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儿童音乐教学改革的设想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仅需要从教育方法上改革创新,更需要学校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与时俱进,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更新教材,造就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充分认识特殊音乐教育的基本依据并落实在具体过程中,才能保证特殊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课程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中间的必要环节。我国于1993年颁发了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试行),把特殊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课程计划的颁布,使得特殊教育的学制、性质、任务都更加规范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殊教育的对象也有了较大变化,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一直停留在七年前制定的试行方案上,若仍沿用课程计划已明显无法跟上现代特殊教育的步伐,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人文关怀。培智学校需要更加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一、我国特殊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严重
受传统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特殊音乐教育的教材是教师根据已有教学经验的反映,教学方法是教师已有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则是已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而在学习方法上,孤独症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通常是“老师教什么歌曲,我就学唱什么”,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特殊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的决定权被教育行政机构高度集中起来,形成了数十年来特殊音乐教育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评价等模式,难以做到把孤独症学生与其他学生分开教学,区别对待。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会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进程造成影响。
2、知识更新较慢且陈旧
近年来,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一直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改革,并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与基础教育相比较,特殊音乐教育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特殊音乐教育仍在沿用七年前的试行课程设置方案,使用的教材,教参过于陈旧;培智学校对文化课过于重视,忽视了孤独症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劳动、生活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因此,我国特殊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滞后于普通教育,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要求,难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3、片面重视教材,忽视培养目标
不可否认,音乐教材的编制是一个重要环节,但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存在认知缺陷的特殊人群,过多的强调课本学科知识,要求孤独症学生掌握认谱、试唱、打节拍等技能,并不有利于孤独症学生获得实践性的劳动技能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产生了矛盾,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容易出现偏差,从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的关系来看,过分注重音乐教材知识灌输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思想千篇一律,教育方法教条化的倾向,导致特殊音乐教育活力不足,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这些因素制约着特殊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课程改革是特殊音乐教育多年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事物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孤独症学生的教育要求使然。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结合笔者在两所培智学校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心得,现对培智学校音乐课程设置改革及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设想。
1、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之前,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特殊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有正确的培养目标指导,才有利于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培智学校在音乐教学中遇到的现实情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民目标:培养孤独症学生具有公民应有的情感道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劳动职业目标:培养孤独症学生学会正确的日常行为,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劳动技能,努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个人修养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以及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方案为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教学方法的创新
特教音乐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不是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面对孤独症学生接受、认知能力较差等问题,尤其在特殊教育个别化的倡导下,教师不该让所有的学生上着相同的课,读着相同的教材,获得相同的知识,这是不合理的。
在音乐课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做出多元化的教学选择,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让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譬如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学前教育过渡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整体互动教学法,体态语言教学法,即兴音乐体验法等教学方法,都是笔者经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而成,希望能为特教音乐教学方法改革尽到绵薄之力。
特教音乐教师要努力研究适宜孤独症学生接受的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生活场景,不断寻找最佳的授课方法,开创出一条适合当今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帮助其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
3、课程建设的改革
特殊音乐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内容注重突出康复训练、生活习惯、和审美修养的特点,以体现特殊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通过课程内容的整个可以实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目标。孤独症学生对于记住完整的歌词,唱准音高,准确认谱,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特殊音乐教育不应过于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感知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等放在首位。
课程实施时要适时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并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音乐这个中心点,向其他学科延伸发展,横向联系,创造学科知识综合化。
(2)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情感态度的养成。学科知识的价值在于能为孤独症儿童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提供一个载体,音乐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并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环境、探寻知识,通过课程把知识、技能、情感、品德、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统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以音乐“导真,引善,立美”,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出处:昆山东方医院
第二篇:教育教学改革设想
教育教学改革设想
一
学校的改革,归根到底是教育教学的改革,触及到学校改革的本质和核心。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承担了一所学校的质量,承担了一所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做为一所职业学校,尤其做为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质量的提升,人才的培养又必须放在市场上加以检验。因此,社会是否满意,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将是评价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尺度。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以社会、以市场、以竞争来思考安排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基本思路是“跳进去,再跳出来”,即深入研究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影响我校发展的滞后原因,然后放在当今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看清职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教育教学存在的症结,从而形成针对性强,措施得当,目标明确,效果明显,内涵发展的改革实施方案。
二
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三大板块。职业道德是灵魂,文化知识是基础,职业技能是本质。这三大板块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合格的专业人才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三足鼎立,齐头并进。在学生教育方面,形成有梯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格局,学会做人,有理想、有道德。职业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正因为这样,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既然如此,教学改革就必须以就业为中心,以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着眼点。彻底改变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重新思考,规划学校的教学改革,重新审视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内容传授,时间安排以及教师配置。唯有此,教学改革才有基础、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培养的学生才能经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做到“首岗适应”,又为以后“多岗迁移”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三
教学改革就我校而言,又各有不同。
中专教学必须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我市职业教育时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在贯彻09年教学实施计划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突出礼仪,计算机和实用英语的训练;做到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一点、知道一点、理解一点、掌握一点、运用一点。不歧视和放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严格的管理中,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在“教、学、做”中让学生既学会有关知识,又潜移默化的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在几年的积累中掌握了一门技能。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的出了点和落脚点。
大专的教学,必须严格执行大连电视大学等办学单位下发的教学计划,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礼仪、计算机和实用英语的教学和训练力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品味,塑造他们的内在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代表学校的品牌,是学校质量的体现。
不管是中专教学还是大专教学,都要体现灵活,自主的办学特点,所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决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贴近市场、贴近用人单位,灵活而机动地开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改革的源头就是市场,就是社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当社会需求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做出积极的响应,而且是未雨绸缪,早有准备。因此教学改革要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改革才能搅活一泓春水,这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
要聘任年富力强的教师到我校任教,要对现有的教师队伍做一调整,选聘职业道德好,组织能力强,知识广博,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授课效果明显的教师到我校任教,逐步形成一支操守好、业务精、能力强的队伍。所聘教师手续完备、资格齐全、身体健康,要建档立册。学校要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办公和教学环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把他们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之中,让他们融入这个集体而不只是上完课就走人,完全游离于这个集体。这是教学改革也是学校整体改革所必须考虑的,否则,一切美好的愿望,将会逐渐暗淡。决不能忽视这支队伍,他们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四
任何一项改革决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务处的事,而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如果不放在学校整体改革这盘棋中,教育教学改革只能是昙花一现,这与学校初衷相悖,学校的发展又将受到限制,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既然如此,就应该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即使有困难,也要沿着改革的路一往直前地走下去。
第三篇:学前儿童音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1(第 1 至 2 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对再现性的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对形式的依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 岁)前符号阶段、(2-7 岁)符号运用 阶段、8 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 旋律、和声、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 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让 8 岁以后 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 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 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 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2.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 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 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 的主题、动机。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 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 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 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答: .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1)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 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 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 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 乐。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 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 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2(第 3 至 4 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起移动动作。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 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3.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并 说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节奏运动。4.3-4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4-5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 是 d1-c2。5-6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 即兴。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 创编歌词、自发咏唱。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歌唱、演奏。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 向音乐形式的样式。10.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和明确的任务意识。
二、简答: 1.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 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2.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 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 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 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 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5.简述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 炼重拍节奏型;(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三、论述题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及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 件是什么? 答: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 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 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 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 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 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 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3(第 5 至 7 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 表现性目标。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 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 角进行铺垫。8.幼儿掌握一手歌曲的过程,首先是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是旋律轮 廓和音程。9.集体舞教学语歌曲,器乐曲等教学最大的区别是集体去教学离不开队形和 舞步的:方向 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 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风“梳”树的“头发”
二、简答题: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 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 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 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4.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 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 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 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 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 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 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 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 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A a b c d | B a b c d ︰‖] C | a b D | a b B’ | ▏ a b c d A 段表示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 A 段反复);B 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 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 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 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 失;最后 E 段或 B’段又是水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4(第 8 至 15 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 具活泼风格的歌曲。3.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以及渐快与渐慢。4. 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唱、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曲。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 齐。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重拍突出、结构整 摇篮曲、舞曲、进行
8.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 与级进。9.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10.需要学前儿童掌握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
二、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 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 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 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3.“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 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A×cA ×A×ca A’ A×A×cA A A’ A×A×cA×A×cA A’ ×A×cA ×A×cA/ 节拍: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 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 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5.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a’
尾声 第一段 a 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
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 的感觉
b 句则是
小写字母表示乐句
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a b || a’段尾 a b c ab 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 abc 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 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
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
最后快速 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 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动作说明 A 段 a 的动作的动作双手 动作不变双手握拳伸出食指放在嘴前表示小鸡的喙二拍扭一次臀部
做拱
一拍 一点头做啄壳动作。A 段 b 壳动作。A 段 a‟的动作轮流压左右手肘
与 A 段 a 的动作相同。A 段尾声作垂头丧气状。B 段 a 的动作
同时压左右手肘 二拍一次。B 段 c 的动作
同时压二拍一次。B 段 b 的动作左右手脟一拍一次。A’段的动作重复 A 段动作。
第四篇:石河子第三学区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石河子二十一中学
教学改革的设想
陆杨 2011.11.5
石河子二十一中学教学改革设想
陆杨
十月,我校全体教师聆听了石河子第五中学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几位领导、教师所做的学习汇报,反响强烈。每位教师都被这两所学校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效的教学成果所叹服。前不久,在学区共同组织下,学区八十多位领导、教师来到昌吉第三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该校“321快乐教学法”。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的思维训练、流畅的口语表达再次让我们深有感触。总之,这几次的听课、考察让我们都意识到了我校的教学还停留在高耗低效的守旧状态,老师们天天在讲授大量的“正确的废话”,挤占了学生思考、表达、探究的时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差甚远。此番对比,深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教学改革如何改?从何入手?这成为每个热爱学校、热爱教育的人深思熟虑的问题。在此本人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这几次的学习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教学不变革,学校发展将永无前景。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而转变观念不能仅仅靠这几次的听汇报就实现是不可能的。如何将“教改旋风”变为“教改春风”,只有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认识、统一思想、树立坚定不移的教改决心,才能让教改的观念根植于教师们的头脑之中。
二、试点尝试,探寻教改模式。
如今教学改革成功的实例很多,教学模式各异。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探寻一种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模式,选择试点尤为重要。自从刮起“杜郎口旋风”后,我校的一些积极性高的年轻教师已经按捺不住热情,开始了大胆的教改尝试,尤其是七年级的高飞老师已经开始尝试全新的授课方式,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总体看学生很愿意接受,教学初显优势。但这样的个人行为难免片面,考虑不周,想有实质性的效果很难。建议以学校名义将七年级作为教改的试点年级,集中全校力量予以大力的支持、帮助,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努力探寻适合我校发展的高效教学模式。
三、组建团队,开展教改课题研究。
个人力量是弱小的,团队的合力才更加强大。建议我校成立“教改领导小组”,其任务就是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负责,集中集体智慧,促教改成功。初步设想:
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
副组长:教研室、德育处、教务处部门领导 组员:七年级各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教改领导小组将对试点年级的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定期开展试点年级教师的业务培训,教改小组人员坚持长期跟踪听课、共同评议,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不断改进、完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达成最大时效性。
四、总结经验,推广教学改革。
在教改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教改试点年级在一年当中各项工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一整套教学改革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出台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形成适合我校发展实际教学改革模式,在明年我校新的七年级甚至全学区新的七年级中开始正式实行,全面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改措施进行及时的修改、完善,使我校教学改革工作日趋成熟。
总之,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在改革当中既要付诸于行动,又不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积极稳妥的开展,使学校工作能够顺利平稳的过渡到教改的轨道上来,实为上策。基于此目的,本人特此发表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望能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经典浸润人生,读写滋养心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叶圣陶说: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动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自己体验、开拓自己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也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没有什么诵读,全是老师在“深入透彻”的迭迭不休的自以为是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几乎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行品味,自我发展,越讲学生阅读能力越低下,以致学生“爱语文却讨厌语文课”。唯有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章,直接品味文章,即使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专业,那也是学生自己得来而不是别人灌输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实践生成的,而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接触文章不当、品味文章不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路讲解,根据语文的发展进行知识点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题型训练,才会讲解有效有用。而诵读经典,使学生广博深刻;扩大阅读,增加文化积淀;读写结合,改变课堂学习习惯;重读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气质优雅源于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深入的探索钻研、不懈的阅读实践;广博知识在于学生广泛阅读、乐于思考、长于积累;学高读必广、思必深、写必勤,分高练必精、法必清、根必牢。为此,语文课堂应当转变面目:读是讲的基础和前提,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讲不可以挠乱学生的读写,语文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读写思维的课堂,然后才是老师必要的讲析。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讲,觉得讲得少就好像没有学,尽管听得昏昏沉沉,最起码觉得老师讲了,老师就尽职了,而自己语文阅读能力一直上不去那是自己天生不是学语文的料,是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成绩差是从小就有的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目标:
在自读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求:词句无不懂,知识无不明,佳句无不熟,义理无不通。有知识积累,有佳句摘录,有个人赏析,有大胆质疑批判,有文章主题概括评价。将读、思、写切实结合真正落实。在自读自学思辨中如遇困难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资料交流。力争每期每人研究透一本课外经典名著,让名著浸润人生,滋养心性,博雅情怀。力争每期每人写出一本丰厚的读书笔记,读过有痕,思过有迹,学过得长,写过有成。如此,何忧成绩?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感太差,理解不准,表达不精,写作手生?求学十年,没有积淀;虽也多读,没有基础;多彩语文,兴趣渐无;人文沉沦,心智不全;功利做人,乏味困顿。这些恐怕无不是没有精读经典引发!方案: 备读书笔记本、名家经典课外书(参考推荐书)。
一、周一周二语文课:阅读课内文章。(课内依然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
1、注重课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要做一个自觉自学有思想有思维活动的学生)
2、反复阅读课文(经典在于品味,品味在于反复,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掠而过的,课文要反复阅读体会,不可以走马观花,扫一眼稍懂大意,读一遍略知此文,只会让自己浮躁肤浅;要做一个有内涵的学生)
3、课文主题评价(概括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总体评价;做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学生)
4、课文延伸联系(课文中哪些东西能触发你联系生活现实,联系曾阅读过的读书体验,进行课内外沟通,使课文内容得以延伸,阅读体会得以丰富,把这些记录下来。要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学生)
5、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做基础扎实的学生)
6、课文赏析质疑(对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段手法思想等进行赏析评价,对你认为不妥的或厌烦的如作者行为经历、语言特点、行文构思、主题观点、遣词用句等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改法,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批判、改写,与作者进行思辨、商讨等;要做有自己思想有个性思维和认识的学生)
二、周三两节语文课:阅读课外经典,读名家名著,以现当代散文、古诗文、古代经典为主
1、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进行精当点评)
2、主题评析(概括、评析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
3、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历)
4、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手法等积累)
三、周四周五两节语文课:老师主讲,课本知识精讲、重点点拨、习题讲评、读书交流引导等。
四、读书笔记格式:(见附一)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唯有重视落实了写,读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只读不写者常会沦于浮浅,总是博而不深,广而不精,这不是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见附二)不求书厚,不贪读多,贵在精读与研思。
附一:读书笔记格式(每周一交)课内阅读篇目:
一、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二、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
三、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
四、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
五、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六、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多少积累多少,眼中有重点有考点。)
课外阅读篇目:(为加大阅读量,可每二周一交)
一、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句,进行精当点评,点评字数最少10余字,多不封顶)
二、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三、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积累,多少不限)
附二:课外阅读推荐:(以散文、诗词、其它篇幅相对较短类文学经典作品为主)
一、作者推荐
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冯骥才、宗璞、汪曾祺、李国文、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铁凝、张贤亮、毕淑敏、张炜、南怀瑾、孔令东、于丹、钱文钟、杨绛、钱钟书、余华、余秋雨、柏杨、泰戈尔、鲍鹏山、朱自清、徐志摩、茨威格、苏叔阳、傅雷、施蛰存、郁达夫、周国平、王蒙
二、作品推荐: 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类、诸子百家类、现当代名家散文选读类、古代文史类、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厢记、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推荐书目、等等 意见征求:对以上方案你有何疑虑或意见,请思考后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