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

时间:2019-05-13 03: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

第一篇:“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杨和平

【摘要】 进一步完善“课标”的四点建议:第一,明确古诗词和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所占比例或具体数量,建议恢复到2000版大纲规定的30%左右。第二,诵读的对象应该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而不应仅是“古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应严密。第三,将“背诵与积累”作为一条专项进行表述,同时给出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背诵推荐篇目(段)。第四,“理解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而不应单是“文言文”。【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标准”;建议

【作者简介】 杨和平,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家教名师,安徽省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国培计划安徽省远程辅导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宣城市拔尖人才,宣城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宣城市骨干教师,宣城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安徽省农远应用新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3-0053-03 本世纪共有三份关于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标准”规定,即2000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2000版)、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2001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2011版)。这三份“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有着怎样的规定与建议?这些规定有着怎样的异同?从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首先来梳理三份标准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相关规定与建议。2000版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文选文要求:“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同时推荐了背诵篇目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推荐了50篇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另推荐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61篇,其中古诗词40首,文言文21篇。下面,我们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比较。

1.选文与数量。2000版大纲对古诗文选文提出了“占30%左右”的明确的数量要求,推荐的背诵篇目古诗词50首,文言文20篇。2001版和2011版课标均没有提出古诗文选文数量要求,前者推荐的背诵篇目是50,后者推荐的背诵篇目是61。单从推荐背诵篇目的数量看,是先下降,再上升。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再次引起重视,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加强。但实际上,从教材编写古诗文所占篇目偏少的实际看,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需求看,我们建议课标仍要明确古诗文选文所占比例为30%左右。2.诵读。三个版本的“课标”都将“诵读”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诵读”一词均用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求的开头。2000版大纲表述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2001版和2011版课标表述为“诵读古代诗词”,前者将“浅易文言文”也纳入了诵读的范围,后者只强调诵读“古代诗词”,但后者提出了“诵读”的要求,“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排除表述上的差别,我们可以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方法,是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美感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3.背诵。三个版本的“课标”都有关于“背诵”的表述,表述的语言和方式有一些差异。2000版表述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表述位置在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第6条(古诗文教学专项表述),句子中间用的是逗号,是作为“古诗文教学”专门要求的一部分呈现的。该表述包含两个基本信息:一是背诵篇目是个概数,“一定数量”(但后文有70篇的数量推荐),没有硬性规定;二是背诵的名篇单指古诗文。2001版表述为“背诵优秀诗文80篇”,表述位置在第四学段“阅读”教学要求的第12条(第11条谈古诗词教学,第12条谈文言文教学),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句呈现的,句子间用的是句号。该表述包括两项信息:一是优秀诗文的背诵数量有明确要求,是80篇(后文推荐古诗文篇目是50篇);二是要求背诵的是“优秀诗文”,并非专指“古诗文”。2011版表述为“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表述位置在第四学段“阅读”教学要求的第12条(课外阅读专项),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句呈现的,句子间用的是句号。该表述包含三项信息:一是优秀诗文背诵数量有明确要求,是80篇(后文推荐古诗文篇目是61篇);二是背诵的不完全是完整的篇目,可以有部分是段落;三是背诵的优秀诗文可以是古诗文,也可以是现代文。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三个版本的“课标”都有关于“背诵”的明确要求,但对“背诵”要求的表述,以及表述的位置均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背诵”非常重要,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第二,既要背诵古诗文,也要背诵现代文。第三,背诵以篇章为主,也可以背诵一些经典的段落。基于此,我们建议,新课标修改的时候,将“背诵与积累”作为一条专项进行表述,不再作为某一条的附属揉在其中,以免产生误读,或引起不了足够的重视。

4.积累与运用。2000版未就古诗文教学提“积累与运用”概念,2001版第四学段的表述是“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011版第四学段的表述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语言表述看,2001版将“积累、感悟和运用”作为方法,作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途径,2011版将“积累、感悟和运用”作为古诗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后者的表述比前者更科学,更强调了古诗文学习“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性。

5.理解内容。2000版规定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综合三份规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信息:第一,初中阶段阅读的文言文都是“浅易”的,第二,所需要理解的内容是“基本”的,第三,在理解方法上,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比较三份规定,2000版和2011版在语言表达上,理解基本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而2001版所说“理解基本内容”则不包含古代诗词。因此,以上三份规定,2011版最为科学。

6.感悟与欣赏。2000版未就古诗文教学提“感悟与欣赏”的概念,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001版和2011版强调“感悟”,实际上是在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是2001版仅将“感悟”作为提高欣赏品位的一种途径,而2011版则将“感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要求注重“感悟”。

7.教学评价。2000版未给出古诗文教学评价建议,2001版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011版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2001版与2011版相比,有两点差异:第一,将“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改为“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改后的语言更简洁,符合考察实际;第二,将“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改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修改后的建议突出的是“概念”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与不应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区别在于:考察会涉及到词法、句法的具体理解,也就是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句式的解释和翻译等,只是不涉及“概念”考察。另将“不应”改为“不作为”,语气上也轻了很多。综合以上七点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六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进一步完善“课标”的四点建议:

六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第一,古诗文教学的地位会逐步提升,选文的篇目和数量仍会增加。第二,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基本方法,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加强诵读,应给予诵读最突出的地位。第三,背诵和积累名篇名句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是硬道理,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不打折扣地完成规定篇目的背诵任务,同时,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第四,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都在理解范围之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第五,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要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第六,不强调词法、句法概念,但依然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辨析古今用法不同的词和句子。

进一步完善“课标”的四点建议:第一,明确古诗词和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所占比例或具体数量,建议恢复到2000版大纲规定的30%左右。第二,诵读的对象应该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而不应仅是“古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应严密。第三,将“背诵与积累”作为一条专项进行表述,同时给出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背诵推荐篇目(段)。第四,“理解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而不应单是“文言文”。

第二篇:“课标教材”与“老教材”的异同解析

从人教版“课标教材”与“老教材”的异同看

高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课堂定位

海南省海南中学

李纪镜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课程观念的巨大转变。与之相应.作为课程重要载体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也有了很大变化.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了很多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课文篇目各不相同.编排方式也多种多样。

与“老教材”相比.“课标教材”有没有与之相同的地方?“课标教材”除了分为必修与选修之外.除了更换课文篇目、改变课文编排方式之外.还有哪些变化?这些新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要作哪些调适?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准确定位?这些,都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供2003级高中学生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本文简称“老教材”)与供“高中新课程改革”省区2007级高中学生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本文简称“课标教材”)作了比较.发现“课标教材”比之于“老教材”有多方面的变化。现将两套教材“阅读”部分的异同及其对阅读教学课堂定位的启示作一些分析。

一、课文体裁比例变化透露文体指向的微调

如果我们对“老教材”与“课标教材”的课文从体裁(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划分大类)角度作个统计(见表l).不难看到一些颇耐寻味的东西。表1 “老教材”与“课标教材”课文分类统计表

篇(首)数 在本套教材中所占比例

老教课标教老教材 课标教材 老教材 课标教材 材

26% 33%

332% 29%

14% 8%

6%

2%

2%

2%

4%

2%

2%

2%

2%

诗词 散文 小说 戏剧 42 52 22 文 学 类

78% 73%

4%

哲学论文 4 语言学论文 4

论 述 类 文艺学论文 4 科技论文 6 杂文 随笔 4 4 4 4

4% 4%

16% 14%

56% 4%

演讲词 序言 新闻(报告文学)实 用

45% 6% 13%

类 说明文(科2 普作品)

1% 4%

(说明:1.古代传记归入“文学类”之散文统计。2.表中百分比数据为约数.按四舍五入取值。以下分析数据同此。)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新、旧两种教材文学类文本的篇(首)数在其自身教材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

“老教材”6册共有诗文161篇(首),其中文学类文本125篇(首),占78%。“课标教材”5个必修模块共有诗文79篇(首),其中文学类文本58篇(首),占73%。从“老教材”到“课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比例虽有小幅下降.但两种教材文学类文本篇数都占到教材文章总篇数的四分之三左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l

2.“老教材”与“课标教材”相比.“文学类课文”相同的篇目很多.而“非文学类课文”相同的篇目很少.两者形成极为鲜明的反差。

进一步的统计表明(表略):5册“课标教材”共有文学类文本58篇(首),其中与“老教材”相同的篇目有38篇(首),占到“课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66%。经典名篇如《短歌行》、《孔雀东南飞》、《陈情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再别康桥》等在新、旧两种教材中都被选人。这反映出教材编者在编教材时非常注重文学类文本的基础性、经典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册“课标教材”中非文学类文章共21篇.其中与“老教材”篇目相同的只有6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咬文嚼字》、《谈中国诗》、《我有一个梦想》、《宇宙的未来》,仅占本套教材中同类课文篇数的29%。大部分是新增篇目,如《宇宙的边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动物游戏之谜》等,或传递科学前沿信息。回顾科学研究历程.进行科学教育;或谴责暴力,呼唤和平,号召人们珍视生命;或探索自然奥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作品都极富时代气息.反映出教材编者在选取非文学类文本时.除了照顾文体知识.更注重作品内容的时代性。

3.非文学类文章中论述类文章比例略为下降.实用类文章比例显著提高。

“老教材”非文学类课文中的论述类文章由原来的l6%变为“课标教材”中的14%.比例略有下降;而实用类文章则由原来的6%猛增到l3%,增加了7%。

具体来说.实用类文章比例的变化又凸显出鲜明的“实用性”——实用类文章中演讲词、新闻、说明文这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作品由3%猛增到l3%,增加了10%.增幅相当大。而平时一般人很少用到的“序言”由2%变为“0”。这反映出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文本受到“课标教材”编者的重视.而与学生生活关联不紧密的文章体裁受到“冷落”。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觉得实施“课标教材”的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经典的文学类文本在教学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当紧紧抓住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涵泳咀嚼,反复体味,弄懂吃透,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增进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品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操。

第二.教学时应切实贯彻教材编辑意图,对不同的作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不搞简单化,准确达成教学目标。如对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要充分注重其基础性、经典性;而对凸显时代性的非文学类作品.在关注其文体特征的同时,应更多地顾及它们在内容上的时代性特征。

第三.要加强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教给学生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技巧,培养快速准确阅读、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及进行相关文章写作的能力。同时,结合作品,恰当进行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学得相关文本阅读与写作技能.学到沟通与应用本领的同时,得到科学与人文滋养。

二、课文编排线索改变凸显教学重点的转移

不少人认为.“课标教材”与“老教材”阅读部分的不同只是在篇目的选择与出现的顺序上,在课文编排逻辑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以单元来组织。认真地阅读和审视教材,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大谬不然。请看下面两个表(表

2、表3):

表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供2003级用)“阅读”内容安排表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一单中国现当中国现当《诗经》、中国现当哲学论文、科技论元

代诗 代小说、外《离骚》、代小说、外随笔

汉魏晋诗国小

(二)文、说明文

歌、外国诗国小说歌(一)

第二单中国现当杂文 唐诗、宋词 中国古代文艺学论语言学论元

代散

白话小说 文、随

文、外国散文(一)

第三单演讲词 元

科技文

中国现当中国现当《阿Q正《红楼代散 文(二)

代戏剧、外传》 国戏剧

梦》

第四单序言 元

随笔 中国现当中国古 代散文、外代戏曲 国散

文(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史记》

第五单先秦史传汉魏晋散宋代散文 古代散文 李白、杜甫 元 散文 文

诗歌

第六单先秦诸子唐代散文 明清散文 古代散文、《孟子》 元

散文

文言 小说

表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供2007级用)“阅

读鉴赏"内容安排表

单元

必修l

必修必修必修必修

情感与意情趣与理人物与环性格与冲情节与语象(现代诗趣(抒情散境(小说

突(中外戏言(小说歌)

文)(一)剧)二)

品味与赏提要钩玄含英咀华感受与共情思与意披文人情析

(古代叙事(诗经、楚鸣(唐宋散文)

辞、汉魏 诗)六朝诗歌)

境(词曲)(古代抒

情散文)

思考与 领悟 品人与品写景与抒质疑解难理清思路融会贯通文(记叙散情(古代写(古代议散(社会科学(文艺学文)

景散文)文)

论文、随文)笔)

沟通与运博观约取对话与交启迪与想知人论世f概括与归用

四(新闻、报流(演讲)象(科普、古代传记)纳(自然告文学)

科幻)

科学论文)

从表

2、表3 可以看出,新、旧两种教材阅读文本都采用单元方式组编。但两者编排单元的内在线索则迥然不同:“老教材”是以文体特征为单元编排线索.“课标教材”是以读书方法和学习要点为单元编排线索。从文体的角度看,比如散文类课文,在“老教材”中被编写为“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一)”、“中国现当代散文(二)”、“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三)”、“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古代散文”等若干单元。不难看出.这些散文的编排依据或是国别,或是时代.国别与时代还不足以统括则杂以文章类型或作者(如“史传”、“诸子”之类)。“课标教材”则不同.从必修l到必修5共编排了“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情趣与理趣(抒情散文)”、“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披文人情(古代抒情散文)”等若干散文单元。很明显,编著者组织这些单元的内在依据不是国别、时代或作者.而是相关文本的读书方法如“提要钩玄”、“披文人情”,或是学习要点如“情趣与理趣”。

从每册课本的单元组织来看.“老教材”只是以数字为序.将文章按体裁分编为若干教学单元.在学习与运用上没有特别的考虑。而“课标教材”则将每册的四个单元分为三个学习与运用层次,第一、二单元为“品味与赏析”,第三单元为“思考与领悟”.第四单元为“沟通与运用”。每个模块从前往后,都有一个由感知到领悟到实践运用的纵深发展关系。对“课标教材”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执行主编顾之川先生说是为了“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顾之川在《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文中指出:“把‘过程和方法’放在突出地位.并在多种教学目标实施的设计中细腻地体现浸润式学习的思路,是这套教科书(即本文所称之‘课标教材’,笔者注。)的又一特色。”“‘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包括:鉴赏的过程和方法,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应用的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前所奉行的灌输讲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要点.着意于理解文章内容.而是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定位于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如表2“老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表3“课标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同为“科普文章”.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其教学内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指出:“在教学本单元的文章时,不宜纠缠于文体术语,而应注重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第四单元“单元说明”则日:“学习语文,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但不能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训练也是同等重要的。”“老教材”编者当时虽已受到冈IN,1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影响,已认同了“淡化文体”的教学观念(参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单元“单元说明”),但在课文教学内容的确立上.仍然没有走出知识本位的窠臼.强调“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把握”。“课标教材”则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课上学习科普文章.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主要目的”“课标教材”必修了《教师教学用书》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经过以上简单梳理.可以明确: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从阅读的能力,到思考的能力,到沟通与运用的能力.都要加以培养与训练。单个的模块教学是这样,各个模块综合起来更应如此。从“老教材”到“课标教材”.这一转变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三、课文定性变化彰显学习主体认识的回归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课标教材”.都从“读”的角度将课文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但只要我们稍稍留神教材的目录.就不难发现.新旧两种教材对课文的“定性”有所不同。“老教材”将所有课文分为“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两类.“课标教材”则将所有课文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这看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变化.但彰显的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改变。

将课文分为“教读”与“自读”.是从教师对课文是“教”还是“不教”这一角度来考虑的。在这样的教学认识中,教师的“教”是主要的。只要是重要的内容.都要由教师来“教”。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是一个知识容器。而将课文分为“精读”与“略读”,则是从学生如何“读”、“读”的程度之深浅这一角度来划分的。不管“读”得“精”还是“略”,从学习的主体来看.都是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方式方法上并没有给一个固定的办法如教师“教”或者“不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精读课文”学习的主角也是学生而非教师.“精读课文”的学习要点也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这种分类实际上是把“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就把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途径作了极大的拓展。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有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更多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合作提升的余地。这对发展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实在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漠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个强有力的纠正。

本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落实学生的“读”.科学地处理好教师的“教”。要把课堂尽最大可能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阅读的技能,并鼓励他们在不同类型课文的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与修正,从而有效获得阅读、理解、运用诸能力的提升。

四、课后习题设置蕴含的思维训练向度拓展

“老教材”与“课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也有明显的不同。现以《祝福》为例,略作分析。

就《祝福》一课而言,“老教材”与“课标教材”课后练习大、小题总数相同,都是9题,但完全相同的只有“分析句段”这一大题中的两个小题,其余7题都有所不同.或完全不同。

我们先看相似的题目:

1.“老教材”第四题与“课标教材”的第一题.训练的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不同之处在于“课标教材”的表述更准确、具体.题目更易于理解与回答。

2.“老教材”的第三大题与“课标教材”的第二大题.考查的都是对课文中旬段的理解。除了两个小题完全相同.其余的均有不同。如“老教材”第三大题第l小题与“课标教材”的第二大题第6小题.所选“语料”完全相同,但题目表述有不同——“老教材”是问“如改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标教材”是问“能不能改成„„?为什么?”相比而言,“课标教材”的设问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而“老教材”的设问则着眼于理解与感受。显然,“课标教材”的设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层级更高些.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品质有所引导。

3.“老教材”第二大题第2小题与“课标教材”第三大题.都是考查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但“老教材”只是问“祥林嫂的外貌(尤其是眼睛)有哪些变化”.是一个纯知识性的问题,只要知道了“外貌”的概念.再阅读相关文本,就可以作答。而“课标教材”所设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探求祥林嫂的外貌与其“生存状态”之间的关联.还要求阐释这外貌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实质.这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的激发与促进。

“老教材”中第二大题第1小题、第3小题,是检验学生对小说的表达技巧的理解.训练的着眼点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课标教材”则将这两个题目弃之不用。

再看两种教材不同的题目:

“老教材”第一题与“课标教材”第四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题目。“老教材”要求阅读课文,写出情节提纲.意在训练学生的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课标教材”第四题则将内容拓展到与课文相关的同名电影.要求学生对电影的有关情节给予评判。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发挥的余地比较大。编题的意图显然在于训练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在客观上.这样的题目也给学生一个信号: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哪怕是名人和权威的结论也不一定就是不可动摇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无疑十分有益。

从以上的举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大略窥见两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不同。“老教材”的练习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综合.它所要做的,更多的似乎是对课本内容的强化与巩固。而“课标教材”则更侧重于能力的训练.且训练的能力范围更广.能力层级更多,特别是对探究意识、创新思维的训练.显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之时不可不充分注意。

第三篇:对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异同的分析

对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异同的分析

健美操和体育舞蹈运动带着浓郁的艺术色彩,以丰富多彩的内容,蕴藏着审美教育的内涵进人高校,颇受学生的喜爱。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健美操、体育舞蹈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相互借鉴,相互提高,为优化教学服务。

1.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的相同之处 1.1作用,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同 它们都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肌肉韧带、神经系统机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发展身体的柔韧、协调等基本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培养端庄体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创造美的能力、良好的风度、性格、品德及陶冶美的情操、调节心理活动。1.2 二者都以节奏为中心

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健美操的三 大特点之一。健美操是在节奏鲜明,欢快奔放的现代乐曲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它是将人体动作经过有节奏的组织和规范,使之摆脱自然状态。使人体的动作节奏化,节奏性运动使健美操能充分表现出人体运动的艺术美。体育舞蹈是在有特定节奏的舞曲引导下运用舞技。展示舞前风格和魅力的竞技性国际标准交际舞。以和着音乐节律舞动来表现各舞种风格特性,是国际标准舞的基本特征。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律动,而节奏又是律动的基础,离开了节奏,韵律的动作就满然无存了。13二者有相通的基本功练习

把杆基本动作练习主要是借助把杆这一辅助手段进行练习的,它是舞蹈训练中的基本内容,通过把杆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发展其下肢和驱赶的力量、柔韧及协调能力。把杆活动一方面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另一方面能使肌肉拉长,正确的身体姿态是表现健英操“健、力、美”的关健。紧密结合健美操项目的训练特点,重点训练脚背的勾绷、下肢的延伸、挺拔和开度以及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和用力等练习。如借助把杆进行不同方向的踢腿、控腿、弹腿、波浪、转体等动作。健美操、体育舞蹈与舞蹈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可见把杆基本功训练是二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练习。1.4 二者的表现形式相同

从二者的表现形式上,成套动作丰富而多变,具有了单个动作多、瞬间造型多、动作的节奏变化多的特点;它们都是通过动作、队形变化、造型来表现的,都要求有音乐的伴奏,在动作上有些是通用的,如各种转体、高踢腿、姿态跳、各种步法等等。它们都以人为对象,以人的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作为动态美的特殊艺术。二者的动作、造型都体现美的感觉。2.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的不同之处 2.1运动内容的不相同 健美操可分为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和表演健美操。健身健美操按人体结构可分为头颈、肩、胸、髋、腿、臂等部位、手指键美操;按年龄结构可分为中老、青、少年、幼儿健美操;按练习形式可分为徒手、轻器械、专门器械健美操;按练习目的可分为热身、姿态、减肥、节奏、形体、跑跳健美操。竞技健美操设有5个单项,分别为男单、女单、混双、混合3 人、混合6人项目;表演健美操可分为

搏击操、爵士操、拉丁操。

体育舞蹈包括现代舞、拉丁舞、集体舞在内的三个竞赛项月10 个竞赛舞种。现代舞包括华尔兹、孤步舞、探戈、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拉丁舞包括桑巴、伦巴、牛仔舞、恰恰、斗牛舞(怕家多布累);团体舞有5种。

2.2 服饰特点的不同

健美操可穿紧身健美服或适合于运动的服

装和运动鞋,服装上可有装饰(如花边、亮片等,但不可有悬垂物);比赛时,可根据成套动作的整体风格选服装,可穿短裤或长裤,连体式或分体式,不得戴任何首饰和手表(皮带和发卡除外),不得穿生活装、武术装,头饰要端庄大方,化淡妆。禁止穿描绘战争、暴力宗教信仰和性爱为主的服饰,运动员必须穿白色运动鞋和运动袜,化妆应适度。

由于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不同。因此与之相匹配的服装也不同。

例如:在摩登舞比赛中,男士穿西服或燕尾服,色彩是以黑色为主,显示出选手的深沉,女士则穿晚礼服长裙。而拉丁舞选手的服饰则以男士着紧身的长衣和长裤或宽松的上衣和长裤,女士则穿露背、露腿的超短裙。至于舞鞋,男士均穿黑色或与服饰同色的平跟系带皮鞋,女士则穿高跟束带皮凉鞋,色彩与衣裙相同或相似并附加亮饰。

2.3 音乐特点的不同

音乐是健美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 美操的音乐特点是节奏鲜明、强劲、规整、速度适中。通常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轻音乐、现代音乐和具有上述特点的民族乐曲为素材,也可选几段不同音乐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加强打击乐器的伴奏,还可加上特技效果,充分体现现代高速度、快节奏、高旋律的特征。健美操 的音乐速度一般是20-26拍/10S,一拍一动是它的主要特点,动作在强拍上完成。竞技健美操音乐速度通常能达到mei10秒钟26~30拍之间。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由于体育舞蹈的十个舞种的动作、风格不尽相同,其音乐节奏、旋律和特点各异。因此,选手们根据不同的舞蹈,不同的动作风格配上适宜的音乐,才能充分展示舞蹈的意境,表达

音乐的情感,才能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富有感染力。拉丁舞中伦巴舞音乐是表现爱情的舞蹈;音乐:4/4,第二拍起跳,每分钟约三十至四十小节。恰恰舞蹈音乐曲调欢快有趣、花哨逗趣;音乐:4/4拍.4拍跳5 步,每分钟29-32小节。桑巴舞音乐欢快热烈,带有浓郁的巴西民族风格;音乐:4/4或2/4拍,48-56 小节/min。斗牛舞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进行曲,音乐表现出男子汉的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音乐:2/4拍,一拍跳一步,60 小节/min。牛仔舞音乐表现出牧人强健的体魄和自由奔放的情感等等;音乐:4/4,40小节/min.华尔兹庄重典雅,抒情中带有些许的浪漫与哀怨气息;音乐:3/4,重音在第一拍.每分钟三十二小节左右。探戈音乐抑扬顿挫,刚强有力、舞步畸形怪异。例如,摆头顿足;音乐:2/4或4/4.每分钟大约三十三小节。狐步音乐同样悠闲从容、温文尔雅:音乐:4/4,重音在第一及第三拍,每分钟约二十八小节。快步舞音乐节奏较快,舞动时也须满场飞舞;音乐:4/4,每分钟约五十小节。维也纳华尔兹音乐欢快而热烈,节奏鲜明,前三拍强,后三拍弱:音乐:3/4,每分钟约五十六小节。因此体育舞蹈的音乐既可成为选手吐露情思的主线,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情境之中,这就是体育舞蹈美的所在。3.结论

3.1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健美操与体育舞蹈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在音乐伴奏下的一种身体运动,种类众多,运动形式多样;二者的美都表达在自然美、韵律美为基础的有节奏运动中,而且有相通的形体基本功练习方法与体现动作完美完成、独特风格造型的表现形式。

3.2 音乐健美操、体育舞蹈是动作的核心,但二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的最大区别在于服饰特点的迥异,使人的视觉焕然一新。

3.3 在当今社会,健美操运动和体育舞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体会二者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

第四篇:学习修订课标明确古诗文教学要求

学习修订课标 明确古诗文教学要求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林玉莹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阅读《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修》),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有以下变化:

1.明确了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前言部分,《修》反复提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灿烂的瑰宝。《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笔者认为与《课程标准》相比,古诗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中提到更高的位置。

2.古诗文教学有了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

笔者把200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2011版的《课程标准修订稿》做了简单的对比:

从上表可见,《修》与原稿相比,内容大致一样。细微的变化,更加强化了古诗文教学积累、初步理解、掌握初步学法、读诗文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歌情感等目标。在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增加了“展开想象”。“展开想象”既是学习古诗文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应一以贯之。另外,把“领悟内容”改为“领悟诗文大意”,要求更为清晰。第三学段把“体会诗人的情感”改为“体会作品的情感”。笔者认为,古诗文阅读既要读作者,读背景,更要读作品本身,重视学生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和体会,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诵读诗文,把注意“声调”的要求改为注意“语调、韵律”,要求也更为具体。“声调”只涉及了音节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语调”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配置而形成的,也就是学生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诵读,融入了个性的体验;“韵律”是体现古诗文艺术美的重要元素,把感受诗文“韵律”放进教学目标,无疑对古诗文教学,尤其是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对中高年级古诗文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对学过古诗词的复习。

四年级前,学生已经学过22首古诗,如果加上日积月累的诗句,就更多了。但是,我们往往发现,升上高年级,这些学过的古诗却渐渐被淡忘,纵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倒背如流。这里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一个因为低年级重诵读,乏记默,记忆痕迹不够深刻;二者因为缺乏适当的复习和应用。如此,学过的古诗词渐渐遗忘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从四年级起,建议老师们在教学古诗词当中,不妨先唤起旧知。不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的古诗词。可以以诗人为专题。比如学习《独坐敬亭山》,就先把李白的诗背一遍;可以以内容为专题。比如学习《忆江南》,就把描写春天,甚或四季的古诗背一遍;可以以诗情为专题,比如学习了一组送别诗,可以把学过的古诗当中的送别诗复习一遍等等,方式多样,不一而足。

很多中高年级老师教学古诗,课末都不忘主题的拓展。比如学习《石灰吟》,往往会连带《墨梅》《竹石》一块学习。如果能在课始或者课前,先把学过的古诗进行复习,就能更好地落实“积累”这个教学目标。

2.诗词文的教学,应加强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训练。

从初中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来看,对关键词、常用词意思的理解是古诗文考查的重点,而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却不够重视。“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难以读懂文言文。”因此,建议老师们从四年级开始就要强化这一点,帮助学生积累常用词语。现行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古诗词就配有注释,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记住这些解释,并且掌握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方法。而且,在随后的学习中,对重复出现的重点字词,要加强复习,比如《学弈》中的“善”字。

3.通过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学习展开想象。

读诗句,想画面,是古诗文学习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后习题中,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训练内容。在理解关键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要经历读懂诗句,到读进诗句的过程,“读懂”,就是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方法把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读进”,就是能够把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也就是要有具体的形象。课堂上,有的老师往往请一两个学生口头翻译句子的大意,然后就出示教参上句子的翻译给学生读一读,抄一抄,有时候也会背一背,却往往忽略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把画面进行语言加工,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过程。这样古诗文的教学,就没能让学生真的读进诗句,体味诗文的情意,落实教学目标。

4.加强对诗文诵读的研究,读出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读,无疑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法宝。初读,读准读通;再读,读懂读进;回读,读深读透,一一提升。现在,古诗文教学难就难在让学生读进,读深,读透。个人浅见,一节古诗文教学是否有味儿,关键还在于读的效果,而读的效果,又在于诗情诗境的创设,而诗情诗境的创设,又直接依赖于教师个人古诗文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教师本人诵读的水平。因此,教师加强对诗文诵读的研究,提升自己诵读水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带进诗情诗境,提高教学效益。

第五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议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议

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细想想,我已经上了六次课了。说真的,很开心学校为我们开设这种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懂了很多,视野开阔了很多。这个课程内容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和世界的多变性,教育了我们基本的国际政治,让我们渐渐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国际政治观念。

对于这么有用的课程,本人当然希望它开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所向。所以对这门课我想提下个人建议。

一:课程模式

现在我们上这门课都是在大教室上的,一个班就有200多人了,可老师却只有一个。基于如此庞大的数目人群,很多学生就有了懒散的学习态度了。听课兴致也就提不起来了。我们就会有一种这样的心:此门课不重要,听听即可,大可不必用心。可事实则不然。这门课是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所以我想建议的是:

1学校能够减小教学班的规模,开设多几个班,从而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能达到同一个点上。2采用同伴教育模式,选择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老师来讲授课程,这样由于思想接近,学生对于该课程就容易接受。

二:教学内容

时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动态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觉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应该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的形成的这种国际环境,摘取经典时事新闻案例,培养学生的国际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另外,老师应该多展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和发展关系,这样才能 增强我们大学生热爱中国、振兴中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总之,要想所讲的内容起到用处就应该使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在我们上这门课都是处在只有老师讲,而实际交流很少的不乐观上课氛围中。我们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很强。如果不是像我们林焕章老师那样很搞笑幽默的老师,我们同学跟本就不想融入老师的教学中,不想走进老师的思想里。所以说,这样的课程上了也是白上。与其上一节沉闷而毫无作用的课,倒不如花点心思把课堂气氛搞活。所以本人只想建议一下的是:

1、上课多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在讲授的同时,辅助放映有关录像资料。

2、增加多一点互动环节,例如采取分组讨论形式或抢答形式来提高同学的兴致。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提高。

形势与政策课,是我们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形势与政策,是我们提前认识社会,走进社会的重要环节。总之,我希望形势与政策课越来越能发挥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广大学生所喜欢!

下载“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深刻、全面、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几次课,但却使我获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

    关于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对质量管理的分析与建议 对于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每一个生产企业,下面我就产品质量问题向各位同仁提出我个人的分析和建议,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批......

    对我省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与建议

    对我省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与建议 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紧抓中部崛起和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等机遇,努力改善投资......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 莫绍龙、冯忠贞 一、解读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

    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推荐)

    “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相等”与“不等”是现实世界数量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就像等式表达的是相等关系一样, 不等式是表达不等关系的一种......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感受与建议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感受与建议 转眼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由于期间我们实习耽误了几节课或许就错过了不少精彩内容不免有点失落。平时我就很关心实事所以也经常看新闻而形势与......

    对马原课的看法与建议

    对马原课的认识与看法 大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一直把它认为是和初高中一样的政治思想课,理论上重要其实心里并不在意。正如上星期听到的马原讲座老师所......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评价与建议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评价与建议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讲得很好,详细的为我们讲述了该怎样写简历,怎样写好简历,并且在讲述如何写好简历的同时为我们分析了许多以前学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