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点滴思考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点滴思考
茶陵县界首中学
邮编412400
伍积茂
【内容摘要】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农村中学很多老师存在把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贪多求全,重读轻写,写作教学盲目随意等问题。针对此现状要采取开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 ; 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等手段达到读写互利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 读写结合 读写迁移 以读促写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除了提升语文素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作文教学服务。而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经从阅读中习得的作文素材、技巧、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迁移的过程,所以说作文教学是对阅读教学结果的检验和实践的过程,阅读是吸纳提取的环节,作文是展示运用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
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可能和课程设置以及语文教学的相关指导性文件有一定关系。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样无形中在老师的意识之中就把语文教学分成了好像两种课程,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抓住理解不放松,作文课上就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写作。读的文本和写的要求互不相干或是模糊不相联系。不能从读写结合角度设计处理文本,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行为的分离。课外阅读也只是停留于多读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从读到写的迁移要求。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吸纳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技巧。写作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阶段,作为阅读教学必须要为写作教学提供知识储备,语言储备,写作素材储备,技巧技法储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1、2、3、4......条理清楚,却很鲜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单就阅读教学来说,这种目标设计大而全、细而精,无可非议。但从整体语文教学来说,这种设计使阅读课型单一,指向目标也相对单一,不利于语文素养能力的整体提升,也使得阅读教学由于阅读目标的细化反而使教师的教学内容繁杂,缺乏了游刃有余的宽松,课堂教学内容多了,师生疲于奔命,课堂实效反而会下降。这种模式化了的目标冷淡了作文教学,抛弃了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作文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三、重读轻写
当前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几十年一贯的方式,每周两节作文课,其余三节或四节为阅读教学。乍一看阅读教学的设置课时占绝对优势,能很好的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示范,理论上符合广博的吸纳才能熟练的运用的原则。殊不知无意间将两类课型分了个轻重主次。加之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评价制度的矛盾的制约,都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教师、学校、教育部门、教学测评机构重阅读和轻写作的现象。作文教学也大多停留于完成每学期“八大四小”的作文教学任务。至于课外练笔没有硬性规定,当然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四、作文教学无计划、盲目且随意性大
虽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作文分值占得比例愈来愈大,无形中逼迫教师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但大多教师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由于现在课业负担的加重(这是共识)学生未必认真完成,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这些练笔是典型的“杂牌军”。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即便是正规军的课堂作文教学,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据调查语文示范课教师大多不敢涉足作文教学和这个有直接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前到课堂课后、从教师到学生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改变,但对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巧妙结合还是个盲点,相关的论述和指导意见很少见,没有理论上的要求和规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头脑中没有相关理论的支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行为也自然受到辖制,所以针对此现状,教育工作者不论是理论阐述者,还是理论实践者,更应当先从理论上得到启示指导,让读写结合的理念占据头脑,才能让读写结合实践于教学行为。
以上教学弊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不少的教育先行者积累了不少经验,开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我作为一名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认为不论怎样改,关键看“实效”。既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和现有的课程、课时设置冲突,所以我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践研究,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寻求开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
首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计教学目标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优化阅读教学目标,能真正体现读是为写储备的理念,把作文教学总目标分解,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文本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写作方法巧妙地文本,就重点体会赏析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文本,则可以训练复述概括;对诗词歌赋类文本则可以训练改写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白的部分,则可以结合上下文补写续写;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写法体会习练生动形象的描写等等。这样设计目标,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把教学重点放在写景方法上;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抓住情节特点,可以仿照原文风格续写,可以改换人称改写,可以补续人物心理活动等等,这种设计和教学形式,明确突出了利用现有教材做学生写做示范的目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阅读教学,促使阅读能力提高,这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使用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相辅相成。长此以往,就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其次,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其实任何一套教材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都要根据教材特点发掘出激发写作兴趣欲望的元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促文本与学生的共鸣,达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层对话的目的,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原本设计一课时,但当我和学生一同徜徉在冰雪覆盖的茫茫冰原,聆听那肆虐横行的暴风雪的喧嚣,见证了斯科特一行艰苦卓绝的跋涉,目睹了他们一个个相继牺牲,感受到他们坚强不屈的灵魂与绅士般宽阔的胸怀,特别是看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可挽回的离我们而去,我们被强烈的感染了,震撼了......,教学进行到这,我觉得到此就此罢手将失去一次绝好的机会,于是我立即改变预先设计,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抓住学生激动、悲痛、崇敬的心情,让他们为这些英雄们写几句墓志铭。学生很快投入训练中,全神贯注的思索着,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举手发言了,他们的发言着实令我激动不已。虽然已经拖堂了,但我和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以下节选几则学生发言:罗瑶:在速度上你们是失败者,但精神上却是伟大的胜利者。陈佳佳:暴风吹不灭你们的精神的火焰,狂雪淹不没你们灵魂的光辉,冰雪下埋葬的是不朽的躯体,高原上屹立的是你们高贵的灵魂。谭莎:世间最低的坟墓里埋葬的却是世间最高的人......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释放了自己,表现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也让读和写巧妙地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之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重要目的。所以离开了阅读教学的作文教学是无源之水;离开了作文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是舍本逐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强化作文教学的意识和目标,这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好的作文技巧都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虽然他高于我们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但这种“居高临下”的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熏陶渐染,最终会成为学生习得的作文语言、表达、构思技巧和能力。我们常说的学生作文既是老师教会的,更是学生学会的应该如此吧。比如学习了《行道树》我们可以仿照这种象征手法,选取一种能引发联想的事物,完成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练笔。学习了《春》一文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赏析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人景结合的写景特色,写家乡的四季中的某一个季节;学了刻画人物方法的文章,比如学习了《少年闰土》中正侧面结合、对比手法等等技巧后,就可以仿写这类手法等等,在仿写中习得作文写法技巧。阅读教学的文本题目就是作文题目,在对比与示范中既可以仿写,也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写作。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精心备课,不愁找不到写作情境。诚如是,大量的阅读训练就很好的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作文技巧的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化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在给赖少其的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上观点恐怕不是虚言,其实共同传达了一个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文学作品是优美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因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于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愉悦学生,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能遍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在有限的条件时间内阅读,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我是这样做的:每周五节语文课(三节阅读,两节作文)都想方设法渗透写作元素,另外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推荐书目的阅读。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课堂阅读还是课余时间阅读,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都有意引导读写的结合。具体来说:
(一)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之外,课前自我的预习环节要把握好,我所说的预习与我们传统的预习有很大差别,除了要求学生进行一般性的预习,了解作者作品背景、识记字词、概括内容、划分层次结构之外有更高的要求。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结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对学习情况作一定的交流检查。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之外,有意引导强化作文教学技巧、素材、语言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学后随笔,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甚至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超过课内阅读。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它分为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的提高。因此我认为,既然花工夫读了,就应当留下“印迹”,不能走马观花,对写法主题肤浅的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写好读书卡,做好读书摘记随笔。虽然读的速度慢,但不能用数量来衡量读书效果。对读书的效果检测应当以读的是否深入消化如何,习得方法能力多少,读写能力兴趣提升了多少为准绳。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和欲望,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不停留于表面或是半途而废,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从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发现,他们对事情的兴趣和内在意识直接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就必须以此特点为心理基础。对他们的活动成果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正面鼓励评价、肯定、引导的方式促使他们能很自信的兴趣浓厚的把这项活动坚持了下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随笔、读书札记等当堂朗读专题朗读点评,选摘为文集,选登在校刊、橱窗或其他报刊杂志之上,让学生在收获中体验快乐,提高信心兴趣。
(二)竞赛、评比、展示、交流。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意识习惯,我常常定期开展读书卡、随笔、读书札记的作文竞赛和读书交流会、笔友会等评比展示交流活动,常常抓住语文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最精彩的随笔尽情的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对他们的随笔本在两个班级甚至学校内进行交流展示评点等等。以点带面,以优促弱,提高整体水平。
以上做法,不外乎贯穿这样一种主导思想:读和写要变成语文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结合写作教学,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用读。读写才真正融为一体,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是高效的。
第二篇:写作教学点滴谈
写作教学点滴谈
莘县魏庄中学
闫秋景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我想把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阅读和写作好似鸟的双翼,只有双翼共振,才会鹏程万里。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多了,各种表现方法都装进脑子里,不断体会感悟,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知道怎样运用材料,怎样表达,怎样谴词造句了。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无不在于平时的阅读量太少。由此可知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呢?主要在于语文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上课时既能围绕课文内容,又不拘泥于一篇文章,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谈天说地,举一反三,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适时抓住机会,引导推荐学生们阅读一些名篇佳作,对好的文章要常读、熟读以至成诵,背诵几篇好文章,几十首唐诗宋词,几十首现代好诗,熟记几十句普希金、莱蒙托夫、莎士比亚和拜伦的名言,学会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有了这“源头活水”,当然就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挤牙膏了。
二、观察和思维触发写作灵感,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创作境界。
“胸有成竹”是妇孺皆知的成语,它的本义是平时要观察的细,对所写所画的事物烂熟于胸,需要时即能一挥而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常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越深入,写作时就越得心应手,长期观察能够培养一双慧眼,触发写作灵感,写成的文章自然与众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善于洞察世间万物,从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通过不断引导,有许多学生写出了较好的作文。其中一位学生以常见的“随意狼藉饭菜”为题材,引用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写出了一篇佳作;还有一位学生以常见的盆景为题材,从枯树桩上长出多姿多彩的嫩芽联想到那些老当益壮的劳动人民,并热情地讴歌他们,不失为一篇较好的习作。
做任何事都要用脑,写作更离不开思维。曹禺在写《雷雨》前曾构思了八年之久,而后下笔,一挥而就。可是很多同学不经过深思熟虑,下笔千言,结果离题万里,这说明作文前的思考是何等重要,如何培养?我在教学中悟出了一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对所写文章要有全盘考虑,即人们常说的谋篇布局。文题出来后,先按文题需要搜集材料,而后按中心需要列好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开篇,怎样结尾,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下笔。
其次提供“契机”,触动灵感。一个人物,一句话,一段回忆,一个场景都可以触发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序的生活积累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会突然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就成了他写作的“契机”。
(三)是巧设“转折”,逆转思维。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杨朔的《荔枝蜜》,先是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而后是吃蜂蜜“动情”,听事迹“心动”,最后自己变成一只蜜蜂,全文欲扬先抑,波澜起伏。因此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巧设文章的“转折点”,而后才能产生“逆转”思维,写出跌宕多姿的好文章来。
(四)打破常规,“求异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在读了陆游词后反其意而用之的成功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却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孤寂,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风狂雪飞,敢于傲雪迎春,盎然向上,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三、动笔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没有多写做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学生每天写点,如写日记、写片断、写生活札记,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有话可说,老师随时发现亮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并非高不可攀,难以“登堂入室”,自己在作文上并非“低能”,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写完作文后要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推敲语句,“文章不厌百回改”,说明好的文章是从修改中得来的。相信我们对于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和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仍记忆犹新吧!鲁迅先生说,每写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二、三遍,把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然而学生写好作文后也不反复看,一交了之,这样当然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我曾多次尝试过这样一个办法,在评改过程中,不简单给学生一个评语了事,而是在文后写上修改意见,鼓励他们反复修改,而后再给他们评语,通过实践,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篇:高年级写作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高年级习作策略和实践
渌渚镇新小学
摘 要:经常有家长向我反应,他的孩子在学习语文这一门功课中,作文是一座大山,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压在了中等水平,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却收效甚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作文对于孩子来说,就如一汪大海,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抑或只在浅滩游走。孩子的习作一直都是学生最怕,老师最头疼,家长最担心的事情。而习作教学的展开与学习又是老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写作时,过分地依赖作文书,依赖以往写过的东西,冷饭新炒,无新意,无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碰到了一系列问题,分析所得原因如下:
1、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甚至害怕写作;
2、学生习作没有意识到生活就是一个写作材料宝库,宁愿胡编乱造;
3、学生习作没有积累;
4、写作方法缺乏。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模式多为命题作文,在教学中,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听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大多被动地接受,被动学习,被动写作。因为“老师要求了,课文要求了,所以需要习作”的写作模式往往让孩子的作文无法耀眼。因此,我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更加注重孩子的主动学习,主要包括:多看,多读,多说,多写,多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习作策略,高年级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每次我在布置作文作业或者写作训练时,第一时间听到的是孩子们的唉声叹气。孩子不喜欢写作,害怕写作,甚至抗拒写作。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即使孩子完成写作训练,也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因为作文质量往往不高,因此也导致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鼓励孩子自主地进行习作。可是兴趣如何形成呢?我觉得在这方面老师需要负起很大的责任。每一次的作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老师在追求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努力。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相同。少部分的孩子总是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并不需要老师去多花心思。而面对那群成绩在中低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非常不稳定的。批改作文之后,往往会因孩子作文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大动肝火。训斥、责骂甚至惩罚,无疑把孩子的习作兴趣大打折扣。适当的鼓励,适时的指导,会让孩子更好地去建立习作的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老师在孩子面对写作这个难关时,其实应更多的扮演指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对孩子努力之后所写的文章,给与恰当的点评,肯定孩子的进步,实事求是地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纠错,让孩子能在每一次习作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进步的喜悦,得到努力被肯定的快乐。多点鼓励,多点引导,少点责骂,少点训斥,会让孩子对写作少一点抗拒,少一点害怕。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会更好地让孩子战胜写作
这个“难关”。
今年9月,我接手了现在所教的五年级一班。班里有一个孩子叫徐泽雄,他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语文。通过曾教他的老师,我了解到,他的语文成绩基本不及格,习作更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在本学期的习作练习中,他基本完不成任务。可是在他的习作中,我依然看到了希望„„
一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落水现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海边和同学玩,不小心落入海中,只见他一直在水中挣扎。一个路人见到了,马上下去救那位少年。那位少年一直用脚缠着那位男子,男子快不行了,但那位少年还是用脚缠着。
突然,有两个60来岁的老人下海去救人了。一位去救了那个少年,一位去救那个男子。最后,少年和男子能得救了,可是其中一位老人却失踪了。人们寻找了四天,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尸体。
老人的行为让我看到了善良之心,老人用他的命换了少年的命,真的是让人感动啊!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 的果实》,横线上可以填勤劳、善良等词语。要求内容具体,400字左右。习作中,他记叙了一件他曾经在电视中看到的新闻,虽然语句平淡,内容不够充实,也没有达到字数要求,但我依然给了他一个理想的分数,并且,在上课时,我把他的作文拿了出来,在班里进行了简短的讲解。我觉得,他的作文就是一次成功,因为他进步了。他完整地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用文字叙写了出来。当然,徐泽雄只是这类孩子中的一个,在班级中,有很多孩子和他有着相同的处境。针对这些孩子,我并不会强制要求他们达到习作要求字数,因为五年级习作要求的400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让人害怕的数字。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适合他们现如今学习基础的习作要求,一步一步,努力将他们的习作带到另一个平台。
老师不仅要在孩子的写作中注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开辟出一片能让他们向往的天地。五年级下册的一次习作,我要求孩子记一次辩论赛。于是对于辩论赛的规则,正反两方的答辩者,我都进行了讲解和分配。我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准备了关于“开卷即有益”与“开卷未必就有益“的辩论。我抽出了一节课进行了辩论赛。辩论赛上,我发现好多同学拿着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了精彩的辩论。当然,这次的习作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
二、以生活之美,揭生命之妙
孩子在写作中总是会碰到一个问题:写什么?孩子们无法从自己的脑中寻找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往往就靠着作文书等一些过往“经验”来写。佛家有语:相由心生。在我看来,文由心生。失去了真实情感作为基调的作文,看上去如此乏味,也就让作文失去了成为耀眼星辰的机会;文章失去了如生命之泉般重要的新意,“冷饭新炒”,“老调重弹”,也就丧失了让人欣赏的动力。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练习《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这次习作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描写方法,记叙一件让其感动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得在写作之前,为了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我给学生欣赏了几篇范文。期中一篇范文内容为:小作者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家中难得能吃到猪脚。有一天,他的妈妈为他做了一顿他梦寐以求的猪脚,并借口胃不舒服,让孩子一个人美美地饱餐一顿。结果,孩子无意中看见妈妈躲在厨房啃着他剩余下来的骨头,这一幕让他终身难忘、深受感动。我意在
让学生学习当中的描写方法,提醒在写人写事作文中要灵活、恰当地使用描写方法,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可当我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顿时“苦脸”,因为作文中出现了“啃骨族”。孩子反应:“老师,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让我感动的事情。”“老师,我写不出来。”
“作文没什么好写的”,“写不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写作素材从何而来?真的如此难找吗?不见得。
1、生活是最大的写作素材库。习作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灵感,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力的帮助。生活是孩子们每天的经历,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它是丰富多彩的,是千姿百态的,是有着各种滋味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诠释文章的中心,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多多观察生活,贴近生活,领略生活,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实践课程,对于顺利开展习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年学校开展了一次秋游野炊活动。孩子们在野外搭灶、捡柴、生火、煮饭„„一个个家长手心里的宝贝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忙碌的,甚至有些手忙脚乱的一次体验,让我有了教学的灵感。回到学校,在同学们还沉浸在那份欢乐中,我以聊天的方式和他们分享了他们收获与快乐。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聊天”中,孩子们给自己交上了一分最好的答卷——一篇篇顺利完成的作文。曾经他们写作时经常发生的“卡带”状况不曾发生,而是交上了一份份欢乐的答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言语为自己记录了生活中的美与欢乐。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因为今天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野炊日。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我看到成群的小鸟在空中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仿佛是一个百音盒,播放着动听的歌声;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谷,弯下了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那一座座绿葱葱的高山把那水平如镜的凌家水库拥抱在怀里。同学们都欢呼着展开双臂奔跑着。
我要开始烧面了。我先把放好水的锅子放在“灶上”烧水,等到水沸腾时,连忙把面下了锅。同学们也手忙脚乱地忙碌着,有的放菜,有的放调料,有的趴在地上添火。终于,我们的辛苦有了回报——香喷喷的面条出锅了。大家你一碗我一晚,别说有多乐了……
生活是孩子们最富有的宝库,在这个宝库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宝物。单纯的孩子还无法去分辨宝物的作用,无法正确的去使用,反而让宝库大门因此关闭。在老师的手中,拥有打开宝库的钥匙。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其正确认识,深入理解,恰当使用。生活之美,生命之妙,全在孩子的自身体悟。
2、读书对于孩子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阅读,往往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他的习作。在班级里,我组织了“我阅读,我快乐”的阅读活动。每个星期,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书。每个周五,也会请同学们制作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和快乐。
阅读记录卡
班级:五(1)班 姓名:陆亚雯 书名:《三头牛和狮子》 作者:孙亚飞
内容摘要:草原上有三头牛——红牛、黑牛、棕牛,它们是好朋友。有一天,一头狮子来了,想吃掉它们,可是三头牛立刻把牛角对着它,狮子被牛打得遍体鳞伤,只好走了。后来,狮子想了一个办法。于是,它走到红牛身边,说:“黑牛告诉我,它才是最强壮的,每次你们都要靠它保护。”红牛气坏了。狮子又走到黑牛和棕牛身边,说了类似的话。于是,三头牛打了起来。这时,狮子轻而易
举地咬死了它们。
阅读心得:对于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抱着信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战胜更多困难,享受生活的美好。
阅读也是最好的积累方式。孩子总会在写作时出现语言匮乏,“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也让孩子的作文在质量上打折扣。丰富的语言积累,生动的言语表达,是好文章的表现方式之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所能教给孩子们的毕竟有限。而鼓励阅读就是弥补这个不足的有力措施。阅读让孩子在快乐中收获智慧,掌握更多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因此,在写作时,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了。多读,多看,给孩子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也拥有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存在。而我们的书本,让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
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也不能忽略练笔。课文的学习往往从课文的文本本身的知识延伸到文本情感的体会。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练笔,可以促进孩子的动笔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在练笔中更深入地去贴合文章。所以,在课文学习中,不能也不该把练笔部分省去。
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第一课时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我让孩子们根据课文进行了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如果你是父亲,在阿曼达生死未卜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孙逍杰:阿曼达,我的儿子,请你一定要活着!我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请你等着爸爸,爸爸正在努力救你,希望你一定要活着!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小练笔,但是可以从中看出孩子对于课文内容以及中心的掌握情况,也能让孩子结合自己所读所感,抒发自己内心所悟,让孩子更好地懂得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心,进行一次简短的小练笔,比起平时的写作其实更有效果。
三、以言抒情,以文现情
文章素材解决了,那么该怎么写呢?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语言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一视同仁”。不管学习成绩如何,不管写作水平如何,只要会说,敢说,那么也就是为文章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我总是会在写作之前,花费半节课的时间,让孩子去说。我认为,“会说”是“会写”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譬如:最近,刚好学到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习作是要求同学们说说自己孩子对父母想说的心里话,从三个部分的内容选择中,抒发自己对父母的爱的理解,或者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上这节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进行习作,而是提早一天布置了作业:观察你的父母,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选择印象深刻的进行准备,在写作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天的写作课,我得到了我期待中的成果。
孙鑫:我的爸爸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可是在我心里,他也是最伟大的人。他非常的爱我!记得有一次,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有天晚上发高烧,身体很不舒服。爸爸发现了,连忙把我送到了邵家卫生院。我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医院,因为每次到医院就要打针。当我听到医生说我要挂盐水退烧时,我就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让医生给我挂盐水。爸爸看着我,没有骂我,只是和一边的医生说:“我也有点感冒发烧,给我也挂一瓶吧。”我记得当时医生沉默地看着我爸,然后就走出去拿药了。这时,爸爸笑着对我说:“你看,爸爸和你一样,也要挂盐水。其实啊,这针一点也不恐怖的。等下我先挂,然后我告诉你疼不疼,你再打好不
好?”于是,爸爸挂起了盐水,而我在爸爸的陪伴下,也不再哭闹,乖乖地让医生给我挂上了点滴。第二天,我的烧就退了。其实我知道,爸爸那天根本没有感冒发烧,他是想让我勇敢一些,让我能乖乖地挂盐水。我的爸爸真的很爱很爱我。
以言抒情,孙鑫同学在这次的回忆中流下了眼泪。孙鑫的作文,抒发着他对爸爸的感谢,感恩,表达着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他通过叙写一件事,揭示着父爱的伟大,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慈爱的父亲形象。同时,他也在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爱。从孙鑫的文章中,得出了“父爱无边”这四个字。在这次的习作中,他表达着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对父爱的体会。其余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从质疑到深信直至沉默。一节课,让孩子们开始明白,从前的习以为常其实是多大的一个错误。他们拿起了笔,把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这次的作文,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四、扎实基本功,为文添彩
写作考验着孩子的基本功。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使用,段落是否进行合理处理,这些都是在批改中需要去注意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去注意孩子基本功学习的落实。我给孩子们提了以下几点要求:发言有条理,发音要准确;书写要规范,不做小马虎;标点要区分,正确来使用;写作要牢记,不写糊涂账。在平时的作业或者学习中,就要坚决落实孩子的基础学习。只有真正把语文学习基本功扎实了,才能为文章增添光彩,才能写出更美、更好的文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发言。学习生字新词时,我会花一些时间,让孩子正确掌握读音;在发言时,我会让孩子尽量完整地,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一遍讲不清,引导着讲第二遍,让孩子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在写作业时,我也不会放过那一个个的小错误——标点。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落实孩子的基础学习,定时定量地给孩子一些基础练习,让孩子在学习中,扎实基本功,那么写作文的时候,也就可以少点担心。
五、以“评”论文,扬远航之帆
讲评作文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内容。评论孩子的作文,并不单单只是批改过后那简短的几句评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写作中了解自身,改善自身,互学互助,共同进步。所以不论在写作练习也好,考试作文也好,老师总要发现孩子作文的闪光点,为孩子们树起一面遨游文海的远航之帆。
1、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黄龙点睛的作用。讲评作文,切忌只读,雁过无痕;也要注意,不要只是点评那些较好的作文,懂得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也要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实事求是是评文、论文的基础。其次,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孩子提供一个更直观的学习环境,给与孩子更深入的学习氛围。然后,在班级进行写作小能手比赛。每次的作文,凡是优秀作文,不仅能在班级当中作为范文来学习,也能在语文学习小比赛中加上1分。竞争,往往是前进的强大动力。而孩子的作文,我也会选择他写的较好的部分,进行表扬。当然,也会进行问题剖析。老师让孩子充分掌握自己的优点与缺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遨游文海。
学生:这是一个寒风刺骨、北风呼啸的冬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人们打着
伞,匆匆忙忙地从雨中走过。忽然,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一抹黄色在雨中默默地工作着。只见他右手拿着扫把,左手拿着畚箕,认真地清理着地上的垃圾。我看见,他的脸上已经被雨水打湿了,雨水一滴滴地从他的脸上滑落。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工作服,工作服外套着一件透明的雨衣。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扫着地,仿佛在完成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点评:“寒风刺骨”、“北风呼啸”让老师感到那个冬天是如此的寒冷,行人的匆匆让老师看见了一场大雨。可是雨中的身影却在“认真”、“一丝不苟”、“扫把”中瞬间高大了起来。你写的真棒!
2、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写作学习中,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理解。所以,懂得欣赏,懂得点评,也是学生学习写作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互评互助,自评自主修改。这样,孩子能在自我学习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能力,既能让孩子拥有信心,也能在他在挫折中更勇敢地前行。
当学生写好作文,我并不会马上收到手中进行批改,而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作文。当然,我会请孩子发言,请他讲述自己对同学作文的看法,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在习作练习中,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习作的感悟,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处。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孩子的习作水平。
六、尾声
我一直觉得,教师要做好习作海洋中那个领航者的角色。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克服习作中的害怕,建立写作的信心;鼓励孩子多读,多看,让孩子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让所有的孩子,包括“写作困难户”也能拥有写作的信心,享受写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写作,其实并不难!
第四篇:作文写作点滴
作文写作点滴 作文写作是一个难点,中考中占分不小,现归纳点滴如下:
一、对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绝处逢生。
四、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
五、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苦想,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考虑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首尾呼应,对文章的开头或标题文字作引伸来小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九、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作文考试要临场不慌,抓紧时间,争取完成全篇,记叙中有议论,记叙中有说明,记叙中有抒情,表达中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首尾呼应,突出重点。
第五篇:求职信写作点滴
写求职信的要点
公司的老板大多认为,注重小节的人对重大的事务也会谨慎行事。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谨慎可以从一封求职信中看出端倪来。你别看轻了短短的一封信,一封求职信可以显露出一个人的嗜好、鉴别力、教育程度以及人格特性。下列几个要点便是泄露一个人‘机密‘的地方。因此,写信人非格外留意不可。
1、纸张的选用:最好使用品质优良,白色的信纸。信封要配合信纸的质料和颜色。
2、书写:求职者常需用亲手写信,字体要写得清洁可辩,龙飞凤舞的字迹无疑是自寻绝路。如果可能的话,使用打字机把信打出来。这样看起来比较具有商业气息。
3、格式:信文要适当地排列在信纸中,格式要一致,如采用齐头式(或斜线式)便需全部一致,不可中途改变
4、语法、标点和拼写:正确无误的语法、标点和拼写使读信人感到舒畅,错误的语法或拼写则十分显著,一望即知,予人坏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绝不可把收信人的姓名或公司名号拼错了。
5、信封:信封上面的地址要完整,称谓要合时宜,信纸的折叠要适当,大小适合信封。
6、附件:求职信函通常不须附加推荐信,除非招聘广告有此要求。遇到这种情形,只须附上复印件即可。求职函内附加邮票或回址信封,强迫对方答覆的作法不足效法,除非对方有此要求。
信函的内容
求职信函内容应包括那些?通常根据所欲谋求的工作性质而定。基本上,可以包括下列几项:
1、写这封信的目的或动机:通常求职信都是针对报纸上招聘广告而写的。若此,信中便须提到何月何日的报纸,有时‘工作机会‘是从朋友或介绍所(如青辅会就业辅导中心)听来的,有时是写信人不知某机构、公司有工作机会,毛遂自荐而写的信,不论是哪一种,求职信上一定要说明写信的缘起和目的。
2、个人资料:写信人应述明自己的年龄或出生年月,教育背景,尤其是和应征的职位有关的训练或教育科目、工作经验或特殊的技能;如无实际经验,略述在学类似经验亦可。
3、备询人员或推荐人:正常的顺序是先获得这些人同意后再把他们的姓名、地址列入信中,推荐人二至三名即可。
4、结尾:求职信的结尾在希望并请求未来的雇主允以面谈的机会,因此,信中要表明可以面谈的时间。使用的句子要有特性、避免软弱、老生常谈的滥调。
机智和良好的判断
写求职信要有机智和良好的判断,下列几点可供参考。
1、陈述事实,避免表示意见:与训练和经验有关的事实可以陈述出来,但应避免表示意见说这些训练和经验对所应征的工作将有怎样的关系或好处。
2、不要批评他人:如果你要离开现职,可以说出原因但不要用批评的方式,雇主想要了解你,而非你的工作机会。
3、不要过份渲染自我:你当然认为有能力,够资格才要申请某一职位,但不要过份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表现过份信心,尤其不要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能力或特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