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3 02: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

第一篇:“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

“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

—— 如何设计问题,营造动态课堂

◇ 杨宗勤

(泸州市叙永县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叙永

646400)

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数学潜力的挖掘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为此,我校开展了“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即:创境设疑——自主释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疑——梳理提炼——拓展存疑。

在这六个环节中,“自主释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疑”这三个环节是专门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增设的。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思考方向,整个学习思路可能出现混乱,这样就会导致自我学习的实效性不高,不但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连双基都无法落实。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效果,如何挖掘教材的核心问题,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呢?我认为只有设计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成为探究学习的强大动力,实现动态生成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问题设计要突出“数学的思考性”。

这是“问题”设计中最核心的特征,也是一个前提性要素。凸显思考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含量,即要把学生的思维闸门给打开,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展开由浅入深的系列探索。对数学学科来说,就是要设置一些数学认知冲突,形成强烈的思考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在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新知的探索活动。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学习给三角形(按角)分类这部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先看书自学后再与同桌交流:(1)按角的特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2)每类三角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出示三幅三角形图分别只露出一个钝角、直角、锐角)请判断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并想一想理由是什么?(4)所分的这几类三角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一个三角形中会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吗?

这个“自学提示”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它首先引领学生学习表面特征: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是怎样的(学生通过看书能获得这些知识)。然后创设一个认知冲突:只露一个角,为什么露出钝角和直角的能马上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而露出一个锐角的却有三种可能?将学生探索活动引向深入,深究三种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引领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中会不会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经过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对三角形的分类标准的本质特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问题设计要强调“空间的适度性”。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思考空间,思考空间过大,学生无从入手去展开思维活动;思考空间小了,学生又会受到束缚而失去思考性。把握空间的适度性主要表现在:所提供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活动才能回答,而思考的方向又比较明确的,也就是要求学生如何对问题展开探究的思路比较清晰,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里,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释疑:

请你围绕以下问题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回忆一下:能直接比较分数大小的分子或分母有什么特点?怎样直接比较他们的大小?

(2)和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为什么?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运用此性质将和变成可以直接比较大小的形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什么是通分?通分时要先求什么?为什么?接着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思考后可以与书上对照一下)

(5)拓展:把分子化成相同的数算不算通分?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后的分数后再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最后拓展生成问题,形成强烈的认知矛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的本质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三、问题设计要凸显“导思的操作性”。

一个有效的“自学提示”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思考的引领性,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事,怎样去做,然后有序思考等,这是一个高质量自学提示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操作性学习、合作交流性学习等,要想避免“操作杂乱”、“合而不作”等现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指南”、“合理建议”,使他们按照操作程序展开思考,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引领学生合作探疑:

请大家先独立探索,然后展开小组交流:

(一)探究材料:

1、分6组分别准备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6个、8个、10个、12个、18个和24个);

2、每个小组一张表格。(拼出的3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的数量记录表)

(二)探究指引:

1、小组内分工合作,用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至少3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2、把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表内。

3、观察并分析数据,小组内交流:

我们用多少个正方体拼摆?体积是多少?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有几层?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梳理提炼并进行汇报。

此“自学提示”给学生规划了清晰的探索思路,而且操作性比较强。

四、问题设计要注重“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接受系统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我在复习“圆柱与圆锥”时,媒体出示了一个高1米、底面直径6分米的圆柱体木料,于是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给出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再解答),在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生1:木料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生2:将木料竖立于地面,占地面积是多少?生3: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生4:把木料沿着底面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生5:截取一个高2分米的圆柱,表面积减少了多少?生6:把圆柱滚一圈,滚过的面积是多少?

生7:把木料分成4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生8:如果每立方分米木料重400克,这根木料重多少千克?

......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回答中相互感染,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这一过程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将复习引向深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开放性问题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的显著特征,它不仅体现在新知探究中,在复习课中也需要好的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应用环节再起思维高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升思维品质。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问题的引领,问题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问题的设计,教师要以研究的视野看待问题,从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学导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导式学习化”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

学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二、要求: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4.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5.开放性(有可供学生思考拓展的“留白处”); 6.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备课:

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课堂组织实践——→ 课后反思补充。

四、上课:

基本环节(五环节):

“明确目标—→尝试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

(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尝试自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出示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

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尝试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 3

该是将“学路”和“教路” 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 “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 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 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详细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强化学导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教师要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尝试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 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不互相嫉妒、不互相拆台、不互相封锁信息。

第三篇: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技巧

三疑三探交流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技巧

重阳镇下街小学

李学兴

2014/5/14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技巧

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我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到如今,对课堂的如何设疑,更是对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设疑的时机,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把握设疑的时机是发挥设疑功效的关键。

一、在导入处设疑,激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入时进行巧妙的设疑,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教“圆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各种车的图片,导入设疑: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总是圆的?车轴又装在什么位置上?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再分组讨论。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被巧妙的设问所吸引,纷纷开动脑筋,结合课本上的所讲的内容进行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在解疑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重点处设疑,强化重点

知识的重点是教学的核心,是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使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先学习了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他们的比较方法是怎样的,带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设疑:那么,要是分子分母都不同,这样的分数怎样比较呢?这时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试做例题。这样,在教学的重点处设疑,诱导学生由联想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欲望,使思维的大门绐终开着,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在难点处设疑,突破难点

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难点处设疑,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

克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调商是教学的难点,出示例题:430÷62,提问:计算时我们可以把除数62看作几十来试商?应商几?学生试算,你发现了什么?这时设疑:为什么不能商7,而要改商6?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试商的原理和操作结构,使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

四、在平谈处设疑,活跃思维

当教学处于平谈无味,产生枯燥感觉时进行设疑,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探讨出了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练习,这时有些学生开始疲劳,情绪开始低落,便在此处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是怎样来进行计算的?学生马上回答: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接着设疑: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要根据什么来决定?学生立刻精神振奋,顿时化解了学生对内容枯燥无味的感觉,个个开动脑 积极思维,兴趣盎然。

数学是问题垒成的思维之山,在数学中问题无处不在,疑问无处不在。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使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必将为全面实施新课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开辟一条大面积提高数学创新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重阳镇下街小学 李学兴

2014/5/14

第四篇:小学数学新课改“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新课改

数学“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追求教学效率”这一教学的本质特性日益凸显,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坚持走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目标教学、主体性教育,创新实践教育等教育改革成果,着力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水区。新课程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和谐、创新、富有生命力的背景。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纵观这样的课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4.教师盲目追赶潮流,效仿名师专家,目标意识不明等。因此,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优势,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和关键。基于这些原因,思考如何形成新的教学规范,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至关重要。“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旨在协调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丰富,而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的工具。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感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

1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他甚至要求小学生也都要能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成为一个“发现者”。

3.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

4.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五大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5.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6.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一切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必须以此为依据。

三、模式的界定

前提: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先学后导”与以往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变化,“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在师生充分交流、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导”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念重构。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操作样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形成知识、技能,沉淀方法、经验的教学过程。

四、模式流程及实施策略

(一)模式的流程

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将“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大致解读为以下四个基本流程:一“引”:通过复习旧知、情境创设等多种策略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入新知,质疑新知;二“探” :利用认知冲突,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新知;→三“议”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汇报交流,通过学生评议、教师指导归纳总结新知;→四“练”:梯度练习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尽可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实施策略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一体,明确界定了学生“学”与教师“导”之间的关系。同时,数学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决定了学生“学”的度与教师“导”的关键。下面我们具体解读实施策略,并就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和解决问题等不同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1﹒“引”:引入质疑新知

本环节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找准新知切入点,激发认知冲突,为自主学习锁定目标;

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学习,一是常规训练:背背口诀、做做口算或者完成数学基础知识的填空练习,甚至还可以做做思维训练游戏;二是在复习旧知、体验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新知,明确当堂学习目标。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坚持设计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常规训练,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基本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整个过程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

2﹒“探”: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解决简单问题、汇集学习疑难;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学生的学习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围绕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摆一摆、摸一摸、拼一拼、画一画和算一算等自主独立探究的形式,尝试着对新知的学习,初步理解新知的形成,了解学习方法。二是组内讨论提出疑问: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或者提出自己学习的疑问。

教师导的过程中要注意:1.组内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练习),对新知识已有初步理解,但理解还不很全面,或者说只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这时的学生是心里明白而嘴里说不出来,真所谓“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未达”。这时就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比较零碎的知识成为整体,让学生更加理解新知识,形

成技能,或者是汇集大家都没有办法解决的疑问,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2.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目标都非常关键。3.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一方面适时给予引导,另一方面要搜集生成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教学提供素材。

建议:计算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方法的迁移来尝试学习新知。概念教学则应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的物质基础,引导学生加以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共同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议”:讨论总结新知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全班交流讨论,共享学习成果,合理优化学习方法,总结新知。学生的交流讨论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一方面学生汇报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疑难;另一方面听取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二是有教师介入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重点难点,给予提示和引导。三是师生共同回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认知模型。

教师的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交流汇报探究学习的成果的面要广一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2.充分让学生互相评议、提出疑问便于深刻理解新知;3.关注生成资源,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优化、总结学习成果。

建议: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计算或者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进行合理优化、总结基本算法和策略。

4﹒“练”:运用延伸新知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巩固运用新知,检测课堂学习目标;总结延伸新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的学习分三个层次进行:一基本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或者教师设计的与教材例题相类似的题目;二是完成变式练习或者综合练习;三是完成拓展练习,总结延伸新知。

本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练习的量:尤其是计算课,足够量的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巩固算法;2.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有益于学生运用和总结课堂学习内容;3.注意练习的梯度和要求: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要建立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之上,不一定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

第五篇:课堂教学设疑提问的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设疑提问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是关键,而这些都离不开课堂中的设疑提问。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过了一番之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非常清楚的道出了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最后达到“无疑”的过程。而现行教学中,很多同学只满足于解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解疑,超越了“无疑”、“有疑”两个阶段,从而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这样就降低了思维训练度,以致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搞“满堂灌”;另一方面是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不愿多想。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设悬念,存疑设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粗简学生的求知欲、思维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各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保证。

因此,从学生自身出发,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亲身对探究问题过程的体验,找到答案,从有疑到无疑,是新教育理念所要求的——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基于以上的思考提出了本课题。

2、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练习、进行教学评价”。本课题旨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教学步骤:分析教学目标、进行情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强化练习,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疑、即如何提出问题,怎样把握各种不同问题的功能,怎样根据不同情境提出问题,怎样设计这些问题;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发散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无疑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题研究主要想解决的三个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疑

2、怎样根据不同情境提出问题,怎样设计这些问题

3、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二)、研究目标

1.设计课堂设疑提问的提出:能从(1)教学目标(2)课文标题(3)关键词(4)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等方面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

2.通过不同情境设计问题的方法。

3.精心设疑,达到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4.最后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教学,形成教学方法与成果。

(三)、研究方法

以课堂为主阵地,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研究。设疑提问时激发思维的有效手段,巧问善诱是创设良好思维情境的关键,在“巧”字和“善”字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好何时问、何处问、怎样问、怎样导,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教学中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环环深入。

具体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综合实践法、比较研究法等。

三、研究保障

(1)完成本课题研究时间、精力的保证

韩晓燕自1999年师范毕业到2008年9年内,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对中学课堂教学轻车熟路。平时也学习了大量的教研书刊,在切实了解中学理科教学现状、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教研素养与能力。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从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确保此课题不会流于形式。

其他都是一线中学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潜心于教学,善于反思,潜心于研究,同样具备研究素质。何井民是马圈子中学教学校长,有着多年的中学教学经验,组织领导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及教研工作。高建全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多年,是市级骨干教师,并参加省级骨干培训,参与了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并以结题,现正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多次在教师技能大赛中获省、市、县级奖。李敏凤、王亚军、宁志伶、赵志娟老师多年从事初中毕业班工作,并在中

考中多次中考优秀。课题组成员不仅有丰富的教研能力、教学经验,而且能通过Internet查阅大量资料,并利用多媒体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资源为教具,有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条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多媒体设备保证

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有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相关的图书资料。他们本人也都 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完全可以辅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以教科研骨干教师韩晓燕、教学工作为中心的何井民副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员为高建全、李敏凤、王亚军、宁志伶、赵志娟等教科研骨干教师。

(4)精心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利于实验与研究的正常进行。我们对八年级1-2班为实验班,3-4为对照班。

四、研究过程

我校的《 课堂教学设疑提问的研究》课题设计报告,于2008年3月被县教育局批准立项定为“青龙县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设疑提问的研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营造平等、自信、鼓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提问。

学生在课堂中时,我们就应该给学生树立一种积极提问的心态,并且引导学生肯定那些爱提问的同学,在课堂上建立平等、自信、鼓励的氛围,给学生敢想、敢问的自由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充满了鼓励和肯定,成为学生喜欢的空间。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这样,学生将会在自信、鼓励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2、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留足学生思考、提问、表达交流的时间,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一般采用直接自己提出问题,或刚出示情景就让学生立即举手提出问题,然后找学生回答,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为学生留出充分思考、提问和表达的时间,留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时间,真正鼓励学生提问,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在以后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想要提的问题写在课本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但在课堂上要进行充足的交流。教师在提问前应给予指导,针对本课的课题、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提示引导,明确提问的方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提问,在生活情景中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再思考,当然教师应该进行一些观察情景、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的指导。

3、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引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给孩子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学生学习的舞台上设置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研究效果

1、通过研究不仅使教师观念有所转变,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了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六、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设疑提问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设疑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分解问题的难度,轻松、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形成了如何进行课堂设疑提问的方法和策略,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研究水平、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下载“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设疑”的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设疑”的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

    [数学精品论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设疑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设疑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以学案导学

    以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认一认,分一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认一认,再把这些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2、买一块1角的橡......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

    构建小学数学“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构建小学数学“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闫仁川电话:*** 重庆市铜梁县永嘉镇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小学数学智趣导学 促进发展”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智趣导学 促进发展”课堂教学 专题研讨会在实验小学召开 为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深度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弘扬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流价值,充分展示小学数......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疑策略研究(精选五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疑策略研究 2004-02-27来源:吴爱民 【内容提要】 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历史课堂设疑教学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视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2007年12月26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全县初中教学视导检查小组,和部分业务骨干一起对全县32所初中教学工作进行了视导。语文学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