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策略 0118
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前言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
1995年的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这一天定为了“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1996年4月,在美国影响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运动在英国登陆,并很快向全国蔓延,挺进至一个又一个城镇,使愈来愈多的儿童和志愿者卷入其中。推动、改变英国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重拾阅读的乐趣,“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二、课题的提出
所有的资料表明: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哪个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更为崇高、真诚和纯洁,即使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阅读,正是形成并保留儿童梦想的天梯。
然而这个天梯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资料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目前我校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外阅读数量极少。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其父母在外打工者人数众多,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加之又是独生子女,长辈年事已高,小辈年纪尚轻,两代人无法融洽勾通,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已很不错了,哪谈得上阅读课外书籍?每班除少数几人条件稍好外,其余人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
2、课外阅读质量难以保证。
①书籍的五花八门。父母打工的孩子,缺乏真正的监管,又受读初中不好学的哥哥姐姐影响,常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网络小说,真正对他有用的书太少。
②书籍来源面太窄。以我班学生为例,51个学生家庭中,有电脑的4个;有书柜的8个;有真正人文、科学书籍的有13个;有20本人文、科学书籍以上的有5个。
③外来影响严重。多种原因造成的农村学生上街打电子游戏者居多,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相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较浓。加之现在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各科老师占用严重,学生阅读时间所剩无几了。
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我校尤其是语文学科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文的整体水平无法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大受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让学生接触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社会闲置的阅读资源成为师生可支配的财富。改善对阅读资源的营理,提高其使用效率。
2、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3、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4、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策略。包括:丰富课外阅读形式一唤起阅读热情;减轻学业负担一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活动纳入学习评价范围,使阅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改进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之成为体验成功的阅读。
5、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内容上:学科类型与非学科类型阅读活动的组织。主体:个体阅读与群体、团体阅读的组织。场所:学校阅读与家庭、社区阅读的组织。阶段:小学不同年级阅读活动的组织。
6、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策略。第一层次一有阅读相伴的生活一顺应要求;第二层次一有兴趣的阅读一追求有趣;第三层次一超功利的阅读一追求充实。
三、课题的界说与主张
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也叫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按照《辞海》的解释,整合有整顿和协调之义,也就是使事物各方配合适当,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达到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使事物应该有的全部都有(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P1159)。课内外整合阅读,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通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各种因素,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原则、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行为观察、活动演示、调查数据等多种方法。由主研教师带头,带动全校教师一起开展本研究方法,并完成行为观察的上课是否认真有感情地理解课文内容,多少人课前读了拓展课文?多少人能说出读后的真实感受?多少人学会了其中的某一点写作方法?活动演示法中,组织学生参与作文比赛、朗读比赛。行为研究法中开展一次亲近大自然行动,走近农村的田间地头,感受真实的农村见闻,适当做做农活。
(二)研究原则
1、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课的讲解,力求从第一课开始,从第一天开始,每学一个段落,每学一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要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收获,能认识到作者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过渡句的使用,其中之一都可,再配以拓展课文加深理解,只要能在每一次作文中体现你学会了一样。(当然这个作文是教师所坚持的一周一作文)。教师每周的评讲就有针对性,就能看出他(她)是否学会了其中的一种?能力稍稍强的,会学会几种,会有整体的改变。再做好收集整理,择优选秀,装订成册,适当鼓励与评讲结合,一月下来,就会有一定的效果;一期下来,成绩明不明显一目了然;一年下来,你自己都会大吃一惊。如此的循序渐进,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让教师有花有果,成绩斐然。
2、在教育科研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再多的理论装在头脑中不付诸于实践,不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东西都是无用的。没有让学生学会心灵感受,没有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你的教学无论有多精彩,有多劳累,那都是劳而无功的。所以学生看了很多课外书,即使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读本,一定要让他学会用笔说话,用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点滴体会。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才会有相应的成就。
②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师教学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并能形成优美的文字表达。简单的说就是学会写作。那么,如何把课内课外的阅读进行整合,形成良好的供给体系,形成作文呢?还需要科学的方法。有了一个明显的方向,我们将着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抄袭课外阅读的材料,也不是只注重华丽的词藻,而是将所看到的,所学到的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着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珍视自己独特的感悟体验。这就给参研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呵护学生的点滴体会,并培养他们继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
(三)研究措施
1、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
2、拓展课外阅读书目,一是向教师借、向学生借、向兄弟学校借、本校自筹资金买一部分,开放图书日,让图书“漂”起来。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学校学习,渴望知识,渴望阅读。如果一个班级有个班级图书角,那么肯定能大大方便学生在课间的随手阅读,大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学生多了,这样的班级很容易形成阅读氛围,良性循环后很容易形成书香班级。
教育部2003年修订后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十四条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甚至根本没有课外阅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课题组拟在各课题实验班建立班级图书角,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那么怎样来建设我们的班级图书角呢?
一、书籍来源
1、由于经费、场地、书源等条件限制,学校图书阅览室一直没有建立,但尚有部分藏书,可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实班级图书角。
2、采用捐赠与交流结合的方式,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集中到班级图书角。
3、号召老师捐赠自己的闲散书籍。
4、发动社会力量扩充书源。
5、图书角建立以后,各班定期轮换书籍,以弥补书源的不足。
二、班级图书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提高班级图书角图书的使用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捐书者
1、班级图书为班级同学捐献。所以捐献时请写好姓名,以便日后归还。
2.捐书者必须到班级图书管理员处登记,登记图书的书名、价格、以及所有者。由图书管理员整理为《图书目录》
3.每学期结束班级会按《图书捐献登记表》退还每位同学所捐献的书,若书被丢失照价赔偿。借阅者
1、班级图书由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捐书组成,本班图书只限于本班同学借阅,不可代外班的同学借阅。
2、每位同学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管理员做好有关登记。
3、每次借书必须经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确认登记后方可将书拿走,归还时也必须有图书管理员的登记并注明归还时间。
4、借阅图书时,听从图书管理员的安排;
5、所借图书一般一周归还一次,最长不可超过两周归还,以便于其他同学借阅;最短也不可在一周内归还,以保证认真读书,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到期后仍需继续使用者可续借并进行续借登记。到期未归还的图书,由管理员及时把借书人的姓名及书名、单价抄送班主任,班主任应指令其及时归还或赔偿。
6、设班级图书管理员2名,具体负责图书的登记造册、管理、借阅等工作。
7、借阅者应爱护图书,严禁图画,撕割,如有污损,撕割,涂写或丢失的现象,要赔偿相同版本的图书或按原价1-3倍赔。(图书丢失有记录的借去者赔偿,无记录的管理员赔偿)
8、有偷窃图书的行为,一经发现按情节轻重按原价的2-5倍进行赔偿。
三、班级图书角的使用
1、每周一节阅读课,早上到校至上课这段时间,放学回家闲暇时间为同学们的读书时间。
2、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好书推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4、班级将定期开展读书小博士的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的要予以奖励。
5、每月出一期与读书活动相关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教师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读书时间:每天一小时)。
2、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
3、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不在多而在思,不以追求花俏、工整为目的,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开设阅读指导课,课内带课外。
5、组织读书体会的交流展示; 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组织“读书之星”的评比表彰,认真开展“书香办公室”的创评活动,由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
6、认真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精心开展书香班级的个性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具体落实“大手牵小手——每天为学生读20分钟书”等读书活动。
7、进一步确立大阅读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不同学科的优秀课外读物。
(二)学生读书活动
1、继续建立班、校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各个班级小书库天天开放,并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学校图书室每月由定期向各班出借图书2次变为4次,为学生读书创造便利的条件。
2、继续开展早读和午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午读要求每周各五次。早读时间20分钟,午读时间40分钟。开展好“每天学生读60分钟书”活动。上述情况由值周领导检查记录与反馈,并进行每周的“读书优胜班”评比,于升旗仪式上表彰。
3、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大王”活动工作等。①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1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3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首; ②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低年级:每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2册;
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6册; 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10册;
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自己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段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类别,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在“读书周”活动中将进行“书香班级”的评比表彰。
4、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开设。做好三种课型的开设:一是阅读指导课。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正式列入课表,可以进行读物推荐,可以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人物和事件等),可以进行读书交流(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交流或综合评论),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二是午间微型课。可以坚持开设10分钟的“美文欣赏”课,诵读最感人的诗篇、散文、小说、故事;也可以开设10分钟写字课程,练字时学校统一播放优美的音乐,克服学生浮躁的情绪,陶冶学生心性,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阅读与写字间天一次安排。三是电视视听课。可以观看《百家讲坛》、《新闻30分》、《艺术人生》等栏目,让学生走进人文,走进科学。
5、积极开展“读书大王”评比表彰活动。读完一本书,由班主任检查后记录下书名,发给“小书迷”卡片一张;学生获得五张卡片后,由学校行政人员(各年级有一名行政人员负责)检查后发给“读书之星”荣誉证书;学生获得三张“读书之星”证书后,由校长颁发“读书大王”荣誉证书。每月底(下月初)举行一次“读书之星”的表彰,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大王”的表彰。在这项活动中,要尤其重视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引导和鼓励学生首先要去读本年级推荐的必读与选读书籍。
6、作好“读书笔记”,三—六年级学生均需按统一要求配备由学生个性化命名的“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周一评。
7、组织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时间为2010年10月份,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具体安排另行计划。
8、认真组织“主题阅读”读书活动。读书主题由学校、年段、班级共同确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有机结合。
9、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设计读书格言、手抄报竞赛、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出一期读书专刊、黑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家庭读书活动
1、向家长倡议:争当“学习型”家庭。要求全体学生的家长配合读书活动,带头读书,做到“五个一”,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确立一条家庭学习格言,家长与孩子搞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围绕读书活动,充实家长学校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我校读万卷书活动工程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
3、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4、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1)建立“家庭学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促进学生阅读计划”;韩国发行了“世界阅读日”邮票,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南明教育创办者、新港实验学校校长魏智渊对“儿童阅读原理的解读”和“海量阅读”的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以及被授予中国“北派名师”的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的特级教师张建超提出的“课内增量阅读”,都为我们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研究目标
1、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使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学语文,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带动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衔接阅读的骨干教师。
五、研究内容
1、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实验教学,对课题组编写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操作性,评估和测量教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利用教材开展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验。
3、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4、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5、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探讨课内外衔接在拓宽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学困生”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能和实际效益。
6、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六、研究思路 1.课内外衔接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我们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2.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3)引导家长亲子阅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3.教师阅读指导(1)课堂教学指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此外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知识、年龄特点,我们开设疑难点指导课和赏析课。高年级重在赏析的指导。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①形象美,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②结构美:好文章无不重结构的紧凑和清晰,赏析时抓住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等重点句。③语言美: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辞的欣赏,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欣赏其“美点”,如对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等。⑤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在散文和古诗中是常见的。
(2)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4.阅读评价(1)阅读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2)阅读考核 ①实行积分管理
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成绩测验。②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以达到预期成果。综合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正面教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评比激励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渗透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优化教学机构,有效地辅助阅读教学。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概括、归纳,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创新点
1、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内容延伸,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内外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面。
研究实施的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2008.1——2008.3)(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成员(3)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8.4——2008.12)(1)学习相关理论,夯实研究基础。
(2)创设实验环境,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4)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1——2009.3)(1)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组织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鉴定、验收。(3)做好结题前准备工作。
(4)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让其他语文教师尝试推广应用。
九、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基础
我校是市级示范性学校,全县的校本研修基地,“十五”期间承担省级科研课题《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市级课题《阅读童话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研究,均已结题。“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教育部《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团队成果展示获国家级二等奖,学校多人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60余篇。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此课题培养了大批课题研究能手,我们有信心把此课题研究深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总结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策略”自立项以来,我们以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扎实有序地开展研究,现已取得预期成果。
一、创建班级图书角,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要喜欢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试想在宽敞漂亮的教室讲台上、阳台上,在这些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上一本本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籍,再放几本借阅本,学生可以随意进行借阅,那是多么畅快的场景啊。我们班就是这样做的。每逢课间休息时,便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徜徉在书边,翻翻这本书,比较一下那本书,或是推荐一下自己喜欢的书,有借书的,有还书的,选好一本再心满意足的或满怀期待地离开。选书是自由的,读书也是自由的。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到这学期为止,我们班已经拥有图书249本,每本书都不相同,估计到小学毕业会累积到780本左右。这些书都是通过家长的支持每学期在当当网或书店购买的。图书内容丰富多彩,有中外儿童文学类,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集》(2册)《国际大奖儿童小说系列》(59册)《彩乌鸦系列》(全20册)《凡尔纳四大科学幻想名著》等;有科普类,如《神奇校车》《男孩的冒险书》《森林报》等;有历史类,如《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史记》等,还有一些数学类和益智类。
二、建构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这样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例如《玩儿出了名堂》教学,有学生提出疑问:是列文虎克发明放大镜的吗?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相关故事,学生对列文虎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解决了疑问:他只是显微镜的发明人而并非是放大镜的发明人,放大镜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教学《独坐敬亭山》,我让学生阅读《李白醉酒》的故事去解决心中的疑问:为什么李白如此孤寂?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疑问:雨来跳进水中为什么没被敌人射中?为此我让学生阅读了《雨来不死之谜》。这样的阅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让阅读更深入。
2.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我让学生对比阅读《漓江美》。学生发现《漓江美》这篇文章也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所不同的是后者从漓江的倒影美、烟雾美和奇峰美三方面来重点描述的。再如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让学生比较阅读《我是蓝天飞翔的白鸽》。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同样是以“和平”为主题的诗歌,前者是以和平环境中孩子的口吻,表达出对正处于战争中同龄人的关切,以及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唤;而后者则用拟人的手法,以白鸽的身份,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以及要为和平作出贡献的愿望。在《花的勇气》教学中,学生比较阅读了《美丽一次》,前者学生为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花的勇气而怦然一震;而后者学生则为养精蓄锐需五年,而只盛开两天就香消玉损的依米花而深深震撼!这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除了勇气,还需要坚忍不拔的进取和历尽艰辛的跋涉,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把握。
3.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我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学《触摸春天》,我引导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去感悟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去感悟她的坚强与慈爱。在《蜜蜂》的教学中,我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让学生去感受一位热爱自然的伟大科学家、文学家的魅力。在《吵架》一文的教学中,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去慢慢体味那浓浓的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谊以及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
三、建构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完成摘录卡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每天摘录不少于6个好词,1个佳句。
3.提倡亲子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还不太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有近半数学生家中订阅了报刊杂志,设立了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我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在三年级下期,我和学生共读了《一百条裙子》,然后利用上课时间与学生一起聊读书的心得体会,从而教会学生一些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并且在每一章都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四年级上期,我们又共读了《爱的教育》,除聊书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仿写了《开学第一天》和《争吵》两文。另外还共读了《昆虫记》,让学生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多彩以及作者的个人魅力。本期,我们还共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对生命及其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读后,学生说:“我拥有健康的体魄,我更应该作出更出色的,更有意义的创造。”
四、建构教师阅读指导的策略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注重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补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其中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以下几种:
1.预测。指的是阅读全文之前,先通过浏览文章题目、插图、目录等以获取文章(著作——下同)线索,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并积极调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再有意识地验证、调整预测。例如在共读《一百条裙子》时,学生根据标题对内容有以下多种预测:有的学生说会是讲一个孩子有一百条裙子吗?那她该有多富有!她会分给其他小朋友穿吗?有学生说,哪里来那么多的裙子呀?谁做的呀?做那么多该多累呀!又有学生说,那是谁设计的吧?那
么多?漂亮吗?----学生的预测具有丰富想象力,这也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整个故事。
2.猜测。在通过联系文章上下文意思来解读生词词意。
3.推测。在利用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得出文章字里行间的暗含意义,或推断作者或文章中某些人物的观点、情感、态度以及人物或事物(事件)发展的走向、结局等。如在共读《一百条裙子》时,当旺达说有一百条裙子时,学生就根据旺达贫困的家境推断出要么旺达说了谎,要么就是画了或是设计了一百条裙子。从后文得知,果然是旺达设计了一百条裙子。
4.设问。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所供信息有意设问,提升阅读敏感,如:时间、地点、人物、行动、结果等,好像同作者直接对话。如在共读《一百条裙子》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主人公旺达要说她有一百条裙子,而不是直接说她设计了一百条漂亮的裙子?为什么要等到离开后揭晓真相呢?她还会回来吗?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更能帮助学生走进旺达,了解旺达。
5.想象与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来,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想象。例如,学生在阅读《昆虫记》中《贪吃的斗士》时,螳螂阿棠与蝗虫疯狂对决,蝗虫大败的场面,螳螂阿棠残忍吃掉蝗虫和裁判竹节虫的场面,螳螂阿棠与新郎交配后狠心吃掉新郎的场面,都似乎历历在目,让人触目惊心。广泛的联想引起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又会引起新的联想。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自己与海伦•凯勒处境的不同,感受到自己的优越,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中有所触动,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当然想象和联想还可以让故事不同的情节和结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故事。
6.概括。阅完材料后,将阅读材料浓缩,摘要,书面或口头做出所阅材料的梗概。我引导学生每读完一章或一篇的内容都要进行大意的概括。
7.精读与略读。正如小学苏教版五年级《精读与略读》一文所说,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须要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查找。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当然,略读也不是读完就了事。每次略读完毕,要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内容。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8。写法的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范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技巧表情达意。学习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等。
如在教学《小摄影师》和《中彩那天》时,我引导学生续写后来发生的故事;在《为中华之崛起》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扩写中国巡警训斥中国妇女的情景;在《鱼游到了纸上》中扩写大家称赞青年画艺高超的情景;在《秦兵马俑》中仿写人物的神态描写和排比句式,在《白鹅》中仿写身边动物等。
9.写读书笔记。一边阅读,一边记录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这样做,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性阅读能力。凡是学生赌过的书,我都要求写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五、建构阅读评价的策略
1.展示阅读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为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我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我不定期在班级举行好书推荐会---“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故事会---讲述名人故事,阅读心得交流会----共读一本书时谈思考和感想;“展”即展评,我在班级不定期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在班级举行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考核阅读成效
实行积分管理。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成绩测验。根据积分学生有新书优先选读权。
六、课内外整合阅读的初步成果
1.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1)喜欢阅读。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几乎个个都喜欢课外阅读。平时学习后进的唐宇阳同学,现在也成了《三国演义》的忠实小书迷,他说不知道把书读了多少遍了,甚至还把里面的人物画在本子上。有次讲到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有些同学不清楚其中的故事,有人就推荐他来讲,没想到他还讲得头头是道,栩栩如生,让我对这个平时让人头疼的孩子不得不刮目相看。
(2)爱读课外读物。根据班级图书借阅登记,经统计三年级下期,学生读书量最大为56本,平均约18本:四年级上期,学生阅读量最大为62本,平均读书量约为22本。还有阅读自己买的书不包含在其中。
2.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1)课堂上能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阅读中不再喜欢提一些很简单、肤浅能在文中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喜欢发现那些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鱼游到了纸上》,学生提问,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有何关系;学习《父亲的菜园》,学生提问,文章的名字可不可以改为《我们家的菜园》,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中,学生提问海伦•凯勒是靠什么走向成功的。
(2)课堂上能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如在《父亲的菜园》教学中,学生就文章的名字能否改为《我们家的菜园》展开了讨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反对一方在阅读中找到许多坚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因为父亲的坚持,才有了这块菜地;因为父亲的辛勤开垦和补救才有了这块菜地;因为父亲的聪明才换来了菜地的肥沃等等。一个坚持不懈,勤劳聪明的父亲形象立刻清晰起来。在阅读中去探究,在阅读中去辩论,能让阅读更深入,更有意义。
(3)阅读课外读物能理解基本内容。在学生读自己的书或共读一本书时,每个章节,学生都要在书中写出其主要大意。共读完一本书时,还要就主要内容进行讨论概括。在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活动中,学生也能对其所读书目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阐述。
(4)阅读课外读物能自觉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每日的阅读与摘抄,较明显的感觉到语言丰富起来了,很有助于语言的表达和写作。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这样
一个句子:“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阅读时,有学生提出文章为什么不用“吃”,而要用“啃”。讨论时,有学生联系旧社会监狱中囚犯的生活,让大家明白,“啃”能让人感觉到被关在监狱中的人吃的窝窝头是又冷又硬,想不饿肚子,只有使劲一点点地“啃”。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联系生活经验揣摩词语表达效果的方法了。
3.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长期的阅读与积累,让学生有了创作的欲望,他们纷纷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来。所有小说均分章节写成,有童话小说创作《强强历险记》,分10章,约4000多字——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勇敢历险的故事,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想象丰富有趣。还有童话《贵宾犬纯纯旅行记》,均荣获2010年四川省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还有很多创作获得二、三等奖。完全可以说班上每个学生都喜欢童话创作。另外还有校园小说创作《贝丝和贝丽》,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学期学生又推出幻想小说系列创作《幻雪历险记》《小狮子星标历险记》《梦幻历险记》等,其中《幻雪历险记》讲述的是精灵族和天使族共同保护天空之城的故事。这些小说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想象特别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阅读所带来的,是阅读给了学生以创作的基础,是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灵感。
4.从课内外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据家长反映,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的知识丰富起来。在家里,孩子会和家长聊所读的书目,偶尔还会考考家长。如读了《昆虫记》后,孩子回家就考家长一些昆虫类的知识如果家长不清楚,孩子就会予以讲解,谈吐中可以看出很是自豪。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只注重阅读的量,只顾情节的略读,少了精读,少了深入的思考,少了积累。
今后将——
1.继续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2.继续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尤其是精读与略读的指导。
3.继续开展多方面的阅读活动。
4.继续加强对阅读的评价检测
阅读让人明理,阅读让人聪慧,阅读让人快乐。让学生享受阅读,受益于阅读,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点滴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点滴
望都县张庄学校
刘环
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内外结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我在课外活动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用文字形式辅助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内容特点的理解,有些课文师生可以编成文字活动形式以辅导课堂教学。比如: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改编成话剧小片段,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指导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深深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其他学生组织成“评论小组”和观众,“评论小组”进行评论,观众进行感想交流。也可以把课文改成山东快板、天津快板等形式,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二、课外游戏的知识性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娱乐、休息的时间,把语文知识融于课间游戏中,使学生在娱乐中巩固知识,在接受知识中休息,是课内外结合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具体尝试。如:学生爱玩“按方”(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我把棋子变成汉字,让学生玩,方格四角棋子顺时针可读成语时,算是“成方”,如能说出成语的意思或用它说一句话,就可以吃对方一子;某条线路五枚棋子可读成句子时,算是“成龙”,可以吃对方一子,结局以无棋子者败,使学生娱乐、组词、造句融为一体,便学易记。
我还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每周换一次棋子。如:有的学生调皮不用功,给他的棋子就有“闻鸡起舞”、“守株待兔”、“花有重开日,人无常少年”等成语,勉励他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有的学生抄作业,就给他“自欺欺人”、“滥竽充数”等成语,劝告他不要欺骗自己;这样催他们自新,教他们悔过,从思想上改变了对学习不正确的态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在静中休息、学习,还可以在动中娱乐、学习。如跳皮筋、踢毽子等有许多优美的的动作,把每一个动作都用成语或诗句命名,学生就容易理解成语、诗句的意思了。如:踢毽子叫“七上八下”,跳皮筋叫“循规蹈矩”弹球叫“弹指一挥间” „„
三、举办知识性竞赛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阶段性知识竞赛会给学生以力争上游的动力。如:举办智力竞赛。在野外设几条几百米长的跑道,途中设障碍物十几道智力测验题,谁先到达目的地谁为胜,这样,学生要想得到“冠军”称号,必须思想敏捷,平时多读、多看、多写、多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另外,举办“诗歌朗诵赛”、“绕口令赛”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举办“故事会赛”、“故事接龙赛”、“一分钟讲演赛”等等,借此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要求。
四、组织好语文兴趣小组
把爱好语文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方面发挥他们的特长,切磋,互帮互学,一方面兼以“小老师”的职责带动差等生。可以以板报为阵地定期刊登学生习作,交流写作体会等,说明写作要求,择优刊登,其他学生则在学习他人经验时,逐渐认识个人的不足,借鉴他人长处,为争取自己写出好文章“发表”,语文课上就会认真听讲,千方百计理通词句,多方面注意搜集素材,长此下去,驾驭语言的综合能力就会普遍提高。
五、设置问题信箱
设置问题信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写成问题卡投入箱内,定期开箱,对普遍性的问题,予以班内课堂解决,避免了学生想问,教师不在;教师在场学生已忘的缺点,解决了个别学生羞涩腼腆,不敢当场发问的问题。
不仅学习问题得到解决,且其它问题也得到妥善处置。如:学生对班内不满的现象,对老师有什么看法,对家长有什么要求,个人有什么心事等等,都可以投箱,使老师便于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解决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矛盾,从而使班内纪律大有好转,形成良好的学风。
总之,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轻松愉快,易于接受。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王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师生和家长的重视。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和整合——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粗浅的看法。旨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 一体化
一、新课标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解构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经历了新理念的洗礼。在尝试了各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之后,我们渐渐发现,仅仅依靠现行教材,过于局限,因此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对阅读要求的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然而,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内外活动却成为困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头痛问题。
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的确,现行的语文教育仿佛有被曲解化的倾向,许多教师对课内阅读知识十分重视。在农村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倾向更加突出。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与教学,都从生字、新词、重点句段分析、中心思想、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们进行课本上阅读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没错,毕竟我们的教育要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然而结果常常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讲了多少遍,而等遇到一篇课外的阅读篇目,学生们要么曲解中心,要么肢解其意,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学生们仍旧是大面积的失分,令人不胜烦恼。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这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中的“语文通病”。
三、什么是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论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对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叶圣陶曾说过:“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 在课内教学中,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有密切的协调性,相关性和可拓展性。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着眼当前的同时,必须面向未来。因此,努力推进农村小学生阅读教学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及整合,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有密切的协调性,相关性和可拓展性——及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而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关键。
四、怎样进行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应该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寻求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统一的联系。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节点与方法。
(一)搞好课内阅读教学与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平台,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阅读教学能力要求。通过教师创造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广泛性的阅读学习,不仅能有效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改善农村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与学单一枯燥的现状。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提倡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
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以每一单元为一个系统,以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为核心组织教学。单元主题好比一条线,课文好比线上的珍珠,以“线”串“珠”,及用大语文观统领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同时,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如我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样14课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以“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让学生默读《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再让学生轻声朗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两篇课文。读后,以“哪篇文章、哪个段落、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产生'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感情”为线索,分享讨论4个课时,之后,让学生自读与之配套的自读课文和配套练习里的4篇文章,还是以“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为主题,叉进行了4课时的分享讨论。在这8课时里,学生从这篇文章讨论到那篇文章,从课内讨论到课外,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进行着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接着,我用4课时,和学生一起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等3首诗歌。剩下2课时,学生做作业,我检测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效果异样的好。)
(二)以课内为基点,拓展课外阅读
1、从教材出发,进行阅读拓展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以课文为原点,以典型的课外文章为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圆圈式课外拓展阅读。(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向学生推荐初中课文《记金华双龙洞》;学了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海洋》一书;学了《小壁虎借尾巴》,推荐《尾巴的功能》等等。)
2、以活动带阅读
开展多种多样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推进与深化。
(三)重视活动与评价,促进阅读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点,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采用讲、展、赛的形式,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1)“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心得交流会;
(2)“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
(3)“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四)做好“读”与“写”相结合
“读”与“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阅读一体化,是写的基础;写作拓展化,是读的推进,是对读的再创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搞好“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也是巩固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的客观要求。
(1)写心得。把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或收获写下来,写成片段或一篇完整的文章;
(2)写摘录。;把自己在课内外阅读中得到的,有用的知识、奇闻佚事或异域风情等写出来,整理总结;
(3)写读后感。对自己读过的书进行评论、评价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是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和整合。这对于我们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要高度重视,更要把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农村实际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科学全面的语文阅读观,使乡村的孩子们,也能赶上时代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浪潮。
总而言之,若能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广泛而有机的衔接整合起来,使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的主动阅读和广泛交流代替教师的授课,让他们真正学
会读书、爱上读书和终身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给教师的建议》
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北京师范大学 苏霍姆林斯基 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