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总结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总结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总结
2015年7月7日上午,有幸聆听了xx省特级教师、xx市教育学院彭xx老师的关于《“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在以前的培训活动,我也陆续听过彭老师的讲座,深深感觉到她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情与专注,今天学习了彭老师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真是感到收获很大啊!
自从我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见证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在教学实施上的改变,从刚开始的分科教学到现在的整合主题式教学,数学活动一直以来是争议较大的一个领域。有的认为数学是要按概念顺序反复练习出来的,有的认为数学是教不会的,也有的在模糊的数学理念中寻找着自成一派的数学教学经验。但是通过今天的讲座,彭老师从《指南》科学领域的结构分析,到数学部分的目标详细解读,并结合小中大班的配套教材和鲜活的数学教学案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很赞同彭老师对于幼儿数学教育中学数学与用数学相统一的教学观点。彭老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教材设计,提出“幼儿数学学习路径”的新发现,进一步让我明白了幼儿学习数学是有明显的年龄特点的。从实物操作水平发展到表象水平,然后再发展到抽象水平这一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了解了儿童学习数学有其不同的学习路径,教师必须“以学定教”,重视幼儿个人建构,帮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过渡到抽象概念的确立。幼儿数学教育个别差异很大,我们要争取让每个孩子真正喜欢数学,学自己的数学,在操作、探索中学习,真正做到“玩中学”。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自己在数学领域的眼界得以开阔。整个讲座不但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理论,对提高我在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更让我不断反思以往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从而使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坚持思考和学习新的知识真的很重要。就如这次90学时的培训,虽然占用了自己的假期休息时间,但是每一天的收获都是满满的。我们只有不断转变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学无止境,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指南理念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
总导航:
《<指南>理念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重点解读了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部分的价值、目标和内容;讲解了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素与构成、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及幼儿数学有效教学的指导方法;阐明了区域游戏和生活活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深入地引导教师理解、贯彻《指南》精神,以《指南》为指导设计、组织与实施集体、区域、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提高数学教育的能力和素养。
一、《<指南>中数学教育理念的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有三条目标:数学应用、数概念、空间概念 我们先从总体上来说说指南它对于数学教育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以及对教育实践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指南中的数学认知的分量看出来,因为在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是被弱化的。指南把数学这部分独立提出来实际上也是想提供一个信息,告诉我们数学对于儿童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更要培养其对数学的态度:喜欢数学,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他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生活中问题,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他能够发现数学中的美,喜欢数学,在幼儿时期这对于刚刚准备进入学习阶段的儿童来讲,比起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更加重要。
(三)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数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路径。
关于数学学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于数学知识不是很清楚,因为很多人没有学过系统的教学法训练,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究竟是哪些内容完全不了解。但是指南中明确的这两大系列的内容、所包含的关键经验,给老师们一个具体详细的清单,也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在指南中按年龄段提出来分年龄的指标,实际上也是给老师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参考的内容就是数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做到年龄的适宜性,如何遵循孩子的数学学习的路径。而不是随意的给孩子提供学习内容。
下面的三个问题主要是以指南的三个目标所展开的: 第一: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数学就是一种小学化的教育,幼儿园学习数学就是超前化、小学化,但这种理解只是片面的。数学的学习它本身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入学的准备是有重要价值的。不能因为某些教学的方式不当,导致幼儿机械的记忆、学习的话,并不难因此而说明数学本身的内容没有价值。
1.数学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并要求教师“系统”地教
所谓“系统”地教,并不是针对某一学科或是某一主题来教学,实际上分科教学和主题教学都可以把数学的内容系统地交给孩子。关键在于这个“系统”要存在于老师的头脑当中,也就是说老师头脑中有没有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完整的认识,这是最重要的。
2.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因为数学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一种学术化的学习内容,因此对于学术性的兴趣、对于学业成功的信心都是来自于数学学习。比如大班的孩子他们接受了数学教育,非常喜欢动脑筋,喜欢有挑战的东西。这些都是他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那对于能力较差的孩子或是开窍比较晚的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促进他发展,而是保持他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
第二、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很多家长认为数学就是数数和加减,所以从小就开始给孩子数数,然后还没懂得数是什么意思就开始做加减法。正是这种方法让孩子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机械的练习。
那么数学是什么呢?
1.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事物背后的抽象的关系。
2.数学是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恰恰就是数学思维过程反应。3.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精炼的、逻辑的语言。它要求我们对事物做一个简洁的、合乎逻辑的描述。
4.数学是美,数学揭示了事物复杂背后的规律性,而规律性就有美学上的特征。
第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解析
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 数与量系列: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当中还是比较重视数的教育,几何方面的内容比较少。
数数是儿童早期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儿童通过具体情景和与实物有关的数数来学习数概念。《指南》仅对小班儿童提出掌握数概念的要求,具体涉及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按数取物是掌握数概念的标志。
量分为连续量和不连续量。比如几个人,人是一个一个分开的,是可以数的,这就是不连续量;比如长度,20厘米长,厘米与厘米是连在一起的,没办法数,这就是连续量。但是他们都可以用数表示。
数和量是不一样的,数是抽象的,量是具体的。比如说房间里有几个人,几个人就属于量;房间里有20个人,20是用数表示的,而数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所以数是抽象的。
几何形状与空间: 形状的认识: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用下定义的方式教幼儿认识图形。但是在整个阶段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最初是整体的感知,儿童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几何形状,他们通过多种活动和材料来学习和表征几何形状。一般来说,小班儿童刚入园时已能认识3~4种形状,到小班末期可能认识6~7种形状。圆形与三角形是儿童最早掌握的几何形状,其他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等。对中班儿童的要求是对形状进行分类,要求儿童从对单个形状的认知 扩大到对同一类形状的了解,如不同形式的三角形:对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空间组合:凡是涉及到拼搭、造型的就有空间组合在里面
空间表征:幼儿通过对形状的组合并用图画表征出来,例如建构区,老师会出示一些平面图去让幼儿去拼搭,这就是表征
空间方位:
第三篇:《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专题
《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指南》中明确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经常到户外活动,可以接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刺激,并且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锻炼,可以保持幼儿机体与外界环境平衡,增强器身体的耐受力。另外,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为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科学地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
一、开展户外活动的必备条件
1、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幼儿园提供的户外环境和物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户外活动的开展,为此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创设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适应幼儿兴趣和需要,使儿童感到舒适、安乐、愉快和具有吸引力。
2、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地安排组织户外活动,使幼儿在一天生活中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作用。按照《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一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早晨可进行半小时的晨间户外活动,上午室内集体活动后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下午进行半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和自选活动。
二、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结合幼儿园生活中过多的集体活动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情绪愉快,自由交往,大胆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幼儿园除了有计划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体育游戏、参观等,还应该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结伴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随心所欲地选择玩具,调节活动量,享受自由玩耍的乐趣。
2、户外活动与“三浴”锻炼密切结合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注意利用户外的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如空气浴,要每天做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饭前让幼儿精神饱满到
户外做操,吸收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使皮肤接触空气。在日光浴方面,春秋冬季都坚持让幼儿室内活动后接触阳光,夏季在树荫下进行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太阳的散射光和反射光,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夏日曝晒。一年四季应该坚持冷水洗脸洗手,夏季开展游泳活动,其它季节可玩水上游戏。当然,在进行户外“三浴”锻炼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暂停锻炼。
3、户外活动与各种教育活动结合 只有大自然才能给孩子活的教材、活的教具。因此,幼儿园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就地取材,利用园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感官获得直接经验;组织幼儿到植物园认识花卉;到动物园认识兔子、猴子等动物;还可以组织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田园景色、季节特色,观察农作物等。每天幼儿到自己的小种植园地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孩子们对这些户外学科学活动兴趣浓厚,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活跃了身心。有些语言活动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如散步时朗诵诗歌和散文,草地上开故事会等。大自然也是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场所,幼儿在草地上、操场上听音乐翩翩起舞。这样,幼儿既得到大自然所赋予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又能在大自然的活教材中轻松、愉快、主动地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进行户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安全性
安全是户外活动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在孩子们活动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目的性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户外活动同时也是实现幼
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户外活动性游戏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单纯是让幼儿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同样也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实现,它能在更大范围内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实践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
3、兴趣性
兴趣是有机体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需要的和喜爱的活动,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较显著的效果。首先增强的幼儿的体质,提高了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因此,组织好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四篇:《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
考
【摘 要】对于幼儿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储备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主题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提倡自由,包括自由地选择,自发地进行探索,进行自主地学习等,区域材料的投放着重关注儿童差异性,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指南》 材料投放
一、前言
幼儿园生活已经是当前幼儿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段重要经历,其能够带给孩子们一段不同的时光,让孩子们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可以说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内容,在此活动中规划材料投放,让科学合理的材料投放规划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是幼儿教师所需要做的一份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需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指南》的指导下要精心做好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设计,力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发展。
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投放开放材料
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操作材料时,仅仅关注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是不可取的,要做到有明确的指向,通过多种多样的玩法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感知。比如玻璃球材料,可以在幼儿以往的玻璃游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斜槽,这样就可以激起幼儿对于玻璃球不同运动形式的思考,进而去想办法不断改变斜槽的形状,就会出现一些拼接,这样就使得幼儿去动脑筋,调整搭建,实现结果的可控性、可变性和可探索性,深得幼儿喜欢。
三、提供时间与空间,让探索充满乐趣
在仔细阅读《指南》之后,对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必须要相信幼儿,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与材料互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认为需要为幼儿进行详细的新材料的解释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应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幼儿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会对环境中的材料产生兴趣,并被它所吸引,甚至完全不需要教师的讲解。所以说,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只需要给足幼儿和投放材料的互动时间,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富有探索乐趣。
四、提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园的某一个主题内容,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更加需要对材料进行斟酌和考虑,从而让材料的投放符合主题活动的要求。
首先,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需要注意材料难易程度的结合。虽然所有的幼儿均参加的活动是统一的,但是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能力却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注意做好不同难易程度的混合投放,让材料的混合搭配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材料的选择,增加幼儿选择的余地。
其次,在主题背景下所开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同时也让幼儿的视野得以拓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的满足感。
第三,主题背景下所开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规划性,而不是将材料进行随心所欲地摆放。其摆放要具有目的性,让幼儿看到材料的摆放过程,对幼儿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将较为容易掌握的活动材料放在幼儿较为容易看到或者寻找到的地方,再通过此材料的一些功能和方位引导幼儿进入到深层次材料的寻找和活动开发中,让幼儿在材料的运用中能够开发智力,增强兴趣。
五、注重启发式材料投放
《指南》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时候注重启发幼儿合理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探索,启发幼儿独自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可以尽量多地选用具有启发性和研究性的材料,注重较多功能性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注重多功能性材料和单一性材料的交叉投放,从而让幼儿对材料能够进行交叉使用和学习,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多种材料投放的交叉性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六、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看似是一个不经意的过程或者动作,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或者深意却可能对幼儿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师要做好区域活动的材料考察和投放工作,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对材料进行充分运用,让幼儿在材料的运用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让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开发材料的功能,从而达到材料应用的目的,让幼儿活动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44-47.[2]余云圭.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四要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8):133-134.[3]陈冲.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职业时空,2013(12):64-65,70.
第五篇: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生成到实施,来自于老师的预设或来自于幼儿中产生的许多热点问题,从而老师与幼儿一起共建整个主题,老师则思考哪些可以作为主题进行组织与开展?哪些可以挖掘?等等。这就取决于老师对主题与相关内容的价值判断,老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与生活经验,从而确定主题活动的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要求。在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方法上,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都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中,数学向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非常严密,逻辑性非常强的知识建构体系,接着在二期课改的整合课程中,我们发现数学教学内容难以整合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也就有了“数学难以整合”以及“能整合就整合,能融合就融合,不能整合就分”的尴尬境地。其实,这是片面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将幼儿学数学封闭在了课堂教学的特定范围内,这与规程提出的要求是相脱离的做法,违背了规程的精神与宗旨。现在我们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既符合了规程的精神实质,又符合了孩子学习、发展与求知的需要,特别在实施主题教学的活动中,我感到老师应该抓住数学教学的时机与相之吻合的相关内容,继而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生活情景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之条理化,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使数学跨出学科的束缚,促使数学回归生活,不仅能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中幼儿从知识到知识,从概念到概念的被动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主题活动中发现数学,积极引导,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以抽象性和逻辑性为特点,这为教学尤其是系统的数学教学设置了障碍或是说限制了一定的空间。数学知识是反映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知识,因此,在幼儿从具体的物体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经验,需要很好的教学媒介—老师的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幼儿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不需要教师的教就能实现这种抽象的理解,而有些幼儿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和家长的 大力配合。这也就说明了教学是不能被轻易地取代,还存在着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内在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系。主题背景下的数学,它将数学回归于生活。我们都会发现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数学资源,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活动不会减少,而会更多。纯知识性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不尽相同,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生成的主题活动《快乐的三八节》中,我们让孩子与妈妈一起按自己手里花的多少,在马路的人行道上给奶奶或阿姨或婆婆或商店里的女士献花,还到邮局里自己购买邮票寄信,这里融入了数量的对应与对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与兑换,在去无锡春游的过程中,在汽车上,让孩子观察汽车里有几张座位每张座位坐几人?座位是双数还是单数?一辆汽车一共可坐几人?全班28个多孩子与爸爸妈妈怎么坐最合理?在汽车上开展的猜谜游戏中,还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一共有28个小朋友,有25个已猜过谜语了,还有几人没有猜过?虽然有点难,但是有爸爸妈妈们的帮助与孩子们共同的想办法,他们很快地算出了答案。在动物园里,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共有多少动物?其中鸟类有多少?水里的有多少?陆地动物有多少?看似有些简单,但是,这里有计数分类统计等数学的知识在里边,他们就在玩的过程中在爸爸妈妈的一起参与指导下,很轻松地学到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赋予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很多人认为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知识性,殊不知如果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或技能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学的再多也是无用的。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帮助幼儿更有条理地认识周围世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在主题中抓住契机,就势引导,组织数学教学
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不仅仅观察那些显现的数学如;时钟、人民币、红绿灯的计时器、手机电话汽车上面的数学知识,还要注意发现那些隐性的数学知识,如:身高、体重、年龄、距离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十分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引导他们结合所处的生活环境观察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各种数学知识,如:,住宅楼号、门牌号、车牌号、日历、商品价格等,教师需要在社会生活和幼儿生活中寻找合适的主题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可能发展与学习的平台。
如在主题《人类的朋友—动物》中,孩子们说出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我还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谁?然后让他们统计,那种动物喜欢的人最多?那种动物喜欢的人少一些?那种动物喜欢的人最少?有多少动物我们还没提到或想起它们?还有哪些动物你从未看到过或听到过?我就势引导组织教学,解决了对许多幼儿来说较难的交集分类。
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了》中,老师抓住孩子对小学生的期盼与向往,组织开展了数学教学活动以参观文具用品商店为游戏手段,让幼儿学习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数学知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起结果是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能力。
其次,教师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自己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帮助幼儿体验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为生活服务。我们主题中的一些内容需要在游戏与区域角中完成,老师应该紧紧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与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如;创设的娃娃家、电影院、医院、超市、公共汽车、菜场等游戏活动,幼儿在这些情景游戏中面临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找到自己的家,如何给娃娃买袜子,如何设计公共汽车的座位与电影院的座位?如何设计公交线路和站牌?银行需要多少储备钱款?手中的十元人民币,在超市买了饮料,剩下的钱去菜场买菜,还能买些什么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幼儿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前期活动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从数学到生活的迁移,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才能掌握和运用。所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教学的契机,就势引导,组织幼儿学习数学,让学习为游戏生活服务,也让游戏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好的平台。很好的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也让幼儿很好地积累了数学知识。
三、在主题教育中关注学科的相互渗透性,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学科教育活动和渗透性教学活动,它们之间既不可相互取代,也不能合二为一,而应该互补共存,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一味强调学科性并走向极端,则有脱离幼儿生活的危险,相反完全抛弃学科性教育活动,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寄托于生活中的零散经验,也是不明知的做法。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广泛的生活经验和提供的主题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这两者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经验准备。在有些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机会让孩子获得数学经验的机会。如:晨间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贴烧饼》,孩子们的1、2报数,再两两成双对齐重叠排列,剩下的一人怎么办?还缺或增加几人?等等,这里隐藏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如在《有趣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有关于健康教育的活动,教育幼儿爱吃蔬菜,是该领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方法调查统计哪种蔬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然后可以在次基础上和幼儿讨论,为什么某种蔬菜欢迎,某些蔬菜不受欢迎。如果不受欢迎的蔬菜很有营养,我们该怎么办?等等。在以上活动中,数学真正扮演了一个工具的角色,而幼儿则通过运用数学的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用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个领域教育活动时,不仅要有本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意识,也要学会从领域渗透的角度思考:这个活动内容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什么样的数学经验,据此,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渗透性教育活动的价值。我觉得这种渗透性的教育活动价值虽然不具有系统性,甚至带有随机性,但它化整为零,化抽象为具体,使的数学教学更生动,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融入主题的数学学习摆脱了单纯性的孤立的学科模式,摆脱了纸上谈兵的脱离幼儿生活的框框,也摆脱了以往老师讲幼儿听,教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这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幼儿学数学的难度。在主题背景下,幼儿在自然、愉快和有趣的状态下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