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到6章
第一章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从系统研究角度看: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从个体研究角度看: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用“www”表示(what,when,why) 研究对象为:0-18岁 第二节
儿童观:古希腊时期(缩小了的成人);欧洲中世纪(儿童如天使);文艺复兴时期(重新认识儿童) 陈鹤琴(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为标志。 卢梭将儿童的年龄特征分为四个阶段
1)出生-2岁,是身体对儿童发展进程的理解
2)2-12岁,是“理智睡眠”或外部感觉发展时期
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某一年龄段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一般的、普典型的、稳定的特征。
第四节
观察法: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
分类: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优点:自然真实,简便易行 不足:难以回答”为什么” 注意:单盲条件,观察者的偏见,做好观察的准备
心理生理法旨在测量生理过程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探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对发展和个体差异有所影响,并有助于研究者鉴别出那些不能清楚报告内部体验的婴幼儿的心理经验。第五节
横断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 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技术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不足: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不能确切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描绘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收到“出生组效应”。
纵向设计: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
不足:周期长、费用大,研究者可能产生练习效应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新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第二章
(行为主义观)斯金纳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是借助强化物,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固定的联系,结果是获得操作性行为。
启示:1.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表扬与奖励,批评和惩罚
2.对学生的社会期望行为的教育,关键在于制度设计 3.教学可以分步进行——程序教学(特点:自定步调,小步子,主动学习,及时反馈)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的观点:
1.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行为和人三中变量交互作用决定的 2.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循环的阶段
3.带提醒强化是行为模仿的重要性原因
3)12-15岁,是发展理智的时期
4)
15-成年为“激动和热情”的时期,这是其主要应实施道德教育。
第三节
从种系发展的历史看:
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心理发展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
5)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
发展迅速的时期)
A.生理的关键期:如胎儿在胚胎期是机体各系统与器官迅速发
育成长的时期
B.心理的关键期:0-2亲子依恋
1-3口语学习
4-5书面语
学习
0-4掌握数的概念 10以前外语学习;动作技能掌握 5以前音乐学习
划分类型有:按生理发展划分(柏曼以)、按智力(皮亚杰)、按个性发展(埃里克森)
4.自我效能对人的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
启示:1,榜样的示范效应 2,重视激励制度的导向作用 3,平时活动中,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的观点:
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个体认知发展过程的划分: 1.感知运动阶段(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建立初步因果
关系)
2.前运算阶段(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单思维,无守恒概
念)
3.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内化性,可逆性,守衡性以及整体性等
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而着眼于抽象
概念)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生态系统理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时间系统
第四章
第一节
一、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 1,偏爱法
2,习惯化与习惯化(客体知觉)3,视崖(深度知觉)4,操作性条件反射法: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一种行为,说
明其具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二、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听觉:主要涉及三方面:检测,辨别,定位 视觉,视敏度:眼睛分辨细微刺激物的能力。
婴儿知觉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违背预期范式”,即观测婴儿对某个违背有关客体感知一般规律的事件的反应。
三、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是感觉和动作,思维模式为动作
思维。
四、婴儿客体概念的发展:是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2岁之内出现)第二节
一,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特点:单思维,自我中心。(利用“三山任务”
证实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
a)(儿童是否能够通过“守恒”任务,是皮亚杰用来判
定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还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参照指标)
3,具体运算阶段 特点:多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初步具有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
特征:认知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对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进行心理价格,能运用原理进行 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缺点:早期实验范式过于成人化,研究任务比较复杂。)第三节
一. 西格勒的信息加工研究(天平秤任务)第四节
一,计数原则 1,一对一原则 2,稳定次序原则 3,基数原则 4,抽象原则 5,次序无关原则 二,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并由此相对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三,错误信念的两种范式:1,意外地点自任务 2,意外内容任务
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第一节
什么是智力?对智力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智力就是个体学习的能力。2.智力是个体思维的能力。3.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4.智力是测验所测的能力。5.智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分别为
1、情境亚理论,阐明的是智力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明确适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和测量的智力行为是什么。
2、经验亚理论,阐释的是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主要论及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对于个体理解智力在人与任务或情境交流中的作用。3.成分亚理论,揭示的是智力行为发生的内在心理成分,阐释了完成智力行为的内在机制。智力的PASS模型(戴斯提出)
该理论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二是认知心理学。
他们认为个体的智力活动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或单元:注意——唤醒系统/单元、编码——加工系统/单元、计划系统/单元,这3个认知功能系统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同时又执行各自的功能,而且他们提出,“最好将智力看做是认知加工过程。
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
第二节
智力发展的一半趋势 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发育商数(DQ):DQ=MA/CA×100(其中,MA为测得的成熟年龄,CA为实际年龄)
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智力因素的区别:1.结构不同。2.结构完整性不同。3.作用不同。4.影响因素不同。5.与活动结果的关系
重要的非智力因素:1.成就动机 2.成就目标 3.能力观 4.对成败的归因 5.习得性无助
情绪智力:意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1.情绪直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2.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等。
第六章
一、语言的发展 1.语意的发展(1)词汇的增长 大致10至13个月时,儿童开始产生最初的单词。标准:1.是自发说出 2.与一定意义相连,即有所指。3.具有一定的概括性(2)词类范围的扩大 儿童慈宁宫1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批单词,这些单词通常是他们所熟悉的或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事物名称,基本上是名词和动词。1.5岁以后,儿童陆续开始使用其他各类词,包括形容词,副词,代词。1.5至2岁期间,个别场合下儿童言语还可能出现更抽象,更复杂的数词和连词。2至6岁,主要是实词,虚词只占10%--20%,语气词会逐年减少,连词、介词、副词比例会增加.形容词,从2岁至6.5岁,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发展,4.5岁增长最快。对时间词汇的理解,说明儿童首先理解现在然后以现在为起点向前后延伸。2.5岁至5.5岁,理解水平“我”最高,”你”次之,“他”最低,幼儿理解人称代词意义时不能灵活地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转换参照点。(3)词义的扩张与缩小 过度扩展:即儿童在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儿童赋予所说单词很多不同的意义。词意的缩小:儿童过于狭小地应用某一称谓。二.语法的发展
多数语言的语法包括三方面:词序、曲折变化、声调 2.句法结构的发展 1.儿童的发展阶段(1)单词句:意指儿童试图用一个单词来表现那些成人用句子才能表达的含义。(2)电报句(3)完整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句子。2岁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岁儿童的话语已基本上都是完整句。句法发展过程是从没有修饰词的简单句到有修辞词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
2.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特点
(1)句子的功能慈宁宫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方面。最初三方面密不可分,随年龄增长逐渐分化。(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松散到复杂严谨 6岁时儿童的句子一般就比较完整了。(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刚开始掌握的句子类型是陈述句,到幼儿期陈述句占全部语句的1/3左右。
三、环境和学校理论 1.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模仿说。机械模仿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首先提出。2.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非常盛行,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行为主义者斯金纳。
第二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关于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
廖米贵
摘要:儿童在小学时期处在一个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开始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素质教育,如兴趣爱好班等培养,而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人的儿童期担负着启蒙教育者的角色,所以仔细研究心理学,尤其是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对一个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有好处的,对儿童的毕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儿童的教育,而对儿童一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自信心又起着关键作用,儿童要学会肯定,不止要肯定自己,也要学会肯定他人,而这样的素质是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赋予的。教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长远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 自信心 鼓励教育 评价
儿童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
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因为自身社会任务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心理情绪会有很大的起伏,尤其是当家长都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明显地表现在他们所有能表现的地方的时候,无形又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这时,教师在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提升自信心,学会肯定自我,肯定集体,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提升自信心,就应该了解儿童期儿童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了解。
一、儿童的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与幼儿差不多,他们评价自己的标准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稍高年级的儿童才会逐渐把自己的行为和同学的行为联系起来,开始重视榜样作用。但总体来说,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此时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评价是鼓励还是不分情况破口大骂,对儿童能否树立自信乐观的心理是很重要的。而且,对儿童的评价要及时,因为此时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与感情结合在一起,老师和家长喜欢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不关注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因此,让孩子及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很重要。
如果小学老师在儿童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给孩子定了性,每天不断地说孩子傻,说孩子笨,那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傻,自己笨,是没有办法很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一年级见习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老师骂几个适应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傻瓜,笨蛋,糊涂蛋之类的话,那几个学生我们在辅导作业的时候接触过,并不笨,就是没有尽快完成幼儿到小学的转变,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就遭到了老师那么严厉的责备,而且是在教室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这个时候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怎么看待自己,而且还不是一次挨骂,是几乎每天都会被骂,只要有什么行为是不和老师规定的,就会被骂,这么小的孩子被说成笨蛋,那他以后还能聪明吗?
所以说,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教育也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就跟他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老师很开心,如果下次你能这样做的话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你的。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儿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他们也愿意做到更好让老师更喜欢他们,这样的思维是我们未来的教师应该有的。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将自己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关于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
廖米贵
摘要:儿童在小学时期处在一个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开始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素质教育,如兴趣爱好班等培养,而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人的儿童期担负着启蒙教育者的角色,所以仔细研究心理学,尤其是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对一个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有好处的,对儿童的毕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儿童的教育,而对儿童一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自信心又起着关键作用,儿童要学会肯定,不止要肯定自己,也要学会肯定他人,而这样的素质是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赋予的。教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长远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 自信心 鼓励教育 评价
儿童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
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因为自身社会任务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心理情绪会有很大的起伏,尤其是当家长都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明显地表现在他们所有能表现的地方的时候,无形又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这时,教师在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提升自信心,学会肯定自我,肯定集体,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提升自信心,就应该了解儿童期儿童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了解。
一、儿童的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与幼儿差不多,他们评价自己的标准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稍高年级的儿童才会逐渐把自己的行为和同学的行为联系起来,开始重视榜样作用。但总体来说,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此时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评价是鼓励还是不分情况破口大骂,对儿童能否树立自信乐观的心理是很重要的。而且,对儿童的评价要及时,因为此时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与感情结合在一起,老师和家长喜欢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不关注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因此,让孩子及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很重要。
如果小学老师在儿童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给孩子定了性,每天不断地说孩子傻,说孩子笨,那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傻,自己笨,是没有办法很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一年级见习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老师骂几个适应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傻瓜,笨蛋,糊涂蛋之类的话,那几个学生我们在辅导作业的时候接触过,并不笨,就是没有尽快完成幼儿到小学的转变,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就遭到了老师那么严厉的责备,而且是在教室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这个时候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怎么看待自己,而且还不是一次挨骂,是几乎每天都会被骂,只要有什么行为是不和老师规定的,就会被骂,这么小的孩子被说成笨蛋,那他以后还能聪明吗?
所以说,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教育也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就跟他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老师很开心,如果下次你能这样做的话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你的。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儿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他们也愿意做到更好让老师更喜欢他们,这样的思维是我们未来的教师应该有的。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将自己
厦门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儿童心理学论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与思路
社会心理学:探索人与社会的互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__跨文化心理学的新领域——中国城乡区域阶层文化心理跨文化研究 __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初步读解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 __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 __跨文化心理学的新领域——中国城乡区域阶层文化心理跨文化研究
__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初步读解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 __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 __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初步读解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 __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叙事心理学解读托妮·莫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初步读解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 __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叙事心理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的自我建构过程
内容仅供参考
第三篇:儿童发展心理学ppt
(1)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包括学校领导、老师提出的要求、方向,加上必要的奖惩措施,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学校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此等等。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性格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联。品德不可能离开其他性格成分而单独发挥作用,因而学校也不可能离开良好性格的培养而孤立地培养品德。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影响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很多方面,家庭环境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比如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就是对子女的哪些行为给予鼓励,哪些行为予以批评,希望子女成为怎样的人,如此等等,集中地表现为父母的养育态度、方式。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型态度,子女容易容易形成执行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采取溺爱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任性、幼稚、以自我为中心、撒娇放肆、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对人没有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采取民主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独立、直率、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可见,父母的态度对子女性格形成至关重要。(3)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比如,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冲动。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的礼仪、节制、忍让、和谐,与西方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国家也有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征。比如,俄罗斯人的坚忍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聪明、保守,法国人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国人的求实、幽默,德国人的严谨、深沉,如此等等。每个民族的性格都与其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或是意志坚毅、或是善于克制、或是含蓄内向、或是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4)总结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原因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便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第四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第五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数学1111班0407311009林雪
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而后者强调了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和健康的婴儿,就能培养成他想培养的任何职业。随着教育的进步,大家也都发现了不论是单纯的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决定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例子,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被压力击垮,失去美好的童年甚至是走上极端。同样的,用遗传决定论来看待一个孩子也不公平。将孩子的父母的错误延伸到孩子头上,让孩子去背负父母的骂名对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更是难以弥补。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因此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的共同决定论出现了,核心就是:人类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遗传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承认两者的影响,不排斥任何一个,但是却说不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作用论出现了。当初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二者的区别,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遗传和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否能够相互影响。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遗传基因,并且遗传基因也能改变环境,这种动态的影响和改变需要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个新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够让这个领域的研究走的更深入。而对于平常人来说,贯彻实行优生优育,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后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障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方式。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我的思考: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识发展理论家,他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指引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道路。在这个阶段,儿童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在这个接单,儿童的反射联系非常频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习惯性动作,例如吮咬手指、吮吸奶头等,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孩童的这些习惯性动作,如果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咬指甲或者是抓到不能入口的物品要即使制止。到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时期(2到7岁)儿童出现象征性功能,用象征符号进行思维,喜欢用自己身边的东西去象征一些相对复杂的事物,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玩具,让孩子的想象力在这个时期丰富发展。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的思维又受到知觉到的事情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这个是发展特点不可避免。等到了第三阶段(7到11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就有了进步,出现了守恒性也就是可逆性,举例来说当相同数量的珠子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杯里面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就能意识到两个杯子里面的珠子数量是一样的,而小一些的孩子则会认为高一些的杯子里面的珠子多或者是直径更大的杯子里的珠子更多一些。这个时期的的孩子同时也学会了群集运算,学会自己所见的事物分类处理。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此时儿童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试着通过假设进行推理。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是由于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成长的,过多强调了生物学的因素作用,对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有所轻视,因此后来出现了信息加工理论,结合了认识过程中感性的部分和理性部分,最终形成了信息 加工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的“新皮亚杰学派”研究和重视教育作用、重视应用性与整体性研究。这说明所有的理论都必须来自于实践,并且与时进步,不断更新,才能更加丰富地发展理论。
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我的思考:有足够证据表明,年幼儿童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言语材料比成人少,并且和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很少主动复述材料,及时利用复述的记忆策略,效果也不如年龄大的儿童。原因简单来说一个是因为年幼的儿童记忆材料相对于年长儿童少的多,二是因为年长儿童会主动将脑海中的材料整合归纳成几个范畴,年幼儿童则不会。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年幼儿童的教育和年长儿童的教育需要分别对待。在年幼儿童得得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运用复述和强调策略,来巩固短时记忆,形成长时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一般记在学习之后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并且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复述方式例如背诵、抄写、默写、朗读等,还要加入趣味性较高的方式例如开展短剧表演,诵读比赛等,内容也要和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太过抽象的儿童理解不了。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自己上课的尺度,了解儿童能接受的范围,既不能轻视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又不能过高估计学生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适当提高要求,要教会学生自己创造和归纳。毕竟教授知识不是教师的最大任务,最大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获得能力。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我的思考:父母在儿童个性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的一言一行,教育方式的细小差别都会导致孩子性格的改变。很多研究都表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养成的原因都与他们小时候的遭遇有关。因此在儿童性格形成的幼年时期,陪伴在儿童身边的时间最多的父母应该有意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管教类型分为两个维度:控制和爱。专制型的父母,很显然对孩子的控制过多,通常这样的父母按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不会去倾听孩子心声。同时孩子心理的想法无法和家人倾诉,专制的氛围也让孩子做事刻板固执,不喜爱与人沟通,以自我为中心。长久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容易出现代沟,甚至是矛盾。娇宠型的父母的最大行为特点就是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是一家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宠爱一个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舍不得让他们经历风雨吃任何苦。对孩子的每个失败都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孩子的每个成长都无休止的褒奖,这只能换来孩子的自满和自私,面对不了挫折和打击,独立性差,永远成不了参天大树。最近频频发生的富二代犯罪案件就反映出现在富二代嚣张,目中无人,应变能力差,冷血冷漠的性格特点,根本原因还是要归结到家庭教育,家长的一再庇护是不是真正对孩子好,是害了孩子。冷漠型的父母不论是在控制和爱上有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个人价值观也都是有问题的。通常这样的父母二人之间也存在问题,例如离异或者是感情不和,对待孩子的时候也缺乏爱和责任,非常冷漠,不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而成的孩子性格往往是非常不健全的,做事极端,敏感多疑,心思缜密,非常独立,缺乏安全感,不容易信任其他人。这样的孩子成人之后对社会的威胁也是最大的,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一种报复心理,要报复父母,报复社会。父母教育是一件复杂又重要的事情,必须学会适当控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怀,例如在婴儿时期就要和孩子之间建立正常的依恋,对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只有懂得孩子的心路发展历程和生理变化,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我一直都认为,教师的本质工作相对于教授知识,教学生做人,增长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倾听孩子,关心孩子,去了解他们想要的,想说的,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