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19: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王延觉

2008年第4期 ——经济建设

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机制和人才。深入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落实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攻克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近年来,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其主要特征如下:

——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保持较强优势。我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5人,承担“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8人(位居全国第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专家2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34人。2006年,我省科技活动人员和科研开发人员分别达19.6万人和6.26万人,居全国第9位和第8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走在中西部各省区的前列。

——科研基地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位于全国前列。截至2007年底,我省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目前仅建立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居全国第5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3个,居全国第8位,中南六省第2位;各类国家级产业化基地2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个;还有一大批部委专业和开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科技产出在科技论文、获奖成果、申请专利和承担国家世界前列科研计划等方面优势突出。“十五”以来,我省承担“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经费8.8亿元。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16个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参加了 “973”计划40个项目中62个子课题的研究。在农业领域,我省参与一半以上的农业基础研究项目,在能源、人口与健康领域,我省参与的项目也在三成以上。近五年来,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799项,申请专利57300多件,获省级科技奖励1560项,获国家科技奖励113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获奖大省地位。

——部分领域产业技术开发优势明显。农业方面:我省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动植物养种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特别是在油菜、优质猪、淡水鱼、水稻等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工业方面:我省在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有着较强研发能力和比较优势。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等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纤制造、光通信设备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光纤通信领域一系列的“中国第一”,使我国光纤通信发展成为高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武汉光谷新光电公司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的光电子研发机构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光高清视盘机(NVD),拥有49项核心专利。武钢在冷轧硅钢研究开发方面已获得80余项专利,成为我国冷轧硅钢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我省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623.97亿元,较2006年增长25.5%;实现增加值861亿元,较2006年增长26.3%;实现利税269.15亿元,较2006年增长3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30.45%,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增长,明显改善了全省产业结构。虽然我省科技优势明显,但从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来看,我省这方面的不足也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是:

——科技人员总量优势明显,但分布严重失衡。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62.18%在教育战线,22.76%在卫生战线,只有11.05%是工程技术人员。我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大部份集中在大专院校和中央在鄂科研单位,企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科学研究基地数量众多,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众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尚未和地方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科研内容产业化导向不强,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脱节。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企业吸纳技术、联合创新的欲望不强。我省大中型企业中只有31.95%设有科研开发机构,36.8%有科技活动。2004年到2006年,全省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中,由企业独立完成的占71.9%和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还需艰苦努力。

——科技产出在科技论文、获奖成果、申请专利和承担国家科研计划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我省科研力量总体上以基础研究见长,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地引导,以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不足。全省理工科部属高校和中央在鄂科研院所近三年承担科研课题年均科研经费约为21.67亿元,其中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各占56.48%和43.52%。纵向课题中,我省各政府部门投入的经费约为1.49亿元;横向课题中,我省企业投入的经费约为1.34亿元。从经费来源来看,直接服务于我省的科研力量投入仅占上述单位全部科研力量投入的13%,而直接服务于我省企业的的科研力量投入则不到10%。——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但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不多,代表创新活力的小型企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偏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5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27%;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增加值78.98亿元,占9.17%;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231.17亿元,占26.85%;先进制造产业实现增加值280.33亿元,占32.5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实现增加值19.76亿元,占2.2%。先进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的比重近60%,而这两块又以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和冶金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偏重。

形成这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可供本地转化的科技成果不多。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较慢导致巨大的科技潜力未能释放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投入总量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利用不够等,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快。创新创业氛围不浓、风险投资体系缺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生长不够。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我省科技工作的重点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到经济建设的一线创新创业;加大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充分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有效引导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集成有限资源,引导风险投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营造更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解放思想,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一是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释放科技潜力。二是推进改革、创新机制,以解决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持股,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多元化为目标,推进国有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改制改革。我厅准备以厅下属的化学研究院为试点,改制改革一步到位,并争取尽快上市。三是转变科技项目组织形式,动员全省科技系统,以“面向需求、找准关键、设计目标、整合资源、建立体系”为基本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工程”;以实施科技项目为牵引,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更有效地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聚集。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将重点支持以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方式组织的项目。

——以终为始,加快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发展路线图计划”,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制定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以利组织队伍、凝聚力量,提高科技项目计划的针对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积极探索有湖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模式,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三是推动形成行业技术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围绕我省若干优势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加大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力度。

——集成资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网络,提升孵化器的培训能力和融资能力。优先组织孵化器推荐的企业申报国家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省级科技企业创新基金优先支持孵化器推荐的企业,其投入方式采取一部分直接投入给孵化器推荐的企业,一部分投入给孵化器,由孵化器以股本金的形式注入企业的方法,通过所孵化企业的发展带动孵化器的发展。二是大力引导创业投资发展。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以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方式,支持省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及各类投资主体在鄂创办风险投资机构。适当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投入方式,优先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推荐并投资的项目。对该类项目的财政科技投入,一部分投入到企业,一部分补贴给创业投资机构。三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依托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平台,按照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资设立湖北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扶持一批创新企业,支持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一批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四是制定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联合证券、会计、法律等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组织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分担企业上市成本,对企业改制和上市培育期所发生的上市辅导、保荐及审计、中介机构服务等费用分阶段给予补贴。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要求,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五是深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集群为重点,把高新区建设成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区和转化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第二篇: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

努力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临潼区聋哑学校 崔贞媛

内容提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有活力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自主、有活力的学习情境,使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科学安排课堂提问,避免课堂走入迷阵,教师可根据聋校语文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增强课外实践,帮助课堂教学有活力。

关键词:学校资源 聋校 有活力 语文课堂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教育资源内容广泛,可根据各地各校教育情况而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硬件设施和教育软件、教学内容,学校应从发展的角度来做,比如尽财而办,把学校建成一个合格的教育基地;利用合适的教材,增加当地适用的校本课程。再就是教师,这是一个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多做研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让教育、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教师资源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利用学校资源的其它优势。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在聋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尝试着、追求着——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有活力的聋校语文课堂。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生动的场所,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

一、营造自主、有活力的学习情境

差,注意力分散、被动,一时不注意看,就容易造成思维发展、学习语句与观察的脱节。

(二)教师应科学安排课堂提问

有人曾经阐述过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三个条件。第一,问题本身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二,具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能从各个思维的角度和方向寻找答案;第三,总是能引起思维的兴趣,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就是孩子和问题的对话,同时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之间引起对话。

师生互动表现课堂教学活力,解决学习难点、弄懂学习重点就要看老师的教学艺术了,看他的课堂是否生动,提问设计的是否好。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感悟,笔者认为聋校语文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堂不能有太多地从各个思维角度和方向提问,否则课堂易走入迷阵。有特殊需要的听力障碍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和语言文字表述倒序现象,要求我们把活力凝聚到充满生活化的解决问题上;再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训练听力障碍学生的语言,在低年级段的手指语辅助理解语言能避开手势语一势多意,不易混淆概念。

二、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教材和课堂上框定的语文学习内容,是语文学科在一定时期科学性的一些体现,强调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从以下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加强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第三篇: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武穴市科协戴智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我市“两争一建促跨越”总体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和最宝贵的资源,在引领和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十二五”时期,全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科技人才的涵义

科技人才是指有知识、有能力,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并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科技人才队伍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队伍、科技管理队伍和科技支撑队伍。

二、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近几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优化科技人才结构、提高科技人才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科技发展的形势和我市科技人才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有些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1、从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来看,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我市目前每万人拥有人才资源量约为100人,低于全国339人的水平,科技人才学历层次较低,高级人才偏少,科研人才贫乏,自主开发能力差。以农业为例,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总数的5%,中级职称占20%。三级人数比例成了金字塔型,而非纺缍型,并且大多数农技人员只是熟悉常规大宗农产品的种植、栽培、牲猪饲养等传统农业技术,而对于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农村信

息网络建设,以及现代基因和生物科技等领域涉及不多,研究不深,应用不广。不仅如此,而且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据统计,全市教育、卫生两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之多,工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17个行业门类中,所占比重分别只有10%和5%,而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的科技人才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市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年龄、知识结构也不合理,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工农业科技人才已经或即将退休离岗,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后,我市农林水等业务部门基本上没有进过科技人员,形成断层。在岗人员中大多数不懂电脑,看不懂外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慢,这样的科技队伍根本不能满足当今结构调整、新技术推广的发展要求。

2、从科技人才开发、使用方面来看,机制不活、分配不公、待遇不优。各单位对于高薪引进、倾力培养高科技人才缺少前瞻性、开拓性。现有的科技人员工资分配基本上是凭职称拿工资,有成果和没成果一个样,干得多和干得少一个样。职称评定也是由人社部门按条件照套,存在有职称没能力、有能力没事做的现象,劳动、知识的价值得不到相应的体现。再加上行业分配不公,造成科技人员心理不平衡:同样是大学生,分到财税部门,年薪有近五、六万元,而分到农业科技部门,却只有两、三万元,尤其是一些没有创收职能的事业单位,根本无法解决不平等的难题。一方面各行业渴望科技,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不断地弃科从政、弃科经商,使得科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3、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来看,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当今时代,各地都在实施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各种优惠措施不断出台,而我市有关优化人才环境和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政策措施还没有真正摆到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就人才培养对象来说,对领导干部培训得多,对科技人员培训得少;对机关干部

培训得多,对生产第一线的培训得少;培训内容上,对政策法规培训得多,实用技术培训得少;培训目标上,缺乏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些人以文凭为上,想方设法拿文凭、晋职称。高职称、低能力,高学位、低水平的现象存在,人才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拔尖人才,在本地得不到重用,却被外地高薪聘请;一些在我们看来不怎样的人物,在外地却成了顶尖人才。我们许多单位成了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有了技术、有了职称,人才就跑了。我们付学费,人家用人才;我们做人梯,人家摘桃子。这种现象既与这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也与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环境有关。

4、从科技发展的基础来看,投入不足,缺乏应有的保障条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但由于底子薄、基数低,科技投入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研究与开发经费是衡量一个地方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地区一般都在财政总支出的3~5%。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达到1%以上。我市政府投入的科技三项经费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0.1%。科技投入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束缚了科技推广,导致科技机构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科研单位现在只剩下牌子了,成了无项目、无基地、无成果的“三无”机构,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研发机构,花钱买人家淘汰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还当是好东西来发展。没有科技投入,没有科技人才,就不能创造提升,就不会上新产品、新工艺,而只能是粗加工、高能耗、重污染。

三、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确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创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重点是把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方面创造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市创

业发展,尽快促进科技人才创新,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聚集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用法规保障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2、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扩充总量。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有计划地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科技第一线,有重点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摸清全市的科技人才需求,实施对接。二是要改善结构。从比例上看,要从目前高、中、初级专业人才的比例1:3:6调整为2:3:5的适用结构。从分布上看,在机械、化工、医药、造船、建材等各行各业都要有所发展,使人才分布基本适应全市产业布局的需要。通过选拔、聘用、引进、调整等方式,逐步改善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重点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效益农业、旅游业等领域的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培训提高。组织、人社部门要制定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计划,用人单位要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要有计划地选送重点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聘请高层次人才来讲学、调研和技术合作,使我市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拓宽,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3、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鼓励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凭本事、凭贡献、凭公认来启用人、奖励人。每年由市财政在预算安排的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普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招聘外地优秀科技人才、培训科技人才队伍等。要鼓励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分配制度的价值化、要素化,使贡献与报酬挂钩。要把优秀的科技人才选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业务部门要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副职,重点技术部门也可设立总工程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等,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要关心科技人才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的困难。

4、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基础设施。要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位一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市财政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普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逐步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吸纳社会资金,设立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引进技术的再开发。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开发机制,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要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图书资料、科技档案、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培训展览中心,为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成果展览提供场所,为科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第四篇: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把湖北建成中部重要的高新技术发展区,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思路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充分发挥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效益居中西部前列。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技术研究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2、加强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高新技术发展区。各级政府对发展高新技术的引导性资金,重点投向研发和产业化环节,健全创新体系,着力抓好知识和技术创新源建设。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优势和战略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努力培育一批产业化前景好的高科技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基地建设为关键环节,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动汽车与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点。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提高高新区的运行质量,努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武黄高新技术产业带,带动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围绕“三个三工程”的总体部署,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产业化项目,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汽车、钢铁、石化、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力度。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二、加强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加大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力度。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大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湖北,多出成果。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境内外有实力的公司来鄂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基地,鼓励外资研究开发机构与我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创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研开发基地。根

据科技专项规划,定期发布重大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采取招投标、课题(项目)承包等形式,对研究开发项目给予资助。

5、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科技条件平台的开放力度,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要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探索以终端产品开发为平台的技术集成创新机制。支持企业以发包、招标等形式,出资委托研究机构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取得成果的支配权和收益权。各级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在安排各类高新技术专项计划时,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项目应予以优先支持。

6、建立健全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制订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项发展计划,建立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创办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孵化领域。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所缴纳的各项税收的地方收入部分,由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7、继续实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继续执行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高新区外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其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由同级财政部门按50%的比例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再发展。其中,省级分享的收入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市、县分享的收入分别由市、县安排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执行,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科技厅另订。

8、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部门要发挥政府政策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各级党政机关要使用正版软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软件国产化。

9、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利用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占领市场份额。对在我省实施产业化的高新技术发明专利项目,省给予一定的专利申请费和专利维持费补贴。加大专利实施扶持力度,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设立专利实施专项资金,支持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各地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10、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成长性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联合与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集团。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小科技型生产企业,可按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

11、降低注册门槛,简化科技企业审批手续。放开科技型企业的准入限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放宽到3万元,一次出资有困难的,其注册资本可分为三年实缴到位,首次出资应不低于30%。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可占到注册资本的50%。除国家规定的企业注册登记条件以外,各部门不得针对科技型企业设定前置审批条件。

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12、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州党委、政府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发展问题。省科技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全省高新区,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相关部门定期对高新区发展状况评估考核,加强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淘汰机制。

13、加强高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各高新区要依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依法优先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用地的实际需求。凡经依法规划为高新区的工业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并严格控制改作它用。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留成部分,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式,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返还高新区,用于新地开发和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可在高新区所在市域范围内平衡,所在市域不能平衡的,依法缴纳新开地开垦费后,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在全省范围内调剂。

14、加大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高新区所在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在基本建设、引进外资和项目实施等方面,对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要优先给予支持。省和高新区所在市的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部门应当安排专项经费,优先支持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新区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要用于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通信、交通部门要积极参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大高新区招商引资引智力度。高新区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引智的投入,充实招商队伍,培养招商人才,建立招商信息网络。坚持高起点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规模大、低能耗、无污染的项目,重点引进技术、引进资本、引进人才。要营造环境,积极承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机构或研发机构落户湖北。对引进国内外资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中介人,可按实际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16、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努力建成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和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推动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不断提升高新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逐步从以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聚集企业的外延式发展,向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转变。

17、落实高新区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高新区管委会作为所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所在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给高新区充分授权,赋予其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除国务院明确规定不能下放的管理权限外),做到办事基本不出园区。高新区所在市有关部门在高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原则上应将本部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分支机构;市有关部门在高新区未设分支机构的,原则上将行政审批权委托给高新区管委会,由高新区管委会代行市级审批权。

18、加强高新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体制创新和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加强高新区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按照省编委《关于全省开发区管理机构级别问题的批复》(鄂编发〔2005〕7号),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可实行高配,也可由市级领导兼任。鼓励高新区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高新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加大高新区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高新区要积极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优化结构,精简人员,鼓励竞争,提高效率。

五、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投融资体系

19、继续加大财政对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省级科技投入要高于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省发展改革委、经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等部门所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经费以及各级政府的科技发展资金,要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20、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主体。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科技企业要不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要不低于5%。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从“十一五”开始,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达到1亿元的规模,重点扶持处于成长阶段的创新意识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管理机制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各地也要相应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21、建立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规范风险投资运作,积极探索风险资本进入、退出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各高新区要创造条件组建担保机构,开展融资担保服务。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到湖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

22、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有计划地组织和推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支持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到深圳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各级政府可设立公司上市专项扶持基金,对企业改制上市费用进行补贴,对企业上市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六、以人为本,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23、鼓励科技人员创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兼职从事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或创办科技企业,所在单位应经约定继续为科技人员从事应用研究开发提供科研实验条件。申报评审职称时,其转化成果可按研究成果同等对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与原单位完善有关手续,明确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可以离岗创办科技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期限一般为三年;在三年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的,重新上岗后享有与连续工作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和退休待遇。

24、鼓励境外留学人员来鄂创业。保证境外留学人员来去自由,个人所得合法收入汇出不受限制。鼓励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凡获得国(境)外长期(永久)居留权或已在国(境)外开办公司的留学人员,注册后(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可享受高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按内资企业登记注册的,可享受我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25、改革分配制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股份期权的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经营管理者实施股权激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的奖励,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科技人员持有的技术股份所得红利再投资于本企业,其与该投资额相应的已征个人所得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在第二内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26、实行吸引人才的户籍制度。对外省市来鄂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可视具体情况由同级财政给予专项补贴,用于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需在湖北落户的,可不受单位性质、进城指标等限制,予以落户接纳,准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入项目所在城市,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对本人不愿转迁行政关系和户口的外域科技人才,可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政策。实施外埠人才来鄂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者享有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27、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高等院校要根据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所急需的人才。省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骨干技术、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支持高层次科研人员出国培训、进修、合作研究,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来我省讲学、工作和咨询。

28、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高新区为重点,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鼓励开展网上审批或实行一表式审批。已实行集中办公的地方,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扩大服务范围。凡进入服务中心的项目,不准在机关和窗口平行办理。要严格规范审批内容、程序和环节,及时公布审批须知事项。大力推行限时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严禁向高新技术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推行无干扰服务,做到法定范围之外零收费。

第五篇: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作者:金显光文章来源:资兴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包括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确定的高技术行业企业、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企业等三类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资兴市建设新型工业产业基地的关键。

一、资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一是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44.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3%;实现增加值12.44亿元,增长79.3%;实现销售收入44.42亿元,增长82.9%;实现利税4.97亿元,增长46.5%。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58.01亿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 60.9%;实现销售收入57.32亿元,增长58.8%;实现利税5.55亿元,增长45.7%。二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中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7家,比上年末新增6家。2011年9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中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0家,比上年末新增3家。

(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8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11%,同比提高0.71个百分点。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科技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投入R&D经费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投入R&D经费1.62亿元,同比增长134.1%。二是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80件,比上年增长42.9%,其中发明专利9件,增长12.5%;授权专利18件,增长28.6%。2011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69件,同比增长97.1%,其中发明专利9件,同比增长200%。三是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意识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家,实现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2011年将有4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杉杉新材料已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华康新材料、展泰有色、华信有色等3家企业正处于公示期。四是科技项目争取实现重大突破。“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大型矿产基地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正式落户资兴市,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郴州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项目国拨资金4000余万元。项目将围绕东江湖生态保护和资兴市有色金属新材料进行研究,克服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难关,并在资兴市建立示范基地。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按高新技术领域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为辅的格局。2011年1-9月,全市新材料领域实现产值29.17亿元,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实现产值9.05亿元,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实现产值1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5%、145.3%和83.6%。高技术行业是资兴市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活力的一部分。1-9月,全市规模工业高技术行业企业8家,实现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51.3%,增速比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高90.4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2%,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今年成功引进了宏软电子科技、鸿冠电子2家企业落户资兴市,填补了资兴市高科技软件开发项目的空白。总投资2.6亿元的资兴科创电子科技园项目于9月份奠基,成为香港科慧集团公司继在东莞市之后在大陆投资的第二个科技产业园区。

二、资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不高。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2.81%,分别比全省、郴州市低19个、3.21个百分点。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11%,接近郴州市的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结构的影响。资兴市属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型的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偏高,制造业比重偏低。2010年,资兴市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类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3%,分别比全省、郴州市高30个、8.4个百分点,而这两类企业难以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二是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太少。2011年9月末,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2.8%。今年新投产纳入规模工业统计的企业11家,也只有4家为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

(二)缺乏大企业支撑。从企业规模看,2011年9月末20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中型企业5家,仅占25.0%。从完成的产值情况看,2011年1-9月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5.76亿元,仅占27.2%。资兴市目前还没有1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小型企业还从事一般性的高新技术的生产和贸易,进行着较低层次的重复性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速度。

(三)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目前资兴市还没有重点产业的创新平台和综合性创新平台,严重制约了园区和产业的发展。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只对本企业的科研创新进行服务,不具备带动产业链条发展的创新服务能力,出现了条块分割、企业分割等问题,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共享程度低,不能带动全市园区和重点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和发展。

(四)推进自主创新的软环境不优。资兴市目前只有郴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还没有省级、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但缺乏能够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行业领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产出不多。近几年来,资兴市出台了一些引进特殊人才的政策规定,但在执行上未完全落实,还未真正引进到一定数量的特殊人才,仍处人才难引、难留的现实困境。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增幅不大,其中直接用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经费更少。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资兴市是资源型城市,目前资源依赖型的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仍偏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加大江北工业园、资五产业园的建设力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把江北工业园和资五产业园打造为新兴产业板块,尽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高地。

(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对科技的引导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深入各企业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把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培育对象。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投入的内在动力。认真落实好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鼓励其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工作力度,支持企业独立建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瓶颈制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继续抓好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从企业角度来看,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对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对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企业“名利双收”。从全市来看,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加快推进资兴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市尚有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未取得高新企业资格认证,要加大对这些企业申报、认定的扶持力度,积极动员、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企业,不符合条件的要指导其对传统产业进行工艺改造,逐步淘汰落后、传统生产工艺,引进现代生产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切实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积极争取对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解决科技人才后顾之忧,使资兴市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并做到 “引得进、留得住”。重点围绕解决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支持华康、鑫阁、展泰、杉杉、华信、丰越等有条件的企业成立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

下载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xx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意见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从事高新......

    2018年夏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范文合集

    2018年夏津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夏津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

    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黄金期。5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共五篇)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开创龙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汇报材料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

    镇江新区鼓励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精选5篇]

    【镇江新区鼓励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1、凡进区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留学归国人员进区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按原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新认定的省级......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兴国县方太乡方太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方太乡地处兴国县北部山区,距兴国县城30公里,距319国道16公里,石吉高速公路、省道上三线穿乡而过。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