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1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过去的教育理念一直强调要使学快乐中得到知识和发展。但在实际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独占鳌头”,它视学生为容器,将学生的情感、需求置于脑后。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熟不知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因此如何构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困扰教师的重要课题。尽管部分老师从“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诸方面做了,但还是没有抓住其核心“主体参与”,就是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必须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相互激励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构建学生主体,发展学习主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完成,基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主体作用,学生素质和潜能才能得以开发和发展.特别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学科性质采用相互激励的方式来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以达到“寓教育于娱乐中”的目的。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王桂梅 我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通过学校的培训和自身的自学,具备了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继续教育,积极参与进修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在教学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趣、高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我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预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加多的选择。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预备的仗,这些预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对于学生个体,本人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工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增强了后进生学习的信心,使其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享受领会知识的快乐。
积极开展教研。作为教研组长,每学期都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工作重点是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探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围绕教学论题进行集体讨论,认真学习和研究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的教学理论。为尽快进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不仅在本校组织课堂研讨活动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的地方想法设法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获得佳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等称号。近年来获得过佳市教研先进个人,佳市数学学科最佳教师,佳市数学优秀实验教师等称号。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获得佳市一等奖,《角的度量》获得国家级贰等奖。
第三篇:浅析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1
浅析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
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继志 时间:2010-08-1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 课堂教学 素质
论文摘要: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本文结合实际对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使知识信息量加大,内容充实、形象,声情并茂,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我曾做了些尝试,有一定的收获.分述如下:
一、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计算机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形声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多得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例如,讲“一战”西线三大战役时,如按传统教学模式逐个讲述略显繁杂.择一而讲学生又感不足.我就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二次战役的精彩片断,再配以简短的解说,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飞机、坦克等新型武器,学生是有兴趣的.要一一讲述这些武器的来历,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在这里我就得益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短短一组镜头:“飞翔于天空的鹰”、“人类模仿鹰的飞翔”、“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一战时出现在战场的实习机”。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交待了来龙去脉。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更无需教师详细板书.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英国大家培根说:“历史使人智慧。”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学习历史,学会查找资料,分析论证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以后参加生产、工作,处理问题,把握正确的方向,是大有益处的。从这一点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颜色、图表、图像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能系统、动态地反映历史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历史发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掌握历史发展,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例一:讲美国霸权政策时,为了说明二战后国际关系中心的变化,我利用维也纳会议、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三张图片及一定的背景,创设了l9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心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国际关系中心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转到以苏美为中心。为了让学生探究为什么有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我提供了一张有关美国二战前后、对外贸易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表格,使学生认识到:地位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例二:为了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我设计了一组图片,有美国出兵海湾、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华约解散、巴以和解、克林顿访华、江泽民访美,将这些照片配上背景音乐播放出来,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总体趋势走向缓和的政治特点。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教学内容,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化静为动。克服知识难点
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它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例:使用新航路的开辟图时,图示中有四种符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学生看了眼花缭乱。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PowerPoint软件在地图上做成动画.如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并加上四位航海家的头像,这样就使整个地图“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学生对航行路线、重要地点等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便于记忆。还有一些实物图,如生产工具,年代久远,城市的孩子不了解.教师讲起来很费劲,学生最后还是似懂非懂。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动”起来,可一目了然,如曲辕犁、筒车等,从而解决了学生无法感知遥远历史事物的问题,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知识难点。
四、化抽象为形象,强化记忆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例:“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这一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有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幅漫画作提示:漫画上一一只受伤的狮子(头戴画着英国国旗的帽子)拉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大老板,他手中的皮鞭打在狮子身上正好形成一个美元符号。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经济、政治,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历史事实相信今后若出现“马歇尔计划”这一问题时.学生凭这一漫画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五、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
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隔膜感和距离感。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真实、形象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例如:二战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仅让他们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正如家布鲁纳所说:“语言描述的再直观都是抽象的。”在此,我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录像.学生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景象及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都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六、多媒体教学动态性强
变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从人们的视觉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是静态的,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各项器官为学习服务.而多媒体演示教学有很强的动态性,可通过设定、Flash动画、影视等手段,化静为动、化死为活,调动人们的视听器官为学习服务。如讲《“解放者”的风采》时,我用动画将“三角贸易”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看到黑奴贸易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从而体验它的残酷和野蛮。这种模拟,使教师少费口舌,学生又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美的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技术、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帮助学生撬开智慧大¨的杠杆。但传统教学,由于受教师字体、时间、黑板的限制,一时匆忙信笔涂鸦,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教学所出示的是事先精心准备好的板书,字体美观适中,还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布局。这种醒目、美观、鲜明、合理的板书.能使学生形成视觉快感,得到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对学习不无裨益。同时,教学中穿插的精美图片、优雅,也能给学生美的熏陶。
八、传递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更是其独有的,但光凭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人们更愿通过感知有血有肉的生动史实,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而后升华为具有一定立场的道德观、人生观。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效果极佳。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有一教育要点,即让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罪行并牢记这一国耻。尽管教材对此作了叙述,小字部分还有具体的描述,但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往往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如记住日军屠杀军民30万人以上这一数字,而没能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利用了机的幻灯片功能,展示了一组图片,配以悲愤的解说.低沉的音乐,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一张张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短短几分钟,学生个个疾首蹙额,义愤填膺。他们的心灵被撞击,被刺痛,纷纷表示恨透了日本鬼子,真切领悟到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把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结语
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对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电影等媒体的组合。能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更具活力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一“教与学的新天地”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
第四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发挥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建立正确技术动作概念;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知技术动作,有利于动作的巩固与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多了几分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体育课堂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受教育者一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研究
一、研究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就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因此,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举措。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人们的学习、生活,并从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给人类带来深刻的革命。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培养出具有现代社会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从未来的人才特点看,信息时代的人才必须要有较强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要有较强的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要有积极主动地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要创新我们的教学。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三个中心”教学模式仍然束缚着教师和学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程序难免有机械、呆板之嫌。课件成了典型的辅助教而不是辅助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运用多媒体后,课堂教学变成了“电灌”,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得不到确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只有听的权利,没有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没有了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压力,也没有了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发展受到抑制。信息化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培养出具有现代社会素质的高水平人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形成了共识,并成为了全党的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点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
是集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与拓展、创新。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促进师生发展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弱小的,没有能力的,可以支配的,强调他们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缺乏独立性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可能性。实际上,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个性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前提。只有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发挥。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发展和运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和方法。解脱了教师繁重的教学劳动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多媒体技术的超级链接功能开创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空间。可使学生的思维出现跨跃式的发展。纵观以上各种观念,提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概念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就是要在课堂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课堂的独特功能,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达到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使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特指通过小学生计算机编译软件BASIC及其相关知识,通过指令让计算机执行小学生分析、解决体育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各种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思维的产物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二是思维过程也是新颖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思维活动,不是一种独立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形式。它既与发散思维有关,也与收敛思维有关。是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以发散思维能力为核心,收敛思维能力为支持的诸能力的最优组合。在思维方向上,它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交替与综合;在思维形态上,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在思维方式上,它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替运用。心理学认为:能力是指人在顺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维品质特征。由此,我们把创新思维能力定义为: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维品质特征。它的发展,需要学生知识的不断扩充和经验的积累;要求老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创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增长学生的创造行为。
三、研究的基础
通过创设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文化的氛围,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创新因素,积极探索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可行途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人格,养成创造型思维方式和创新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水平,为今后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可以促使教师角色的创新,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促进者。
(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创新,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建构知识。
(三)可以促使教学形式得到创新,使学生课堂学习形式多样化。
(四)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促进小学生在体育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中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模式。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老师和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
五、研究的内容
(一)在体育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促进小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
(二)在体育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发展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三)培养出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队伍。
六、研究的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
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二)案例研究法
针对新课标下的各科教学特点,采用“麻雀解剖”及“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三)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四)行动研究法
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贯穿于行动的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工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七、研究的对象
洪泽县实验小学全体学生。
八、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在体育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促进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模式研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总结出了“五步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五步法”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改变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五步法”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能够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情趣。促过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了体育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优势,坚持以普及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组织成立了课件制作小组、电脑打字小组、电脑绘画小组等,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掌握和应用水平,并在学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秀品质,还使学生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突出。
从2009年以来,在教师参加各项体育优课评选及体育技能比赛中,6人获县一等奖,唐爱华、龚群、丁涛、苏庆婵、苏庆云5人获市一、二等奖,有6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40多篇论文在县级及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有10件课件学件在省、市、县级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
(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整体形象。
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了教育管理手段,建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学籍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入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带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我校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淮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五)其它研究成果。
通过几个阶段的研究,我们收集实验老师获奖的论文、教学设计和公开课等,已经自编阶段性报告、论文集、教学设计案例集、课件与课例集。
主要参考文献:
[1] 权德庆.体育统计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张宏煜.取长补短的多媒体课件[J].黑龙江:黑龙江省鹤岗市师范学校,2005.4.[3] 林笑峰.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五篇: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跑、跳、平衡、对抗和各种表现动作等)、比赛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构成的综合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游戏设施差的农村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快,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会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因而体育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流露:成功时,喜悦与自负、自傲并存;失败后,难过和害羞、自卑交织;高难度练习时,焦虑与恐惧溢于言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自私和随意交互呈现;在分组活动中,信任、友谊和猜疑、妒忌交替;在受到批评时,敌视和逆反不言而喻.构成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原因固然有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但在矫正学生心理偏差、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如何通过体育游戏这一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和个性、人格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
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程内容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二、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
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三、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四、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教学的方法是不断改进的,课题的研究只能说是针对一种情况进行的试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得思想和眼界品位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师而言有着巨大的压力。能够利用好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至于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