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03:0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完成的。罗森塔尔来到一所普通的学校,随机走进一个班里,在班里转了一圈,然后在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这个班级的老师,这些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将来一定能成就大的事业。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向老师了解那些被圈中的学生,果然,那些学生的成绩在这几个月里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都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他并不了解,只是随机圈中的,这让老师感到很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在罗森塔尔教授告诉教师他对学生的看法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积极性高,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成为一名技工。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新生中,我随意选取了10名学生,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今后有可能的去向,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欣赏。

针对以上情况,我做了一下分析谈谈我对教师期望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

①期望要符合情理。合情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情况。中职数学学习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难度较低,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合理就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既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未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期望应符合各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基于现实的,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说客观上是合理的,但在主观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目标便不能实现。

③期望应该具有挑战性。只有超出原有的水平,学生才会觉得有挑战性,有吸引力,有激励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④期望要内隐。教师的期待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教,压制性的语言只会重伤学生的心灵,造成逆反心理。

⑤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和耐心,当我们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但我们此时不能灰心。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多表扬,哪怕学生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我们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热情便会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们前途的关怀与负责,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们真正的爱。

②心理暗示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亮丽的期望,鼓励学生追求更加美好,发生与期望相一致的变化,是责无旁贷的。

③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暗示。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论证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没有差生,也不可能有差生,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不好,在其他方面肯定有表现优秀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训练,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④心理开发同时就是智力开发。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罗森塔尔名单上的“非常聪明的孩子”,不但在心理上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而且在学习上也都有较大进步,这就是心理与智力同时开发的实例,心理积极促进智力发展,智力发展也促进心理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从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祖国的未来,肯定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态度要平等,扮演好学生朋友的角色,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使学生敬而远之;宽宏大度,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赢得学生的信任,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目标,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提供适当的环境领域,热忱的对待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育启示,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改善。

第二篇:数学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究

数学实验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究

浙江省桐乡卫校

王蓉

摘要:本文从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在对中职数学实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助模型教具、以计算机软件为实验平台,积累了一些数学实验教学实例。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成绩。关键词:中职数学 实验教学

进入中职的学生数学基础非常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导致学习信心不足,目的性不明确,还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为彻底改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职高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利用模型、教具进行实验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对于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的作用是很重视的,因为通过演示操作可以为学生形成数学的抽象理性认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1.构建电路图模型做数学实验

(1)充分与必要条件

“充分与必要条件”是中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四种条件(①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不充分条件、③充分必要条件、④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设计如下四个电路图,设p:开关A闭合,q:灯泡B亮,给这四个条件以十分贴切、形象的诠释,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1中开关A闭合,则灯泡B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不一定闭合,可闭合开关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图②中开关A闭合,灯泡B不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一定闭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图③中开关A闭合,则灯泡B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一定闭合,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图④中开关A闭合,灯泡B不一定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不一定闭合,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

学生在区别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题时,容易将两者搞混、错用,为此进行如下设计:将分类计数原理看成“并联电路”,将分步计数原理看成“串联电路”。用图形辅助学生加深对2个概念的认识,牢牢抓住他们的区别:前者——每类方法都能独立地完成这件事情(任一开关闭合都能使灯泡亮),后者——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完成这件事(各个开关都闭合才能使灯泡亮)。

大多数的数学概念在周围环境中都有它们的现实原型,多留意周围的事物或其他学科,就能发现。将这两个实验引入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化为简单易学的物理实验电路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全员参与。2.利用折纸做数学实验

每位同学事先准备一张顶点分别为A,B,C的三角形纸片,进行下述实验: ①过顶点A折叠纸片得到折痕AD,如图1,再将折叠后的纸片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如图2,请观察: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②研究:如何折叠纸片,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如图3。

③在图3的情况下,若将折纸展平并让它竖起来,如图4,这张纸还能稳稳地竖立在桌面上吗?即AD仍与桌面垂直吗?

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们很容易发现:仅当折痕AD是BC上的高线时,AD可能与桌面垂直。此时,AD⊥BD,AD⊥DC。引发学生思考:当AD⊥BD,AD⊥DC时,要使AD⊥面BDC,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从而进入理论证明。

经过这样处理,一个抽象的数学定理就直观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实验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感知、记忆这个定理,而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线面垂直的条件。

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做数学实验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探索、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基于Excel软件的数学实验

中职学校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Excel就是其重要的内容,所以学生基本掌握了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有效性、分类汇总、内部函数、建立图表等操作。所以应用Excel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具有可接受性。

下面是用Excel绘制函数yx的图像:

教师反思:函数是中职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函数的题目,概念不清,碰到具体题目无从下手,导致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教学中利用现在较为便捷的信息技术,像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Excel、教学光盘中配备的助学软件等等,画出函数的图像,把函数神秘的面纱揭开,看清它的真实面目,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特征就迎刃而解。

2.借助实验平台(助学软件)的实验

在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学习中,过去通常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用“描点法”做出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通常是y=2,y=3,y(),y(),有时甚至是教师自己先做好图像而不让学生动手,然后就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像来讨论指数函数y=a的性质。

借助实验平台(助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任意的a值,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图像。通过一条条色彩分明的曲线牢牢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发现原来是底数a影响并决定着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由于函数的图像随着a向1靠拢而自然地聚集,学生清楚地看到a=1这条分界线,在此基础上,通过a的连续动态变化来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更直观、清楚地看到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学方式从“讲授式”转变为“引导式、启发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听讲式、接受式”转变成“探索式、研究式”。图像的直观可以引导学生把思考重点放在a=1和特殊点(0,1)上,从而顺利概括出函数性质。

中职学校应开设数学(上机操作)课,让学生在学校机房亲自操作。此外,利用计算机软件还可绘制如一元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用助学软件演示偿还贷款试验,演示立体感很强的多面体结构、旋转体的形成,计算样本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三、数学实验教学有其强大的功用和价值

xxx12x 13x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数学变得容易亲近,新颖的导入、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扣人心弦的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愉快感、兴奋感,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协作的交流和讨论,沟通和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的探究的热情。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真正体验了探求数学真谛的乐趣,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在上课时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后能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并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把不变的数学结论活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和定理,感受它们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掌握更加牢固,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必将带动数学成绩的上升。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出现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也是有益的补充。课堂教学应该是两种兼顾的教学,不能“矫枉过正”。如何将两者有机整合,它不仅为今后的数学教育改革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设立了应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瑞明;渗透数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2013年第12期

2.徐江培;数学实验教学初探.数学教学参考.20091~2 3.王敏;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探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15期

4.高建华;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6期

5.陆华艳;探讨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9期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教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特别是对我们职业中专学校,因为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对于数学纯粹的课堂教学感到很枯燥, 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致到了二、三年级就会有一大批学生上数学课就像“梦游”一样。而他们学习数学90%是依赖于数学课堂,课后很少再去看数学书。为了能使学生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老师应结合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这样不仅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如何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把教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中职数学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 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及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中,我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首先展示了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漂亮而又宏伟的苏通大桥照片的同时感受这些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斜拉索。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斜拉锁的倾斜程度不一样,但是不知道怎样来具体描述它们的不同。在学生脑子中产生问题后,我便顺理成章地引导大家:大家学完这节课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准确而清晰地描述出各斜拉锁的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享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

又如在讲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课件,教师在课件中将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并放置在服务器上,由学生通过网络,让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够体验由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快感。

同时,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能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知识已经算不错了,对于所谓的“所以然”因为需要理解,需要动脑,很少有人去问津。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过程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具体,使那些不易察觉的的知识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范围之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1、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同时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话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事,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便在课堂上形成了除师生对话外的另一种对话情境——人机对话,而这也正是可以将学生们充

分融入到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对话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这个过程若充分、合理地应用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例如,在讲《函数画板》制作课件,把展示由学难度。

2、丰富多样的格式设计使重点更易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关键,对于中职生而言,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老师再怎么强调,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各种格式设计的多样变化,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形成特殊的记忆,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将重点内容字体都设计成红色、倾斜,或者再加下划线,等等。教师可以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插入相关图片,加强视觉刺激,亦可适当加入一些背景音乐,加强听觉刺激。又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及求实的作风。

3、各种软件的相互兼容使教学难点可以“拨开云雾”。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很多的难点往往是一些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很多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华盛顿大学数学系的詹姆斯·金这样说:“电脑演示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可以带给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立体形象。”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软件很多,如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画板等。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将一些用口头语言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学难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的性质时,为了能使学生知道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函数表达式中a的变化与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关系,我在课堂上用几何画板作了两个函数的图像,并设计a为参数。这样在a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各个函数图像的变化,也能看出两个函数之间的联系。又如:如图, 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与直线y=-5交于Q点.(1)求点Q的坐标;(2)当P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B下方(含A、B)的动点时, 求ΔOPQ面积的最大值.(3)求QP中点的轨迹方程。

4、媒体课件的大容量可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

对于所有学习数学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45分钟的中职生,数学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抄黑板的时间占用了一节课的将近1/4,而采用

信息技术以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定时间供教师来“善待”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如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错误答案,等等。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要赶着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对这些非预期事件采取压制、不理会、或简单处理,这必将磨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并且在利用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们上课更加活跃,更利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教学方法、内容、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动画模拟、反馈、个别辅导等,使其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能帮助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它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而且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前 言...........................................................................1 一 多媒体教学的简介.............................................................1

(一)多媒体教学..............................................................1

(二)多媒体(CAI)课件.......................................................1 二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

(二)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2

(三)降低难度,突破重点和难点................................................3 三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4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6 四 多媒体课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7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升教师的素质.................7

(二)形成师、生、多媒体三方之间的会话交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7 五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8 结束语..........................................................................10 致 谢.........................................................................11 参考文献........................................................................12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前 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即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CAI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在中学数学课堂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CAI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本文将介绍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并通过一些数学课程中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作用及其影响。

一 多媒体教学的简介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CAI)课件

CAI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1]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二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1:在教学初中几何“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深刻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

例2:在讲授“垂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大型比赛的跳水录像,出示问题:当选手入水时,水花的大小说明什么?就有学生会说出:“‘不垂直’水花就大,‘垂直’水花就小”。教师问:“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了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就能轻松完整地进行下来了,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可见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出现,展现出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无法展示的静态或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

例1:在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样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会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给课堂教学带来良好效果。

CAI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动态模拟数学公式、定理中知识的产生、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例2:高一代数“角的概念推广”,正角和负角概念,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转动,如飞轮,钟表,采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角旋转(顺时针,逆时针),引出负角正角的概念,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三)降低难度,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是定理的发现、探讨过程。

例1:初二几何“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的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运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

例2:《立体几何》是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的一门功课,用“割补法”求几何体体积的教学,传统方法由于不能把“割补”直观地表现出来,教师难于讲授,学生更不易理解,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却可以形象、生动地演示“割补”的过程。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三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然而,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教学和现在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2]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的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以高昂情绪投入新知的学习。

例1: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后,根据其特征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同时教师操作计算机,使这些形体移动分为两类,进而教师引入课题:“平面图形今天我们不再研究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起到温故而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2:设计“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开始便利用多媒体演示仿真三维图形,如蛋卷、沙堆、铅坠,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那逼真的色彩和形状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由此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体。”

设计这样的开始,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直观信息的点拨,使学生的心理上对知识产生了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情趣上升,注意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力集中,趣中求学,自然溶于建构“长方体和正方体”、“圆锥的体积”的情境之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应用情境,使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保持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还可采用各种手段,使他们保持兴趣。特别是在巩固、强化知识的练习阶段,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是不太可能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训练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训练的力度不够,浅尝辄止;加之训练形式的单调乏味,学生兴趣索然,味同嚼蜡,影响了能力的形成。而多媒体不仅能够容纳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节省了教师许多操作的时间,而且它的交互特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会做、愿做的题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挫败感的产生。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例1: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函数 yAsin(x),xR的图象随A,,的变化而变化一节,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观察图象的变化,使其意识到A,,变化对图象有影响,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得出规律。教师仅仅是提供资料和建议,这可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

例2: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如果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有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1:代数中讲解“极限”概念,为了让学生认识极限方法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方法,从“割圆术”引入,用CAI动态演示,先把一个圆4等份内接正方形,渐变动画,再内接成正6边形、正8边形、正16边形、正32边形,„学生直观地看出圆内正接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于圆的周长;边数无限增多,多边形就无限越接近于圆,极限思想和方法很快得到理解。

例2: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A的点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3]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四 多媒体课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升教师的素质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学习到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4]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地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二)形成师、生、多媒体三方之间的会话交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进行协商和辩论,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每一位成员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以往的课堂大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这种形式一直延用至今,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疑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在课堂中,多媒体不完全是学生学习新知的一种工具,而是作为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参与了讨论与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多媒体之间、学生与多媒体之间这种多项的会话交流促进和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在“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的引导,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深入,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讲解,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借助多媒体演示圆锥的高,区别与母线的不同,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学生对圆锥体的特征、圆锥体和圆柱体的特征的异同、圆锥体积公式等知识的了解是在学生、师生讨论之后通过计算机加以印证的。反之,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计算机又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练习中计算机模拟的语言如“对了,你真棒!”、“错了,再想想”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催人奋进,使学生不断在肯定、鞭策中得到提高。

五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要保留传统“做”的直观教学。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5]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获得很大程度上是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计算机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的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5]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例如:若利用课件每出现一个内容都过多的出现精美的图案、声音、动画等,就会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技术能提高教学效果的地方并加以灵活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准确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认识研究和大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灵活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避免走入重形式、轻实效;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结束语

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如抽象的慨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慨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只有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才能培养现代化的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使教学计划将变得更灵活,将有利于实行弹性学制,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下解放出来,推动了素质教育,实现真正的减负。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冯林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完成,冯老师都始终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冯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都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冯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另外,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谢谢你们。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养育我长大的父母,祝愿你们永远健康幸福!最后,再次向关心、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梅全雄.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2] 刘继平.多媒体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S2:7-9.[3] 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6-48.[4] 张舒予.现代教育技术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4.[5] 陶维林.浅谈电脑辅助中学数学的误区[J].数学通报,2000, 9:15-17.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第五篇:影响中职数学教学的几个因素1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的几个因素

神木职教中心

贾林霞

比较中职与普高教学的相关因素,教师的水平,教材的容量与难度,学生的起点与智力水平,课时安排及两者相应的教学效果(成绩),我们常常发现两者不相对应即与普高相比,中职的数学教学未取得与其相关因素相对应的成绩,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依我之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认识不到位

1.未能认识中职数学自身特点

(1)中职数学已从长期的主课地位,演变成基础课,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普高相比中职内容的取舍,章节的选定,取决于“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这一原则。在教学要求上,以合格性教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容量大,节奏快。而中职数学教师大部分是普高培养或转轨而来,他们对普高数学适应有余,而对中职教学认识准备不足。

2.未能认识中职数学的基础地位

中职数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文化素养和为专业课打基础,由于对这一目的内涵理解不全,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专业课服务因此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动手能力提高了也就行了。这实际上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短视行为,数学基础的厚薄将直接影响着认识水平、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创业能力,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这样说:职业教育的数学课在职高学生的终身学习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

二.教学方法的滞后

相对普高而言,中职教学管理还不够成熟,特别是教学研究还相当簿弱,由于相应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滞后,加之大部分中职数学教师是由普高培养或转轨的,因此职高数学教学大多仍沿用或套用普教模式,采用“应试型”教学,“保重点带一般,一般以下无暇管”,因而无试可应或少有应试的职业中学出现了重点不重,一般难保,大多学生望数生畏,望分兴叹的状况,数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启而不发,引而不进,导而不行尴尬局面。进而导致教师困惑,学生茫然。

三.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应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加大数学研究力度,注意根据职教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在此基础上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注意结合数学史,现实生活及专业特点,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重视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努力创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愉快和振奋,进而唤起对学习的兴趣。

2、调整心理,增强信心

(1)帮助学生正确的归因。我们应当从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学习毅力和学习方法等不稳定的可控原因上寻找突破,而不应简单地归结为智力差、能力差、难度大等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

(2)从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基础,设计数学问题的坡度与难度,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逐步使学生在进步与成功的体验中树立我能行,数学学习也是如此。

3.立足效果,改进方法

确立“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培优扶差工作,树立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重要的观念。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面向全体学生并一切服从服务于教学效果。

(1)重视数学知识的过渡与衔接,教师要在充分熟悉全面把握职高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掌握和经常用到的初中知识给予复习整理,注意初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的衔接,避免因基础薄弱,而形成脱节现象,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学期与学期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每相邻两节课之间的衔接。(2)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安排课堂教学时要敢于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3)注意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影响》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想法白云几年来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了一番的功夫,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由于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不断变化,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适应性教学

    摘 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积累数学知识,忽略了知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运用,数学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教授系统数学......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反思(模版)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唐新莲 中职数学教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升学政策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学生的起点低,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势必给基础文化......

    关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探讨

    关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一是要注意微课在重点、难点中的应用,二是要关注微课在课前预习......

    Excel2007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五篇

    Excel2007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Excel2007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我们利用它制作图表和处理数据,丰富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随着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也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