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及应用实践
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 及应用实践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1.2 行动导向的含义
行动导向是根据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1.3 行动导向教学的价值
行动导向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标志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范式向行动导向的教学范式转变。
1.4 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
行动导向教学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化的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
1.5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1)创造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背景。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有模块化课程、模拟实验室、立体式教材、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等,要有相应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满足教学方法的需要。(2)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建立综合性课程(将多个学科融合成一门课程),将案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以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形式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在完成课程的同时直接上岗。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6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一个教学论方案,强调完整的学习过程是获得对事物处理时的完整性行动,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1.7 行动导向教学的七个典型特征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是全面的。
(1)教学要借助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根据实现预定目标的需要来选择教学的内容而不是学科体系;(3)选择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和结对作业、项目教学、讲述、舞台表演、造型、角色扮演、演练、试验、社会调查等。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第三,行动导向的学习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第四,行动导向的学习应尽可能地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点,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地发展学习的兴趣。
第五,行动导向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
第六,行动导向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开放。
第七,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行动导向表 现 特 征 教学的特征 项目
教学内容 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学生 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
组织形式 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教学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 教师 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生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显性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完成教学。
2.1 项目教学法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 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2.2 项目教学的基本特点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1)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项目教学中,通常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是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具有运用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涉及专业知识和跨专业知识。
(2)学习过程的参与性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3)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在项目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
项目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
(4)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项目教学的教学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和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方式
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评价主体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2.3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项目的特征
(1)具有职业工作的典型性和基础性,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2)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直接相关;
(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6)具有一定难度,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4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项目设计要素
情境要素 任务要素 组织要素 过程要素 资源要素 评价要素
(1)情境要素
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事件的模拟,不同的情境将引出不同的问题,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完成项目任务。(2).任务要素
项目任务要涵盖一定的知识内容,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3).组织要素
项目教学法最常见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4).过程要素
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5).资源要素
根据项目学习对资源的需求,教师需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大量有效的“预设资源”和“相关资源”。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己构建和组织资源。(6).评价要素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努力做到不同的项目,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
2.5 基于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它的特点是:
(1)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2)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3)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2.6.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的过程
准备
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要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教师起主导作用.实施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评价
(1)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2)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动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3)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4)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动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2.7 教师角色的转换
项目教学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及投入;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 学生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 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 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 外在动力十分重要
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
项目教学
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 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 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是关键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行动导向来确定大方向,然后按照教学规律,将大方向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这些行动形成适合学生行动的台阶。学生在一小步一小步地攀登过程中,不知不觉到达了顶点。
这个过程其实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但在每个小的台阶前,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掌握更新的知识。
观念性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屮的“项目”就是教学的内容,教学中所选的项目一般为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项目。
•要完成一个项目必须调动完成项目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因此项目教学法具有综合性,并非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每项技能都能运用项目教学法。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项目教学法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叫做“教学项目”。所谓“教学项目”,即“为教学目的而开发的„项目‟”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与工作中的实际项目并不完全等同。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对现有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照项目教学要求,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项目一一找出来,并按照恰当的顺序进行编排。
在确定教学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
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一般,项目的确定有两种基本方式:低年级时,由教师确定;高年级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自己确定(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德国的职业学校,项目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它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课题。
项目教学的几个教学环节
1.项目教学准备期
教师准备
(1)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企业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2)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3)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学生准备
(1)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2)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相关知识(3)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项目实施阶段
(1)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组员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确定6-8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2)按计划完成项目。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3.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
(1)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2)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
将项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个方面,
第二篇:论如何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论如何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谭碧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它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高职传统且又新兴的会计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和师资等因素的好坏大大影响学生将来上岗就业能力的强弱。本文根据对某高职院校会计毕业实习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如何做好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就业
大体上说,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就业需要,已将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道德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上来。但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能较快上岗熟练工作的财务人员。而这正是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所缺乏的。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缩短上岗后的业务能力差距,加强实践教学是条必由之路。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及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的情况,2010年上学年年末,对某高职院校07级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份,回收率为95.7%。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于中小企业、个体单位就职或实习,且多数从事出纳、会计或其相关工作。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他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有98.5%的学生认为教学环节很重要或重要,仅有1.5%的学生认为该环节重要性一般。这个数据十分明显地体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对“学校会计实践环节课程占总课程比重合理不?”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8%的学生认为比重合理;26.9%的学生则认为比重不合理;37.3%的学生认基本合理。这就从另个方面说明了有不少学生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还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够充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仍需不断改进和加强。现在高
职会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等多方面原因,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仍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环节整体上还相对薄弱。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条件的分析
目前有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水平已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该校有19.4%的学生很满意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53.7%的学生表示满意,26.9%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一般。而实践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传统模式,尽管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由于形式相对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数据表明,64.2%的学生认为校外实习是最佳的实践性教学模式,20.9%的学生偏向于校内模拟实训,14.9%的学生则希望能与理论同步。而对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条件,11.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43.3%的学生表示满意,40.3%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较差。现在高职院校实践条件普遍略显落后,校内虽有一定的基本的实习、实训基地,但缺乏特色,而校外资源也相对匮乏,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得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扎实基本功、能熟练掌握会计职业技能、工作上手快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3.4%的学生认为在校实践教学对口,上岗后很快能适应;50.8%的学生认基本能适应;有7.5%的学生认为则在校实践教学不对口,与实际工作有差距,上岗后很难适应。19.4%的学生对老师实践课程教学实用性及针对性有认同感,表示很实用,50.8%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9.8%的学生则表示一般。在对教材、教学内容与财会岗位需求的结合情况方面,14.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3.7%的学生表示满意,31.4%的学生表示一般。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对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但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过于注重会计处理的全过程,而没有突出职业岗位,不够重视出纳、审计和税务会计岗位能力培训,使得学生对于其工作职责和内容分工不明确,实习后
仍然不清楚各个岗位职责,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教学过程中,许多会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规程不是很熟练,导致实践性教学这一部分带有很强烈的理论色彩。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材和教案,也缺乏高职特色,精品较少。
三、调查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企业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应用性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明确学生就业定位,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1、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突显高职特色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三大模块中,往往专业实践模块比重偏轻。而这恰恰又有背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所在。因此,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阶段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三部分,每部分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置,则应结合所学课程及学习阶段情况来科学制定和安排,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缺点,应建立多样化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论文撰写等,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变化性,以便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高职“应用性”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合理增减,做到“必需、够用”,确保体系完整,内容适当,环节紧凑,注重实效。在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成本效益、时间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行组合选用。如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中,可将学生个体独立操作与分组分工分角色操作相结合。即先由学生单独完成设置账户、填制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流程,再采取
分组分工形式,由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审计人员等角色,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材方面,尽可能选用适合高职就业岗位需要的、与上岗联系密切的、实践性强的教材,也可以针对会计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依靠本校的教师结合高职会计教育特色和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
4、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考核形式,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既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又使考核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时,可选取与教学方法对应的考核方式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提高学生自我培养能力。与此同时,也可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其他证件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的取得要求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为学生就业上岗奠定坚实基础。
5.开发实践教学基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行业要求的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仿真实验室,设立模拟会计职业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理解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将一些有成果、有创新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观摩实践,也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可积极创造条件,为在校教师提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实践进修机会;也可多渠道引进师资,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主管、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增进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作为教师,则应该不断学习充电,在全面个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下企业实践学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双师型教师。
[1] 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 刘晓辉.关于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4)
[3] 包惠群.不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7,(03)[4] 黄麟.市场定位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5] 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前言:
学生本学期参加了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师资格认证的培训与考试,在这期间,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并有一些个人的思考。这学期严老师的企业文化课程,老师幽默风趣又贴近实际的上课风格同样引人思考。我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许多联系之处,下面我将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浅谈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是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要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预测组织或个体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倘若企业内部文化没能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那么员工的行为将严重偏离企业的战略目标,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联系
(1)企业文化被揉进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为此,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导向作用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经营理念,必须重视人才,唯才是用,各尽其能。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国外一些大公司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松下的“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就是注重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牢固结合的体现。
(2)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招聘的标准与方式
企业进行招聘时采用的用人标准其实已经是结合了企业的价值观念。从招聘阶段开始,人力资源管理者就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向应聘者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风格、工作作风、基本价值观念,让应聘者充分认识企业的文化,“未入其门,先受其教”,从而感受到未来的工作环境;另外,企业在招聘前就已描绘好所要招聘的人员的整体形象,即事前的招聘。在招聘面试过程中,根据分析人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念,与面试要求与标准的对照,将不合格的人卡在企业的大门之外,而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通过事前的招聘,保证了企业招收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有什么样的文化将直接决定企业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进入企业的新员工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适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如果新员工本来的特质就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并且能很好的发挥
自己的所长,满足人的成就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反之,员工如未能与企业文化磨合,很可能将导致员工的离职或者消极应对工作,甚至导致盗窃等恶劣行为的发生。
其次,不同的企业文化也会导致不同的招聘方式。当然,招聘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是外部招聘,内部招聘还是网络招聘或者是其他的招聘方式,都要根据企业文花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始终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一般而言,强调创新与学习的企业文化主要以外部招聘为主,这样的企业通常外部环境和竞争情况比较激烈,外部招聘可以帮企业注入新思维和新思想,以保持企业活力。而注重企业稳定的企业则以内部招聘为主,这些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对较为平稳,企业为谋求平稳发展多采用内部招聘以激励内部员工,保持对企业的高忠诚度,不起异心。
(3)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
企业文化本身为员工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为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员工培训,把企业文化发扬光大。用企业文化教育员工,可以使员工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使员工形成带有本企业文化特点的心理素质,把个性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用企业文化教育员工,使青年员工接受和认同群体意识,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价值观。再者,企业文化的发达程度对员工培训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使人们较快地适应形势,促使人们去学习、探讨。例如企业员工竞争意识的增强,就会造成求知欲望越来越高,从而为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所以,在培训阶段,应对新进员工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使新进员工对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新进员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会有强烈的感受和印象,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认真听取新进员工的意见,找出合理因素加以吸收,这样不仅会使新进员工加快对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而且更主要的是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保持企业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其次,在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培训中,应将企业价值观念在一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思维,使员工好学、诚信、务实、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和创新。尤其是非职业培训,要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的模式,而应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
(4)企业文化溶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
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使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也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企业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中,应将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格等企业文化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文化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对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文化的目的。
另外,企业必须打造一个注重沟通的文化氛围。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需要同员工沟通一是双方就目标达成一致;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升水平。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
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绩效面谈,通过沟通让员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克服,这样不但可以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因此,从企业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当特别注意打造强有力的沟通氛围。杰克.韦尔奇为通用电气公司打造的“无边界沟通”已经成为通用内部文化的重要特征,它是通用维持凝聚力的保证,亦是打造“平面化”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更是公司内部员工绩效管理重要方式。只有畅通的上下级、同级沟通氛围,才会满足公司员工的社会需要与归属需要,真正意义地激励员工内心工作的动力。
(5)薪酬制度内容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企业文化是使企业向自己的经营目标、经营战略迈进的“软”动力。而作为企业实现自己经营目标的一种手段,企业的薪酬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必须服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薪酬管理制度本身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其同时也以强化价值取向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当二者有机的结合时,便形成了企业独特的薪酬文化。如宝洁公司注重员工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宝洁非常重视实习生的培养,在实习生和新员工的薪酬方面,对应聘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喜欢宝洁公司的原因之一。再如一些传统大企业,它们观念较为保守,在员工薪酬方面,工作资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文化对薪酬制度的影响所导致的巨大差异。
据此,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宗族性企业比较强调公平性原则,宜采用以能力或绩效为导向,团队激励以及开放式沟通的薪酬体系;活力型企业较注重对员工进行激励,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强调个人激励的薪酬体系;又如层级型企业强调以规则为导向,宜采用以短期激励,封闭式沟通为主的薪酬体系。
(6)企业文化建设不善会加大劳动关系管理的难度
企业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降低人员流失率。在这一方面,我想引用组织行为学里面的一个概念进行阐述。这个概念是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公司员工与企业之间关于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主观约定,即员工对企业有什么责任义务,企业对员工有什么责任义务的一种主观信念。心理契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内部文化与员工自身的工作动机。心理契约可以填补正式协议所不能涉及范围的空白,员工以企业对自己所负的责任衡量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假如这个心理契约破裂,员工很可能离开公司,或者以非常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所以为了降低心理契约破裂的可能性,企业除了完善相关激励与保障措施之外,应密切留意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这才会真正有效地做好劳动关系管理的工作,相反,企业文化若建设不到位,将难以对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有效管理。
劳资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文化与员工磨合不够稳固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牢牢抓住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企业与员工双方迅速达成心理契约,以弥补正式协议上的不足之处。
总结来说,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人才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个体人格与企业文化协调一致。只有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与企业文化有效结合,才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利于促进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中,每一模块都离不开企业文化而独自发展,相反,更要服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否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不能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支持,与组织结构脱层,甚至是违背了企业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设定人员招聘标准,设计培训内容,制定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体制,管理劳资关系等工作时,必须考虑到企业文化的理念、价值观与更新发展,甚至把企业文化放到核心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开展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1】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师教材.2007
【2】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国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基于企业文化的劳动关系管理》
【4】《基于企业文化的薪酬设计》
【5】《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
【6】《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
【7】《企业文化与人员招聘》
第四篇:结果导向下的执行力建设
结果导向下的执行力建设
。任务不等于结果
任务是什么? 完成差事--领导交办的都办了;例行公事--该走程序都走过了;应付了事--差不多就行了心态。
是对流程负责、对形式负责,对苦劳疲劳负责,就是不对结果负责。
结果是什么? 有时间节点;
有客户价值;
便于考核。
结果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客户价值负责,是可以用来交换的价值
例子:
1、春运买票
2、书店买书
3、秘书安排会议
4、会计做报表
。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交换关系
请注意:企业购买的是结果,也就是员工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劳动的本身,即功劳是客户价值,而辛劳、苦劳、疲劳没有达成结果却毫无价值。就是说你如何辛劳并不重要,但你提供了什么样的客户价值(结果)却很重要。
完成任务不等于完成结果。
例子:
1、快递信件
2、物流货物配送
一个人进入公司,你每天都有用你工作的结果来交换自己的工资薪酬,也是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天的结果,积累成你的人生价值
。做结果的三大原则
客户原则:结果是给客户的,客户满意是关键
交换原则:结果是用来交换的,不能交换就不叫结果检查原则:结果是便于检查的,量化是关键
。结果导向执行流程
图与说明
1、结果定义:
心中有结果,执行有效果
是什么:即把计划任务在事前按结果要求重新进行定义定义标准:有时间节点,有客户价值,便于度量考核有什么用:结果一致,下属实现主动
具体方法:执行人向领导或客户重复一遍确认结果明确定义,即与领导对对表
例子:
1、门在哪里,人就往哪里进出
2、挖井人
3、俄罗斯人栽树的启示
4、内胆和内封头的启示
2、一对一责任
千斤重担众人扛,人人头上有指标
有何用:防止推诿责任
具体方法:去掉“我们”,回答只准用“我”--明确“我的责任”
中层做司机不做乘客,做教官不做保姆,在管理上----讲清结果,讲清后果,做检查,做奖罚----锁定责任
始终锁定你肩上的责任。凡是有计划就要有结果,哪怕是
阶段性的结果,当责任变动时,也要让对方清楚------怎人已经跳到你的身上---------要杜绝责任随意的上蹿下跳
例子:
1、华为的铁三角----责任绑定
2、美女救命
3、美军方订购降落伞
4、李嘉诚的管理思想
3、过程检验
人们不会做你所希望的,人们只会做你所检验的是什么:跟踪检查阶段结果
作用:保证最后结果
怎么做:第三方公证,公开检查结果
要点越相信谁,越检查谁
只相信数据和事实,不相信人
处罚不能代替检查
例子:
4、即时激励
作用:保持员工在执行中的兴奋状况
方法:奖罚不过夜
要点人们行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结果的反馈
结论好报才有好人;执行力与薪酬无关 例子:
1、嗑瓜子
2、商鞅变法
3、。承诺管理系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承诺--------接到任务或指令后明确结果承诺与自罚承诺
检查--------检查人队执行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汇报--------任务完成后,要明确向指令发出人汇报结果完成状况
奖惩--------根据检查结果与激励承诺,即时奖惩
未完成则进行下一次的循环,见图
第五篇:幸福导向下的水乡统筹
幸福导向下的水乡统筹
7月17日水乡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在规划局规委会会议室召开。水乡片区规划是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东莞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市委、市政府按照“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对水乡地区进行统筹规划,这将给东莞其他片区的统筹发展提供示范效应,也将为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考。
水乡地区是指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的10个镇街和1个港区“10+1”区域,根据经济联系、自然条件、开发强度和上层次规划等因素,将水乡地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中堂、道滘、望牛墩、麻涌、洪梅)和协调发展区(万江、石龙、石碣、高埗、沙田、虎门港沙田港区),总面积519平方公里,2011年底常住人口1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水乡地区一直处于东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在当前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背景下,水乡地区将成为培育优质增量、助推高水平崛起的优先考虑区域。目前,我市成立了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执行组长,切实保障统筹工作力度和权威。
在前一阶段《东莞水乡地区统筹发展概念规划》的基础上,我局正着手抓紧编制《统筹水乡地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水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我们力求通过规划创新,并联推进的方式构建统筹发展规划体系,为统筹发展把好方向,搭好框架。结合水乡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环境资源优势和东莞转型升级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把水乡地区建设成为广东省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和穗莞合作的重要平台的定位,确定近期发展目标为“一年良好开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完善提高”,力争通过5年努力,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难点,把水乡地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有幸福感的地方之一。我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原理,以经济区划推进要素整合,将水乡重点发展区划分为城镇服务中心区、城镇居住社区、乡村居住社区、重型产业区、轻柔产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等六大主体功能区,引导水乡地区各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整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