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学-评一致性”小结
学习“教-学-评一致性”小结
陕西省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 王春艳
课堂教学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它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非常希望我们的教学活不光有效,而且要做到高效。所以,作为教者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前,就要根据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教学活动前贯穿在教学三维目标中,让教学活动从头到尾都将“为了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的理念贯穿整堂课。
在学习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根据学习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平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等内容而偏离了最初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时不时的就不对等了。读了“教-学-评一致性”后,收获颇丰。
教:
崔允漷教授说,真正的教育永远伴随着灵动的生命、不确定的情境、复杂的关系的因素。我作为教书二十多年的老师,我知道,同一课内容,不同的老师授课,相同的学生都会感知到不同的知识、情感、能力等。教的环节会因老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的随机生成而更具生机。所以,老师如何利用文本、学生、教学环境进行灵活、生动的教,就非常关键。
学: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完成这个主要任务的方法不同,孩子们所接收的知识、能力等的多寡就非常不同。如我们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所摒弃的方法,我们在努力割除这种教学模式。换之于小组学习法,再加上我们正在积极融合的真爱梦想的体验式学习法,孩子们以学习的主人感受着求知的乐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分享展示,将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分享给他人,同时去倾听他人的收获,使得不同观点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碰撞,搜寻精华吸收,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死板的知识在这样的求知中变得生动有趣。
评: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完教材,学生听好课就算完成任务。而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教、学、评三者互为一体。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理念:
文中说: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 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的,而数据就来自于评价;评价 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所以,教者就应该负责任地、清楚地知道或监控学生真的学习学会了什么。加上形成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想实现可以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愿望也就有了可能。
“教-学-评 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教-学-评一致性,以表明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 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 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 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 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 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素 质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 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 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 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 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 进行指导。
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一下子茅塞顿开,要想让老师授课高效、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必须时刻将教、学、评各个环节有效地融合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使教学真正达到有效且高效。
第二篇:教学评一致性教会我们什么
“教—学—评一致性”教会我们什么
杭州江湾小学 管来香
内容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在汉语系统中的词龄也许还很短,它因着课改的步伐应运而生的,是课改与时俱进的表现。“教—学—评一致性”使我们更加明确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学校教学中落实教、学、评,它为我们在课改的路途中走得更久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 学习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教育理念,从刚被提出时的令人陌生和不懂,到现在该理念已成为语文教研组的一个热点,并迅速辐射到实际教学的各个领域,是因为它的形成源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生成与联系,它的实施需要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推进和拓展,它的存在即是静态的、稳定的又是动态的、发展的。与此同时区、校组织的一系列有关教学研讨、课堂展示等的活动更无形地使教育者懂得“教—学—评一致性” 理念关键在于参与,在于行动、在于把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而事实上探索和认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点,这一过程又是多么快乐而有价值!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定位
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定位,崔允漷教授在他的论文《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中这样描述: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教学质量的监测员,既是引导学生学什么的人,也是知道或监测学生学会什么的人;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测试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认知上,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集中表现在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集中表现在坚持评价教育性的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作出反馈或指导。
二、教—学—评一致性使我们如何“教”
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决策的基础,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与习惯的主要凭借,更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学校办学开始便结合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发展的特点,讨论各个教材版本的历史与发展,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建设了7+2的课程体系,即每周7课时以人教版教材为主要依托,并结合齐鲁电子科技出版的《识字诵读》教材;每周2课时旨在发展学生“蒙学”素养,使用《弟子规》、《三字经》、诗词诵读等读本。
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不断在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要改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源于教材内容,基于教学目标,以学生开放式的学习为主,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以教学内容的筛选和优化为主。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注重愉快教学,即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享受童年的味道。教师运用手段创造快乐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各自的认知需要,并主动展开生动的学习活动。例如,《弟子规》教学中,我们加入吟诵的唱读法,节拍协调法,变枯燥的古文学习为有趣生动的“音乐课”、“活动课”。愉快教学以“让学生想学、要学”为前提,以“让学生能学、会学”为核心,以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孩子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一种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评一致性使我们如何“学”
孩子在校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蔡元培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因为学生而存在,如果一堂课,所有人的注意点都在老师,那么这堂课的方向一定是错了。新课标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评
一致性是新课程理论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理念的具体化、延伸,它使你真正弄懂新课程理论的构建系统。
在“教—学—评一致性”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不仅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孩子从教育本身、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还确立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掌握读、写、算、口头及文字表达的基本能力。建立在儿童自然兴趣之上的活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儿童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半天学校、童年味道”其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自由活动来捕捉儿童自发的好奇心,创办儿童自己写作、绘画、编辑资料卡、建立图书馆,让孩子在任何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社团活动更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友情,分出小组,选择任务。教师只是负责提供必备的学习资料和有关选题,几乎不作任何参与。这些方法对实现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四、教—学—评一致性使我们如何“评”
一提到评价,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测验、考试,而这是与我们的理念完全背离的。测验、考试应该说是教育测量的手段,而评价与测量时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语文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孩子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一个学期、每一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实质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要求,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整体系统。
学校组织的“童年味道杯”主题系列活动中,分目标分阶段地进行针对性评价。以一年级为例,一年级从刚开始的“五个学会”即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整理、学会写字、学会说话方面落实,各个班级将孩子们“五个学会”建立了跟踪档案,根据不同时期,进行引导孩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所取得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并把这些记录收入到语文学习的档案袋里,这样,一方面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这对于孩子在语文学习上的成长尤其重要。此外,学校还让孩子们
吟诵的《弟子规》、《三字经》也成为日常德与行的生生相互评价准则,使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蕴藏着学、用、评。
教—学—评一致性对新课改的衍生和深化,是值得关注、研究和探索的。大到学校办学理念,小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它都引领着我们走向孩子心灵的最深处,使我们在“教书育人”的摸索中大放异彩。
第三篇:画风教学设计教学评一致性
15、画 风 学习目标
1、认识“宋、丹”等7个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学习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字谜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歌唱。这是什么?(谜底:风)
2、那大家能把风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三个善于动脑、爱思考的小朋友,看他们是怎么样把风画出来的。
三、检测预习
1、同桌互测认字、组词情况。
2、老师抽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是谁第一个提出画风的?
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呢?她是怎么做的?
陈丹、和宋涛又是怎样画风的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有风?
2、指名回答问题。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4、说话练习,“风来了,风把 ____ 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 里。”
5、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想一想,举手告诉老师。
7、让学生自己汇报。(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五、拓展
1、同学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声音,那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画风,再动脑筋想想如何画声音。
2、教师引导。
六、总结
有些事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咱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小朋友。
五、作业
1、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气味。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勤于思考
陈 丹 小树弯
善于动脑
宋 涛 雨丝斜
第四篇:“教学评一致性”授课反思
“教学评一致性”研讨课的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一节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归纳第二章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章知识,建立章知识结构图。
2、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能正确解答与之相关的类比教材难度的题目
一、建立章知识结构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心中有知识,对于解决问题,启发解题思路的展开有作用。
议课时候有不同的看法:有老师说:刚开始复习,没有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可以调整一下:以题目为凭借,来贯穿知识,这也是一个方法,可以尝试;但是我自认为,没有上述表现,只是课堂没有热闹的氛围,但是课堂进程很顺利,我想,数学课堂不一定就是热闹的,数学是严密的思维,是眉头紧锁的思考,不一定要出现积极地场面!也有老师说:建立章知识结构图这一个环节太高深,学生可能接受不了?我想一个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是从小学生都开始了总结归纳,七年级应该没有问题,还是值得研究。
二、教学环节安排,本节课只有二个,先复习知识结构,后运用,简单明了,议课时候,有老师说,看不懂这节课的思路,我想那是没有看学案,不过本节课设计也有亮点,运用数学到实际生活中的某汽车标志“W”,其中涉及到补角、互为余角;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同时在教学中我又加入了自编试题这一环节。这个题综合较好!是个难得的题目。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每一个环节,我加入了“要求、提示、评价”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有老师评价说:分不清那是评价,我想这是被评价所迷惑,所限制造成的,我认为其实评价就是提示,就是要求,卢臻老师说,以促进学生的避免错误学习为主,教学评一致性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看课堂效率是不是提高了?要不然,做这项活动的初衷就偏了。
总之来说,通过上这一节课,我还是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要改正的地方,继续努力吧!
第五篇: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