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

时间:2019-05-13 02:4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

第一篇: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

《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

开题报告 周村实验学校 孙小燕

导读:经常带队参加合唱比赛获演出的老师会发现,合唱团的孩子都非常守纪律,而且很容易与人沟通。这是因为,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感。而歌唱艺术又能让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气质。怎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提高,就要有准确的呼吸,科学的发声。通过长期训练和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歌唱去体验真、善、美。尤其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合作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少儿合唱不宜单纯追求演唱难度,而应注重在合唱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很多合唱队致力于提高难度或是选择难度高的曲目,追求多声部合唱,甚至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学习成年人的声乐技巧,这些行为不但影响少儿合唱的质量,还对少儿的成长不利。实际上,只要在儿童自身嗓音的基础上,教会他们正确的呼吸方法就可以了。他认为,童声本来是很动听的声音,如果人为地对其雕琢、改变,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演唱的形式也应当从内容需求出发,不需要过于复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前苏联团中央书记克鲁普斯卡亚(列宁夫人)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幼儿开始就给孩子们灌输合唱的理念,在歌声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和相互鼓励的意识。使孩子们认识到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才能把歌唱好,才能把一件事做好,成功的获得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表现。许多有经验的合唱老师都非常清楚,一支好的合唱团,并非每个队员都有一副好嗓子,而是依靠整体的力量去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好的合唱团团员一定是一个合格的独唱演员;但是一个好的独唱演员却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合唱演员。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价值。1.课题的研究目标

(1)在平时的训练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与人沟通,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质。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充溢着善与美的高雅音乐殿堂里寻求真理,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良好的音准。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

(2)动听的音色。好听的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指导学生歌唱,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3.创新价值

(1)就是在排练合唱作品时,启发学生进行意境想象。具体做法就是在排练过程中,教师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要求等,用简练、生动、形象、感人的语言来描述作品的内容,启发队员进行意境想象,引导队员进入“角色”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真情,让他们能够十分投入地演唱,以便获得比较理想的演唱效果。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真情”以此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

(2)参加合唱训练的学生在这个团队里的时间内,基本上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歌唱,学唱了许多中外名曲,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与人沟通,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质。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对不同的年级展开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2.对比实验研究法:开设合唱兴趣小组,所开设的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将兴趣小组和普通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索合唱教学合作意识在教学中的应用。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并运用到教学中。

4.经验总结法:把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总结。五.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3.12—2014.4)

进行课题论证申报,填写申报评审表,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对学生的分工,并组织老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教育理论,明确合唱队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4.4—2014.11)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交流合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实验教师互相说课、听课、评课,总结完善并在各级部进一步推广,根据课题目标,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每月固定举行一次例会,商讨课题实验工作,同时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搜集有关实验的课例、课件等。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3.总结阶段(2014.11—2015.1)

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全面分析,总结经验,写出研究报告及论文;整理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成果,反思实验过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物质保证:

(1)本校音乐教室全部配备一流的电教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电脑、网络等设施齐全,能确保学生欣赏音乐,挖掘好的作品。(2)学校钢琴作为合唱的必不可少的乐器,学校领导以配备一台专门为合唱伴奏的钢琴。

(3)学校信息化平台畅通,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方便资料的储存和共享,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及时进行交流。

2.人员保证:

(1)学校教师团结合作意识强、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素质,工作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都很强。已充分认识到这次机遇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次机会。

(2)指导老师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在省市的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在指导的合唱比赛中获得市一等奖,并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合唱节比赛。

(3)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保障了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3.制度保证:

(1)合唱作为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1、3、5下午两节课后,准时排练。

(2)我校的合唱队已建队多年,有很多课题研究的制度保证和经验可为我们学习借鉴,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第二篇:合作意识培养 赵红梅

浅谈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赵红梅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中心的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刚开始进行生本实验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摸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走了一些弯路。小组合作有些盲目,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不断地调整完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注意几点:

一、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要引导合作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让小组合作日趋合理与完善。最好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明确目的任务,比如我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一生字。二好词、好句。三课文朗读。四感受。五疑问。小组长带领,没人说至少一条。这样就避免了后进生光听的现象。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指导方法的基础上鼓励每个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尤其在第二课时的小组展示中,小组展示“四步法”,一带领全班学习生字。

二、检查大家的好词并解词。三检查好句。四检查大家的课文朗读。这四条必须在课前分好工,才能有流畅的展示。长此以往,四人小组合作会越来越默契。

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做法,我还要继续学习大家的有效的方法,不断改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

研究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过程呆板,练习乏味等等,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切入点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最佳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求异意识、促进、创新意识、优化、和谐

一、课题的确定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分辩率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依赖父母;在学校里,学生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只要是课本上的,只要是教师说的肯定对,绝对错不了,“依样画葫芦”的思想很严重。如此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的研究。

二、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1、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

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5--2001.8)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在一、三、五年级各选择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组织实验班教师围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和“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求异意识”两个主要问题学习与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二阶段(2001.9--2002.7)实验与研究阶段,主要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合作交流学习”的探讨。

第三阶段,2002年9月以来,实验效果分析与讨论。

2、主要遵循的原则

(1)民主愉悦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2)启发探索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

(3)个性化原则

基本涵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4)求异求优原则

基本涵义是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

(5)评价激励原则

基本涵义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三、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自信心。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

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每个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找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像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我能行”。

①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着地探索。而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童话导入和故事导入。

②优化新知识的探索,注重操作和尝试

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和尝试,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5,在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通过教学过程中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③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问题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审视全局。例如:根据实物图编题。如图:

这道题既可以看成★与☆的组合,又可以横看成4排,每排5个,还可以竖看成5排,每排4个等等。这样学生编出的题目也就精彩纷呈,视野也就辽阔。

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在具体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多给一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如在教学“100—13”的连续退位减时,学生都知道: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可实际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仍不会正确运用。对此,我让大家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计算又快又不会出差错?两分钟后,一个小学生举起了小手:“可以把100—13看成99—13,再把所得的差加1。”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创新性想法,大家触类旁通,退位减法也就很少有人再出差错了。

⑤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 和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解疑 要讲究策略,如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鼓励学生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优化练习设计,确信“我真棒”。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用好课本上的基本题外,还应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练习,在“求异、求变、求活”上下功夫,使学生体验到他才是最棒的。

⑴求异

数学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的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维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解法求异(如一题多解)、结果求异(如一题多果)等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向独特方向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我们设计过这样的多解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25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解法1

500÷5/8÷(500÷6.25)--6.25=3.75(小时)

解法2

500÷5/8×(1--5/8)÷(500÷6.25)=3.75(小时)

解法3

6.25÷5/8×(1--5/8)=3.75(小时)

解法4

6.25÷5/8--6.25=3.75(小时)

解法5

6.25÷5×(8--5)=3.75(小时)

⑵求变

为了克服学生解题的“单调性”,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条件和问题、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思维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发生差异,让学生明确变后数量与变前数量的关系,弄清数量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问题求变或题材求变。例如:工人计划修一条24千米的公路,已经完成了18千米,完成了百分之几? 可变为:

①工人修一条24千米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多少千米?

②工人计划合适一条24千米长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多少没完成?

③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18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④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6千米没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通过这样发散式练习,可以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灵活、流畅,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富有成效的想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⑶求活

无论是数学知识本身的要求,还是现代的生产实际,都要求数学教学要给学生以活的知识,活的答案。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就要力求体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的“开放题”设计,它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

四、实验与研究的效果

1、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教师 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

2、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索,方法由学生来摸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辩论与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求异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3、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2002年6月我们召开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的座谈会,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质量进行了分析。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差距不大,但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强,表现欲强,而且他们有了一种不唯书,不唯教师的观念,在课堂上敢于否定同学的意见,还有部分学生敢于否定教师 观点,其内在思维品质 实在可贵。

4、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要求有所提高

开放的课堂、民主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求异和创新的意识增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因此,要求教师 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的课堂教改信息,逐步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丰富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内涵。

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我们认为“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但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继续探讨,以便有得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第四篇:小学艺术特长生培养策略的研究

`摘要

现阶段中小学艺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令人堪忧,这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文化课素质水平偏低,他们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又不加以巩固导致学习起来很吃力,本文分析目前艺术特长生的教育现状,以音乐特长生为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小学艺术特长生的文化建设。

引言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是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阶段,也作为小学生发展的基本任务。目前,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才艺的培养,同时很多学校也做到了与时俱进,推出很多才艺培训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手段,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国小学1-3年级的特长生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相关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议,完善我国小学特长生的学习生活。

1艺术特长生教育现状

1.1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的教育

由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目前对于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好坏的评价主要就看学生的升学率,这种情况导致在培养艺术专业学生过分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艺术特长生来说,道德教育收到广泛关注,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学生们的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很多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比较严重,学习压力的增加,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心理问题。

1.2忽视了文化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目前普通高中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一直不够重视,部门级领导不愿意把优秀的教师分配给艺术生课堂的文化教学,缺乏相对科学的艺术生教学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方法,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导致教师的责任心是不够的,不注重课堂效率,把上课当做自己的任务,讲完就走,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高。

2小学艺术特长生培养策略

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从小就开始打基础了,艺术特长生也不例外,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目前艺术特长生的现状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提出相关策略,这里以小学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为例进行说明。

音乐课程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推进作用的一门课程,音乐特长班的建立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艺术特长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反映基础性和整体性,也要反映出适应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而且还要以“乐”育“德”,以“乐”育“智”,以“特色”促进“综合”,教师不仅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修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体验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在课程的指导下,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结合时代和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艺术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真正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

2.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1)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文化氛围减轻心理负担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给予鼓励和表扬,然而进入学校以后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使孩子误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目的,而他们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所以原来的性质正在慢慢被抹掉。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们被迫学习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从而扼杀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不仅培养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减轻心理负担,无忧无虑的学习。(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把感受音乐同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音乐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音乐领会力发展的目的。与音乐和谐一致的动作能帮助儿童用他的身体和运动知觉去感受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性质和节奏的感知;另一方面,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又促使儿童的动作变得协调、敏捷而优美,富于韵律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音乐游戏和音乐比赛,包括律动、歌咏比赛、合唱队及各种乐队的组织、训练与演出等许多不同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听、唱、说、舞、演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上《小动物唱歌》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最少要会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开始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同学们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程度,教师要敢于创新,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一种娱乐方式。这是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想要达到的效果。音乐教育不只是依靠音乐本身的形式美,更需要选择富有感染儿童心灵、陶冶儿童情操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为儿童提供精心选择的“精神产品”,通过高雅优美、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内涵,提高儿童音乐审美感受和表现能力、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完善人格、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比如可以通过通过演唱、器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等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题积极性。比如有的学校校进行了竖笛、打击乐进课堂,效果就较为显著。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给了孩子们一种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丰富教学形式。如在《保护小羊》中,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小羊们的温顺;狼的凶残;狗熊、小刺猬、大象、小猎狗的友爱;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2.3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艺术特长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高考压力增加,在未来的学习中许多学生感到迷茫,没有信心,所以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心态,最终改变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此外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真假、正邪的能力。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通过对小学生自身道德的培养,消除来自社会能够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继续开展良好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

教师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老师不是“管家”,也不是“保姆”,他们不是不断地在学生耳边唠叨,也不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拾金不昧的时候,教师表扬学生的同时,对班上所有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有父母来看望学生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或在上课的时候把德育知识渗透在课堂内容之中。

2.4家校联合培养

建立学校家长联合会,使各位孩子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之中来,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活动,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聘请家庭教育类专家,让家长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它也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举行参加亲子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建立家校联系卡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通过家校联系卡,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的是写出来的,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准确理解。

3结语

本文从艺术生的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目前艺术生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把小学音乐特长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关教育策略,为今后小学艺术特长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庆.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9.[2] 胡继渊等.发达国家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2):16 [3] 刘文英.高中特长生的管理[J].中学校长,2007(3):17-18.[4] 赛音吉尔嘎拉.关于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J].内蒙古教育,2011(7):57.[5] 孟凡亮.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拓展综合“艺教”一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之路[J].江西教育,2011(4):8-10.

第五篇: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

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开展效果不佳, 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作意识、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家庭氛围、学科舞 台、“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这是歌德的名言。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取得协调、能否具有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这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中开展好合作学习,将为以后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打好一个良好基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功效。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一项,“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帮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他人,发现同伴的长处,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提高活动的质量。那么,作为教师,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则是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开展效果不佳:当课堂上进行随机分组活动时,经常有学生喊着我不要和谁谁谁一组;进行小组汇报时,每个同学都争着汇报,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置之不理,这样等于没讨论,分组活动也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效果。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1.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合作技能弱。2.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家庭环境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3.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要求。

要教会学生的合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做宽厚待人友爱协作的楷模;营造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重要条件;最重要的还是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合作的舞台。

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互相质疑问难,共同解决难题,来享受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快乐。我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实际教学中摸索了这样一些小组合作的训练方法:

一、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合作意识

儿童心理学指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做游戏,根据这一特征,我通过组织一系列游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比如,分组情景表演、分组水果蔬菜接力等这些需要与小伙伴的合作来完成的游戏,通过游戏让他们明白,有时要想完成一件事,光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不行的,而要和同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成功的合作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哪些人一起合作更顺利,如何分工,合作过程中如何耐心倾听,如何有效沟通,出现矛盾怎样化解等等。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合作,不断强化合作意识。

1、合理搭配,动态分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新鲜,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合作学习分组最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组员的人数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各班学生自身能力的强弱、兴趣特点等,但一般以4人小组比较合适。另外,经过一段时间小组合作活动后,小组成员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和发展,出现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就要及时调整部分组员,达到小组间的平衡、和谐发展。在我任教的班级小组合作一个月调整一次,每次都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推选出6-7个爱学习,负责任,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兼小组长,然后抽签确定小组顺序,再让6-7个小组长轮流选出副组长,组员1和组员2,这样就组成了4人学习小组。因为都是学生自己选出的好朋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心情比较愉快,相处比较真诚,合作学习也就比较有效了。

2、选拔组长,培训管理

我曾经选拔过思维最敏捷,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后来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很聪明,但是很自私,或者太自我。有的学生虽然反应快,但也很贪玩,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像这样的学生并不适合担任组长。现在我们选出的组长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最认真负责的;不是反应最快的,但一定是最乐于助人的。尽管如此,毕竟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自我,关注面比较狭窄,也比较无序,因此需要不断培训。我教小组长要学会制定规则,安排发言顺序,经常夸赞和帮助自己的组员,赢得组员的信赖和支持,自己努力学习,争取获得表扬,不断树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组长们具有了初步的管理意识。

3、及时辅导,榜样示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合作知识缺乏,合作意识薄弱,合作能力落后,但是他们天性好学,善于模仿。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辅导,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要注意观察每组是否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要及时加以一定的辅导,如“和钟姐姐交朋友”这堂课上,我第一次组织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并对早上起床的情景进行表演。讨论开始后,有几桌小朋友还没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思,有的捧着书认真地读着,有的争论着只有两个角色没有表演的机会。这时,我没有大声地训斥他们,而是让全班同学安静下来,选了一组合作得很好的同学,现场进行表扬,并且说明了他们被表扬的原因:他们让没有角色的同学扮演旁白或搭建布景,每个人都为情景表演努力着,真棒!接下来让学生继续交流,有了现场的示范和老师的表扬,此时的交流热烈非凡。同组的四个小脑袋凑在了一块,他们认真地说着、听着还不时地提出意见。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4、学会倾听,养成习惯

有效的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达到理解同学的发言吸取他人的见解,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常是各说各的,等所有人都说完,活动也结束了。结果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针对这一点,我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在合作之前要求学生每个人必须发表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在说自己想法的时侯,本组的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最好能用眼睛看着对方,赞同对方的观点时要点头示意;不赞同的时候必须等人家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允许中途插嘴,打断别人;合作中也要适当的关注,对认真倾听的学生当场表扬,给予奖励。合作结束后让学生说说聆听的感受等,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比较,从而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三、在竞争中逐步激励合作意识

竞争是前进的动力,低年级小学生竞争心理强,因此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用组间竞争来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能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大拇指,红苹果”活动,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成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良性竞争。

总之,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决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家长和教师精心的教育和情感感染。只要大家充分认识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合作教育的意识,随时向孩子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顺利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岩辉 杨新建 刘玉梅.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年06期

下载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合唱艺术培养小学合作意识的实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作文主见意识

    题目: 用“远教”平台,培养作文主见意识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盲点。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所写的作文不是胡编乱造,就是千篇一律,......

    如何培养小学生团体小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团体小组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经过实践,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

    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安岳县人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杨光英: 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论文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规则意识 论文摘要:“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则意识,做到“从心......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研究总报告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吴银娟 课题类别: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合集5篇)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研究实施方案 (2011-10-27 09:41:47)转载▼标签:分类: 幼儿教育杂谈《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