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

时间:2019-05-13 18:0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

第一篇: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

1、2010年第一期保代培训笔记(1)杨文辉,IPO审核有关问题

关于重大违法行为的审核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法比照创业板规则要求。现在还没有具体规定,但如果正在刑罚执行期,肯定不行。

 罚款以上的违法行为均属重大违法行为,除非做出罚款处理的机关出文说明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另有标准。(2)毕晓颖,创业板发行审核关注的问题

控制人重大违法问题

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的核查范围参照主板《首发办法》第25条:

(一)最近36个月内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过证券;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36个月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

(二)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

(三)最近36个月内曾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发行申请,但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

(四)本次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记载或者重大遗漏;

(五)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六)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 对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存在的中间层次,参照上述核查范围。 保荐机构、律师应当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并在出具的文件中,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 2、2010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笔记

(1)IPO审核法律要点与问题:发行监管部审核一处杨文辉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刑法处罚,认定重大违法,构成障碍

 原则上,凡被处以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都视为重大违法行为,但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依法认定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且能够依法作出合理说明的除外

 最近三年重大违法行为的起算点:(1)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没有规定的,从违法发生之日起计算;(3)违法有连续或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如非法发行股票,要在清理完成后三年,以改正日为时点计算。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问题:三年重大违法不能上市,有的个人股东在刑罚期内,也不能上市。

3、2010年第六期保代培训笔记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主板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审核过程中掌握的比较严格,如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会有这种情形发生。

 对于犯罪,一定要慎重:报告期内犯罪的,肯定不符合;在执行期的,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应该还是受点影响。但是犯法,不影响其民事权利。

 刑罚执行完多久可以申报?具体把握时参照公司法关于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规定;

 家族企业内某人以前有过犯罪,现在没有股权了行不行?也要慎重,因为股权安排可以有很多规避的措施,一般不会被认可,且家族企业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4、2011年第一期保代培训记录:

重大违法行为:

(1)重大没有量化标准,兜底条款: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要关注处罚的次数、频率,比如刚刚处罚完,再次又因同类问题受处罚的,问题就比较严重;

(3)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主板对此是没有明文禁止的,但是也是审核关注内容,核心是关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诚信状况以及该诚信问题是否对发行人构成影响。

他们的重大违法范畴等同上市公司的标准,有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两种情况;对此类重大违法行为不简单参照36个月的标准,而是关注其是否存在该类行为,以及该类行为引发的诚信问题及其对发行主体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犯罪行为,如果该人是发行主体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的,则会重点关注该发行主体的违法违规情况,及对发行人的影响。对于什么是重大违法违规,同样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可参考《公司法》对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要求,另外也可以参考:犯罪的性质和内容、看与发行人业务是否存在关系、看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也看犯罪主观意识上是故意、过失还是疏忽,还看刑法期限等。5、2011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笔记(有关审核部分)

(1)杨文辉,IPO审核的主要法律问题:  重大违法行为:

 主板也关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参照创业板执行。犯罪行为发生在报告期内,不符合申报条件;犯罪行为在报告期之外,处罚在报告期内,证监会正在研究。可以参照《公司法》对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要求,从个人(企业)的诚信、犯罪的性质、与发行人的紧密度、主观意识、刑期长短等。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诚信很重要,保荐人要做好尽职调查、从严把握。(2)毕晓颖,创业板非财务审核: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按发行人重大违法行为掌握(按IPO管理办法)。6、2011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业务培训部分

(1)主板IPO审核的主要法律问题(发行部审核一处处长杨文辉) 重大违法行为

 关注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结合处罚机关的认定、具体情况以及对发行人的影响等综合判断。

 关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主板虽无强制要求,但亦须重点关注。

 关于刑罚不仅关注36个月内的(要更严格),从严掌握但没有具体标准。关键要从诚信经营的角度考虑,还要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内容、与发行人的紧密度(例如属于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等)、主观意识、刑期长短等。一般来说,让没有污点的企业先上市,有污点的要等,改过自新的可能给机会。

(2)第八部分,创业板非财务审核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按发行人重大违法行为掌握(按IPO管理办法)7、2011年第四期保代培训记录

IPO法律问题(杨文辉)

 关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参照创业板执行。实际控制人要讲诚信,历史上曾受过刑事处罚的,要重点小心,至少报告期内不要受处罚。报告期外的,要结合犯罪情形综合判断。《公司法》关于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要求对此有参考价值。

8、《2012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四IPO审核的相关问题》(处长 段涛)

重大违法行为

 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对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的从业经历也要重要审核,涉及到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披露,怎么起算将与创业板、法律部进一步讨论商定。” 9、2012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

近三年控股股东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 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包括报告期转让、注销的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违规情况:近三年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均应披露。

第一百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

第二篇: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

2007-5-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业务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和信息披露相关工作。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控股股东是指直接持有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或者其直接持有的股份达不到控股股东要求的比例,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自然人或法人。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五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承担忠实勤勉义务,当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第六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关联交易、利润分配、资产重组、对外投资等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严格履行其做出的公开声明和各项承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第八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任何方式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第九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善意使用其控制权,不得利用其控制权从事有损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第十一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交易,应当严格遵守公平性原则,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决策。

第十二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牟取利益。第十三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十四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积极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如实回答本所的相关问询。

第十五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有关上市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或者其他欺诈活动。

第三章 恪守承诺和善意行使控制权

第十六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按照本所关联人档案信息库的要求如实填报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做出的承诺能够有效施行,对于存在较大履约风险的承诺事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提供本所认可的履约担保。

担保人或履约担保物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或可能无法履行担保义务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并予以披露,同时提供新的履约担保。

第十八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相关承诺尚未履行完毕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的,不得影响相关承诺的履行。

第十九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人员独立,不得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上市公司人员独立:

(一)通过行使投票权以外的方式影响上市公司人事任免;

(二)通过行使投票权以外的方式限制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在上市公司任职的人员履行职责;

(三)任命上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董事会秘书在本公司或其控制的企业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职务;

(四)向上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薪金或其他报酬;

(五)无偿要求上市公司人员为其提供服务;

(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财务独立,不得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独立:

(一)将上市公司资金纳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财务公司管理;

(二)通过借款、违规担保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三)不得要求上市公司为其支付或垫支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或其他支出;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业务独立,不得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上市公司业务独立:

(一)与上市公司进行同业竞争;

(二)要求上市公司与其进行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三)无偿或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要求上市公司为其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其他资产;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机构独立和资产完整,不得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上市公司机构独立和资产完整:

(一)不得与上市公司共用主要机器设备、厂房、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等;

(二)不得与上市公司共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

(三)不得与上市公司共用机构和人员;

(四)不得通过行使投票权以外的方式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机构行使职权进行限制或施加其他不正当影响;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投票权、提案权、董事提名权等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阻挠其权利的行使。

第二十四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确保与上市公司进行交易的公平性,不得通过欺诈、虚假陈述或者其他不正当行为等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牟取属于上市公司的商业机会。

第二十六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出议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和把握议案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第二十七条 本所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表决以下议案时将其表决权限制在表决权总数的30%以内,并在上市公司章程中予以规定:

(一)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股东配售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按持股比例全额现金认购的除外);

(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购买的资产总价较所购买资产经审计的账面净值溢价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二十的;

(三)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

(四)对上市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附属企业到境外上市;

(五)利润分配方案;

(六)对中小投资者权益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事项。

第四章 买卖公司股份行为规范

第二十八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他人帐户或向他人提供资金的方式来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第二十九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严格遵守股份转让的法律规定和做出的各项承诺,尽量保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

第三十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卖上市公司股份时,应当严格遵守公平信息披露原则,不得利用未公开重大信息牟取利益。

第三十一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卖上市公司股份,应当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第三十二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下列情形下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15日内;

(二)上市公司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

(三)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在该重大事件筹划期间直至依法对外公告完成或终止后两个交易日内;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三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售股份导致或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兼顾上市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应当就受让人以下情况进行合理调查:

(一)受让人受让股份意图;

(二)受让人的资产以及资产结构;

(三)受让人的经营业务及其性质;

(四)受让人是否拟对公司进行重组,重组是否符合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是否会侵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五)对上市公司或中小股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形。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在刊登《权益变动报告书》或《收购报告书》前向本所报送合理调查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与《权益变动报告书》或《收购报告书》同时披露。

第三十五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让公司控制权时,应当注意协调新老股东更换,防止公司出现动荡,并确保上市公司董事会以及公司管理层稳定过渡。

第三十六条 在下列情形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在出售前两个交易日刊登提示性公告:

(一)预计未来六个月内出售股份可能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

(二)最近一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到本所公开谴责或两次以上通报批评处分;

(三)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刊登提示性公告的,任意连续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5%。

第三十七条 提示性公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拟出售的数量;

(二)拟出售的时间;

(三)拟出售价格区间(如有);

(四)出售的原因;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证券交易系统买卖上市公司股份,每增加或减少比例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交易日内就该事项作出公告。公告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股份变动的数量、平均价格;

(二)股份变动前后持股变动情况;

(三)本所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九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售股份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及时通知上市公司、报告本所,并对出售的原因、进一步出售或增持股份计划等事项作出说明并通过上市公司予以公告,在公告上述情况之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停止出售股份。

(一)出售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50%时;

(二)出售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30%时;

(三)出售后导致其与第二大股东持有、控制的比例差额少于5%时。

第四十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其他管理方式买卖公司股份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四十一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因出现严重财务困难等特殊情况,需在本指引第三十二条、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情形下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向本所书面申请,并经本所同意;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三)独立董事应当发表独立意见;

(四)按照第三十七条要求刊登提示性公告;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五章 信息披露管理

第四十二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信息的范围、内部保密、报告和披露等事项。

第四十三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通知上市公司、报告本所并予以披露:

(一)对上市公司进行或拟进行重大资产或债务重组的;

(二)持股或控制公司的情况已发生或拟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持有、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置信托或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四)自身经营状况恶化的,进入破产、清算等状态;

(五)对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形。

上述情形出现重大变化或进展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通知上市公司、报告本所并予以披露。

第四十四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涉及上市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一旦出现泄漏应当立即通知上市公司、报告本所并督促上市公司立即公告。紧急情况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直接向本所申请公司股票停牌。

第四十五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应当第一时间通知上市公司并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依法披露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知情人员不得对外泄漏相关信息。

第四十六条 公共传媒上出现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关的、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报道或传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就有关报道或传闻所涉及事项准确告知上市公司,并积极配合上市公司的调查和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第四十七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特别注意筹划阶段重大事项的保密工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立即通知上市公司,并依法披露相关筹划情况和既定事实:

(一)该事件难以保密;

(二)该事件已经泄漏或者市场出现有关该事项的传闻;

(三)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已发生异常波动。

第四十八条 本所、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进行调查、问询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积极配合并及时、如实回复,保证相关信息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四十九条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派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向本所报备专人的有关信息,并及时更新。第六章 监督措施和对违反本指引的处理

第五十条 本所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和信息披露相关工作实行日常监管,具体措施包括:

(一)进行诚信教育和培训;

(二)发出监管函件;

(三)口头或书面调查;

(四)约见谈话;

(五)报中国证监会查处;

(六)其他监管措施。

第五十一条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相关当事人违反本指引规定,本所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分:

(一)责令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公开谴责。

第五十二条 本所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本指引所采取的监管措施记入中小企业板诚信档案,并视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指引未定义的用语的含义,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确定。

第五十四条 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除应当遵守本指引外,还应当同时遵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第五十五条 以下主体的行为视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适用本指引相关规定: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非法人组织;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其配偶、未成年子女;

(三)本所认定的其他主体。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他关联人与上市公司相关的行为,参照本指引相关规定。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由本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指引自二○○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第三篇:0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管诉讼及处罚规定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五条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资格,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一)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尚在禁入期的;

(二)最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最近一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

(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的。

第二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违法行为。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不存在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三年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的情形。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且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尚在禁入期的;

(二)最近36个月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第二十五条 发行人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最近36个月内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过证券;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36个月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

(二)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

(三)最近36个月内曾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发行申请,但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

(四)本次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五)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六)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二章 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条 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符合下列规定:

(一)公司章程合法有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健全,能够依法有效履行职责;

(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能够有效保证公司运行的效率、合法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能够忠实和勤勉地履行职务,不存在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且最近三十六个月内未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最近十二个月内未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四)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能够自主经营管理;

(五)最近十二个月内不存在违规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一)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二)上市公司的权益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且尚未消除;

(三)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且尚未解除;

(四)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五)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六)最近一年及一期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本次发行涉及重大重组的除外;

(七)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5号--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和发行情况报告书》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7] 303号)

第十一条 发行对象属于本准则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况的,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说明应当包括:

(一)发行对象是法人的,应披露发行对象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控制关系结构图,主营业务情况,最近3年主要业务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披露其最近1年简要财务会计报表,注明是否已经审计;

(二)发行对象是自然人的,应披露姓名、住所,最近5年内的职业、职务,应注明每份职业的起止日期以及所任职单位、是否与所任职单位存在产权关系,以及其所控制的核心企业和核心业务、关联企业的主营业务情况;

(三)发行对象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最近5年受过行政处罚(与证券市场明显无关的除外)、刑事处罚或者涉及与经济纠纷有关的重大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的,应当披露处罚机关或者受理机构的名称、处罚种类、诉讼或者仲裁结果以及日期、原因和执行情况;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从事的业务与上市公司的业务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潜在的同业竞争,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如存在,是否已做出相应的安排确保发行对象及其关联方与上市公司之间避免同业竞争以及保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五)本次发行预案披露前24个月内发行对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重大交易情况。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编报规则(第1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2001年3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第四十九条 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

(一)发行人、持有发行人5%以上(含5%)的主要股东(追溯至实际控制人)、发行人的控股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如存在,应说明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影响。

(二)发行人董事长、总经理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如存在,应说明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如上述案件存在,还应对案件的简要情况作出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受理该案件的法院名称、提起诉讼的日期、诉讼的当事人和代理人、案由、诉讼请求、可能出现的处理结果或已生效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等)。

第四篇: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讨论

关于实际控制人变更的认定 根据中国证监会首发办法的要求,“发行人最近3 年内“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对发行人是否适宜上市具有实质性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各家保荐机构对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也是见仁见智,证监会法律部对此也出具了法律适用意见。总的来言,对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可以发挥保荐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保荐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对近期出现的特殊案例做一总结:

1、一般情况下的实际控制人认定 根据公司法关于实际控制人的定义,实际控制人是指虽

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公司对实际控制人应一直披露到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为止。鉴于此,通常情况下的实际控制人认定主要关注:第一,股权比例;第二,管理层中支配能力包括一致行动协议等。

对此,比较有意义的案例主要有:

(1)国资委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全聚德:全聚德在首发报告期内控股权在两家国资股东之间进行了划转,虽然发生控股股东变更,但通过认定北京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有效解决该问题。

大秦铁路:由于北京铁路局分立为北京局和太原局,原北京局持有的大秦铁路95%股份在首发前一年划归太原局持有,公司通过认定铁道部为实际控制人解决该问题。

延伸思考:关于国资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认定,有企业认定为集团公司,有企业认定为国资委,没有统一的说法;究竟认定哪一级机构为实际控制人,实际上我们可以各取所需:比如某县有三个国资企业,其中拟上市公司A 企业为林业公司,B 企业、C 企业同为林业公司,相对而言,三家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财务指标一般,但是三家如果合并成一家企业上市比较可行。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县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而不是局限于A 集团或其控股股东,然后以A 企业合并B 企业和C 企业就属于同一控制人下合并,可以避免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带来的财务指标和运行时间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发行部在最近一次保代培训中,讲到国资委不能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但是不能确认发行部在提到这句话时是否是有意的。需要提醒的是,中国证监会法律部新发的适用意见中: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需要,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无偿划转直属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权或者对该等企业进行重组等导致发行人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可视为公司控制权没有发生变更: 1)有关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或者重组等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整体性调整,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程序决策通过,且发行人能够提供有关决策或者批复文件; 2)发行人与原控股股东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者大量的关联交易,不存在故意规避《首发办法》规定的其他发行条件的情形; 3)有关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或者重组等对发行人的经营管理层、主营业务和独立性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2)职工持股会不认定为实际控制人通富微电:通富微电控股股东为华达微,其第一大股东为公司职工持股会45%,第二大股东为通富微电董事长石达明27.5%,于报告期内持股会解散,石达明通过受让股份持有华达微股份39.09%。公司认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石达明,因此报告期内未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

云海金属:云海金属上市前股权结构中,持股会持有44.93%(其中24.21%股份根据国资部门安排归属梅小明所有),梅小明40.88%,报告期内,持股会解散,梅小明持股变更为65.09% 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保荐机构认为:第一,梅小明作为自然人股东直接持有云海金属40.88% 股权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对公司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第二,持股会会员持股分散,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较为有限;第三,职工持股会仅是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一直为梅小明。

延伸思考:云海金属案例中,由于梅小明持股比例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认定为实际控制人没有问题;通富微电中,保荐机构并未申明理由且石达明在持股会中持股比例不明,在持股比例上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可否认为,鉴于持股会本身的特殊情况(名义股东、股权分散,且并无控制目的),可以径而认定第二大股东即是实际控制人。

进而言之,我们是否可以推定类似财务投资者等不具有实际控制目的仅仅股权比例居前的股东不是实际控制人。

(3)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

七星华创:七星华创控股股东为七星集团,七星集团股权结构为北京电控持股27.66%,北京华融持股70.16%(债转股方式),报告期内,北京电控增资完成后,北京电控持股53.35%,北京华融持股45.24%。公司原考虑北京华融股权形成方式为债转股,系特殊条件下特殊方式,而且北京华融根据设立目的即不为持股或控制为目的,而是择机套现,因此认定北京电控为实际控制人,认为近三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但未被中国证监会认可。

延伸思考:我认为,该案例的被否缘于实际控制人与北京华融股权比例悬殊太大,如果股权比例比较接近,类似本节(2)中的情况,或许也会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认可。

2、关于共同控制的认定

海得控制:公司认定7 名管理层股东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由0.3%-31.64%不等,合计持股比例超过70%。该案例中,所谓共同控制只为限制各位管理层股东出售股份,除了未来上市后锁定36 个月外,首发报告期内和上市后并无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九阳股份:公司认定4 名管理层(通过控股股东间接持股方式)为实际控制人,该管理层并未实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该管理层首发前3 年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上市前将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改为间接持股。控股股东承诺锁定三年。

海隆软件:公司董事长为包叔平持股比例5%左右(自然人中持股比例最大),其他29 名自然人股东(30 名自然人合计持股比例30%,)和古德投资(持股21%)签署协议同意在股东大会审议事项时,与包叔平保持一致。第一大股东上海交大持股25%。公司认定包叔平为

实际控制人,其他为一致行动人。延伸思考:与中国证监会适用意见相对照,本节前两个案例算不上典型,不具有参考价值。海得控制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差不大,首发前并无变化,只所以认定为共同控制,除了限制出售外,其他并无特别之处;同样在九阳股份中,其中1 名管理层在控股股东中持股比较49%,完全可以认定为单一控制人,但公司和保荐机构都认定为管理层共同控制。反而在海隆软件案例中,最为符合中国证监会法律部适用意见之共同控制的规定,其一,各自然人股东持股极为分散,单个而言无法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其二,首发前3 年及可预见的期间存在一致行动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其三,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多人没有出现重大变更;其四,上市后有3 年锁定安排;其五,公司最近3 年内持有、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人未发生变化。但保荐机构认定为单一控制人,其他人为一致行动人。当然考虑到适用意见出台在后,各家保荐机构之前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比较混乱可以理解。综合来看,证监会对共同控制的认定趋于收紧,设定的条件比较多,适用起来比较麻烦。

3、关于不存在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北京银行:北京银行首发前股权比例分散,报告期内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ING 持股比例达到19.90%作为最大单一股东,北京国资持股12%位列第二大股东。公司认为ING 持股比例较低,而且17 名董事会成员中仅占2 席,因此不能认定其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以此类推,其他股东更无力控制公司经营,因此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情形。

南京银行:南京银行首发前持股比例同样分散,第一大股东南京国资持股19.78%,第二大股东南京新港持股17%,第三大股东IFC 持股15%。报告期内,股东之间发生股权转让,引入巴黎银行持股19.20%,位列第二大股东,南京国资、南京新港持股比例不变,位列第一、三大股东。基于和北京银行同样的原因,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情形。

延伸思考:由于该等案例发生在证监会适用意见之前,保荐机构均通过证明公司在股权变动前后都不存在实际控制人,从而得出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动的结论。虽然理由牵强,但不失为创新之举。显然证监会不太认同上述推理过程,新发的适用意见中,证监会明确该等情形下,需证明“发行人的股权及控制结构、经营管理层和主营业务在首发前3 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问题是,认定管理层和主营业务没有重大变化比较容易,如何认定股权及控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上述北京银行案例中,报告期内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更有倾向认定为控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南京银行案例中,报告期内第二大股东发生变化,倾向于认定控制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但是结合适用意见中关于判断实际控制人是否变更的立法意图:“旨在以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为标准,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能力,以便投资者在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拥有较为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由于公司控制权往往能够决定和实质影响公司的经营方针、决策和经营管理层的任免,一旦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决策、组织机构运作及业务运营等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给发行人的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带来重大不确定性”,上述两个案例中,虽然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考虑到对公司管理层、经营决策影响不大,对公司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更为有利,所以认定两个案例中认定控制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也是可以尝试的。

4、在第一、二股东持股比例相差不大情况下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从以上案例和其他过往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发行人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如何认定实际控制人是否变更的情况比较复杂:

(1)认定第一大股东为实际控制人

西部矿业:西部矿业首发前全资由青海国资委持有,报告期内进行了增资扩股,股权结构变为青海国资委持股33%,中信信托持股30%。由于公司控制权由原来的绝对控制变为现在的股权控制并不明显,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关注其实际控制人变化情况。公司认为青海国资委位列第一大股东,同时在7 名董事会中提名3 人,因此保持了对公司控制权并未发生变化。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方正电机案例中。

(2)认定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类似在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案例中,如果符合证监会关于近3 年控制结构、管理层和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证明尽管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比较接近(持股比例超过30%亦是如此),但单一股东都无法对公司形成控制,因此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所以就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情形。

(3)认定为共同控制 在适用意见出台之前,认定共同控制的案例较多,但在证监会适用意见出台以后,认定共同控制比较困难。

5、结语 虽然前期案例在实际控制人认定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乱”,虽然证监会在审核标准上不见得一视同仁,所以上述案例和结论并不能推而广之,但是过往案例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帮助。

第五篇:控股股东承诺书

股东是股份制公司的出资人或叫投资人。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下面是关于股东承诺书的内容,欢迎阅读!控股股东承诺书

XX(公司或自然人全称)拟(入股增资)xx(小额贷款公司全称),现郑重承诺如下:

1、本(公司/人)本次自愿出资xx万元,(入股增资)xx(小额贷款公司公司全称),出资完成后,总出资额xx万元,占股份总额xx%。保证自有资金入股,非借贷资金或他人委托资金,且资金来源真实合法,并按时足额交纳出资,不抽回资金。

2、本(公司/人)严格按照《重庆市小额贷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小额贷款公司审批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上报的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

3、本(公司/人)作为最大股东,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关系的界定,本(公司/人)及本(公司/人)关联方的持股比例,没有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50%;作为一般股东,本(公司/人)及本(公司/人)关联方的持股比例,没有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最低没有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5‰。

4、本(公司/人)成为xx(小额贷款公司公司全称)股东之后,将严格遵守《公司法》、《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股东义务,完善公司治理。

以上承诺若有虚假,本(公司/人)愿承担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承诺人(签名):

(公司(公章))

日期:年月日

股东承诺书

×××公司拟入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现郑重承诺如下:

1.本公司自愿出资×××万元,入股设立重庆市×××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占股份总额××%。作为股东,保证按时足额交纳出资,不抽回资金。

2.本公司严格按照《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和《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审核工作指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上报的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

3.本公司承诺成为重庆市×××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后,将严格遵守《公司法》、《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股东义务,完善公司治理。

以上承诺若有虚假,本公司愿承担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XXX

公司(公章)

日期:20XX年7月日

下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