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于本校实际,借鉴跨越式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质量
立足于本校实际,借鉴跨越式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质量
教育技术应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理念下探索出的跨越式教学给我带来了启示。
对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电脑的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还不能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将怎样借鉴跨越式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语文课的质量呢?
一、科学的时间分块教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分布。
跨越式教学的时间分块清晰、有序,每一部分教学目标明确,课内外融合,强化了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解决了运用能力的训练。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内部分时间由教师主导,突出重点部分,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较难的内容,而简单的部分不再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浪费精力时间做无用功。而这种模式我们农村没有电脑的学校该怎样做呢?也可以按时间分块去安排。“二一一”式变“一二一”式的分割课堂时间,也分课内和课外。由于我们东北的普通话说的比较好,可以在课内部分节省大部分时间,我们读认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我们的第一部分可以按排十五分钟。由教师引导重点学习较难的知识,重点去写字形复杂难记的字词。强化写的训练。第二部分可以用十分钟。这部分老师要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在网络中查到相应的句子,段落,打印出来并编辑成册,发到学生的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强化第一部分所学的知识。第三部分是写的训练。这部分可以安排十五分钟。但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自己的生活情境,所见所闻所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表达交流。这部分要五分钟,剩下的十分钟再去用段落表达出来。
二、分析学情,立足自己学校的现有条件,充分开发资源。
调查本班学生家庭电脑情况,组成班级网络联系员,调动学生主动上网查找相关学习资源,上报老师,为班级定制课外阅读活页。定期交流。
三、努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保障印刷版本质量。各个年级的阅读手册统一归档,形成共享。全校流通使用。
四、定期积累修整课外阅读手册,去粗取精,逐步完善,形成校本教材。
五、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搞研讨课,交流改进完善。
第二篇:跨越式教学模式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跨越式”五大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①创设情景,综合复习:
1)以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揭示学习的主题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2)在此情景中,开展简单的师生问答或者free talk,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 3)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旧单词导入新单词的方式引入新知,降低新知教授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听读新知、初步感知:
1)教师将新知放入一定的语境中来教授,即在句子中教授单词,在对话中教授句子。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一般可以以旧句型带出新单词、新句型;
2)对于难度小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教师教授前开展自主听读;对于难度大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教师教授候开展自主听读。听读材料最好以对话形式为主,核心内容还是包括了本课新授单词的句子和包括了新授句型的对话。若是网络环境,则进行学生自主听读,自主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跟读,逐渐形成正确的语调和语感。对于非网络环境,则是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整体听读。
③情景交际、巩固新知:
1)以图片、动画等模拟真实对话情境,并进行多情景迁移的交际练习;
2)在多情景中,针对新授句型和单词开展师生问答或者free talk,帮助学生巩固与应用本课的新授单词和句型;
3)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带新单词,旧单词在新句型中应用,帮助学生真正开口运用英语。
④拓展听读、整体感知:
1)提供了包括本课新授单词和句型的对话、篇章、故事等较为完整的和综合性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开展拓展听读,作用是将新旧知呈现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
2)教师同样也要鼓励学生大声跟读。对于拓展听读的材料要保证量,提倡大量的输入,但是对于听读的内容不要求做过多的检测,如果要进行检测,在后一个环节中来安排。
⑤整体运用、灵活表达:
1)创设综合说的英语情景,提供可靠的Keyponits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教师要明确要求,做好示范(注意角色互换;注意示范本身的交际性)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1.“跨越式”111模式各环节策略 1)复习导入小策略
◎Free talk
◎情景对话
◎歌曲/chant引入
◎Picture talking
◎Game(Guessing game)2)新知听读策略
◎听前呈现问题,听后回答问题
◎呈现课文内容相关图片,让学生先猜后听
◎先播画面,再听声音
◎只听声音,回答问题
◎重难点先熟悉,再听读
◎集体读,分角色读
3)新知巩固策略
◎创设情境,利用课本重点句型自编对话/故事
◎看图说话(连环画)
◎将内容改编成或融入琅琅上口的儿歌/chant
◎角色扮演
4)拓展听读策略
◎听前提问,听后检测
◎教师听前提出重点的表达法,听中感知
◎学生听后提取有用的表达法,进行积累
◎听歌曲,写歌词
◎竞赛听读(限时/检测)
◎听语文课文改编的故事
5)综合运用策略
◎看图/生活物品/手工画说话
◎创设情境,情景对话
◎给出线索,新编故事
◎复述故事
◎续编故事
◎改编故事
◎做采访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1.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
重视“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用这种方式,这是课堂上观测实施交际型教学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作为交际者之一的教师是语言的熟练掌握者,他能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在设计师生对话中需要注意几点:
①对话内容要以旧带新,即是在旧句型中带新单词,渗透新句型;新句型带旧单词,复习旧单词。
②教师可以和个别学生对话,也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对话,但注意抓两头。即要选择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两类学生进行对话:因为前者可以起示范作用;后者则可以起帮助作用。③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师生对话的关键),语言和生活结合。④对话内容要有层次递进性。
2.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
重视“学生的俩俩对话”。俩俩对话的优点是参与度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缺点是交际双方都是初学者,往往不能互相纠正彼此的错误。可见,俩俩对话和师生对话各有千秋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俩俩对话在开始时是模仿师生对话,但千万不要停留在模仿,而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拓展、迁移乃至创造。实施生生俩俩对话中需要教师注意几点:
①明确要求,做好示范(注意角色互换;注意示范本身的交际性); ②真实情境:日常生活中的实物:照片、玩具等;手工画;图片; ③提供支架:Keyponits等; ④新旧结合,避免单一; ⑤有目的的反馈。
3.让学生拓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
重视“扩展听读”。为了使学生能通过大量拓展听读来有效提高听力,应从两方面落实: 一是要提供生动有趣并与课文密切配合的听读材料,而且每篇课文都要配合2-3篇(听读材料有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二是要通过教学设计保证课上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听完这些材料。实施拓展听读需要注意多听对话、篇章;少听单词、句子。①.要有时间和数量的保证;
②.要多听有情节的内容(每次至少要有一个故事);
③.要有文本材料的支持。
4.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
让学生先看图(或者看动画、看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就其中的情景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这是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唱英语歌和背诵英语小儿歌(chant)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主说,适当运用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有好处。口头表述这种形式适用于有一定英语语言积累的学生,一般在跨越式课堂上,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开始尝试自主说这种形式。对于中高年级,自主说的形式能很好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辅助和铺垫。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新授课的第一课时关键是引入,可以是激趣引入,也可以是故事引入,设疑引入,也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以亲人一课为例,教师提出这样问题:“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作亲人呢?”这样从文题入手设疑引入的,之后检查自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落实,小组长负起责任来,这是我们常规做法,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和自学习惯的培养,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一环节:问题引线,明确目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有问题才真正地参与了语文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教师必先教有疑,要疑在关键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课的切入点,切入点有的蕴含在文题上。像《伟大的友谊》、《我们家的猫》等。这样的文章我们从文题入手,提出问题。大部分课文切入点无聚焦成分,教学可借助书后思考题,课外资料,预习及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学后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中朝两国人民互作了哪些事”这样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和学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接着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在学生汇报“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怎能忘怀”这一重点句后,教师拾级而上,及时追问“为什么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呢?”将这一问题定位于第一自然段之中学习。在精读部分,我们仍要抓住切入点找主线,《再见了亲人》细读部分从“雪中送炭”“唯一”这两个词切入,《少年闰土》一课,从闰土的语言动作切入,提出“闰土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从切入点入手,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课外资料,概括体会可将全文勾连成线,交融成面,感悟为体,解决了语文课无从下手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样,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探讨,实现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走向课本,走向学生这一阅读教学的高境界。
第二环节:感悟点拨,信息交流。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这是静态的自学阶段,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这是学生动态互学阶段。在学生自学互学基础上,让学生讲清自己在学习中的选学内容,读懂什么,怎样读懂的,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出异议,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此时的点拨评价尤为重要,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是语文重点问题,教师可提出来和学生一道研究,学生提到问题,教师要领学生拾级而上,集中攻破,通过学生的分——组——合,即自学、小组学、全办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让学生选择喜欢句子读,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也体现了差异化教学这一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第三环节:积累内化,迁移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也是语文语感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语气有节奏地诵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具有训练思维,启发想象力的功能,在读中使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但读不能无目的地读,读与学一致,《少年闰土》我们抓住了闰土的语言动作切入学习,从中了解到闰土的性格特点,读时也应该重点品读这部分内容,《再见了亲人》最后一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中心句重点句,读时也应在这个句子上用功,读出反问恳切的语气,有目的地去读,读后让学生评价,从中品味作者潜词造句,恰如其分的情感抒发,构思巧妙的表达方法,达到物我一体,体验情感的目的。
为使读写真正做到结合,练笔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练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说练笔是深层次的积累,也是课文内容写作技法的延伸和运用,《再见了,亲人》想象中朝两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选取典型人物代表,借助课外知识进行合理想象,《少年闰土》阅读中抓住了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学习了闰土的个性特点,练笔时教师再迁移运用这样写法,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及写法,及时练笔,再加上师生的及时点评,将学生想象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求达到阅读与写作,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问题解决”教学层次分明,过程中通过课文重点精华处的自读自悟自练,将全文融会贯通,为学习全篇奠定基础,体现了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习惯、重体验、重个性差、重发展这一宗旨。
四、具体做法
第一方面,从备课入手,大胆实践。
期初,我校语文、数学、音美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由领导包学科指导备课,学校拿出了语文和数学科表格式备课例证,对期初集体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拿语文为例,每单元课文分课备(期初备出2个单元),即一单元之中一人一课,仔细研究,主备者备课用A4纸进行活页设计。主备者要从以下几方面主讲:
(1)对教材内容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编者角度分析。(2)对设计意图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从教学目标达成和重难点突破上分析。(4)设计读、说、写的内容,有选择地设计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练习。组内教师讨论研究,提出建议(写入补充意见栏目)。除常规备课项目外,我校语文备课第一课时还补加了“设计理念”、“预设问题”、“教学反思”等栏目,将教学过程改为设计思路,即从主干入手设计教程。
设计理念要求:从两个方面写,一是教材分析,二是从哪入手教学,即找准切入点,以此使教师能真正研究书本,钻研教参,把过去教师写的时间用于教师阅读思考上。
预设问题要求:阅读书后思考题、重点语句、单元训练重点、教学内容,提出有突出中心的问题1——2个,目的是督促教师把握重点,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反思要求:以写教与学活动中亮点或不足为主。
对以上备课,教学领导分学科检查,对模糊点进行了再指导,我校采用合订教案上课,检查时重点看补充意见栏目,这样要求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平台,使教师从繁重的书写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阅读教材分析学生当中,群策群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第二方面,对症下药,注重实效。
我们在开学第二周进行了语数赛课活动,全校45岁以下班主任都参加了此项活动,10月末全部结束。
从课堂上看,50%的课体现了问题意识,学生参与面广,活动性强,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但还有一半课走老路,基本上以传承知识为中心,老师牵着学生走,教学手段陈旧,在营造教学环境上不用心,学生主体问题意识不强。针对课堂上反应出的共性问题,张校长亲自主持月教学例会,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第三方面,集体教研,提出要求。我们探索的小学语文“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验。选取了1——5年班主任及其学生参与实验,集体教研的形式,并提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1)教学设计要力求体现新课改形式下的学科特点,力求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力求体现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力求体现教师教学个性。(2)、三维目标能切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利于落实和检测。
(3)、重难点确定合理,教学方法及手段选用得当。(4)、教学内容详实,过程安排得当,重难点突出。(5)、训练对应性强,有一定的拓展。(6)、能够体现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7)、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版面设计合理,项目齐全,体现方法与习惯的培养。(9)、有独特的教学个性。突出师生的双为主作用。
五、研究意义与阶段成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就是说,学习首先一种经历,一种身心活动过程。即然是活动经历,就不能脱离情境,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两大环境,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情境。这时的课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1、改变师生关系。
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的互动性,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应是学生的问题,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积极思维,求解论证,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才能把教师从“权威地位”、“知识代表”的位置上拉到学生中来,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层面。因此说,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是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做为教师教学的首要职责。2、提高教研能力,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首先就是要以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原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但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知识、能力准备不足,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处于发展初期,课堂上基本不能问到关键处。这样教师就要善于捕捉,从学生的表述中发现问题,精心追问,师生梳理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在讨论中,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从而教师的引导、点拨、讲解、演示作用,得到发挥。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
六、困难与设想
实验教师应定期培训,要保障教研的时间,并保障实验人员的相对稳定,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的现有资料及设备不能很好的满足
第四篇:立足本校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立足本校实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化学组卢红青
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壮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课堂教育效率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我校从2000年至今因为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对新老师的需求也在2004年的招聘中达到一个高峰期——招聘老师人数超过100人。突增如此多的新老师,怎么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是我校的做法和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以“老带新”,注重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
每年8月份,刚招聘来的大学生都要经历一次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传播者。这个角色意识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转换期和适应期。在这个转换期和适应期,新教师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所以一般学校都会有“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做法。这样,老教师带着新教师做教材研究和课标学习。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能给予新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年青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每年8月1日开始,我校由校长办公室组织各个科室开始有计划的对新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接着由学工处专门培训做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同时学校会找一些先进班主任给新老师做经验介绍和相互交流,最后就由学校的督导室(注:督导室的成员是专门聘请各个学科退休的高级老师担任)全程指导新老师备课、试教和上课。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可以让他们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能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
例如,2009年8月我们化学组的新老师毛颖特别勤学好问,写好教案后主动拿给其他化学老师交流,还经常跟班听课。她从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经验。我们的上课教师也把自己多年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经验、体会和感受,全部无私地传授给了年轻教师。这样,我校的年轻教师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成长。他们在其他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对待每节课,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中去-1-
感悟教学的真谛。
二、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化学科也如此。这样,要求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要随之不断深化。我们教师一致认为:化学教学应立足于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做好“听、记、练”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教材做到合理设计,科学重组。这就离不开集体备课了。说到集体备课,本人认为好处很多,值得提倡。它是教师情感交流、智慧碰撞、资源共享的重要场所。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平台,使教师能取长补短,快速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学校有规定,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指定一位主讲教师。包括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课堂重点训练内容。集体备课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共同商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主讲教师讲完后,由其他教师进行合理的补充。
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互助合作,提高了我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备课组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整个备课组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和提高
我认为,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多用时间去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要只听比自己上课上得好的教师的课,也要听比自己上得差的课,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处,以便教学时加以借鉴和避免。既要听同行们的课,又要听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从中可学到很多适合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艺术,并将这些艺术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听完每一节课,要坚持在听课笔记后写好评语。在评课的过程中,会使自己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做到既会听课又 善于评课。一旦有其他教师听了自己的课时,应主动请他们给自己的课作出评价,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认识。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善于吸取别人教学上的长处,借鉴别人成功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为自己所用,但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摸索具有自
己个性特点的教学路子,发展具有自己个性特别的教学艺术风格。
在听课和上公开课这方面学校也有规定,备课组长、新老师每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提供一节交流课,自己定出上课时间和内容报给教研组长,由全组教师共同听课。课后授课教师向全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作自我反思,同组互评互议,相互交流。指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哪里,最大的败笔在哪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大家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等等。这个时候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特别是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思想及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专门的讨论研究。通过课改交流课,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目的促进了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全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外出学习听课,增长见识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因为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学校每年会定好时间给年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到省内或省外一些兄弟学校去听课,相互交流促进。2009年我们化学组的外出学习之行收获颇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龙胜中学之行,虽然只是一个县级重点学校,但是一节普通班的化学复习课震惊了我:听完上课教师的课,让我清楚的看到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一节课听下来感觉上课老师的课容量非常大,可是他的学生接受起来似乎很轻松。我想这都应该归结于平时的训练,学生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这位老师上课教态自然,解答问题干净利落,课堂效率极高。让我回想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的内容是值得借鉴和让我学习的。
五、常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
通过听课评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别人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作经常性的思考分析,哪些地方做得比较成功,哪些方面尚有欠缺,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写下来,把改进提高的措施写下来,这样坚持不懈,教学水平必然会不断提高。
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反思,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例如要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必然要对别人的或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经常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必然要进行广泛的阅览;必然要进行大量的资料
查阅和整理;必然要进行艰苦的写作和修改等等,这些工作都能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毫无疑问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写教学反思还有利于学法指导,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学生为何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避免再产生同样的错误。
总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学校的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技能的切磋,分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互相学习,才能达到全体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该论文获2010年钦州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五篇:跨越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
跨越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理论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大幅提升语文教学(母语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 语觉论
——大幅提升英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
由于根据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可以形成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包括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与教学模式);根据 “语觉论”也可以形成英语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包括全新的英语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与教学模式)。所以这两种理论实际上是实现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教学质量跨越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先对支持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实现教学质量跨越的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觉论”做进一步介绍;今后随着课题的实施与发展,对其余三种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理论”)也要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和深入的学习。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由于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思维发展过程及其与语言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否科学,将对本民族语言的教学(即母语教学,也就是语文教学)产生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如果这种认识是科学的、客观的,则对语文教学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将会严重地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延缓与阻滞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众所周知,在国际上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做出最深入研究、最重要贡献的有 两位学者;一位是皮亚杰,另一位是布鲁纳,尤其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不仅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更成为这一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理论。然而这一理论却无法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入学时只有六周岁左右的小学一年级跨越式试验班学生,为何仅仅通过两年的试验(只有七、八岁左右)即能普遍达到远远超出上述经典理论所规定的、该年龄段儿童所应具有的认知发展水平。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批判地继承皮亚杰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为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以下三方面的理论支持:
① 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毫无准备而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音、义和句型都无须花过多时间,重点解决字形和书写)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国心理学家的调查已经表明,5~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口头词汇已经掌握3500个以上;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儿童语言学家李宇明的研究表明,4~5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各种句型(包括较复杂的疑问句)。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中对词语和句型教学的难度;在形、音、义三方面的教学要求中,只需侧重字形,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三者并重,从而使每一节课都可以至少腾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扩展阅读(只要扩展阅读材料适当加注拼音,学生即可无师自通地掌握生字的读音,并通过上下文了解生字及相关词语的含义)和写作(打写或手写),从而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每节课10分钟的阅读量,两年可接近新课标六年级的课外阅读要求)。
②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三者割裂——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既然有强大的“音、义和句型基础”,所以一般文字材料只要加注汉语拼音儿童就能阅读(包括有较大难度的古诗词);只要学会拼音打字儿童就能立即打写文章(而让儿童学拼音打字就和玩电脑差不多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语文教学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像多年来所习惯的那样,将识字、阅读和作文这三个教学环节加以孤立和割裂,而是要努力把这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融合于统一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跨越式发展不是“没学走路就学跑”,更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全新的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所揭示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学规律。
③ 应当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是,属于认知范畴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跨越式试验班的大量网上习作案例已经证明“基于命题假设的高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多种复合推理能力)”并非是11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达到的要求,而是6~7岁儿童通过适当的教学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人人都有可能达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而且这种结合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要到小学五、六年级才开始尝试这种结合——实现这种结合是保证儿童能写出形象、生动的记叙文和逻辑严谨、有理有据的议论文的关键所在;也是跨越式试验班能涌现一大批优秀小作者的现实基础。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指引下,我们形成了一整套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这套理论包括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与教学模式等。下面我们围绕这五个方面阐述创新教学理论与儿童思维发展新 论之间的关系。(1)教学思想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思想认为: 语文教学一定要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分析为中心”或“以词语讲解为中心”。
这是因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特别强调指出两点:
儿童完全是在“交际”过程中,即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哪怕刚学会几个单词、词组或不完整的句子,也要立即用来与别人交流与沟通。正因为如此,儿童才能在语言应用过程中迅速发现与纠正自己的发音与理解上的错误,迅速增长关于词汇、句型、语法规则和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
儿童即使是处在运用独词句、双词句或电报句的阶段,也并非是在练习使用某个单词、某个词组或某种句型,而是在力图借助这类单词、词组或不完整句子来表达一个句子的实际含义(即句子的语义关系)。当儿童在说“车车”(独词句)、“玩车车”(双词句)或“姐姐玩车车”这类单词、词组或不完整的句子时,在其心目中(即在儿童的语言中枢中)已有“希望姐姐陪我玩车车”的完整语义存在。
以上两方面的意思,可归结为一点:儿童学习语言的的方法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学习为了运用,而且力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用。千万不要脱离语境去孤立地记单词、背句型;千万不要用“语法分析为中心”或“词语讲解为中心”的方法去教语言和学语言,因为那样是违背儿童语言学习规律的。“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而“以语法分析为中心”则是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途径与方法,二者绝不能混同。(2)教学观念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观念强调: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阅读、作文入手,而不是从识字入手;
小学语文的低中年级段教学不能只强调形象化教学,也应有适当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学,并要把基于表象的思维培养和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并非不能写作文,也并非只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简单的想象作文,而是能够写出有一定思想内容并具有一定抽象性与概括性的文章。
(3)教学设计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特别关注四个方面关系的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关系;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关系;
课标要求与跨越要求的关系。
(课标要求是底线,它通过课文内容体现;
跨越要求是目标,它通过扩展阅读内容体现)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除了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特别关注四个关系的处理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紧紧抓住五个教学活动,这五个教学活动是:
扩——大量扩展阅读;
打——如果试验有电脑支持,这时打字训练要提前(利用打字作为认知工具); 写——从学拼音开始,就要求用手写(或打写)习作(组词、造句、写话、写段落);
篇——在字、词、句、篇的教学要求上,不要在字、词解释上花过多时间,要把重点放在段落篇章的阅读理解上;
思——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例如,语文教学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部分涉及四个教学环节,各环节的相应教学策略为:
激发动机引入新课环节——通常应采用“创设情景”、“课件演示”或“先行组织者”等策略;
识字教学环节——通常应采用“形声”、“会意”、“指事”、“写田字格”和“书空”等认字与写字的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环节——通常应采用“示范朗读”、“个人朗读”、“朗读评价”等策略);
阅读理解环节——通常应采用“启发式提问”、“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与点拨”和“邻座讨论或小组讨论” 以及“角色扮演”等策略(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精采语句)。
在上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部分涉及三个教学环节,各环节的相应教学策略为:
扩展阅读环节——通常应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策略;
讨论交流环节——通常应采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拓展思路”等 策略;
打写(或手写)习作环节——通常应采用通过“打写(或手写)感想”、“仿编童话”、“仿编儿歌”或是“对课文加以改编或续尾”等策略。(5)教学模式(“2-1-1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具体贯彻和体现(可简称之为“2-1-1模式”)。
主导环节——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成课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对于识字为主的课,这部分包括“激发动机引入新课、识字教学”等环节,约占20分钟;
对于阅读为主的课,围绕朗读与阅读理解可开展“示范朗读、启发思考、提问点拨、释疑解难、全班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也占20分钟左右);
主体环节——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深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部分包括“扩展阅读、打写(或手写)习作”环节,也占20分钟左右)。
这两个教学环节涉及的如下面所示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① 主导环节——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成课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约20分钟)
激发动机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景”、“课件演示”或“先行组织者”等策略);
识字教学(包括读音、笔划、笔顺、间架结构、写田字格和书空等认字与 写字的教学);
朗读指导(通过“示范朗读”、“个人朗读”、“朗读评价”等策略);
阅读理解(通过“启发式提问”、“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与点拨”和“邻座讨论或小组讨论”等策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精采语句)。
② 主体环节——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深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约20分钟)
扩展阅读(10分钟左右)
扩展阅读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材料,该扩读材料应符合下面四个条件: 1)与课文主题及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2)与课文的体裁接近;
3)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益智或幽默感; 4)不存在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打写(或手写)练习(10分钟左右)
打写或手写对课文或扩读材料的理解与感受,仿编童话、仿编儿歌或是对课文加以改编或续尾,以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③ 对“2-1-1模式”中关键性教学环节的说明
必修充分认识“2-1-1模式”中“扩展阅读”和“打写(或手写)” 练习环节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扩展阅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通过大量扩展阅读可以轻松地大量识字(因为阅读材料有情节、有故事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上下文、有场景、有逻辑关联,容易激发联想和想象,便于形成联想记忆,从而消除了繁重的机械记忆负担,既有利于认 识生字,也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汉字);
通过大量阅读既可认识字形、字音(一年级的扩展阅读材料都加注汉语拼音)又可了解字词运用的语言环境,从而能全面掌握每个字词的形、音、义(而不是像注音识字那样,只认识字音、字形,而不一定懂字义,从而造成对大量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混淆,更不晓得如何用学过的汉字来造句和写文章); 大量扩展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心搜集的大量扩展阅读材料,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诗词精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最美好最高尚的思想情操,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通过每节课都进行这样内容丰富的扩展阅读,可以养成学生喜爱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人类优秀文明的熏陶,就得到优质精神食粮的滋养,这无疑对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打写(或手写)题目紧扣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联系思想实际或亲身体验进行打写(或手写),所以这一环节能有效地起到巩固、深化与拓展教学目标的作用(当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打写或手写的题目都是联系自身思想实际的主观题,因而这一环节对促进情感内化与美好情操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打写(或手写)可以促使学生“全员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成为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次认知加工的认知工具。
打写(或手写)练习不是“作文教学”环节,而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即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根本性改革的重要教学手段。④ “2-1-1模式”中汉语拼音的教学
“2-1-1模式”中的汉语拼音教学不是纯粹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而是要把汉语拼音与组词、造句、编儿歌、编顺口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学拼音与高效识字的目标。案例1(ai ei ui)
用ai ei ui组词:爱(ai),北(bei),围(wui)
用ai ei ui造句:姐姐爱妹妹 ai ai ai 我的家乡在东北 bei bei bei 姑娘们爱围围巾 wui wui wui 用ai ei ui编顺口溜: 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挥臂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⑤ “2-1-1模式”中其他主要环节的教学
对于刚参加跨越式试验的教师,除了要熟悉汉语拼音的全新教法以外,由于对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理念的认识、理解还较肤浅,对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识字、朗读指导和写作练习等环节上还也往往达不到要求,例如——
(1)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完成不好
(2)朗读指导环节的处理不当
(3)重、难点的分析把握不准
(4)扩展阅读环节的实施不理想
(5)写作环节的贯彻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