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渤海钻井二公司外部市场推行清洁化生产纪实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希桂)渤海钻井二公司在外闯市场过程中,牢固树立“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环保理念,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大局出发,建立生态钻井模式,实施绿色钻井工程,推行清洁化生产,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5年时间,这个公司在四川市场的5支井队共交井52口,累计进尺12万多米,从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故,赢得了甲方单位、当地政府和居民百姓的高度赞誉和充分信任。
自2001年派遣井队进入四川市场施工以来,这个公司坚持把钻井施工的环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科技治污理念贯穿始终,把施工现场危险源普查和事故预防作为重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和环保规定,建立生态钻井模式,推行清洁化生产。专门成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以农田、水域、自然保护区、养殖区和雨季施工为重点,以HSE管理、井控管理、生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与安全工作体系和规章制度。坚持口口井与井队一把手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井队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井队环境保护的优劣纳入公司的经营考核,要求井队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 为代价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使先环境后生产,先保护后施工,先治理后交井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为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这个公司经常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电视网络等形式,通过办班培训、现场参观等方式,对职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HSE管理知识培训;对在重点区域施工重点井的职工进行危险源识别、污染源预防和控制等知识培训;对所有人员进行消防、环保和安全逃生专业培训。编制完善了各种条件下预防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全员签订《HSE管理承诺书》和“三不伤害”危险控制卡,增强了职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和事故预防能力。制订了钻前施工、污水排放、设备摆放、垃圾处理等重要环节的环保管理规定,明确了钻井施工现场、作业程序及员工操作行为规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环保检查,认真抓好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环境污染等HSE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环保工作扎实有效。
针对钻井施工中污水、污油、泥浆等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际,这个公司把握重点,严格防范,突出抓好钻井施工各个阶段的环保管理。每口井开钻前,各井队都认真搞好井场周围环境调查,严格按照HSE管理的标准,配备安装好环保设施,挖好排污沟、垃圾池、污水坑,高垒防污堤坝,将井场四周全部铺上水泥路面,泥浆药品用帆布上盖下垫。在污水池、泥浆循环池和排水沟的修建上,指派专人负责监督 施工,本着坚固、防渗的原则,用砖垒齐,水泥抹平,使用前专门进行清水承压试验,做到48小时无裂缝、无渗漏,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钻进过程中,一方面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一方面将污水池内的污水经沉淀、过滤、重新配制后重复使用,减少了污水存量。打开油气层时,根据钻井设计和地层特点,储备足够的防喷材料和高密度泥浆,制定了防止井喷和防硫化氢中毒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硬件措施上,严格按标准安装封井器,配备齐全的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在放喷口建有回收池和挡火墙,有效防止因井下突发事件而可能造成的污染。
完井后,井队职工严格按环保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容”,采取回收、深埋、高垒、强堵等措施,对剩余的泥浆药品、重晶石粉等材料全部回收,对泥浆池内的泥沙废料和井场、宿舍内的工业及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切实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达不到环保要求不交井,从而有效保证了井场周围农田、水域、养殖区和地下油水资源的不被侵蚀。2005年,四川省、德阳市两级环保部门先后4次到井队进行环境监测和环保检查,对胜利渤海钻井的清洁化施工给予了较高评价。其中,32530队施工的金遂22井被西南局评为“环保示范井”。40421队施工现场被树为“零污染作业区样板单位”,荣获四川省德阳市“环保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 该地区唯一一支获此殊荣的钻井队。
联系单位:渤海钻井二公司党政办 联系电话:(0546)8570600 邮政编码:
257200
第二篇:创造和谐的机关环境
创造和谐的机关环境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创造和谐的机关环境,对于减少机关工作运作中的内耗、摩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创造和谐的机关环境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机关干部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培养机关风气的良好环境。
对机关干部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道德意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养锻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谦虚谨慎的崇高品质;诚实正派,笃守信用的高尚情操。不做有碍团结的事,不说不传有碍团结的话,不参与团团伙伙的派别活动。
其次,要严于责己,宽厚待人。做工作就可能有失误,同事之间相处久了,锅碗碰瓢勺的事情难免发生。同时,人的脾气、禀性、看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尽相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机关干部之间工作上发生一些分歧,生活中产生一些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时正确地处理,不要造成隔阂。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
作争着干,利益不伸手;对同事不求全责备,对自己严格要求;出现失误,不文过饰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三,要把主要精力倾注在事业上。追求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只能通过主观努力,用实绩去争取,而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去钻营,也不能变着法子嫉妒他人。时刻把事业作为第一需要,而脚踏实地劳作的人,才会赢得同事们的敬佩和尊重。
第四,讲风格讲方法,也要讲原则。对同事宽容忍让,对部属关心体贴,对领导理解尊重。对同事一时的误会,对部属偶尔的牢骚,对领导暂时的不理解,应该委曲求全,让时间和实践去作结论。但对影响团结的原则问题,则应分清是非,据理力争,而不是妥协退让。同志间的友谊和团结,应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上。
在组织和领导方面,一是要重视维护机关的团结和谐,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要引导大家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自觉地维护团结。同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思想认识上划清荣辱界限。经常谈心通气,沟通思想认识,解除隔阂误会。对妨害团结的歪风邪气,要旗帜鲜明地进行纠正,对闹无原则纠纷、专爱拨弄是非的人,要给予尖锐的批评,促其迅速转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抓,力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还要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机关气氛,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大家的整体意识。
二是职责要明确,制度要健全。机关内的许多矛盾是由于职责不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应在机关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考评制度,把机关各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责、标准用条文固定下来。这样,大家职责分明,工作干得怎样,便于领导和群众的监督、评价,将会避免许多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在客观上会起到减少矛盾,密切机关人际关系的作用。要为每一成员提供施展才干和做出贡献的机会和天地,敢于让每一个同志挑担子、负责任,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工作,使他们有机会和条件施展才干,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三是遇事出于公心,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领导者要从工作全局出发,为每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干部的提拔要看能力和政绩,不能论资排辈看关系;组织发展要讲标准和原则,不能先来后到去凑合;评先进要看贡献和影响,不能“轮流坐庄”搞照顾。让每一名机关人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能畅所欲言,被人重视,并能施展自己才干的集体中,而不是工作生活在被人看不起,忌贤妒能,有压抑感的集体里。这样,机关干部就会一门心思奔正路,使搞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没有市场。
四是机关领导要事事处处起表率作用,树立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一个机关的关系紧张,风气不正,一般说领导应负很大责任。领导班子团结,廉洁正派,不搞亲亲疏疏,机
关自然风气正,人心齐。领导经常听取不同意见,坚持集思广益,看问题就比较全面,决策就少出失误,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增强。基层同志与领导之间互相理解、关心和支持,建立融洽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为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长”的架子,甘当集体的“公仆”;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一事当前,先替他人打算,利益面前手莫伸;要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不搞亲亲疏疏;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创造和谐的机关环境,需要全体机关人员共同地努力构建和领导干部大力地营造培养,作为机关干部的一员,无论一般干部还是领导干部,都要深刻理解其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倡发扬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克己宽人的精神,以身作则、从己做起,把机关建设成为团结、有力的战斗堡垒。
第三篇: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和谐民生
改善生活环境创造和谐民生
三联村是榕江县乐里镇的镇属所在地,也是“七十二寨”侗族文化的中心。近两年来,该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文明卫生村寨为主题,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农村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青山环抱的三联村,距县城72公里,是榕江县北部乡镇的重镇,全村有农户496户,人口1975人。该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各片区分别成立了组管委,组管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为本区服务,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支部建设
1、组管委
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于二○○八年在上寨、下寨和平阳寨率先成立了“组管委”,建成上、下寨组管委活动大楼各一栋,共投资约12万元。正在建设的平阳寨组管委办公楼,目前已完成投资3万,预计总投资6万;
2、交通
上寨新修寨道长557米、宽3.5米,机耕道约10千米(支
道2条),共投入约10万元,路面硬化约300平方米,共投资约
1.5万元;完成平阳寨路面硬化总长760米、宽2米,共投资约4万元,已建成机耕道的通道共投资1万元。由镇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村民集资,累计投入资金共34.5万元。
3、水利
在镇政府的协调下,由县农办在上寨新修灌溉沟渠一条,全长2200米,水坝一座,容量3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座,过滤池2口,总投入13万元,沟渠的建成,大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完善生活设施,改善农村环境
作为“七十二寨”中心和镇所在地,该村村委会充分发挥本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各片区群众成立卫生小组,定期检查本区域环境卫生,同时将消防安全纳入重要检查内容;为改变村民过去随意大小便的陋习,我村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为愿意匹配部分资金的村民来改进卫生间及其设施,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经过创建示范村,不断抓好各方面的建设,现在的三联村更加洁净,更加和谐,她正以全新的面貌,迈步奔向小康!
乐里镇远程教育站
2009年11月18日
第四篇:能源与环境课题论文
能源与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级
班
姓名:
学号:
能源与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关键字:环境污染,经济,能源消费,协调,环保
中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问题:
环境污染在我国国内到处可以看到,无数的江河水资源被污染,土地被破坏、沙漠化,空气质量差,气候恶劣。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即使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也是种类繁多,对这些纷繁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归类,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中国传统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费活动要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了城市环境质量恶化,不仅带来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而且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能源活动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将是未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1、中国的能源结构
主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根据地矿部门的普查和勘探,中国预测资源总量为40017亿吨标准煤,在能源资源中,煤炭占绝对的优势。若以常规能源资源总量为100,那么煤炭资源量在85以上,水能占12,石油和天然气仅占2~3。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煤炭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现:污染物排放居高难下
大气污染物排放: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来看,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是中国最大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
在大气污染物排放中,SO2排放与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燃煤电厂是煤炭的主要用户,电力耗煤占煤炭总产量的60%,同时也是SO2排放大户。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2000年,能源生产相关行业烟尘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总排放量的29.8%,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水污染物排放:据统计,中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国煤矿的废污水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其中,矿井水23亿吨,工业废水3.5亿吨,洗煤废水5000万吨,其他废水4500万吨。
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结构、消费量和能源效率等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CO2排放量大国,1990年至2000年中国CO2排放量由6.66亿吨碳增至8.81亿吨碳,由占全球排放量的11.6%增至13.7%。
影响:高昂的经济和公众健康成本
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使用过程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造成了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研究表明,中国1990年代的酸雨属硫酸型。燃煤等人为活动所排放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1990年代中期酸雨区面积比1980年代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疾病总死亡率和发病率都高于轻污染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高而加重。在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
世界银行根据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这应该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国内经济主体保护环境意识淡薄。
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济主体。他们之间在进行交易,通过多次的交易,逐渐形成了多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经济学证明,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是有效率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往往无法与理论保持一致,任何经济主体的个体行为,都会对第三方产生外部性影响,以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为例,他们要生产产品,就必然会产生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虽然这些有害物的产生的无法避免的,但是我国国内经济主体由于他们单纯追求个体企业账面成本的低廉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而随意排放这些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输出,转嫁本国环境危机。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公害与污染、转嫁本国的环境危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直接投资进行转移;二是通过垃圾废物的出口。
(1)、由FDI引发的环境污染。
西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其国内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高昂的环保费而无法立足,往往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的名义或直接通过跨国公司将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相对宽松的环境管制导致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从而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我国在引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很严重的环境污染负效果,除了发达国家和国外企业的原因之外,也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一方面,我国的外资政策显得过度优惠。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往往忽视环境污染。一些境外投资商以此为契机,在我国兴建污染防治费高、处理难度大、易给东道国带来严重污染的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和逃避严格的污染治理。另一方面,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很早就开始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外商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但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而且执法不严,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法制环境。
(2)、用做原材料的进口废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我国进口废物用作原料加工利用已有十几年历史,进口废物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对于增加再生资源供给、缓解原材料供给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废钢铁协会统计,我国近些年废钢铁进口量每年都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2004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7亿吨以上,全年共消耗废钢4707万吨,其中进口废钢铁1023万吨,占全国废钢铁消耗量的20%。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进口废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会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进口废物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非常突出,非法进口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大量危险废弃物通过夹带或走私等途径进入到国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能源发展面临四大环境挑战:
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能源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而能源的发展必然增加环境质量恶化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环境质量改善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未来中国能源的发展,必须同时满足环境的要求,面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1.过度能源消费将使环境小康目标难以实现
环境小康是中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理应包括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环境保护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能源发展,煤炭使用量的加大,必然造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了机动车污染的日益加剧,环境小康所要求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区域的酸雨污染控制目标受到严重的威胁,环境小康的要求对中国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源需求的3种情景方案,我们预测,到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将达到16.9~19.9亿吨,而到2020年,原煤消费将达到20.5~29.0亿吨。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能源活动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将持续增加,环境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能源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城市人口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受害者。如果在能源发展的同时,城市大气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那么到2010年城市中受大气污染的人口将达到3.4亿人,2020年将达到4.9亿人,分别占同期全国总人口的24.7%和33.3%。
参照沈阳市和北京市有关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如果在未来20年内环境质量继续恶化,则全国城市中受大气污染影响而早亡的人数会有所增加,2010年和2020年全国因大气污染而早亡的城市人口将分别达到38万人和55万人,相应的经济损失分别为280亿元和410亿元。
2.环境容量严重短缺将使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也将持续增加。但是大气环境容量的资源是有限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气象条件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不考虑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前提条件下,全国SO2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SO2浓度才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表明,为了满足硫沉降临界负荷的要求,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水平应最终控制在1620万吨左右。但是,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即使按照低发展方案的计算,二氧化硫的产生量也将分别达到2680万吨和2789万吨的水平,而按照高发展方案,二氧化硫产生量将达到3174万吨和3945万吨,都远远超过了环境目标容量。
据分析测算,在煤炭含硫量1%的情况下,只有当脱硫率达到75%的水平时,煤炭的消费上限是28.2亿吨,接近预测的2020年的用煤高方案。因此,从二氧化硫环境容量来考虑,中国要想增加煤炭的消费,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高脱硫效率,二是降低煤炭的含硫量。
氮氧化物控制相对二氧化硫来说,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国家也还没进行总量控制。但是,如果对能源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不加控制,根据低方案预测,仅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就可能从2000年的1880万吨的水平分别增加到2010年和2020年的2467万吨和2870万吨的水平。如果加上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未来20年氮氧化物的产生量还会增加。因此,未来20年减排氮氧化物的任务将比减排二氧化硫还要严峻。3.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将使能源依赖型企业无法生存
随着中国环境保护要求和目标的不断提高,对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标准是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企业在内的企业所必须面临的挑战。
对于能源生产和耗能企业来说,环境标准主要控制对象是火电行业及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2004年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已经大幅度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新建火电厂无论煤炭硫分如何,必须脱硫方能达标,老火电厂在预告期后与新电厂执行同时段标准,除缓冲建设期限外,也必须按规定进行脱硫。同时,对火电厂的氮氧化物削减提出了要求。
因此,能源生产和耗能企业,尤其是火电行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行为,这不仅是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需要,更是企业长远发展和强化竞争能力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无疑具有非常的优势。
4.国际履约将使能源部门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情景分析》的分析和预测,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3亿吨~20亿吨之间,分别为1998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倍~2.2倍。到202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水平在0.9吨~1.3吨之间。
根据有关预测,中国2020年以后将不可能回避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承诺。随着温室气体削减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的边际削减成本趋于上升。到2020年,即使承诺削减10%的目标,每年需要的削减费用也达到500多亿元。
就碳排放控制和削减而言,能源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能源的发展将受到来自全球环境的压力。温室气体减排所要求的经济投入和外部不经济性,将迫使中国的能源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新定位,同时也将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从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看,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能源和氢能源,推行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节能优先政策。节能政策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长期实施节能优先的战略就是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首选政策。建议加快理顺节能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应率先示范节能,促进节能与清洁生产一体化。利用排污收费政策促进节能政策的实施。
促进能源结构“绿色化”。建立环境友好的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建议逐步降低城市能源煤炭使用比例,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依靠技术进步削减污染。一方面利用环境标准推动能源技术进步、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实现发电排放绩效与发电煤耗标准、环境标志与能效标准、汽车排放标准与燃料经济性标准的衔接。另一方面,大力开发低污染排放发电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高效脱硫脱氮技术,加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发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汽车。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友好能源。在未来20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全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控制污染,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硫税、氮税、生态环境补偿、电力环保折价等税收价格政策实现能源活动环境成本内部化,二是利用排污交易、绿色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配额信用等市场交易手段降低削减污染的社会成本。
由于不同政策的作用时间和实施的作用范围不同,因此,在政策实施的优先级和时间序列上会有所不同。如节能优先战略是中国应该长期坚持和贯穿于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电力行业排放绩效标准的引入则是特定于某一领域和时间的一般性政策。
2.若干重要能源政策方案建议加快电力脱硫进程: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将是中国未来20年能源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火电行业未来20年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直接影响国家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电力污染控制将是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各种技术的选择和减排方式的组合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根据电力行业目前二氧化硫控制现状和管理基础以及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的减排技术路线为:2005年前,燃用低硫煤和脱硫工程措施起步阶段;2006年~2010年,低硫煤和烟气脱硫的混合阶段;2011年~2020年,全面烟气脱硫阶段。在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措施方面,目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面,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排污收费制度;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了环保折价标准研究;同时,有些省市开展了排污交易方面的试点研究。各项经济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及实施基础各不相同。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具体建议措施有: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电力环保折价标准;实施严格的电力行业排放标准;引入发电排放绩效管理机制;推行电厂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能力的建设等。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按照“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议,“十五”期间,在云、贵两省交界的狭长地带内将新建10余座火电厂,新增供电能力600万千瓦,如果“十五”期间不采取任何措施,贵州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20.17万吨,云南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3.68万吨。如此集中地在滇东和黔南酸雨控制区及周围的区域建设大规模的火电厂,若不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将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大气质量以及我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西电东送”项目的同时应加大二氧化硫治理的投入,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确保二氧化硫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十五”期间总量控制的要求,空气质量能够有所改善,实现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的目标。建议国家逐步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并扩大收费范围,使其接近或高于治理成本,真正使污染控制成本成为产品总成本的组成部分,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在云、贵两省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二氧化硫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实行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使全社会二氧化硫与酸雨污染防治的成本不断降低。国家应尽快组织开展云贵两省“西电东送”火电项目的脱硫可行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二氧化硫削减计划和方案,以最低成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削减目标。同时,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确保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国家有关二氧化硫污染与酸雨防治目标的实现。一体化削减交通环境污染:机动车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一部分,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机动车污染问题的解决,除了加强机动车管理,使用清洁燃料等正对机动车本省的解决方案外,必须从整个交通体系的完善和燃料结构的改善入手,从根本上较少机动车污染的排放。主要措施有: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低耗能、少污染的运输方式;制定不同运输方式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政策;利用新技术,改善交通能耗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合作。机动车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是尾气。对汽车尾气治理的目的是使车辆的排放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使空气质量不影响人类的健康,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条件许可的、符合经济和社会承受能力的综合性战略措施。建议的政策主要有:发挥“三架马车”的作用,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合理有效地控制机动车交通运输量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和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实施机动车的全过程控制与生命周期管理;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清洁、节能运输方式的发展;采取部门协调,加强综合决策。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未来10年或者20年中国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的目标,一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民实现小康社会;二是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是有利于降低农村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解决中国农村能源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的现代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和破坏生态的柴薪和秸秆能源使用。农村能源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民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迫切需要解决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问题,尤其是如何尽快降低农民低收入群体“享受”可再生能源的费用。目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村能源发展领域都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或行动项目,对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计划包括:乘风计划、光明工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全国百县小水电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这些计划或工程都是发布在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尽管计划的目标各自有所侧重,但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的目标是相同的。建议在综合这些农村能源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国家农村绿色能源计划》。在《国家农村绿色能源计划》中,重点放在提高农村能源使用能效方面,提倡节水灌溉技术,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农民开展合理施用技术的培训。以生态富民计划为基础和突破口,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如综合利用沼气等。在中国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如果目前农民低收入群体“享受”清洁、昂贵和现代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那么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而且也会影响农民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农村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让农民真正建得起并且用得起这些昂贵、清洁、现代的可再生能源。
协调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对策
1、完善产权制度
单个经济企业的外部性与产权制度的不完善相关,因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首先应该是政府对产权制度的改进。在今天我们讨论克服破坏环境和耗竭资源的问题时,首先也应该依赖于对产权制度的改进。我国产权制度还很不成熟,所以还有通过改进产权制度解决环境问题的大量空间。通过改进产权制度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其实质是将外部性内部化,将公共物品“改变为”私人物品。实际上,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区别,即可否排他地占有或消费,可以转换为是否可以单个地向消费者收费。
2、政府的税收
建立健全环境税征收机制。自20世纪70年代起,不少发达国家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纵观这些国家的环境税收,都是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其课征范围极为广泛,并都把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专项用于环境保护,使环境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调整产业结构。
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产业指导,限制严重污染项目,对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干预。我国目前还是农业大国,绝大部分的劳动者还是农民,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仅发展第二产业是完全不够的,第二产业的过渡发展使得一些城市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而与此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却特别不足,我们需要做的必须是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均衡各个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和谐发展。这么做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节制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对环境破坏的程度和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4、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进口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规划,逐步完善进口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疏堵结合,避免社会争端激化。在加强进口废物管理时,应注意使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谨慎使用“一刀切”,以“堵”为主的管理模式。对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而言,“堵”是一个短期行为,而“疏”才是管理的侧重点,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要积极寻求解决思路,建设加工园区,实施圈区管理,在提高环境“门槛”的同时要给与企业发展的空间,使“堵”与“疏”充分结合,才能引导进口废物加工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避免因管理不适引发的社会争端。开展征收进口废物环境治理费的研究和论证。
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我们国家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容应对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出现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全晓书 新华网2006年06月06日
2、《资源经济学》阿兰.兰德尔 商务印书馆,1989年
3、《经济参考报》
4、《工业能源与环境实用管理方法》
5、《结约能源法实施手册》作 者:徐海星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清洁生产审核及能源审核评价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手册》
7、《能源与环境期刊》
8、《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值绿色GDP》
第五篇: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元月6日下午,沅江代表团分组审议了人大、“两院”工作报告,并继续就政府、计划、财政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赵孟强等代表说:“绿色益阳”建设是益阳人民共同的期盼。沅江境内的赤山岛则是“绿色益阳”标志性品牌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绿化需求增大,长年生长在赤山岛的名贵树木被大批量移栽到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树木移植,不是砍伐。林业主管部门“无法”干涉;农户自留地、承包山的书面属其私有财产,户主变卖自己种植的树木,各级政府和部门无权干涉。建议将赤山岛列为地区级自然保护区,争取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建议将具有20年以上树龄的名贵树种纳入地区级财政预算,每年给予所属农户适当补贴。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对名贵树木建立台账,镇政府据账管理,不准移栽。
曹新春、易跃辉等代表谈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时认为,村干部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干部的工资待遇采用了由国家转移支付来解决的方式。这几年,村级干部工资标准最高的为每月350元,最低的仅300元。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太低。今年,沅江市政府作出了调整村干部待遇的规定,但村级没有资金来源。为此,我们建议上级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等,妥善解决好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过低的问题。为了有利于村干部安心工作和基层政权的稳定,我们还建议,采取政府和村干部个人分担,根据工作年限长短确定比例的办法,解决好村干部的社保问题。1
詹萍、周凤仙等代表说,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等相关规定,全面推进我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我们建议成立法治益阳法律顾问团,选聘一批优秀律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治市,为重大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经济结构调整、信访、民生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添砖加瓦。
蔡光辉、王柏林代表说,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发生,致使老百姓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优化民间金融的生态环境,合理疏导和管控民间资本,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要加大对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其辨别能力,促使其理性投资;要加强执法人员经验积累,完善法规体系,为查处非法集资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大监管资源配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监管形成合力。
肖晓红、刘佩期代表说,各级政府始终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来抓,蔬菜供应逐步趋于稳定。近年来,受种种因素制约菜农的收益很难保证,种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据调查,市场上本地蔬菜的占有量仅在20%左右。如果对菜农种植蔬菜不加以扶持和保护,那么未来市民餐桌上受大家喜爱的本地蔬菜将越来越少。建议市政府进一步重视“菜篮子”工程,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加强对农贸市场管理的同时,要保障菜农利益,参照粮食直补政策对菜农进行直接补贴,让菜农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提高种菜积极性。
在审议人大、“两院”工作报告时,代表们认为,这三个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12年的工作安排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邓宗祥、刘国腾、崔建平等代表说:人大报告和政府报告相辅相成,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有深度、有内容,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代表感到非常满意。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运用审议、检查、视察等方式,采取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特别是要继续加强对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改善等工作的监督。
肖胜利、胡国洪、卢建群等代表说:2012年县乡人大进行换届,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大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同时,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认真组织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在政策法律的宣传、发展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夯实构建绿色益阳的群众基础,为加快推进益阳后发赶超提供民主法治、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杨建军、刘放军、汤建平等代表建议,人民法院要认真实践司法为民宗旨,依法审理好每起案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审理行政诉讼方面的案件时,多与有关方面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在做好案件查处的同时,重点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减少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重点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犯罪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聚众斗殴、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
违法活动,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