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3:5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

第一篇: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

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

最近上网,看到某教师谈学生写作现状,说得很中肯:看累了太多的雷同,太多的庸俗,太多的虚假,更多的是文章的浮华!我听怒了没有气愤的谩骂,没有欢愉的歌唱,没有激情的亢奋,更多的是没有胸膛的抒情!中学生的作文,像被缚住了翅膀的鸟儿,暮气沉沉。像脱离了水面的鱼儿,奄奄一息。联系我们学生写作时的状况,颇有同感。写作不容易,写一篇好作文更难,用一副对联来说就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这副对联十分逼真地说出了许多师生的心里话。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

由此想到,面对学生写作难的问题,语文教师能做些什么?下面就把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发诸内心,源于真情

真情表现在两点上,一是感情上接受功夫在老师;二是情感上喜欢让学生感兴趣。

感情上怎么接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有学生说过,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评品作文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会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益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写乐于表达。这一点,我想语文老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美文阅读法,有的采取深入观察法,有的用实践活动法,个人觉得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这里推荐一种体验诱导法。体验诱导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的诱导方法。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苹果就不知道苹果的滋味。哪个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去漂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漂流,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捡个小石头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义。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是写作兴趣的源泉。

二、积累素材,打造基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可以说,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枯燥而无味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报刊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写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淌就成为轻松的事。

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一位教师在上完课之后,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漫天都是,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此时,这位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帚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老师板书了作文题目《有难题·请找&&》。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这位老师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四、评改结合,精益求精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评改习作实际上是自我鉴赏和自悟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评改,才能从根本上获取作文提高的技法。评改作文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示范评改。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改作文。应先从教师示范评改入手,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放。教师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挑几本典型的优、中、差代表作,边评边改边讲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的过程。修改时先从整体入手,思想内容入手,先整体后部分,先内容后文字。

集体评改。集体评改就是师生一起讨论,一起评改一篇文章。课前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作好修改准备。接着教师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发言为主,教师作适当启发、点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动脑筋发现错误,指出评改原因,使他们从病例分析中懂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修改。

相互评改。学生喜欢评改别人的文章,但往往又无从着手。开始学习评改时,教师首先根据习作的要求,从字词句点到篇章结构,立意,突出侧重点拟出几个具体标准,出示在黑板上作为修改的尺度。其次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标出文章的错处。

自我评改。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对作文评改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写好文章之后,最好念上一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检查中心观点,检查段落层次,检查字词句点等。然后拿起笔来进行修改自己觉得不妥的地方。改了读,读了改,反反复复地修改,直至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同时,还应敢于将自己的作文曝光,读给同学听,读给家人听,请他们多提意见,这样集思广益会收效更大。

评改作文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延伸,是一个再认识、再表达的过程。教学生写作文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文法,还要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本领。

其实作文并不是什么大苦差事,只要能创设好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动力,加上平时的积累,写作文、写好作文就不再是难事了。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

第二篇: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读写结合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

这一难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形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抓住“主题学习”的契机,抓紧主题阅读。

充分利用学校订阅的主题阅读书籍,在阅读时间上一定要保证。在教学任务这么紧的情况下,如何来做到呢?我的做法就是新课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缩短教学时间,然后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让孩子们读书。我的感受就是在学校里拿出大块时间让孩子读书,效果要比放在家里自己读好得多!

二、读书,做读书笔记,不放过课本上每一次小练笔的机会。比如说在说明文单元,我们不仅写了《鲸的自述》,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了《新型玻璃的自述》、《松鼠的自述》、《灰尘的自述》,四篇小练笔写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对课文内容又进行了一次很好地梳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样的习作在我的日常教学中还有很多。正如高林生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如何学会开车啊,“让他开10万公里好了!”平常多练习,习作时才能有法可循,有材料可写!

三、勤于练笔,让学生乐于习作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话可写,无材可选。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在学课文时,我只要觉得有可写之处就一定让学生写上只言片语。如第三册的识字1中的十二个词串是:“金秋 烟波 水乡 芦苇 菱藕 荷塘 夕阳 归舟 渔歌 枫叶 灯火 月光”识字学完后,我让学生看图再根据词串写一段话。很多孩子写得相当不错,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金秋的水乡烟雾弥漫,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河塘边长满了雪白的芦苇。河塘里长满了菱藕,铺满了碧绿的荷叶,荷叶托着粉红粉红的荷花美丽极了。小鱼和小虾在荷叶下捉迷藏呢!夕阳西下了,渔民们划着装满鱼的船唱着渔歌回来了。这时水乡的灯火也渐渐亮了,月光照在枫叶上,像是给枫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勤练笔,多观察,写出自己内心感动,写出朴实有意义的日记。正因为它们取之于生活,所以在写作时往往才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写出了一篇感情挚深的好文章。

教学反思——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

作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催化剂”,这些观点对基础教育的老师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对于小学阶段、乃至中学阶段,如果作文教学中教师仍是依自己为主去指导、去修改、去讲评,这是没有把“学”放在首位,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内化教学过程。被教师往往看似为“指导”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是无形的诸多压力,从而使初学作文者失去应有的兴趣,因“不会”而“怕写”,因“怕写”而“厌烦”,因“厌烦”而“不会”……周而复始,到现在,演变成提到作文,“老师喊难教,学生喊难写”这一尴尬被动的局面。如果我们教者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去深思的话,那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苦功,最大可能挖掘学生主体潜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让学生自由谈吐,解除畏难情绪。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我会写作文多好呀!”“写作文是不是很难呢?”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小学生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我们教师这时要做的,不是严格的作文要求、标准,而是放宽要求,降低标准,宽容为主。学生有这样的感想和顾虑:“到底写什么才对呢?”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什么都可以!”教师让学生自由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的各个环节了,从而接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学生的压力少了,兴趣来了:“原来写作是这么容易的!”学生轻松学写作文,不觉得作文是难咽的“硬骨头”,自然作文的积极性就高了。让学生自由谈吐,接触畏难情绪的方法有三:

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有有机会去写自己身边的琐事,大胆去写,不受约束和过多的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心理有话就会写下来,既可练笔,又可以为写作积累材料。

二、经常写练笔作文。练笔作文不给题目,学生有什么感慨就写下来,难度降低了。教师不以“教者身份”指导,而是与学生一同商量,用细语、用微笑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修改作文。这个练笔和共同探讨学习过程,学生完成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

三、作文要“因人而异”。个体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感想、认识水平以及对语言运用能力都面面俱到,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高一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松要求,不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的空间,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还可以通过电脑课件,让学生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使作文课趣味化。

二、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课社会化。平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关注社会,能主动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需要我们去细心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多数初学作文的学生,写作时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叹:“我会写吗?”“我不会写!”“怎么办呢?”这时候如果不解除这一心理障碍,不增强自信心,将会给学生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其原因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如果我的作文贴在作文栏里,在广播上播出来,编在班或学校的作文集里;如果我的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的作文老师会表扬……我的作文一定能写好,一定能得奖……这样的自信,怎么可能不下决心写好呢?有这样一个差生,作文纸时常是空白的,即使写出来,也不知所云。在一次堂上作文时,题目是《我最爱……》,他写的是妈妈,在错别字堆里和不成句的“杂草”中,有一句“妈妈是石头,我是旁边的小草”。想不到这样的“差生”会写出如此诗意的句子。我小心呵护着这一颗嫩草,并给予阳光和雨露。这颗小草,伸直了腰,仰起了头,茁壮成长。因此,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如果细心去挖掘,即使作文最差的学生写作时都会有闪光的一面。老师的高明之处应是抓住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是怎样好的。这样的夸奖,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到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作文入门了,上路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好处,那么他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就会以写作为乐趣。显然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写作过程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喜好、愁闷,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这一切,如果能通过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多好呀!这种写作的快乐的体验会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在点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在乐趣中激发创造性。本人有过这样的试验:把一次习作,不论好坏,全都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都去翻翻看看。我细心暗自观察到:许多学生表面上心不在焉,却时不时“无意”从旁经过,有谁看了我的作文?他(她)有什么反应?这时候,学生不会仅满足老师的赞扬,还会寻求同学的认可。正是这种寻求更多读者的动力使学生不满足于自得其乐,而是挖空心思在“怎样才能吸引人下功夫。”怎样去吸引、感动读者?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设悬念……这些写作的技巧技能,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研究的对象。因此,老师字注意作文技能技巧训练之外,这种积极性,会牵引着学生去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紧密结合新课标的宗旨,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选出优秀习作展览点评。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为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临考前让学生集中阅览“自己的”优秀习作,必定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作文集体讲评时,我将学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的内容、遣词造句及至标点符号进行评改。评改过程中展示了修改的每一步骤,使学生不仅对正误了然于胸,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修改后,还可把预先保存的原文和修改稿进行比较对照,使学生自已领悟出修改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五、悟理怡情------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情感随笔——盛开的普雅花

1867年,旅行家安东尼奥·雷蒙达在南美徒步探险,当他历尽艰辛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安第斯高原时,被荒凉的草地上一种巨大的草本植物吸引了。

他奔到近前,植物正在开着花儿,极是壮观,巨大的花穗高达10米,像一座座塔般矗立着。每个花穗之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着浓郁的香气。雷蒙达走遍世界各地,从未见过这样的奇花异草,他满怀惊叹地绕着这些花细细地观赏。他发现,有的花正在凋谢,而花谢落之后,植物便枯萎而死!花落即亡,这到底是什么植物? 正当雷蒙达满心疑惑之时,在脚下松软的枯枝败草中,他踩到了一样东西,拾起一看,是一只封闭的铁罐。他撬开铁罐,从中拿出一张羊皮卷来。他小心地展开羊皮卷,上面写着字,虽然有些模糊,他还是细细地看下去。这是一篇旅行日记,日期是70年前,原来曾经有人到过这里,并关注着这种植物。日记中写道:“我被这种植物吸引了,研究许久,不知它们是否会开花儿。经我的判断,它们已经生长了30年了……”雷蒙达极为震惊,难道这种植物要生长一百年才开花儿?短短的花期过了,它们也就死去。

当雷蒙达回到尘世之中,将这件事告知了植物学家,植物学家们亲临高原考察,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新物种,它们的确是一百年才开花一次!他们称这种植物为普雅,为纪念雷蒙达将它们的消息带给世人,便把它叫做普雅·雷蒙达。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原荒地之上,百年才开花一次,用一百年的光阴换取两个月的美丽花期,这是一种何其漫长的过程和等待!它们寂寞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像极了世间的一些人。他们亦是默默地生存,即便开出灿烂的花朵也不为人知不为人见,静静地走完自己静美的一生!高原上的普雅花摇曳着百年一次的美丽,用一生去换取一次的开放,有过雷蒙达的欣赏,已经足够了!或许它们只是在丰盈自己的一生,并不是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这样的植物,从过程到开花儿,都是美丽的!

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在现实世界里,人们缺乏的正是普雅花的毅力,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重成功后的辉煌,忽略或忽视成功前得努力和等待。

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像普雅花那样,在等待中积聚力量,最后实现灿烂的绽放。

我的教育教学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我走上工作岗位已近四年,四年来我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是教学理论的阵地,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有怎样的课堂教学观应是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把爱浇铸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他们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真爱去感染学生,用魅力吸引他们,用行为、道德、知识折服他们。上课时,多向学生发出提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在课余时间、学生生日、节假日等多和学生们在一起活动,倡导学生,乐于探究,敢于表演,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融洽关系。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发尊严感、自豪感,产生乐观情感和进取精神。在学生的评语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抓住学生的特点,拨动学生心弦,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自己战胜自己,随时自己批评自己,自己鼓励自己的能力。

再次,正确看待课堂中的每一个同学。由于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家庭教育,个性特征等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发展很难绝对均衡同步。我们这里就要注意唤起一些差生的内在尊严感,多让他们和好学生搭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多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教学,形成互动的学习环境。

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生对有趣味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动活泼又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最容易接受。另外成功的喜悦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营造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对教育和教学的一些简单看法,希望它们利于教学的顺利进步。

第三篇:浅谈山区作文写作难

浅谈如何解决山区孩子写作难

内容摘要:山区的孩子写作难在全国已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本人就此问题,通过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浅说以下几点看法:首先是传统教学模式而造成的;其次是教师作文的批改不当;最后要让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 改变 鼓励 兴趣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三个年头了,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收效不太明显。我教的学生虽在城里,但多数来自山区农村,学生们的写作能力真的是让人着急。我查找过有关资料,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山区学生很难完整的写出一篇语言通顺,叙事清楚的作文来。但与城里同年龄同年级的学生相比,那就截然不同了,城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令老师们叹为观止,自愧不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就本人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我虽为一名年青教师,但在多年传统教学的熏陶下长大并成为一名教师,身上难免带有传统学问。身边的老师们经常说:“教学作文难,学生写作更难。”老师们怕上作文课,学生们怕写作文。这样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寻找了一些原因: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学设施简单、学生见识面狭窄﹑家庭教育滞后。学生不会写,老师就给范文,让学生仿写,这样就会写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来。这样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叶圣陶大师说过:“现在学生能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是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中得到多少帮助,他们的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所以,我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先从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着手,只有教师改变那些陈旧观念,改变传统教法,那么作文教学的春天还会远吗?例如:在习作《第一次做XX》时,面对刚入手的写作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很难下手,但他们并不缺乏生活素材,于是我首先让每一位同学回家做一次饭,作为自己的《第一次做饭》,但做饭的内容自定。经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就自然而然的有话可说了,然后我再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做饭过程及结果,并让其他同学评一评,最后让学生动手写。所有的同学兴致很高,大约三十分钟一篇习作顺利的产生了而且写得相当不错。

其次,教师作文的批改语应多鼓励。我是一名受传统教学影响而成长的教师,刚开始我也学前辈们的老方法批改,圈圈点点,把无用的删去,错了的字改过来,最后写批语。这样一篇作文改下来自个累不说,收的效果也很糟糕,批语中受表扬的学生很高兴,批语中受批评的学生像泄了气的皮球,就越害怕写作文了,所以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这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理解而造成的。通过查找资料,我收集了有关矛盾上小学时的故事。矛盾曾写过一篇作文《宋太祖杯酒释兵论》,教师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还在他的《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的作文中,老师的批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我们不难看出,这两篇文章的批语,很少有批评语,全部都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慎重。对一篇很优秀的作文,只要多鼓励就行,比如“你写的真好,文才飞扬,继续努力!”等词句。对中等作文,老师一定要找出闪亮点,如“老师认为你这里如果这样写就会更好”等等;对于那些很差的作文,批改的要求就要适当降低,只要能把握主题,抓住中心,叙事清楚就行了,老师还要继续鼓励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在上作文点评课时,老师不应该只表扬几个优等生的作文,也不要总是拿那几个优等生的作文当范文来讲,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应该要同时点评差生的闪光点,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写作文要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教师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空洞的题目让学生去写,而是让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人和事情,如写《春天里的田野》、《我的妈妈》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体验和感受就能写出一篇有头有尾的作文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在批改作文的方法上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才会改变农村作文写作难的现状。参考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2-01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之间交流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以写文章的形式进行交流仍是主要的方式。况且语文考试改革逐渐成熟,作文在语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作文也让学生头疼。社会上虽流行着诸多作文教学和写作文的秘诀,学生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主要体会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作文兴趣低落,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懂得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部分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千人一面,甚至有的一个班同学的作文几乎是如出一手,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老师,例如:一次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题目是写自己喜欢一样文具,有一个班的作文,六十人竟然有四十都写《文具盒》,而且几乎都是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言,真让人深思。

二、学生套用作文、背作文现象严重。一些学生的习作猛一看写得像模像样,读下去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会发现是某优秀作文刊物上的别人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睁大慧眼去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功夫去背诵范文。

三、学生的作文思想狭隘,显示出自私、贪图享受的阴暗面。例如:在训练学生写《假如我是、、、》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到,假如我是校长,我要让每个学生都上交一千元钱,那样我就可以想买啥了就买啥了,假如我是发明家,我就发明一颗隐身草,我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去偷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我问他为啥的时候,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玩呗!这种没目的没思想的作文,反应出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取向,反应出来的作文和做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写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自己要明确习作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睁大慧眼观察生活,用慧心去感受生活,然后用笔记下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说真话,道真情。教师应经常反思审问自己: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会不会表达?他们能表达什么?他们是怎样表达的?千万不要把功利性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出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习作指导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作文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写日志,让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拓宽阅读,积累素材。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素材。

四、观察生活,开掘源泉。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五、勤写多练,用好素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他们的作文材料充实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第五篇: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是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各生物老师也都努力将自己的认识结合课本向学生传授,但是还是不能充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笔者将围绕生物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结合实际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生物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课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0-02

随着社会上各项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就逐渐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教育界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即不断提升孩子的教育水平,而对传统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后在实践中运行时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堂上,即使老师都在很努力的迎合课改要求并不断进修,但却仍然感觉课堂上存在很多困难。因为生物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因此在新世纪也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生物爱好者本文将围绕教学中的困难进行浅析,并对此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高中生物课堂问题的发现

以下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对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守旧。在进行新课改之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听,而且老师讲的知识就只是看着课本念,搞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学生也不喜欢听。而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老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老师只是口头上响应新课改,而在真正上课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

第二,老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握不准授课内容。新课改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老师面对新教材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认识也不到位。不习惯于用新教材的辅助资料,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旧材料,这些资料不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而且与当前教学大纲还有一定的相违背,如果一直处理不好新旧教材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而这也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果不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并看到实验现象,那就只能看着课本上的结论死记硬背。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相关设备或者是设备陈旧,造成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有的只是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去看看实验结果。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没有配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新课改的推广。

第四,教学方法固定,学生不积极参与。我国属于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而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说明哪里会考哪里不会考,然后学生对需要考试的地方背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明白上课可以不听,只要记性好下课了背住就能考高分,因此在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感觉课堂没意思都不注意听讲。

2.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2.1老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很多情况下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思想上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认为课改只是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换了换。而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课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换。也就是说课改就是理论上的改变加实践上的推广,如果教学方式不变化就跟不上新教材的变化,也把握不准授课内容的深度。

2.2提升教学硬件设施

生物课中难免会有实验课,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看到实验现象学校要对相关设施进行配置。由于生物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且应用性比较强,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对应的图像信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也比较少抽象。传统教学中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这样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因此学校还应该给生物课堂配备多媒体,让老师给学生直观的展现知识,必要时只要对学习有利还可以观看一些生物视频。

2.3强化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而学生在高中课程学习中也都明白生物占的分值比较少,在平时学习时也都当成副科学习,在心理上认识不到生物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去强调生物对以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仅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去注重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的培养了。为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不能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在根本上强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强化生物老师的教学素养

虽然新课改要求老师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但是老师还是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争取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共同提升学习质量。现阶段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学中脱离实际的现象还是有发生,不能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学生也就体会不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提不起对生物的兴趣。此外老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不能给学生树立生硬的形象,要对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不能产生明显的代购,更要能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推行以后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更换,从理论上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对学生生物知识的传授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还达不到要求。因此生物老师们应该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课改的变化,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并在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生物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小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2,06:48-49.[2]刘春丽.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83:152-153.[3]张雪梅.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37.

下载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解决写作难问题的心得(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学中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些问题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定稿)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信......

    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实效就是学生能从课堂教学中学到最多,获得最多。如何使你的课堂具有实效性? 一、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特点 1、强调“健康第一”。健......

    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等等......

    教学体会:如何分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体会:如何分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中的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中心、讲授中心、成绩中心,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感受、学习差异被忽略了。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 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也成为了我国的汉语教育者日渐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在语音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