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17: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

第一篇: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

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

王新国

2013年第4期 ——经济建设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同时批准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以下简称龙凤示范区)。来凤县与湖南省龙山县积极探索跨省协作共建机制,围绕武陵山片区规划提出的“建成武陵山片区重要城市和经济增长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气魄创建、无缝隙对接、立体式推进,强力推进龙凤示范区一体化进程。2012年,龙凤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70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273元,增长13.58%,示范区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龙凤示范区建设意义何在

龙凤示范区位于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全国县城间毗邻最近、区位条件最为独特的两个县,国土面积4473平方公里,总人口90.4万,现有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两县县城以酉水河隔河相望,新区已实现零距离对接。建设龙凤示范区,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为武陵山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新模式。龙凤示范区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协作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又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率先启动建设的试点。龙凤示范区承担了武陵山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的重要职责,有利于打破区域内封闭和条块分割,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整合发展要素,聚集发展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实现互通有无、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为跨地区民族团结融合提供新典范。两县同属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人同宗,多年来积极破除行政“壁垒”,推动两县共同发展繁荣,连续五次同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为武陵山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龙凤两县具有区位独特、资源富集、政策集成等跨省协作的良好基础,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盘活现有存量,扩大经济增量,提高发展质量,从而有效维护整体经济利益,提高区域整体生产力水平,为武陵山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四)为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探索新经验。来凤、龙山两县均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示范区实行跨省协作、先行先试,符合国家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集成发展的战略平台,有利于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扶贫开发,改变贫困山区现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探索好作法、积累新经验。

二、龙凤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龙凤示范区认真探索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

(一)用全域理念科学规划,点活一体化发展经络。两县坚持“全域龙凤”规划理念。按照《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龙凤示范区的目标设计,确立了“三同”(政策同等、发展同步、资源同享)、“三新”(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勇于先行先试,打造发展新格局;坚持改革开放,树立发展新形象)、示范区“十个一体化”(城区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酉水河保护与利用、旅游开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服务、平安创建和人才发展一体化)发展思路,编制了《龙凤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12项专项规划,形成了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刚性执行的全域规划体系。

(二)倾力打造基础设施平台,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两县积极构建区域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着力优化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的“一心三轴一圈”的空间布局,打造以30平方公里城区为龙头,三条轴线城镇带为支撑,重点乡镇为节点,50个农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0%。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建设“七座大桥”贯通两城连接线,构筑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筹资24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30个生态文明试点村建设。

(三)强化特色产业支撑,激发区域经济内生动力。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支撑,特色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两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区域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以30平方公里龙凤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打造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百亿产业园。龙凤示范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进入国家计划,建成了“乌龙山”酒业公司2万吨白酒生产线、凯迪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规模企业达到5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达到8家。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建设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32.6万亩,“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加速形成。提档升级第三产业,两县合力开发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确立了“千年秦城、艺术土家、武陵佛地、酉水双城”的旅游形象定位,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了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了龙凤示范区旅游推介宣传。

(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两县按照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步伐,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投资26亿元,启动了龙凤科教示范园、民族中心医院、民族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两城初步实现了公共交通、移动通信、天然气、污水处理等方面一体化。共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了案件协查、治安共管、联防联调、预警预报、信息同享等多项平安共建机制。推进龙凤金融同城化,开通了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同城结算业务。

(五)建立联动纵横机制,实现无缝隙对接。两县不断探索一体化合作方式,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此两县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聘请了专家顾问组。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国家部门也十分重视龙凤示范区建设,建立了部际推进机制。两地省、州、县分别建立了跨省推进协调机制。省、州发改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批复了《龙凤示范区战略规划》,出台了工作方案。两省人民银行制定了《龙凤示范区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同城化实施方案》,两州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了金融支持龙凤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意见。全方位推进一体化,涉及示范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工商、税务、刑侦、文艺、教育等20多个协作、联谊组织。

三、推进龙凤示范区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龙凤示范区一体化建设,涉及国家、湘鄂两省、恩施湘西两州、龙山来凤两县多个层面和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示范区建设时间不长,在行政管理、要素市场、资金投入、体制机制等方面存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示范区一体化建设按照国家规划的既定目标奋力推进,需要对上述难题进一步大胆探索、有效破解,特别是需要在普惠政策基础上加大特惠政策扶持力度。

(一)争取多方支持。争取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对龙凤示范区建设的更大支持。争取省直有关部门支持来凤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出台支持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三大领域改革的具体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继续加大“616”工程及武汉市对口帮扶来凤县的工作力度。

(二)加大项目投入。围绕把龙凤示范区建成“武陵山片区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全面建成“一体化发展体系”目标,推进实施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一体化建设的一系列重点项目。争取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黔(江)张(家界)高速、宜(昌)来(凤)高速公路尽快开工;推进安(康)恩(施)吉(首)铁路、来(凤)酉(阳)高速公路、来凤通用机场项目尽快建设。支持龙凤城市骨干路、龙凤科教示范园、龙凤物流园、全民健身中心、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并力争纳入省级重点投资项目目录。

(三)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融资渠道畅通的战略投资者,组建股份制投资公司。将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贷款纳入省级贴息支持范围。中央、省安排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或降低配套比例。探索建立示范区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并完善企业融资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力度,落实示范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在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增加信贷投放。

(四)鼓励先行先试。赋予示范区先行先试权,鼓励示范区对中央和湘鄂两省已作出部署的改革事项率先推进,对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进行先期探索。支持示范区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支持示范区推行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集体土地利用制度方面的改革。鼓励示范区围绕整合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新路子。

(五)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支持示范区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建立耕保制度、重点项目优先用地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支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展农村财产实物和指标交易,促进农村产权依法合理有序流动;将来凤县纳入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治理、村庄整治试点,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大力推进新城镇、新园区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改革完善城镇化相关制度措施,建立农业人口随就业和居住变化自然进城的制度通道,有序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自愿转户进城,落实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配套政策,确保转户居民真正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统筹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差别,实行统一身份管理。■

(作者系中共恩施州委副秘书长)

第二篇:创卫生城市树经济协作示范区新形象(模版)

创卫生城市树经济协作示范区新形象

谭明交

摘 要: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于扩大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卫生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成为广大市民共同的愿望。所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是一项民心所向的社会综合工程,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为群众造福的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更是武陵山区经济协作示范区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武陵山区 经济协作 卫生城市

一、创建卫生城市的必要性 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素质,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处于武陵山区的龙山县来说,经济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城市二元结构瓶颈”,城市里生活中很多需要占用不合理的公共资源来生存下去的低收入群体和外来流动人口,而占用不合理公共资源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城市里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这些是卫生问题,秩序问题,氛围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陋习形成的温室。我们要充分认识创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卫生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成为广大市民共同的愿望。所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是一项民心所向的社会综合工程,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创卫的所有内容和指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都是以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最终目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为群众造福的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创卫是经济协作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城市卫生状况的改善,必然会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祥和稳定,优化投资环境,为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过程中,从提高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来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体现了发展经济的原则;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听取民意,动员全民参与共创方面来看,体现了政治文明建设;从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水平方面来看,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从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生活污染方面来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创卫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实际效果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三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加快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武陵山区备受国家的重视以及龙山来凤成功申请经济协作示范区后,将有力促进龙山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城市面貌会日新月异,城市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会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将全面发展。当前,处于示范区的龙山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根据当前的形势,要实现“武陵山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目标,就要加快经济发展。要加快经济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城市竞争力,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张十分珍贵的城市名片,也是一个城市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因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县的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竞争力,进而促进我示范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实现“武陵山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目标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长远思想,立下决心,坚定信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民参与,以志在必得的精神,万众一心,创建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文明、富裕、开放、绿色、法治、和谐龙山的战略目标而做共同的努力。以此为契机,借着国家惠顾武陵山区的大好政策,来助推身处武陵山区的整体县域经济发展。

二、创建卫生城市的好处

第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有效改善市容市貌,促进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越来越快,改善城市的市容市貌是所有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老百姓衡量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处在武陵山区中的龙山县的城市管理来说,问题还很多,差距还很大。为了能适应武陵山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发展需要,必须在制约市容市貌的问题上大力改善,城市卫生环境要得到有效的改善,在改善市容市貌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

第二,将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外商在一个地方投资,首先要求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还要求这个地方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希望这个城市是一个“创业者向往、投资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健康城市。所以,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容市貌的改善将有效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第三,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解决很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的改善人居环境。目前,群众对城市主次干道的卫生保洁情况是不满,城中小巷、城中社区的问题还很多,群众的意见非常多。为较好的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建立了县长信箱、创卫热线和电子信箱等连线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注重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如面向群众的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服务条件改善,还有公厕、公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城中街道的整修,达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第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也将有效的提高经济协作示范区的知名度,增强武陵山区旅游对外的吸引力。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后,加上武陵山片区得天独厚的纯天然的旅游资源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达到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入的效应。

第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有效的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质。创建过程中,除了城市硬件环境将得到改善外,人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都将得到提高。到时整个城市将呈现出干净整洁的卫生状态,将没有大量的果皮、纸屑和饮料瓶等垃圾。

三、如何创建一个干净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部署,也是广大市民的强烈呼声和要求,既是提升公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又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造武陵山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是惠及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工程。我们务必进一步深化对“创卫”的认识,坚定信息,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行动,牢牢把握“创卫”工作的主动权。一是领导靠前指挥。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卫”是一项领导工程,“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过问,带头督办,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在实施阶段,要坚持大员上阵,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确保把“创卫”各项工作及时推进到位。要对照标准,主动查找薄弱环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通过领导的率先垂范,带动一片,影响一方。各级分管领导更要集中精力,全过程负责,扎实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特别是要及时发现,协调和处理创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每一项创建工作按照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部门要加强协作。“创卫”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很多难点问题的突破,很多矛盾的解决,都要求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服从统一安排,既定位工作,各司其责,又换位补位,统筹兼顾,通力合作。各协作单位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齐心协力。要注重整合资源,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分工明确。

三是市民广泛参与。一方面,“创卫”是一项群众性活动,涉及面广,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另一方面,群众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更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广泛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切实使创建活动成为市民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要强化教育引导,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要强化市民监督,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创建成效的标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在全县上下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创建活动中找准位置,献计献策,努力形成“创卫”工作的强大合力。

对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武陵山区的龙山来说,创建一个干净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工程,更是一个民生工程,更可以说是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项大事。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城市环境问题,在创建卫生城市的同时,更要关注创建后的保护与利用,达到整体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标准的目的。

看今朝,形势逼人,展未来,前景美好。只要我们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务实精神,早酝酿、长规划、细着手,通力合作,踏着国家“十二五”建设的节拍,借着国家惠顾武陵山区的大好政策,抢抓机遇、共同进步,让武陵山区的县市城市建设同样达到宜居宜业、干净卫生,绿化环保的美好景象,树经济协作示范区新形象。

(作者简介:谭明交,男,湖北巴东人,出生于1981年11月,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湖南省龙山县财政局;

第三篇: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扫描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扫描

在八朝古都开封,有这样一片年轻而又引人注目的热土。她就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起开封市中心城区,西临郑州,南至郑民高速,北依黄河,辖区面积287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从空间布局上看,该区以连霍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高速公路以北为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面积68.3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市发展区和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3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107万。

按照省委、省政府已批复的总体方案,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综合试验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开封文化资源优势,融居住办公、科研教育、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为一体,城市功能完善的生态型、现代化、复合型新城区。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抢抓河南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三大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好中求快”总基调,紧紧围绕“五年成规模”总目标,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增长保态势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谋全局、抓机遇、干大事、求发展、惠民生、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2.4亿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1亿元,同比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20%,排名开封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1亿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370元和26944元,同比增长12.1%和10.2%。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今年2月17日,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和市长侯红一起到示范区调研,进一步明确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一是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二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三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是综合改革试验区;五是高新产业集聚区。

领导的嘱托,责任的担当。在过去的2015年,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严峻考验。但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勇当发展的先行者,争做跨越的排头兵,在开封建设河南新兴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他们树标杆、当表率、做示范,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自贸区等政策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新常态、全面引领新常态,全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谱写了一曲新常态下奋力创新、建设美丽示范区的壮丽篇章。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保障项目建设更加高效有序,示范区建立健全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和协调力度,开封西湖、“三馆”项目、中意湖、郑徐高铁开封北站基础配套、“两校一园”、植物园等重点工程按照节点顺利推进。2015年,开封市最大的水域建设项目开封西湖正式开园,河南最大的水上娱乐项目银基水世界建成迎宾。2015年7月,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示范区出台了“稳增长、保态势”十五个重大专项,明确“三专”工作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全区列入市“329”工程的8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7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02%。

工业运行平稳向好。规模以上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总数达10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35.1亿元。11家“双50”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9.6亿元,同比增长34.5%;31家规模以上汽车、农机及零部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8%。奇瑞汽车在新车型K50产销两旺的带动下,整车生产达6.2万台,产值突破30亿元。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建成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河南牧宝实业、盛达电机、新伟科技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牧宝及图”商标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汴西产业集聚区实力不断增强,被授予“河南省十先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荣誉称号。

开放招商卓有成效。示范区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工作思路,围绕全区六大主导产业,加大“走出去”力度,突出“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和“节会招商”,强化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和跟踪服务,效果明显。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引进市外资金1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6200万美元。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两个节会新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239.9亿元,与绿地集团、绿城置业、居然之家、台湾将星光电、香港迪臣等近20家知名企业达成一批新的重大投资项目。开封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外商投资管理系统发证端口审批权,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荣登“2015中国产业园区影响力百强”榜单。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过去的一年,示范区以“双+”、“双创”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8%,首次超越了二产。以开封市民之家、国际金融中心、德豪光电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了服务业等新业态。占地2.96平方公里的商务中心区已初具规模,去年完成投资21亿元,区域内郑开绿地城、河南煤化研发中心、东方今典、郑开橄榄城等项目稳步推进;核心区规划馆、博物馆、美术馆及20个商务会馆项目,已有16个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开封众创空间项目落户市民之家,目前已入驻创业企业36家,成功举办了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河南省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河南大学新三板研究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市民之家挂牌。土小宝、家易择配、牧宝实业等电商不断发展壮大,绿地创客天地建设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搭建投融资平台,为新建投、新惠公司注入优良资产,全力支持其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融资到位资金89亿元。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完成投资26.3亿元。郑徐高铁开封北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道路项目全速推进,中意湖项目湖面开挖、山体堆砌有序进行,植物园项目八至九大街段绿化景观初现、九至十大街段绿化全面实施。陇海四路、五路加速施工,二十一大街、奇瑞房产及检察院周边等重点项目配套招标已完成。郑开大道拓宽竣工验收,环堤路顺利通车。稻一路和金明大道北段道路提升工程建成通车。机西高速、开港大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同时,为了提升人文生态环境和软实力,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韵”的城市建设理念,全力打造“三园三河一湖”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成房屋征收面积68.6万平方米,遗留项目完成3个,完成比例全市排名第一。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1.1万套,为目标任务的115%。高质量修订完善了水稻乡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结合水源地保护和水稻乡创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镇活动,启动实施沿黄生态观光农业、养生养老、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建设,打造开封乃至郑州城市“后花园”。水稻乡孙庄村入选首批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花生庄顺利申报全国美丽宜居乡村。成功举办了首届汴梁西瓜“斗瓜”大赛,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塑造推广力度。全力推进“五城联创”工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和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迎检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大了对辖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农贸市场、户外广告的集中整治力度。规范建筑工程渣土管理,严控道路污染,查处渣土车辆180多辆。完成郑开大道中分绿带、宋城广场等13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切实增强。始终坚持以保障民生为根本,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确保各项民生支出需要。全区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9%、39.7%、77.2%。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层次、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金明中学、二师附小、实验幼儿园等新校区顺利开工建设。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43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1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374人次。认真做好新农合参保工作,累计54.36万人次享受补偿待遇,补偿金额达2840万元。城市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686.8万元。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顺利,示范区120急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区卫生监督所和西郊乡卫生院项目开始动工,水稻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楼和120联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机制,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认真开展送文化进社区、百姓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深化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不难发现,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相互转化的概率也会增大。与发达地区相比,示范区的决策者表示,一个时期内,示范区将在四个方面面临挑战:一是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大。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后,示范区传统装备制造、汽车农机及零部件、房地产等现有支柱产业需求空间受阻,竞争压力加大;而新兴市场受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动力转换仍需时日;二是开放招商愈发艰难。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虽然空间巨大,但招商引资近期难度将会加大;三是潜在风险明显增多。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产业结构变动和融资环境恶化,被高速增长掩盖的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四是干部思想观念亟须加快转变。作为示范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摆脱“换挡焦虑”和本领恐慌,转变观念和方式方法,拓宽视野,创新思路,学会用改革办法、市场手段和开放途径发展经济。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机遇期。为此,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提出,2016年全区将紧紧围绕“产业作支撑、城建出形象”两大主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开封市“两核六组团”和“四带三区”战略布局等重大机遇,全力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双+”为抓手,以“双创”为动力,以项目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培育新增长点,积极作为,务实重干,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因为产业,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充满了勃勃生机;因为产业,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释放出无限活力。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胜势,产业崛起下的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光彩照人,产城互动下的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魅力四射。

面对未来,在开封向河南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的排头兵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必将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更快发展,未来更加令人期待。

第四篇: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谭秀丽

龙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构想是基于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把握优势、顺应趋势的前提下所描绘的一个理想化状态。希望它不仅是龙山城乡人民的美好愿望,更是全县人民的行动指南。

一、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扎实有效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互补联动,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成一个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旅游宜居城市。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统一指导全区的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制定分实施方案,确定各重点任务,明确进度要求,确保城乡一体化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结合我县实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重点领域的突破和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山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4、惠民为本、城乡联动。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普惠性,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统筹起

来,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城乡联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5、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建设。

三、主要任务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1)优化空间布局。那就是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城乡一体、一核、多中心”的新型城乡形态格局。

城乡一体:坚持把农村和城市做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一 核:即以龙山县城为核心。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县城“扩容提质”,改造老城区,建好新城区。基于09年龙山及湖北来凤两县领导对“龙凤双城一体化”调研成果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新城区的建设重点为“一河两岸”——酉水河两岸。建成后,长廊逶迤,小桥流水,花木成荫,两岸建筑古香古色,尽显土家风貌。生活工作于此,既可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领略古朴淳美、粗犷婉约的土家风情。

多中心:即以县城为主中心城市,街道办事处及各中心乡镇为卫星城,各乡镇偏远农村人口向各卫星城集聚,由交通干线与县城相连,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群,以推动城乡均衡发展。这样可以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卫星城的建筑应依山就水,吸纳天地之灵气。设想在高低起伏的群山怀抱里,众多红白相间的低层别墅掩映于绿茵繁花之间,城中酉水碧波,为这个山水小城平添许多灵性,宛如凡间仙居。

2)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按照把龙山建设成为边贸物流集散地、土家文化集成区、生态旅游宜居城、中等规模地级市的目标,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主城区为全县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规划建设边区商贸城、边区物流中心、边区文化中心;城郊区和近郊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远郊区为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统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公路网、公交服务网、供水排污网、有线电视网、电信通讯网、信息传播网和环卫设施网,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重,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以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四大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具体项目、建立推进机制。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3)创新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效应专项研究,注重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带动引领效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经济支撑体系为目标,以辖区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为依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着眼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按照农业特色化、标准化、组织化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三大系列八大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百合、三薯、桔橙柚、药材、畜牧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实行农产品原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两个园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工业四大产业(能源、冶金、陶瓷、建材)为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聚规模。

3)以旅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比重为目的,以旅游、物流业为龙头,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向农村扩散、延伸,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4、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

2)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以新农保、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5、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方面,关键是要完成好两个任务:

1)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统一市场、有序外出、就近转移、扶持返乡创业,都要通过市场来调节,通过政策来引导,一定要完善政策,健全市场。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6、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目前的户籍管理,就像一面高墙,把城乡分得很清,农民进了城,为城市服务了许多年,但身份还是农民,包括他们在城里出生的子女,也还是农民身份,入托、上学都是另类待遇。打破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就拆除了一道城乡阻隔的樊篱。

2)规范城乡经济社会管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式,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以镇为单位组建市场运作主体,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各类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以供销合作社为骨干力量、主导力量和带动力量,重点发展土地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组织。规范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近郊农村社区化改造,构建规范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快社区服务向新村庄、集居点延伸,启动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3)统筹城乡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调动和激发城乡居民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人才事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编制人才规划、制定人才政策、配置人才资源、实

施人才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和建立人才机制上切实做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人才的一体化开发。

7、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绿化规划、绿化产业、绿化共建为重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生态区、生态轴和生态网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提高县域全境以及城区内部的生态连通性,实现区域功能互补、生态容量提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2)强化城乡生态环境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步伐。以城乡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重点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改善城乡水体质量。切实抓紧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建筑施工管理,重点整治渣土运输,降低城市扬尘污染。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防止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3)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研究制定对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旅游项目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

第五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上下联动强力推进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街道以“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片区协调作战”为总体工作布局,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展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延伸和巩固,二者互为一体,相互联系,协调推进。我街道划分XX管区、XX管区等六大片区,上下联动,左右互补,协调推进。同时,也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相衔接,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下载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一体化(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体化推进会主持词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主持词 (201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开会! 我们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通报有关情况,动员各镇办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迎接......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

    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之我见

    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之我见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和互联网的成熟发展,文档一体化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课题。文章探讨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文......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县域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近年来,胶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蓝色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2004年2月6日)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按: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其经验在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本站特辑“成都市......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 扎实推进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

    龙山中学推进“9+3”计划工作 Microsoft Word 文档

    龙山中学推进“9+3”计划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按照《安龙县实施教育“9+3”计划工作方案》通知要求,龙山中学立即组织学校行政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