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20: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第一篇: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

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渐降低,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游戏作为精神文化物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电子竞技和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游戏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暴雪、EA等国际知名游戏公司的成功奠定了整个游戏行业巨大的产业价值,游戏美术设计师也变成了21世纪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职业。为了培养优质的游戏美术设计人才,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游戏艺术设计游戏美术设计师课程项目一体化

一、人才培养对于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想要取得发展和突破的产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参与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更需要的是对产业发展起到滋养作用的社会大环境和人才的充实。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与其他产业平稳的发展状态相比,游戏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尽管如此,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依靠的人才输出现状依然十分尴尬,游戏人才的稀缺是制约游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上层建筑,游戏产业不仅需要能够驾驭市场经营的管理运营人才,更需要精通技术富有创意的游戏美术设计师。

中国游戏产业在发展的历程中,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怎样研发出印有“Designed in China”标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游戏,怎样开拓世界游戏市场,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与多元化的玩家需求,中国游戏产业的未来着实充满了探索。想要真正将“Designed in China”印得深刻、清晰,属于中国的游戏发展之路需要的是产业上的成熟,需要的是人才。

二、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2012年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研究报告称,游戏行业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之一,每年都有超过250亿美元的收入,直接和间接雇佣的劳动力超过12万人次。在日本,数字媒体、网络游戏等产业已经超过钢铁铸造业两倍以上,成为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目前,中国的游戏产业以每年产值近50%的增长率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发展潜质的游戏市场。培养适用于市场的游戏美术设计人才既是全球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成为国家游戏艺术产业先行者的契机。为了填补游戏产业市场的人才缺口,国内各本科院校相继开办了新媒体艺术、游戏美术设计等专业,然而由于传统的高校育人体制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造成高校与企业严重脱节,即使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毕业生投入到游戏产业中来,但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却是凤毛麟角。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多地向实践能力上倾斜,将人才培养融入到整个游戏产业链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大学学历教育、职业化的企业培训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的企业化实践是当前针对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勇于肩负起在中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国游戏产业才会在全球游戏产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企业资源的引进与教学实训实验基地的建立。目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为了增强教学师资力量,从企业中引入了高端的游戏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依靠学校的定向人才资源这一优势,学校引进了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游戏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学校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与大连斯芬克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手机游戏实验教学实训基地”,与沈阳蓝火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三维游戏实验实践基地”,与大连博涛多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游戏专业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形成了三个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实践基地。企业实训实验基地的建立和高端技术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游戏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实验教学投入和平台建设上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

2.将企业的项目制作流程引入教学环节,实现课程实验环节实战化。将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项目分解到整个游戏专业的课程群中,再由课程群中的核心主干课、主干课,按照项目的具体内容承担项目所涉及知识点的课程教学环节以及对项目进行设计,项目的制作将会从核心主干课和主干课中演化出来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中进行实施并最终运行。游戏美术的制作流程分为游戏原画设定、游戏三维制作、角色动作调节、特效制作、游戏界面设计等,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游戏美术制作的流程安排到教学实践环节中,按照这种层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同时自然就了解和熟悉企业的项目运作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游戏美术实际制作项目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学生在递进式的课程实践环节中能够始终保持极强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在项目的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相互交叉融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整个课程群中知识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3.实现课程成果物的产品化,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将项目任务制度化,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制定项目制作流程图、项目制作时间燃烧图、项目分工表、项目具体实施计划表,参照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度,将这些落实到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的实践环节中去。在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分工就是实际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岗位分工,行业的技术制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被引入到课程教学的考核中,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物的标准十分明确。学生的最终课程成果物都是严格按照行业成熟产品的标准进行设计、制作和整合的,因此各个项目环节的课程成果物实现了艺术到商业的转化,并且形成了项目制作的流程化和规模化。

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游戏专业的人才质量。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游戏美术设计师。

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第二篇: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艺术设计系 高鹏

内容摘要: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如何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群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围绕我院艺术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关键词:项目工作室 教学体系 标准

随着我院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已从基础能力设施的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围绕的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等整个教学体系的建设,随着“职业素养教育包”、“职业发展教育包”、“职业技能教育包”的形成完善,就此,我院职业教育教学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架,如“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引领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其理论构架在各专业的应用将逐步取得系统的成果,各专业的教学体系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其他专业群的建设发展一样,是经历了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的过程,在发展成类型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新的、符合我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成为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重点。

构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涉及到两个核心概念,即教学体系和项目工作室。

对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我们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所得理论尽管所使用的概念不一,但其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我系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应面向职业,与企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这一取向是符合当前我院我系发展现状的,但没有建构一个能被广泛认同的概念,系统地探索其理论框架,以致无法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群关于项目工作室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在我国,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相继推出了一些工作室,工作室由一名学术带头人主持,带领若干名学术倾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具有学术特色的教学实体,对在本工作室工作在编的学生实施教学。在学院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先进行设计基础教学,后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大多是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然而,这种工作室教学主要是以主持人及合作者的学术结构作为教学依据,从而与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室教学目前还停留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上,在引进项目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受到学院品牌效应及项目引进的时段制约,尚不能形成完整的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开发的教学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设计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的,包豪斯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影响了现代大多数欧洲应用技术类大学(类似我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实行院企合作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300多个教师中70%为专职教师,30%左右为课程教师,聘任的教师来自加拿大、意大利等,聘请来自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对一个学校的学科发展是极有帮助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以课题结合社会设计项目来实施的。

以上国外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联系,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模式。这些教学体系给予了我院艺术设计群教育教学构建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及发展借鉴的模板。

构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对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伙伴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变成了主角,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动、自主地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的意识与调整,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受动性与依附性。在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和创造。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

项目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是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考核的教学体系。

第一,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是应对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而探索、实施的。目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在不断地细化,各岗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相对独立的态势,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将一部分岗位的任务进行外包完成,整体的项目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各岗位的协调与整合,待所有岗位任务完成再整合为一个完整成果提交给业主。由于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设计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非集约形式,这意味着岗位点不断细分的同时,设计企业还要求设计从业者具备整体的设计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给予了我院艺术设计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新的命题。因此,构建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群标准,成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新专业标准的实施最根本的支撑点在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如何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项目工作室的设立应以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点作为依据,每个项目工作室及一个岗位点,为应对设计行业、企业分工日益细分的趋势,我们必须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构建成为整个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题真做”;由于项目的时效性(例如,每年的家装项目都是从春季开始),一些项目的引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与课程同步。从而,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室必须具备相关项目的深度开发能力,完善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即能够做到“真题假做”。

第三,在新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标准建立的同时,我们还要有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管理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现状,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互式、互动性教学。一方面,“小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来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得到训练。而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小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坚持“赏识教育”,即用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提升我院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而是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用导入真实项目的手法开展教学。真实项目的导入必须是针对相应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此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因为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成为设计公司的经理,引导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也可以成为甲方的设计顾问,督促和监督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的项目设计,给予指导。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成为设计师,需要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项目的完成贡献智慧。在这里,工作室的空间氛围为实现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保证。

在教学评价上,一是采用课程展示制,将一门课程完成后学生所做的项目作业集中展示出来,用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价,这侧重于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工作室对他们的意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都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包含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设计成果的评价等。

第四,作为一个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系,要求的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是整个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兼职教师是学校与社会企业沟通的优质通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进企业优秀设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也是学校打破社会企业壁垒的最好手段之一。体系所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高规格的,在行业有影响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而言之,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群必须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寻找一条既符合我院教育规律,又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发展道路;2.在“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框架下,打造从项目引进——项目开发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完整教学链;3.构建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形成以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工作室为单位,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第三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张斌a,邱致燕b,王叶飞a,罗银屏a

(湖南中医药大学a.人文社科学院;b.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应用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对实践性、应用性要求突出,实践能力是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进而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最后提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展校园特色和创新性主题活动,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希望可以对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教育部青年课题(EIA1304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立项课题(XJK014BGD05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3B08,13YBB168);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SK3045);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3年223号)

作者简介:张斌(1983-),男,江西东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评估研究。

通讯作者:邱致燕(1983-),女,江西赣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本身也包括了心理学的很多分支科目,本专业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强的心理学人才,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测评、人力资源测评等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所以,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培养目标过于单

一、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轨。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

之后,难以胜任其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薄弱。对于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不能很好地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各职能部门所需的素质不匹配,致使许多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而公司又缺乏人才。目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和技能培养环节薄弱。

当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心理学应用技能,尤其是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调查得出,40%的专家学者对于当前我国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训练状况不满,专家们普遍反映他们缺乏实践技巧和经验,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上述两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这一弊端直接影响了我国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

(一)固有模式的桎梏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业只设立在师范大学或者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中,医学院校从2001年开始才有部分院校引进该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受教育学科影响较深,理论性培养环节较多,忽略了心理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新增该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大多与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尽管大多院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色申报不同师范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根据新申报专业不同于传统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和教育的特性,强调应用型和技术型,但其培养方案的制订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

(二)师资力量薄弱

现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一个老师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有很多医学院校直接外聘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师。况且高校应用心理学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受传统心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影响,其自身的运用实践能力不够,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进行良好的引导。而年龄较长、职称较高和资历较老的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来自其他专业,属于半路出家,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专业技能薄弱,能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拥有博士学位,具有较为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是往往教学经验欠佳,能够给予学生的实践知识少。虽然新老教师的搭配可以形成互补,但是整体较弱的师资状况限制了应用心理学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办学条件跟不上实际需求

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的要求比较高,而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少,达不到需求。医学院校由于开设应用心理学时间不是很长,对该专业的重视度不够,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当然优先考虑医学专业的学生利益,使得心理学更加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况且新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为地方本科院校,受地域限制,本

身条件不足,资源有限,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只能采取多组学生在一起上课的实验方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很多开办心理学专业的地方院校购置的实验设备性能差,只能满足于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索和独立设计实验,达不到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标准,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不够完善的教学体制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不足,大学期间只要相应学分达到标准就可以,对学生的实践学分没有相应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理论记忆多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身动手需求少,找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对本专业失去兴趣。

(五)学生自身缺乏实践精神

从应用心理学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心态浮躁,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

足也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在国家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注重外在荣誉的包装,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目前培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考核而学习,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素质培养,在实践能力运用方面严重不足,属于完全的高分低能型,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心理学专业,也是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与理论知识相匹配,注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块,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体系中应该多以探索性、综合性的实验为主,鼓励学生主动

探索。要将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

1.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1)专业素养方面。根据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应该以基础知识加专业训练为主。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扩展课程,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基本途径,专业训练要求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激发学生的创新与运用能力。(2)专业技能方面。应用型人才要以心理学应用技能为基础。设置专业技能课包括心理辅导训练、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干预技术等,实践教学环节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以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验开展方面。学生应该掌握本科课程的基本教学实验手段、方法及技能,能熟悉运用基础实验,构建综合和创新实验。结合各科课程的先

后,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实验课程应当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在实验以及实践过程中方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实验课程既有利于记忆,也有利于需要用的时候得心应手。(4)实习实训方面。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专业知识为目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专业课程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合理分配,增加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学习,支持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见习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5)毕业论文方面。在学生大四的实习阶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习阶段,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去最终解决问题。鼓励学

生大胆创新,选择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研究课题。(6)职业化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职业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职业素质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通用素质包括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专项能力主要包括个人特长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7)科研创新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在校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教师的课题组。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将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参加课题纳入学生创新学分管理,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专业技能的提高。(1)加强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应该大力度建设与完善实验室。实验室是见习、实践教

学的重要资源,高校应该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项目,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保障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还可以将校外资源整合到实验室开放项目中,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合理开展心理学研究。(2)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服务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建设一支服务能力突出、行业分布合理的实践基地,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基地场所,如精神病院、监狱、劳教所、中小学教育机构、心理咨询门诊,人才测评与咨询机构,如人才市场、公司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使学生的见习、实习得以保障,了解心理学应用的不同层面和机构,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3)校内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需要经常更新自身的实践技能。校

外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技能,他们了解社会市场的需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4)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情境模拟体验:学生根据案例角色的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活动,体验并分析其心理特点。②行为体验: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双主体学导式教学观,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行为再现形式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5)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室开放、本科生导师制等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从中学习科研的选题、设计及撰写方法,从而培养科研思维。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兴趣科研项目,并配以导师,通

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二)设计并开展校园特色和创新性主题活动

首先,通过前期调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以“体验生活、心理感应”为主题,开展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分析。

2.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以“我爱我,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

4.以“增强团体协作意识、提升团体辅导技能”为主题,开展心理拓展活动策划及实施大赛。

5.以“理解角色、扮演角色”为主题,开展心理情境剧汇演。

6.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为主题开展模拟招聘活动。

此外,还可以考虑研究型实践教学。学生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训练过程,可以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指导高年级大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导师指导下,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及学术性会议,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2]李国强,王旭红。应用心理学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

[3]张素玲。关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

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

[5]高立群,彭聃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6]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7]辛勇。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4)。

[8] 吴真,李洁,鲁迟。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9]陶莉,邬贤斌,彭小燕,蒲雁,印琼,李荔,黄宜娥。护理核心能力的界定及其结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4)。

第四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张丹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6期

【摘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及保障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十二五”期间,国内工业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产业优势将不断增强,因此,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电气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这就预示着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注重专业知识转化为注重专业能力,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有机联系整体,从根本上讲,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系统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就是确立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制定评价方式、提供保障措施的过程。按着传统的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是为专业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实践教学往往不成体系而是夹杂在专业理论教学当中,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学到的技能是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难适应岗位需要,要重新进行再培训。因此,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究,认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职业标准为基础,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其主导是专业培养目标,而专业培养目标是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标准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具体化为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岗位能力,从而制定出本专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结构,同时又取决于这些体系的功能水平,在整个体系中起驱动作用。对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其目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

1.总体目标

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职业能力,能够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水平。

2.具体目标

依据电工职业标准,我们把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具体目标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

(1)熟练掌握从事电气类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电工工具、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电子焊接工艺方法,导线的连接方法与室内线路的布线工艺等,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掌握各类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方法,学会调试、操作由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构成的各种控制电路,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掌握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相关的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包括企业配电系统的操作方法,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方法,智能楼宇设备布线与保护方法,电梯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以目标体系为引领,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下转封三)(上接第196页)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受动作用。因此,内容体系的确立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划分实践教学内容模块,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实训任务,做到需要什么,教什么,按专业大类将实践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进行划分,各层次内容应呈递阶型。根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可划分为四个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专门化拓展技能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其内容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1.基本技能实训模块

本模块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基础实训的相关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电气工作必备的测量、安装、调试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与从事本专业工作、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2.专项技能实训模块

本模块涉及了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主干实训内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及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专门化拓展技能模块

本模块是拓展学生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实训内容,包涵了在从事电气类职业类别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专门化拓展技能训练,可以缩短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4.岗位技能模块

本模块是学生通过企业生产实习,掌握电气类岗位或岗位群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三、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与传统理论教学在方式和目的上都有较大区别。而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都是以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转化而来的,其中的一些指标和要素并非实践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不能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征,无法科学客观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建立能够凸显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制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评价内容,体现全面性

评价内容不能仅仅体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制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所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为标准,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大纲的规定,考核学生对本工种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核学生遵守工艺规程、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的劳动态度等职业道德的情况;考核学生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评价形式,体现多样性

我们现行的评价形式大部分还是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形式首先要考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成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对课程的参与程度等。其次,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口头、书面或者成果展示等形式,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完成任务后,通过学生的作品或者报告,给予一定的成绩。最后,实践教学评价不同于理论考核,仅凭期中、期末两次成绩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应当把课题考核与模块考核结合在一起,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训课题,教师要根据操作要求、评分标准,记一次成绩,并记录在学生的实训报告中,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由教师根据该阶段的实训大纲内容确定考题,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体现多元性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殊性,所以其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除了学生、任课教师、听课教师、职能部门外,还应包含社会、企业等重要主体。同时,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其实践教学环节时间长且形式多样,除校内完成的实践活动外,更有大量在校外完成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教育培养环节,因此,也应将这些环节纳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来,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效。

四、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由专兼职教师、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它对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保障作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同时决定着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程度,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应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精通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人力保障,因此,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电工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开展教师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能工巧匠到校兼职,充实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2.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投资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资资源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能够正常进行的物质保障,目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鼓励中职学校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在校内建立设施完备的、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在校外,选择电气装备水平高、电工岗位多、电气技术应用广泛的企业,与之积极合作,建立稳定的、切实满足学生专业需要的实训基地。

3.构建仿真性实训实习环境,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仿真性实训实习环境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仿未来岗位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任务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按照企业“5S”管理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因此,实训过程即是工作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缩短了学校与未来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也不例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大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多岗适应”的电气类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第1版)[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5.[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3]龚文.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开发论(第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第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第五篇:关于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王学春,石运芝,马敏,韩子强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271016)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主旋律,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是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医学实践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实践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树立全新的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理念、构建现代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多层面、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全新的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育理念

1.高度重视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是时代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研究日新月异,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人类未来和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主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实践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论是培养的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离不开实践实验教学。有学者呼吁要“像重视课堂教学那样重视实践教学”。医学实践实验教学已不再单纯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是和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是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而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从本质上讲,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索未知、检

验假说和证实真理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医学实践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自主设计、亲身操作实验项目,才能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涉及医学实践实验教学课堂内外、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

1.校、系层面,加大对医学实践实验教学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为建立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医学实践实验教学的保障。在师资队伍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吸引高学历人才充实到医学实践教学队伍中来,目前我校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老师超过50%。设立“责任教授岗”,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投入到医学实践教学工作。学校在各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研究所等,设立责任教授岗位,给予责任教授岗位补贴,要求有较高学术造诣,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践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及人才培养工作。我校现有山东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泰山学者岗”特聘教授1名,校级“责任教授岗”17名。已实现“责任教授”进驻实验室,充分发挥了人才优势,加强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了践实验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举行践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实验教案评选活动和青年教师实践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普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实验教学能力。

以学生为本,构建“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将过去按照单一课程分支结构划分的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转变为方法多样化、高技术化、有时代特征的专题结构实践实验教学模式,每个专题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其分割成内容相对独立、互相联系的模块,形成内容统一、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结构化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将全校42个实验室按功能和学科类别,进行了合并和重组,有效地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和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实验室又按照“基础演示实验室、综合和设计实验室、课题研究型实验室”进行了分层次建设。新的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教学,使实验课形成一个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多层次、逐级提高的课程体系。学校将所有医学实践实验教学资源向学生实

行了全方位开放,学生除完成必修的实验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层次高的实验课程或参加创新基地的各种实践活动。各教学院部系还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实验室开放带来的计划外材料费用和给予教师指导学生开放实验室相应的工作量补贴,以激发和提高实验室人员以及指导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制约实验室开放中的难点问题。

优良的实验设施与教学条件是实施高水平实践实验教学的坚实平台。学校先后投资建立了九个现代化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和35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不断增加实体标本、数字标本和模型等实验用教具和仪器设备。仅我校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就拥有包括荧光实时定量PCR仪、多功能荧光酶标仪、美国Bio-Ra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等在内的价值2000多万元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

2.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医学实践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医学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多个方面[1-2]。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创新医学实验内容,通过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②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③不断改进和优化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情境式和PBL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④切实履行本科生导师职责,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如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校级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等)的全程指导。从查阅文献、课题立项、课题实施、实验数据的整理和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⑤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部分科学实验,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⑦改进医学实践实验教学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增加实践实验教学考试成绩在学生成绩中所占的权重;⑧设立学生“创新学分”,学生根据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成绩获得相应学分,并记入个人成绩档案,作为学年评优、评奖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等的参考,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3.提倡学生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1984年美国高质量研究小组就发表报告,提出了“学生投身学习”的概念,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主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外因最终都要通过“自己”这个内因发挥作用。21世纪医学模式发生根本转变,未来所需求的医生是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从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开始,就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的学习特点,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志趣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种创新活动中硕果累累,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均位居首位。如在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管理学院赵帅等同学的作品《岱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王丽杰等同学的作品《天成绿色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一等奖;在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我校共有10件作品进入决赛并全部获奖,其中马建等同学的作品“山地救援担架”、田忠洋等同学的作品“应急逃生防护网”分别获得一等奖,李霞等同学的作品“视力适应仪”、陈毅哲等同学的作品“家用太阳能辅助供暖系统”、唐志华等同学的作品“背部按摩式多功能椭圆护理床”、张笃光等同学的作品“简易救灾帐篷”分别获得二等奖等。另外有多名同学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通过专家鉴定,其中97级影像医学本科1班刘海宽同学的《星形测试卡测试屏片系统MTF的研究与应用》,被泰安市科技局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我校已有数百篇本科生科研论文在国内正规期刊上发表。

总之,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加强师资培训以使实践实验教学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科研动态、掌握最新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方面;加强对医学实践实验教学的研究、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开展有效教学方面;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个体性、主动性、内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福娣.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南平师专学报, 2002, 21(4): 93-95.[2]岳娟娟, 李碧元, 刘卫东, 等.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7): 136-138.[作者简介]王学春,男,医学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和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项目号2009075)

下载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