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导向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导向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确立并完善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实践导向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按照“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思路,分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资源、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监控、测量以及评价、反馈,将办学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师实践教学行为溶为一体,保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正处于向本科院校转型的过程中, 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质量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比如,对教育质量的概念认识不够清晰明确,将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又将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这种概念的不清,导致管理者单纯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考虑学校的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只强调对教学活动的质量监控, 而不能系统地考虑与教育教学质量相关的其它因素。
2.质量标准不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质量标准和监控过程两方面组成。质量标准是监控的依据和目标, 监控过程是对质量标准的实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评价标准定位不够准确, 往往照搬照套重点高校的评价标准,或是硬性套用上级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质量评价标准。对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不能科学合理地量化和确定权重指标。这导致评价指标不切合学校实际情况, 而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指标必然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质量监控过程存在缺失。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是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的一个过程, 对教学工作实施过程监控能及时掌握教学管理和各教学环节的基本情况, 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问题。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监控体系中,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监控范围较狭窄, 监控过程不平衡。如偏重于课堂教学的监控, 忽视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 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等);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严格, 对学生学习情况监控松弛等。(2)监控系统不完善,缺乏信息反馈环节。许多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流于形式, 不能将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向有关方面及时反馈,也不能将考核与教学管理中的其他环节相联系,监控职能延伸不够, 作用发挥欠佳,削减了监控工作在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有效调控。
二、建立实践导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般原则
实践导向应贯穿并体现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不仅涵盖独立的实践环节(专门的实践课程或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也包括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根本目的的、各种形式的课内实践(例如案例教学、决策模拟、图钉式教学等)。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考察对象、侧重理论讲述和教学环节完整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探讨新体系的覆盖范围、评价标准以及测量方式、反馈机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质量评价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的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族标准, 对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崭新理念与模式。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依据, 强调组织要及时不断地根据情况变化和顾客需要来调整目标和策略, 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是: 质量形成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任何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都是要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 要通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要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要使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定位、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各种要素以及教学活动都得到有效控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可分为标准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其中过程质量是将标准质量转化为结果质量的行为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对学校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监控。
为此,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上:第一, 要从源头上进行监控。对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规划完成、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等环节进行监控,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二,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与评价。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训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从实践教学条件、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等几方面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第三,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教” 和“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而且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对结果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离开了学生的参与, 教学质量改进就会落空。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 应该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2、能力导向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将其定义为各项评价指标,并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尽量做到考虑因素全面、评价指标设置客观。要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再到考试考核、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保证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操作。
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市属地方本科院校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坚持以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导,以之统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要从实际出发,面向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循序渐进,既有总体发展目标,又有阶段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由于各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师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需要的现实,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实践教学模式更趋于多样化。因此实践教学不可能采用统一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而应根据各校的自身现实情况,灵活调整。
三、实践导向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及内涵
实践导向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基本条件、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
(一)实践导向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评价
1、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教学素材等。
2、资金投入。包括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基本材料;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等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
3、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检查督导及评价制度;实践教学激励措施;实验教学教师(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实训室使用规则等。
4、实践教学文件。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5、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教师实践教学方法、能力与特色;教师社会服务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实践导向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评价
1、实践教学计划与组织。实践(实习)动员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部署、人员落实等。
2、实践教学活动实施。计划执行情况;学生、教师考勤;教学日志;实习日志;指导记录;过程检查记录;设施使用记录;设施利用率;实验室开放情况等。
3、实践教学资料完整、齐全与档案化管理;
4、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实践教学总结材料;实践教学改进计划;
5、课内实践的形式、活动及相关材料。
(三)实践导向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1、学生自我评价。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经验交流。
2、指导教师评价。实践作业、实习实验报告、论文等成绩评定、出勤率。
3、管理部门评价。学生实践活动参与率、学生满意度测评、实践教学督导检查评定、实践活动记录检查。
4、社会评价。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意见反馈、综合评价;校企互动情况一次就业率、学生各种获奖、能力证书等、教师实践教学科研成果、横向课题等;
在实际评价时,一级指标和各具体二级指标的分数分配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及权重系数,进而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能力的自评、学校管理部门考评和社会行业评价,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内容。
第二篇: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摘要:该文从当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的特殊性出发,认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后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形式及当前考核评价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反思,重点提出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大对教师组织策划及教学准备的考核和学生能力考核的细化量化,通过量化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关键词:电子商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302-02
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企业行业三大方面来构建。在这个体系中,发挥了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的作用。在技工院校里若将学生比作是产品,那么教师就好比是生产方,企业就好比是用户。如何生产出好的产品,怎样让产品受消费者用户满意,这是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另一角度来考虑,企业社会作为用户,他们也会对产品进行评价与考核,裁定产品的优良行等次。反过来,教师也会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考进。其结构图如下: 课程教学评价
1)专业教研室教学评价
专业教研主管对任课教师所进行的各教学专业内容实施情况做出不定期检查,做出评价并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一般的情况下学校以月为单位进行,检查的项目包括:各教师的教学进度执行情况、学生作业、公开课、听课、教案和教学课件,以及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
2)系部评价
系教学部门和教学巡视督导小组定期检查任课教师对各教学内容实施情况并做出评价,并对任课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形式是日常教学巡堂记录:每节课老师的教情、学生的学情及教学环境的安全情况,系相关领导的随堂听课,可以采取推门课、教学巡视形式,并讲巡视情况及时上传到学院OA系统,方便各部门查阅和参考,以月为单位,纳入系月度教学绩效考核中。
3)学院层面评价
学院教务处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实施各教学内容的情况作不定期检查并作评价。学校教务处组织院系二级相关人员,包括学生。进行教学检查并做出评价。
4)学生评价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作业布置、项目讲评、实训实操指导等各项教学活动做出评价,一般做法是由院教务处在指定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让学生在网上独立答卷。然后根据学生对各方面的评价进行网上数据对比,得出合理的分数,教务处在收集、处理、统计后,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系教学相关人员及教师本人。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过程考核为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结果考核作为课程完成后的综合考核。课程学习考核成绩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加权平均值,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成绩的权重为4∶6,即:各个任务考核的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结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结构图如下:过程考核
按照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在每个教学阶段都设计一份任务书作为学生作业,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工作任务书去完成作业。每位教师根据任务书中布置的任务进行设置,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过程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任务指向的职业能力掌握情况、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评价形式主要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方面组成:
1)单元性评价
在每一典型工作任务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任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具体要求及评价标准。比如可以采取以下的模块:
2)情感态度评比
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单元学习阶段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成绩占30%。可以从这几方面参考:学习态度、学习记录、听从老师安排、与他人合作、任务制定、流程操作、工作完成等方面。
3)终结性评价
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毕后,该课程学习也就结束,进行期末考试,内容重点强调综合性和实用性。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切实体现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终结性评价包括:学生对课程综合项目完成情况、课程指向的职业能力掌握情况及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以技能大赛、创新专题设计、PPT课件汇报、命题试卷等,考察学生对课程指向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从开始学习一个工作任务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价,最终目标是在完成该学习任务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各项专业技能完成该项任务。因此,教师针对各个学习情境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内容。首先,借助网络、工作页等教学载体实施“资讯讨论”,接着每个小组“制订计划”,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计划实施本学习情境,然后老师、学生对本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服务中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体现评价的实效性。结果考核
在完成一门所有教学课程内容之后,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按照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的掌握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课程考核,充分体现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的课程设计理念。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课程的成果考核成绩由知识(应知)、技能(应会)、综合实训三大部分组成。应知占20%,应会占30%,综合实训占50%。
1)应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可采用提问方式进行,也可以综合项目的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答辩,由教师及同学根据正确程度给出相应的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
2)应会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侧重于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的技能。可由教师、行业根据成果质量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可以电子商务行业环境,作业情境,模仿设置典型任务,让学生以音频或视频等电子形式的作品上交。
3)综合实训环节评价
在每次实训后,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书填写,其质量评价亦构成平时成绩主体之一;综合实训内容的考核重点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熟练应用程度,采用上机、现场情境、实务等考核方式,成绩占本部分的50%。企业行业评价
1)课程设置(10%)
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出发,审核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紧贴电子商务行业实际,课程有没有不合理情况,比如课程偏难、知识过旧与行业脱离;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操作训练安排合理性等方面。
2)实训平台(10%)
邀请企业专家或能手来校进行实训场所考察,对学校各种教学平台的功能作个全面系统的考核。实训场所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有可能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企业实战技能的训练。
3)学生技能与竞赛(30%)
企业专家与能手根据学生在技能节中表现,给予取予相应的评价与得分。
4)学生实习期间表现(50%)
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可以参照企业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个人总结(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纪律、工作态度、实践技能的掌握及收获体会等),实习现场考核(鉴定)意见及实习单位评价等项目来组织实施。
注:学生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评定。
当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调查,并结合多次亲身的实践教学体验,以答辩或者笔试等考核方式下,形成完整的学生知识体系,将评价的结果其量化成为考核数据,一方面便于对平时教学量化考核,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技能目标,方便专业老师找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总而言之,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批教学课堂一线的专业老师去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当前教学大纲,采用全方位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第三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构建原则、评价类型和全面、合理的认识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职教育的质量远不像其数量扩张那样令人满意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如何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己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看,各校都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就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专家以及同仁的指正。
一、构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要注重科学性,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评价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既能体现全面监控评价的思想,又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二)方向性与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照目标、标准教学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从而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内容是多样性的.既要评价教学过程。又要评价办学水平。既要评价进行校内评价,又要进行校外评价。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事中评价或过程评价,是一种为了实现反馈调控机能的评价,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终极性评价则是在全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起到判断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的三种类型中尤为重要。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校内、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和师生评管等,是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参与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培养目标,真正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评价应该是全员性、全程性、反馈性、整改性和发展性的过程,教务处为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校内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体系包括院领导、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及学生队伍等六个层次所组成。校外评价包括行业专家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采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或通过招生就业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评价的主体分别由学生、同行教师(教师自评)、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f通常由这几个评价主体的某种组合进行评价1,或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以使评价全面、公平、公正、合理。
(一)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全体学生对所有参加授课的教师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教学测评,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全院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领导评教制度
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定期的听推门课,并对领导听课次数进行要求,并填写并填写“听课记录本”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对被听课教师做出书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三)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由具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师中有一定群众威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退休专家或相应职称的管理干部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全院开设的所有课程范围内随机听课,听课可采取集体听课、集体评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随机、单独听课的方式。督导委员会成员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教务处,由教务处反馈到系部和教师本人,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期全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的教师享有一票否决权。
(四)建立同行评教制度
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学院规定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全体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要互相听取本教研室全部任课教师(含外聘教师)的课程,听课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同行评价结果
(五)建立教师自评制度
教师自评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师自评可以使教师能够认清本人的优缺点,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六)建立教师评学制度
建立教师评学体系,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掌控。每个学期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进行班风、学风和学习效果的评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反馈和改进。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七)建立师生评管制度
学校管理部门既是各项制度的制订人、执行人还是解释人,接收监督非常重要。师生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价,主要是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事故处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评价表、意见箱和院长邮箱等形式,被“点名”的管理部门要把处理内容及整改措施,及时发布,增强校务透明度,并加强教、学、管三方的沟通和联系。
(八)建立行业专家评教制度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专家组成社会评价组,对学校的主要教学文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九)建立毕业生评价制度
毕业生对学校的社会声誉、教学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基础设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与效果、学习氛围、素质教育效果、学校管理制度及措施进行评价。采用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评价表的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反馈.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十)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制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态度评价、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身心素质、职业素质、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相符程度的评价.并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
四、评价的作用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去改进。”无论对教学质量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还是对教学质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都离不开经常性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决策的正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评价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评价所得的结果可以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信息,评价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发被评价者的竞争意识,使被评价者可以扬长避短,起到改进工作和发扬成绩的作用。二是调节作用。教学评价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诊断作用。教学评价为教师判断其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补救措施。四是管理作用。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在客观上能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鉴定的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五是发展作用。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利用.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篇: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宋海涛 何丽 刘胜达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2期
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招生人数时,必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工作不仅关乎招生,而且是对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家长及社会期望的交代。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经过几年努力,探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内涵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外延学生就业率的提高。笔者认为,民办本科财会专业应以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培养为核心,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构建强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间断的实习、实训和理论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等手段,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概述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二)财会人才及其竞争力分析 会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复合型的财会人才。财会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增强竞争力需要是财会专业学生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技能,并以此为核心,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再次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精耕细作”,整理出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企业需要人才技能及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如图2。
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普通高校财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21世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财务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综合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商务应用型财会人才。
(二)实训课程体系建立 根据现代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设置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体系:主干课程通过单项实训加强基础性训练;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锻炼,业务素质验证及提高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检验。
(1)主干课程——单项实训。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十门课程,每门课程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学时外,还要根据校内实训环节的设置,配有相应的实训学时。主干课程的实训主要解决财会人才知识结构中会计核算程序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同时也满足企业人才技能需要的第二层次——知识水平和第三层次——实践经验储备这两大方面的问题。从实训方式上,可将单项实训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如图3)。
(2)专业能力——综合实训。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案例》、《纳税实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实训》六门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大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作为支撑,这些综合能力实训课程,打破了单项实训的课程界限,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所学的每门独立课程变的相互连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需要用到《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通论》、《公司财务》等课程知识;《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掌握《Excel办公软件》、《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课程的知识;《纳税实训》需以《税法》、《税务筹划》、《财务管理软件》等课程为基础,重点解决企业报税的问题。
(3)业务素质——职业资格证培训。民办本科院校是介于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所以除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外,还必须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因而,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将职业资格培养写入教学计划,可设置ERP应用资格证培训、理财规划师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争取使学生在毕业前,全部获得会计上岗证,有条件的同学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并鼓励同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需要人才的五个方面技能为核心,进行财会人才专业培养,实行“宽口径、全方位、多循环、强技能”的实践教学仿真模拟培养模式。
(1)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提高知识水平。民办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商务应用型人才,应打破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细分,倡导“大会计”观念,尽量淡化专业界限,使有志于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也使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多的了解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后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可以采取“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科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例如: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管理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等课程都增
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设置的实验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增加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实训课程增加会计核算程序,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方便的获取会计信息;会计学专业同样也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信息流管理向资金流控制转移。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提供了必要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增强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必须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际工作,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并在学期末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第二学期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学期末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登记账簿,填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在学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通论》等基础课程后,从大二下学期暑假开始,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实习形式,有目的、有重点、有批次的将学生输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务操作。返校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通过校外实习,鼓励学生到实际工作去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回到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院的就业率。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3)多循环的实践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学习知识并掌握技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竞争力,这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反复地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必须实行“多学科、多循环的实训教学”。从大一至大三每学期都开设实训课程,贯彻“实践教学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思想,如图4所示:
(4)强技能的实践目标——升华工作业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都会对财会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往往学生在大
一、大二学习的知识,在大四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为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大四上学期继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综合分析”、“纳税实训”、“就业指导”等课程。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毕业实习工作,强调指导教师负责制,要求实习教师跟踪学生的实习全过程,并对其实习工作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践素材。通过强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竞争力,升华其工作业绩。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创新性实验环节可以是各种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创业大赛、专业社会调查和学术研讨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社会调查或学术研讨,借助于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理论知识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社会专业实务知识的了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市场商务模拟实验环节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营网站创办虚拟公司和投资证券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模拟实务操作,亲自参与经营、会计核算和投资决策,结合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模拟报税、纳税筹划、财务诊断与咨询、注册会计师模拟审计等。当然,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需要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结合理论教学进度,考虑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在规律及企业与
社会的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和学分分配、学期进度安排、实践环节的协调等。突出体现在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比重。
三、基于人才竞争力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校内组织管理体制 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并能够上下协调。实践教学应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科负责监督和协调,系里设置专业的实习实训教研室具体操作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这样就可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三个层次相互协调,信息互通,积极提升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二)建立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料 一是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民办院校现阶段所采用的教材普遍为重点大学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丰富且知识点偏难,侧重理论研究且轻视实践内容。因此,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财会教材。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如财务会计课程,应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二是各种案例、实验项目、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1)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教学对于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增强其今后遇到类似财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案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经常追踪在经济领域发生的最新财务事件,结合理论教学,并制作PPT,图、表结合进行阐述,教学准备工作较为繁重。(2)编写相应课程的实验项目,形成实验模块,列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自主去完成。(3)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实训可以将多门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合并为一门实训课程,如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案例实训可以包含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及国际财务管理的案例等。
(三)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作用 一方面,应建立和健全校内实验室。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至少应具备四个校内实验室:手工做账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1)手工实验室。由于财会本科专业知识要以会计学知识作为基础,而且绝大部分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在企业做出纳,因此,在学习完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必须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熟知会计处理的流程,手工做账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门实践技能课程。(2)沙盘模拟实验室。财会专业本科生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构造;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会中的重要性;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投资方向。在校内实训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引进“沙盘模拟对抗实训”,使学生在分组对抗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好的体会财会的四大模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而且,由于每个小组的同学需要扮演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求知欲望。(3)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财务的信息化。财会专业的核
心课“财务管理软件”、“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配合“手工做账”实训的信息化处理课程都需要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完成。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企业的融、投资活动需要在资本市场上完成,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等金融类课程,需要建设模拟股票交易大厅,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增强学生操作股票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问题,组织学生学年与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2)合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可以把校友请进来座谈讨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既节约资源,培养学生,又能沟通感情。同时,也可以请校友联系在校生的实习,到校友的单位进行具体实践工作。
[本文系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6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中福、郭亦玮、龙成凤:《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0第34期。
[2]赵康、张叶子:《构建“两多一统一”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4期。
(编辑 熊年春)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建,即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推荐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实践教学安排,倡导开设“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希望专业教师联合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度,尽量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116-02
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型管理学科,“应用型”是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最主要特色。会计应用型人才强调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一、现有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这种方式较之纯粹的理论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各院校虽然在设置名称和时间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践内容与操作技能。同时,实践教学资料倾向于仿真,一般要求模拟企业真实经营,所用的凭证、账簿、表格及其他办公用品也是平常企业会计工作所通用的。不同的课程,实践内容侧重点不同。从普遍开设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往往模拟一家工业企业,选择一定时期的几十至上百笔基本经济业务,内容多涉及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室。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很重视校企合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拥有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便于将学生分阶段分小组安排到校外企事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校外实践。
二、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过于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混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凸显自己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至于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被简单化,混淆了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概念,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如何分析、解决的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总结,提高对原有理论的理解能力,忽略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过于侧重会计核算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一个误区,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围绕会计核算,忽略了其他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可以看到,一般的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审计实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践的核心工作要么是会计核算,要么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必须先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进行其他内容的实践,这使得会计核算占据了专业实践过多的时间。
(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倚重仿真度
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校内实践基地仿真度越高,越能训练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原因有二:其一,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略有不同。校内实践基地一般只能选取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不可能对所有不同行业进行模仿。从成本效率角度来讲,模仿所有行业的经营是不可取的。如此,也只能训练学生某一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能力。其二,仿真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只是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业务资料,没法体现会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仍然无法处理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大打折扣。
三、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合理有序地设置会计实践教学课程
1.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判断能否设置本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所谓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即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基本技能掌握要求,分课程专项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该课程前半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后半部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结合后半部分内容的特点,可以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各部分内容理论授课完毕时,设置该部分内容的专项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应紧扣该部分教学重点及基本技能掌握要求,有利于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整个课程授课完毕后,进行专门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将课程所有内容都涵盖在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校外实习充分利用“短学期”。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一般随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即课程安排在哪个学期,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安排在该学期。所谓“短学期”,即春季学期结束后,在放暑假之前专门安排2周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短学期”校外实习学生分小组进行,主要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类的实习为主,根据相关学期课程设置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的校外实习,作为相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辅助实习。
3.利用相关竞赛进行“逆向实习”。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上的课程实践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应充分利用各种创业竞赛的机会。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竞赛,因为这些是创业型竞赛,计划书的内容一定会涉及财务,包括如何筹资,如何预测收入、费用,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等,涉及财务管理中筹资、盈利能力分析、可行性分析,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等知识。竞赛计划书的编写,不同于常规实践教学。常规实践教学都提供实践资料,告诉学生经营活动情况,处理已知数据,而编写竞赛计划书,要根据项目情况自己去预测数据(比如从市场销售预测出发,根据销售数据推测产品生产数量,根据产品生产数量推测所需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情况推测所需机器设备、人工等)。这种实践更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更能学会细致思考,综合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优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所谓“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是指编写的教材应尽可能涉及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将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合起来,编制出一套可以根据各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分解为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也可以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资料。教材编写选择同一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涉及企业产、供、销各个阶段的会计业务,还要考虑到涉税业务处理,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个小税种等,按相关课程分块编写,共同的内容统一编写。这样可以选取其中一块作为课程实践教学资料,又可以全部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资料。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计综合实践教学的成果作为审计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财务管理相关指标分析的资料。使用此种实践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减少会计核算时间,同时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各专业课程的知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2.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灵活度。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只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不像以往的实践教材,每笔经济业务都提供提示性的描述,锻炼学生通过原始凭证去推断发生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同时反过来锻炼学生思考发生某种经济业务,需要提供哪些原始凭证才符合凭证完整性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凭证、账簿的种类。让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已售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让学生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核算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何影响。
(三)完善会计实践环境
1.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在会计实践环境的建设上,不应一味强调仿真性,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强化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化,注重对各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2.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财务数据的机密性,一般本科院校所设计的“顶岗实习”往往很难成行。所以,可以扬长避短,校外实习时,不一定需要学生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是作为旁观者对相关工作进行观察、了解、思考,作为相关课程的辅助实习。例如,让学生看看旧的财务资料、企业的财务制度内容、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分工和操作,以及会计人员如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X
参考文献:
1.崔艳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3,(2).2.魏玮.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课程相融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视界,2012,(20).3.戚少丽,王海霞,裴淑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