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3:1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

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

对于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和学科建设问题,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进行过很多有益的、富有成效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得西方音乐学科在摆脱外来因素的制约与自身思想的束缚中,有了学科的自觉意识与独立性,并且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又面临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这些课题和挑战有的来自社会的大环境及其影响,也有的是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都是必然的,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面对。

最近,我简单思考了一下西方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发展的问题①,并有一个感触:我觉得我们曾讨论过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问题(方法论问题),也讨论过音乐学的学生(包括西方音乐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和素质的问题等等,但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需要明确――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学习西方音乐史?中国人现在学习西方音乐史有何现实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在充分掌握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了解世界、认识自己,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为建立和谐的世界与和谐的社会服务。

我想就其中的几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在充分掌握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指的是对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这里引发出了另一个基本问题――西方音乐史的内容。

西方音乐史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教学和研究有没有涵盖西方音乐史的全部内容?有没有空缺和盲点?我们现在的教学与研究条件比以前改善多了,是否可以设法填补这些空缺和盲点,比如:

1)档案研究、手稿研究。这方面我们是先天不足,历来只能采取回避态度。现在可以考虑要不要去碰?怎么办?

2)乐谱研究。我们从事西方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人员当中,有多少人能够读懂西方古代乐谱?有多少老师能熟读?现代乐谱又如何?有多少人能读?要不要学习?怎么办?

对于以上两个方面,我的意见是,请专家来讲学,派学生出去学习,以前做不到,现在有条件了,应该努力做。

3)文献的收集、翻译和研读。这个问题需要多讲一点:

首先,我们对西方音乐史基本文献的收集状况如何,我们心中有没有数?比如,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文献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当代西方音乐学的最新成果有哪些?另外,西方音乐史权威性的期刊②,国内哪个图书馆收集得较全?各个图书馆有哪些?缺哪些?是否可以认真做一个调查、统计,搞个目录,以便心中有数。

其次,是翻译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国外人文学科相关的学科,其文献的翻译状况与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一般成正比,换言之,从一个国家在这门学科翻译的数量和质量当中,即可大体上看出本学科在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文献的翻译尚处于起步阶段,恰好反映了我们的西方音乐学科的发展程度。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建国后的17年间,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分别设立的编译室。这两个编译室所翻译的著述和文章之多,质量之高,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之大,至今仍令人由衷地佩服!只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及其它原因,他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诸如资料来源、语种、观念等方面的局限性。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对处在封闭状态下的中国音乐界已经起到了与外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的作用,功不可没。今天,我们的国门打开了,青年人外语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不知什么时候这两个编译室消失了,真是非常可惜!

当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音乐学界逐渐出现了介绍国外音乐动态或综述性的文章,其传递的音乐信息和研究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苏联,而是扩大到了西欧、北美,乃至亚洲各国和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对开阔我们的眼界,了解多元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包括了解西方音乐史及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情况,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本世纪以来,随着留学人员的增多和“海归派”的壮大,更有一批新的、音乐学的学术著述陆续从各种语种得到翻译和出版,或者正在翻译和出版之中。一些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正在组织翻译并取得初步成效。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看起来大家似乎都在做,但有没有在学科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下形成规模?而具体到西方音乐史学,尤其是西方音乐史学的经典文献,究竟有多少已经翻译,或计划翻译,可以讨论和交流。

我想强调的是,要在学科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下,有计划地将西方音乐史的权威性经典著述翻译成中文,还必须保证翻译的质量。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翻译队伍的水平要有保证。因为只有翻译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又精通音乐中的某一门学问,中文还要好,才能翻译得好。有必要特别强调翻译者的责任感。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对翻译者来说就是相当严峻的考验。我们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过分强调“集中”,非要成立“编译室”不可,但是,外文不通,中文不精,又缺乏责任感,就很难于保证翻译的质量,反而会出现误解、歪曲、漏译、编造等等问题。为此,建议组织翻译队伍时,应严格谨慎,同时还要严格注重审查和校对的工作。否则一旦出版,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上个世纪90年代,杨燕迪、孙国忠就曾发表文章呼吁组织翻译,并列出了书目。时隔十几年了,有多少进展?我们心中是否有数?

从我对学习研究西方音乐史的目的认识出发,感觉对文献的收集、翻译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充分掌握西方音乐文化知识”,换言之,它关系到我们西方音乐史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否真正进入了学科的本体?这也是我们能否“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了解世界、认识自己,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的基本前提。

与文献有关的,还有一个研读的问题。

对文献的收集、翻译固然重要,而提高西方音乐学的未来学者的研读能力,从长远看,更加重要。杨燕迪在2005年全国音乐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论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精辟地提出音乐学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的四个方面――理论素质、音乐素质、人文底蕴和语言能力。我觉得非常好。其中语言能力(包括汉语和陌生语言,如古代汉语、外语)很重要。音乐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音乐学学科将来的发展。

对于负责音乐教育的音乐院校来说,应该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我们的前辈张洪岛、廖辅叔、钱仁康先生们一代,以及于润洋先生等一代,都具有两门或两门以上高水平的外语能力,我们现在的学人、学子真是望尘莫及。英、德、法、意、西等语言问题,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基本功或基本素养之一。这个问题谈了多少年,可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实在有必要认真考虑怎么办?问题出在哪里?要不要改进?如何改进?何时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西方音乐史人才的语言能力靠谁培养?如何培养?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要从音乐院校的教育体制上根本改革。

似乎有必要作一个统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够阅读西方音乐史的元典文献?大约能够读懂多少?他们占学生的比例如何?同时,我们似乎还应该反思一下,在这方面我们究竟做了多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设法解决基础问题,不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应该说是学校和教师的失职!我听说,有些学校开设了经典文献的阅读课程。这当然很好,但不知道对于文科基础相对薄弱、外语程度多数比较浅的音乐院校学生,能否仅仅通过一门“阅读课程”就解决西方音乐史文献阅读能力的问题,我深感忧虑。如果我们从长远考虑,从基础做起,相信可以改变现在尴尬的局面,而音乐学系的学生阅读元典文献的水平,应该有更大的提高。

具体如何解决?音乐院校现有的本科、研究生外语教学应该做大的调整,大力提高外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分量。对于我们音乐院校音乐学系的外语课程,我个人觉得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作曲系的“四大件”。从招生,到入学后的教学,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专业的教学必须大力提高和重视外语。目前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外语教学的学时究竟是多少?够不够用?学生是否“吃得饱”?教学上有什么问题没有?音乐院校的外语教师的待遇如何?地位如何?水平如何?教学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有必要做调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此外,建议至少在目前,招收西方音乐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可以考虑打破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生招生的单一模式,而增加外语专业或其他人文专业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热爱音乐并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入学。人文学科的学生,文化基础更加宽厚,可能更有利于他们思考音乐文化现象的问题。如果外语能力强,更有利于提高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提出“在充分掌握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其要点是对西方音乐史的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同时必须明确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而是基础,是必要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当然应该传授知识,但是更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注意帮助培养学生自己不断索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了解世界、认识自己,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为建立和谐的世界与和谐的社会服务。

对于西方音乐史学科来讲,“在充分掌握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多元的视角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才能做到“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为建立和谐的世界与和谐的社会服务”。这里强调“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是态度,也是方法。重要的是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把我们自己摆进去,只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利,就加以研究。既要打破西方、东方、国界、民族界线,又要发挥东方人、中国人的特长和独特的视角;要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对比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有意识地做出别人不能或不容易做的独特贡献。

我觉得承认并强调“多元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进步。它要求人们具有多元的观念和多元的意识,即承认世界的多元文化这个现实,认识到人类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多元文化的观念和意识要求我们具有多元的态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必须加以尊重与了解,并且提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所谓东方、西方,中国、外国,汉族、少数民族,高雅艺术、俗文化,艺术音乐、流行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属于世界村的文化大家庭。

多元文化的观念也要求我们具有多元的思维。而多元的思维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做好的。尤其在音乐学术研究中,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者和学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多元思维能力和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学术研究之中。如果有了上述多元的观念和意识、多元的态度和多元的思维,那么,以多元文化的视野进行音乐研究才会成为可能。

为了培养今后具有多元思维能力的未来的、新型的音乐学工作者,迫切需要在现有的音乐学教育方面做必要的调整和改进。目前,我们的学科分工很细,学科之间相互隔绝,缺乏交叉与交流,而音乐院校本科的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基础教育又过于狭窄,学生过早开始专业学习,从体制上就没有多元化的空间。许多西方音乐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一般知识了解过于肤浅,对中国的音乐史、民间音乐不熟悉,缺乏深厚的感情和兴趣;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相当贫乏,基础更加薄弱,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怎么能用多元的思维思考问题。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现在的教学体制,恐怕难以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个问题同样提出了很久,却没有改变的迹象,当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在音乐院校当中,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尽量做到多元化。

我们首先可以从局部做起,比如先打破音乐学内的子学科之间的界线,将西方音乐史与美学或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史等学科联合举行研讨会,共同商讨一些可行的课题,有意识地组织跨学科(或跨“子”学科)的交流和合作。组织这类学科建设相关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无需过多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只需两个学科,几个人碰头,即可探讨具体合作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小型的专题研究不能只靠哪个学会二三年一次的年会才举行,而是一年内就可开几次,可开的先开,可行的先行。相信我们的教学与学科建设一定会有新的起色和进展。

可以研究和讨论的题目很多,我把自己初步想到的一些具体题目提出来,仅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是指大的方面,每一个都可以再细化成许多小题目。其中有些方面实际上有的同仁早已开始研究了,有的已经发表了很好的文章、论文、或学位论文,但是仍有相当的空间,可以细化,并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如:

1.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

2.西方艺术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契合

3.各类音乐表演艺术的史学研究或流派传承历史演变的研究

4.西方音乐中的犹太(音乐)因素

5.中、西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比较及对后世的影响

6.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研究

7.西方现代音乐创作中西方文化与古代或与东方文化的契合

8.西方标题音乐与中国器乐的标题性研究

9.西方器乐音乐中的“升华”与中国文人器乐音乐的“韵律”问题

10.西欧不同国家撰写的西方音乐史或通史(法、德、意)的研究与比较研究

11.东方国家撰写的西方音乐史或通史(日、韩、印)研究

„„

这里仅提出一些我所想到的,当然还有很多。我的初衷是通过一些跨学科(或跨“子”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了解世界、认识自己”,以便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只有“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多元的视角”才可能真正深入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才能达到“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为建立和谐的世界与和谐的社会服务”的最终目的。

①上个月我开始考虑“2007年第二届西方音乐学年会筹备会暨本学科发展研讨会”的发言时,接到福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的“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的通知,其议题与这次的研讨很有关系,更促成了我的这篇发言和想法。

②西方音乐史权威性的期刊,如:

JAMS Journal of 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1948―)

JM Journal of Musicology(1982―)

ML Music and Letters(1920―)

MQ Musical Quarterly(1915―)

MSD Musicological Studies and Documents(AIM)

RILM 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International Repertory of Music Literature)(1966―)

„„

??}本文根据本人在“2007年第二届西方音乐学年会筹备会暨本学科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蔡良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宁)

第二篇: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新闻行业现在基本饱和,各大媒体基本都不公开招人

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跟网络接轨,搞流媒体这块;手机报,IPTV,都是各大媒体所争抢的一块肥肉。

毕竟3G手机的上市,会大大打开,个人终端媒体这块,以前的空白

所以,最新的发展趋势就是这样,但是传统的趋势,也有发展空间。

广播电视技术及其他

广播电视总收入(亿元)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数(万人)中、短波转播发射台(座)调频转播发射台(万座)电视转播发射台(万座)微波实有站(座)

07 1316.40 64.53 802 1.06 1.82 274

508 1583.91 67.17 808 1.21 1.85 267

409 1852.85 70.58 809 1.21 1.77 259

1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诞生以来,一直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其开支全部由国家负担,按预算供给,其产权当然都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国家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但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广告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经营积累的增多,广播电视业的投资结构由国家一元结构逐渐转化为国家投入、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积累投入和借贷经营的三元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积累的资产也越来越多。但资产非凡是增量资产的权益和权利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广播电视机构越来越关心,三元结构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多种经营的收入和积累的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是属于机构还是国家所有?谁拥有最终的支配权和交易权?法人产权与所有权、经营权到底是何关系?各种权利主体如何监督制约?这些产业发展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在国家颁布的现行广播电视法规中、政策中,还是在当今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中,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或解释。没有法律依据,一方面造成政府各级广播电视行政治理部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为“人治”提供了弹性空间;另一方面造成广播电视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治理的随意性和无政

府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一方面挫伤了广播电视机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广播电视机构采取不计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有意隐瞒真实经营情况的体制和机制漏洞。如此经营,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资本何以大规模积累并积累到足以与国际广播电视集团竞争的规模?而不解决产权问题和资本积累的动力问题,又何以改变这种经营状况呢?

产权关系不清,造成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不平等竞争。例如,中心级的电台、电视台就可以借助国家的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站)无偿转播其广播电视节目,扩大覆盖率和收视率所带来的收益完全由中心电台和电视台独享,而转播成本却要地方电台和电视台来承担。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同样存在利用行政命令转嫁成本、独享成果的情况。这种不平等的竞争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各法人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

第三篇: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和感想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和感想

经过为期2个多月“音乐鉴赏”选修课的学习,比较系统掌握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流程,我们感受颇丰,所得甚多,对西方音乐和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见解,对西方音乐史有了从模糊向清晰的转变。

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相比,西方音乐重形,而中国传统音乐重神;西方音乐贵实,而中国传统音乐贵虚;西方音乐重视造型,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表现;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固然他们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就有很大的差别。

西方音乐发展史可说的上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物传记。首先是巴洛克时期。

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与思想意识的转变,巴洛克音乐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於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巴洛克音乐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名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是说到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不得不提J.S.巴赫,他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而这个时期的演奏乐器——管风琴最令我为之惊艳,印象深刻。管风琴的体积之大,声音之洪亮,气势之磅礴都是那么的独树一帜,让人深深着迷。另外,亨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闻名遐迩。

然后就是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而这就是古典主义音乐的萌芽。古典音乐风格表现为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家个个都是声名显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一代音乐巨子,他在命运上的坎坷经历与他的音乐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让世人对他更加充满了尊进和崇拜。他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有《月光》《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悲怆鸣奏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更是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

最后是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的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在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音乐,它以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舒伯特、肖邦、柴可斯夫基也都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家。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另外,肖邦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其中的圆舞曲和夜曲更是不能不知的代表作。

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也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推动中国音乐的更新,洋为中用。就西方音乐而言,音乐中所覆盖的内容、精髓众多。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如何能使学生产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即欣赏外国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在上第一节课,老师为我们放了一个日本的电视剧,剧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音乐与梦想的故事,身为名钢琴家之子的优秀音乐大学生千秋真一。想要赴欧学习指挥,却因为飞机恐惧症而一直无法出国。有一天她遇到了同样是钢琴科的野田惠,而她同真一住在同一栋公寓,真一对惠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差劲”,而却在她身上感到了音乐天赋,而后他开始努力将惠的天赋引导出来。。。同时也穿插了好多的西方音乐,让我间接的了解到了西方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个学期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我不管在音乐常识、音乐家及其作品,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所提高,同时也开拓了艺术视野,让我在学习之余得到了一个释放压力的爱好,提升了自己的品味和气质,这就是我字这门课程中所得到的的美好和成功之处。

班级: 新闻1001班

姓名: 李

学号:20100012134

第四篇:西方音乐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二、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neumes)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Pitch notation).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名词解释: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4.简述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构是高度理性化的。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5.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1)新的记谱体系(2)等节奏技术的运用(3)变化音的终止式。马肖:(1300—1377),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30年至1600年)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明确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欧洲音乐文化趋于统一,声乐、器乐表演艺术水平大为进步。复调音乐开始步入黄金期.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16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诞生了最早的歌剧。

6.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7.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

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代表人物:利奥纳尔·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迪费和班舒瓦

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在英国音乐影响下,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声部突出,多采用三和弦,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独立性。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8.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一路德众赞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式。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形成。后逐渐增添了和声、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9.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帕特斯特里纳(1529—1594):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

他以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发展。他的创作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曲,250首经文歌。50多首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歌。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10.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附:歌剧小常识

序曲(sinfonia)在歌剧一开始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作曲家常常在这里采用歌剧中重要咏叹调的旋律素材,并给以观众剧情暗示。

间奏曲(intermezzo)在歌剧各场间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

咏叹调(aria)歌剧中的独唱段落,用来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演唱技巧。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

宣叙调(recitative)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

谣唱曲(cavatina)也译作卡瓦蒂那,是咏叹调的一种,它较为短小,结构上是单段性质的(咏叹调 aria常常是带有返始的三段体)。重唱分为二重唱(duet)、三重唱(trio)、四重唱(quartet)、五重唱(quintet)、六重唱(sextet)、七重唱(septet)、八重唱(octet)。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或表现同一内容,或表现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合唱(chorus)歌剧中的合唱往往能够造成戏剧高潮,烘托出宏伟的热烈的气氛,并与细腻抒情的独唱造成对比效果。

主导动机(leitmotiv)在歌剧中作为某一人物、某种事件、观念或者象征某种物件的音乐动机,它是鲜明的“标签”,作曲家通过它的反复出现来昭示剧情的发展。

舞曲(dance)在歌剧中常有舞蹈场面插入,这些舞曲有些是独立完整的。在早期歌剧中(尤其是法国歌剧),为了迎合人们的趣味,常常加入与剧情并无多大关联的舞蹈场面,后来通过改革,舞蹈场面和剧情有了紧密的联系,它成为歌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许多歌剧没有舞蹈场面)。

四、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Baroque(1600年至1750年)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语barroco]时期的音乐一改文艺复兴时期的简单朴素,变得浮华、复杂,富有感性的吸引力.歌剧发展成熟.当时歌剧的序曲必须分为三部分: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快速终结,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分别以意大利、法国、德国为中心,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影响。并产生了音乐史上第一批最伟大的音乐家.名词解释:

协奏曲(concerto)音乐体裁的一种,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多由三乐章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

交响乐(symphony)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11.★★★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主要脉络。

(1)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萨的巴尔第伯爵家经常聚着一皮文人研究古希腊文化,试图恢复古希腊戏剧音乐的本色,于是作曲家培利与诗人努契尔合作写出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尼》,但乐谱失传已久,现仅留传下来的只是他们俩写的歌剧《犹丽狄西》。以古钢琴伴奏,配以简单的和声。(2)罗马的歌剧:在佛罗萨歌剧的影响下,罗马于17世纪前半叶产生了歌剧,多用宗教题材,常加进合唱,抒情性和朗诵性的段落分明,剧种时常插入喜剧性的仆人角色。(3)威尼斯歌剧:17世纪前半叶第一座歌剧园—圣卡西亚诺的出现迅速加强了威尼斯歌剧的发展。代表作曲家蒙泰威尔弟在歌剧《奥菲尔》中大量采用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唱,合唱浑厚,第一个使用管弦乐队伴奏并首创颤音、拨弦等技法,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他的歌剧克服了旋律的枯燥性,运用了牧歌式、歌唱性较强的朗诵调。代表作还有《阿里安娜》等。(4)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初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注重发挥歌剧中的人声美,使声乐独唱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区别。他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并首创了“快—慢—快”三种速度的意大利式序曲,同时使弦乐四部成问管弦乐中心。12.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乐概述。

古钢琴包括两类型: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在14或15世纪就存在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但都是用键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而发声的,应而这种乐器也叫淤灌键琴。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2世纪就有记载。形状是长方形的,按下键盘时,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固制叶片击弦而发声,应此也叫木契木追钢琴,起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更适合在家内演奏。

古钢琴音乐体裁在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以下:拖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奏鸣曲、组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这两种。

五、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Classical),在近代音乐著作里遇到这个复合专门名词而且又没有进一层明确其范围时,通常指的是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形成的“维也纳古典派”.特点为形式严谨,又具有高超技巧,能轻而易举地随机应变以适应情况,而又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常规中,至少不偏离它太远,也就是着眼于取悦公众和使之易于理解。

六、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Romantic(1790至1910年)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音乐有了从共性到个性的明显转变.这一时期留传下来的作品更是丰富多采,大师人才辈出.七、近现代时期

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一个时期象二十世纪那样风云变幻。两次大战改变了各国的边界和人们的思想方法,科学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们推向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未来。在反时代精神的策动下,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刻、文学、戏剧和音乐,正在冲破着各种旧的形式,试图表现新的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先锋派作曲家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价值,追求艺术表现的绝对自由,因而他们音乐的那种深奥玄秘的特点使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为之瞠目。这是音乐史上的新现象。从来没出现过像现代作曲家与公众之间这样宽的鸿沟。在某种意义上,绘画和雕塑领域里在某种程度上有与此相平行发展起来的现象,但文学和戏剧领域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不仅形式体系与和声体系被摒弃,连整个旋律的概念都完全改变了,虽然旋律只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但却是直接影响听众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旋律概念的改变,新的音乐作品使听众困惑不解,与听众疏远了。更麻烦的情况是,现在没有一种统一的风格,也没有几种占统治地位的风格,现在的状况是有多少作曲家就有多少种风格。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被许多作曲家所采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和发展了这种体系,即使反对这个体系的人也赞同体系中包含有的观念即音乐的调性概念已经完成了使命,再也没有效用了。

抱着这种现念,作曲家们试验一些胡乱堆砌而成的音乐,在他们的创作和独奏中发挥作用的是一些偶然因素;他们还试验所谓“具体音乐”,也就是模仿各种各样的声响。从音乐声响到交通噪音,把这些声音录制下来再巧妙地加以处理。还有其它许多作曲方式。现在还不可能预言这些试验会有什么结果,因为:

第一,我们距离它们太近,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其次,这些作品的作曲家随时都在改变他们的方向以追求新的东西。而且任何新作曲系统的成型都需要时间。很多作曲家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创造了一些新的声响,打一个粗略的比喻,就像作家发明了新的词汇,但还没能把它们组合成能向读者表达清楚意思的句子。

当然,也有部分作曲家成功地写出了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先锋音乐,他们是欣德米特(P·Hindemith,1895-1963)、梅西昂(O·Messiaen,1908-1992)、卡特(E·Carter,1908-)、卢托斯瓦夫斯基(W·Lutoslawski,1913-)、亨策(W·Henze,1926-)以及彭德雷茨基(K·Penderecki,1933-),他们的音乐日见频繁地在音乐厅里演出。其他一些作曲家,像施托克豪森(K· Stockhausen,1928-),有极强的个性,虽然他们的音乐一直面向专门的听众,他们的创作和音乐活动还是给了音乐界以猛烈的冲击。只有让时间来评判这些作曲家是为后人披荆斩棘开拓新道路的先锋呢,还是在传统崩析、缺乏方向的历史时期里出现的过眼烟云。13.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

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5)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14.简述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情况。

清唱剧是亨德尔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它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重唱以及合唱,有管弦乐队伴奏。

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都取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事,多数是音乐戏剧作品,用英语演唱,主要用于音乐会舞台演出,从创作意大利风格的割据转向大众化的清唱剧,是亨德尔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重要抉择。

他的清唱剧有着强烈的史诗性风格,主要表现了强大的集体感情和史诗般的宏伟场面,其表现方法最值得注意是合唱的运用。他一生创作的25部清唱剧,最著名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太·马加比》等。15.格鲁克歌剧改革简述。

他是德国剧作曲家。面对日益僵化衰退的正歌剧,于18世纪中叶警醒割据改革。改革的主旨是:

①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没的伟大原则。②歌剧中音乐应与诗配合,加强情感。改革的手段为:

①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了旋律。②精练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的玄技段,追求自然的真情流露。③序曲成为于是剧情的有机部分。④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声部的近代写法。改革的产物:《阿尔切斯特》

16.喜歌剧是如何兴起的,它在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如何?

答:18世纪20-30年代,随着意大利正歌剧发展的衰退,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戏剧风格的新型歌剧。这些割据称谓繁多,有“喜歌剧”、“谐歌剧”、“趣歌剧”、“滑稽剧”和“轻歌剧”等。

1意大利喜歌剧:从17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正歌剧的三幕演出之经常穿插一些小型的表演和歌唱。这些间插性的演出被称为“幕间剧”。

2法国喜歌剧:17世纪末,法国巴黎的集市上流行一种兼有歌舞、说话和器乐伴奏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填写新词而成,戏剧中充满了市民阶层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讥评。

3德奥歌唱剧:18世纪中叶,流行与德国和奥地利民间的“歌唱剧”逐渐兴盛起来。它的剧本多从英国的民谣剧移植过来。

4英国民谣剧:它是用英语对白再加上通俗的曲调结合而成。民谣剧的曲调大多来自民歌、城市小调,甚至包括意大利或法国歌剧中的旋律。

17.前古典注意器乐主要在哪些领域对历史做出贡献,介绍它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古典钢琴奏鸣曲:较早的键盘乐器创作作曲家萨帕尔托和库瑙;更重要的作曲家是多米尼科*斯卡拉蒂、CPE巴赫、阿尔贝蒂等人。(2)古典交响曲:

“曼海姆乐派”:以乐队指挥约翰·斯塔米茨 “北德乐派”:以CPE巴赫为首

18.概述海顿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上的贡献。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交响曲之父。

功绩:(1)创作了108部交响曲,其中《惊愕》、《军队》、《时钟》等交响曲很著名,12首<<伦敦交响曲>>达到艺术顶峰。

(2)确定了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采用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板舞曲风格的回旋曲式。(3)创作了68部弦乐四重奏等器乐乐曲,确立弦乐四重奏形式,明确四个声部和交响曲相同的四个乐章结构。作品有〈〈云雀〉〉、〈〈皇帝〉〉等。(4)写有〈〈创世纪〉〉、《四季》两部清唱剧。19.莫扎特音乐创作简述。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①歌剧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的歌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常吸收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和德国民间歌唱剧的因素。最出色的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尤以《费加罗的婚礼》最为重要。在这部作品里,莫扎特将喜歌剧漫画式的角色与正歌剧严肃的人物和揭示社会矛盾、道德问题情节场面融合在一起。作品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的无能与堕落,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魔笛》则采用德语对白,蕴含着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成为第一部德国歌剧。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此,他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宣叙调极富歌唱性。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范围氛围和剧情的作用。②莫扎特创作了40多部交响曲,在结构形式、和声、配器等方面追求清晰、单纯、严格的逻辑性和均衡和谐,形成古典乐派的典型风格。《降E大调第39交响曲》明快,富有诗意;《g小调第40交响曲》在抒情的音流中流露出一股悲凉;《C大调第41交响曲》宏伟壮观。这三部交响曲被归于古典主义最杰出交响曲之列。③在室内作品中以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比较著名,舒展性地旋律与多层次的复调手法相结合,高水平地巩固了主调音乐的主导地位。

④在钢琴协奏曲方面,他运用古典音乐形式原则,对巴洛克三乐章协奏曲进行了发展,将双呈示部以及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原则。

名词解释:

1.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两个不同声部。

2.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家。他们大

都集中在布艮第地区活动,所以被音乐史学家们成为布艮第乐派。

3.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从词到曲都是典型法国风格的歌谣曲,他们被称为“法国尚松”或“巴黎尚松”。

4.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以抒情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以及合唱组成。规模较小,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5.经文歌: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填有歌词的替换克劳苏拉,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世俗音乐特征的转变。"

第五篇:西方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文化

〃音乐: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乐音,音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

〃西方音乐的形式组织方式:旋律,和声,复调,织体,配器,曲式 古代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

〃教会音乐的统一与规范:

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欧中世纪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是欧洲复调产生之前艺术性最高的、保存至今的唯一宗教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是男生用拉丁文唱的单声部旋律,无伴奏。由自然音阶构成,没有固定节奏,律动自由。音乐客观、平静、安详。在单纯和简朴的基础上以洗练的技法来表现超越世俗感官的精神世界。

〃中世纪后期艺术风格的转变:

“哥特式”教堂的兴建;宗教思想有了一定的人性化的转变;音乐上复调音乐渐渐走进了教会音乐的视野。

〃复调音乐的产生及发展: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康都克特、经文歌 〃中世纪音乐文化的特点:

一、教会对中世纪音乐的特点影响极为直接。一方面,教会的思想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教会的体制、思想又从另一方面为音乐传统的沿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教会是中世纪文化的垄断者。

二、复调音乐的诞生,是中世纪音乐最大的跨越性特征之一。复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同记谱法的完善(尤其是节奏记谱)、键盘乐器的发明密不可分。这两样发明使得音乐艺术由即兴创作向作曲创作过渡。

三、作曲家的诞生。个人的创造力 巴洛克音乐(17世纪)

源于葡萄牙语barrocco,意思为奇形怪状的珍珠。通常把1600年(歌剧的诞生)到1750年(JS巴赫的去世)称为巴洛克音乐时期。

〃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点:情绪一致;节奏型具有持续性;旋律的连贯统一;力度层次的一致性;模仿性的复调织体;和弦的地位日趋重要;声乐体裁演唱技巧复杂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器乐的繁荣:维尔瓦第《四季》《荣耀经》《圣母颂歌》 巴赫——现代音乐之父。《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 亨德尔《弥赛亚》《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崇尚理性,侧重于表现形式和技巧,注重形式的纯洁和明晰和结构的严谨。作品中的感情表达服从于形式的完美。〃“古典主义”音乐: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崇尚理性,音乐语言的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及主调和声风格的美学特征 〃交响曲:“Symphony”是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调性的对比,主题的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海顿 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的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创世纪》《惊愕》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歌剧)贝多芬 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费黛里奥》——歌剧,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自我意识,个人主义,严肃性和思考性,道德感化作用

〃浪漫主义音乐基本观念:侧重于音乐中的情感、诗意;个性,个人主义观念;民族风格;各门艺术交融;自然界;社会伦理作用

〃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起,继德奥等国兴起浪漫主义音乐之后,在东、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作品以反映本民族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代表人物:捷克的斯美塔纳〃德沃扎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国的格林卡 20世纪音乐

〃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文化特征:非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广泛影响;新技术催生了很多新的艺术思潮和新的艺术观念;艺术表现了工业化以来人类的异化和精神危机,艺术传统主题和价值被消解,突出不同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的探索;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面对人类的情爱和内心精神领域;美国文化强有力的影响了20世纪艺术的发展 爵士乐

〃两个重要源头:布鲁斯,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是一种基于五声音阶的声乐和乐器音乐,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特殊的和声。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布鲁斯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圣歌、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颂歌。布鲁斯中使用的“蓝调之音”和启应的演唱方式都显示了它的西非来源。

下载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西方音乐学科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音乐鉴赏

    一、比较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巴赫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最大的成功是创立了平均律和对位法。 1.巴赫以创作宗教音乐为主,而亨德尔的音乐以宫廷内的世俗音乐为主。 2.巴......

    西方音乐简史

    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即从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封建社会建立开始,至文艺复兴以前的一段"黑暗"时代)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那时唯一合法的、......

    西方音乐博物馆

    西方音乐博物馆 外在:外观看,它应该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架钢琴,黑色亮金属外壳,追求神似,可以写意一点,但是给予参观者的感觉必须是钢琴。下部,全黑色亮色长方体,作为钢琴的......

    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感想

    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感想 大学生活的第三年,学校为了拓展我们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开设了选修课,面对影视鉴赏,书法和音乐鉴赏,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音乐鉴赏,因为我本身对音乐就有......

    浅谈二十世纪西方钢琴音乐的特征钢琴音乐的发展

    浅谈十九世纪西方钢琴音乐的特征钢琴音乐的发展 在经过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现代时期。十九世纪的钢琴音乐与以前各时期的钢琴音......

    探索音乐表演学科发展之路

    探索音乐表演学科发展之路 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钢琴艺术、“周小燕大师工作室”承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音乐学院艺......

    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与感想

    浅析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与感想 摘要: 现今社会,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步伐,我们对音乐的节奏要求也越来越快,以至于都忘记了轻音乐的舒缓、慢摇音乐的舒适、纯音乐的清脆、背景音......

    对工会工作发展的思考

    随着中央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部分职工明显有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工会组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做为工会组织如何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