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02: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第一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中国科协所属各级学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我们要切实把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力争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新思路、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有新进展,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主办者向主导者转变、公共事务由一元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变,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在社会发展领域,应按照《决定》提出的“三个解放”的要求,切实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让社会组织承担各种社会化职能。这些方面改革的推进,为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明确“突破口”,选好“突击队”。在科技领域,可以将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社会奖励等内容作为转变政府科技职能的主攻方向。在这些领域,科技社团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科协是我国管理科技社团最多的组织系统,所属学会是我国科技社团的中坚力量。这些学会历史悠久、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业绩显著,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学会具备独立社团法人身份,能够承担科技评价的法律责任,落实“能负责、能问责”的要求;学会独立于项目委托方(政府)和被委托方(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坚持价值取向而不是利益取向,相对客观超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作为高层次的科学共同体,学会具备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广泛认可的专业权威性;学会独特的网络组织结构,具有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学科优势,整体利益代表性较强。这些组织特征,使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改革攻坚战中具备担任“突击队”的优势。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用好“经验值”,提升“作用力”。在长期实践中,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承担政府转移或委托职能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2012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开展科技评价6798项,科技人才评价12238人。根据调查,在学会举办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中,被认证者总体满意率达92%。已有71%的国家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工作由学会承担。102个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了142种科技奖项,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主体,有些奖项已成为业内最高奖。目前,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初步取得双赢结果:政府部门理顺了职能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改善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质量;科技社团获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社会公信力,拓展了活动空间,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政策密集出台。已有众多政府部门明确表示,拟将一批社会化职能逐步转移或委托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担。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重要作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建立整体协同机制。在我国科技队伍中,科技社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广辟学术交流之道。世界科技史表明,科技发展需求促进了科技社团的诞生和发展,而科技社团对推动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术交流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交流学术信息、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社团具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传统、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络组织、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这些有利于孕育创新的组织特征是其他社会机构难以比拟的。近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重点,以打造学术品牌为途径,搭建了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全面、持续的学术交流格局。2013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6693次,交流论文近93万篇。

拓宽期刊发展之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金属学及材料专家师昌绪院士说,“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则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科技社团和科技期刊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主要发力点。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基本渠道,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成果首发权的主要平台,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中国科协是我国拥有学术期刊数量最多的组织系统,两级科协及所属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约占全国科技期刊的42%。中国科协期刊(指所属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在全国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4.3%,在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62.0%,在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2.6%。多年来,中国科协先后实施了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国际科技期刊计划等项目,着力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启动,力争到2020年形成名列学科前列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群。

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回顾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科学强国”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上下求索,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与汗水,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腾飞。历史再一次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报效祖国、大展宏图的良好机遇。

《决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根本职责和历史使命。截至2013年底,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和省级学会所属个人会员达1067万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各个领域,荟萃了各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激发改革动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高地。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是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原始动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呼唤科学激情,使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成为科技工作者毕生追求的光荣与梦想,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鼓励科技工作者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科技工作者要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市场、企业和农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据此选择研发方向和项目。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已面向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活动,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2686个。应进一步加强学会与企业的联系,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生产第一线,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推动技术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倡导科技工作者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视为神圣使命。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进一步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与科技相关的重大公共事件,为公众解疑释惑。尤其应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形成科学传播新格局。

加强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建设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技工作者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应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目前,中国科协系统已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207场次。各级学会还应进一步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功能,引导科技工作者明确价值取向,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深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和学会的立会之本。各级科协和学会应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全力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早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培养造就大批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就必须重视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逻辑思维不但自身有创新功能,而且它还对我们的创新活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逻辑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含义

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思维形式。在人的认识过程中, 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运用判断进行推理,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认识,人脑的这种活动过程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方法的种类:分为狭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广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前者是形式逻辑方法,如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比较和分类与类比法等等。后者是指一切逻辑思维方法,即包括一切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规则,如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等辨证逻辑思维方法,均属此列,因此广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辨证逻辑思维方法。

那什么是科技创新呢?要知道什么是科技创新,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过程。所谓“科技创新”是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科技创新”的涵义很广,既包括自身或单位内部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也涵盖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设备等,如何让技术创新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是取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

有人认为, 逻辑思维只能把我们引向同义反复, 它不会创造任何新的东西, 本身不能提供任何新的科学原理, 事实上, 这种完全否认逻辑思维创新功能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逻辑思维不但自身有创新功能, 而且还是直觉、灵感、联想等创新思维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实际思维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关于思维的模式、规律和规则, 是“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 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①, 它不但没有限制人的思维的创新性, 相反, 逻辑思维自身有着很强的创新功能,而且对推动科技创新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一)由逻辑思维的概念可以看出,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具体形式, 而这些具体形式本身就具有创新功能。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虽然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虽然来源于感觉和表象, 但它又不同于感觉和表象。概念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 它不是生动的直观, 它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概念能把握感觉和表象所不能把握的东西。所以, 概念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摹写, 而是一种创新, 如果没有概念的这种创新,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片面的、现象的层面上, 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要对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 不应当只看到事物这一方面的情况, 也应当看到事物其它方面的情况, 不应当只看到事物的目前的情况, 也应当看到事物的过去的历史情况与将来的发展情况, 而且还要在事物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因素中, 看出哪些方面或因素是主要的、本质的, 哪些方面或因素是次要的、非本质的, 这要求我们有关于事物的丰富实践与深刻认识, 可见, 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判断不同于直接陈述感官所反映的情况, 它是经过逻辑分析加工整理后才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 这种断定相对于简单的陈述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 因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就更为明显。它是我们在纷繁的万物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有力武器。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的结论, 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在提出新的思想, 新的观点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演绎推理的指导和证明, 否则的话, 这种创新就是盲目的创新。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它的结论已远远超出前提的范围而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人们往往要借助于归纳推理发现新的知识, 从经验的事实中找出普遍的特征, 因此它更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 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它的属性, 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其它属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它同样是从事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已知知识, 是原有知识, 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则是创新知识, 因此, 类比推理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开阔思路, 提供线索,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可见, 推理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功能, 正如恩格斯所说: “甚至形式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 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②

(二)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直觉、灵感、联想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有些学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幻想、想象、直觉和灵感..如果形式逻辑的功能在于‘发现’, 那么, 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则在于‘突破’ 和‘创新’。”直觉、灵感和联想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创新思维的全部, 也不能把它们与逻辑思维完全对立起来, 不能说逻辑思维不是创新思维, 直觉、灵感、联想才是创新思维。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理应更加贴近生活,而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所不能缺少的基本思维。从经典观点看,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为手段的思维活动。人们在认识对象或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对对象本身的确认、对象本身的性质或评价以及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及发展的内在机制,都不能离开思维形式。从思维过程方面看,逻辑思维是按逻辑的秩序一步一步来完成的,即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的连锁联系,而每一个进程都有明确的依据,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缺少依据或依据不当,整个思维过程的有效性将会丧失。人们在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形成敏捷的思路,思维是无法展开的。就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消费、分配及效益等方面,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会给整个企业生产带来损失,所以,逻辑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严密联系系统。从思维的目的方面看,思维一方面有利于人以丰富思想、启迪思路、独辟蹊径和“举一反三”思维方法的提高。而最重要的是以获得准确可靠知识为目的,这也应该成为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它的创新所在,逻辑思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思维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把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和非逻辑思维(直觉、想象、灵感等)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自觉地、能动地把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运用于实践过程,并取得独创性、开拓性和新颖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结合,运用于实际,是开展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逻辑思维可以发现真理,但发现真理只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开端,而发展真理、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才是认识的归宿。只有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任务。发展创新思维是为了充分发掘人类创造潜能,培养优秀人才。恩格斯讲过,形式逻辑是形成新结果的方法。可见,逻辑思维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思维的创造力的产生要依靠思维能力,靠想象力和观察力,综合产生的创造性思维,即通常说的,现代人的智力。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思维的创新。创新与守旧是一对矛盾,是发展与保守的斗争。现实生活中的惰性、守旧、僵化,思维中的随机、片面、主观,恐怕比比皆是,这对决策、社会经济以至整个事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要实现思维创新,使思维更敏捷、更科学、更全面,确实要有一个转变过程,转换思维方式。建立创新思维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把创新思维提高到全民教育对策的重要位置。现在人类正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创新思维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过去依靠少数人的聪明才智占领世界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竞争,要占领世界市场,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毋庸置疑,科学思维的创新能力,是全民基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专家预言,“面向21世纪的合格劳动者,应该掌握三张证书,即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及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证书。如果没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证书,就跨不了21 世纪的门槛。开拓精神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拥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有密切联系,两者是在创新的层面上实现辩证的统一。逻辑思维要实现变更、创新,才富有生命力,创新思维离开了逻辑思维就无从谈起,两者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与发展,逻辑思维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是在相对稳定的形式上的认识,即从静态方面对思维对象的考察与分析,创新思维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框架,给逻辑思维赋予全新的内容,以独创、开拓的思维方式对思维对象的考察与分析,两者可谓平衡与开拓的关系;逻辑思维往往以严格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进行思维活动,这一方面表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也表现了它存在一种遵循常规的局限性,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思维方法的超越,它打破常规,意在创新,所以两者也体现了保守与创新的关系。在逻辑思维的基础建立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三)逻辑思维对我们的创新活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逻辑学研究思维的逻辑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 这些结构、规律和规则往往可以简化为一些由符号组成的形式系统,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它可以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 就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事物、更准确地表达思想、论证事理, 使我们的思维符合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这对于我们的创新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 运用逻辑方法收集获取材料事实是创新的必要准备知识的创新, 要建立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知识和经验越丰富, 也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的问题, 越能有效地选择适合于自己进行创新活动的领域, 也就越能开辟出创造性的新天地来。没有了对于材料事实的收集, 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要科学地、有效地收集材料, 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 这种逻辑方法有很多,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观察、实验、模拟、社会调查等等。第二, 运用逻辑规则分析批判既成知识是创新的逻辑起点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 而问题的发现总是在既成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任何创新都是对现有事物的否定, 只有通过对现有事物缺陷的分析和批判, 才能发现其自身的局限性, 才能提出问题, 也才能创造出高于它、超越它的新事物、新理论。如果我们没有了这种批判, 对已有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全盘接受, 那么人们的认识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 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贯穿在这种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就是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第三, 运用逻辑方法加工整理经验材料是创新的重要途径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所以, 知识创新的本质应该是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 就要对收集的经验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表示的普遍特征, 由此探索自然界的普遍真理。”③可见要得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 就必须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逻辑方法对所得到的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和整理, 从中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即使是象直觉、灵感、联想等这些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也不过是在千万次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顿悟”, 也必须要有逻辑思维作它的准备。第四, 运用逻辑程序检验论证所得理论是创新的可靠保证。科学创新的目的在于要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新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人们通过创新活动所得到的认识是否正确, 还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程序对它进行严格的检验, 如果对一个新思想、新理论不能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 就不能算做一个论证严密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观点, 当然, 这种逻辑检验的基础是实践, 逻辑分析的规则是在人类实践千百万次的重复中固定下来的,逻辑证明的结果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五, 运用逻辑手段扩展深化新的理论是创新的层次升华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永远超越, 永远出“新”, 人们通过创新得到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 这并不是创新的结束, 而是新的创新的开始, 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逻辑手段扩大人类认识事物的范围, 使认识超出现有的领域, 或者透过现象概括出它的更为一般本质, 使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更新的认识, 开始又一层次上的创新,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人类的新知识才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综上所述, 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它不但自身具有创新功能, 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能够极大地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习逻辑知识, 积极培养逻辑思维,培养出一批具有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① 列宁:《哲学笔记》, 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 第23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74页.③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76页.④ 杨宏郝《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学术论坛》,2001 年第1 期(总第144 期)⑤ 尚秋荣 , 王秋玲《论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6 月,第20 卷 第2 期

⑥ 王月玲,《逻辑在科学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 期,总第80 期

第三篇:科技社团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

科技社团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当前,由于社会职能定位不清和专项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了科技社团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中位势的缺失。本文认为,科技社团应在产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流动、成果转化、资源凝聚等环节中发挥相关作用,并就如何实现这些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 产业升级 创新引领 协同创新 科技评价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创新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经历依靠技术创新来完成对生产劳动密集型与低价值产业向高价值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当前,决定我国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寻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点,而构建区域性协同创新的网络,则是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科技支持服务力度及创新资源的凝聚程度,成为决定产业升级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社团凭借其学科交叉、科技资源整合、组织机构网络等自身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支撑服务中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理应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中发挥相应作用[1]。

一、科技社团社会化科技服务现状

本文以北京地区两级科协下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一批应用性技术类学会,以实证方式对当前科技类社团社会化科技服务职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北京地区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评价、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技术成果转化这四方面为北京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相关的支撑服务。

(一)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科学共同体促进科技发展、学术繁荣,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当前,科技社团主要通过组织技术研讨会、合作交流、产品推广会、国际学术论坛几种方式为企业或技术创新组织服务。会议内容与形式多样,其中注重学研结合是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中呈现出的新特点。

(二)科技咨询与评价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技社团开始承接政府职能,科技咨询与评价已逐渐成为科技社团的一项核心职能。科技咨询与评价功能具体涉及科研项目评估、成果鉴定(技术认证)、产业规划或技术标准的设计、专业化咨询。调研显示,有近一半的学会成立了专门的科技咨询与评价部门,积极承担政府委托项目。如2013年,仅国家级学会共承担相关职能或任务342项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类社团在承担政府咨询与评价职能方面还处在尝试与起步阶段[2]。

(三)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

科技社团是由特定学科(专业)机构或人员形成的组织,拥有同行评议的独特优势。行业资格认证是学会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职称评定、工程教育认证、工程师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评定等。例如,北京创业孵育协会承担先进服务企业认定;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承担“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评选以及高新企业认定;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对技术转移机构进行评定。除行业资格认证外,科技社团还开展三类教育与培训活动,即职称与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

(四)技术成果转化

科技社团作为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作用。目前,科技类社团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功能的实现大致存在两种途径:一是举办科技展会与技术对接交流会;二是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由于受体制、市场、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科技类社团组织主要通过举办科技类展览与展示会、技术交流与对接会为会员提供较为基础的技术转移服务,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还尚未成为科技类社团组织社会化服务的核心职能。

二、科技类社团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一)知识流动中的桥梁作用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流动产生的创新网络,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最为基本的方式。科技类社团作为一个遵行学术自由、平等交流、互动自主的社会组织,凭借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学科等组织网络优势,可以在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中发挥桥梁作用[3]。第一,促进科学共同体与产业、市场体系间的知识流动,吸纳更多的企业类会员。学术交流活动应该多邀请产业界从业人员参加,根据企业会员的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知识共享活动。第二,帮助协同创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社团应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科学知识应用前沿,为企业或产业提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讲座或培训。第三,协同构建创新知识交流平台。科技团体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其他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建区域性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服务平台。

(二)产业决策咨询中的科学与民主优化作用

科技社团肩负着提升建言献策,提高国家决策咨询水平的使命与责任。科技社团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性建议,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力争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政策环境优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科技社团应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以及重大创新项目、行业技术标准的咨询研究和论证工作;另一方面,应发挥科技社团的评价优势,协助创新组织开展有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投资风险方面的综合评价,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4]。

(三)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的科技中介作用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成果向产业、市场的落地与转化。科技社团凭借其广泛的社会联系优势,在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可以起到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有利于自主创新技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扩散与运用。科技社团发挥中介与桥梁作用,有利于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营造产业升级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方面,科技社团应进一步发挥评价与培训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政府有关行业及企业专项评定或专项培训工作,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组建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式,面向协同创新组织提供科技中介服务[5]。

(四)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中创新资源的凝聚作用

科技园区、产业创新联盟是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社团应尽快地打破内部自我封闭的局面,加强不同学科类型学会间、学会与行业协会间、学会与其他社会科技服务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科技园区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决策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地凝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此外,各级科协应鼓励学会在科技园区或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中吸纳会员,同时依靠产学研相关科技工作者同堂办会的优势,从不同角度出发,以创新研发项目为依托,探索共赢机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科技社团助力产业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对社会服务职能转型认识不够

围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这个过程中,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科技社团将迎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难得机遇。然而,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背景下,科技社团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重心应从促进学术繁荣与科学普及向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转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现有法规政策对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缺乏基本保障,导致社团组织对如何发挥相关职能存在“无奈”与“困惑”。二是一直以来,科技社团的学术权威性并未得到政府的真正认可,使得社团在科技评价、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市场化服务中位势缺失,长此以往,致使其社会公信力尚未树立[6]。

(二)科技社团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服务能力不足

科技评价、技术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市场化专项服务能力不足是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另一大障碍。其中存在三大制约因素:第一,功能定位不清。尽管部分科技社团在承接科技评价、科技奖励、人才评价等相关政府职能中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服务型社会组织间仍存在关系不明、职能重叠等功能定位问题。第二,智力资源整合与凝聚不够。智力资源是科技社团的最大优势,但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以及基于知识服务的互动交流平台,致使多数社团的智力优势资源未被有效地挖掘与利用。第三,用于专项能力提升的引导资金不足。多数学会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承担相关政府转移职能,其根本原因是科协组织对下属学会专项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且行之有效的支持措施,特别是资金的引导。

(三)科技社团与产业协同创新组织间信息互动交流机制缺失

创新推动下的产业升级发展,需要知识创新承担者与知识应用者之间形成无缝隙连接,而科技社团恰好具备促成这种对接的基本条件。而现实情况却是科技社团自身与企业或产业界尚未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在信息互动交流机制缺失的情况下,使得需求与服务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第一,基层科协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其中包括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在内的基层科协组织并没有真正起到企业与学会等社团组织之间互通的媒介作用。第二,对成功实践的范例缺乏及时、有效的推广。有部分学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但其有益经验并未能在科协系统内获得及时、有效的总结与推广。第三,社团信息化建设落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是科技社团无法回避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人力与财力不足,使得多数社团的信息化基础条件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四)科技社团创新资源整合功能差

能将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跨组织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汇集与整合是科技社团能够介入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一大基础功能保障。然而,目前这一功能实现较差。一方面,社团内部智力资源没能有效地整合。由于定位不明,致使社团内部本身较为分散的智力资源无法通过某项职能而凝聚;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科技社团之间缺乏协同发展机制。我国科技类社团组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挂靠关系复杂,致使社会职能划分不清,内部竞争严重。另外,不同组织类型的社团之间相互封闭,互动交流不足,缺乏共建、共赢的协作机制。

四、促进科技类社团参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升科技社团协同创新服务能力

第一,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通过各区县科协,对北京地区已有园区科协与企业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及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园区科协与企业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第二,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服务平台,推行“企-会结对” 制度。北京市科协应借助已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点网络,紧密结合站点企业或园区科技服务的需求,引导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一家或多家学会与企业或园区进行对接,并就科技创新服务探索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第三,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点”网络与“企-会结对”制度基础上,鼓励与引导传统学会加强与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等新型科技类社团组织开展合作。如就某一产业技术领域成立科技支撑服务“联合体”,充分利用专家工作站、金桥工程、科技套餐配送工程等已有产学研协同服务平台,以联席会议的方式为企业或协同创新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探索传统学会与新型科技社团组织开展协同创新服务的新模式。

(二)强化专项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力度,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一方面,推行学会专业化服务能力评估制度。建议北京市科协对下属学会科技奖励、人才评定、决策咨询等专业化服务能力进行一次整体评估,旨在了解下属学会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中专项能力的现状与不足;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化服务能力评估结果,针对一些产业应用性强,且具备一定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学会,鼓励其主动承接政府相关转移职能,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给予重点支持与引导。相反,对于那些由于专业化能力不足,无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以专项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优秀人才输入、业务能力培训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总之,在充分掌握下属学会专业化服务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扎实、有序地推进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三)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支持力度

首先,加强科技社团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领域专家智力资源凝聚作用。科技社团应选聘具有一定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带头人,以“专家库”、“专家咨询团队”等方式,根据所承担的具体职能成立专项服务工作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其次,尝试探索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资金支持模式。建议北京市科协设立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资助计划。下属学会针对自身能力不足问题,设计提升或改进方案,科协通过遴选予以立项,最终根据实施效果以“后补贴”的方式给予直接经费支持。第三,加强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科协层面,应多设立奖项与人才专项资助计划,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应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青年学者进入政府“专家库”或“思想库”。学会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青年学术交流活动,从中发现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敢于让年轻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学会理事会或专业工作委员会管理职务,给予他们更大的施展空间。

注释

①数据摘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政府管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3)》。

参考文献

[1]李江涛,孟元博.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81-84.[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政府组织研究所.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蔡瑞娜.知识流动的桥梁――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学会,2009(3):31-35.[4]陈宝国.科技社团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机,2011(3):2-4.[5]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发挥科技中介优势

为推进产学研联盟作贡献 [EB/OL].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1859/node2387/node2389/u1a9674.html.[6] 高华.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第四篇:、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新举措,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次新探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新途径,在完成这项内容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就在于加快创新步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围绕以下七点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

一、以建设新农村为统领,明确新思路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从内外两个层次提出了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新思路可以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层次。从外部层次看,突出跳出“三农”抓“三农”,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农惠政策,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内部层次看,突出加强农村自身建设,提高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1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农村产业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先进农业和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现代发达农业的最核心内容,是推动经济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关系着城乡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区域经济中农业和工业的换位,不断完善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效益和附加值。同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使农村人口压力和富余劳动力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或外出经商务工,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在农、工、贸、服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社区性和跨社区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能力。组建新组织应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自主自愿、形式多样的原则,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创办专业协会型、专业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快立法步伐,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倾斜,营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镇容镇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综合管理水平,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要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打造新班子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积极探索研究锻炼使用干部的新办法和新途径,不断把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打造新班子要在巩固区、镇、村党组织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范围,与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星级化管理”和党员“双培”活动结合起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不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自治能力,理顺两委关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完善“一事一议”、民主监督等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水平,解决好税费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营造良好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六、以促进素质升级为途径,造就新农民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关键是造就新农民。造就新农民要立足于党的方针政策,要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进一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把党的各项主张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七、以构筑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依托,提供新服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农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和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落实倾斜政策,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落实工作;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

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应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规划设计;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

第五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联村联户科技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中的科技带动作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236名, 组建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特派员服务团队、绒山羊高效养殖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2个和企业创新服务小组3个,深入到科技示范基地(点)、科技企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等中,与企业、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指导、技术咨询服务,有力地提升了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整合资源改造了传统产业。注重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生产要素改造传统产业,既提高了农业效益,又实现了多方共蠃。

二是通过实施项目壮大了特色产业。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先后承担实施“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绒山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獭兔高效繁育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无公害设施蔬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沙棘产业综合开发示范研究”等科技项目8项,建千亩设施瓜菜、东三乡玉米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洋芋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49个,总结出绒山羊高效养殖、早春塑料大棚蔬菜栽培等技术规范5个,使草畜、蔬菜、洋芋、林果、玉米等特色产业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通过推广技术发展了优质产业。把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发展优质产业的突破口,共推广新技术、新产品31项,引进新品种29个,创建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4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个,研发新产品3种,申请专利2件,全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良种应用覆盖率达97%,产业的科技化水平明显提升。四是通过宣传培训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科技特派员实行生产全程跟踪服务,吃住在农家,服务在地头,手把手教,现场解决问题,围绕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采取音像资料播放、技术咨询、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等形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500多户,科技明白人6000多人,印发各类实用技术资料2万多份,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新型农民。

目前,我县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农产品总量虽大,但质量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虽大,但产业链条不长,精深加工不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结合不紧,带动能力不强。造成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科技落后和人才缺乏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是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成功实践。实施这一制度对于带动科技、人才等资源向农村转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的理解,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关系,进一步用活政策,用新办法、新途径、新举措突破阻碍科技特派员创业的各种“瓶颈”因素制约,带动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基层聚集;进一步营造宽松环境,鼓励探索、倡导创新、支持创业,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和人才资源的主导作用,以人才资源优势突破发展的资源约束,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将科技特派员创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带动作用。

一要创新选派渠道。在选派方法上,要坚持市场导向、双向选择原则,选准下派方向,力求用其所长、才尽其用,在选派渠道上,既要立足本土,盘活本地科技人才资源,最广泛地把本地的各类科技人才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组织起来,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又要增强开放合作意识,拓宽视野,主动加强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 2 所用的原则,选聘高层次科技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还要引导涉农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以法人科技特派员身份整体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工作。

二要创新投资主体。要把创新投资主体放在重要位置,整合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等资源,加大对科技特派员项目扶持的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科技特派员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引导民间投资主体参与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科技特派员投入为基础、金融机构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促进利益共同体建设。同时,要加强引导,依法规范各方责权利,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好各方关系,避免经济纠纷,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要创新服务内容。科技特派员工作,归根结底是服务农村进步、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民致富。在服务上创新,放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效益的必然要求。在服务领域上,向农业、工业、社会发展等领域延伸,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元化技术服务。在服务方式,采取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组建协会、无偿服务等方式开展服务创业,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在服务时间上,农业科技特派员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灵活掌握在基层的服务时间,开展季节性、阶段性服务。

四要创新政策机制。党委、政府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人才工作、科技工作和为民富民行动结合起来,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保障制度、工作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定位、加强管理服务,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先进单位的宣传表彰,鼓励和引导更多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创业和服务。

下载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反洗钱中的作用(最终定稿)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反洗钱中的作用近年来,洗钱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反洗钱已成为金融部......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调研近两个月,无锡市锡山区总工会采取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90家企业和1700名职工中进行了调研,了解企业......

    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班级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班级中的作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注重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团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树立团组织的光辉形象,让班级成员以积极上进、努力向团......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谈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邹瑞华 摘 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课程辅助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摘 要】 科技创新活动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的难度很大。资金不足、师资匮乏、基础薄弱是主要原因。笔者在两年多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中,......

    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

    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上海新益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上海新益五金厂,1994年与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合作更名为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新益供电线路器材厂......

    科技创新社团工作计划

    科技 创新 制作社团工作计划 纳雍一中 创新 制作社团 2014—2015学年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抓好科学教育的意识,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

    科技创新社团实施方案(合集)

    科技创新社团实施方案 一、组建目的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科技文化知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培育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