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系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中教师作用的发挥(投稿)
党校系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中教
师作用的发挥
罗芹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党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党校教师,在于教师的理念、态度和行为。在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中,党校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这场伟大变革中,主动探寻,勇敢实践。
【关键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
促进者
实践者
寻路者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
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说到底是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首先,改教师,即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形态、角色。过去说教师是传授者,现在的观念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改学生的学法,过去学生是学习的接收者、被灌输者,现在要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干部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党校,如何加快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步伐,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培训内容的现代化,成为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党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党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这场伟大变革中,主动探寻,勇敢实践。
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一、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武装头脑,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推动者
任何改革创新都是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作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推动者、实践者的教师,有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直接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成效,因为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思想是方向、是领航。
(一)创新教育培训理念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前提是教育培训理念的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是教师的灵魂。教育培训理念制约着教育培训行为,教育培训理念对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没有正确的教育培训理念就没有准确的教育行为,一切高效的、科学的教育行为都必须建立在正确教育培训理念的前提下。
现代成人教育培训理念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但归纳起来是:“自主探索,改变态度,愉悦学习”。自主探索是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成人教育不同于儿童,具有经验学习、问题学习、参与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等特点,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改变态度是现代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人、事、物)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态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当今社会,态度是学历、经验、人格和内在精神的总和。对于个人,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团队,精神决定一切。态度对于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与否关联度很大,现代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改变态度;愉悦学习是现代成人教育培训的方式。回归到学习的本源,学习是个体的本能,理应快乐,不仅如此,快乐还应该是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
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二)牢固树立以下观念
党校系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必须以现代成人教育培训理念作指导。而作为改革先锋的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下观念。
1.以人为本教育观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党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思考和解决当前党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党校教育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在提高新时期干部素质和能力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党校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落实在行动中就是:首先,要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彻在党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党校的教育培训对象是有一定知识经验的成年人,许多学员的知识、经验或是在某一方面的见识许多时候可能比教师还要高一筹,如果教师认识不到这些,仍然唯我独尊,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强行灌输,教育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如果本着与学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态度,尊重学员、关心学员,在学习探讨的氛围中,让学员思考问题,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共同提高,无疑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育的内容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定。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个人成为完整、合格的社会成员。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无非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会做人,一是学会做事。党校教师不仅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自身要成为做人的模范,做事的能手,而且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让教育培训对象真正收益;第三,深刻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无论是追求最佳的教育培训效果,还是解决教育培训针对性问题,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培训规律是前提。党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才能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取得最佳教育培训效果。
2.终身教育观
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它要求我们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进行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使现代教育在培养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迅猛。人的发展依靠学校所学知识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存和事业成功必将终身学习。由此,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完成“愿学、能学、会学”的发展过程。(1)学生“愿学”是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做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2)“能学”是保证。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总是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教学方案时,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熟悉的事物,准确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现实世界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观察、操作、思维等方法,达到储存信息适于迁移。(3)“会学”是目标。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虽然党校的学习对象是成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党校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仅自己要做终身能学习的实践者,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还要负责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解决学员“愿学、能学、会学”的问题。
3.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现代教学观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观而言的,指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教学内涵、教学模式、教学控制方式的总的观点与看法。和传统教学观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课程知识、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具体来说,第一,对“教学”的认识、理解上,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施教者(教师)“教”与受教者(学生)“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现代教学观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心智与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传授。现代教学观下的“教”与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学”是同一情境下密切关联、协同作用、互为影响的双向活动。第二,在教学模式上,现代教学模式更推崇“生长式教学模式”或“个性化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中,学生居首位,即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核心;教学内容次之,主要源于学生的经验;教师居第三,教师是“浇水者”、是“阳光雨露”;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网络教学被广泛采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是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经验、心理特征、身心发展特点而展开进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培养出的是健全完整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即智力、情感、社会适应性俱佳的人,也就是我们现今所倡导追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第三,在教学控制方式上,现代教学观主张师生间是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双向控制,教师与学生是处在人格平等的“对话”状态。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助产士”,是促进者,带领并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智慧的人。
现代教学观是与当今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有着极强的时代性、现实性,理应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每一教师都必须反思、借鉴、修正传统的教学观,充分地认识、吸纳现代教学观,这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关键。
作为党校的教师,应当很好地学习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主动应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并以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推动党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
二、重塑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围绕“自主探索、改变态度、愉悦学习”的现代教育培训理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念,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多:案例教学、技能培养、管理游戏、测评技术、拓展练习、假设演绎、情景模拟、品型模拟、模拟训练、行动学习、多讲教学、双讲互动、角色扮演、职务代理、博弈迭演、团队训练、互动恳谈、六帽思考等等。目前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广泛使用的有案列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素质和角色。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教师角色
在现代培训过程中,由于学员积极参与学的过程,由于每个学员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培训者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培训者借助学员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种师生关系表现在:
1.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培训者对学员的信任为基础,做到师生平等相待,坦率而真诚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2.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培训者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传递知识,也不是资料的提供者,而是学生求知与发展过程中的向导,培训者通过与学员的对话,唤醒学员的经验和参与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现代培训不仅要教给学员应有的知识,更要教会学员在现代生活中的态度、价值、自主意识与责任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技能。在合作过程中,培训者对学员的发展负责,学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承担起自己参与活动与自主自觉学习的责任。
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的职业角色是多重的,他们既是专家、教师、导演,又是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催化者、沟通者、协助者、资源库,更是服务者、学员学习的激励者、陪伴者。这首先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丰富的角色为培训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搭起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其次,通过强调以学为中心、学员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参与式教学等,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移向了学。教员与学员的关系由惯常的单向给予——双方都被动(教员受压力,学员被压抑),转向了强调双向交流——双方都主动了。第三,各种类型的双讲制、三讲制甚至多讲制在现代教育培训中的运用既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教员个体所长,又能更有效地整合出教员队伍的集体优势来。
(二)锻造自己,重塑教师角色
现代教育培训对培训者(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培训者应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迅速增长、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单靠“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被培训者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了,因此对培训者来说,更为重要的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原则似乎应转变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是一条永远常流常新的小溪”。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培训对培训者(教师)在培训技能与艺术、培训服务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方成人培训专家提出了对培训者(教师)的三维要求:培训内容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的技术、对学员的关爱度和助益度。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作为一个现代培训者(教师)应具备的职业修养与素质是颇有益处的。对于党校教师,面对以大幅度提高能力和素质为重点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的干部教育事业,面对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都很丰富的教育培训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定位我们的角色,如何发挥作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党校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党校教学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其教育目标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其教学内容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的理论、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这就决定了党校教育不是只教教材的教育,党校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即做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党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坚持两个原则:
(1)党校姓“党”的原则。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既是中央和地方党委对党校教育的一贯要求,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需要;既是党校教育自创办以来长期坚持的光荣传统,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所在。因此,无论党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创新,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育全过程的原则不能动摇。需要的是根据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学制教学对象的情况和特点,来选择和确定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探索和创新党性教育的有效方式,努力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校能真正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
(2)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的“需求”,是一个多层次的需求体系,既包括全国性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要求,也包括地方性的培训干部的中观需要,还包括干部个体参加学习培训的微观需求即个性化需求。党校教育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就是要把中央关于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的要求、地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方党委政府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指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干部的具体学习需求(个体需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可选择的课程组合体系。总之,教师按照需求导向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其次,必须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最后,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级各类干部的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特点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等,还必须大力加强干部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提供干部选学的“菜单”。
2.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教的问题,也就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教学方式方法问题是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不同,就是同一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该清楚的明白这一点,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活动。首先,确定用什么教学方法,是案列法、还是情景教学法,还是其他;其次,教学的四要素(教师、学员、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资源)怎么组合、调度;第三,教学时间如何安排最为恰当等。总之,教师要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为学员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3.教学过程的导引者。在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引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为一幕戏,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离开了演员,戏自然不成其为戏,而离开了导演,则演员放任自流,为所欲为,一团混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引者,教学过程之初,要把学员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设问等,让学员积极思考问题,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激发潜力。教师就是导引者,引导学员正确学习。
4.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对学员回答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等作出评价或评判。这要求评价要客观、评判要公正,要本着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出发,不求全责备,尊重每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当然,重大理论观点的错误,教师必须给予扶正。
三、不断追求教学的完美,做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的寻路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神圣的、伟大的,教育的使命任重道远。教师要不辱使命,维护教育的神圣,担起社会的责任就得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一)树立教育理想
对于教师来说,远大的教育理想就是成为教育家。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业很难成为好教师。教育理想,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从事的事业分不开的。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影响国家未来的事业,我们对这样一项事业的性质、价值如何认识,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的一生如何与这项事业紧紧联系起来,怎样把教育事业与自己的生命历程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教师的人生观。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三观”的“多重选择”中,要做好一名教师,必须义无反顾地把这“三观”与教师这一职业视为一体。朝三暮
四、心神不定、理想摇摆,是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断然做不好教师的。当然,教育理想必须与一定的现实相结合,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教育理想的指向也不同。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可能游离于这些改革大潮之外的。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概括自己的文学基本风格时如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把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科学家王选如是说。只要我们立足教育实际,又常常学习、思考,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无限美妙的教育理想。
(二)坚定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和主张。教育信念是教育理想的支撑点。作为党校教师尤其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始终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者只有用教育信念作支撑,才能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不至于在观念上落入“应试”的窠臼。人只能由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
(三)勤奋工作,从点滴做起
党校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这需要一个过程,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为之奋斗。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断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总结,经常反思,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不断提高自己。一位大学教师认为教师可分“五个层次”:1.大教师:专家型的教师。做人教学实现了第一流,爱学生有感染力,有影响力,有深刻地教育思想;2.好教师:爱学生爱得有点婆婆妈妈,提炼不出深刻的教育见解,但教学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课堂,苦累不计,担得起教师的美誉;3.教书匠:没有大智大慧,没有大才干,没有创造性,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教学有根有据,有章可循;4.以教谋生者:把当教师作为职业,以此谋生,基本算个本分人,为了生存而当教师;5.因教误人者:教学就是误人子弟。我们应该向往第一、二个层次。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贵在善于借鉴、移植、创新并加以灵活运用。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变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把握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业,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事业,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拥抱。一个教育家说过四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的前景在于奋进。
作者单位: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13
联系电话:*** 邮编:675000 区号:0878 作者介绍:罗芹,女,云南元谋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信息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14
第二篇:党校系统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党校系统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张瑞红
近年来全国各级党校适应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级党校在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研究式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研究式教学的理念得到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广泛运用
近年来,研究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在各级党校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教师研究式地教,学员研究式地学,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各级党校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的培养目标,注重学习和借鉴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培训理念,积极探索研究式教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初步建构了以研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积极开展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因其灵活方便,形式多样,在许多党校得到普遍开展。一是课堂研讨,主要形式有:“1.5+0.5”(1.5小时教师讲授,0.5小时课堂讨论)、“1+1(1小时教师讲授、1小时课堂讨论)”、“2+0.5”(2小时教师讲授,0.5小时课堂讨论)、“0+2”(课前将讲稿发给学员阅读,并提出问题让学员思考,课堂2小时教师与学员一起讨论)。二是课后研讨,包括双向交流、专题论坛、学员论坛、经验交流、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有的党校探索了结构化研讨方法,其突出特点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员做催化,注重输出、成果和实效。研讨中各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交替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六副眼镜法”,在各个阶段进行发散、聚焦,各种观点相互激荡,最后达成小组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这些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教与学、学与学的共同提高。
三、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式教学
中央党校和一些地方党校在进修班A班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课题研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围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最后形成有一定科研含量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员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重大问题的能力。对学员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还通过多种途径报送中央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省市的政策研究和决策部门,供他们在决策和研究中参考。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员领导工作的思路,付诸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党校和部分党校在一些较长学制的班次,也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教学的相关环节,把问题研究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设置相关课程,安排社会考察、研讨交流等。课题研究式教学有效地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的有机结合、理论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的有机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与成果利用的有机结合,是研究式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
四、加快推行案例式教学
许多党校将推进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另一个重点,从校领导到有关教研部领导和授课教师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提供各种便利大力提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加大了案例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力度。中央党校及一些地方党校举办了案例教学研讨班,开展了境内外的案例教学师资培训,提高案例教学能力。中央党校党建部、党史部、经济学部、政法部等教研部门在一些主要班次的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的探索,并总结出几种适用于党校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体验式案例教学等。有的党校还专门成立案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推进案例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建立了主体班案例库,并给予经费资助。有的党校成立了案例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出版了《党政领导案例教程》、《公共管理案例教程》、《执政党建设案例教程》、《法学案例教程》等适合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案例教材。这些举措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和成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深化搞活体验式教学
近几年,各级党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一方面,各级党校都较好地开展了以异地现场教学为主导的省内与省外、国内与国外、本校与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如采用现场教学、社会考察、模拟法庭、庭审观摩、媒体采访、破冰活动、拓展训练等形式。另一方面,各地还坚持开放办学,搞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走出去”即开展异地现场教学。“请进来”就是办好“理论与实践讲坛”: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时事或理论现实问题开设高层次的外请报告;二是邀请中央、省、市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围绕全党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做报告。
在体验式教学的基地建设方面,各地充分利用中国浦东、延安、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提供的条件,组织学员到这些基地参加体验式教学。此外,有的党校还建立起了自己的集教学、科研、调研、咨询为一体的现场教学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有的党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有计划地组织学员赴境外学习,直接体验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进一步拓宽视野。
在体验式教学中,各地还十分重视开展现场党性教育活动,促进学员党性修养的提高。如组织学员到革命圣地进行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监狱,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职务犯罪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到法院旁听、了解司法程序和审判原则等,以此提高学员拒腐防变、判断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丰富完善菜单式教学
为了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学员的学习空间,中央党校及部分党校近几年坚持不断丰富和完善菜单式教学,进一步加大选修课程的设置力度,充分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发挥网络和信息化的功能,开设了“选听讲座”、“电视选修课”和“网上选修课”。选修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党史党建、礼仪、保健等各个方面,力求学术性与知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大丰富了党校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员的学习空间。此外,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党校还在校园网上增设了“校外课程选播”栏目,从凤凰卫视等媒体上选择了部分精品讲座等,供学员在党校学习中参考。同时,将菜单式教学引入有关班次的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将若干专题研究课程改为菜单式课程,供学员自由选学。并且建立了菜单式课程的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对选学的学员实行了考勤和考核制度,保证了课程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七、探索发展模拟式教学
针对当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性和领导干部的实际需要,一些党校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模拟式教学。如利用本地区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公共应急培训基地;以应对城市地震、洪水、爆炸、卫生和群体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作为主要培训项目,利用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综合显示系统,开展情景模拟演练。逼真的模拟场景演练,激发了学员们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危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握了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准确分析判断情况和正确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教学改革中其他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在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各地党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和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探索了模块式教学。部分党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创新探索了模块式教学,其主要特点为,按照教学新布局所确定的教育培训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系统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专题设计的整体要求,将课堂辅导、现场教学、社会考察、专题研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及多种现代培训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注重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部分党校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情况调查”。通过对地厅、县处级干部的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比过去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干部的培训需求,搞清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对有些班次,通过预先发放征求意见函的方式,了解学员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加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
3、改革学员考试考核制度。为适应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教学需要,科学考核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效果,部分党校对学员考核考试制度进行有益的探索,如有的提出了以研究成果考评为中心,结合平时其他表现评估的综合考核评定办法;有的采取封闭出题、匿名评卷,主观性试题、毕业论文、重要建议双人评分后取平均值等办法;有的党校与市委组织部协同,制定实施了学分制、督学制和网络化管理为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办法等等。
4、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许多党校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培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如组织主体班次骨干教师到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到国外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现代培训理念与方法的培训;统一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等,不断将“培训者培训工程”引向深入。
第三篇:正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拉开了帷幕。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只停留在学科层面或教学法层面,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是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改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开拓新的教育空间,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政治学科作为思想教育课,如何才能洗刷掉“枯燥、说教”的“坏名声”,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它、接受它、对它感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钻研。
一开始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以及一些老师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状况,以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反感和老师上课的死板教条更
加重了政治学科的危机。政治学科越来越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思想、教学理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解决下列问题: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构建一种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媒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政治老师的角色转变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长补短,寻找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够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途径。2)、学校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途径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方法与策略问题。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10.01-2011.01.14)
1)搜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有针对性的研究。
2)理论准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实施操作阶段(2011.01.15-2012.01.15)制定实施方案,确立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步骤、方法。1)尝试探索阶段:课题组在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的前提下,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索,具体做法为:a、上一堂公开课 b、设计一份教案 c、写一篇论文
2)深入研究阶段: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同伴互助,深入研究,形成成果。
a、教师通过教研教改活动和理论学习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b、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法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a、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b、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兴趣。c、培养习惯,形成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
(三)总结阶段(2012.01.16-2012.03.30)1)全面汇总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召开课题研究结题总结论证会议。
2)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交流论证,撰写论文和报告,并做修改。
3)从各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论证。
4)对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估。5)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和观摩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 3
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详细拟定阶段计划
课题自正式开题以来,每学期初必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由张爱虎组长确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由全体成员商讨本学期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各成员学期研究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学期末,也必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加以总结,“自我汇报”、“自查自纠”、“相互督促”。
2、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1)、按时业务学习:
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读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如《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
2)、定期自主讲座
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自己做讲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大家听。我们经常让大家精心制作幻灯片,将自己在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与大家分享,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4
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作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
同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原平一中、范亭中学等学校参观交流学习。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力图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3、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我们的课堂从无效低效转型为有效课堂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西尔伯曼在1970年曾出版过一本著作《教室里的危机》(或《课堂的危机》)。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抓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和前进。
4、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位普 5
通政治教师一学期能上几节公开课?一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一学期又会有几次机会听教师上公开课?更多的是听老师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聚沙成塔,只有常态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
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行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本课题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常态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舞台也是常态课堂。于是走进常态课堂就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
5、成立了政治教研组
自课题研究起,为了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我们就成立了“思想政治课堂教研组”这一沙龙团体。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评课并写出书面材料。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无论怎么忙都要参加。自课题开展以来,从没间断过。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主要存在着以 6
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抄袭他人现成教案的现象。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甚至于一拿到基础教案就随便进入课堂。
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不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如何做到前后照应,过渡自然,点评、引导恰如其分等就显得很随意。
三是课堂太浮躁。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时尚的教学技巧,如刻意追求“导入”的新奇,刻意追求“讨论”的热闹。
三、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
本课题于2010年备案后,召开课题开题会。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
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优化研究人员的素质。
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交流、课堂教学研讨和鼓励撰写随笔论文等途径,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下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反思和总结,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调整,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
3、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进入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组将进行研究成果的整合,过程性资料的汇总,撰写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向成功的路从来不是笔直的,课题研究同样如此,尽管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只要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一定会完成预期的成果。
政治课题组:张爱虎、王鹏飞、刘勇强、周贵文
2011年6月25日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农村初中英语属于零起点,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让听说读写同时跟上,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每位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做到全面发展呢?这无疑是英语学科教学的一次革命,那么,开展课程资源整合是必经之路!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识统一联结起来。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整合思想是把英语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而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使英语与其它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和探究的手段及解决问题的工具;第二,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由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出发,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主要以教师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型学习模式。
二、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英语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亮丽多彩。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将使学生接受知识时会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并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我还借助录音、录像、电视、电脑、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我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比如在教“up与down”这一对反义词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一片美丽的草地,太阳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着风筝,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风筝断了线,掉了下来,但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一只气球突然松开了手飞上了天。学生充分想象,造出了许多句子:The sun is up.The red sun is up„.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理解“up与down”,我利用情景自然地教学生们唱英文歌曲《Fly your kite>>,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就很自然地学会这首英文歌曲。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播放一些配图的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儿歌,它们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图画,让它们产生强烈的动态效果,创设自然的情境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如在教字母时我又提供了M 麦当劳、KFC肯德基、WC 厕所、P停车场等录像场景,这样使学生们能得到优美的视觉享受,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
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通过发送E-mail,应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整合。例如:
1、发送E-mail。新目标Go for it 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0课Part 1,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中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了解了美国的习俗,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2、利用PowerPoint制作名片。新目标Go for it 英语教科书第一册正文篇 Unit2 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制作名片(ID Card)。我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名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3、利用FLASH制作动画。在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时,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FLASH制做了一个教学软件“赛车(Racing Car)”。我把车子的两侧设计增加了左右手。这样无论车子往哪儿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学生一目了然,站起来口头表达去某个地方,自然也就条条有理了。其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策略的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的整合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1)、直观演示策略。(2)、主体参与式教学策略。(3)、探究性教学策略。具体的整合模式有:(1)、辅助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譬如,在学习新目标Go for it英语教科书七年级(下)Unit 2时,我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表达的动物的名称,像老鹰hawk,骆驼camel,斑马zebra,长颈鹿giraffe等。(2)、交互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有创意的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
四、有效、轻松、愉快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嘴、手的积极性,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形象动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人、其事,其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快乐的方式去学。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使复杂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 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在课程的有效整合时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避免为了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总而言之,媒体技术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合理适当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第五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曹玉霞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今天我就古人的话语用新课改的理念来谈一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道”的作用
传道就是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道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年级开学初,我们要交给学生如何整理书包,如何正确写字,如何摆放板凳,如何上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授业”的作用
授业”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我们在课堂上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动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时不时的用我们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还有借助多媒体等外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孩子们对课文进行标画自然段的时,我先是引着孩子们去认识课文与前几课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自然段,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段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试着标一标自然段,在多媒体上呈现出结果,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然后找相关的文章,锻炼学生标自然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通过典型课文,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方法,触类旁通。
三、“解惑”的作用
“解惑”就是使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里的主动学习就好像是“学走路”,这就意味着没人能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通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学会走路。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