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教育“三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简介
生命教育“三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简介
在原有教学模式广受诟病、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行政会精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于2011年下学期开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不断矫正完善,归纳总结出我校生命教育“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即“五生”教学理念、“五步”教学环节、“五个”基本要求),现简介于后:
一、“五生”课堂教学理念
“生命教育”不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生命教育”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等方面共存共生共发展的舞台。为此,我们根据“生命教育”的总要求树立充满生命活力的“五生课堂”教学观:
(一)生命课堂。即尊重学生生命存在,强调将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对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构建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二)生本课堂。即充分尊重个体生命,善待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给足思维、动手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生态课堂。即追求开放、灵动,蓬勃的生命状态和教学过程,追求师与生、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和谐,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情洋溢的世界,心向自然的情愫。
(四)生活课堂。即引导学生将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到课程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五)生动课堂。即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在真实、愉悦的课堂情境中体味、领悟,享受成长的幸福,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灵动课堂。
“五生课堂”追求的教学境界就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课堂、和谐课堂、高效课堂。
二、“五步”课堂教学环节。
从我校教学实际条件出发,先组织任课教师广泛地学习,在汲取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移植一些成功教学模式中的全部或某一环节,灵活的创造性的去运用和发展,进行内化,为我所用。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按照实践——反馈—修正——实践——总结的探索思路,积极实践,探索研究,对探索出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积极认真的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把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一步升华、整合,现已形成可广泛适用于小学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结构严谨科学,易操作,优质高效的五步环节(目标导学----互动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拓展延伸)。
(一)目标导学。目标导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以目标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做好此环节,制定的目标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去伪存真,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其次是教者的问题设计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唤起学生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的愿望,为后一环节打好基础。
(二)互动探究。预设好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展示交流。采用多种方式,搭建不同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相互启迪,相互促进,自我诊断,达到自省。
展示交流可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自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暴露在自学、合作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彻底将学习成果或学习中的问题暴露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展示。二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或由教师指导的小老师)组织的展示。
(四)点拨升华。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在展示中的得与失,归纳与剖析,让学生在原有自学互学的基础上,系统提升,形成能力。
(五)拓展延伸。该环节是本节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发展,应仅限于本节三维目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即是把当节课所学引向课外,引入生活。
三、“五个”基本教学要求。
(一)目标导学要突出目标的准确性与针对性。
1、目标的准确性。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魂,课时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更要准确。教者要依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恰当运用外显性动词明晰准确表述课时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更加规范,不致越轨。
2、目标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就是指根据所教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现状、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教学资源来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互动探究要突出探究的自主性与全员性。
1、自主性。就是在互动探究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只给学生搭建好互助探究平台,尊重学生学习权利,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观察者、学习信息的收集者。
2、全员性。在这一阶段教师力求使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旁观者仅仅是教师,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展示交流要突出展示的多样性与启迪性。展示交流是学生通过语言、形体等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展示交流,以培养学生表现欲,同时让教师全面把握学情,矫正出现的问题,为教师点拨升华奠定基础。
1、展示交流的多样性。这里的展示交流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在互动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的成果,暴露学习探究中的问题,不拘一格,多彩多姿。
2、展示交流的启迪性。展示交流的启迪性,这里主要是指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甄别,精选带有共性,富有启迪性,对实现教学有较大作用的问题,让学生群思群议,共同提高。
(四)点拨升华要突出点拨的主导性与凝练性。
点拨升华是指在前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建构目标系统。如果说前三步是发散性学习,而此步就属于聚合性指导。课堂教学中的一散一聚,充分实现散聚教学的辩证统一。
1、点拨升华的主导性。在点拨升华这个环节,教师由放到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达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的境界。点拨要拨在重点处、难点处,升华就是将零碎的形成系统的、基础的转化为能力的。
2、点拨升华的凝练性。这里的凝练性是指用较少的时间,精炼的语言,从教学目标出发,凸显教学重难点,不拖泥带水,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到语言精练,内容精炼,过程精炼。
(五)拓展延伸要突出拓展的深刻性及广泛性。
1、拓展延伸的深刻性。拓展延伸的深刻性是指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局限,尊重学生基于生活的多元感受和多元理解。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不浮其表,让学生能领会深刻,举一反三。
2、拓展延伸的广泛性。即是既可在基础知识上拓展延伸,解题技巧上拓展延伸,还可在提高能力上拓展延伸,培养良好习惯、思想情感上拓展延伸。不仅在书本上拓展延伸,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如此等等。
第二篇:三五.doc课堂模式
“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是株洲市炎陵县沔渡镇学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沔渡镇学校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根据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教学模式与江苏洋思中学的“三清”教学模式精神,结合沔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导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三个步骤(预习交流、展示训练、反馈验收),五个环节(明确目标、分组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反馈评价)。
一、“三五”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
1、明确目标:(2分钟)
上课时,教师首先检查学生个人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及要求。
2、分组学习:(8分钟)
各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合作交流,用互助的方式完成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达到学生教学生的目的。
3、展示交流:(10分钟)
各学习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分配任务,依次选派或教师指定代表到黑板前讲解、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需要展示的内容必须准确有效的筛选,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展示。需要展示的主要是学生有疑难、有困难、容易出错、能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内容。否则,展示环节会变成预习的重复,展示就会五花八门,甚至乱七八糟,偏离或严重偏离教学目标。达不到提升的目的。
4、巩固提升:(10分钟)
各小组结合其它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可以通过每小组按号必答、抢答提问记分等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复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各组学习的效果。
5.反馈评价:(15分钟)
让学生梳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根据梳理的结果,由学生补充完善预习笔记中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这是反馈评价学生对主干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对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能力的反馈评价主要是以习题的形式,可以是老师编制的试题,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可以是学生自编习题。
二、课改要求。
1.精心设计教案。教学内容,要以问题为主要形式,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层次性。其次要特别注意备课堂环节,备体现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要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预习作答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依据教材写出答案,可自创答案,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使用黑色或红色笔写好预习答案。
2.合作学习时,把自己在预习时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书写,同时修改写错的答案。本环节要求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搜集预习中共性的疑难问题。
3.交流的代表不能让优等生承包,不能形成优等生讲,中下等生听的课堂局面。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展示。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提前预料到,并且提前想好应对措施(体现个性备课)。并且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辨能力。在展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隐身于学生们身后的导演,对学生表达不到位、不准确的地方,不能自己直接讲解,而应该调动其他小组相互补充,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点拨、追问、总结和点评。此环节给大多数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敢想、说、问、演、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4.展示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一对一检查纠错,以确保彻底纠错。切忌展示完即完成任务这一做法。纠错之后的错题要写在导学案上,这种做法直接决定本节课的质量。
5.要求学生对理解偏差的、做错的习题进行反思、总结。
6.当堂检测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环节,题目不在多,在于精,以真正夯实双基,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为目的。同时对先做完的同学当堂批改,及时表扬总结,对没有做完的学生,时间一到,全部收卷,课后由教师批改。
三、课改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怎样做到合理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
各班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7组,分组时考虑每组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积极性及其它情况,均匀搭配、合理分组。每组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职责,学生轮流承担各种职责。要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改刚开始时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每一位学生必须轮流发言,特别要注意的是后进行发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并且及时进行鼓励,也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发言进行记录,每天或每周小结一次,对表现好的同学表扬,发言少的同学提出要求。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2、学习目标如何安排,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能方便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对于课改的每一堂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费比常规课更多的时间备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教师要先做到了然于胸,然后精心设计好相关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既考虑是重点,也应该考虑难点所在,换一句流行语说:“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目标的设定应是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完成的目标。目标制定太低,学生没有兴趣;目标设置过难,学生不能达到要求,也相当于白浪费时间。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时,教师切忌站在讲台空等。必须亲自下到学生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4、采取何种激励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小组、学生应当进行及时的鼓励。可以是当场表扬,可以是课堂记录,每天或每周进行表扬,或物质奖励,或是其它方面的奖励。如杜郎口中学的奖励就是奖钱,但我们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的奖励,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的活动受到教师或集体的承认、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兴趣。
5、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体现引导作用,在哪一个环节,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恰当的讲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讲出总结性的话语,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总结性的结果说出来,即使与教材中的原文有点差异也没有关系,对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学生印象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对于刚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师也不宜一句话都不讲,而是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不能解决学习任务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也可以由学生探讨的某一个问题引申、展开进行讲授。一定要注意讲解不宜多、细。正如杜郎口中学提出的观点:学生懂得知识不用讲,学生不懂得知识讲了也没有用,部分学生懂得的知识由那部分学生告之另一部分学生。
6、学生展示活动如何开展最为恰当?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展示是每一位学生有一块小黑板进行展示,但我校暂时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以利用讲台前黑板与后排黑板报中黑板,分成六份,每一个小组一块小黑板,轮流或由小组指定学生进行展示。每一小组学生利用草稿纸展示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7、不同学科如何体现反馈验收阶段的安排?
理科可以利用基训题目作为反馈验收的内容,基本上是具体的题目;文科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学生语言、活动进行展示。具体展示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沔渡镇学校的“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从去年下期已经开展尝试,到今年下学期全面铺开。相信有校长的全力推进,教师们的大胆尝试,上级教育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兑镇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生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据此我们本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提高效率”的十二字原则,构建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1、导的内涵:就是导入、引导、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联系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如直接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即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指导的含义不仅仅这些,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有障碍时、当师生互动不畅时都需要教师时时进行引导和指导。
2、理论依据
(1)符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导”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等。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才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首要特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最后变为一种自觉的'我要学'的学习行为。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是事倍功半。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之一。
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包含了教师的任务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要进行学法指导。
(2)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组织带领学生去学习,即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作用(主导性)。而导入、引导、指导恰恰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一作用。另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的第三个目标。而“导入、引导、指导”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3、“导”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导”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当然以上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二、学
1、学的含义:学就是课外学习(独立或小组合作),课内学习(课内独立学习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容量,选择是否需要课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要求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这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但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论依据
⑪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即学习的独立性又是现代教育学中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
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另外,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作用(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⑫符合教育理论中的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正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⑬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⑤课外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或预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学习。
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教师巡回指导。
这两个环节也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议
1、议的内涵:就是议论、讨论、质疑。是交流、交往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议论讨论质疑的过程;这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以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符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而这一步正体现了“明辩之”,另外还符合教育理论中人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议”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
3、“议”的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议、练”中的“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议论、质疑等。
⑦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 ⑧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⑨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四、练
1、练的内涵:练就是训练,也是检验。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践过程,是动手操作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第六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⑫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 的过程.(3)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3、“练”的操作环节 ⑩反馈练习--检测 ⑾评价再议 ⑿强化训练
五、“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概括为四阶段、八环节。四阶段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合作,启迪智慧→交流展示,探究规律→综合训练,内化智慧。
八环节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目标解说,指导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互助落实→展示交流,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迁移拓展,创新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自学指导是运用“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没有学法指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费时费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议”;在“学”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议”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议”,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总的来说,“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它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简介2
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校2010年上半年提出在全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暑期开始先后到河南永威学校、山西现代双语学校、五阳矿中学、太谷二中、晋城星河学校、泽州一中等学校学习取经,特聘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长治二中原校长缑国禧先生、南洋学校首任校长高仰昆先生、长治二中原物理组组长景梅萍女士组成课改专家组,为南洋学校量身定做了以“问题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课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展示、班级展示、质疑问难、老师点评、课堂测评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今年3月30日,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名专家张崇善莅临我校深入课堂进行调研,通过一线听课、课后研讨、复核认定等程序,我校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其“学生的个性特质得到充分张扬,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充分发掘;教师的引导方式彰显了以生为主,教师的教学策略凸显了以人为本”良好评价,赢得了壶关教育史上第一所由省教育学会命名挂牌的学校——《课题引领课改<搭建学生自主发展平台行动研究>实验学校》。
附 “问题导学”模式主要环节:
一自学: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这是“问题导学”的基点、重点、难点。
二展示:学生小组展示是合作交流的小平台;
学生班级展示是合作交流的大平台。
三质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四点评:教师对学生班级展示进行点拨、评价。
五检测:学生自我检测当堂学习的效果。
第五篇:271高效课堂模式简介
271高效课堂模式简介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 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二 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 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四 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五 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六 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3.“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把学生推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让学生自己跑。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
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 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堂”,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高效学习动力之源: 1).教师主动力:
教师吃透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及模块精髓,在研究透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学案及学生高效自学过程的指导。2)小组长分动力:
组织本组高效学习与其它学习小组竞争的分动力。3).学生个人自动力:
小组成员完成个人学习效率目标自动力。
6.“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路线图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①„„②„„;过程与方法:①……②…… ;态度情感价值观:①……
②…… ;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要求具体、指导到位,切忌模棱两可;(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7.教师学生双管齐下,保证课堂高效:
1)教师要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导入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总结回扣目标,把 好方向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
2)学习小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学习实际,采 用“A帮B,B帮C,A拓展”的分层互助模式,兵教兵,兵练兵,既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又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8.“271高效课堂”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老师给学生松绑,享受到的是学生自由成长的感动,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点燃老师的灵感,让老师的专业水平快速提高,老师由研究“如何教”变为研究“如何学”,教学相长,其乐融融。2)“271高效课堂”,学生挣脱了老师的怀抱,自己跑得欢,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和能力主动地成长,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提供了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成长了心灵。
9.“271高效课堂”成为解决目前教育四大矛盾的金钥匙:
——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矛盾
——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矛盾
——教书和育人的矛盾
——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矛盾
10、“271高效课堂”的四个着力点: 1)、高效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高效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求所有学案都要提前一周编制,由两个备课组长、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用3天至4天的时间进行编制,然后再根据高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在每周周一集体备课时发到每一个老师手中进行再讨论再修改。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学案,甚至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设计使用要点或使用说明。其次,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们还规定学案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并要存档,发至学校规定的网络上,学校统一进行整合。最后,为保证学案落实,我们规定,所有学案必须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2)“444”课堂教学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学得精彩。
我们的271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要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改变教师观念,变原来老师“教得精彩”为学生“学得精彩”。“444”就是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即:
“四原则”是指课堂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类型”是指课堂学生学习类型分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演示学习四种类型;
“四课堂”是指课堂要体现创新课堂的基本特点:即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安全的课堂。3)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学习小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高效学习的成败。
a.小组组成:4—6人为一小组,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各科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小组长作用,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都要由小组长组织。
b.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小组文化:各个小组都要根据小组实际,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制定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组训、组规,甚至可以创作本小组的组徽、吉祥物、组歌、组旗等,让小组文化成为联结小组成员的纽带。
c.为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长的培训、具体指导也尤为重要,我们在一开始时帮助各个小组正常启动,当学习流程熟练后,适当放手;同时我们还重视小组自治,小组每天计划和总结也作为小组评价的重要方面,帮助、督促小组内部成员高效学习、主动学习。4)233课堂评价——高效课堂的推化剂
“2”是指高效课堂的评价坚持“整体性评价”和“累积性评价”两个原则,旨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一个同学认真自学、热烈讨论、积极展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是指在坚持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将两个原则又各细化为三个指标,即:
整体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参与率:我们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游离于小组之外,本小组优秀一票否决;b精彩度:我们以观摩方自发为展示方自发鼓掌喝彩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次数越多越精彩; c含金量:由老师根据展示方学生在展示内容要求的范围内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创新量。
累积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课堂表现: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展示方的课堂表现评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b小组成绩:根据平时的诊断测试、单元测试以及其他大型考试的小组平均成绩评选出每次成绩的前五名进行颁发小红旗奖励;c晋级评价:这是小组评价的表现形式,我们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两个评价指标,对学生获得颁发小红旗的次数进行统计,进行累积晋级评价,即不搞每周重新计分制,只对每周表现进行点评,并保留所有获奖纪录,并按每5面小红旗换一个小星星、每5个小星星换1个小月亮、每5个小月亮换1个小太阳的晋级评价制度。
一、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
昌乐二中模式,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概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简称“271课堂法则”。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则”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则”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轻起来。
“271法则”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体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老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三、杜郎口教学模式:“三三六”或“10+35”
“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自主学习三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四、邱学华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五、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阅读课本,就是学习自己读课本。
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
六、黎世法“异步教学”
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
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
第三步,复习。回头输理一下自己已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
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
第六步,小结
七、钱梦龙“语文导读教学法” 这种教法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的基点,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三主”和“四式”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这一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外化为相对应教学结构模式即“四式”,包括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八、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
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九、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讲学稿”像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正如该校校长陈康金所说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瓿,探究疑问,解决疑问题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东庐中学的教师除了“讲学稿”上的题目外,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对每份“讲学稿”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此外,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考评也紧紧围绕“讲学稿”。东庐中学测试或考试时,教师通常从“讲学稿”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讲学稿”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就成为很好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