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时间:2019-05-13 03: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第一篇: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石槽集乡第一初级中学:艾培灵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实施好几年了,培养了不少的优秀学子,也暴露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一直是困扰我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三个方面浅析自己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点心得。以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写作素养 感受生活 扩大积累 注重结构

引 言

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作文教学,其现状让人十分堪忧。小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初中生,五六百字的作文仍有很多人无从下笔,无话可言,甚者从阅读题从“粘贴、复制” 以鱼目混珠;初中生,虽经过了中考的选择,形势却也不容乐观,词不达意,言不之所云者比比皆是。纵观这一切,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学生写作素养的匮乏。那么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呢?通过几年的初中作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在众多学生作文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在对很多个体案例的分析与思考之

后,我认为培养学生写作素养,要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等方面努力。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写作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写作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写作能力、写作知识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繁荣积累和提高。写作素养由写作能力和写作知识组成。就写作能力而言,包括了观察积累能力、审题构思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核心、关键和标志。而写作的知识,自然包括了在语法修辞逻辑基础上的有关作文文体选择、内容剪裁、结构安排、语言润色、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说起来,这些也都是学生学写作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基础。作为新课程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向导的职责,引导我们的学生从感受生活开始,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多积累课内外知识,用丰富的写作形式,来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以感受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的真谛。

(一)感受生活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叶圣陶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朱熹亦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前人哲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离不开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必须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感受我们生活中的美丽。

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 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 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 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我们的学生在提笔写作时,要么搜肠剐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要么随意复制、粘贴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文章;要么空话套话连篇,却豪无真情实感。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发现生活中可写之处,没有发现生活的眼睛,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写的《快乐的星期天》。该同学平时作文还可以,并不是那种提笔无神、下笔无语的人。在《快乐的星期天》一文中,该同学先向我们讲诉了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早饭。然后该同学又向我们讲诉了吃完早饭,又上街买了些什么东西,吃了些什么零食。总之,最后该同学用了六七百字,给我们描述了他快乐的星期天,最后还大发感概,“啊!多么快乐的星期天啊!”我在下评语时用“作文叙事清楚,会计学准许结业。”与该同学幽默了一回。很明显,这位同学并没有发现星期天的美丽,并没有找到星期天的快乐之处。也就是说,他感受生活的能力不强。

而同题作文,也有不少的同学写得非常好。有位女生在《快乐的星期天》一文中写了自己睡懒觉。本来这个事情没有太多可写的地方,但该同学却写得很成功。“妈妈,第一次喊我,我嗯了一声,又睡了。”“妈妈第二次,大声地喊我,我答应了一声,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妈妈第三次,到床前轻轻拎着我的耳朵,喊我起床,我眯着眼睛,一边穿衣服,一边迷糊。等妈妈出去后,我衣服穿了一半,又赖在了床上。”最后,妈妈到外面忙了一大圈后,我还没有起床。这位女生,就很会观察生活,很会感受生活。每次将妈妈喊我的语气、神态,描述得很逼真,将自己不同的赖床方式也细致地描绘了出来,让人读来,觉得非常逼真,很有幽默感。但这位女生,并没有满足赖床这件事的描写。在写完了赖床她又写了当自己起床后,发现妈妈早上已经干了很多活了,心里非常内疚。尤其是发现妈妈将自己的早饭准备得热腾腾的,那时她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感谢、对母爱的感动,着实能让读者引起共鸣,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为什么同样的题目,前者事件很多而且很有意义,却写得如放干了的桔子皮惨不忍睹。而后者却写得妙趣横生,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受到教育呢?这就是感受生活能力的差异,对生活中的美丽认知的差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美丽、感悟生活,进而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以写出优美的文字,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那么怎样感受生活呢?感受生活有这样几类:

1)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如名山大川、小桥流水、风雨雷电等; 2)对人文景观的感受: 故宫长城、亭台阁楼、雕塑绘画等; 3)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如霸王别姬、围魏救赵、千金一笑等;)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如生日里的一束鲜花、孤独时朋友的一个电话,生病时同学的问候等;)对生活细节的感受:如光线、音响、色彩、线条等; 6)对整体事物的感受:如命运、人生、社会、宇宙等。大凡有头脑、善思考、常发现的人,无不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们就要教育学生用对生活的热爱去感受。感受的对象不一定要非常多,时间不一定要非常长,事件不一定要多而全,但一定要用心。要求学生先从生活中的小事上去感受、发掘它的美丽,它的感人之处。在感受了平凡生活中的美丽之后,在横向纵向联系,往深往远的地方联想,发掘更多的内涵。就如第二篇作文一样,本是一件很普通,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写、不原意说出口的事件,但这位同学却能从中感受到母爱。充分说明了她领悟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能力非常强。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才是真正感人肺腑的,只有来自生活的感受才是真实的感受。写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要求学生立足生活,反映生活,最后能高于生活。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其次要从感受生活中的平凡的事、小事。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感动的事件,值得感动的人物。我们要细心体会,将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

出来。感受生活,并不是要求学生刻意去寻找,生活中的大事,去寻求乃至去虚拟、虚造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事件。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平静如水,是平平淡淡的。我们的学生更要学会感受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闪光点,找到可写之处,以培养写作素养。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便是一部 不可多得的佳作。小说成功之处,感人之处,就是从平常生活中,从日常小事中娓娓道来,让你觉得非常亲切,非常感人。我们就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向这些著名作家学习,争取在细微的生活中,发现美丽,并将之用更加美丽得文字表达出来。

感受生活中的另一面。

天气有晴空万里的时候,也有乌云密布的时刻。生活也一样,我们在感受美丽的日子时,也要观察生活中的另一面。感受生活的美丽之处,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可爱,也要感受生活 的不美丽之处,让学生明白世间也有不同样的日子。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美丽幸福的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不美丽的东西,关注那些阴暗的角落,关心那些需要我们共同关心的人和事。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在高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时候,也细细聆听《二泉映月》。让学生知道世界是五色的,是七彩的,但这些色彩里面也有灰色和黑色。让他们在针砭、批评这些丑恶、黑暗的时候,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更加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在感受阳光、感受美丽的时候,也学会冷静地观察人生、观察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把握住生活的全部,把握生命的真正意义,认清社会的本质,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作为一个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好之处,感受生活美好的地方,让学生在为我们描绘这美好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认识世界的另一面,教育我们的学生全面深刻地观察、感受我们的生活,发现生活的不美丽之处。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全面感受生活的同时,培养写作素养,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扩大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几句老话,将积累的作用表达得淋漓尽致。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学时要切实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尤其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20篇,诗词50首必须熟读成诵,达到感受和品味其语言的目标。各个阶段的新大纲,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都有配套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我们进行学生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积累知识尤其重要。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

对于知识的积累首先要积累教材上的知识,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仅指向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同时也指向作者希望表达的令读者更易接受的方法。所以,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思想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写作手法。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不仅呈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先抑后扬以及理性分析和情感渲染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的知识。

客观地说,课文只是为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提供了一个通道,而怎样使学生从课文中取得这些知识才是关键。在以教师分析课文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术语。那些

诸如“间接描写”、“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等词,只不过是教师硬贴到学生脑门上的标签而已。充其量,这些术语只有在学生面对那些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时才会被想起,而在作文时,能自觉地想到并运用这些方法的学生恐怕难得一见。

语文教学应当彻底废除那种由教师去讲解课文写作特点的做法,而遵循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提供的言语现象中自觉地丰富写作表象,认知写作知识。规律出自于众多的同一与反复之中,学生可以从大量的课文阅读中领悟写作的“诀窍”。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同化学习,自觉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如果能让学生从文章现象中感悟到写作的知识,就能有效地促进其写作知能的转化。

如在教授朱自清《春》一课时。教师既要讲清该文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该文的写作特色。更重要的是引导、教育学生去感受《春》语言的优美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在感悟中积累这篇优秀散文的优美语言,以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在教学时还可以增加几个仿写片断,以扩大学生知识积累。要求学生仿写课文第一段,仿写课文最后一部份,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仿照全文以写出《我最喜欢的季节》。这样在学习了朱自清的优秀散文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诵读、记忆、仿写等环节充分积累这篇散文,并引导学生将之积累成写作素材,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学生既培养了自己的写作素养,又有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把握教材内容,学习课文知识。

积累教材上的知识,尤其要注重教材上的古诗文单元。在教授

古诗文单元时,要求学生每篇古诗词必须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特色。在背诵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

扩大积累更应该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个重点。那些提笔无语的学生,归根到底就是知识积累太少,课外知识积累更加欠缺。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有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每周背2—3首唐诗、宋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积累比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我喜欢的课外书籍介绍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课外知识的激情、热情,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积累课外知识还必须有一点要明确,这里的课外知识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语文知识,或只是文史知识,这里的课外知识包括所有的学科书本教材外的知识。物理、化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也是学生积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在学生积累了课外知识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写作素养。在现时语文课程的结构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最为接近生活实际的一个板块,它不仅突破了其他诸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领域的相对单一性,能够较全面地调动并整合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为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突破了课堂训练的封闭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向生活拓展了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与实际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布置并指导好活动各环节的写作任务,以保证对写作知能转换的推动。其次,教师要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和写作技术。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字成果,因为发表前的欲望和发表后的成功感都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收获经验,而不断积累的经验又会生成写作智慧,实现写作知能的最终转换,成为写作素养。

将积累的知识转化成写作素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引导学生感受著名作家、作者的名言、名篇、诗词文章的同时,培养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积累的同时也感受了生活,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三)注重结构。结构是作文形式上的要求。

古人语,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主体要内容充实,丰富饱满;结尾要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明代文学家谢榛也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

两者话语虽不一样,但都强调了作文结构的重要性。所谓结构是指安排和组织材料的方式,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构造,是文章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也必须强调写作结构的培养强调形式的重要性。

写作结构又可以分为:

1、按线索分类。

1)单线结构:如《蹉跎岁月》 2)双线结构:《药》、《麦客》 3)流动结构:《墙上的斑点》 4)环式结构:《百年孤独》

2、按表达特点分类 1)情节式结构

2)散文式结构 3)心理式结构 4)蒙太奇式结构 5)板块式结构

作为从事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讲解这些结构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多种结构进行写作。在尝试运用结构知识,在学习结构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结构知识丰富自己的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

结 论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写作素养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学者共同努力的事情,我们可以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参考书籍】

《结构:写作素养的大石头》(语文教学资源网)《写作状态》主编周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整合课本资源提升写作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创新作文的三培养四方法》

第二篇: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精选)

提 纲

(一)感受生活,培养写作素养。

1.2.作素养。

1.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感受生活中的另一面,在教育学生认识世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

(二)扩大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注意教材内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2.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三)强调写作结构,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指导教师:马容 准考证号:070403200019 姓名:赵亮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实施好几年了,培养了不少的优秀学子,也暴露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一直是困扰我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三个方面浅析自己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点心得。以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写作素养 感受生活 扩大积累 注重结构

引 言

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作文教学,其现状让人十分堪忧。小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初中生,五六百字的作文仍有很多人无从下笔,无话可言,甚者从阅读题从“粘贴、复制” 以鱼目混珠;高中生,虽经过了中考的选择,形势却也不容乐观,词不达意,言不之所云者比比皆是。纵观这一切,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学生写作素养的匮乏。那么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呢?通过几年的初中作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在众多学

生作文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在对很多个体案例的分析与思考之后,我认为培养学生写作素养,要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等方面努力。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写作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写作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写作能力、写作知识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繁荣积累和提高。写作素养由写作能力和写作知识组成。就写作能力而言,包括了观察积累能力、审题构思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核心、关键和标志。而写作的知识,自然包括了在语法修辞逻辑基础上的有关作文文体选择、内容剪裁、结构安排、语言润色、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说起来,这些也都是学生学写作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基础。作为新课程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向导的职责,引导我们的学生从感受生活开始,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多积累课内外知识,用丰富的写作形式,来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以感受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的真谛。

(一)感受生活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叶圣陶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朱熹亦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前人哲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离不开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必须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感受我们生活中的美丽。

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 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 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 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我们的学生在提笔写作时,要么搜肠剐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要么随意复制、粘贴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文章;要么空话套话连篇,却豪无真情实感。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发现生活中可写之处,没有发现生活的眼睛,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写的《快乐的星期天》。该同学平时作文还可以,并不是那种提笔无神、下笔无语的人。在《快乐的星期天》一文中,该同学先向我们讲诉了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早饭。然后该同学又向我们讲诉了吃完早饭,又上街买了些什么东西,吃了些什么零食。总之,最后该同学用了六七百字,给我们描述了他快乐的星期天,最后还大发感概,“啊!多么快乐的星期天啊!”我在下评语时用“作文叙事清楚,会计学准许结业。”与该同学幽默了一回。很明显,这位同学并没有发现星期天的美丽,并没有找到星期天的快乐之处。也就是说,他感受生活的能力不强。

而同题作文,也有不少的同学写得非常好。有位女生在《快乐的星期天》一文中写了自己睡懒觉。本来这个事情没有太多可写的地方,但该同学却写得很成功。“妈妈,第一次喊我,我嗯了一声,又睡了。”“妈妈第二次,大声地喊我,我答应了一声,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妈妈第三次,到床前轻轻拎着我的耳朵,喊我起床,我眯着眼睛,一边穿衣服,一边迷糊。等妈妈出去后,我衣服穿了一

半,又赖在了床上。”最后,妈妈到外面忙了一大圈后,我还没有起床。这位女生,就很会观察生活,很会感受生活。每次将妈妈喊我的语气、神态,描述得很逼真,将自己不同的赖床方式也细致地描绘了出来,让人读来,觉得非常逼真,很有幽默感。但这位女生,并没有满足赖床这件事的描写。在写完了赖床她又写了当自己起床后,发现妈妈早上已经干了很多活了,心里非常内疚。尤其是发现妈妈将自己的早饭准备得热腾腾的,那时她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感谢、对母爱的感动,着实能让读者引起共鸣,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为什么同样的题目,前者事件很多而且很有意义,却写得如放干了的桔子皮惨不忍睹。而后者却写得妙趣横生,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受到教育呢?这就是感受生活能力的差异,对生活中的美丽认知的差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美丽、感悟生活,进而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以写出优美的文字,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那么怎样感受生活呢?感受生活有这样几类:

1)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如名山大川、小桥流水、风雨雷电等;

2)对人文景观的感受: 故宫长城、亭台阁楼、雕塑绘画等;

3)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如霸王别姬、围魏救赵、千金一笑等; 4)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如生日里的一束鲜花、孤独时朋友的一个电话,生病时同学的问候等;

5)对生活细节的感受:如光线、音响、色彩、线条等;

6)对整体事物的感受:如命运、人生、社会、宇宙等。

大凡有头脑、善思考、常发现的人,无不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们就要教育学生用对生活的热爱去感受。感受的对象不一定要非常多,时间不一定要非常长,事件不一定要多而全,但一定要用心。要求学生先从生活中的小事上去感受、发掘它的美丽,它的感人之处。在感受了平凡生活中的美丽之后,在横向纵向联系,往深往远的地方联想,发掘更多的内涵。就如第二篇作文一样,本是一件很普通,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写、不原意说出口的事件,但这位同学却能从中感受到母爱。充分说明了她领悟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能力非常强。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才是真正感人肺腑的,只有来自生活的感受才是真实的感受。写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要求学生立足生活,反映生活,最后能高于生活。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其次要从感受生活中的平凡的事、小事。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感动的事件,值得感动的人物。我们要细心体会,将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感受生活,并不是要求学生刻意去寻找,生活中的大事,去寻求乃至去虚拟、虚造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事件。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平静如水,是平平淡淡的。我们的学生更要学会感受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闪光点,找到可写之处,以培养写作素养。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便是一部 不可多得的佳作。小说成功之处,感人之处,就是从平常生活中,从日常小事中娓娓道来,让你觉得非常亲切,非常感人。我们就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向这些著名作家学习,争取在细微的生活中,发现美丽,并将之用更加美丽得文字表达出来。

感受生活中的另一面。

天气有晴空万里的时候,也有乌云密布的时刻。生活也一样,我们在感受美丽的日子时,也要观察生活中的另一面。感受生活的美丽之处,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可爱,也要感受生活 的不美丽之处,让学生明白世间也有不同样

的日子。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美丽幸福的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不美丽的东西,关注那些阴暗的角落,关心那些需要我们共同关心的人和事。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在高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时候,也细细聆听《二泉映月》。让学生知道世界是五色的,是七彩的,但这些色彩里面也有灰色和黑色。让他们在针砭、批评这些丑恶、黑暗的时候,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更加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在感受阳光、感受美丽的时候,也学会冷静地观察人生、观察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把握住生活的全部,把握生命的真正意义,认清社会的本质,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作为一个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好之处,感受生活美好的地方,让学生在为我们描绘这美好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认识世界的另一面,教育我们的学生全面深刻地观察、感受我们的生活,发现生活的不美丽之处。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全面感受生活的同时,培养写作素养,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扩大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几句老话,将积累的作用表达得淋漓尽致。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学时要切实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尤其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20篇,诗词50首必须熟读成诵,达到感受和品味其语言的目标。各个阶段的新大纲,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都有配套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我们进行学生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积累知识尤其重要。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

对于知识的积累首先要积累教材上的知识,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仅指向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同时也指向作者希望表达的令读者更易接受的方法。所以,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思想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写作手法。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不仅呈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先抑后扬以及理性分析和情感渲染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的知识。

客观地说,课文只是为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提供了一个通道,而怎样使学生从课文中取得这些知识才是关键。在以教师分析课文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术语。那些诸如“间接描写”、“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等词,只不过是教师硬贴到学生脑门上的标签而已。充其量,这些术语只有在学生面对那些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时才会被想起,而在作文时,能自觉地想到并运用这些方法的学生恐怕难得一见。

语文教学应当彻底废除那种由教师去讲解课文写作特点的做法,而遵循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提供的言语现象中自觉地丰富写作表象,认知写作知识。规律出自于众多的同一与反复之中,学生可以从大量的课文阅读中领悟写作的“诀窍”。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同化学习,自觉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如果能让学生从文章现象中感悟到写作的知识,就能有效地促进其写作知能的转化。

如在教授朱自清《春》一课时。教师既要讲清该文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该文的写作特色。更重要的是引导、教育学生去感受《春》语言的优美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在感悟中积累这篇优秀散文的优美语言,以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在教学时还可以增加几个仿写片断,以扩大学生知识积累。要求学生仿写课文第一段,仿写课文最后一部份,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仿照全文以写出《我最喜欢的季节》。这样在学习了朱自清的优秀散文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诵读、记忆、仿写等环节充分积累这篇散文,并引导学生将之积累成写作素材,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学生既培养了自己的写作素养,又有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把握教材内容,学习课文知识。

积累教材上的知识,尤其要注重教材上的古诗文单元。在教授古诗文单元时,要求学生每篇古诗词必须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特色。在背诵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

扩大积累更应该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个重点。那些提笔无语的学生,归根到底就是知识积累太少,课外知识积累更加欠缺。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有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每周背2—3首唐诗、宋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积累比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我喜欢的课外书籍介绍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课外知识的激情、热情,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积累课外知识还必须有一点要明确,这里的课外知识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语文知识,或只是文史知识,这里的课外知识包括所有的学科书本教材外的知识。物理、化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也是学生积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在学生积累了课外知识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写作素养。在现时语文课程的结构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最为接近生活实际的一个板块,它不仅突破了其他诸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领域的相对单一性,能够较全面地调动并整合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为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突破了课堂训练的封闭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向生活拓展了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与实际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布置并指导好活动各环节的写作任务,以保证对写作知能转换的推动。其次,教师要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和写作技术。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文

字成果,因为发表前的欲望和发表后的成功感都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收获经验,而不断积累的经验又会生成写作智慧,实现写作知能的最终转换,成为写作素养。

将积累的知识转化成写作素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引导学生感受著名作家、作者的名言、名篇、诗词文章的同时,培养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积累的同时也感受了生活,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

(三)注重结构。

结构是作文形式上的要求。

古人语,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主体要内容充实,丰富饱满;结尾要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明代文学家谢榛也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

两者话语虽不一样,但都强调了作文结构的重要性。所谓结构是指安排和组织材料的方式,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构造,是文章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也必须强调写作结构的培养强调形式的重要性。

写作结构又可以分为:

1、按线索分类。

1)单线结构:如《蹉跎岁月》

2)双线结构:《药》、《麦客》

3)流动结构:《墙上的斑点》

4)环式结构:《百年孤独》

2、按表达特点分类

1)情节式结构

2)散文式结构

3)心理式结构

4)蒙太奇式结构

5)板块式结构

作为从事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讲解这些结构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多种结构进行写作。在尝试运用结构知识,在学习结构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结构知识丰富自己的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

结 论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写作素养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学者共同努力的事情,我们可以从“感受生活、扩大积累、注重结构”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参考书籍】

《结构:写作素养的大石头》(语文教学资源网)

《写作状态》主编周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整合课本资源提升写作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 六高级中学 郑玉涛(教学资源网)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创新作文的三培养四方法》

杭州市萧山区第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摘要:物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又高于生活本身,是对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发现物理现象,并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无形的素质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能力与品行的提升。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探究精神;培养措施

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难度普遍较高。任课教师在融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予以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剖析相关物理概念,使学生尽快形成物理学习观念,形成严谨且具有逻辑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上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准确描述、对运动规律的掌握、能量转化等都要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例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从现象中找本质,研究事物的本质联系,从而反复进行推导,实现精确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探寻真理,以实践来检验真理,让物理学习紧密依靠科学实验去发现、分析、解决、证实,从而增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如分析势能,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一根羽毛从空中落在头上,我们的反应会是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道:“没什么,不在意。”然后教师再提问,如果是教室里的吊电风扇掉下来呢?同学们回答躲避、尖叫等。从“落下”可以推理出,物体的势能与质量是有关系的。在探究具体的势能与相对高度的相关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如,从教室台阶跳下和从一层楼梯跳下的结果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物理理论的实用性,而且学会了如何去一步一步将知识理论落实彻底。因此,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基于物理理论的学习,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上也要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探究精神和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不难发现物理学科非常讲究严谨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学科素养将很难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点,也就很难培养自身核心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在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类比、假设、演绎等学习方式提高从事物的表面探究本质的辨别能力,从而培养出严谨的物理研究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在形成学习思维和习惯的过程中去锻炼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如在学习电场的相关知识时,首先向学生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电荷在它周围空间形成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基本电荷,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Q=ne)。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由此,教师在抽象的概念中要以丰富的案例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如,两个完全相同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C和-3.2×10-9C,两个绝缘金属小球互相接触,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电子转移的认识。在物理学习的初步感知下,学生感受到吃力,但是教师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昂扬的学习激情,当物理学习遇到障碍时,可以引入居里夫人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再次鼓起勇气,最终提炼出镭元素的事迹,来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找出物理学科的吸引点,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奥秘和美妙,学习到物理的精髓和本质。就如在学习物质三态下的分子形态时,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凸显形象,深化理解:分子在气态时,犹如江湖里的侠客,四处游走,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在液态时,就如草原游牧民族,随季节而不断迁居;固态时,就如我们现在固定居住在学校宿舍。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不知不觉中对物质三态下的分子形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笼统和抽象。再如,解释效果力与性质力的联系时,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以学生的称呼为例,在同学的相处过程中除了自己原本的名字,还有绰号、小名等,那么这就可以很好地将效果力和性质力在名称中得到具体说明,进一步使得物理教学具有趣味性。教师在以学生的绰号和小名为课堂案例时要注意分寸,尊重学生,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相处过程中要与人友好和睦相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推动他们合作精神得到更进一步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小学生、初中生比起来,高中生更有主见,更热衷于表现自我。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可以科学合理地为他们增加学习难度,用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路来推动学生进一步开展学习。高中物理学知识零零散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识体系和框架,整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思考,在不断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如,绘制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最近接触的知识记忆是最为深刻的,而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便会有大体遗忘的情况。物理学习对于知识的整合性具有明确的要求,如很多知识点需要串联在一起进行运用。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灵活调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够将知识有效地从一个点延伸起来,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知识脉络。这将对他们的整个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并在课堂上增强学生思维的联想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除此,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也能够进一步增强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实现各个知识点的串联,做到知识的有机整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为了推动学生更好地培养物理学习思维,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挖掘物理实验的价值,选取生活中丰富的内容来优化教学课堂,使其富有趣味性。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进行练习,而不是单单追求实验练习的次数。还有,在探讨问题时要注意钻研,对科学保持一种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将科学态度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自主阅读读物,为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非智力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在选择参考学习书时要注意建议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并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最后,学生在物理学习时除了注意知识储备外,还应注重他们道德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依据物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推动形成学生的思考模式,使其学会归纳整理,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自我完善。思维导图模式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将知识点前后串联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物理的学习需要较多的精力,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基础开始,在打牢学生的基础后一步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及应用能力

事实上,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对课本上知识点进行记忆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学会将知识点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点并不是孤立、枯燥、纯理念的东西,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时应该着重去关注自我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始终保持对物理的探究欲。高中物理的难度还是较大的,学生很难迅速吸收所有的重难点,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多融入一些实践活动,给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点的机会,好让其更深入理解知识点。例如,当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个实验当中,先准备好小车、钩码、细绳、电池、打点计时器、导线等实验用品,然后按照实验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实验,最后与学生共同绘制出v-t图像,用一条直线描述各个点,此外要尽量让更多的点拟合直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从实验数据当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后,不难发现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进一步补充,告诉学生实验进一步表明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致力于加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经验,并在不断纠错试验中培养出严谨的学风。正如上例,在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了这次实验,对于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结果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后续,教师再以该试验为例子引发学生对比教材试验步骤与自己所实现的情况进行领悟。学生在遇到试验的难题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让教师帮助解答。课堂上适当融入实验,不仅能够活跃物理课堂氛围,还会改变学生对物理课堂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课堂的趣味。当然,动手实践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给了学生更多真正参与进课堂的机会,改变了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起来并花费更多的心思让学生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五、通过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就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来说,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也很难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很难始终保持专注,并且部分物理知识点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很可能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另外,物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而非简单地记忆、背诵知识点。那么,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更新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活跃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其中能够掌握学生具体学情,并深入进行指导。例如,当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先不讲解公式,而是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和地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印证此规律满足万有引力,让学生对于万有引力有更深刻的把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来,也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养成学生独立探究难题的良好习惯。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了十分有力的推动作用,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应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本文围绕物理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并将讲求实干、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深入其中,激发学生潜能,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加大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友兴.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2020(07):23-27.[2]倪新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新智慧,2020(36):85-87.[3]高崇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天津教育,2019(06):37-38.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正式接触物理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向又比较茫然。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前期引导和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这样对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一)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物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逐渐疏忽,这将导致教师逐渐以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讲授,课堂变得死板固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翻来覆去就是知识的灌输。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物理学知识,从新的知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学教师应当为初中的学生打开一扇科学之窗,而教师的科学素养将决定学生核心素养高低。为此,物理学教师应当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物理学现象和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等旧的知识体系,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架构,从而奠定物理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比如,最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煮熟鸡蛋之后,人们往往会将鸡蛋捞出,并迅速放入冷水之中几分钟,这样鸡蛋壳会非常容易与蛋白分离。如果不这样做,鸡蛋就很会与蛋白联系起来,十分难剥离。这样的情况就鲜明的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特性,并且告诉大家,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其胀缩的速度也不同,这就导致将刚煮熟的鸡蛋捞出之后,放入冷水之中,蛋壳和蛋白的收缩速度不同,这导致二者的分离。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将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自主探究的学习基础。

(三)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热爱物理学的人,密切关注前沿物理学进展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二,教师要根据新的技术案例和新的知识理论,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知识传授的死板和僵化。三,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知识上不断反问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深入生活、家庭、工厂等单位的细节之中,从中观察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四)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物理学虽然是注重物质的科学,但是由于科学范围很广,不同领域之间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由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从多角度对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教学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外乎是教师演示或者课本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并且使教师产生了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印象,因而更加不注重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生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则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只追求理论教学的高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杨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层作为统领教育方向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引导者,只有学校方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分配。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当能够跟上初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教师主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设计探究目标,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自主探究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实验方向和研究目标,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辅助和引导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物理实验社团,通过设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喜欢的研究。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子,可以做一些收音机项目,有的学生喜欢力学理论,可以让他们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的喜欢生活实验,可以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社团,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奇妙的科学世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使得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科学探究研究体系,亲身体会到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科在生活和科学界的实际地位,对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吸收知识,使物理课堂更加有活力,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等。

(一)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也就是物理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对概念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物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理论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器和精彩,教师应当抓住概念教学中的新意,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观察和探索意识等多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

(二)规律教学课

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规律结论传授,而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讲授规律的发现历史和著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经过前人努力和漫长的历史逐渐完善的。教师应当融入历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重走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的发现和推演过程中,从而领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现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

(三)习题教学课

初中物理学科的习题课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习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发散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学史和科普等两个方面着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中很多几百年前的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史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十分有利。而科普知识研究,则包含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W习自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抹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与物理学历史和前沿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冷一静.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7):165.[2]尹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4):22.[3]张萍.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4]徐兵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空气的力量”教学为例[J].湖南教育(A版),2017(05):59.[5]李芬芳.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2017(04):97.

第五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站推荐)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来看,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我国教育局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试图尽快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化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国家民族培养“四有”新人。德育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周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黎明即起,午夜方眠“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勇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通过以上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探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及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时行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烧瓷器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节,也是我国成为文明三国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 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报效祖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校核心素养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下载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本站推荐)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体育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杨毓玉 电话:*** 重庆市綦江区安稳中学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其也是学生化学关键能力以及品格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化学核心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苏妙云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摘要: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摘要: 本文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文章将从在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室中、在学生课外实践中等几个方面阐述......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 首先明确指出高中生核心素养内涵,进而结合高中生核心素养现状,提出四点高中信息课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即:加强硬件建设,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尝试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尝试 【摘 要】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历史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它的根实际上深植于日常教学中,只......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全5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