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
交际法介绍、描述与评析
一.交际法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交际法的代表人物有荷兰的范埃克(J.A.Van.Ek),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klin),威多森(H.G.Widdowson)等。交际法从诞生起就明确地把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交际能力, 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形式同等重要。交际法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提出了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 坚持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打破传统语言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局面。因此, 交际教学法一经产生就风靡全球, 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语言教学流派之一.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围绕语言的“形式一功能”争论不休,对它们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研究的所有内容,而这些争论必然又反映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交际法的流行反映出功能主义者在这场论战中取得胜利。他们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外语教学应体现这一本质;能用外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就说明外语教学是基本成功的。交际法对于语言本质的描述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第一次为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他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功能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和心灵主义的心理学理论(Bell.1981:146)。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 不论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 还是听说法、视听法, 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目的都是教授语言形式。本世纪以来, 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都有了很大的理论突破和进展。就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来说, 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1957)提出语言研究应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在他看来, 一旦人们掌握了高度抽象的语言能力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1)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 一个人语言掌握得好坏, 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他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有多好, 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这里面包括诸多社会因素, 如语言以外的表达方式(像体态语和辅助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语体问题)、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语言形式(语域问题)等。因此对语言要进行语体、语域和语言功能的分析, 对学生施行有目的的教学, 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式语言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至今,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韩礼德(Halliday, M.A.K)更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的社会功能,他的意义潜能理论是对交际法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意义潜势是语言能够做事情的行为潜势的实现,换句话说,意义潜势是指“能够通过语言做事情”,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能够表达意义”。意义潜能研究的是语言的深层形式,它不同于结构研究的语言的表层形式。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交际法改变了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传统,而侧重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即通过语言做事情,表达意义的功能。交际法将语言视为是一个意义表达的系统,其基本单位不再是语言的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语言的功能和交际意义。功能主义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行为, 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用来完成社会功能。系统功能学派把语言完成的功能抽象归纳为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往和交际。语言的结构反映语言的功能和交际使用。语言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它的语法和结构特征, 而且是体现在语篇中的功能意义和交际意义的范畴。
交际法的心理学理论是意念论。意念这个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人脑反映现实的思维活动形式,是人类共有的。人类的思维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操不同语言的各个民族有共同的意念范畴,特别是比具体意念抽象程度更高一级的意念范畴,而人的思维又可以分为有限的意念范畴,各个意念范畴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意念项目,意念项目还可以分为细目,同一个意念项目,各个民族又用几乎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常用意念项目及其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构成了某种具体语言的共同内核。因此,采用语言的功能进行教学就是运用这些共同的、有限的意念范畴以达到掌握一门语言的目的。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运用语言表达什么思想;二是怎样表达思想,即表达形式。由于人类的思维有共同的、普遍的意念范畴,所以常用意念项目就成为欧洲现代语言教学的共核,成为欧洲现代主要语言教学大纲的基础。由此,常用意念项目及其语言表达方式就成为现代语言教学的依据。交际法就在意念理论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二.对交际法的具体描述 2.1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总体思想
交际法教学可归纳为三个教学原则:交际性原则、任务原则和意义原则。交际性原则认为涉及真正交际行为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任务原则指使用语言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意义原则指对学习者有意义的语言能促进语言学习。按照这些原则,交际法让学生在真正的交际活动中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因此,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活动必须涉及真实的交际内涵,通过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根据Jack.C.Richards和Theodore.S.Rodgers,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Jack.C.Richards & Theodore.S.Rodgers,2000):(1)将语言意义放在首位;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
(3)语言学习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学习掌握外国语语言的最佳途径是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4)语体变化是教材选编设计的中心概念,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语言功能、语义都可作为教学内容编排顺序的依据;
(5)使学生勇于投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活动中,在不怕失误的体验中获得交际能力;(6)以语境为尺度衡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7)机械训练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8)语音到达能被人听懂的水平;(9)阅读语法和写作可以从初学开始:(10)审慎使用母语。2.2运用交际法的教学流程
一般来讲,运用交际法的口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的表达思想三个步骤:
(1)接触就是一开始学生接触自然的对话,并在对话中接触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对话是在逼真的情景中呈现和传授的,通常对话用一组画做背景,每张图画叙述对话中的一个内容。
(2)所谓模仿范例练习就是从学生各自对话所接触的各种语言形式中抽出一、二项语法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学生不断重复模拟范例练习,便于在表达思想时能灵活使用同类的句型。同时,模拟典型情景中典型语言结构,还能加速学习过程。因为学生通过模仿范例,才能掌握语言规则,然后根据这些数量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数量无限的句子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模仿练习不完全是模拟操练句型的形式,而是通过回答的形式,使对话更接近自然语言。模拟练习的范例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对话或课文。模拟练习基本上仍然是一种有控制的操练过程,主要由教师决定的。而学生通过模仿范例的语言活动所学的语言材料都是人为的,是非真实的语言。所以学生仅凭模仿范例的语言是达不到自由表达思想的程度的。
(3)自由表达思想。凡是受外部控制的语言表达活动只能算作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而不是使用语言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能达到自由表达语言的程度。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应供应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2.3运用交际法的教学特点
Maley概括了交际教学法的六种特征: 着重于语言的运用以及恰当性, 而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在交际活动中, 更侧重语言的流畅性, 而不仅仅是准确性的训练;通过语言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而不是机械地进行语言操练;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而不是以教师为主角;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因而不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意识到语言运用的多样性, 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语言本身。
(1)达意是最重要的。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这比追求语言形式上的正确,更容易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如果使用对话,常常围绕交际功能,不需死记硬背。一般来讲,教学基本单位不是以往各外语教学法流派中的单词、词组或孤立的句子或一句、二句对话及其组成的课文,而是话语。课文单纯呈现语言形式,而话语才是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的。因为双向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互为影响并贯穿在整个言语之中。(3)有上下文是基本的前提。使用语言是指在话语中使用语言形式体系进行交际。而课堂教学不是讲解语言规则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它是在适当的言语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4)语言学习是学习如何交际。要求课堂中所学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追求有效的交际功能。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选择适合社会言语交际的情景。真实的、地道的言语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实、逼真,以保证学到真实、地道的言语。只有做到英语口语课堂交际化,才能使学生掌握英语并把它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6)通过交流的过程获得目的语言知识结构。(7)获得交际能力是最终的。
(8)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使用言语。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9)主要目的是达到语言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语言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流利使用。
(10)学生的内在动机来自于对交谈内容的兴趣。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方面,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形象、逼真的交谈内容吸引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对交际法的评价 3.1交际法的优点:
交际法旨在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以区别于那种纯粹的“语言”能力。交际法的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交际中去。交际教学法作为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交际法强调语言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应用。(2)课堂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担任主要角色。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和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处于更为积极主动的地位。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由于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应用,在教学中放在首要地位的必然不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交际教学法要求鼓励学生从初学阶段就能运用所学语言的流畅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关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必见错就纠。
(4)在教学顺序上,交际法与传统教学顺序相反。Brumfit 对交际法教学的描述如下:利用所学语言尽可能多地进行交际——介绍为了要达到有效交际而必须学习的语言项目,如有必要再进行操作。传统的教学法顺序往往是:介绍新项目——操练——结合实际场合运用。
(5)交际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在具体交际场合的灵活运用,改变了“学无以致用”的情况。
(6)交际法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真实情景,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7)交际法能创造融洽、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古板、枯燥、压抑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寓教于乐。
(8)交际法发展了学生的话语能力。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不同,交际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运用活动,学生接触到的和使用的不是孤立的词汇和句子,而是连贯的表达。(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3.2交际法的缺点:
(1)功能——意念项目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项目;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 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 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
(2)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仍有待解决。
(3)课程设置、考核、教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起始阶段, 交际法使习惯于其它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同一功能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如何选择和取舍, 没有客观标准, 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 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4)交际法看上去与传统方法相悖, 因此它容易遭到反对,尤其是遭到年长的教师和学习者的反对。
(5)第一,交际法排除了语法教学,造成语言质量下降。交际法在推动学生应用外语交际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生语言运用的质量并不高,往往是流利有余,准确不足。
(6)交际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同时还需在外语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这样造成压力过大。
(7)交际法较难评估。测验和检查学生的语法能力较容易,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那么容易。
(8)教材和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际法的运用和交际活动的开展。此外,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运用交际法。
(9)考试的形式影响了交际法的应用。各类考试大都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能力。大多数外语教师和学生都把精力用在做各类与考试有关的习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考试的负面效应,使交际法较难实施。
第二篇: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简介
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交际法自从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的目标。
1.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 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教学法是目前英语教学上应用 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交际法有着明显的特征。第一,教学 的实质是交际,何谓教学,“教学就是人与人主体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 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中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 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其目的就是 为了使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教师的教起引导、组织作用,关键在于学生积极主 动通过思维活动去获取知识。现代英语教学法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要视双向传 递是否畅通,即不只看教师说了多少英语,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开口说了多少英语。因为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念是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的。教学中不能以交际 为核心开展教学,交际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二,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 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习得不是一个被动的、模仿言语行为的过程,而是主动地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掌握语言的过程。随着学生习得的语言 技能的熟练化,学到的知识相应地增多,他们就会归纳出语言的规律,也会增强 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和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可根据 教学大纲内容,理解和熟悉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化 为生活交际,吸收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因材施教的特点。由于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水平不一,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水平会参差不 齐。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等情况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 学内容,而交际教学法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接受能力等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如让水平较低的同学回答容易的问题,而较难的问题留给水平好的同学等。2.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现状 2.1 出现的问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尝试将交际法引入中国,Candlin和胡闻仲首先将这种教学法引入中国。孙黎和辛斌对交际法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史宝辉对交际法及其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此后,交际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但是无论是在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和还是在将出国的学生的教学应用上,交际教学法最终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中没人能综合系统地介绍交际法,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因此使得人们对交际法充满迷惑与不解。所以,在认识和接纳交际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语言的流畅和语言的错误。有些人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说话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比如人称的混淆、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或动词的时态,只有那些阻碍交流或引起误解的错误需要被纠正。
2)语法教学。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我们说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但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在课堂上不必教语法,因为语言习得已经包括了词汇和语法的习得。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语法,然后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经过几次使用,我们会记住并会自如地使用这些语法。
3)交际的概念。运用英语包括4种能力:听、说、读、写,但是许多人只认为听和说才识交际的能力。在交际教学法的运转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其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能力。
4)教师出现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来到中国才短短的十多年,还处在一个学习研究时期。很多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不是很了解。事实上,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就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准备好由学生随时提出的无法预言的问题。在结束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预料的语言活动进行概括或评述。但由于我国英语教师的本身条件,特别是那些在乡村的英语教师在运用目标语言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交际能力,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因此就不能很好地扮演作为一个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再者受训练的教师之间存在智力水平的差异,所以能领会交际法的本质并且精通目标语言和语言教学艺术的教师寥寥无几,这些都是阻碍交际教学法顺利应用的致命问题。
5)学生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许多学生习惯教师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组织教学。他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点。如果教师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们会感到很大的不适应。
6)测试体系出现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交际式测试。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一种测试是专门针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我们的外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交际能力,但我们仅仅测试学生对于语法的掌握,这与交际教学法的目的相矛盾。因此,当前的测试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极其大的负面影响。
2.2 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系统全面地了解这种交际法。如果人们能很好地了解这种方法,那么他们就不会把这种抽象的理论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了。
其次,我们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国的实际。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交际法只是一种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它有时候并不能真正适应现实情况,所以作为一名中国英语教师,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我们特有的实际来提高我们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本关键所在。
再次,教师和学生应该改变各自的角色。作为一个学生,他必须从一个被动听者转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组织者。对于教师而言,这更为迫切。他们应该做的是受到训练来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材料组织能力以及正确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最后,我们应该改变测试体系。我们以测试为手段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此来为我们的语言课程的主要目标服务。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交际能力定位测试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测试。
3.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使用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3.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应以启 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和渴望,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 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教学中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学起来就越自觉,越学越爱学,成绩也就会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CAI(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电脑辅助教育)、投映仪、挂图、录音机、实物等手段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尽可能地创造各种语言情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进行交流活动,使情景对话显得真实、生动。
2)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教学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在授课时要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文上来。课堂上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步步设疑,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设计问题的难度要有针对性,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而对于课本中的难点,教师稍加点拨,然后让学生课后查字典并掌握其用法。
3.2 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大纲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听 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可以较好较快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而在教学中就必须围绕听和说这一基本的路子进行语言、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和操练,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说训练中既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句型和惯用法,又能逐步提高听和说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以捕捉整体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不为某个单词的阻碍而停下来冥思苦想。听学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应是最为理想的,因为语言和情景的紧密结合,能使教学更接近于交谈的自然形式,让学生在边听、边看的同时,把语言融和到实际环境中。这样,学习起来既直观又生动活泼。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将来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基本语法时,应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根据文章篇章结构、内在含义设计问题,并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将受益终生。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逐词阅读,而是按意群扫视、连贯阅读;不是拘泥于个别词句的理解,而是力求融会贯通、掌握通篇的中心思想;不是通过翻译来理解,而是使英文的文字在大脑里直接产生意义。只有这样,阅读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会提高。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后的不同要求或带着问题去仔细阅读文章,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明白 who, when, what, where, why和how 等问题,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要限时阅读,掌握整体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找出主题句,而主题句常常位于段首或段尾处。概括出中心,教会学生如何猜词义,如何找出所需信息。还要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弄懂文章中语言上没有明确表达却又隐含的意思,达到真正的理解。当学生掌握了整篇阅读材料时,可让学生缩写材料,使学生从阅读理解过渡到写作训练,在教学中做到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住交际法的特点,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因此,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同时教师要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和特 点的英语教学途径。还要加强学习,教师必须研究现代教学理论,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为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第三篇: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 外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A.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原则,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运用所学外语进行真实的课堂以及课外交际活动,在尽量模拟现实的交际情景中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以下部分就交际教学法的原则谈谈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具体方式和做法。
一.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
我们传统的外语教学概念中多注重语法形式是否完善,在交际教学法中更注重的是交流者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表意,即是否“get the ideas across”。而这种侧重面对于培养我国所急需的实用型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真实场景来训练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及应变能力。而对于真实场景的选用则要有一定的取舍,我们应尽量选择符合实际需要或符合中国大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实际应用的语言情景。例如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今后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要接触或进入旅游行业,那么选用和旅游相关的场景则比较合适。笔者在教授英语专业成人本科三年级口语课时就选用了在带外国旅游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课堂交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情景练习是发生在一天旅游活动结束之际,团队要去就餐,领队提出要绕行天安门广场,以便游客可以看到著名的天安门广场降国旗仪式,而地陪因担心堵车而耽误客人用晚餐及晚间观看京剧,双方发生争执。笔者让学生尽量想出多种解决方案,比如双方交际成功,地陪说服了领队或领队说服了地陪;或双方交际不成功,地陪直接带客人去用餐或领队执意带客人去广场参观等等诸多可能性,来训练学生对于对方要求进行答复的语言和应变能力。全班分成多个小组来练习不同的可能性方案,最后所有小组都在全班面前一一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判。练习之后,学生纷纷反映这样对实际可能发生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不仅使他们掌握了基本语言,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语言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实际交际。
在运用此教学方法时,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教师要尽量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一种交际活动,就需要以鼓励为主,循循诱导,千方百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在交谈中的语言错误,我们不应忙于纠正。但是不忙于纠正并不意味着不纠正。这也是交际教学法一个经常性的理解误区,认为只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不注重语法功能,实则不然。交际法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海默斯(Dell Hymes)就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形式的正确,语言的可接受性和语言的恰当性。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基本知识以及语法概念还得教,但是,知识点和语法教学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的框架内将所要讲授的语言和语法内容与真实的语境结合起来。从培养交际能力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的语法错误也不可忽视,但我们一般把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影响交际的错误,一种是不影响交际的错误。对于前一种错误作为教师绝对不可忽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绝对不纠正后一种错误,只是分一个主次而已。
二.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中心
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共同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并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的地位由“主角”变为指导。在交际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核心地位。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外语教学中的诸多环节例如听、说、读、写,都应让学生去亲历完成。很显然写的过程学生必须亲自完成,但我们要同时注重要让学生独立去听,而不是先讲大意再去听;要让学生有创造性地去说,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而不是反复背诵重复而已;要让学生积极去读去思考,而不是教师句句解释,满堂讲解。同时交际语言教学法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活跃在小组或全班的课堂活动中,直接影响课堂活动,所以这种在相互依靠的基础上的学习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多地贡献和互相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总之,交际语言观认为交际活动是学生自己学习交际本领必然经历的过程,交际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成为必然。在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讲授语言知识和指挥句型训练,而是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教师不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即课堂活动的协调者、管理者、顾问和共同参与者以及语言的指导者。首先教师要收集和组织课堂语言材料和活动,提供合乎课堂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协调和指导课堂小组活动并着重改正学生影响交际的语言错误。同时教师在确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哪个方面时具有很大的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如何评价并对学生的语言活动给予反馈。在充分考虑学生活动的内容和目的的前提下,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并尽可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实际有效的语言交际场景。英国语言学家利特尔伍德(William Littlewood)还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因为交际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和积极的气氛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各种交际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选择实用语言教材
交际教学法通常以功能和交际活动为内容,强调在教材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最基本的材料可以总结为“6S”,即居住(Somewhere to live)、爱好(Something to love)、工作(Somewhere to work)、外出(Somewhere to go)、表态(Something to say)和娱乐(Something to do)等。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实际运用和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如报刊、广告、新闻广播、谈话录音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所用材料的题材很重要。这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目前和将来的实际需要。例如对于已经有工作经历的成教的学生就可多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事例和场景,而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最好就由询问和交流学习和个人或家庭情况开始,而逐步进行话题深入。比较有效地体现交际语言教学法内涵的一本教材就是美国麦克伦公司出版的<<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它集文字,•音像,实景,卡通,影碟,广播,电视为一体, 力求在虚构和摹拟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一套高水平的适用于交际语言教学的多媒体教材。总之对于教材的选用应以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基础,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听力课,在听力教学中就如何使用交际教学法而选择合适教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选用听力材料方面要尽量使用最原始和真实的而不是简化和改写了的材料。录音材料在讲话速度,地方口音方面也不应做趋向标准语言的改变,而是要调动学生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去参与理解,并做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反映。同时针对我国外语学生多强于“教学语言”(即服从句型和课文教学需要的语言)而弱于交际语言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把真实交际场合的口语引入听力课堂,听力材料要多运用英语国家的地道口语,从而切实地培养学生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交际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功能性交际活动”(仅为了进行实践语言功能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为了运用语言而运用语言)还包括“社会交往性活动”(为了切实的社会交往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为了社会交往而运用语言)。社会交往性的教学活动就要求更加有效地创造出真实多样的语言环境,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成为必然。其中当代最有效的交际语言教学媒体----电化教学就成为进行交际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它包括外语广播,电影,电视,录音,激光视盘,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比较有效地创造出真实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交往实景,基本上能满足交际语言教学的需要。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出版的系列英语教学录像 Follow Me 通过其纪实性的情景片断展示出不同的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清晰生动地把声音和形象、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利用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听说和运用此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此外,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一大特点是信息输入量大。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把更多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开展密集快速的语言实践活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交际教学法专家认为教学材料应配有适合的教学手段,例如介绍某个场合(比如谈判场合)应使用录像,电话谈话应该录在磁带上等等,所以仅采用简单的textbook教学法并不能满足交际语言教学的要求,而只有使用一个包括多种教学方式的teaching kit(“教学包”)才有可能真正满足交际教学的要求。
笔者通过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发现通过创造生活化场景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语言的机会,同时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不再是外语环境的旁观者,而成为积极参与者,这又为学生提供了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技能的良好条件。尽管由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外语教学对课程及教材等的限制,使得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的自由空间度受到一定限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对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逐步重视,以及国内外语教学界在该课题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仍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参考书目:
1.William Littlewoo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2.Gattegno, C., The Common Sense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New York: Educational solutions, 1976.3.K.Johnson and K.Morrow(eds.),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Longman, 1981.4.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5.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6.方亚中,《实用英语语言表达技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与教学》,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0。
8.马相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9.向明友 徐玲,《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四篇: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总体来说,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有效的弥补了翻译法和认知法等教学方法只重语法规则而忽略语言使用的缺陷,极大了促进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问题应该注意。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进行语境化教学
二、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57年Chomsky认为语言结构理论已经难以解释语言的基本特点,他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两个概念。而Hymes(1972)认为,语言不仅包含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也应该包含语言应用能力(language use ability),因此他在Chomsky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划分地基础之上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认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在于语法规则的正确,也在于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语言。这就扩大了语言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内涵意义,涉及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之外的知识(陈坚林,2000)。
Halliday对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做了有益的补充,他为,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工具,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法规则,更要培训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学习动机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得以进一步发展,而实践和科研的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对交际教学法做出突出贡献的还有Widdowson、Richard和Schmidt。Widdowson(1978)年出版的《语言的交际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为交际教学法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ichards 和Schmidt联合众多学者编纂的《语言与交际》(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交际活动以及相关的问题。
此外,1994年H.Douglas Brown编写的《按交际法原则教学》(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从课堂实践的基础,教学环境,课堂技巧的设计与应用及课堂实例四个方面对交际教学进行阐述,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和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此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是交际教学法研究的精华之一。
在国内,胡文仲(1982),秦小孟(1979),李筱菊(1985,1988),吕万英(1996),李予军(2001),张素娣(2002)等对交际教学法的兴起,特点,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实践及交际教学法大纲设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一)交际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交际的能力又包含四个方面(Michael Canale ,1980):语言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应付能力(communicative strateg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是指掌握发音,词素,句法等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语言使用和话语规则分析的能力;话语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而应付能力是指恰当使用口头的和非口头(如肢体语言的使用)的交际策略的能力。上述四种能力的结合是交际法教学的重要特点和原则。四种能力构成了交际能力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完善。
(二)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分析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翻译法等则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授,学生不停地记录,而很少对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丰富且双向的交流,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单为考四六级或找份好工作,这自然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交际法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已具备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条件,如果这时运用小游戏,戏剧表演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克服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中心地位。新旧知识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会在这种交流中被学生以各种形式大量地运用和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自然地得以提升。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和意愿,从而形成一种英语能力和交际意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交际教学法以意念、功能、交际活动为内容,强调在教材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胡文仲,1982)。如1978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Challenges就围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爱好,工作,娱乐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这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和减少学生恐惧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陈坚林,2006)为交际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计算机网络创设了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和方式,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环境的虚拟化和管理的自动化(陈坚林,2006)。学生可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创造出一个拟真的环境,比如说如何入住旅馆登记,点菜和退宿等等。可以说,计算机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创建了更多真实生动的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促进了交际教学的飞跃发展。
(四)交际教学活动中的交际活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信息差、选择性、意义重于形式。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是指要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是未知的,如果要讨论的问题双方都知道,那讨论就没有意义;选择性是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意义重于形式是指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未必需要逢错必纠,因为交际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的流利程度(fluency)。
四、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障碍
1.学生英语基础差
学生英语基础差是交际法难以实施的最根本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此举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扩大招生又使学生素质更为参差不齐。在大学的各学科中,与中学基础知识衔接最紧密的英语表现尤为突出。绝大多数学生从没接触过口语训练。有一些学生甚至无法开口朗读一篇英语文章,真正是名符其实的“哑巴英语”。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是很难组织教学工作的。因为如果强迫他们在没有足够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交际,则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从而影响输出的效果,同时还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我国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英语教师大多是以英语作为外语、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教师,对英语也很难运用自如,和学生一样存在着边际语(interlanguage)的问题。边际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试图模仿目的语而造出来的带有错误的非母语、非目的语的一种资料。教师的语言能力使得交际教学法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3.教材难以适应交际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尽管语言材料来源于真实的话语,安排在典型的情景中,但由于真实的语言材料一旦编成教材,也就变成了固定的、静止的东西,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课堂交际活动的过程。而且,由于缺乏社会文化大环境的支撑,在课堂上进行的模拟性交际训练很有可能会随着学生走出课堂而烟消云散。
五、在实施交际教学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却忽视了语言知识的讲解。语言知识是日常交际的基础。虽然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重于语言形式,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做基础,正常的交际也就无从说起。此外,文化背景知识也制约和影响着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发挥。例如,在西方礼仪中,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停止交谈,注意倾听,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很可能说出一些不适于西方用餐时说的话,那交际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也就无从谈起。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原则(李予军,2001)。因此,交际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学会不同语言的文化模式,培养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束定芳,庄智象,1996)。
(二)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充当管理者、推动者、顾问和合作交流者等重要角色,控制教学的节奏和时间的安排,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虑和作为语言使用者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作用在交际教学法当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这就对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出错和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如何设计和应用课堂技巧,如何检验学生的交际能力(H.Douglas Brown,1994)以及如何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基本的交际策略(比如用其他词语替代未学过的单词和借助手势语表达思想)等等。此外,交际教学法也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的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较高的口语水平。
(三)在教学法中逐步拓展对话的长度和增加对话的复杂程度也是交际教学法的重要目的之一。一些学者认为,对于一些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来说,由于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限等原因,他们并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所以无法贯彻执行交际教学法的原则。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语言机制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经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积多的过程;皮亚杰的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也表明,儿童学习语言也经历从一个单词逐步发展为多个单词,到简短再到复杂的句子的过程。因此交际教学法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新剑桥英语教程》等的出版就是专门为初级学习者而编纂的。但是教师应注意在实施交际教学法中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词汇的处理和检测的标准等方面区别对待。比如,Brumfit(1984)认为,形式教学的多少应与学生的水平高低成反比,即学生水平越高,形式教学的成分应该越少,非形式教学增加(形式教学指讲授和操练语言形式,非形式教学指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能力(Ellis,1982)),相反的,学生水平越低,形式教学的成分应该适当增加,而非形式教学的成分应适当减少;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上先提醒学生那些可能影响交际的词语或句型(董燕萍,2001),或者指导学生运用猜测或者联系上下文语境等方法来习得单词。
六、总结
综上所述,交际教学法既有其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应当注意的问题。显然,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交际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和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Chomsky.Syntactic Structures[M].1957.Hymes.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Sociolinguistics,1972.[2]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胡文仲.交际教学法初探[J].外国语,1982(5).[5]秦小孟.英国朋友谈交流教学法[J].外国语,1979(1).[6]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7]吕万英.《按交际法原则教学简介》[S].外语界,1996(4).[8]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9]Canale.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 1980.[10]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112).[1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2]Brumfit.General English Syllabus Design.Oxford:Pergamon Press,1984.[13]董燕萍,2001交际法教学中L2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宁岩
2010-11-18
第五篇:加强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
加强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护士作为劳务输出到其他国家。同时,国外的医务人员将新的医疗技术、设备、新疗法引进国内,新形势下,对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而言,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培养学生应用专业医学英语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保证其从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的过渡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医学和护理人才。
一、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一方面,由于国内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十分活跃,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材、教学模式和测试体系。因此,目前相当一部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都把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的教材作为基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统考过关,过分强调国家三、四级考试,教学内容中也未涉及所需的医学或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及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过去一段时间,英语课堂总是以老师为主宰,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课堂里的所有的内容。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生能用英语只有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比老师要少得多。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向传统的教学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是目前外语界广泛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语言学家认为,依靠以语法、词汇技能为重点的课堂传授式教学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法英语教学理论在语言的教与学方面有不少鲜明的观点,它的主要特征有:1.一切活动围绕交际,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交际目的为中心,都应该为交际目的服务。课堂的主要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即学生通过该完成事先设置的任务达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尽量重现交际过程,即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重现语言实用的实际过程。语言环境和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
3、不要总是纠正错误,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对此有不少论述,如应用语言学家权威科德就认为“不犯错误就不可能学习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学的目标。目前就医学英语的教学来说,还停留在以阅读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