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3 03: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 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 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推进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及时完善课程教学,引导激励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大类基础核心课程教考分离,对于同一门课程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

6.优化基层教学团队。建设一支静心教书、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校内外教学示范,引领推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

其他根据核心课程建设需要,由课程教学团队设定并预计完成的建设任务。

第五条 申报与立项

核心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进行申报,原则上课程负责人须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课程须由所在学院推荐报教务处,并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学校通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遴选、学校资助建设并管理、建设期满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验收。

2.大类基础核心课程: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大类划分,由大类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遴选、学校资助、开课学院负责管理、建设期满由学校会同开课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验收。

3.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校总体专业规划,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遴选、学校学院共同资助建设并管理、建设期满由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验收。

第六条 经费使用与资助额度

核心课程建设经费纳入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经费及学校本科教学业务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核心课程建设的业务开支(含不超过总建设经费10%的校外专家评审咨询费),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省、校财务规章制度。

本科教学核心课程资助标准如下: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大类基础核心课程

按照每门课程不超过6万、每个课程群不超过20万的标准进行资助,建设经费由学校承担。课程立项后下拨50%,中期检查合格后再下拨50%。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学院按1:1分担,其中学校按照每门课程不超过3万、每个课程群不超过10万的标准进行资助。课程立项后下拨50%,中期检查合格后再下拨50%。

第七条 建设管理 1.项目启动

核心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立项时学校、教学团队和开课学院根据申报材料签订三方建设任务书,明确建设任务和预期目标,实施项目化管理。

2.中期检查

立项建设一年后,由校院两级组织专家根据建设任务书,对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重点检查课程质量标准、教学方案编制和论证修改、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等。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大类基础核心课程由学校会同通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类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由学院组织开展并将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对于达到预定建设要求的项目给予继续建设;未达到阶段性建设任务的进行整改并暂缓后续经费划拨,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后继续建设,整改后达不到阶段性建设任务的将终止该项目并收回建设经费。

3.项目验收

建设期满,由基层教学组织向学校(院)提出验收申请。校院两级组织校内外专家根据建设任务书、以随堂听课和随机调阅教学资料(含教案)等方式,对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成果进行验收,重点验收课程建设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等内容。

所有立项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后,学校将授予“本科教学核心课程”称号并给予在教学业绩点计算的补贴。对于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将限期整改并组织再次验收;整改后仍不能通过验收的将终止项目并收回建设经费。

第八条 其他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吉林大学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大学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本科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加强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实现实习教学目的,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实习教学,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独立专业实践环节的统称,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认识实习、读书报告、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不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二、实习教学的组织领导

第三条 全校本科实习教学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教务处负责组织管理与监督工作,学院负责建设实习教学团队与实习教学资源、落实实习教学任务。学校其他部门协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四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1)制定学校实习教学指导性文件,检查学院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和执行情况;(2)检查教师教学资格认定制度实施情况;(3)审核学院实习教学执行计划,编制全校实习教学执行计划,下达实习教学任务;(4)制定实习经费预算执行计划,检查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监管外埠实习经费;(5)检查实习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6)管理校内外实习基地 建设工作;(7)评估全校实习工作,评价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研究与经验交流。

第五条 学院工作职责:(1)建设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实习教学团队;(2)组织制定实习教学标准(含考核);(3)制定教师实习教学能力考核办法,认定教师独立承担实习教学的资格;(4)制定教师实习教学规范、教师实习工作考核办法;(5)制定学生实习守则,制定实习安全与保密管理实施细则;(6)组织教学团队制定实习教学实施方案;(7)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8)检查实习教学准备,检查实习计划执行情况;(9)监控实习教学质量,总结实习工作;(10)考核教学团队负责人工作。

三、实习教学团队建设与职责

第六条 实习教学团队是执行实习教学任务、实施实习教学建设、开展实习教学研究的基本教学组织。

第七条 学院组建所有实践环节(含系列)的实习教学团队,聘任团队负责人主持团队工作。负责人聘期一般为四年。

第八条 选配团队教师,应坚持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互补原则,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力量,讲师、助教为后备教学主力培养对象;确保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人数以教学任务需求的1.5倍为宜。

第九条 实施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取得指定实践教学环节独立指导资格的教师,方可独立指导学生实习。

第十条 实习教学团队应根据需要吸纳实验技术人员,保障教 学设备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实行实习教学团队备案制度,所有实习教学团队均须在教务处备案。

第十二条 实习教学团队承担实习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及教学运行工作,特别是培训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制定(修订)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标准,建设实习教学指导书及实习基地教学资源,执行校内外实习基地运行工作;制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第十三条 教师在教学团队负责人带领下履行以下职责:(1)积极参与实习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实习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2)遵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服从教学团队工作安排;坚守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不擅自找人代岗。(3)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学生,教书育人。(4)参与集体备课,认真执行实习教学大纲与实习教学方案,严格考核学生实习成绩;总结实习工作。(5)维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习设施,避免各类安全事故、损坏资产事故发生。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十四条 每年10月制定下一实习教学执行计划。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学院向教务处报送本院各专业独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执行计划;教务处制定全校的执行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协调确定执行时间。

第十五条 根据实习环节内容特点和实习场所情况,采取地点、时间、人员三方面集中与分散方式组织教学。在地点安排上,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等方式。在时间安排上,在校内进行的实习应根据教学日历及课表安排进行,赴校外进行的实习应集中时间进行。在校外进行实习一般要求集中组织学生实习,如确系专业特点需安排学生分散实习,学院须做好教学安排,对学生在校外期间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并加强教学指导。学生实际实习周数(学时)必须与培养方案规定的周数(学时)一致。

第十六条 所有实习环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习任务、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或设计报告,方可参加考核。考核方式应客观反映学生对实习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提升,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实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集中进行的实习,成绩考核应在实习结束一周之内完成;学生分散在校外各地的实习,成绩考核应在学生返校一周之内完成;对在校外基地实习的学生,依据合作单位兼职指导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考核。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第十七条 学生在实习期间因故(含请假)缺少1/5及以上实习学时,不能取得该实习环节的考核资格。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实习环节不能免修。

第十八条 实习教学团队在院(系)的统一安排下做好实习教学工作。(1)制定实习教学实施方案。(2)组织师生研习实习教学大纲,组织教师认真进行集体备课。(3)执行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规范,足额足时完成实习任务,检查实习效果,考核教师工作业绩,总结实习教学工作。(4)集中进行的实习,负责实习期间的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守则等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保 密规定、安全规定。(5)与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十九条 实习教学团队根据实习教学实施方式落实教学任务。在校内进行的实习,其教学组织方式、人员配备、条件保障,与实验课程相同;在校外进行的实习环节,包括分散进行的校外实习,由实习教学团队负责人组建的实习教学队伍(以下简称实习队)执行教学任务。

第二十条 实习教学团队负责人任命实习队队委会。实习队队委会负责组织落实实习期间的实习教学工作、政治学习和团队活动。队委会设队长、副队长、政委各1人,设教学秘书1人。队长由教授担任,副队长由副教授以上专业教师担任,政委由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队长负责实习教学全面工作;副队长协助队长落实包括实习场所、实习条件、校外实习基地等在内的实习工作,分管保密工作;政委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安全工作;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运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实习队指导教师最低人数,以一个行政班级(30—40人)为测算单元配备,一年级1名,二年级2名,三年级3名,四年级以上5名。集中地点进行的实习环节,实习学生规模超过3个行政班(100人),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配专职教学秘书、专职行政秘书各1人;学生所在单位配1名政治辅导员;必要时按每200名学生配备1名辅导员。

五、实习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

第二十二条 学院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实习教学分管副 院长及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实习安全与保密管理工作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检查实习安全与保密工作、处理相关事务。

第二十三条 学院根据具体学科性质、实践环节特点、实习场所类型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安全与保密工作实施细则。将安全与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纳入教师、学生考评体系。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实习,安全、保密工作遵照实验室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认真做好安全、保密教育工作,训练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全方位、全天候、多举措,面向全体人员,抓好安全、保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与国家信息安全。

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教学单位应根据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对实习基地条件进行全面规划、整体建设,特别是加强实习基地内涵建设,注重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条件。

第二十六条 根据教学要求,依托产学研合作关系,吸收优质社会教学资源,建设校外工程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各类实习基地,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空间,促进学生走向社会、真实体验行业发展。

第二十七条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应经过实习教学团队的调查研究、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论证等程序。实习基地应相对稳定。新建基地须在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启用。

第二十八条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应与行业相关单位建立合作 共建关系,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和各方职责,明确对方可提供的教学资源及利用模式;努力把实习教学与合作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惠,取得合作单位最大支持。

第二十九条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应具备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资源要求;合作单位具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愿意承担实习教学任务;实习场地设备条件先进,技术管理规范,安全管理严格,文化氛围高尚;合作单位人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基地所在地交通便利,食宿方便,实习成本较低。

第三十条 双方共同建设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资源辅助实习教学,如信息化实习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等。学校出资建设的资源,产权归属学校,协议委托合作单位管理。

第三十一条 双方应指定专人管理实习基地、实施实习教学与资源建设。学校颁发聘书聘请合作单位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习方案、管理实习过程、考核实习成绩。

第三十二条 建立双方协作与交流机制。实习结束,双方共同总结实习经验,查找工作不足,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实习教学改革。

七、质量保证与质量监控

第三十三条 所有实习环节,均应制定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实习考核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及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

第三十四条 严格实施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配备数量充 足、具有相应教学环节教学资格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第三十五条 做好实习前、中、后期的质量管理工作。(1)前期,做好教学条件、教学文件建设,充分研讨教学大纲,明确实习内容、目的与要求;(2)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手;实习报告撰写环节,指导学生撰写科学、严谨、规范、求实的专业实习报告;(3)实习结束后,学院、实习教学团队(含实习队)组织收集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实习教学效果,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十六条 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习环节,要进行实习过程管理评价工作,由合作单位兼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实习成绩中体现。

第三十七条 各学院进行工作总结,并向教务处提交学院实习工作总结。总结实习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安全、保密措施及实施效果,教学条件与经费保障,学生反馈与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计划,经验体会与建议等。

八、实习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

第三十八条 强化实践育人理念,遵循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育人理念,实习教学团队应开展广泛深入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第三十九条 探索实习教学新模式,特别是探索校内与校外、实体与仿真、认知与实操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习教学内容;建设及时反映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条件升级要求的实习教材;加强教学标准研究与建设,优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第四十条 学校建设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培训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实习教学平台系统建设和实习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

九、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除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以外的所有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吉林大学实习教学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校教字【2002】037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吉林大学本科交流学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大学本科交流学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学生合作培养空间,根据《吉林大学本科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校发[2005]85号)、《吉林大学本科考试有关工作细则(2011修订稿)》(校教字[2006]10号)及《吉林大学本科生校际互派交流学习课程修读及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暂行)》(校教字[2009]66号),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学校派遣本科交流学生(简称交流学生)是指参与学校组织或认定的赴国内外高校交流研修项目(简称交流项目)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二条 交流学生需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在外研修时间及计划。学校承认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所修课程的学分。学生要尽可能按本校的培养方案选修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学校鼓励学生尽量多修读课程。

第三条 交流学生在交流项目结束返校时,应主动提供在外交流期间的成绩单和由交流院校提供的评价报告。

第四条 交流学生如因参加交流项目导致课程和考核安排冲突,学校鼓励教师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经学院认定后可作为学生最终成绩。

1.交流学生如因参加交流项目导致课程缺勤,且缺勤课时不超过三分之一,可允许学生参与期末考试,并视为正常出勤。

2.交流学生如因参加交流项目导致缺席某课程期末考试,且该课程缺勤课时不超过三分之一,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作业、期中考试成绩、日常表现等给予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成绩占最终考核成绩的70%,其余30%由学院根据交流院校给予的考核评价结果予以认定。

3.交流学生因参加交流项目导致课程缺勤时间超过三分之一,则该门课程不能参与考核。学生可选择在交流院校修读相应课程,并按照《吉林大学本科生校际互派交流学习课程修读及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暂行)》(校教字[2009]66号)回校后置换相应课程学分。

第五条 交流学生因非交流项目原因造成的缺勤与缺考,任课教师不应给与相应分数。

第六条 任课教师应客观评价交流学生的学业表现,不得因交流项目引起的学生缺勤或缺考而故意降低考核分数。

第七条 交流学生赴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研修实习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自即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西南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西南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西校〔2006〕432号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途径

(一)校级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协商共同建立。

(二)院级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

(三)学校将根据有关专业实践教学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由学校和学院分二级建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

二、实习单位选择的基本条件

(一)能满足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要求。

(二)基地建设双方应互惠互利、义务分担。

(三)就地就近,相对稳定和节约实习经费开支。

(四)能满足实习学生住宿、学习、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三、学校承担的工作

(一)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完成对实习基地的挂牌工作。

(二)定期选派适当适量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或根据实习单位需要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前去实习。

(三)优先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给实习基地所在单位。

四、实习单位承担的工作

(一)定期接收我校一定数量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住宿、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按学校规定收取实习实践费用。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甲方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专人兼管实习工作,并选派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三)为我校师生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对我校实习学生的有关收费应给予优惠。

五、学院承担的工作

(一)学院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应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除学校统一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外,选择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数量要依据本学院每届学生人数决定,数量适中,并注重合理布局定点,原则上每个专业至少建立1—2个相对稳定的校级教学实习实习基地。

(二)各学院应将校级教学实习基地名单报送学校教务处,以便全校进行统筹协调和完成挂牌工作。

(三)各学院要加强和教学实习基地的经常性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征

求教学实习基地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人才培训、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优先对教学实习基地给予帮助。双方通力协作,互惠互利,共同搞好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六、教学实习基地申报程序

(一)校级教学实习基地的申报程序

在与实习单位充分协商和沟通的基础上,由学院或实习单位写出申请报告和协议书的商议稿,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提出初步意见,经分管校领导审批同意后,签定合作协议书。

(二)学院级教学实习基地申报程序

专业或教研室负责人在与实习单位充分协商和沟通的基础上,专业或教研室负责人或实习基地写出申请报告和协议书的商议稿,送交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签定合作协议书,并报教务处备案。

七、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一)教学实习基地共建比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习教学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学校(教务处)或学院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由教务处、教学实习基地、学院各执一份。

(二)教学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3—5年。

(三)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目的、意义;(2)协议内容;(3)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教学实习的安排;(5)协议的有效时间(建议3—5年);(6)其它事宜。

八、教学实习基地挂牌

(一)学校或学院与教学实习基地单位签定合作协议后,教学实习基地可挂“西南大学(或西南大学××××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或教育实习与研究基地)”铜牌,具体名称也可由双方协商确定。

(二)教学实习基地铜牌规格一般长600mm,宽400mm。

九、教学实习基地的检查与评估

为促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会同有关学院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教学实习情况。对协议到期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十、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苍南县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苍南县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0-08-13 22:55:00作者:来源:点击量:226

苍南县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根据《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省经贸委《关于推进标准厂...苍南县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促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根据《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省经贸委《关于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的指导意见》、《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温州市人民政府[2006]149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在苍南县范围内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必须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

第二章 规划用地

第三条合理规划。标准厂房的建设规划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选址在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内,符合其产业定位和功能规划的要求,并符合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新建标准厂房用地规模一般在30亩以上(农村二产返回地可适当放宽),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单体建筑占地面积一般不低于500平方米。

第四条产业定位。标准厂房应明确产业定位,本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则,尽量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衔接,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第五条用地保障。标准厂房建设的用地指标应优先予以保证。“十一五”期间标准厂房用地安排原则上不低于工业用地指标总量的20%;农村二产返回用地原则上要集中安排用于标准厂房建设。每年第一季度经贸部门、国土部门联合确定当年标准厂房建设计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集约用地。标准厂房建设要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严格控制单层厂房。轻型加工业标准厂房的层数原则上不低于三层,容积率一般要求在1.5以上,绿地率应该控制在15%左右,有特殊要求的产业依产业规范控制。

第三章建设管理

第七条建设方式。标准厂房建设原则上以政府委托国有公司开发建设为主,允许各类所有制企业独立或参与开发建设。除利用农村二产返回地建设的标准厂房外,其他标准厂房的投资业主都必须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的,招拍挂条件设定中必须限定标准厂房和配套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最高售价。

第八条功能配套。标准厂房区域内的配套道路、电力、通讯、消防安全、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必须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业主必须根据配套要求在标准厂房区域内建造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和商务办公、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其占地和建筑面积比例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开工竣工。标准厂房建设必须按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内开工和竣工;必须聘请监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施工。超过规定时间半年以上未开工或竣工的,不得享受标准厂房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条出租出售。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出租、出售,租用、购买者必须通过准入资格审查,并不得改变标准厂房的功能用途。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允许在主体工程完工后进行销售,在出售、转让时允许对房产、土地使用权证进行分割。政府开发的标准厂房的出租、出售必须以合同形式明确转租、转让的限制条件(指应符合本建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价格需经物价部门核准,在其工程竣工后经资质单位审价后以保本微利原则确定。非国有公司开发的标准厂房的出租、出售价格不得高于招拍挂设定的条件。

第十一条企业入驻。乡镇政府应根据其产业功能布局,引导家庭作坊企业从住宅区迁出,入驻标准厂房。优先安排符合准入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第十二条物业管理。标准厂房物业管理参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执行,实行市场化有偿管理。开发单位负有前期物业管理责任;入驻企业要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及时选聘相应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乡镇政府和标准厂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指导。

第四章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项目审批。为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建立由县经贸局牵头的并联审批制度,开通标准厂房建设审批的“绿色通道”(具体按照《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项目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实施意见》执行)。标准厂房内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实行整体上报,一次性同步审批。

第十四条竣工验收。标准厂房建成后,由县标准厂房建设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准入审查。标准厂房经批准销售前,由项目所在地工业园区、功能区管理机构统一向经贸部门提交进驻标准厂房的企业申请,申请资料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入园项目基本情况、企业上财务报表、入园设备清单。经贸部门负责在15个工作日内牵头组织

发改、规划建设、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集中进行准入审查,通过审查的由联审会议纪要确认。审查范围指入驻企业是否存在实际用地需求,所属行业是否符合标准厂房产业定位,采用的设备、工艺技术是否符合产业导向目录和环保、安全要求;必要时应对企业组织实地考察。经准入审查通过的企业向标准厂房建设单位登记购买。

第十六条产权过户。通过准入资格审查的企业持准入联审会议纪要到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标准厂房土地、房产过户手续。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标准厂房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标准厂房建设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为县经贸、发改、财税、国土、规划建设、安监、环保、电力、房管等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厂房建设有关工作的协调、指导、管理和监督,有效推进标准厂房建设。

第十八条强化监督。县政府将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列入对乡镇政府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对各乡镇标准厂房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

第十九条责任追究。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擅自审批建设标准厂房的,单位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存在渎职、失职、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单位领导和经办人员责任。第二十条本办法由苍南县经济贸易局负责解释。

下载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办法(试行)[精选合集]

    天津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办法(试行)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教材管理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本科教材的统一管理,确保教材供应,稳定学校教学秩序,......

    浙江传媒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传媒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传院教〔2010〕26号 一、总则 第一条 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教学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双语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双语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双语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双语......

    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浙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经......

    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管理办法试行

    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鼓励和提倡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吉林大学本科考试试卷管理办法试行(5篇材料)

    吉林大学本科考试试卷管理办法(试行) 校教字〔2005〕51号 为进一步规范考试试卷管理工作,强化考试试卷的制作、评阅、分析与保管,全面提升考试试卷综合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督导体系,理顺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关系,落实督导工作责任,提......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管理办法(试行) - 浙江工业...(合集五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管理办法(试行) (2007年6月讨论通过) 总则 1. 尊重老师,勤学善问。 2. 专心听讲,认真笔记。 3.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4. 不接打电话,不收发信息。 5. 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