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论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杜国香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入推广,英语信息化教学已逐步进入了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外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权威向多元化和复合化转变,对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素养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统领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和教育教学的网络环境已逐渐形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平台。网络自主学习、慕课、微课以及其他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模式由此而产生,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面对新时期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发展,广大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带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的转变将是新时期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化英语教学的特点,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及发展,以期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
一、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是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将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与大学英语课
[1]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和要素的安排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工具,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把计算机及网络工具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进行探究自主式学习。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在于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自主化
[2]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因此,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据自身个体特点,兴趣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进行自主的建构学习。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服务者。
(二)以互联网为依托,教学资源共享化 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不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的条件下,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形成了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超媒体学科教材,以交互、虚拟和非线性的特点以及动态图、音乐、影视视频、网页资源链接、课堂录像等手段从感官上增强了教材的教、学性能,在内容形式和检索应用上,形成了一个自由与共享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终端获取互联网中存在的真实、自然、鲜活的网络语言资源,无障碍地实现与他人的语言情境交际。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平等地共享着互联网教学资源。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学个性化
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平台,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针对不同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差异,设计可调控的教学环节与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性或全开放性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发展。
(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教学管理自动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整合,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以及作业批改网站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任务分配、学习问题分析、学习效果评测等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如在课堂上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分配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监管和跟踪调查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送评价信息。教学管理的实施更为便捷。
三、大学英语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不是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何种信息技术,而是使用这种技术后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并有效应用直接关乎整个信息化教学的成败。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从而确定合理的自我发展方向,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观念,加强信息意识
传统的一书一桌一黑板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面临信息化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整合,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彻底摈弃仅向现实具体事物索要知识信息的老旧观念,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放到首位,保持开放的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克服自身的局限,顺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发展,从而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的传输给学生。
(二)、挑战自我,提高信息及网络技术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主要应用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信息工具、多媒体工具,能够对相关的技术工具进行常规的技术调试与操作;学会基本的信息汇总、信息统计、信息整合、信息编辑等;学会制作音频、视频等影音资料;学会制作网页、课件;学会开通博客和使用博客;学会使用QQ、微信、Skype等国内外即时聊天、通信工具;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发布信息、传输信息和收集信息,以便与学习者进行信息交流。
(三)、扎根英语,夯实英语专业知识
信息时代具有信息激增、知识激增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英语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新时代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
[3]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夯实语言基本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掌握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了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中求生存与稳定。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进一步深入发展,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着对其原有角色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教育技术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淘汰不懂教育技术的教师。英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积加强网络教学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和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4]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成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改革又敢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从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实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翠萍, 刘鸣放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 [J].外语界,2006(4)(57-62).[2] 高惠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探究: 基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证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 2013(2):(83-88).[3]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4] Mills Dennis W.Understanding Classroom Role Relation [ M].New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5] 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 J].外语电化教学.2004,(6):46-50.
第二篇:论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论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论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表明了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一种需要,同时也反映出高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为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往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尤其是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突破了以往人们信息交往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和呈现的形式,网上通信、网上浏览、网上交互、网上学习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教学。正文
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素质必须提高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教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以达到与时代同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脑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新世纪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人才。
我在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如,在多媒体电脑教室给学生上课时,有时学生机操作系统出故障,缺少某一程序,电脑无法启动,就得重新安装操作系统,那就是进行网络拷贝。对这一技术,我刚开始接触,操作时不是很熟练,通过浪潮公司来人指导,自己虚心学习后,基本上运用自如。有时一些学生机的应用软件无意之中删掉,还得重新安装。有时学生机无法开机,根据自己的无线电维修的经验,自己将主机打开进行修理,解决不少电脑故障。从此看来,光是掌握电脑的一般操作还是不够的,还得对电脑在正常使用中,学会软硬件的维护和维修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把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说明主要内容后,最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网络知识海洋中自由地飞翔,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探索知识的宝库,2 找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这就是头脑风暴——根据问题,去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
有人要问电脑好学吗?答案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因为,现在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界面——中文窗囗界面,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没有什么神秘感。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要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
我校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都是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不断地得到锻炼提高。从此学校开始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各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利于深入开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学研究。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变化,教师们都不甘人后,个个都积极参加到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当中来。学校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拓宽培养的渠道,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抓紧机遇派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还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实施校内培训。分层对教师们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教师们都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任务、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策略、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尝试让学科教师担任各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信息技术操作系统的简单操作”、“用计算机画画”、“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等知识和技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在校内迅速铺开,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在地区领先的学科带头人。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教师们备课、上课和进行教研的工具,自编制辅助教学软件以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每个学科组的教师都能利用计 3 算机建立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小模块教学软件库,自觉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的。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们要历经千辛万苦,踏出一条电脑网络教学的新路来。
由于我国的电脑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加上本国的国情,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网络教学还在困境中徘徊。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校,要搞电脑网络教学,就好像白日做梦。但是,在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人们奔小康的步伐加快,现在我市正在建立“校校通”工程,校校通网络和远程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全国的中小学校不分城乡,都能进行网络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是操作电脑的能手或高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业务水平,学历提高一个档次——学习才能达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了教师们的备课、上课和教学研究中,教师对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教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学媒体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途径;教学方法应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商讨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方法综合运用;教学的进程必须是“问题──发现──探索──创造”。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使教师们不断的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我校利用这种指导 4 思想设计了各年段“作文三维教学模式”的课例,并上研究课,为学生 创设了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积极意义构建的愉悦作文环境,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正使原有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三、网络教学中的优劣
1、网络教学的优点:是使用电脑网络教学,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观性强,知识面宽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室这一软件进行教学演示时,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直接可以观看操作的全过程,学生观看了以后,很快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最喜欢上电脑课,兴趣很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时上节课刚下课,就进微机室,就连大休息的20分也不放过,下课时还恋恋不愿离去。
2、不足之处:①电脑网络教学缺少自己的应用软件,这有待于软件开发商的开发;②自己的课件制作还不完善,有待于自己开发制作。③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网的费用高,给上网带来不便,这有待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上网费用高的问题。④网络教学不仅在多媒体教室上信息技术课运用,还应在其它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共享,把网络教学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网络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网络教学的前景美好,智能广大,应用广泛,技能技巧很多,有在于网络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新,开创网络教学的新的里程碑。
四、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能力以及学科的探索和合作精神
5 学校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特别在课程中安排了计算机实践课。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学生利用网络接触广阔的世界,获得广阔的知识基础,认识广阔的世界。这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美观大方,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目前,我校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中,一般采取集中演示和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集中演示时教师向全体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片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或欣赏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进行协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已有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与同学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生一代所要具备的能力。
现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我校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设计制作所需教学软件的有力工具,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工具。我们的学校今后要更努力普及网络化教育,让所有的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李艺《中国电化教育》。
2、《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张青《中国电化教育》。
3、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吴军《中国电化教育》。
4、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刘成新《电化教育研究》。
6
第三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最新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构成、培养途经几方面加以研究,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时俱进,有效促进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经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在2012 年4 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从信息化教学内涵、能力构成、提升途径加以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内涵解读
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在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通过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综合利用水平。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从而改善课堂教学,使知识传递转变为易于理解和双向互动的关系。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5个阶段,即从“初步掌握基本信息和教育技术――制作应用教学资源开发课程能力培训――结合学科特点重构教学流程――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有效互动―提升教学水平铸就教学名师”。这5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对应5个层次,即“初步掌握――制作应用――重构流程――综合利用――提升水平”,此5个层次的教学能力培养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
在遵循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提高过程。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1.途经
(1)基本信息和教育技术能力普及培训。这一起步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知识、办公软件等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教师进行岗前多媒体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作应用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课程能力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内容繁多,具体体现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能力培训、信息网络资源设计与利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现课堂教学设计等培训。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的教师对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学科特点重构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培训。作为教学水平提升阶段,主要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评价、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改革结合学科特点,实现重构教学流程。通过培训,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形成教育技术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教学。
(4)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能力培训。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自主化不断线学习。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训后,可以构建课程网站,进行师生网上互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5)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打造教学名师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是要服务于学生,成为教学名师也是每一个教师的终极目标。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观摩、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与优秀教师利用网络谈经验促交流,实现零距离接触,推动自身课程教学改革。
2.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附以多种方式方法完成。可以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利用课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手机软件+远程学习的平台实现教师能力提升目标。培训过程中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数字互助协作相融合,将课程理论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真实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策略
(1)从教学实践中关注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能力属于实践性知识的范畴,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不间断的实践训练。教师要将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紧紧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将其不断发展壮大。
(2)从网络中吸取养分关注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环境下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借助如微信、微博、QQ群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实现从个人、校际、团队、网络共同体的平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教师随时随地贡献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3)利用本校资源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学校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校要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开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教育技术的技能、课件制作的技术,教学媒体的开发与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等内容。以这些开展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到相关院校学习、参观交流、学习访问。“请进来”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小结与启示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和院校只有在明确概念、掌握构成要素、分辨方法途径的基础上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真正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手段融入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中。
参考文献:
[1]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4):28-31.[2]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1):42-44.[3]张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探析.中国冶金教育,2011,(01):70-74.[4]李天龙,马丽.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探析.当代教师教育,2013,(06):44-47.本文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教师队伍建设,青年英才培养计划(PXM2013_014225_000091)。
第四篇:论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
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论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
刘 斌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摘要: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政治人才的信息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的我军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在信息化视野下论述了政工人才以信息能力为中心的培育需求,构建了以课程设置为重点的信息能力教学培养体系,明晰了以联训机制为手段的信息能力培养权责,完善了以政策制度为保证的信息能力要素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 政工人才 信息能力
O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ize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Liu Bin(the Shanghai Branch of PLA Nang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Shanghai, China)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quality of creative talents in information era.How to train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strategic problem for PLA in the 21th century.O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ized, this article discuss training requirement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aroun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training put course offered above everything else, clear the training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information ability by the means of combined training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guarantee of key element of information ability by policy and system.Key words: informationized;Political work talents;information ability
人才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证。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提出要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已成为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大信息化政工人才培养力度,才能适应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新要求。政工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系统一体的全局观念、开放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现代科技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思维和能力。而政工人才的信息能力培养则是信息化政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以能力培育为中心,明确政工人才信息能力需求
增强政工人才的信息素质,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既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政工干部提高信息素质要努力提高四个能力。
(一)培育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素养,努力学习信息知识,包括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认知和方法,了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工作原理及其发展趋势;在捕捉采集信息的方式上,应该做到,及时从大众传媒中获取信息、及时从微机网络中查找信息、及时从人员交往中获取信息、及时从工作实践中掌握信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信息网络技术,善于应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载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二)培育甄别信息的能力。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分析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善于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正确区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关键信息与一般信息;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慧眼识珠的本领,挑选出有用的精品信息,排除无用的“垃圾”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环境,切实创造出有利于官兵健康成长的信息环境。
(三)培育驾驭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谋划决策咨询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处理信息的程序以及分发、传递的各种方法,高效地处理和使用信息;掌握信息作战有关理论,能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政治工作,特别是能熟练地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政治工作作战指挥,开展网上“三战”。
(四)培育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努力做到“九会”:会操作计算机和外设,会使用公文处理系统,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网络查询资料,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会网上组织教育,会通过网络做思想工作,会运用网上视频系统开展文化活动,会运用野战无线局域网实施指挥;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军队政治工作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指挥中心等进行建设和管理能力。
二、以课程设置为重点,构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教学体系
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生成不仅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而且需要在微观上有效开展;不仅需要部队搞好人才的岗位锻炼和任职使用,而且需要院校形成适应政工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培训体系和相互衔接的教学内容。
(一)注重课程科学设计。适应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需要,要精心设置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突出主干、加强基础、强化实践的课程设计思路,打破各单位、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课程整体结构的有机融合和重新组合。要因人而异,优化课程;突出个性发展,实施有差异教育,实现差异培养对象的共同发展。要知行合一,互为佐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二者相互结合,达成理论与实践互为佐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打牢基础,发展个性;既要定位于作战实际需求,为培养对象任职和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又要考虑培养对象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对象后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就当前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育的课程设置来说,应着力构建目标聚焦、层次配置、模块组合、轮辐向心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二)着力创新教学手段。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采取开放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以实践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要实行“小班化专题研究式教学”,努力使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成为强化学院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训练过程,以适应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在授课方式上要增大决策咨询、案例分析、岗位模拟、联教联训、综合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比重。着力把“应用理论课”打造成一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的“能力培养课”。要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利用各级院校现有通信网、计算机网、数据链及仿真网络系统,构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科学编配教学力量。培养政工人才信息化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混合编成的高质量教员队伍。努力培养一支基本素质信息化、能够始终站在军事变革前沿的教员队伍。积极抓好现有教员队伍专业信息素质的继续培养工作,吸收信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学一线。要扩大教员外延,优化教员构成,打破只在院校编制内才算正式教员的传统认识,多渠道并举,让专家型人才为我所用。重视把院校教员放到信息化建设一线锻炼,加强院校与部队的双向代职和交流任职工作,安排教员到部队进行课题式调研,掌握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增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四)信息化的教学保障。先进的教学保障手段和设施,是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要重视院校教育保障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教学保障资源的信息化水平。要加强政治工作模拟系统建设,集中精力开发各类应用软件,依靠这些平台对政工人才进行政治决策、方案评估、情况预测和应急处理等课目的能力培训,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提高运用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建立完整、先进的大型开放式网络教育系统平台,及时对校园网技术进行升级,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控制中心、多媒体教室、虚拟实验室、教学站点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建好多种政工网络课件库、素材库和试题库,用网络联通院校之间的数字图书馆,进一步丰富网上教育资源。
三、以联训机制为手段,明晰政工人才信息能力联培权责
科学制定联训机制是提高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目标、落实内容、督促教学、检验效果的有力举措。
(一)培训目标统筹细化。我军现行的三级培训,尽管安排了一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内容,但层次不够分明,内容不够系统,培养目标不够细化,应根据现实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手段,将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分解细化。要区分层次、分级分阶段实施,避免交叉、断档、重复等现象。初级培训主要是掌握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打牢政治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中级培训要全面系统的掌握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提高运用操作能力;高级培训要突出培养政工人才的信息决策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二)课程内容立体有序。培训内容是培养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载体,应以信息素养为指向,以岗位需求为牵引,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合理设置。在纵向上,要层次清楚。战术层次,重点进行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战役层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政工信息指挥系统、中级干部政工训练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和操作。战略层次,主要安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的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分析、国际局势、国际安全等课程的学习。各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既要衔接有序,又要避免交叉重复。在横向上,要突出重点。初级院校负责信息能力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训,在生长军官步人军营的起始阶段,就要向他们灌输政工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和文化。中级院校负责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工人才的信息能力训练。高级院校要组建专门的政工信息人才培养机构,对培养对象进行集成培养,实现培训内容上的军种融合、指技合一。
(三)教学过程全程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质量保证的一道最关键的盾牌,必须作为人才培养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抓全、抓细、抓实。教学过程全程评价应同时关注到教员、学员和机关,把计划评价与随机评价、评价教学现状与评价发展潜力、在校学员评价与毕业学员跟踪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论科学、准确。为此,要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方法、建立长期跟踪问效机制。要建立院校教学培训过程指标,从培训过程看,主要包括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内容设置与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督导等等。评估过程中,主要看这些指标与培养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目标要求、特点规律等内在指标的一致性程度。
(四)综合要素分级联考。培养和选拔合格的信息化政工人才,既要制定严格的能力标准,也要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实施各级各类培养机构分级联考。可借鉴外军的成功经验,制定和颁发《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训考核标准》,对各级各类信息化政工人才经过相应的级别培训后应达到的标准作出细化、刚性的规定,为考评提供基本依据。要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各级各类院校和培养机构对政工信息化人才进行联合考核,实施综合考评。要坚持考查和考核相结合,结合平时工作考查政工指挥人员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组织指挥能力,通过考核了解政工人才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要坚持定期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特别是结合重大综合演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考查考核。
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四、以政策制度为保证,完善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要素保障
政工人才信息能力教育培养体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多种要素进行保障,才能确保其有效、顺畅地运行。
(一)加快政策制定步伐,完善制度保障。政策制度建设是确保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必须克服以往存在的“措施先行、政策滞后”的弊端,实现制度建设与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相携而进。要严格招生制度,确保把最具潜质的人才推荐到院校。要严格认证制度,尽快出台《信息化条件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资格认证标准》,提高信息化政工人才的毕业门槛,明确规定,只有拿到《资格认证书》的毕业学员,才有资格进入岗位任职。要严格使用制度,确保人尽其才、训用一致、精确定位,防止因使用不当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二)增加投入力度,提供硬件保障。可在各院校原有的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力、物力的投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突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三要素,进一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并推出具有军事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特色的系列教材。建立全院信息检索中心,建设好各院校图书馆局域网,并尽快形成地区性、全军性、全国性信息工联网,积极加入因特网,配备必要的终端设备,切实提供学员实习条件与机会。通过实践,真正实现信息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加强教学体系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建议教务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兼顾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切实将全方位、全过程、系列化的信息能力培养体系纳入院校教学体系。在全体教员、学员中普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教学组织中充实有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在图书馆中设置信息资源应用专职教学机构,配备专业教员,以发挥图书馆在信息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把信息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估纳入整个院校教育目标的评估体系。最后,建立这样一种教育机制,只能提供信息能力培养的途径,能否达到目的,最终还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认识。因此,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务必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培养自己信息能力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四)盘活各方资源,加强联合保障。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一所院校难以完成,需要协调多方力量,盘活多种资源通过联合培育共同打造。一要发挥军队院校培养政工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提高其综合能力素质,从“知识型教育”转到“能力型教育”上来,不断增强其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二要探索院校、部队、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政工人才的模式。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院校只能为政工人才提供基础的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训练,其知识能力的发展提高,还要依靠部队教育训练和科研机构的实践锻炼。三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政工信息化人才。要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双向交流,大力开展开放式教育,吸纳有志于国防事业和具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信息技术特长的青年到部队中来,通过系统的政治工作业务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使其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与政治工作能力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具有信息化优势的新型政工干部,成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波.努力提高政治干部的信息能力 【J】.广州:政治指导员,2006:8 【2】沈国权、罗剑明.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2006.【3】陈岸然.联合作战政治工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4】杨保明、朱宁、马立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C】.石家庄:海潮出版社,2008.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姓名:刘斌
专业:军队政治工作学
院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系
个人简介:刘斌,男,1979年9月6日出生.山西省交城县人,汉族.现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干部管理与人才培养. 联系电话:0531-813850(军线)
***(手机)leon001@163.com(民网)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2575号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系学员四队 邮编:200433
第五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经验总结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经验总结
耿庄桥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组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资源共享
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可通过网络供不同学习者使用。网络课程存放在网站的服务器上,可以让能够上网的学习者使用,学习者通过网络与网站的服务器连接获取网络课程的信息。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在时间、空间和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上是开放的。
(三)多向互动性
交互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四)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五)协作性
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应具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新课程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和质量的保正却要依靠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需要一些必备理论、能力才能保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成功实施将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方向问题。面对教改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比如合理选择并利用各类资源,感悟并适应信息化的环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一)知识方面
深刻理解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二)技术方面 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设计方面
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四)实施方面
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效果。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因此,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实现这一整合的必由之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课改方案,要求教育者实现以下重大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评价从传统只注重识记的结果性评价向新型的关注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具体培养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一)学习与优秀案例观摩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全新的教学过程,对课堂的改变是很大的,若光讲理论,一线教师难以理解,更难以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供丰富的优秀案例让老师去观摩。用案例的成功效果和优点来吸引教师,来激发老师的转变动机。老师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切身体会后,在讲授关于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中一定要注意和受培训老师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训过程中体验新型的学习过程
我们是不能期望用传统的培训来让老师接受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这个培训过程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使信息技术和培训有机结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受培训教师的学习的影响。比如培训的拓展资料放在网络中,让老师通过网络获取,即训练和提高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又加深老师对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体验,培训过程首先应该是个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好例子。
(三)及时科学的指导
用形成性评价让受培训的老师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培训过程,对于老师的疑问要即使的指导,而对于普遍反映的问题则要组织讨论和专家解答。而对于老师反映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条件问题比如硬件设施不具备,担心学生成绩会下降,担心新型的教学方式会加大工作量,担心新型的师生关系会使老师难以管理班级等疑虑,应该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职能部门予以支持和协助,并进行讨论转变教师观念,制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巩固学习成果
培训完毕,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的做起来,而不是“讲一套,做一套”,“培训完了,还是用老样式上课”。因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真正促进教学转变,关键要靠老师的思想、行动去体现的。当老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型的教学有理论上的认识,也有了观摩课的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了,落实到教学中了。如何来保准和促进这种行动上的落实呢?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老师积极尝试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学。此次课程改革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特别是教育行为的改变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东西又要重新开始,要重新去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去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去尝试,去摸索。新课程试行初期,教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角色的转变、新技能的形成,新的工作方式的习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老师付出努力的。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积极尝试才能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