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税费改革实行后,规定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必须通过“一事一议”来解决。“一事一议”作为税改后的新生事物,对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看,实施“一事一议”制度,已经取得已下成果。
一、有效地扼制了乱收费现象,农民负担大幅度下降。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逐年增加。远远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导致农民负担激增的原因固然较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杠外”负担,即兴办农村各种公益事业的负担增加过快。农村税费改革后,有效地扼制了各种集资、摊派及其它方面的负担迅猛上涨势头,使农民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负担得以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确立了专项经费渠道,使农村公益事业经费有了统一规定的制度保障。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可以使农村公益事业兴办有一个稳定的经费来源;从资金使用方面看,由于“一事一议”制度的明确界定,只要有关制约措施进一步完善到位,就能够保证这项专款得以专用,避免重蹈过去提留的公积金、公益金逐步演化为“办公费”、“ 招待费”的覆辙。
三、明确赋于村民议事权项,保证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实效性。“一事一议”制度实施,使村民在兴办公益事业上由过去只负担不议事,转变为先议事再负担,村民在兴办公益事业上有了法律和政策保障的发言权。村内要办的、群众关注的,又要迫切解决的事,采取大家提,大家议,可不可以办,有没有条件办,怎么样去办,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村民从议事中接受教育,在办事的过程中参于管理,大大增强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调动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目前,农村村民最迫切关心的村级水利兴修是确保农业丰收的保障;“要想富,先修路”,村级道路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行官;植树造林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村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量力自筹,逐步改善,不能“等、靠、要”。国家统包,条件达不到,乡镇摊派办,群众抵触情绪大、收费难、管理难、问题多,而采取村内“一事一议”大家筹一个钱就是一个钱,钱能花在刀刃上。大家自己要办的事,出钱出工就主动自觉,就能办得成。同时,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是“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具体运作。既有很强的约束力,又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和可行的运作能力;既不是盲目兴办的事,也不是干部为图政绩、塑形象劳命伤财的事,更不是少数干部拉大旗作虎皮、从中中饱私囊的事,透明度高,可视性强。从调查的情况看,特别是一些“一事一议”制度实行得比较好的地方,再也没有什么“花架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奉命工程”了,所办的公益事业都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都是村民们迫切想办的,群众普遍认为这些事办得好,钱花得值,总之,“一事一议”解决了农村村民迫切关心的事,促进了村级事业的发展,鞭策了村干部勤政廉政,有力地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第四、“一事一议”融洽了干群关系。过去许多村是“集资摊派年年有,名目繁杂费用多,干部常年忙收费,磨破嘴、跑断腿,搞得不好还要吃拳头。”农民到处骂娘,怨声载道。农村税费改革后,从分配上理顺和规范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农民照章纳税,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又扩大了农民自己管自己的民主权利,兴修水利,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年年有项目,年年有成果,群众能监督,干部有责任,“一事一议”为民办实事,顺民心,合民意。大家议事的过程,就是农民群众自我宣传、接受教育的过程,生动活泼;也是村民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一改过去“村干部上门要,老百姓不愿交,干部关系紧张”政治不文明的局面。
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事一议”制度实施上的不平衡比较突出。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特别是经济实力比较强,集体能够拿出引导和配套资金、村级干部作风比较过硬的地方,“一事一议”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群众比较满意;而另外则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实施比较差,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村民意见难统一,集中村民难。由于群众所处的位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有不同,所体现的利益不同,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观点,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有些“一事一议”产生的效益,并不是平均给每户村民带来好处,一些不受益、将来不受益或暂时不需受益的村民提出反对,如一些承包地低洼的农户不愿修建抗旱设施,同样,一些承包地高亢的农户也不愿修建排涝设施,因而导致一些电站损坏无法修复,甚至连排涝抗旱都难以落实,还有一些无子女读书的村民不愿承担学校危房修建费用等等,村民间常常争执不下,难以协调。一些村民不懂得珍视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认为自己上交了费用就是尽了义务,至于钱怎么用,事办得好不好,那是村干部的事,因而不自觉、不愿意参与村级议事。有些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多,许多人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忙于经营,无暇顾及村中议事。也有一些村民认为参与议事是耽误了自己的功夫,开工资就到会,不开工资就不来。甚至有些人认为这个“事”不能“议”,一“议”就要负担,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不如不去,以至对议事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集中人员很困难。
二、村干部认识不足,意见统一难。在召开“一事一议”筹资会议时,有些村委会把“一事一议”仅仅当作一种形式,走走地场、做做样子而已,仅几个村组干部在办公室议议,或再加上三四个老党员听听,亦或象征性叫上一二个农民向他们讲讲,村民即使提一些意见,干部也只是当他们发发牢骚,并不尊重他们的意见,村委会什么意见还是什么意见,使村民普遍有一种受到愚弄的感觉。一些村委会干部对村民自治体制仍然认识不足,习惯上仍然把村民委员会当作基层政权组织,不懂得或不重视村民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把自己和村民的关系仍然看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习惯于“一言堂”,听不得“杂音”,动辄行政命令,遇事不与群众商量,至于办什么事,怎么办,到底办不办,那是干部的事,所以这些村从来没有议过什么事,一切由“村里”说了算。相当一部分村把“一事一议”制度规定村民缴纳的费用视为一般村有资金,不懂得或不重视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农村公益事业,而且必须经村民民主决策(办什么事)、民主管理(钱怎么用)、民主监督(保证钱用好、事办好),以致专款不专用、收费不办事的现象发生较多,使“一事一议”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些村对于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哪些该急办,哪些事该缓办,互相很难统一,有时往往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闹得不可开交,有的翻起历史陈账,纠缠不清,议事会甚至成为互相较劲的场所,开一次会反而增加一些矛盾和隔阂,常常无果而终,不欢而散。同时,一些经济薄弱地区,乡村财力缺口大,根本没钱办“事”,还有什么“事”可“议”呢?
三、议事范围不明确、议事程序不合法。有的村把农网改造、弥补管理赤字和办企业亏损等列入“一事一议”,有的村甚至将村干部报酬、村级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或其他支出也通过“一事一议”来筹资。把“一事一议”当作大箩筐,没有钱或钱不够用的事项均往里面装,使“一事一议”成为新的乱收费、乱集资的避风港,继而有可能使一些不合法的负担通过村民认可而成为合法化,导致增加农民负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讨论筹资方案的同时,没有将公平负担政策具体落实,包括多负担、少负担或减免负担的对象和标准等。议事之前,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没有对本村范围内的公益事业进行总体规划,贪大求多,没有制订分年度议事筹资计划,没有进行测算,认为只要不超过筹资标准就行。“一事一议”筹资的项目、筹资数额没有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对需办的项目进行论证和作出预算,不交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会议参加对象、人数表决通过的人数不符合规定,没有做好会议记录和同意人签名。有的村甚至要签名上做假,所有村民签字一签了了事。一事一议筹资项目、筹资数额、农户负担金额确定后,在使用过程中不接受村民理财小组的审核监督,没有将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针对以上存在的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广泛宣传,增强民主意识。“一事一议”制度能不能实施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干部素质,取决于村民们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大家认识到,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是尊重和保障村民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减负成果,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有力保障。村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教育,把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实施好“一事一议”制度,提到遵守宪法、法律的政策的高度来认识,从思想上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做法,摒弃过去那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替群众作主,代群众当家”的旧的工作方法,而要转变为“请群众作主,为群众当家”的新的工作方法,把实施好“一事一议”制度作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应尽责任;村干部在“一事一议”中只起一个带头倡议,提议,组织和协调沟通作用以及“一事一议”后的代表群众意志执行群众决议的作用。对群众一时尚认识不足或一时还转不过弯的事,村干部要采用示范,引导和耐心教育说服的办法,多做群众工作,做通群众工作,使广大村民把实施“一事一议”制度作为维护自己民主权益、为自己办好事情的重要途径,从而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消极甚至拒绝参与为积极参加,通过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把好决策、管理、监督关,把农村公益事业办好。
二、制定好预算方案、开好群众会议、控制好议事范围。议事时年初要偏制好预算方案,由村委会本着事实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经过论证制定出年内兴办的生产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于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参观学习的村民较多,召开村民会议有时确有困难。针对这个实际,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加以解决,保证一定的与会人数,若是村民会议参加者须过半数,若是村民代表会议须有2/3以上的农户代表参加,严禁由干部指派委任代表,让村民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属于合理的议事项目须征得过半数的村民或超过2/3以上到会代表的签字认可,决不能因为照顾个别几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多数群众的意见,使村民会议“议而不决”或者“决而难行”。村干部在最后拍板决定本村某项重大事务之前,必须将该事务的内容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审议,并最终做出决策之后,村干部才能代表本村全体村民执行这个决策。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的范围只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道路、改水、血防等生产公益事业。不得把农网改造、弥补管理赤字和办企业亏损等列入“一事一议”。防止和纠正“反正只要人均不超过筹标准,有事也筹,没事也筹;议也筹,不议也筹;同意也筹,不同意也筹”的强行通过、强行筹资的错误做法。
三、落实方案,做好归户工作。经过村民认真讨论通过的“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填写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申报表,连同讨论议事记录、签字盖章、公平负担办法落实等相关资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议事资料及附件尤其是村民签字盖章的真实性。经过上级审核审批的“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通过广播或会议予经口头公布,并通过村务公开栏予以张贴接受群众监督。按照上级审批方案,使用由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一事一议归户表进行归户,归户后再次送交乡镇农民负担监督职能部门审核并张榜公布,方可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对归户方案审核时,着重依据经过审批的方案,对照村民议事通过的条款,查看多负担部分、少负担部分和减免部分综合加总后有无突破每人平均筹资的政策标准,有无突破筹资审批总量,有无违背村民诗集通过的意见,否则应予退回重新归户。村民对未经过讨论、或虽以通过但又加码的款项,有权拒绝交纳或承担。
四、加强“一事一议” 监督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使群众更放心,更合理的由村干部使用这部分有限的资金。这就需要加强农村中“一事一议”制度中的民主监督工作。只有把权力臵于民主的监督之下,提高权力使用的代表性和透明度,正真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群众才能更放心,更信任,更拥护,更团结这个领导班子,也就真正达到了“一事一议”的目的。因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小钱办大事,调动农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其所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税费改革精神,坚持“一事一议”筹资的集体资金性质,坚持由农经部门统一建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接受财政监督,防止干部用钱没商量。一定要实行用钱报批制度,由乡镇一支笔审批,视筹资计划和资金到位情况有计划地付款,不得垫支或超前支付。聘请本村威望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 “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继工作进行监督、评议,以督促他们的工作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对不符合有关政策法规的事要及时提出异议,及时纠正村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对运作中的资金,劳务等情况,村干部要定时向民主监督小组汇报,提请审议,并及时将监督评议后的财务等情况公布于众。对违犯“一事一议”制度的违规者,民主监督小组要及时提出异议,并建议村委会做出处理,必要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对“一事一议”违规者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要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和预算、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无论工程大小,手续一定要严密,并在经过上级审计的基础上,将一事一议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落实情况向群众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发现问题,应予纠正,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实行公开招标活动。村干部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作出决策之后,对重大的建设项目,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下进行公开招标。有实力的单位或个人通过公开竞标后中标,村干部要及时公布中标人单位,姓名及之有关的其他事项。
六、改善经济基础。实施“一事一议”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尤其应该解决好村级经济困难,做到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的:要有钱办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有钱“吃饭”,否则“一事一议”资金就很难不被挪用。从内因讲,要大力精兵简政,压缩“吃饭”规模。大力推行并村并组,村委会、村民小组分别撤并加上实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村组干部总数撤并比例达,使干部补贴总额减少50%以上。从外因讲,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经济薄弱地区财力能保持当年平衡,能维持正常运转。与此同时,采取减债停息、资源租售、清收债务等措施,帮助村组有计划地销减债务,使他们能够逐步把精力放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其次是有钱办事,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的同时,鼓励村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村组能够拥有越来越多的引导、配套和扶持资金,以适应村民对社会公益事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经济薄弱地区,发展集体经济虽然难度较大,但还是很有潜力和希望的。
第二篇:一事一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事一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2008年,我省在桃源等五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年,中央将我省纳入了全面试点省份,正式批复了我省试点工作方案。下面,我就有关政策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奖补范围问题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简单概括为“村内户外”的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为了加深理解,说明两点:
第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责任的划分。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村集体和农民都有投入责任。按公共产品原理,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项目,受益范围广,具有公共性,其投入由各级政府负责,由现有的投入渠道解决。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属私人产品,农民一家一户直接受益,应由农民自己负责。村内小型水利、村内道路等公益性事业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国家、集体、农民三方都有建设责任。财政奖补的范围就是指这些村内户外的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
第二,财政奖补条件和具体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纳入一事一议奖补范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农民必须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这是前提。其二,目前支农政策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这是关键。就我省来说,财政奖补有四类:一是村内道路,包括行政村到村民小组或居民点之间的道路;二是村内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和山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设施;三是村内公共环卫设施;四是村内公共绿化。
同时,政策规定,对扩大议事范围的不补,超标准筹资筹劳的不补,负债建设的不补。
二、关于奖补标准问题
第一,省财政对县市区一事一议资金的奖补。按国家政策算大账,全省农民筹资筹劳折金额68.8亿元,政府补助1/3,即2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最多补助7.6亿元,还有15.2亿元需要地方财政负责。省里确定由省县各负担一半。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县级财政普遍困难,各项资金配套压力不小,但考虑到试点工作需要,请各地按要求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作为财政奖补资金的稳定来源。“几家抬”的办法既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也有利于落实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将支农资金进行整合,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分别管理,各记其功,但不能用整合资金替代财政奖补资金,避免产生“挤出效应”。大家最关心的是省财政的资金安排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交个底,省财政将按照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筹资上限标准、县市资金配套、工作努力情况以及试点面等因素,计算县市区奖补资金额度,适当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在奖补资金额度内,省财政根据县市区财政安排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情况兑现,实行上限封顶、下不保底。省财政将预拨一部分资金到县市区,年底根据项目完工情况再按政策结算。
第二,县市区对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奖补。我省既有湖区,也有山区丘陵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村级公益事业现状差别很大,农民对公益事业建设的需求也不一样。到项目的奖补比例,省里作了原则规定: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原则上不得向农民筹资,鼓励农民筹劳开展村内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政府按试点村每村5至10万元给予奖补;其他地区按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总额1:3的比例给予奖补。对覆盖面广、受益面大、投入相对较多的议事项目,可适当提高奖补比例。这既考虑了全省面上的情况,又给县里留有余地。县市区要制定具体的奖补办法,明确分类分档奖补比例。奖补比例要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重点考虑“三个有利于”:一是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比例不能过低。我省规定农民筹资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筹劳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工日,这是综合考虑农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制定的。一个村平均也就1000人左右,一年筹资1-2万元,如果奖补比例过低,就无法满足投入需要,调动不了农民积极性。二是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例不能过高。村内事务属于村民自治范畴,由村民民主决策,依靠勤奋劳动、自力更生建设自己家园。如果奖补比例过高,农民就期望政府全部包起来,这样做不利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也不利于扩大奖补资金覆盖面。三是要有利于规范村级一事一议行为,不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动员农民出工费时费力、机械施工效率高等原因,有些地方习惯以资代劳甚至强迫农民以资代劳。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并与我省一事一议制度相衔接,规定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不得向农民筹资,鼓励农民筹劳,政府按项目村每村5—10万元奖补,其他地区的奖补资金与政策内筹资挂钩,而不与筹劳挂钩。同时,规定社会捐资赞助不纳入奖补基数,因为社会捐资赞助更多地表现为传统美德,主要依靠道德、荣誉、情感的力量来引导。
三、关于奖补程序问题
按政策规定,财政奖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确有必要的,经审核确认村民已筹资并开工后,可预拨部分资金,实行边建边补。在具体程序上,要把握村申请、乡镇初审、县审核拨付这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村申请。项目完成后,由村级组织向乡镇政府提出奖补申请,并附筹资筹劳到位情况、项目竣工决算等材料。对实行资金预拨的项目,原则上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赠等相关资金到位、具备开工条件后,才能提出资金奖补申请。第二,乡镇初审。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申请奖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符合相关规定并集体研究同意后上报县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管部门。要重点审核申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农民筹资筹劳到位情况。
第三,县审核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行“以县为主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县市区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对各村申报奖补的项目,要按职责分工进行联合复审,符合规定的要及时验收,验收合格后兑现奖补资金。实行预拨资金的项目,项目完成后,县乡有关部门要及时审核验收、结算奖补资金。
四、关于奖补资金监管问题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在财政部门设立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奖补资金在“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当年有节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建立“村用乡管县监督”的资金管理制度,具体管理方式可实行项目村经乡镇审核后到县财政报账制,也可由乡镇汇总报县财政审核后将奖补资金直接拨付到乡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所有奖补资金必须同村民自筹资金一并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要重点落实五项制度,确保奖补资金投到明处、用到实处、见到好处。
一是资金结算制度。县、乡相关部门要及时审核村委会的奖补申请,及时验收项目完工情况,及时兑现奖补资金。要明确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实行预拨制和分实施的项目,要掌握项目建设情况,按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完工后及时结算。
二是财务公开制度。要将奖补项目建设内容、农民筹资筹劳数量、财政奖补金额及资金和劳务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是项目公示制度。全面公开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由村民代表组成理事会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提高奖补工作透明度。每年终了,县里要将项目审批、资金奖补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至少一个月,乡里要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和奖补情况在政务公开栏公示一个月。村里至少要在民主议事、筹资筹劳、项目结算三个环节进行张榜公布。
四是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要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会议记录、村民签字情况、筹资筹劳方案、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对重点奖补项目,县市区也要建档立册。
五是监督检查制度。各级财政、农民负担监管部门以及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要定期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今年底,省里将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门检查。
五、关于奖补项目规划问题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部到位后,我省每年用于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投入将达到几十亿元。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关键是要搞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规划,着重抓好三个“结合”:
第一,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覆盖面上,坚持“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制定集中连片、分类推进的中期规划和分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每年选一两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项目,比如连组道路硬化、村内灌溉设施、村容村貌改造等,集中财力连片推进,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均衡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与整合支农资金政策相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与其他相关支农资金,在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等方面关系密切,完全有条件适当整合,捆绑使用,统筹安排,优先支持经过村民民主评议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公益事业项目,提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能力。
第三,与完善村级公益设施管护制度相结合。县乡政府要加强引导,防止基层重建设而轻管护,建立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理和养护长效机制。要明确产权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形成的资产,归议事主体所有。可成立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通过村集体经济投入或村民一事一议解决。乡镇政府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具有贴近农民、熟悉农村的优势,要结合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职责,引导村组干部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发动和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工作。要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服务水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村委会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六、关于县市试点问题
中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逐步扩大。省里也想尽快地让更多老百姓得到这项政策的实惠,但考虑到今年各级财政收入都很紧,不能一步到位。经过多次研究,原则上,今年全省试点村控制在村总数的20%以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会后,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徐省长的要求和各地情况,下发一个正式文件。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要在9月20前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报省农办备案。同志们,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落实明华副省长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行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第三篇:浅析“一事一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一事一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局 朱明西 滕敬平李萍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不再向农民固定收取,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在各地农村普遍推行。但是,由于“一事一议”是农村工作中一个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怕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害怕一旦实行“一事一议”左右不了群众的情绪,反而会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费力不讨好,“残局”难收拾;有的基层干部长期不善于民主,习惯于行政命令,个人说了算,不按民主议事的办法搞,认为“一事一议”理论上可行,实践中难办;有的不能从传统的组织集体生产中跳出来,不敢也不愿去尝试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解决新形势下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有的以群众素质低、人多嘴杂,难以召集和组织为借口,干脆不搞“一事一议”,省得自找“麻烦”。群众对“一事一议”政策也的确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对“一事一议”信心不足,兴趣不大,担心村干部带有私心杂念,借公益事业建设之名,行巧取村民钱财之实。更有甚至,缺乏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和民主议事的起码素质和思想意识,认为“一事一议”与已无关。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双方的这种复杂心态,影响着“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落实,致使“一事一议”在一些地方“走样、变形”,形同虚设。
(二)筹资操作程序不规范。不少乡镇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组织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大致有以下5种情况:一是议事范围不明确。议事往往抓不住主题,内容过于笼统,不够具体,让村民摸不着头脑,听不懂意思,有的甚至违反政策规定,将村干部、党员组长的工资以及偿还村级债务、兴办企业亏损等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费用和劳务,都纳入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范围。二是议事程序不科学。有的村议事之前,村“两委”会没有编制预案,有的以党员组长骨干会代替村民议事会;有的甚至不按合法程序,不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就直接向农民筹资筹劳;不议事就收钱,或者光收钱不议事。有的村不考虑议事的范围、对象和标准,出现筹集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超过上限控制、强制实行以资代劳现象,如此等等,使得“一事一议”失去了应有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是申报审批不及时。一些村虽然按程序规定要求在村内组织村民进行了“一事一议”,但一旦形成决议之后,不及时填写相应表格材料上报乡(镇)经管站审核、乡(镇)政策审批并报县以上经管部门备案;不将审批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及时公布于众,搞“暗箱操作”。四是征缴管理不严格。一些村在收缴“一事一议”资金的过程中,一无筹资收缴凭据,二无财务专用票据,凭口头说明解释,用普通收据收取。更有甚者,个别村的村干部不按村级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他们将“一事一议”所筹的资金既不入账,又不专款专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由于“一事一议”资金的收缴、使用与管理没有
受到应有的监督审计,导致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大打折扣。五是项目决算不公布。部分村常常只公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收缴情况,不公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决算情况。
(三)村公益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形式发生了变化,有的乡镇较好的运用了“一事一议”政策,筹资兴办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但乡镇与乡镇、村与村的认识水平、工作力度和实际效果都很不平衡。一般而言,群众基础扎实的村比薄弱的村好;乡村干部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快的村比慢的村好;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的村比弱的好;驻村干部指导得力的村比不得力的好。特别是在乡村干部民主决策意识淡薄、工作懒散,不思进取,村领导班子威信不高,凝聚力不强,而群众又缺乏民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的乡镇,在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序地留有许多死角和盲点。
上述问题影响了“一事一议”工作的有效开展。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使“一事一议”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一事一议”是个新的农村筹资筹劳办法,乡村干部和农民都有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人畜吃水设施、村庄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工程等公益事业都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作为乡村干部,首先自己应该提高对实施“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工作的认识,不能认为实行税费改革,农业税以后也不收,就可以放松农村工作,撒手不管农村的公益事业。发展农村经
济和指导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依然是农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和民主议事的素质和思想意识,消除广大农民群众对“一事一议”的种种困惑和疑虑,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这样才能带领农民办好农村公益事业,提高村级班子的威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二)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要以推行“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建设,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大家事,大家办”,实行民主议事。村里需要办的事项,应该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也可以由村民代表在会上直接提出。所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办事项、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资金使用及工程管理等。二是“大家事,大家定”,实行民主决策。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村民要求提出项目,召开有本村过半数的18周岁以上村民参加的村民会议,或有本村2/3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代表会。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表决通过。三是“大家事,大家管”,实行民主监督。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村组织要及时将表决结果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张榜公示5天以上。每项工程决算情况,均列入财务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原则,规范操作。兴办村级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既要照顾
村民的当前利益,又要兼顾村民的长远利益,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一是民主决策原则:要尊重村民意见,合理的项目须达到规定的人数通过,严禁强行通过、强行筹资。二是上限控制的原则:每年每个劳动力承担的劳务不得超过10个工,在不筹劳的情况下,劳动力最高负担不超过15元,非劳动力一年内每人所负担的“一事一议”筹资不得超过15元。对符合照顾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减免照顾,而且要严格执行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的工作程序。三是量力而行原则:项目确定之前,村组织要对群众提出兴办的事项进行梳理,区别轻重,量力而行,决不搞花架子或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工程,对不顾农民承受能力,不按规定程序办事,强行筹资筹劳加重农民负担的,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领导人的责任,同时对确需兴办集体公益事业而推诿不办的,也要给予通报批评。
(四)严格把关,加强监督。在“一事一议”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把“三关”,接受群众的监督。一要把好议事关:开好民主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控制好议事范围,不能将“一事一议”成为新的乱收费的口子;编制好预算方案,村民讨论通过的项目,要将所需资金进行事前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超出预算方案。二要把好报批关:筹资筹劳方案通过后,村委会应当将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以及讨论表决情况等,填入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申报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批准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备案。三
要把好资金使用关:一是确保资金性质。“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属于集体性质,要实行村财乡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所筹资金用到村集体公益事业。二是坚持用钱报批制度。使用“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要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视筹资计划和资金到户情况有计划的付款,不得垫支或超前支付。三是全程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派代表参与资金的提取和使用、项目施工、原料购买和使用及工程质量的监督。四是审计监督:工程完工后,村民要派代表对所筹资金收取、使用、结存情况进行审查,着重查看有无假票据、有无与事实不符的开支,有无移作他用,乱支乱用等情况。县、乡农经部门要对“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
第四篇:浅析“一事一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一事一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局 朱明西 滕敬平李萍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不再向农民固定收取,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在各地农村普遍推行。但是,由于“一事一议”是农村工作中一个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怕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害怕一旦实行“一事一议”左右不了群众的情绪,反而会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费力不讨好,“残局”难收拾;有的基层干部长期不善于民主,习惯于行政命令,个人说了算,不按民主议事的办法搞,认为“一事一议”理论上可行,实践中难办;有的不能从传统的组织集体生产中跳出来,不敢也不愿去尝试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解决新形势下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有的以群众素质低、人多嘴杂,难以召集和组织为借口,干脆不搞“一事一议”,省得自找“麻烦”。群众对“一事一议”政策也的确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对“一事一议”信心不足,兴趣不大,担心村干部带有私心杂念,借公益事业建设之名,行巧取村民钱财之实。更有甚至,缺乏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和民主议事的起码素质和思想意识,认为“一事一议”与已无关。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双方的这种复杂心态,影响着“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落实,致使“一事一议”在一些地方“走样、变形”,形同虚设。
(二)筹资操作程序不规范。不少乡镇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组织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大致有以下5种情况:一是议事范围不明确。议事往往抓不住主题,内容过于笼统,不够具体,让村民摸不着头脑,听不懂意思,有的甚至违反政策规定,将村干部、党员组长的工资以及偿还村级债务、兴办企业亏损等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费用和劳务,都纳入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范围。二是议事程序不科学。有的村议事之前,村“两委”会没有编制预案,有的以党员组长骨干会代替村民议事会;有的甚至不按合法程序,不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就直接向农民筹资筹劳;不议事就收钱,或者光收钱不议事。有的村不考虑议事的范围、对象和标准,出现筹集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超过上限控制、强制实行以资代劳现象,如此等等,使得“一事一议”失去了应有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是申报审批不及时。一些村虽然按程序规定要求在村内组织村民进行了“一事一议”,但一旦形成决议之后,不及时填写相应表格材料上报乡(镇)经管站审核、乡(镇)政策审批并报县以上经管部门备案;不将审批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及时公布于众,搞“暗箱操作”。四是征缴管理不严格。一些村在收缴“一事一议”资金的过程中,一无筹资收缴凭据,二无财务专用票据,凭口头说明解释,用普通收据收取。更有甚者,个别村的村干部不按村级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他们将“一事一议”所筹的资金既不入账,又不专款专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由于“一事一议”资金的收缴、使用与管理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督审计,导致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大打折扣。五是项目决算不公布。部分村常常只公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收缴情况,不公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决算情况。
(三)村公益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形式发生了变化,有的乡镇较好的运用了“一事一议”政策,筹资兴办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但乡镇与乡镇、村与村的认识水平、工作力度和实际效果都很不平衡。一般而言,群众基础扎实的村比薄弱的村好;乡村干部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快的村比慢的村好;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的村比弱的好;驻村干部指导得力的村比不得力的好。特别是在乡村干部民主决策意识淡薄、工作懒散,不思进取,村领导班子威信不高,凝聚力不强,而群众又缺乏民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的乡镇,在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序地留有许多死角和盲点。
上述问题影响了“一事一议”工作的有效开展。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使“一事一议”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一事一议”是个新的农村筹资筹劳办法,乡村干部和农民都有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人畜吃水设施、村庄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工程等公益事业都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作为乡村干部,首先自己应该提高对实施“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工作的认识,不能认为实行税费改革,农业税以后也不收,就可以放松农村工作,撒手不管农村的公益事业。发展农村经济和指导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依然是农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和民主议事的素质和思想意识,消除广大农民群众对“一事一议”的种种困惑和疑虑,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这样才能带领农民办好农村公益事业,提高村级班子的威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二)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要以推行“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建设,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大家事,大家办”,实行民主议事。村里需要办的事项,应该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也可以由村民代表在会上直接提出。所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办事项、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资金使用及工程管理等。二是“大家事,大家定”,实行民主决策。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村民要求提出项目,召开有本村过半数的18周岁以上村民参加的村民会议,或有本村2/3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代表会。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表决通过。三是“大家事,大家管”,实行民主监督。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村组织要及时将表决结果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张榜公示5天以上。每项工程决算情况,均列入财务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原则,规范操作。兴办村级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既要照顾村民的当前利益,又要兼顾村民的长远利益,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一是民主决策原则:要尊重村民意见,合理的项目须达到规定的人数通过,严禁强行通过、强行筹资。二是上限控制的原则:每年每个劳动力承担的劳务不得超过10个工,在不筹劳的情况下,劳动力最高负担不超过15元,非劳动力一年内每人所负担的“一事一议”筹资不得超过15元。对符合照顾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减免照顾,而且要严格执行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的工作程序。三是量力而行原则:项目确定之前,村组织要对群众提出兴办的事项进行梳理,区别轻重,量力而行,决不搞花架子或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工程,对不顾农民承受能力,不按规定程序办事,强行筹资筹劳加重农民负担的,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领导人的责任,同时对确需兴办集体公益事业而推诿不办的,也要给予通报批评。
(四)严格把关,加强监督。在“一事一议”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把“三关”,接受群众的监督。一要把好议事关:开好民主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控制好议事范围,不能将“一事一议”成为新的乱收费的口子;编制好预算方案,村民讨论通过的项目,要将所需资金进行事前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超出预算方案。二要把好报批关:筹资筹劳方案通过后,村委会应当将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以及讨论表决情况等,填入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申报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批准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备案。三要把好资金使用关:一是确保资金性质。“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属于集体性质,要实行村财乡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所筹资金用到村集体公益事业。二是坚持用钱报批制度。使用“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要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视筹资计划和资金到户情况有计划的付款,不得垫支或超前支付。三是全程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派代表参与资金的提取和使用、项目施工、原料购买和使用及工程质量的监督。四是审计监督:工程完工后,村民要派代表对所筹资金收取、使用、结存情况进行审查,着重查看有无假票据、有无与事实不符的开支,有无移作他用,乱支乱用等情况。县、乡农经部门要对“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
第五篇:南阳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范文模版)
南阳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豫政[2010]36号和3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包括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村集体投资、社会捐资、一事一议整合资金、其它筹措资金以及各级财政奖补资金。
第三条 上述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应符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2010]36号)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标准。
第二章 专户的设置
第四条 各乡镇财政所设立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专户(以下简称“乡镇专户”),专人专管,各行政村村民一事一议资金由乡镇专户分村核算。账户预留印鉴由乡镇财政所行政印鉴、财政所所长和资金专户专管员的个人印鉴组成。第五条 各乡镇专户开通双用户网银,乡镇财政所支付的每笔款项,均需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授权。
第三章 一事一议筹资和奖补资金的申请
第六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经农监部门批复立项后,各行政村按规范程序组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在筹资时向村民开具《河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据》,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包括村民筹资、社会捐资、村集体投资等筹资任务,筹集资金全额交存乡镇专户。
第七条 相关行政村持立项审批表、一事一议专用收据记账联(装订成册)、筹集资金入户银行进账单、预算、公示、筹资筹劳决议、农监部门批复等手续,填写《村民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申报表》报乡镇财政所。
第八条 乡镇财政所对行政村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把关,对符合政策的项目汇总上报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合理奖补原则按照有关政策核定所辖区域内项目财政奖补数额,将数据汇总后上报市级财政部门,市级财政部门根据县市区统计的各乡镇一事一议筹资情况,上报省财政厅,经核定后下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四章 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 第九条 资金使用必须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用于审核立项的行政村公益事业建设支出。
第十条 对用于上述项目的资金,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上解。不得跨村使用,不得用于发放村干部工资、支付村级招待费及其它公务开支,严格实行专项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 项目预算一经核定后,不得变动。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发生的相关人员、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由一事一议资金负担。
第十二条 对项目峻工后结余的一事一议资金,可用于该项目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及本村新立项目。
第十三条 对乡镇专户管理发生的办公费、业务费由同级财政承担,不在项目资金支出范围。
第五章 项目资金的审批和支付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到县级账户后,县级财政部门根据相关材料将核定的奖补资金情况,报有关领导审批后,通过国库支付中心直接将奖补资金拨付到乡镇专户。
第十五条 已纳入财政奖补的项目,经村民理财小组评议,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初审后,填写《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拨付审批表》报乡镇财政所复核,经县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按工程进度支付资金。第十六条 乡镇财政所对一事一议资金,采取专户直接支付方式。专户不设现金支出,项目支出一律以银行转账方式直接支付给项目承建单位。项目支出的原始凭证,必须是正规发票,严禁出现白条收据和不合格发票。
第十七条 所有项目必须预留项目投资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规定支付质保金。
第六章 项目资金的监管
第十八条 各行政村对本村的项目预算、项目工程支出明细及验收情况必须适时在村内公示,接受民主监督。
第十九条 各县市区必须对辖区内峻工的项目支出进行全面检查。市级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第二十条 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立项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不予以拨付;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或发现有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行为的,市财政追回奖补资金,取消其项目奖补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账务处理。已明确属于一事一议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资金,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事一议资金”科目来核算。在二级 明细账户下按资金筹集来源,可以设置三级明细账户,使用多栏式账簿。
第二十二条 报账程序。乡镇专户资金财务核算要求分村设帐,分村核算,并设立明细账,不得混淆。各村凭工程决算单、工程验收单、发票等相关手续向乡镇财政所报账;乡镇财政所按照“村帐乡监”要求建立财务制度及时办理结算;制作凭证,设置会计科目,登记帐薄,编制报表,并按照村级“三资”管理要求落实财务公开制度。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南阳市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