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时间:2019-05-13 02:0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篇: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十分明确

一些老师认为,在课程计划规定中,高年级设作文课,教材里设计了作文的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一些学生认为,老师叫我写,我就得写。为什么设作文课?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看似清楚,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范围里,在作文指导上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少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形式上,不少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作文为老师而作,为得高分而作。这样的作文教学,好像是在训练作文,实际上是走过场,不仅对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做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追到根儿,学生仍是“代他人立言”,“奉命而作”。这是“八股”遗

风,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二)作文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忽视阶段性,缺乏层次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要求过高,是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此外,教师急于求成,作文书刊的误导等等,也是重要原因。要求过高、过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应达到的作文要求提得过高。现行大纲要求就比较高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要加码,追求文学化、词藻的华丽等等。一是年段教学要求的提前。低年级应着重写话,应侧重于词和句的训练,升格为写片段;中年级应着重练习写片段,升格为写成篇的作文。教学要求的超前,造成各年段的训练都不够扎实,结果事与愿违。

(三)作文训练的量不够,质不高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的量与阅读训练相比,已经很少了,低年级只有一些写句、写话训练,中高年级每学期只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还不能保证教材规定的起码的训练量,打了折扣。从训练的质上说,尽管主观上把要求提得很高,但在作文训练时,对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具体要求有所忽视。造成多数学生的作

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均未达到要求。

(四)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听说训练联系不够

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阅读课只管理解,只管帮助学生了解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和作文训练缺少联系。作文课只管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往往忽视作文和所读课文在写法上的联系,忽视从说到写的训练过程。各项训练单打一,缺少融合,难以形成语文训练的合力。

(五)作文指导不很得力

作文指导存在一般化、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十分明显的情况。对命题作文指导多,对其他形式的作文指导少;从写法上指导多,从内容上指导少;面上泛泛的指导多,个别、具体的指导少;教师包批包改多,学生自批自改少。作文教学和讲读教学存在相同的弊端──费时多而收效微。

(六)作文训练忽视课外练笔和校外实践

教师只注重每学期的几次作文,对提倡、指导学生课下练笔,引导学生在校外根据

需要进行作文实践重视不够。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

主要有进一步认清作文性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问题;确立

学生是作文训练主体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一层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明确这一性质,对于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写什么?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作文教学要体现

训练的过程。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

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按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从教学目的上,从根本上划清了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

2作文教学的要求,大纲既规定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总要求,又规定了各年段、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能力上说,大纲提出要培养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注意未提“布局谋篇”)。

从文体上说,大纲提出练习写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其核心是训练基本的叙述

能力和初步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要求上说,内容方面,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形式(表达)方面,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会用常用标点。

书写方面,做到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加上合适的标点。

各年级作文要求,大体包括观察、想象,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标点,修改及应用

文方面。

3与现行大纲相比,作文教学要求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会写”改为“能写”,更好地体现小学生作文习作、练笔的性质;由“简短记叙文”降为“简单记叙文”,明显降低了作文要求。(2)变“中心明确”为“有中心”,“条理清楚”为“有条理”,不再提“详略得当”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内容上说,做到真实、具体;从表达上说,做到有中心,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似退实进。

一言以蔽之,通过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要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使学生有作文的需要,教给学生用笔写话的本领,使他们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

中受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发展性,也可称之为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三、改进作文教学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没有进,就谈不上出,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领悟写法;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教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阅读和作文是既有各自训练的目的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项最重要的语文训练,阅读能力不高,作文能力也不会强。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是作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搞好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训练的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折不扣地做到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从读学写。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做到借读悟写,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

(二)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的关系

即训练说和训练写的关系。说和写都是表达、倾吐,这是共同点。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炼,书面语言要求更严整、更精确、更干净,这是不同点。从训练上说,口语训练在先,书面语训练在后,训练的起点不同,要求也不同。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这是一。第二,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宜并重,二者能相互促进。第三,由于现代汉语言文一致,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语言,特别是小学作文属练笔的性质,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加强说写训练之间的联系,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作文指导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指导写什么的问题,内容的问题,同指导怎么写的问题,形式的问题,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首先也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上。因此,第一位的问题,是从内容上指导。这方面的功夫要下在平时,不断帮助学生解决“源”的问题,也就是大纲说的培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从观察、认识事物入手,指导从教给学生观察开始。作文课上指导从内容入手,主要指开阔思路,指导学生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自己最有话可说的材料。第二位的问题,才是指导怎么写。要根据年段要求、教材中的训练重点进行指导。同时,要狠狠抓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的基本要求不放。如果只重形式上、写法上的指导,忽视内容上的指导,甚至鼓励学生简单地模仿,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肯定是劳而少功,只能见速效而不能见长效,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总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的。说、写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说、写训练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要迅速地对别人的话作出反应,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听人讲话抓住要点,自己发言重点突出,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讲话要条分缕析,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作文的本质是认识活动。了解作文要求,确定作文中心,选择作文材料,安排叙述顺序,乃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思想水平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要注重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做到语言训练和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的紧密结合。

叶老强调,作文的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为什么写,做到意思明确,有教育意义;要想清楚怎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言条理。可见,训练思维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五)片段训练与成篇作文训练的关系

首先,有个训练的序的问题,训练的阶段性的问题。低年级是写句子──一句话到几句话;中年级是片段训练──一段话到几段话;高年级是成篇作文的训练。这个阶段

性,体现了训练的科学性,要十分重视。

其次,要多进行片段训练。片段篇幅小,用时少,易训练。片段写好了,写成篇的作文加以扩展,并不十分困难。特别是中高年级,应多进行小练笔(义务教育教材已作了安排)。除了课上的小练笔,课下提倡写观察日记。它有利于培养观察力,有助于养成观察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好比打开作文仓库的钥匙,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随着观察力的形成,思想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写观察日记要持之以恒,要做到内容真实,材料集中,叙述具体,还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学生不仅爱作文、会作文,而且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训练作文的有效途径。

(六)命题作文与其他形式作文的关系

命题作文没有摆脱“先生出题学生作”的框框,题目出得不好,还会逼着学生说假话,写自己不熟悉的人、事、景、物,违背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命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便于教师指导。但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生活范围中,出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里。

要多一些给范围、让学生自己拟题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强,较少束缚学生,增加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写最爱写的,有利于学生写得更好些。

要重视常用应用文的训练。应用文训练,首要的仍是内容,形式的问题只要强调了,引起注意,加上多次训练,不难掌握。要强调日记、书信、读后感等的训练,不仅要会

写,而且要常写,要在生活中运用。

(七)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的关系

以往作文,除了“先生出题学生作”之外,还有“学生作文先生改”。实践证明这样做劳而少功。在作文批改上,仍须体现教师的“导”,作文批改乃至讲评,也是指导。要做到教师给部分学生批改同指导学生自己批改相结合;教师要多批少改。通过批改,由点了解面,了解全班作文的主要优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课上指导全班学生修改。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指导修改作文,首先仍是修改内容,要使学生树立“立诚”的观念: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说自己的话,表达真实的情感。

(八)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学作文、写作文,使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有用、管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训练在广阔的背景下,为

提高学生的素质作出切实的贡献。

本文刊于《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3期。

第二篇: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十分明确

一些老师认为,在课程计划规定中,高年级设作文课,教材里设计了作文的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一些学生认为,老师叫我写,我就得写。为什么设作文课?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看似清楚,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范围里,在作文指导上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少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形式上,不少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作文为老师而作,为得高分而作。这样的作文教学,好像是在训练作文,实际上是走过场,不仅对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做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追到根儿,学生仍是“代他人立言”,“奉命而作”。这是“八股”遗

风,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二)作文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忽视阶段性,缺乏层次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要求过高,是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此外,教师急于求成,作文书刊的误导等等,也是重要原因。要求过高、过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应达到的作文要求提得过高。现行大纲要求就比较高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要加码,追求文学化、词藻的华丽等等。一是年段教学要求的提前。低年级应着重写话,应侧重于词和句的训练,升格为写片段;中年级应着重练习写片段,升格为写成篇的作文。教学要求的超前,造成各年段的训练都不够扎实,结果事与愿违。

(三)作文训练的量不够,质不高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的量与阅读训练相比,已经很少了,低年级只有一些写句、写话训练,中高年级每学期只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还不能保证教材规定的起码的训练量,打了折扣。从训练的质上说,尽管主观上把要求提得很高,但在作文训练时,对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具体要求有所忽视。造成多数学生的作

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均未达到要求。

(四)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听说训练联系不够

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阅读课只管理解,只管帮助学生了解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和作文训练缺少联系。作文课只管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往往忽视作文和所读课文在写法上的联系,忽视从说到写的训练过程。各项训练

单打一,缺少融合,难以形成语文训练的合力。

(五)作文指导不很得力

作文指导存在一般化、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十分明显的情况。对命题作文指导多,对其他形式的作文指导少;从写法上指导多,从内容上指导少;面上泛泛的指导多,个别、具体的指导少;教师包批包改多,学生自批自改少。作文教学和讲读教学存在相同

的弊端──费时多而收效微。

(六)作文训练忽视课外练笔和校外实践

教师只注重每学期的几次作文,对提倡、指导学生课下练笔,引导学生在校外根据

需要进行作文实践重视不够。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

主要有进一步认清作文性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问题;确立

学生是作文训练主体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一层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明确这一性质,对于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写什么?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

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作文教学要体现

训练的过程。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

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

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 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按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从教学目的上,从根本上划清了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

2作文教学的要求,大纲既规定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总要求,又规定了各年段、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能力上说,大纲提出要培养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注意未提“布局谋篇”)。

从文体上说,大纲提出练习写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其核心是训练基本的叙述

能力和初步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要求上说,内容方面,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修改及应用

形式(表达)方面,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会用常用标点。书写方面,做到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加上合适的标点。各年级作文要求,大体包括观察、想象,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标点,文方面。3与现行大纲相比,作文教学要求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会写”改为“能写”,更好地体现小学生作文习作、练笔的性质;由“简短记叙文”降为“简单记叙文”,明显降低了作文要求。(2)变“中心明确”为“有中心”,“条理清楚”为“有条理”,不再提“详略得当”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内容上说,做到真实、具体;从表达上说,做到有中心,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

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似退实进。

一言以蔽之,通过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要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使学生有作文的需要,教给学生用笔写话的本领,使他们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

中受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发展性,也可称之为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三、改进作文教学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没有进,就谈不上出,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领悟写法;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教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阅读和作文是既有各自训练的目的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项最重要的语文训练,阅读能力不高,作文能力也不会强。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是作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搞好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训练的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折不扣地做到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从读学写。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做

到借读悟写,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

(二)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的关系

即训练说和训练写的关系。说和写都是表达、倾吐,这是共同点。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炼,书面语言要求更严整、更精确、更干净,这是不同点。从训练上说,口语训练在先,书面语训练在后,训练的起点不同,要求也不同。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这是一。第二,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宜并重,二者能相互促进。第三,由于现代汉语言文一致,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语言,特别是小学作文属练笔的性质,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加强说写

训练之间的联系,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作文指导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指导写什么的问题,内容的问题,同指导怎么写的问题,形式的问题,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首先也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上。因此,第一位的问题,是从内容上指导。这方面的功夫要下在平时,不断帮助学生解决“源”的问题,也就是大纲说的培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从观察、认识事物入手,指导从教给学生观察开始。作文课上指导从内容入手,主要指开阔思路,指导学生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自己最有话可说的材料。第二位的问题,才是指导怎么写。要根据年段要求、教材中的训练重点进行指导。同时,要狠狠抓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的基本要求不放。如果只重形式上、写法上的指导,忽视内容上的指导,甚至鼓励学生简单地模仿,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肯定是劳而少功,只能见速效而不能

见长效,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总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的。说、写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说、写训练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要迅速地对别人的话作出反应,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听人讲话抓住要点,自己发言重点突出,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讲话要条分缕析,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作文的本质是认识活动。了解作文要求,确定作文中心,选择作文材料,安排叙述顺序,乃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思想水平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要注重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事物

的能力,做到语言训练和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的紧密结合。

叶老强调,作文的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为什么写,做到意思明确,有教育意义;要想清楚怎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

言条理。可见,训练思维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五)片段训练与成篇作文训练的关系

首先,有个训练的序的问题,训练的阶段性的问题。低年级是写句子──一句话到几句话;中年级是片段训练──一段话到几段话;高年级是成篇作文的训练。这个阶段

性,体现了训练的科学性,要十分重视。

其次,要多进行片段训练。片段篇幅小,用时少,易训练。片段写好了,写成篇的作文加以扩展,并不十分困难。特别是中高年级,应多进行小练笔(义务教育教材已作了安排)。除了课上的小练笔,课下提倡写观察日记。它有利于培养观察力,有助于养成观察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好比打开作文仓库的钥匙,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随着观察力的形成,思想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写观察日记要持之以恒,要做到内容真实,材料集中,叙述具体,还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学生不仅爱作文、会作文,而且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训练作文的有效途径。

(六)命题作文与其他形式作文的关系

命题作文没有摆脱“先生出题学生作”的框框,题目出得不好,还会逼着学生说假话,写自己不熟悉的人、事、景、物,违背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命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便于教师指导。但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生活范围

中,出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里。

要多一些给范围、让学生自己拟题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强,较少束缚学生,增加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写最爱写的,有利于学生写得更好些。

要重视常用应用文的训练。应用文训练,首要的仍是内容,形式的问题只要强调了,引起注意,加上多次训练,不难掌握。要强调日记、书信、读后感等的训练,不仅要会

写,而且要常写,要在生活中运用。

(七)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的关系

以往作文,除了“先生出题学生作”之外,还有“学生作文先生改”。实践证明这样做劳而少功。在作文批改上,仍须体现教师的“导”,作文批改乃至讲评,也是指导。要做到教师给部分学生批改同指导学生自己批改相结合;教师要多批少改。通过批改,由点了解面,了解全班作文的主要优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课上指导全班学

生修改。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指导修改作文,首先仍是修改内容,要使学生树立“立诚”的观念:写自己熟悉的 内容,说自己的话,表达真实的情感。

(八)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学作文、写作文,使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有用、管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训练在广阔的背景下,为

提高学生的素质作出切实的贡献。

本文刊于《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3期。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

作者:杨景芳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1期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就要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效率。本文就如何落实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做一探索。

(全文2000字符)

刊发于《基础教育》杂志2013年1月刊

第四篇: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乐意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淀素材。

1、捕捉镜头,生活中积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麻雀飞进教室后,学生都抬头看这只麻雀,麻雀也非常惊慌,到处逃窜,如果我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讲,效果肯定不好,我就停下来,对学生说:“这只麻雀看见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所以也想进教室来听听课,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只麻雀有什么特点,等会请大家来说一说。”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只麻雀在教室里转了几个回合以后,终于从窗口飞了出去。我给了学生10分钟相互交流的时间,然后请同学在全班讲。有一个同学讲到:“今天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在给我们上《金色的草地》,大家都被谭简冬同学的朗读吸引住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望不到边的草地上开满了金黄的蒲公英花,也许是因为她读的太美了,连窗外的一只小麻雀也飞了进来,小麻雀尖尖的嘴巴,身上的羽毛是灰色的,胸脯是白色的。小麻雀看见教室里的人太多,一下子受惊了,就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可能是太惊慌,一下子撞到了墙,好象撞晕了,就在教室里不停地飞,飞地晕头转向,我仿佛看见它惊慌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我多么想帮助它啊,就在这时,它一下子又冲出了窗外,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也松了一口气。”我又让学生把刚才看见的,自己想到的记下来,学生因为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自体验的,所以都写的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

2、综合训练,活动中积淀。

中年段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都是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说秋天的快乐,写秋天的美丽,就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寻找秋天的足迹,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参与活动中,积淀习作的素材。我们每周周四只有一节语文课,我把这节课给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如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第五篇:谈谈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谈谈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摘要:科学课程改革成了必然,而教师自身没有全面思考科学教育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够对课程和教学作出批判性的选择判断。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而教师恰恰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应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课程上的表达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关键词:小学科学 素质要求

随着科学范式和社会范式的转变,科学教育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似乎也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中,公众对科学教育失去了信心,因为科学教育改革的辉煌中根本无法帮助年轻的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课程改革成了必然,而教师自身没有全面思考科学教育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够对课程和教学作出批判性的选择判断。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而教师恰恰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社会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也成了必行之事,就我个人对科学教师的要素要求的理解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1、教育学理论的掌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小学科学课程与研究并能运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那么,教师在这些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高度,理论基础。教师们要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并努力运用新知识更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要认真学习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想象力是有限的,科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实物教学,因为学生在观察方面要学会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科学趣闻的知晓

科学教师要掌握除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有多方面的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应该比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多得多。如果教给学生是一杯水的话,那么教师就要掌握一桶水,对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教师不公要广泛涉猎,知其然而且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才能作为学生的知识向导,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还能及进的了解世界上的一些科学新闻以及一些科学上的奇特现象、未解之谜等等有关科学的。

二、课堂上的表达能力 在从实习进和做家教中知道,以我们的知识层面对一些简单问题似乎“不屑”去解释或是无法去解释得让小学生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还要学会这些语言。我们要多同儿童交流沟通,有耐心的了解儿童的想法,切忌不要对儿童进行讽刺。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儿童,而是儿童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主动理解的过程;同时,掌握概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只是相对地达到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认识的终止。所以,小学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非一次性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

通过让儿童对不同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来了解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可以看出,儿童在概念的掌握概念的掌握上表现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所谓“具体实例”是应用个别具体的实际事物对概念加以解释,如“皇帝——秦始皇”、“水——河里的水”。所谓“直观特征”就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的特征来描述概念,如“灯——玻璃做的”、“野兽——在树林里会伤人的”。小学儿童采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的人数占有很大比例,低、中、高年级分别为47.69%、50.34%、34.70%。其中,“具体实例”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直观特征”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小学儿童掌握概念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级,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所谓“重要属性”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某些重要意义的属性来解释概念,如“皇帝——封建社会欺负人民的人”、“三角形——三个角的形状”。“灯——能照亮”、“马——可以骑的”。小学儿童采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掌握概念的人娄都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低、中、高年级分别是3.25%和3.59%,5.04%和6.50%、7.92%和7.69%。这表明了小学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同时也表明儿童抽象概括能力迅速发展。

第三级,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所谓“种属关系”是以事物内容的逻辑关系,即以“上下”概念关系来解释概念。例如,“三角形——一种图形”、“皇帝——剥削阶级的头子”等。“种属关系”反映儿童的思维已有较高水平的发展。所谓“正确定义”是用定义的形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野兽——四只脚行走的野生动物”、“水——会流动、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三角形——三条线组成的面,有三个角”等。“正确定义”是掌握概念的完善形式,反映儿童思维达到较高水平。随着儿童年级的增加,低、中、高年级“种属关系”式与“正确定义”式的比例分别是6.75%与5.30%、7.35%与14.87%、11.88%与33.25%。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对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而揭示概念的本持涵义,努力促使儿童对概念的掌握从日常的理解发展到科学的理解

三、课堂设计能力

1、目标的确定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更好的结果,所以要设计一堂科学课首先要读懂教材,再通过教材的内容来确定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二)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步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三)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2、课堂导入

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做到成功导入呢?下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五三”策略。其中“六”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字要诀”,“五”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五字忌讳”,“三”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三大类型号”。

(1)学课堂导入“六诀”

万事开头难,一堂科学课的开头也不例外。但只要努力钻研,方法总会找到的。其中的要诀是六个字——简、精、新、悬、巧、准。

简——简洁明快。导入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

精——精彩凝练。导入要做到内容精炼。导入要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不能拖泥带水。

新——新颖别致。导入要有新意,形式新颖,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不能千篇一律。

悬——奇妙悬乎。导入要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奇怪的悬念,以紧扣学生心弦,吸引他们创根问底,弄懂其中的原因。

巧——精心巧妙。导入要精心设计,巧妙布局。

准——准确恰当。导入的知识点要找准确,要“导“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恰当设定知识的坡度,最好先在一个水平面上,以便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实现自然过渡。

(2)学课堂导入“五忌“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设计和运用,要结合科学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导入得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在设计和运用导语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简要地表达为五个字——长、平、单、强、俗。

长——长篇累牍。导入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述,切忌漫无边际,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后5分钟到15分钟是一堂课教学的最佳时段,导入一般2分钟到5分钟左右为宜。

平——平淡无奇。导语应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切忌平淡、刻板、平铺直叙、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单——单打独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导入时,教师要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师生的情感在上课伊始就得以交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单打独奏、唾沫横飞而不顾学生的反应。

强——牵强附会。导语的宗旨是为了导入新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导语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为导语而导语,更不能在导语中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俗——平庸鄙俗。导语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思想性,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不能为了吸引学生,专门去猎奇,或者收集一些庸俗的东西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

(3)学课堂导入“三类”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科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归纳起来,大致辞有这么三大类型:声讯导入,直观导入和活动导入。

3、教学手段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奈斯比物在《大趋势》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上正在进行一场新技术革命,工业社会正在转入“信息社会”。教育领域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传递信息。信息传递一般是通过三种载休,这就是语言、文字和信息技术。这种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局面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掌握信息知识的能力。

有人提出未来教育过程最基本的手段是广泛地发挥电脑的作用,电化教育将对传统教育手段给以伟大冲击。美国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就把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以微电子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上来,使中小学教育和教学适应现代的信息社会的要求。用最新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年轻一代,培养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日本认识到立足于未来信息社会的关键是培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全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培训老师掌握电化教育手段的知识和技能。英国在1979年,教育科学部制定了一个“微电子教育计划”,1980年正式实施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微电子教育委员会,提倡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微电子技术,鼓励、帮助教师掌握这一新专业、新技术。许多发达国家都已重视到这一点,在中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教学的“新三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教师掌握信息知识和技术。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各科教学运用音像设备已经相当普遍,多媒体教学已经兴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电教设施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才能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课堂驾驭

首先,建立威信,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教师是学生指导者的角色。如何把这种组织上,形式上的指导者转变为现实的、实际上的指导者,关键是教师必须有威信。教师威信的建立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取得。单靠行政手段建立的教师威信是虚假的,不能持久。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种因素制约:(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2)教师的人格魅力;(3)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总之,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惟有不断提高自身前面所述的素养,才能建立教师威信,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根基。

其实,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情况。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建议: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1]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2003年 [2]赖德胜.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5年

[3]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05年

[4]江荣生.教育整体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普教研究.1996,1期:36~37.[5]毛代胜.师范专科教师的素质要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5期:92~95 [6]宋福亭.国外对中小学教师的现代素质要求[J].临沂师专学报.1988,3期:53~54.[7]蔡海军.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策略[J].湖南教育.2004,15期:18~19.(高新博才学校 姚元芳)

下载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兵训练要求

    女兵训练要求 夏天早晨5:30起床,出操半小时左右,吃饭半小时左右,操课(学习或教育),11:30午饭,午休到2:30或3:00,下午操课,6:00晚饭,7:00新闻,7:30开会或学习或搞体能训练,10:00熄灯。冬季6:00起床......

    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督导管理论文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 口语交际训练肥城市湖屯镇曹庄小学 窦庆利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

    谈谈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精选5篇)

    (河北青县一中 韩铁铮) 历史高考问答题从90年代开始增加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的要求,每题占1分,共占3分(旧科目 组)。并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指出:“考生答对问题的全部要点,但有答非所问......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确叙写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他人也有一定的......

    谈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 摘 要: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学生易接受,而科学化法,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相对于复杂、深湛、思维式的......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心得大全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习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获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

    谈谈小学课外阅读

    谈谈小学课外阅读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