点科室配备了手消毒机。
4、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下发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与检验科配合,每日监测耐药菌株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三、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今年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流程化管理,对院感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制定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流程”“监测流程”“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流程”“抗生素管理流程”“发生职业暴露流程”“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等近30项流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便于临床医务人员操作。
四、开展了现患率调查。
根据中管局“医院质量管理年”要求,10月份院感科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前对24名参加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调查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率为1.2%。抗生素使用率为39.44%,菌检率为21.7%。
五、进行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坚持每月下科室监测400余住院病人,发现感染病例或有漏报现象,及时反馈回科室。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构成比、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查找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2、进行目标性监测:对ICU、肿瘤科、各临床科室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卫生,每周下科室3次,通过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监测报告、X线检测结果等,向医生、护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重点关注有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然后前瞻性的提出问题,并给予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意见,不断循环监测,及时调整监控策略,以达到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的主要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院感科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等进行轮转监测,每季度轮转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室。全年对重点部门共监测取样321份,其中物体表面监测49份,合格40份,合格率81.6%;工作人员手监测31份,合格28份,合格率90.3%;使用中消毒液204份,合格204份,合格率100%;室内空气25份,合格22份,合格率88%;无菌物品6份,合格6份,合格率100%;透析液入口液3份,合格3份,合格率100%;透析液出口液3份,合格3份,合格率100%;
4、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131根,合格117根,合格率89.3%。
六、加大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
每周定期检查外科系统围术期用药情况,依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要求,逐步达到规范规定的100%指标。全年抗生素使用率46.2%;细菌培养率达到61%;医院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率达到56.8%;每季度对全院使用抗生素前十位的科室进行排名,在院感通讯公布,联合药剂科检查病历,分析原因,对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每日去细菌室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对总院及分院口腔科、内镜相关人员、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参加人员30余人,学时2小时;
2、对儿科医生、护士,全院控感员进行“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共有50余人参加,学时2小时;
3、对82名健康助理员、保洁人员及分院相关人员进行了消毒隔离、卫生洗手等知识培训,以杜绝交叉感染,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对132名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对新入院实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5、对斗鸡分院医生进行《医院感染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现患率调查》人员培训;
6、为保证现患率调查的顺利进行,10月份对参加现患率调查的24名医生,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
7、10月份对护士长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等方面强化培训,并进行了现场考核。
9、对全院医生进行了卫生洗手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等知识培训及考核。共考核临床医务人员105人,合格率为95%;
八、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针对我院下午电梯运行压力较大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及时调整了收取时间和流程,增加了临床科室医疗废物上门收取次数,更好地解决了临床科室的医疗废物及时包装后的存放问题。
九、2009年医院感染工作设想: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
2、编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小册子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监测的准确性,提高规范化程度。
3、制订“重点部位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如手术部位感染的SOP、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手卫生SO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SOP、ICU环境清洁、消毒的SOP,并监督实施。
4、加强部门合作,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军作战”。加强与护理部、质控办、医务处、总务处、设备科及临床医技科室的协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完全融入医院质量管理之中。签订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建立循责制度。
5、继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大力推广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重要地位的宣教与考核,提高手卫生依存性。
6、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7、制定ICU三种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
8、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缩短术后用药时间。
9、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008年11月26日
第五篇:2016年终院感总结
2016年医院感染年终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防治法》,促进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年初计划,以及在“医院感染管理年”的活动背景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从落实制度,到严格组织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现将我院本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全年工作计划中。认真做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
2、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学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对各科室进行抽查,特别是口腔科、检验科、输液室、换药室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报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查找隐患,及时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4、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全院职工的院感意识,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加强基层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等基本内容的知识培训。
二、教育培训
1、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及考核,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为: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手卫生、消毒灭菌等知识,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10月15日是国际洗手日,我院积极响应县医院的号召,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了基本知识讲解和实际的洗手演示,大家都积极参加,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今后我们会更加重视手卫生,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健康。
3、全院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各科注射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的原则。凡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三、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严格遵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四、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坚持做好病房的终末消毒,对物体表面、病房进行含氯消毒液擦拭,对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采取使用一次性,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不定期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等环节,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按照上级要求全院统一称重登记,不定期查看称重登记情况,把此项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3、加强全院清洁卫生,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装处理,最大限度地控制该类工作缺陷带来的医院感染隐患。
六、存在的不足
1、大部分科室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没有严格按照已废分类要求执行。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部分医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3、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差,不能做治疗后及时洗手或消毒。
4、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不及时,经常出现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
5、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大部分职工只是通过医院里组织的几次学习,并没有对院内感染有深刻的认识。
医院感染涉及全院每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为此医院感染工作要常抓不懈,力争将全院的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保好重要保障。
xxx院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