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第一篇: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吴朝海,巨秀婷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针对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校企合作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并对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校企合作模式下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花卉学;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4)24-0050-02 收稿日期:2014-10-21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朝海(1973-),男(土族),青海互助县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花卉栽培生理及教学工作。

花卉学是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观赏园艺专业和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栽培繁殖以及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面对花卉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减轻学生就业压力、推动花卉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挑战,笔者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1花卉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花卉学教学从教学手段、方法及实验条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更多体现出教学局部细节的变化,而整体教学质量效果不甚明显。

目前,在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就业单位找不到足够合适的人选、可是大量应届大学生却找不到合适单位以及农民工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在应届大学生中找不到工作的大多数是本科院校学生,这种就业市场错位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于社会对所需人才的现实要求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间出现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为本科生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工作经验少、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差,企业不愿付出太多培训成本为其提供就业机会。

显然,这对高等本科教育就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果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那么学生实践能力太差,反之轻理论重实践会造成其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之间界限不明确。因此,本科教学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协调以及实践教学质量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紧密关系问题必须予以处理妥当。

校企合作办学思路的提出主要是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构建的教学模式,但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深入程度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在原有只在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校企资源,深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花卉学课程教学和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紧密结合,针对重构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尝试,进而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奠定实验基础。

2花卉学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花卉学课程体系构建内容以课程培养基本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企业资源,达到通过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确定[1]。

2.1理论教学模式构建

理论知识掌握是本科生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在理论教学模式构建中,笔者采取了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讲台的双师型制师资模式,即将企业具有高级职称、实践能力强、市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课堂教学。花卉学理论部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此部分发挥学校老师有较完备理论知识的的优势,由学校老师讲解;而各论针对具体花卉进行讲解,更偏向于总论学习部分在花卉当中的应用,强调温度、光照、水分、气体、肥料等生长因子对花卉生长的影响及应用,此部分内容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应当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发挥企业人员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优势,对于国内外花卉生产、经营、销售市场以及反映最新市场动态的内容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解,达到一种总论和各论讲解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目的。

2.2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实验教学一改原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模式,主要以综合性实验教学为主,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综合性实验设计尤为重要。依托企业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基质资源、实验材料充足、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设施完善的优点,将无土栽培基质配制、基质理化性质测定以及穴盘育苗、定植、扦插繁殖、管理养护等多个实验进行整合,学生从最基本的基质配制做起,经历从种子识别、育苗、定植、繁殖、管理等生产过程。同时,利用企业花卉种类多的优势,综合性大实验的设计尽可能涉及到多种花卉,通过花卉生产周期的掌握,懂得生产各阶段花卉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因子对花卉生长的影响,达到既学习了实验、又懂得生产全过程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2.3实习及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实习、实训是对于所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全面的检验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中最实用、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花卉学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和参观实习。通过认识实习,全面掌握花卉特征,科属、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应用,老师通过讲解识别各种花卉特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完成校园内外花卉的识别实习,企业发挥销售平台花卉种类繁多、科属齐全、品种各异的功能,帮助完成常见家庭养植花卉的识别和插花的实习;园林花卉布置参观实习主要是了解观光农业和生态餐厅主要花卉的配制,公园、广场、街道花坛花卉的配制、应用由老师配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通过此部分实习,对园林花卉的布置和应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切花综合训练和盆花综合训练是实训课的主要内容,但这2种训练的季节性较强,因此在教师和企业技术员的带领下抓住季节性的特点,在不同花卉生产的育苗期、苗期、定植期(上盆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采收期,在教师和技术员的指导下不定期采取模拟承包的形式完成相应的训练,即生产劳动和专业劳动训练相结合,以达到系统实训的目的。

2.4考核体系构建

花卉学课程的成绩由平时、实验、实习和期末部分组成;笔者在期末试卷出题过程中,逐渐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性试题的力度和范围占总试卷50%以上的比例,减少了死记硬背概念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概念性知识的考核主要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平时成绩除考勤外,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开学初各自在宿舍种植一盆花,在期末时各自将花搬到教室进行展示、评比和讲解,从科属形态特征、种子或种苗的来源,生态习性、养护过程及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和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同时邀请企业技术员参加交流,对部分同学提问做集中答疑,对于学生自种花卉通过教师打分、企业技术员打分、学生自评三者相结合的评分模式,和考勤成绩一起综合评定后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实验和实习部分的考核中,实验和实习报告只做为一种参考,重点考核对于综合性大实验的理解和实验实习口试及实验实习态度,实验、实习的综合结果和心得体会作为成绩依据。

3花卉学课程体系构建评价 3.1理论教学模式构建评价

关于企业人员走进课堂讲学效果,笔者从企业人员具备的素质、课堂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结合生产实际、贴近市场、激发学生兴趣、职业生源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共有33人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8%以上的学生对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讲解予以较高的评价,对其必要性和现实性给予了肯定。因此,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人员进入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可行的。

3.2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评价

对于实验、实习、实训模式构建的评价,笔者采取了全班一个题“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效果之我见”的形式以小报告的形式上交,经过批改,总体分析认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更能接近现实,实践教学内容实用、直观,教学形式更加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企业丰富的生产资源、技术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校教师深厚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模式下更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尤其切花和盆花综合训练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于花卉生长过程及采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结语

依托企业平台《花卉学》教学模式构建只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局部和尝试,目前实践表明,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如何依托企业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下园艺专业教学模式构建[3],提高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园艺事业、提高就业竞争力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效果评价粗略地单凭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全面,因此构建符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4],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提高均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刘兆磊.园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7):94-96.[2]薛玉剑,王明友.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 1322-1323.[3]钱春, 刘素君, 尹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5-252.[4]马瑞,陈元新,何纯芳,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 2013(22):154-156.

第二篇:校企合作模式下烟草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模式下烟草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以校企共建烟草学院、合作育人为契机,分析了烟草行业人才需求及我院烟草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社会对人才层次、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培养,通过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烟草专业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烟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14-04

烟草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贵州省大力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和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2016年,全国烟草行业全年上缴财政税利10882亿元,贵州烟草上缴财政税利372.58亿元,贵州烟农户均种烟收入6.07万元,烟草对政府增税、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烟草专业是为了支撑烟草产业人才和科技需求而设置的特设专业。我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烟草专门人才的培养,与烟草行?I有悠久的合作办学历史,2014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支持下,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支持建设资金1.7亿元,合作创建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实现了办学与特色产业的无缝对接。

一、烟草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烟草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为了支撑烟草产业人才和科技需求,贵州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烟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国有10所高校在进行烟草专门人才的招生和培养。1983年,我校受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委托,面向云、贵、川、鄂、鲁等省招收半年制、一年制和二年制烟草专修班,同时开始招收烟草硕士研究生。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招收烟草专业本科生。1998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教育部取消烟草本科专业,我校以农学专业(烟草专门化方向)继续进行烟草本科学生的招生和培养。2012年,我校获教育部批准特设烟草专业。2014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与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合作创建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合作培养符合烟草行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院按照“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合作办学、争创特色”的办学思路,结合烟草行业人才需求及国家教育政策,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烟草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办学层次定位,加强与烟草行业在烟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了一套符合烟草专业实际的校企合作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二)烟草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烟草行业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卷烟提税顺价和一些地方控烟过激的“三大压力”,以及行业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四大困难”,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状态、压库存、调结构的关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了“化解过剩产能、化解过高库存、优化资金管理、促进降本增效、补齐发展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行动方案。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才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人才需求由传统的知识型专门人才转变为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创业素质高、语言信息综合运行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烟草人才。通过与第一联盟国际公司、环球公司、菲莫公司等国际烟草公司来我校招聘人才时进行的交流中了解到,国际烟草公司主要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希望人才具备“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市场营销意识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人际关系”等素质。

(三)烟草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烟草专业是为了支撑烟草产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植物生产类特设专业,主要培养直接从事烟叶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通过对国内外多家烟草公司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满意度调查,目前我校烟草专业所学知识基本覆盖烟草生产的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绝大多数能适应烟草生产的需要。但是,由于烟草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两烟”的生产、加工、营销、管理,产业链覆盖农、工、商、贸、管等学科领域,人才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多学科交叉的复合。相对国内烟草企业用人需求而言,烟草专业本科学历层次偏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不够,团结协作和知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相对国际烟草公司的人才需求,烟草专业学生因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够而难入其门。

二、烟草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追踪分析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对人才层次、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探索读研、就业、创业分类培养,确定了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烟草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在烟草行业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加工与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强化了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明确了学术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种层次学生的分类培养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烟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依托学校的通识教育平台和三学期制,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为重点、烟草专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课程体系。一年级依托阳明学院以通识教育为主,设置文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化学、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广泛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素养。二年级以专业基础教育为主,设置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农学类学科大类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农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三年级以专业教育为主,设置烟草栽培学、烟草育种学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烟草生产与检测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四年级以专业拓展教育和创新创业培养为主,设置烟草综合利用、烟草物流、农业创业与经营等课程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从事农业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将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除强化课程实验比重和深化实验项目改革、实施“三导师制”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科研活动外,充分利用学年小学期设置了农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构建了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科研创新和综合训练四层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烟草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类课程学分占毕业学分数的26.5%、实践类课程学分占32.5%、选修课程学分占31.3%,大幅增加可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范围,可选修课程总学分是应选修学分的2.5倍,真正体现了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深入推进与烟草行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全面实施本科生培养“三导师制”,构建“2+3”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党、产、学、研育人合力,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本科生“三导师制”,即在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基础上,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党建导师、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党建导师导向、导航;学业导师导学、导研;行业导师导能、导业,引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党建导师由热爱和熟悉党务工作的专业教师或党务工作者担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和入党介绍人,向党组织推荐优秀的党员发展对象。学业导师由熟悉教学管理和专业发展动向、治学严谨、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学生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认知和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协助学生结合社会需要和本人特点制定个性发展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进行学业、职业、考研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行业导师由烟草行业的领导、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指导学生进行生?a实习、毕业实习,并对学生开展行业实践技能培训教育。

(四)推进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支持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不断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及时引入教改成果及学术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积极开展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采用MOOC、微课及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学习过程的考核。考试考核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验教学成果和水平的基本途径;改革目前考核内容和形式单一的现状,探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综合测试、论文和调研报告写作与汇报测试、现场技能操作、实验测试等形式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在传统试卷考核对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强化以能力为主的过程考核,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检测考核。

(五)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培养方案中课程实验、实习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教学任务安排过程中优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提高计划内实践教学的开出率,要求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均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实践成绩考核办法,注重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践项目的比重,加强真实或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采用“双向选择”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配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烟草科研或生产经验、有在研项目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管理,提倡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申报的题目须来源于科研项目,申报题目数量须超过拟指导学生人数的20%以上;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拟题目、自选导师,题目经指导教师审定同意后按程序申报;教师申报题目以系为单位组织专题论证,报学院审核后向学生公开选择。注重科研、生产对教学的支持与融合,安排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跟随学业导师进实验室、课题组,参加教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各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考研氛围,调动学生的考研积极性,为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业确立良好的科研基础,支撑读研、创业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三、四年级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的实习实训,聘请实习基地的烟草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熟悉行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烟草就业意识和岗位工作能力,强化学生对烟草产业的认同感,提高就业层次人才的适用性。

三、保障措施

(一)行业支持保障人才培养平台及硬件条件

贵州大学与烟草行业的合作,始于烟草公司组建,主要从烟草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198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和贵州省烟草公司支持建设了“贵州农学院烟草教学科研开发中心”;2009年,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烟草专卖局、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700万元,与贵州大学合作建设了“贵州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2011年,安顺市烟草公司投入200万元,建设了“贵州大学烟草育种科研试验基地”;201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支持建设资金1.7亿元,合作创建“贵州大学烟草学院”;2015年,贵州省科技厅支持建设了“贵州省烟草品质遗传改良与生物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6年遵义市烟草公司、毕节市烟草公司支持建设了烟草学院遵义和毕节科研实习基地。目前,学院有烟草本科专业、烟草学硕士点,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科研及实习基地3个,建有教学科研用房15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价值3800余万元,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和先进的硬件条件为烟草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校企合作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校企人才互聘机制”,全面推行行业专家上讲台、学校教师到行业历练的岗位交替模式,打造一支“名师或专家引领、企业历练、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烟草行业,实施“名师专家选聘工程”,聘请烟草行业的高级专家、高管、高工作为客座教授,组成紧密型兼职专家(名师)教师团队,并吸纳行业各领域带头人进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科研项目,面向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实施“工教结合”的教师提升工程,每年安排三分之一的教师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到企业科研部门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通过到烟草行业进行合作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系统掌握烟草行业所引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等各种新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推行新进人员助教、助研制度,学院选派优秀的教学骨干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人培养,与烟草公司协商打通了青年教师申报烟草公司青年人才项目的通道,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要求新引进教师必须完成课程的全学时听课和一个烟草生产周期的科研实践工作,才能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

(三)强化管理保障人才培养中心

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教学工作列为学院党委和行政的中心工作,党委书记、院长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院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坚持每学期召开2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教学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学工作在教师评优评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发放考核中的比重;实施教授、副教授本科教学基本工作制度,要求每年必须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以上,且考核期内至少有一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达到“良好”及以上。构建教学过程、授课质量、学习效果全程评价体系,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师生相互考勤等方式监控教学过程,保证各类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设计完成,落实人才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采用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来综合评定教师的授课质量;采用由教学委员会根据课程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综合性给出课程考核难度系数,结合学生考核成绩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按教学过程20%、授课质量40%、学习效果40%的权重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强化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实施教学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反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结果,讨论制定教学工作整改方案,安排整改工作;建立奖惩并举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评选,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教师,当年考核优先推荐为优秀,学评教不满意率超过30%或有不规范教学行为的教师,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良等级,并减少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四、展望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层次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坤.做好烟草产业,助推全面小康[N].东方烟草报,2016-05-13(001).[2]吴军.大学之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3]李佛琳,周桂夙.新形势下对烟草行业人才需求的认识及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9-12.

第三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对策

摘 要: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受到相关各方的关注。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第二 ,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第三 ,对专业本身而言,高职学院专业应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性质要求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推动“舶来”的专业理论本土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够用” 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零距离。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岗位需求对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共设置四大模块:公共 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强调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保障。

(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

实践融合,校企、校台(电视台、电台)

双赢。

一是推行 “前堂后台”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实行前厂后店的做法,校

内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合作,共同策

划、制作节目,让教师和学生联合担

任编导、主持人、制片人。

二是推行 “项目教学” 改革。播音

主持专业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

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为一个教

学项目,每个项目按广播频率、电视

频道的方式进行模拟。在项目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担当广播制作人、电

视制片人,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专业

技能。

三是推行 “工学交替” 和 “订单

式”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用人企业

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与用

人企业整体置换教学模块的方式,实

行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

和教学考核,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

学金,学生可以到企业见习上课,也

可以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毕业后

参与企业考核,合格毕业生直接为企

业录用。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

学—— —实习—— —就业” 的方式改变为

“订单—— —校内教学—— —企业实训

(或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或企业

教学—— —企业就业” 的方式,实现了

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从根本

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进人才培养与使用衔接不畅的现象。

(三)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

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

程和公共基础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专

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专业课

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依托校内

专业实验室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专业课程

实践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等,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灵

活设置,也可以穿插到平时的课程教

学中进行,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

中引入模拟公司的形式。所谓 “模拟

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和

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学生在其

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

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

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营销、财务、贸易

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中可以

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教

学,是产学研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包

括仿真模拟、ERP综合实验、综合课

程设计、综合节目制作、毕业设计与

毕业论文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如利用校内外

电台、电视台、大型综合演播厅,将新

闻、播音、电视节目制作、编导、表演、灯光、音响、工程技术、动漫、人物形

象设计、传媒策划等专业的教师和学

生按专业电视台、专题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共同制作电

视节目。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

到后期编辑制作,直至合成播出。这

是一个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创

作训练体系,是一个多专业协作、资

源共享、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

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 相同的实践效果。

(四)建立实践教学模块考核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实践教学的成功是

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

键。而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完善

实践技能考核模块,是实现实践教学

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

材施教、因人施教,改革考试考核办

法,将理论与实践考核按1∶1的比例

配置,制定三类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

考核体系。一是国家级标准的考核体

系,以工科、文科和管理类为主,列出

12个模块50种专业证书供学生选考。

二是广播影视行业标准的考核体系,以新闻、播音、动画广告、制作、编导、音像为主,列出13个模块60种专业证

书供学生选考。三是建立传媒类学院

级标准考核体系,根据每个专业技能

模块的要求,设置技能模块等级标

准,制定技能模块等级考核方案,颁

发学院技能模块考核达标证书。如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编辑员、摄像员等 技能等级,经模块教学考核合格后,由学院颁发制作员证、编辑员证、摄

像员证,学生拿到 “三员” 证书后,申

请参加国家劳动技能鉴定中心或国

家广电总局的摄影师、编辑与记者资

格证书考试。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保

(一)建设 “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

是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培养,出台优惠

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 二是对教师引进严格把关,引人引智,重在引技能,优先引进

或聘用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和行业从

业经验的专门人才,要在实践动手方

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聘用兼职

教师,引进客座教授、客座专家等方

式,使每一个专业都确保有一支实践

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从而促进实践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

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障。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一要有规划,按公共基础实验室、学

科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实验室的要

求合理规划;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以

行业为主,以专业为主,以省会经济

圈为主。二要突出重点,突出示范专

业,突出薄弱学科,突出社会需求量

大的专业,突出新开的专业。三要满

足教学、超前教学,既不降低标准也

不盲目攀高,部分设备要与企业行业

同步接轨。四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完好率和共享率,为实 践教学、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 [M ].北京: 学林

出版社,2001.(2)巴士光.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

才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3)吴万敏.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探索 [Z].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00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

奖,2000.四、从宏观上体现因材施教应采取的对策

为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育才观念 ,培养具有基础

实、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 人才 ,应以能力为本位 ,以“ 应用 ” 为主旨 ,以模块为要素 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对策有:.教师方面的对策

(1)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技术基础 ,又具有实际

作能力和经验的“ 双师型 ” 师资队伍。(2)建立专业核心 程的“ 双教师制 ” ,聘请涵盖各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来自 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运营管理第一线人员组成的客座教师

伍 ,建立专业核心课程“ 双教师制 ”。2.教学内容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同行兄弟院校和企业、管理部门的横向教

协作关系 ,编写内容简洁实用、组织科学合理的教材和典 教学案例 ,并加强理论教学中的模拟教学。(2)成立由企 和相关部门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

员会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 ,确立、调整、修 专业人才所需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和能力 ,调整修订专业 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与社会相联系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

基地 ,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习就业前的顶岗实习,为管理类专业的技能训练提供一个 好的平台。(2)不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关单位),了解行业的技术、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 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 ,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 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四篇:构建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2017

构建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预习引领、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激励评价。

(一)预习引领

预习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备,是学好新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清楚地向学生交代预习的要求和目的,安排充足的预习时间。

2、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备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3、把学生预习的内容作为常规作业来检查,要认真评价学生的预习。

(二)明确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学习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1、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既不要过大,也不要无解,符合学生的实际。

2、学习目标要突出学习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分解和化解难点。

3、制定一些个性化(层次化)的目标,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

(三)分组合作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1、把握讨论的契机

(1)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

(3)在寻找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讨论相互之间得到启发,能比较顺利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

(1)设计讨论题目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要有挑战性,还要有讨论的价值。

(2)设计讨论题目应难度适宜,同时,讨论题目不要过于抽象,应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加强讨论的引导

(1)教师要抓住讨论的契机及时引导,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同样的对待;学生中的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结论、肤浅的观点,进行分析,用合适的语言更正。(3)要让全体学生参加讨论,避免冷落学生的某些问题。(4)要训练学生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5)在讨论过程中,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题目。

(四)反馈总结

所谓课堂反馈和点评,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整合。

1、坚持激励性、公平性、适时性、灵活性、因人而异、全员参与、程序化、效能性等原则。

2、展示的内容应要有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4、展示的形式:采用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都可以。

(五)巩固提升

1、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相互补充。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组织和梳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促进记忆。

3教师也可以在穿插巩固这一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六)激励评价。

1、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

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科代表、记录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教师要及时把控学生的评价结果。

2、建立小组合作互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课堂评价机制的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提高各种能力,形式上却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数”来实现,一般而言十分制是最佳效果。“打分”可以从小组板书,积极程度、参与程度,帮扶程度、正确率、能力拓展、纪律及综合表现来实现。每节课每小组满分十分,课堂当堂打分,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老师也应记在本子上,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最后纳入学生年终总评。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评价透明,公开,公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五篇:浅谈如何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

浅谈如何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苏明文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课堂教学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理解音乐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音乐课堂中构建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上,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一上课就开始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同伴们 “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E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然后对他们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格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同早期冰冷无情的师生关系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受学生的欢迎。随后,桑德拉伊诺斯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加上她自有见解的评论:1.一个好老师应年轻活泼,或者心态年轻活泼。2.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3.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地命令我们。4.一个好老师

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经常表示希望有位有同情心的老师,这个老师应记得“自己当学生时什么样儿”,最后,出人意料地有些学生竟提到了老师的外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地瞧着她我没有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喜人。”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做到“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首先师生间要创造互相尊重人际关系,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生成一种亲和力。一堂音乐课里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之语,学生将毫无参予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何谈提高。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努力的发挥想象,探索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同时,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也应该是亲切融洽的,只有这样,课堂上的每一位成员才会真正愉快地相互交流。其次,教师的语言应生动、优美,富有鼓励性。生动、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再辅以饱含着情感的鼓励性语言,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只有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主动参予音乐的学习、活动,才能主动地探索,去提高。我们应该也必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气氛即周围的状态,学生只有处在一个令其身心愉快的气氛环境下,才能快乐地进行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时首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现在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使得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源。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他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通过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案例6:《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同传统和常规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的《丰富民间器乐》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京剧》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亚非音乐神韵》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运用音乐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联想与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得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使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及能力进行自由思维,愉快地学习、活动,从而培养成良好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作品多样化、拓展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的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想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哲学的、生态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和创造学的各种学科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低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汲取时尚生活元素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

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团结协作,认真钻研教材,领会课改实质,把教研专题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我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在课改园地绽放美丽的花朵。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互动模式的学习过程,没有可以调动学生那颗对音乐怀有炽热情结的新鲜的音乐元素,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互敬互爱,把音乐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把音乐课外活动变成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更新理念、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师生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我们的音乐课大放异彩。

下载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下花卉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随着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这是很......

    中职院校动漫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院校动漫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动漫产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对动漫人才需求的加大。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在对动漫专业的教学上存在着一系列误区,......

    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宋海涛 何丽 刘胜达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2期 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招生人数时,必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推行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进程中,建立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十分必要。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包括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人性化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

    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构建教学论文五篇

    摘 要:高职院校应从高职生个体的价值需求出发,构建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模式,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德育评价生活化德育本源于生活,......

    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丁岚峰1”,闫庆健2,付兴国3,包玉清1, 崔晓文1,董晓波1,杨思远1 (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0081; 2.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反思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方法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师需根据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