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2:0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第一篇: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作者姓名:刘

工作单位:西青区杨柳青一中

通讯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

编:300380 联系电话:27942923

电子邮件地址:liux7331@sina.com

摘要: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为高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平台,用它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实施多元评价,使学生和教师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效性

新课程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之一。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几套实验仪器不能有效的达到上述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由于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现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及跨越时空的非凡性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和问题等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借助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还能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特别在讲授化学理论课、复习课等授课课型的教学中,其优势更加明显。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它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功能,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适于合作交流,彰显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较传统教材有很大不同,对化学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在联系逐渐淡化,更注重化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新课程每一章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教版必修(Ⅰ)第三章实践活动:“讨论是否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题目布置后,同学们首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分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分析、归纳和整理;最后由课件制作小组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图片制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专题:有关铝质饮料罐生产、使用及回收的有关图片;民众对使用铝质饮料罐的一些观点;消费者对使用铝质饮料罐的理解;易拉罐的来源和发展史;易拉罐的其它用途;少量使用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等。并通过角色扮演贯穿整个内容的始终,谈论激烈而富于理性。讨论之中同学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使用铝质饮料罐,溶解中的铝元素在人体内会不断积累吗?会造成大脑痴呆吗?这时老师的回答为大家解决了难题:铝质饮料罐内壁通常涂有一层保护膜(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等)隔绝金属与饮料的接触,以减少金属铝的溶解。听到这里,同学们放心了许多。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各自扬长避短,彰显个性。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了同学们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存在化学,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信息技术适用开展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传统教学以讲授式为主,教师重在研究教材,讲透教材,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普遍较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如高一化学讲完漂白粉的性质、应用后,同学们心生疑问:我们周边的水资源是什么情况呢?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讲的一致吗?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杨柳青生活用水调查,两周内完成。同学们首先选出科代表任大组长负责总体部署,几个小组长负责以下各项分工:

1.了解常用的净水剂及消毒剂

2.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周边地区水源状况调查 3.本地区污水情况调查

4.目前本地区自来水厂净水原理

根据自己确定的子课题,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各种方式潜心研究:

1.部分小组走进图书馆,走进互联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整理;了解到消毒剂、净水剂的发展史及作用原理;了解了国外先进净水原理及设备。通过这些活动,借助多种知识平台,提高了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部分小组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走出校门,先后走访了西青区水利局和杨柳青自来水厂。在西青区水利局,同学们了解了西青区水源状况及人们的用水情况;在自来水厂,同学们了解了自来水厂的净化全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3.部分小组利用休息日深入各街镇,进行水污染调查。发现我区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尤其部分乡镇的化工厂,把未经处理的化工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以前清澈的河水变得奇臭无比,鱼虾都不能生存了。这种恶劣的环境状况使同学们感到忧心忡忡,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后期整理:

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把有用信息按顺序整理出来,课代表和各组长将研究成果做成多媒体课件,并撰写了多篇小论文。

(1)结合实际教学,请同学们总结我区从地理条件上分析缺水的原因。常见消毒剂名称、反应类型及作用机理,尝试学科间的整合。

(2)展示成果。课代表综合利用多个小组多种途径收集、加工的信息,将学科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展现某些学生的特长,张扬他们的个性。(3)讨论反思: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整个教学中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收获,提升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好化学能为人类造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信息技术适于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开发学生各种潜能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宏观与微观并存,理论与实践并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学科。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化学知识载体和工具,是目前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与现行化学前沿研究相匹配的。

研究物质结构,抽象的、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等通过传统的结构模型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结构,而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使这些内容放大化、定格化、形象化,用无法描述的语言展开空间想象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开发了学生潜能,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的高效性。

如在学习有机化学中,对微观的有机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反应同学们难以理解,而通过flash课件将微观物质宏观化,将瞬间反应定格化,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如在电化学教学中对电子的得失、离子的运动方向、电极相关反应等内容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适用于开展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在新课标指导下,要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等综合评价。

学习档案评价主要指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中的有关资料及自评、他评的结果等。为便于管理,教师课组织学生定期整理,将评价结果利用Excel进行归纳、整理,便于随时了解情况。

活动表现评价更是贯穿了整个化学教学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辩论、角色扮演、小型调查活动等可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交流讨论能力、合作意识、关注生活等各种能力全面考察,及时反映学习进展情况。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络技术展开BBS论坛,利用电子博客展开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实现网上交流。班里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集体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广泛交流。

但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仍需解决: 1.教师的教学观念仍须改变。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的事情,与其他学科教师无关;其次,要改变旧有的教材观。教学应以人为本,教学策略应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设置,不应一刀切;再次,要改变旧有的整合观。整合并不意味着只做几张幻灯片,代替黑板,而是要善于发现整合点,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地方要整合,不要一味的搞整合热。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恰到好处,不能让“鼠标”牵着鼻子走,不能满堂灌,将化学课堂变成电影院。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粉笔、黑板和化学实验仪器,否则教学的亲和力会下降。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随着步入信息化社会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引入化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与课程评价改革》北京师联教育教学研究所编 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张章录.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J].中学化学.2009(2):4 殷志宁.新课程下化学有效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12-13

第二篇: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

巧用信息技术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

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 冼秋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已经陆续在教育教学领域上铺开,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真正高效教学。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与使用。特别是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时空性,教材内容的广泛性,这就为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与品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克服教学的困难,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品德学科中,发挥其优势,改变品德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进行初步阐述。【关键词】信息技术 品德教学 整合

【作者姓名】冼秋红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 【联系电话】 84622314/***

巧用信息技术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品德课堂的教学也应该注入新鲜元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今教学的必然趋势,它具有强大的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品德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适宜的、具有实效价值的教学情境,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融合,可以很大程度上革新教育观念、模式以及方法,也能在最有限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学密度,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以经验为起点,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浸透品德教育。但是,由于在品德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现象和规律,它们超出了学生生活的感知范围,单靠一张嘴,一本书局限了教师所讲,教学手段比较单调,枯燥无味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与学有效性必要条件。在大量的心理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运用多感官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状态。

运用信息技术进入品德课堂,是最便捷的方式,它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通过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呈现给学生,配上教师简练的讲解,就能使得枯燥的文字、图片变成了声形色兼具的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品德课堂。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我和动物交朋友》时,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猜关于动物的谜语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动物的世界,以视觉的碰撞,然后,教师在出示一段班中同学与动物亲密接触的视频,同学们看见一个一个熟悉的镜头,在图片与视频、声音与色彩的撞击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刻就开始激发,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小动物的我们的好伙伴,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情绪。正因为教师巧妙地创设这些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在爱护保护动物教育中形成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保护我们的身体》时,在课的开始就导入一组视频,视频里一个名字叫“巧虎”的小动物,带着稚嫩可爱的语气,向同学们介绍:“今天我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保护我们身体,保护我们私隐部位的知识……”学生一听,可爱的巧虎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卡通偶像朋友,所以学生听得非常认真,随后老师问:“同学们今天要学习什么?什么事隐私部位呢?”大家畅所欲言,课堂上高潮迭起,本来枯燥的教学情景就因信息技术手段巧妙运用,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声像并用,动静结合,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容量

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是一个综合性课程,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品德教材里,几幅图片和简单文字表述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只靠课本的内容的讲解是完全不够的,这就给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要使课堂真是实现高效,就必须补充大量的材料,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资源引入教材中,对教材进行拓展,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展示,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恰好可以填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空白:首先在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以不断优化教学。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形形式式的科学知识等内容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使课堂空间无限扩大,让学生成为海量资讯的受益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最后,运用信息技术能组织学生的学习材料,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把所学知识以生活化、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活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懂礼仪 有礼貌》中,教材为编排了五幅生活图片和一首《礼貌歌》,倘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单一浸透:回家要问好、出门说再见、客人来了要有礼貌等这些常规知识,不足以达到本教材养成礼貌待人、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懂得礼貌交往的教学目标。要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容量,诸如:搜集更多的礼貌用语卡片,制作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行为视频,拍摄不文明行为的照片进行对照,把《礼貌歌》配上音乐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及时穿插搜集来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实现,激荡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由粗浅的认知上升到内心的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懂得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有效地达成了知情统一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二年级《变来变去的水》中,把“小水珠的旅行”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在视听效果结合下聆听小水珠在旅行过程中的经历,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使教学内容自然顺畅,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减轻教师讲解的负担,节省教学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最好的途径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品德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把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内容献给学生,使品德课堂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或者教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效益。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进师生交流,促进和谐课堂

古人曰:“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教学必须以人为本的条件下,教师除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做到:与学生心灵对话,尊重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课堂,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我的家》中,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以下环节:首先教师问:“想不想认识老师的家,愿意到老师家来做客吗?”接着,老师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和自己的全家幅,与此同时,老师问:“想知

道老师的什么?”在一组图片的作用下,学生纷纷提出:老师,你喜欢吃什么?你的儿子爱玩什么?他的出生年月是什么等问题,正当大家兴高采烈时,老师提出跟同学进行一个游戏:“你对自己家里人知道多少?”在信息技术利用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击鼠标找出家长的正确答案,以此达到游戏的公平性,同时,通过视频进行角色扮演以及采访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了互相的交流,课堂中我淡化了自己的角色,平等地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去,身先士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课堂中的对话就很容易形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表演、评价,学生从中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家人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人,激发学生学会互相关爱的情感。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向交流教学。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接受,易相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树立教师教学的威信,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时,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实现了开放性的教学。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潜能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等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的思考天地,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留有无限的扩展空间,触发思维的灵感。当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教学状态的时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潜能。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诣在通过教师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充实的生活,情感的熏陶,品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保护水,节约水》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缺乏,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一组地球水分布图,让学生感受地球上水资源最多,接着,老师出示一组咸水、淡水的分布、利用和开发的图片,最后,为了突显水资源的利用率小,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代表地球水资料的一桶水,一张是代表能饮用的一滴水进行鲜明对比,以及通过蓝猫对水资源的描述,此刻,面对照片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教师相机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水呢?”“怎样做才能做到节约用水?”等一系列的问题时,马上唤起了回忆,学生的思维开始碰撞出各种各样的火花,侃侃而谈,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最后,教师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干枯的地球在转动,让学生想象那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看到干枯的地球,思维瞬刻被激活了,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设想了各种结果。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下,这些情景化学习材料,直观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课堂上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收集的学习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背景等感知认识,刺激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同时,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发展学生潜能的开发。真正使《品德与生活》学科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能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快速灵活地获取并运用信息,通过屏幕生动鲜活的画面,声色并茂的视听等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拓展了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减轻了学习负担,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发挥自己才智形成个性的教学模式,优化了的教学手段,节省了教学时间,密切了师生关系。使品德课堂的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

2.《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科 3.《基于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探讨》 胡芳梅

4.《聚焦品德 有效教学》姚顺添 西苑出版社

第三篇:提高 课堂实效性

关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惠东职业中学叶肖曼

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做出反思,尤其是教学观念、教学定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反思、不断思索、不断改革。

一、搭建民主平台,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多数学生更偏爱于能够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而不是刻板的“工作型”、“严肃型”的教师。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要放下身段,做一个“亲切型”的教师。教师喜欢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自然会尊重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并且还会由人及“课”,“亲其师而信其道”对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此外,尽可能地做到每堂课教学都让学生有笑声,或是利用幽默的话调剂课堂,或是适当地讲一点与教材有关的奇闻轶事,或是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语言表扬学生的小进步,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压抑,释放激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推陈出新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不要总是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嘴,要通过学习关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自身教法的单一性,活跃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创作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兴趣。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行为导向教学,无疑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行为导向教学是一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来提供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诸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运作中学会相关问题的操作规范;讲授常用条据实,收集一些债务纠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从而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特殊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检查官、辩护律师及受审判者,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

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三)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4、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都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难当了,作为新世代的老师,怎样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我们在工作中面对的非常普遍而现实的问题。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素养。这一点主要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教好学生的前提。而渊博的知识和才能则是教师素养中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广博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用自己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来迎接明天的挑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多阅读一些关于教学专著不断充实自我。

二、深入教材,钻研教法、学法

①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21世纪的老师,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吃透知识点,明确重难点,坚持做到每课一个创意。备课时,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想想学生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多设计几次,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②钻研教法

要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安排组织教学过程,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并不是它没水平,而是由于教学不得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可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条件等方面来选择。不过,一种好的教法也未必每个教师都使用有效哦,这就要因人而定、因课而用了。

③指导学法

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指导。适当地引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灵活客观的进行指导,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④课后反思

虽然一节课上完了,但是肯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教师时常进行课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或是引导自己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查缺补漏。同时,在课堂上闪光的地方也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

第五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崔英菊

内容提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主 题 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理解字义 规范书写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汉字的特点而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同于用字母表示语音的表音文字,一个汉字不仅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节,它还是用一个一个的特定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所以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准确理解汉字的意义。往往出现字义理解不清,字形记忆不牢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汉字学习的实效性。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假设

信息技术:现专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信息技术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简单、明确。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简化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能够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三、采取的措施

(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1.创设有趣的识字情景。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小彩笔》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字藏在不同颜色的彩笔后面,点击不同颜色的彩笔就会出现不同的生字。这样使得生字教学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识字情景。

2.感受汉字的奇妙深奥。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可变化性恰恰符合识字教学的这一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能将学生带人学习汉字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尧字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尧字族生字“饶”、“挠”、“浇”„„并给每个生字配以相应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字族的汉字,根据不同的偏旁可以了解字义的区别,从而真切的感受到汉字的奥妙。

3.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将回答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出来,使他们得到学有所获的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把生字做成各种不同的样子,例如学习《水果丰收》一课时,我把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不同的水果,学生读对了会写了,水果就会变成一个小笑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促进字义的掌握。孤立地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质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让他们理解词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如何理解具象的词语。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大部分词语都表示切实的意义,如名词、动词等。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词语“蹲坐”,到底什么样的姿势是蹲坐呢?课堂中学生读到这个词语时,我马上利用投影出示一张大狮子蹲坐在桥柱上的图片,告诉学生:“你们看,大狮子正蹲坐在石柱上呢!再读读这个词。”

通过直观的印象,学生再读“蹲坐”这个词时就对词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再例如学习《台湾的蝴蝶谷》时,学生理解“金光闪闪”这个词语有困难,于是在学生学习“金光闪闪”一词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张金光闪闪的水面的图片,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禁发出一阵赞叹。他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不单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金光闪闪”的,同时感受到蝴蝶谷黄蝴蝶的美丽。

2.如何理解抽象词语。

丰富汉字中除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这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程度更大,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在教学这类生字词语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景,把生字词语巧妙地融合到具体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称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听了直摇头。”其中的“直”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只是“不弯”的意思而在这句话中却大不相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字义的变化?我采用以下手段,出示一棵笔直的大树图片,学生根据图意说一句话,理解“直”的一般意义。接着,我给同学放映动画片《曹冲称象》中的镜头,曹操看了官员们的办法后的表情动作,学生马上联想到这里的“直”是“一个劲儿,不停地”的意思。最后利用“直” 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语或造句子,在运用中再加深理解。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书写,落实写字教学实效。写好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现在小学生写字是机械抄写的多,怎样写好字指导的少,老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抄写,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默写这个字,把默写作为写字的唯一目的,把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要求看成了可有可无的要求,写字教学成为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低年级最需要加强的就是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就是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每个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坚持识字、写字教学同步,落实指导书写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学到哪一个基本笔顺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基本笔画,学到哪一个部首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部首。例如教学中的重点的生字,学生难于书写的,坚持识记与书写同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观察主笔、关键笔,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教给学生一些书写的要领或者窍门,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学生背起来琅琅上口,记忆深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书写。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方便的把同一结构的汉字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便可对这类结构的汉字有更扎实的认识。

2.深切了解汉字书写的规则。

汉字有自己的书写规则,只有掌握这些书写规则才能把字写得更好。例如,在《请鹳鸟到咱们家过冬》一课中有一个比较难写的字“翔”。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羊字旁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羊变成羊字旁后的变化。通过直观感受,学生了解到羊变成羊字旁后变窄了,竖变成了撇。为什么要有这种变化呢?通过羽字的加入,学生理解到这是汉字书写中避让规则:许多字作偏旁后都要有一些变化,这主要是为了避让。

3.体会关键笔画在书写中重要。

在汉字的书写中,每一个汉字都会有一到两个关键笔,关键笔画写不好整个字的书写都会受到影响。在指导学生书写关键笔画是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动画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关键笔的变化。例如,在教学“邀”这个字时,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辶”的捺十分关键,我通过课件演示捺的书写过程,学生跟着多媒体演示一起书写,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手段,直观的呈现方式给孩子强烈的吸引,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现状。

2.促进了学生对字义的深入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对字义的掌握。

3.学生的书写能力显著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直观性发挥充分的同时,如何促进孩子想象力等抽象思维的发展。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字义的丰富性决不是信息技术就能解决的。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是读写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且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少慢差费、效率低缓”的现象。所以,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探寻识字的最佳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恰当的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努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初探》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 刘伟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网

孙海梅 《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网 董海冰

下载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高中化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放课堂“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开放课堂“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集美区李林小学 廖步松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衣,以标准化答案......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

    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漳浦第一中学曾炜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其是非高考、中考科目而不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关注、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时......

    网络教研与提高课堂实效性(5篇模版)

    网络教研与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阶段小结韩 静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 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实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实效性研究【摘要】始自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理念和实践上的差距,一些人对整合课......

    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云阳县千丘小学黄山摘要:“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呈现双......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