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样例5)

时间:2019-05-13 18: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

第一篇: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

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 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并顺德区团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为贯彻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团中央拟在全国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现征求各地市对《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请于10月12日中午下班前反馈意见。如有修改意见,请以花脸稿或附页形式传真反馈(请分管副书记在稿件上签名确认)。

联 系 人:王茜,龙昕

联系电话:020-87185624(传真)公共邮箱:gdyea@sina.com

附件:《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团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2013年10月10日

附:

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以街道为核心的城市共青团组织格局,整体提高城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动员能力,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城市街道中开展“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在城镇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不断加快,青年流动性增强、群体不断分化、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共青团原有的组织网络难以全面覆盖青年,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相对缺乏。街道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层级,承载了大量的社会功能,是共青团贴近基层、贴近青年的组织枢纽。与时俱进地创新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利用街道团工委的基础平台作用,通过“区域化大团建”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青年凝聚起来,是新时期加强城市共青团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总体思路

推进“区域化大团建”工作,要突出街道的基础地位和载体功能,强化区域化思维和属地化原则,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以组织共建为基础,以青年阵地和青年工作项目为依托,以青年社会组织为纽带,推动区域组织联动和区域资源共享,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体协同的合力机制,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分级负责”的区域化整体推进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标

按照每个街道建立1个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至少联系和培育2个青年社会组织、建设1个青年工作阵地、配备至少10名专兼职团干部和1名青年社工(或专职志愿者)的标准,通过4-5年的努力,实现区域团组织全覆盖、青年社会组织覆盖面有效扩大、团的工作阵地不断拓展、工作力量稳步增长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1.推动区域组织共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组建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区域共建委员会是按单位属地就近原则组成的工作机构,凡

属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包括两新组织)、学校团组织等不分隶属关系,均为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区域共建委员会承担加强区域内成员单位的交流联系,落实区域化团建任务,立足本区域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成员单位共同活跃等职责。区域共建委员会要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党政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将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格局。区域共建委员会采取轮值主席制,由区域内实力较强的团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主席,任期不超过三个月;每位轮值主席在任期内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委员会每年年初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并在一定范围公示,同时接受成员单位和社会监督。区域共建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街道团工委,具体负责联络、协调、督查工作。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园区建团、楼宇建团、市场建团等多种联建共建方式,扩大对区域内各类青年群体特别是流动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街道团工委要在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指导下,制定推进区域化团建的相关意见和制度,为“区域化大团建”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政策支持。

2.加强青年社会组织联系、服务、引导工作。积极建设枢纽型的街道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骨干、引导社团、协调资源”的枢纽作用,把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作为重要任务。要摸清底数,了解把握辖区内兴趣类、互助类、公益类、就业创业类等各种青年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积极关注网络上青年自发形成的“自组织”,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其骨干人员的联系沟通。用好团内资源,依托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家园等工作平台,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信息、阵地等方面的服务。探索与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模式,以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等方式开展工作项目合作。注重在进城务工青年、蚁族等青年群体中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区域内青年社会组织较多的,可由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区域青年社会组织联谊会,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配合和参与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

3.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市、区级团组织要主动作为,落实街道团工委专职

团干部的职数和待遇,建立稳定的核心骨干队伍。按照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青发[2011]3号)》的要求,继续大力推动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每个街道团工委至少配备9名以上编制外委员,进一步健全人员选配、分工负责、分片联系、绩效考核、业务培训等机制,通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为区域化团建打牢组织基础。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专项行动”,争取每个街道、社区至少配备1名相对固定的志愿者。加大对青年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团骨干等人员的培养,使其成为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有生力量。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加大对兼职团干部、参与区域化团建的青年工作骨干的激励培养。

4.积极拓展青年阵地。街道团工委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平台,完善各类青年阵地的功能,使之成为区域化团建中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重要载体。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募集社会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家园、青少年服务中心、新市民学校等工作平台和阵地建设。整合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站、青年联谊会、青年自组织等资源,组织开展融入城市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志愿服务、交友联谊等有针对性的活动,拓展工作阵地的服务功能和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吸纳能力。加强流动团员的联系和管理工作,探索街道社区“流动团员联络站”建设。鼓励采取共建、挂牌等方式建设各类小型青年阵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青年阵地在联系、服务青年中的作用。区域内的共建单位要共享活动阵地。各类青年阵地和活动场所要面向所有青年群体开放,特别是注重吸纳进城务工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闲散青年等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

5.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上级团的领导机关要积极为街道团组织争取资源,并向工作突出、青年密集和经费短缺的地区倾斜。省、市、区级团组织要贯彻落实团中央联合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保障每个街道团工委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基本工作经费。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要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为“区域化大团建”提供政策和制度

支持,努力推进区域内党团组织的资源共享,在思想引导、组织建设、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党团联动。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共建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工作项目、阵地、智力资源等进一步向街道延伸,青年文明号、青企协会员企业等单位要与街道结对帮扶。进一步优化区域各级团组织资源配置,形成上下流动、横向联动、分布合理的团内资源分配机制。要通过项目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不断创新团的资源整合和配置方式,挖掘、盘活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共青团工作。

6.搭建服务项目平台。积极构建“区域化大团建”工作平台,立足整合区域资源、照顾青年关切,探索并推广各方参与、青年欢迎、具有区域特点的工作项目,努力形成共青团特色鲜明的工作项目体系。要使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大中学生社会实践、青少年维权岗等品牌项目在区域内实现落地和对接,扩大共青团在区域内的整体影响力。要围绕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城市融入等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工作项目。区域内进城务工青年和流动青年较多的,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联合人社部门、辖区各类单位等共同开展促进外来青年融入城市的“新市民培训计划”。区域内学校单位或志愿者较多的,可探索“社区志愿者微公益行动”。注重承接政府青年事务项目,注重运用社会组织的力量为青年提供服务。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凸显项目特色,增强工作项目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7.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推进区域内各类组织的合作和互补,建立健全运转有效、协调一致、职责明确的区域化协同工作机制。在街道团组织的统筹下,明确区域各类团组织、青年组织在“区域化大团建”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区域化大团建”的任务要求,定期召开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青年社会组织等共同参加,相应联系的上级团组织负责人要出席,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党政领导出席。建立列席中心组学习制度,区域共建委员会 的轮值主席可参加团区委机关的中心组学习。市、区级团组织开办的讲座培训,要面向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青年社会组织开放。改进评选表彰机制,把参与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各行业系统团组织的工作考核标准,条块团组织在申报各类评选时,应听取街道团组织意见。

五、责任分工

1.省、市两级团委要发挥领导作用。省、市两级团委要切实担负起“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每个地市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1—2个区,联系3—5个街道。

2.区县级团委要发挥主导作用。各区县级团委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桥头堡,要充分发挥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作用,有效整合、协调各单位团建工作的开展,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为“区域化大团建”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和具体指导。每个区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分片联系各个街道,参加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对区域化团建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综合协调和动态跟踪。

3.街道团组织要发挥主体作用。街道团组织要强化属地责任,摸清辖区内团员青年、青年社团等基本底数。要主动与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和青年组织联络,依托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区域青年组织联谊会、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等机制平台,推动组织有效融合、工作横向互动、资源充分共享,实现跨所有制形式、跨行业部门、跨组织层级的区域化大联合。

4.各级条属团组织要发挥协作和配合作用。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团组织等要打破条块分割,主动与街道团(工)委进行协商沟通,将参与“区域化大团建”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活动、项目、阵地和资源向街道延伸和开放,实现工作联动。

六、实施步骤

拟分批分阶段逐步推进“区域化大团建”工作,每个阶段均实施量化考核。具体步骤结合意见征求结果确定。

第二篇: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

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 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

活动的通知》意见的函

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根据《2016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安排,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决定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起草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初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为确保内容设置的可行性,请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提出修改意见。

各单位将修改意见请于5月9日18时前反馈至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赵家明

联系电话及传真:4110942 附:《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9日 附件:

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

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方案>、<全区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专项行动方案>、<全区政法机关服务型窗口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2016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安排,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决定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当前公民维权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公民维权思维不理智、维权知识不掌握、维权方式不恰当、维权程序不规范、维权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的现实需要,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积极构建规范有序的社会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行动,也是帮助公民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理性维护权益,正确处理纠纷的有效手段。要通过活动的开 展,进一步增强广大公民依法维权、合法理性表达诉求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培养人人学法、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一步畅通公民维权渠道,建立完善依法维权工作机制。

二、活动主题

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

三、活动内容

(一)查找侵权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梳理查找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及所管领域在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突出问题,分类列出问题清单,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各市、县(区)要全面排查本地存在的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及涉法涉诉的突出问题,区分类别,分工负责,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内容,明确责任。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县(区)要针对问题理清涉及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专门的法治宣传教育计划,集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层、分众宣传,确保宣传实效。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把宣传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

1、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3(1)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党委认真抓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督促落实;

(2)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所属单位梳理宣传公民关心关注的信访等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协调政府各部门抓好各自相关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的梳理和宣传;

(3)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内容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条件之一,确保“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4)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安排、督促和指导新闻媒体做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专栏开辟工作,大力宣传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安排宁夏广播电台及各级广播电台做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系列访谈节目,切实将各部门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及公民维权方法得到有效宣传;

(5)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负责在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和服务型窗口建设三大专项活动中将“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其中,抓好督促落实;

(6)自治区区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区直相关部门梳理宣传涉及工程承包管理、城市管理、房屋拆迁处理等(自治区建设厅),涉及农民权益维护、土地承包、农业三资管 4 理等(自治区农牧厅),医疗卫生、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等(自治区卫计委),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申报等(自治区扶贫办),妇女、儿童、老人权益维护等(自治区妇联),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自治区金融局)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

(7)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结合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负责梳理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相对滞后、保障存在缺陷的法律法规,提出修订意见建议,主动协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纳入修订计划并实施修订颁布。对各涉及到公民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视察;

(8)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对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督促落实;

(9)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梳理宣传涉及公民申诉、判决、执行等法律法规和程序,畅通公民依法维权渠道;

(10)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负责梳理宣传涉及公民申诉、抗诉相关程序和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11)教育厅:负责梳理宣传公民教育、子女入学等方面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畅通维权渠道;

(12)自治区民委(宗教局):负责梳理宣传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信教公民依法信仰宗教,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13)自治区公安厅:负责梳理宣传刑事侦查、治安处罚、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积极宣传行政执法、案件受理程序,积极引导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5(14)自治区民政厅:负责梳理宣传复转退军人安置、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权益保障;

(15)自治区司法厅:负责梳理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监狱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

(16)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梳理宣传财政惠民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

(17)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梳理宣传公民关心关注的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工伤认定、劳资管理、医疗保险、养老审批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让公民掌握维权方法;

(18)自治区文化厅:负责梳理宣传文化领域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程序,确保公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9)自治区工商局:负责梳理工商行政管理中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

(20)自治区总工会:负责梳理宣传广大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劳动合同纠纷、劳动权益和职工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

(21)自治区团委:负责梳理宣传青少年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切实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2)自治区政府法制办:负责梳理宣传自治区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执法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行政 6 执法程序,指导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严格执法程序,为公民提供热情周到的执法服务。

2、市、县(区)责任:

负责制定本辖区“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要加强领导,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导落实;组织本辖区各相关部门单位与上级对口部门做好业务对接,确保主题实践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本辖区各机关单位做好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突出问题的排查,制定整改措施,并做好各自相应法律法规宣传,切实解决公民关心关注的合法权益侵害问题,引导和教育公民依法依规、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要与“法律八进”紧密结合,推进活动进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确保让更多公民接受教育,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疏通维权渠道,畅通诉求,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将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管辖范围、执法程序、公民维权方法渠道等进行梳理和公开,由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汇总审核,通过媒体公布等有效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尽快打通公民维权“最后一公里”,疏通依法维权“肠梗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听取公民维权诉求,为公民依法维权行为提供便利,不得阻挠压制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行为,认真解决公民在依法维权中的各类问题。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主题宣传周。全区将5月第三周作为“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宣传周,7 以宣传周的形式启动主题活动。各地针对公民维权方面的倾向性问题,开展多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法治文艺团体、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以法治文艺节目、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工地、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进行宣传,力争用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宣传给公民,引导公民合法理性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二)做好广播电台访谈节目。由依治区协调小组牵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自治区广电总台承办,在宁夏广播电台开设“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系列访谈节目,由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向广大公民介绍各领域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和基本程序。各市县(区)由各普法依法治理机构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落实。

(三)开展农民工集中培训。各级政府要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依法维权专题培训,给他们讲授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和基本法律知识,引导他们遇到纠纷要冷静理性表达诉求;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深入工地、矿山、企业等用工单位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给企业员工及农民工讲明维权途径、程序和方法,引导他们合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四)编印依法维权电子手册。自治区和各市、县(区)由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结合各自实际组织编写一本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内容要包含司法、行政执法、举报申诉等维权程序的法律法规(区直各部门也要编写各自的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并将内容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 8 公室),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向公民公布,打通依法执法、依法维权通道。

(五)制作依法维权联系卡。各市、县(区)普法依法理机构要收集整理各级各地各部门(乡镇街道、县区、市、区对应的相关部门)受理投诉维权的各类电话,制作纸质或电子联系卡,确保公民举报投诉有渠道、问题有解答。

五、活动步骤

活动从2016年5月上旬开始至年底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2016年5月中下旬)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1日-11月31日)

1、梳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作发布《公民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公民依法维权联系卡》。

2、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农民工、农民依法维权知识培训,可采取专题讲座、庭审旁听、以案释法等方法进行,努力增强教育实效。

3、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以法治文艺节目演出、专题讲座、法律咨询、案例选编、广播电视栏目、法治微电影等方式向公民进行宣传解读,努力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1日-12月31日)

围绕目标任务,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既统一领导又各司其职、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要结合“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七五”普法启动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二)统一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要进行层层思想发动,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

(三)注重工作实效。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要与政法工作正在深入开展的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和服务型窗口建设三大专项行动相结合,要与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互相融合,将执法、司法的过程作为依法维权途径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公民真正掌握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和程序,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以暴维权问题的发生。各级各部门依法维权电子手册、联系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经验做法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进行发布和宣传。

(四)加强督导检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各部门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提升活动效果,要加强阶段检查和专项督查,推动工作的落实。各市和区直各部门的工作信息及时报送,总结材料于12月20日前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赵家明

联系电话:0951-4110942

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9日

第三篇:城市区域化呼唤公共行政创新

城市区域化呼唤公共行政创新*

苗丽静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116025)内容提要:城市区域是经济利益聚合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其活力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区域整合。在我国城市区域化过程中,加快城市之间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从竞争走向竞合,已成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选择。现行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或导致其变态运行,使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下降。这就需要进行公共行政创新,来协调城市政府间关系,以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正常建设,从而使城市区域经济保持常态运行。文章提出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公共管理协调机制。文章强调从长远来看,进行行政区划合并,建立中国的Citistates 将是我国城市区域化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城市合作;行政区划;Citistates

在众多关于区域的称谓中,“城市区域”是最具经济学色彩的概念。它强调区域中心城市对于其腹地的增长极作用,其实质是以此增长极为中心形成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即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农村发展。城市区域化是区域经济向高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均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人们熟知的当今世界的五大城市区域是:以纽约为核心的大纽约都市群;以多伦多、芝加哥为核心的美、加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的大东京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伦敦城市群;以巴黎、阿姆斯特丹为核心的西北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是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比照先行者的足迹,我们看到,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类似的城市区域,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区域当属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市群和以京津唐冀北大首都群和环沿渤海湾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被西方学术界列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国内目前正在积极构建的城市区域则以南京城市区域、武汉城市区域、成渝城市区域、西安城市区域、沈大城市区域、佛山城市区域、太原城市区域、海口城市区域等最为著名。在上述城市区域中,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是典型的多核心的大都市区,它由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轴线和次级城市群及其腹地构成。其中由上海、南京、杭州3座特大城市以及无锡、苏州、常州、宁波、南通、镇江、扬州、湖州、嘉兴、绍兴、泰州、舟山等大中城市构成了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体系。沪宁、沪杭铁路、高速公路、高* 本文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经费资助。(项目计划编号: 202294468)

速铁路和沿海地带己经成为本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轴线。在单中心城市区域的增长极中,武汉是较为典型的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目前武汉市城区人口规模己近400万,规划2020年将超过500万,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区域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将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还有以沈阳为首的辽中南城市群、以青岛为首的胶东半岛城市带,以及其他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较小规模的城市区域,这些区域的成长和壮大,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不断发挥其系统功能的作用。

当我们将眼光投向城市区域时,不难发现其演进的态势和规律性,即由单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向多中心城市城市区域再向网络化城市区域的演变。具体而言,工业化时代,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单核心的大都市区和多核心的大都市区。单核心的大都市区只有一个明显的核心城市,并且往往是具有发动型工业的中心城市,同时它也是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管理决策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城市集中性发展之后便进入循序性扩散和跳跃式扩散阶段。中心城市的这种扩散效应既表现在区域经济的增长上,也表现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上,其突出表现则是形成大、中城市与腹地密切联系的单一型城市区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原来许多不相干的或联系很少的城市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多中心大都市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都市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更加分散,将日益向更加均衡和分散的方向发展。在对城市区域做实体性研究时,我们还会发现其内部空间构造模式。这种构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称为内层核心城市,在我国目前一般把它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人均GDP超过2000元的城市。我国长三角内层核心城市有六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其二是外层核心城市,一般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的城市。我国长三角外层核心城市包括绍兴、南通、常州、嘉兴和镇江。其三是外围城市,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500亿元,财政收入低于40亿元的城市。我国长三角外围城市包括泰州、湖州和舟山三个城市。在中心城市张力和外围地区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城市区域的层级式构造具有方向上的不均等性,这是由各级城市对外交通因素引起的。

透过城市区域化的现象,我们更加关注城市区域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在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视角下,需要从企业、城市和区域公共管理的三方合力中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从企业来说,企业是经济区域的细胞,市场、资金、技术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由于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交换(流通)和分配等环节,企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广泛的横向联系,这些联系导致企业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为了加强联系,节约生产费用,它们围绕一些核心企业,建立起企业集团等形式的企业组织,在空间上则出现向核心企业或某些基础设施集聚的倾向,由此形成各种类型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即城市或具有专业化功能的经济区。由于空间上的节点所具有的环境不同,必然促使不同类型的核心企业及相关企业集结在不同的点上,形成专业化的城市。同时,作为集团成员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费用,也向与己关系密切的点上集聚,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就城市而言,它不仅具有集聚效益,而且具有扩散效益。城市的这两大效益是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来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对人流、物流的限制会不断缩小,而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则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在空间扩展上具有相对无限性。如果中心城市具有专业化功能,与其紧密联系的经济区往往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程度,不同专业化的经济区根据劳动地域分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国内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和行政区经济的开放,专业化经济区域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相互作用,逐渐构成一个有机的城市区

域系统。再看经济区域的管理和组织。城市区域化是由市场担纲主导的过程,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还无法排除政府的作用。区域组织机构的利益是社会上各集团利益的组合,反映的是最有组织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利益需求。由于城市区域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地方政府往往为各自利益而纷争,导致了区际分工水平的下降,造成区域范围内布局不合理的产业分工、自成一体的诸侯经济、重复浪费的基础设施、以邻为壑的环保措施和失调的城市化管理,从而扭曲了中心城市的职能,阻碍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或导致其变态运行,使整体经济效益下降。这就需要一定的区域组织机构来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通过区域范围统一市场的建立,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正常建设,从而使城市区域经济保持常态运行。

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如何超脱于法定行政区划边界来综合考虑城市区域的组织和管理,具体到经济区域内的城市协调与合作,区域共同市场的建立,城市区域的综合规划,城市区域内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等等,上述问题已为区域经济研究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崭新视角。就城市区域的公共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来说,笔者认为似应涉及政府和社会力量等多重主体。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国内外的相关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国外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间的合作非常普遍。目前这种区域性合作机构达到了200多个。研究的对象也非常广泛,涉及到如何重构大城市区域管治,建立完善的城市区域管理制度性框架,制定大都市区战略规划以及区域非政府组织发展等问题。譬如,美国早在1966年就成立了南加州政府协会,管辖范围涉及6个县、188个城市、1600万人口、3.8万平方英里的区域。辖区内城市是否参加协会完全自愿,目前188个城市中有135个参加了协会。协会设有董事会,重大问题由董事会表决决定。对城市区域内交通、环保、电力等问题可由各城市的专业部门联合组建相应合作机构进行协作。1998年末,在美国,一个由加里、哈曼和东芝加哥组成的地区得到了管理本地区的授权,有资格今后十年内进行免税的证券交易、贸易税减额、税务信贷和1亿美元的联邦基金。近年来,在华盛顿城市区域,也成立了都市区委员会,对区域内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在美国,大都市区域规划机构接受政府的拨款,同时也要承担起协调区域内数百个城镇的发展规划,其本身要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监督。大都市区的区域管治体现在通过政府及其规划机构、非政府组织、个人等之间的互动,来协调大都市区域内部及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此达到促进大都市区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德国柏林为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在协商基础上通过了柏林及勃兰登堡整个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案,以及大都市区的发展方案,将柏林和勃兰登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空间规划。该方案原则上是为整个地区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以此缩小大都会、大都市区以及周边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柏林大都市区通过空间结构的规划,确立了大都市区各级重点增长区域,规划为多中心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国外的这类组织还有如莱茵河河口局、密西西比河管理局、加州南海岸大气质量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机构通常具有法人资格、具备支配能力和规划能力。

国内对城市区域内市场开放、劳务流动、金融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往往以各城市政府通过多边或单边合作的方式来体现。譬如江苏省通过实施苏锡常地区的区域供水规划,已实现了200多个乡镇的联网供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创造了经验。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广州、南京、宁波、杭州的概念规划(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可以说是切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城市区域规划类型。它以战略性和空间性为中心,在多层次的宏观分析基础上,以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定位和规模、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城市交通模型以及当地突出的产业和环境问题为重点,提出空间发展战略和结构方案,为城市政府提供发展的思路、策略、框架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指导,这是我国以往城市规划中所不多见的。再如目前产生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

市市长联席会议、沪苏浙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沟通机制也是城市区域组织制度创新的良好开端。

总之,城市区域应是经济利益聚合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其活力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区域整合。我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垂直管理体系,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公共管理协调机制。当前,迫切需要建立跨城市的合作组织机构,为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衔接布局等提供整体性规划并进行区域内政策和发展路径的协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Citistates 模式。Citistates一词由美国学者佩尔斯和约翰逊在1993年首次提出,国内译为“以现代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治共同体”,它是对城市区域的全新理解和诠释。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家权力在逐渐削弱和旁落,城市的经济权力和自理权力在逐渐增长,Citistates 作为城市区域中经济与政治高度自治的统一体,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我国,香港就是一个典型的Citistates,这样的共同体在管理范围上要求实现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高度统一,在管理权限上实现自身的高度自制,在管理形态上体现区域共同的身份和功能。从长远来看,进行行政区划合并,建立中国的Citistates 将是我国城市区域化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舒庆、周克瑜,《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行政区经济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The Future of European Urban Competitiveness ,NEWSLET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Issue 14 November 2003.4. Neal pierce and Curtis Johnson , CITISTATES—How Urban American Can Prosper in a

Competitive World,Seven locks press, 1993.作者简介:苗丽静(1962─),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

济与公共管理研究。

2004年3月

第四篇: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建设途径

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建设途径

[摘要]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根据新的特征、新的制约因素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运转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区域化党建服务保障机制、打造覆盖广泛的区域化党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城市区域化党建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当前,随着改革全面深化、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增加。城市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2]。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常态下,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的特征

在党建新常态下,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按照“创新组织设置,拓展工作领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务实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从整体而言,当前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工作形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党建格局。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积极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资源,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了以街道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实行“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街道工委负责统筹协调区域内党组织,解决区域内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基层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优势得以互补,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从而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加强沟通协调,增进互动交流,构建互联互商党建工作机制。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横向纵向沟通,定期召开城市基层党组织、社区、驻区单位联席会议,采取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方式,增强区域党建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坚持服务理念,丰富服务载体,构建组团式双向服务机制。坚持服务导向,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围绕区街中心工作,对接群众服务需求,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共同行动、协同开展组团式服务,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层面,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

二、城市区域化党建发展新的制约因素

区域化党建作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创新,在推进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由于行政结构的条块分割,目前城市基层党建资源存在分散化、碎片化现象。隶属关系不同的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联动与资源共享。区街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互动,部分驻区单位党组织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认同感不强,参与区域化党建热情不高,原因在于:一是驻区单位与区街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单位的人事权和利益分配权均受制于条条管理,区街党组织对驻区单位缺乏刚性约束力,党建资源缺乏统筹规划。二是部分驻区单位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认识模糊,担心参与基层党建活动影响单位工作,因此参与共建活动热情不高、动力不足。三是个别层次较高的单位在参加共建活动中,认为和区街打交道级别不对等,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制约了区域化党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约利用。

2.工作长效机制不健全。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城市基层党组织如何处理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驻区单位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一是沟通协调定期化、制度化水平不高。由于各基层单位平时任务繁多,在时间协调上难以统一,缺乏定期化、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度推进。二是稳定性不足。目前来看,一些街道的社区党委工作还处于一种联谊式、人情式、援助式的运行状态[3]。这种党建工作运行缺乏制度化的机制,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3.党员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党员管理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在职党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随着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制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在职党员生活、服务在社区,但是传统的以人事关系为基础的党员管理,使得社区对在职党员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新的在职党员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二是流动党员管理难度较大。随着社会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党员的跨区域流动日益增多,一些社区党员人户分离现象较为突出,对这些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三是党员教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在一些社区,党员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载体不够多样等问题,难以满足党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影响了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4.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区域化党建工作在服务保障上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制约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资源禀赋、发展水平、规划设计等诸多因素,一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或场地规模狭小等状况依然存在。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严重制约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度发展。二是经费保障方面。虽然财政每年都为社区预算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承担的事务日益增多,经费支出也相应不断增多,社区权小责大、经费不足、无钱办事等问题日益凸显。三是基层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区域化党建是一项新的党建工作形式,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区域化党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服务水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状来看,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新的路径

新常态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发展需要坚持创新理念,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自觉遵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大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观念,健全服务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4]。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加强资源整合、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打造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逐步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水平。

1.加强资源整合,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按照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力量、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以街道社区统筹和街道驻街单位统筹等模式,形成动态开放的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将区域内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各类组织最大限度地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以网格化方式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新的党建组织体制下,街道工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抓街政发展规划,抓社会治理,抓民生大事抓制度建设,为街域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社区党委发挥聚焦服务作用,利用社区资源,调动辖区力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驻区其他单位党组织发挥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党建工作。街道工委发挥联动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帮助破解区域发展难题,形成多向服务、多向共赢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2.实行事务共商,构建运转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区域性党建工作议事机制,街道工委负责统筹协调,采取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驻区单位通过民主平等、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民生项目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强化双向沟通协调,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区域内党组织积极开展面向驻区单位的服务活动,畅通区域内其他党组织的参与渠道,切实提高共建共享水平。三是要强化区域内党群交流沟通和工作指导。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按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积极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合理调整和优化组织设置,与基层党组织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多方共识,努力形成党建工作合力,推动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推进党员共管,建立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一是要大力推行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制度。进一步完善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制度,建立社区在职党员登记卡和志愿服务活动记录表现反馈表,形成在职党员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广泛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社区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群众需求,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新机制。二是要强化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党员管理工作联动,实现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无缝对接。对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主动予以接纳,及时跟踪对接,统一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健全流入地党组织属地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延伸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无盲区无死角,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三是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要紧紧贴近时代形势、贴近党员需求、贴近生活实际,积极采用党建微信、党建微平台等新兴载体,拓展党员教育阵地;注重党员互动参与,实现党员教育由“组织配菜”到“党员点菜”转变,使党员教育真正做到突出时代性、体现民主性、讲究灵活性、注重实效性。

4.坚持综合施策,完善区域化党建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区域一中心”的标准,通过区街自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将区域内的党员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办公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等进行通盘考虑,集中财力,优化配置,以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建成集党员服务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确保社区党员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活动有地方开展。二是增加经费保障。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党费列支和其他社会支持为补充,不断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实现社区办公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保障社区党组织正常的活动经费,确保社区党组织有钱办事,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从年龄、知识、经历、能力等多层面综合考虑,对社区居委会班子进行整体优化规划,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重点加强党务知识和社区管理知识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党务工作、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区党务工作队伍,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

5.注重服务导向,打造覆盖广泛的区域党建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要实要行重心下移、平台下延。将区级机关、街道中贴近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共服务下沉到社区,延伸服务半径,使社区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大力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一口式”服务。严格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社区服务群众制度,科学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打造“党员15分钟服务圈”和“1公里民情快递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要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党建”,加快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党建信息平台发布政策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引导公众舆论,切实发挥信息平台在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中的重要作用,以网络信息技术助推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陈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3]姚茂易.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建设的几点思考[D].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责任编辑/陈洪

第五篇:县委开展区域化提升农村共青团工作

**县**乡地处县城近郊,全乡总人口11848人,其中农村人口11639人;14-40周岁的农村青年4270人,农村团员1408人,外出务工青年1320人。今年来,共青团**县委抓住全省“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联系点契机,坚持以“城乡统筹、乡村互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总体思路,突出全面覆盖、服务创业、载体凝聚和党建带动四大

重点,着力推进团的建设区域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团的活动常态化和党团工作同步化,在**乡开展了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试点,并以此为带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体意识和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顺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探索出了农村共青团组织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有效培养青年的新模式,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突出“全面覆盖”,推进团的建设区域化,实现对青年的有效联系

坚持以区域化布局为统揽,着力在全乡范围内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以推进“三覆盖一直选”为抓手,以团属青年组织和自治组织为重点,适应团员青年流向和分布特点的基层团组织体系。一是开展团情调研,实现统计全覆盖。由乡团委牵头,与大学生“村官”和村团组织负责人一道,逐村逐户,对40周岁以下的农村团员青年进行造册登记,并详细掌握了其文化程度、技术特长、兴趣爱好、就业创业情况、家庭成员及收入状况。二是实行区域建团,推进组织全覆盖。学校所在的村实行村校联建,2个边远山村实行村村联建,3个养殖小区实行行业建团,2个产业协会立足会员建团,在外出务工团员中建立了3个流动团支部;通过网络qq群建立了1个网上团支部。该乡现有团支部20个,基本实现了基层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三是加强资源整合,推进阵地全覆盖。着力加强团的工作阵地建设。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办公场所建设的契机,同步加强了村级团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全乡有7个村建立了村团支部办公室,加强了软硬件建设,健全了工作机制;着力加强青年活动阵地建设。采取“乡财政补贴一点、村团支部争取一点,产业大户筹集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在水风村等5个村建立了青年中心,配备了会议桌椅、电脑、书柜、读物等,完善了运作章程和机制,为青年搭建起了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着力加强团的宣传阵地建设。制作了“以党建带团建”、“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关爱留守学生”等为内容的巨幅广告牌。乡团委、村青年活动室分别制作悬挂了反映共青团工作的展板,且活动室布置整齐、内容丰富。乡广播室开辟了青年工作专栏……通过声、形结合,加强了对共青团工作的宣传。日益健全完善的阵地建设扩大了共青团的影响,增强了团员青年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宿感。四是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推行村团支书直选。在水风村举行了村团支部换届选举,通过直选,将有理想、有知识、肯服务、青年信赖的优秀青年选进了班子,并选举大学生“村官”任团支书。新班子着力加强学习、完善制度,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团员民主选人、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形成了“团组织搭台,团员青年唱戏,群众性参与”的基层团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团员青年参与团的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突出“服务创业”,推进产业发展集群化,实现对青年的有效服务

坚持以服务青年创业为核心,转变观念,创新举措,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更加有效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一是坚持观念引导。围绕“全民创业”活动,大力实施 “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春建功新农村”等品牌工程;邀请“全国农村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农民”唐华全等成功创业者到该乡举行“青春创业之路”报告会,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创业理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广泛宣传农村创业优惠政策、规模化发展产业的奖励政策等,用优惠的政策和真诚的服务引导农村青年立足家乡发展产业,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今年该乡已回引16名青年回乡创业,有11名青年已成为了产业大户。二是坚持项目扶持。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为38名创业青年给予支持,联系信用联社为青年产业户提供信贷支持360万元,组织3名青年企业家、2个青年文明号集体“一对一”联系产业大户,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项目支持,帮助解决创业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部分青年创业资金瓶颈和项目选取等问题,有8名青年成为了产业带头人。三是坚持培训引路。通过村青年中心、种养协会定期组织青年学习,交流,培训种养技术,依托润丰养殖、文氏禽业等“全县青年创业之星”在该乡创办的企业里建立了青年创业示范(培训)基地,组织该乡农村青年到基地参观600余人次、培训5期。四是坚持激励导向。开展“青年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并积极推选参加全县“十佳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培育县级“十大杰出青年”1人、“十佳青年创业之星”1人,“优秀大学生村官” 1人、乡“青

年创业之星”20人。广泛宣传创业之星的典型事迹,用身边典型激励青年创业,形成争相创业的良好氛围。青年文斌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都市的工作,回到家乡规模养殖蛋鸡,投入资金30万元,开办养鸡场2个,养鸡4万只,2007年3月投产以来创纯收入30万元,同时带动了该村50户农户从事蛋鸡养殖,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他还带动在外务工的大学生弟弟

回乡创业发展畜禽养殖业。目前,该乡有规模以上青年产业大户85户,实现年产值1560万元,户平年均纯收入5.2万元,已建成家禽、生猪两个养殖带,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三、突出“载体凝聚”,推进团的活动常态化,实现对青年的有效凝聚

坚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整合资源,把广大团员青年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发展,共建和谐。一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依托团组织和青年中心,组织团员青年定期学习、交流、沟通,畅谈思想、规划产业,特别注重了青年文娱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青年文明户评选、春节茶话会。五四前夕,开展了乡村歌手赛等;组织100余名优秀青年代表参观了小平故居,游览华蓥山;各村团委、村青年中心开展了棋牌比赛、拔河比赛、卡拉ok比赛,参观游览朱德故居、太蓬山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青年交流,增进了青年友谊,活跃了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受青年的欢迎和拥护。特别是青年中心自主管理、功能多样、活动丰富、服务青年的机制和特点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吸引了大批青年主动参加,交纳会费,有16名非该乡户籍、租赁土地发展产业的青年也主动加入了所在村青年中心。目前,该乡青年中心共有1860名青年参加。二是关爱留守学生,促进乡村和谐。乡团委组织各村团支部对留守学生进行了详细摸底,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乡、村干部、学校教师分别结对关爱留守学生,在团县委的支持和乡村共同努力下,筹集资金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立了3所“留守学生之家”,丰富了留守学生活动载体,周末组织留守学生到“家”中学习、交流、娱乐,与父母通电话,并为留守学生过生日。今年七月,西华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来到**乡,与56名留守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结对关爱,还举办了“共同关爱、阳光成长”联谊会,与他们共同度过了12天的美好时光,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树立团的形象。乡团委和各村团支部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发展青年志愿者580名,组织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义务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治安巡逻,还开展了以“净化家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植树活动和清扫卫生、清除非法张贴活动。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学生305名。在今年雪灾和地震灾害中,青年志愿者冲锋在前,扫除积雪,疏通道路,帮助36户危险户实现安全转移。

四、突出“党建带动”,推进党团工作同步化,实现对青年的有效培养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为基础,党团互动,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和青年需求开展工作,定期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赢得了党政重视支持,优化了团的工作环境,完善了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团工作同步化。一是深化党团同步建设机制。乡、村党组织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格局,建立了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带团建” 工作例会,听取团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季度工作重点,保证党、团工作均衡发展。建立党、团干部联系点制度,指派了12名“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乡干部指导帮助各村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任务。二是健全优秀青年培养机制。乡村党组织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了8名优秀青年负责村的团组织工作,明确规定各村召开有关党的会议时,必须吸收同级党员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坚持把团干部纳入全乡干部培训规划之中,使各村团干部均接受了各类主题班次培训,许多年轻同志在团干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充分锻炼,逐渐成长为擅长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今年以来先后有3名团干部被提拔任用,先后有 25名团员青年经过“推优”被接收入党。三是完善团的经费保障机制。乡财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将团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求各村党支部也要相应地为团支部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坚持每年为团组织解决工作经费1.5万元,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递增。同时,乡党委还支持鼓励团组织通过联系本地产业大户和在外有经济实力的乡友争取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办公条件,确保工作所需。

共青团**县委在**乡开展区域化推进共青团工作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已在12个中心乡镇逐步推开,并力争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努力实现全县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全面开花”,谱写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新的篇章。

下载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拱墅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拱墅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拱墅区委组织部 (2011年10月13目)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要求,全面推行区域内党......

    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总结(五页)

     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去年来,XX市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

    对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学习思考[精选]

    对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学习思考 上海市作为现代化、开放型的特大城市,城市社区资源多、人口多、党建工作起步早,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体系完备、效果显著的创新社会治......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会议贯彻意见

    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 会议主要精神及我市的贯彻意见 部领导: 9月1—2日,中组部在青岛召开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会议,中组部组织......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2009年10月30日) 中共肇庆市端州区委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中心城区,辖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8万,有基层党组......

    在全国妇联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

    在全国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 改革创新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年9月22日) 宋 秀 岩 同志们: 全国妇联召开这次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推进会,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2012_开展区域化党建专项推进方案.新doc

    朔方路街道2012年共驻共建计划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银川市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的要求,为积极推进朔方路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努力促进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在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建议的同时范文大全

    在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建议的同时,我们深入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校主要负责人与领导班子、支部成员谈话5人次,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自联系的科室,与中层以上干部谈心谈话25人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