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兴趣学习的有效作用(写写帮推荐)
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兴趣学习的有效作用
摘 要:幼儿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起点。幼儿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而幼儿教学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兴趣学习。游戏化教学的使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具有非常好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游戏化 教学 幼儿 兴趣
一、活跃气氛,激发热情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尚处在人类成长阶段的幼童期,心智幼稚,依赖性强。对于幼儿园这种集体的环境,虽然他们会感到新奇,但是同样的也会感觉到陌生和害怕。这样的情绪是不利于教师开展幼儿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还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某位教师在教学生启蒙数学时,就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她先是发给一部分学生一些数字卡片如2 , 4, 6 , 8等,然后又发给另一部分学生一些数字卡片如1, 3 , 5, 7等。这位教师要求拿着偶数卡片的学生站在一侧,而拿着奇数卡片的学生站在另一侧,而她自己则站在中间。之后这位教师从拿着偶数卡片的学生中找出一个拿着4卡片的学生,然后问道:“大家看看自己和他是不是朋友啊?”这时拿着奇数卡片的学生纷纷看自己手上的卡片,而拿到1和3卡片的学生就跑出来和那个拿着4卡片的学生抱在一起,表示他们互相找到了自己的朋友。
这种游戏式的教学十分符合幼儿的心理喜好特点,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幼儿发展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简化教学,寓教于乐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或多或少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水平低下,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些教学内容,都有可能让幼儿陷入到疑惑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适时简化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的内容,掌握所学的知识,是最为有效率的一种方法。
如某位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数学启蒙教学时,就玩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这位教师先是说道:“同学们先跟我学首歌谣,然后我们大家就来玩个游戏好吗?”之后这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几遍简单的数学小歌谣。在学生熟悉了歌谣的内容之后,这位教师便走到学生中间,随机对几位学生开始打招呼。教师说一句:“ 我是0你是1。”学生也说一句:“ 我是1你是0。”就这样,在教师和几位学生打完重复了几遍之后,她又要求这几位学生时刻准备好玩开火车的游戏。这位教师先是当起了火车头,模仿了火车开动的样子,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在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下,这位教室在转了一圈之后,对着一个学生说道:“我是0号火车头,1号车厢在哪里?”这时,一个学生马上跑出来,抱着这位教室的腰说:“0号0号火车头,我是1号小车厢。”随后在这位教师带着这个学生在教室又里转了一圈,一路上还不断的向经过的学生伸手打招呼。学生们都觉得好玩,个个兴高采烈,纷纷大喊:“ 我也要!我也要!”随着转的圈数增多,火车也越开越长,转眼间,课堂气氛就被点燃,学生们都变得极为活跃,教师所教学的内容
也变得十分容易记住。
幼儿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打造成一个“享乐”和“学习”并重的场所,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拓思维,发展想象
幼儿的思想极为灵活,思维的发展空间巨大。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也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游戏化教学,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设计,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发展。
数学启蒙的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数字上的教学。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几何图形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好。某位教师在进行数学启蒙教学时,设计一个“搭城堡”的游戏。她先是找来了许多规则的积木,有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等。接着,这位教师先给幼儿讲了一个关于城堡的童话故事。故事讲完以后,这位教师又说道:“小朋友们,你们心中也都有自己的一个城堡。现在就让我们用这些积木搭建起我们自己的小城堡,送给爸爸妈妈好吗?”孩子们纷纷兴高采烈地说道:“好!”接着在这位教室的引导下,幼儿纷纷开始尝试利用这些规则的积木搭建起自己心中的城堡。在这个过程中,即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可谓是做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
游戏教学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还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裨益的。总 结:
幼儿教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时,往往因为要个必要的教学任务,而无法找到良好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先天迎合了幼儿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简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并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浩.大班如何采用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防止“小学化教育”[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9)
[2]邱雪娥.大班幼儿拼音教学游戏化的尝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3)
[3]尹彩兰.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小学版),2011(3)
第二篇:浅谈游戏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作用
南通市第五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
红太阳艺术幼儿园
作者:许双云 任教:语言
谈游戏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物质生活的优裕,生活水平也提升了。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爱。以为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孩子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是最快乐的。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困惑感的原因。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主要工作,而适宜的游戏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样游戏在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一、在游戏中渗透教学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体育游戏的渗透
学龄前幼儿,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受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侧重从幼儿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例如:让小班的孩子们排队走圆,是件很难的事。但如果以开火车的形式走圆型轨道,就很容易走一个圆。如果要一味地逼着他们去走,可能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厌倦的心态;而采用一些追逐游戏、接力游戏、竞赛游戏等等,既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玩耍、又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目的、集中注意力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2、语言中游戏的渗透
语言是幼儿交往的良好载体,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把游戏渗透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发展其认识能力。在语言游戏中幼儿不仅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合作意识有明显的增强。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能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
产生兴趣。孩子们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如在语言课上《拉大锯》我们就引导小朋友分组游戏,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欲望,又使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沟通了幼儿之间的情感。轻松愉快的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3、给幼儿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平时,我们也非常注意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用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小朋友都能获得进步。让孩子们在愉快环境去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掌握知识,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乐趣,这样孩子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各科教学是幼儿学习知识本领的天地,如果我们把适宜的游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让幼儿去试一试、想一想,便可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的方向。如:在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幼儿先试着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开拓思路。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让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拼摆、添画,创造出新的物体。如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出房子、花、汽车、树、人等,在半圆形上添画出乌龟、孔雀、西瓜、船等,从中让幼儿初步尝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只有不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有乐趣,他们才会有兴趣去学习。
三、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幼儿的乐趣和兴趣。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去帮助调动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没能抓住这些孩子的乐趣和兴趣,活动后就要考虑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话很有道理,无论教材编排得如何详细、如何生动,都不能代替老师的备课。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认真钻研,选择最恰当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出学科性要有适度性,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课堂变成放任自由的“玩耍课”。总之,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孩子们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幼儿体育游戏化及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幼儿体育游戏化及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摘要:幼儿体育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以游戏化活动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趣中练,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目的、现状及兴趣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了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体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提出要想进一步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幼教工作者应该从不同方面进行体育游戏的创新,来培养幼儿兴趣,增强幼儿身心素质。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兴趣;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上城市高楼林立,车辆繁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少,普遍缺乏锻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目、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所以,作为幼儿体育教师,要多开展灵活多样、有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的体育游戏活动,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目的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开发幼儿多种潜能,增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活泼健康的成长。
2.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体育游戏质量,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有责任、有意志、能经受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与合作意识,学会交往,培养幼儿自主、自信精神。
4.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使孩子们通过游戏,懂得保护自己。
二、幼儿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把握不清楚,忽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实际幼儿体育教学中,目标不明确,以活动内容代替目标,或以游戏名称代替目标,过分对幼儿的兴趣强调,忽视了基本的运动能力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却严重忽视了幼儿的身体发展素质,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2.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基本动作为活动内容的主体,?w操类教学的内容仍占很大比例。对于现代学前体育教育理论指出的应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远足活动等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分层次教学、体能分组等现代常用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均未得到体现。
3.体育教学方法呆板,幼儿主动探求能力薄弱。幼儿体育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体育教师过多采用“我教你学、我示范你模仿”的讲解示范法与游戏比赛法教学方法,忽略了体育教学方法现代理论的积累,不能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适合幼儿体育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吸引”的方式来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而是教师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安排幼儿角色或位置,没有实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主动探究能力、创造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案
1.环节设计游戏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因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说儿歌等游戏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如中班体育“小青蛙学本领”,教师可根据幼儿身体适应性规律及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热身运动。在欢快的音乐中,小青蛙跳到河里去游泳,创编各种游泳姿势,使幼儿的身体各关节慢慢活动开来,为以下的活动做准备。第二环节:有趣的荷叶游戏。小青蛙们尝试各种跳法,通过相互学习及教师的讲解示范,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并通过游戏“荷叶叠叠高”、“踏荷叶”,使幼儿在愉快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了枯燥、单一的动作练习。第三环节:放松运动。在轻快熟悉的旋律中,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一起跳“我爱洗澡”,达到放松身体目的。活动中,教师始终以“青蛙妈妈”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取得了良好的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动作的想象力,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2.利用材料,增强游戏性。在体育活动中,活动材料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在选择体育材料时,我注重启发幼儿将材料组合,多用且巧用,帮助幼儿既实现目标又发挥其使用器材的自主性及创新性。如:玩筛子网,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玩法:颠皮球、过山洞、运沙子、捉小鸟„„孩子们动脑筋想着法子玩,玩出了许多的新花样,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做法和想法,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很长实践玩一件材料,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最爱玩彩虹伞的游戏,有些幼儿拉着彩虹伞的边缘用力抖动往上抛,有些幼儿就躲到里面捉迷藏;有时大家共同拉着彩虹伞转圈走走、跳跳、趴在上面嬉闹玩耍,玩得开心至极,体验合作的快乐。玩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我便设计了网小鱼的游戏,让一些小朋友在彩虹伞里面当小鱼游玩,另外一些小朋友边走边说“网小鱼”的儿歌,儿歌快念完的时候,里面的小朋友要想办法逃出来,不然就变成了被捞到的“鱼”;我们围着彩虹伞边走边说“炒蚕豆”的儿歌,当说到“翻跟斗”时,孩子们一起将彩虹伞里“豆子”炒熟抛起来,幼儿对彩虹伞的兴趣再次被激发。
总之,作为幼儿体育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空间和游戏材料,创设生动、有趣、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育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自由、愉悦、主动的活动中,促进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香梅浅谈幼儿园教育[J] 学周刊 2011(36).[2]薛邦宇幼儿体育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 吉林大学2007.[3]杨月敏《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27.
第四篇: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看来智力的发展与手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一个动手能力正有待培养,智力正在开发的幼儿来说手部运动更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手指游戏以声音和动作配合的简便形式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手指游戏对时间、地点、场地环境,游戏规则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见效尤为显著。
一、手指游戏灵活双手,有助于小班幼儿大脑发育
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小班幼儿身体稚嫩,手部控制能力弱,尤其需要锻炼。手指游戏本身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还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
二、手指游戏简便易学,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是刚脱离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初步学习社会交往的弱势群体。他需要适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形式与内容去和老师、同伴互动,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的环境。那么手指正是幼儿亲切熟悉而又方便探索世界的身体运动器官。手指游戏以浅显易懂,语言流畅,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手指谣配合动作的简便形式让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在幼儿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加强幼儿与老师及集体的互动,增进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手指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己双手交替自娱自乐,每次孩子们都会和着集体稚嫩的歌谣声自得其乐的反复游戏。更可以找同伴合作游戏。这时,我让孩子自由选择朋友并用双手抱一抱对方,使幼儿更专注于和对方的合作,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游戏反复数次后,我鼓励幼儿找一个新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活动、小组活动。手指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学习手指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手指游戏歌谣丰富,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手指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色,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又因为小年龄幼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边做动作边说话,手指游戏也正好适应幼儿这一特点。一个动作鲜明有趣的手指游戏,配上一首朗朗上口的手指歌谣往往能比一个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倾听、学习与模仿。手指谣内容丰富,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小手变变》(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小班幼儿对简单鲜明的动物形象有很自然的情感,也乐意参与表达对它们的认识。幼儿经常边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愉快表演。有些孩子还能替换歌谣的内容,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有的孩子会质问同伴某种动物的叫声不对,在这样开心轻松的环境中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四、手指游戏渗入生活,有助于规范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受生理、心理发展的限制在生活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教师的说教收效甚微。手指游戏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比如洗手前,我教孩子做一个手指游戏。“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关掉水龙别忘记” 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龙头关掉,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谣:“老大睡了,老二睡了,大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这些游戏可以组织在饭前、分组喝水时,离园前数分钟。这样既减少孩子无意义等待的时间,又避免幼儿一日活动的小环节中因孩子无所事事造成吵闹和混乱,也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更有助于班级集体良好常规秩序的形成。
五、手指游戏形象有趣,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力和需要。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我上幼儿园,棒棒棒。)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爸爸的能干、妈妈的勤劳,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也都有自己的本领。调皮的我会敲小鼓,爱玩玩具,也能独立的上幼儿园。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会感到很安心、自信,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动手动脑的手指游戏中舒展了幼儿的身心,增强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语言、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手指游戏作为小班幼儿的特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在积极的活动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手指游戏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幼儿得到心理满足,为幼儿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如何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
如何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
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记者会议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学前教育,在回答记者的问题,再一次的明确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表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而不是教学模式。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幼儿教育游戏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幼儿教育游戏化更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所谓游戏化教学活动即是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大胆表达、释放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游戏化教学呢?
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如何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求幼儿教师加强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幼儿园大班、中班以及小班内幼儿的平均智力状况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敏感程度等有明显差异,在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具理论影响下,幼儿园教育游戏课程实践相关活动的进行也要遵从这一客观实际。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枯燥的灌输转化为乐趣的体验,把被动的受教转变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变压力为动力,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
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师共同进行幼儿游戏课程开发,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游戏也不尽相同,教师也应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化、成人化、固定化的审美趣味、指导方式、评判标准,不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幼儿。当然,开放的指导方式,并不是放任孩子、任其发展、不闻不问,认为不干预就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是间接有效地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活动中潜在的发展价值。?
皮亚杰认为游戏规则是由幼儿们自己商定的,一旦确定了规则,参加的人就有义务遵守它。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应与幼儿约定规则,并清楚地将规则告知给每一位幼儿。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增强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中,按照规则应该是老狼抓住谁,谁就当下一轮的老狼。可由于幼儿都想当“老狼”,于是出现了“老狼”抓、没人躲的现象,孩子们失去了兴趣,也达不到锻炼幼儿奔跑的目的。于是教师请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最后确定“谁最先跑回动物的家,谁当老狼。”这样就调动了幼儿奔跑的积极性,游戏又恢复了生气。
幼儿的游戏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缩小了的社会。教师要善于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教育工作者对规则的最终期望是规则能成为孩子行为的内部参照,因此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如幼儿通过游戏“红绿灯”,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充分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银行”的游戏中,顾客取钱需要排队;“图书馆”内须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及借阅图书的规则;在建筑角内与人合作搭建及整理玩具的规则,等等。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流着彼此的经验,明确所学到的各种规则都与自己密切相关,明白规则不仅约束着别人的行为,同样也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活动材料的选择、设计、利用上力求具有开放性、多变性、探究性和操作性。要求材料本身可变化、可重组,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玩法,便于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探索、操作练习等获取真实的、具体的活动经验,能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探索与表现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
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与幼儿一起制造道具,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能够自主地参与游戏。例如,在表演游戏《大灰狼和兔子》时,老师会与孩子们共同计划游戏中需要的道具,分工合作,开发他们的动脑思考能力,幼儿自己制造出来的游戏道具才是真正符合其自身需求的游戏道具,这样可以发挥其想象力以及与其他同伴相互配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和乐趣,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不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还能享受自己制造游戏的快乐,满足幼儿的成就感。有的教师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这种行为往往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挑选的游戏道具如果没有达到幼儿心中的预期值,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另外,规定幼儿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进行游戏,就会抹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减少游戏乐趣的同时也不能发挥出游戏带来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把游戏交给幼儿来选择,使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的同时能够正确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幼儿的自主思考行为加以肯定。比如,班级进行《三只燕子》游戏时,有的幼儿发现室外正在下雨,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与思考,就会自行地表演燕子低飞躲雨的情形,且对自己的表演十分满意。可是有的幼儿会不理解其想法,认为他没有按照排练要求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肯定,并要抓住这个教授知识的机会,为其讲解动物习性的同时,还要对表演的幼儿加以表扬,激发其以后自主思考的能力。游戏教育比单纯的教育要来的更加生动、形象,在游戏当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幼儿自己独立的面对问题,后经教师适当引导并解决问题时,教育知识的印象就会更加的深刻,效果会更好;如果教师没有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否定,不但会打消幼儿对游戏、学习的积极性,更还会使其失去自主思考、自主行为的能力,只会遵循教师的意思完成各种事情,认为只有教师规定做的才是正确的行为,从而无法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
游戏活动评价往往以结果为主要内容,忽视了游戏过程中的其他教育价值,如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幼儿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自律,必须让幼儿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参与活动的评价,以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能有效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在游戏过程中,除了要定好规则,要求幼儿自觉遵守外,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环节强调规则的执行情况,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是保证游戏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学会依据规则来评价游戏的效果。例如在体育游戏“奥运之星”中,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先完成一个垫上前滚翻,然后跨跃障碍、举起重物,最先到达的队为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来评价,强调规则的遵守情况,结果发现幼儿评价内容丰富,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能够明确指出。可见,让孩子们参与游戏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克服自己的冲动,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教育了自己,体验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诚实、质朴的品质。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