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南开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南开大学
孟云飞
南开大学是周恩来的母校,1919年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严范孙创办于天津,并首开北方私立高校男女同校之先河。其实,南开大学的历史最早要从1904年算起。从1904至1905年,南开校名分别是私立中学堂、私立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三易其名。1907年秋,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该校首次以“南开”称。
“南开大学”——校门上的四个金光闪闪、飘逸潇洒大字,出自毛泽东之手。1950年的南开大学,自昆明西南联大“复员”后,可谓百废待兴。当时的南开大学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匾。南开大学学生会写信,期盼毛主席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时间不长,毛主席就回了信,写了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横幅、竖幅均有,让大家自己挑选。
毛泽东钟情于书法,尤其赏识怀素。其书狂放不羁、风驰电掣,时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南开大学”四字秉承了毛泽东一贯俏俊飘逸、大气磅礴的字体风格。和其他的匾额题写的方式类似:“南”字和“学”字较之于中间的两个字大些。这种书写方式既是传统的,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因为按照一般的题写方式,书写内容本是应该两边的较大些,但是,却不似这般地对比强烈。然而,当我们面对这四个豪放酣畅的大字时,又并无突兀之感。“南开大学”四字字形以行书笔意为之,用笔上稍加草书意味,这样在易识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灵动。同时,四字又带有一种右上方倾斜的势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暗示。
当我们细品这四个奔放的大字时,它的细微之处又是那么的令人回味:“南”字的第二个笔画——撇,在四个字中尤为突出,像一面红旗飘展;“南”字在四字中整体右倾的趋势下略微正些,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整体的相似感,二来“开”字就起字形上来说,也不适合作左右摇摆状;“大”字整体是一种活泼向上的感觉,这与“南”字带有一种引领的意味是不同的;“学”字和“南”字不仅在字形上呼应,甚至在书写的意趣上也相近:都是把重心放在上部,给观者以积极向上的审美感受。
清代书论家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观此四字,毛泽东诗人的潇洒浪漫,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可以窥见一斑。
第二篇: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天津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天津大学
孟云飞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2日,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创建于天津西沽村,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现代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最早的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一起,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1946年初,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今天的天津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闻名。在国际上,曾经的北洋大学声誉卓著,有“东方的康乃尔”之称。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诗人徐志摩等杰出人才都曾就读于该校。
新中国高校中,有不少校名是由毛泽东的书迹拼缀而成,天津大学就是其中一个。
据说“天津”两字出自《天津日报》报头,“大学”二字是从其他地方集来。毛泽东的书法如其诗,如其文,如其志。大气磅礴而不失于野,俊秀于笔端而不失于文。我们每每欣赏一所大学校名的书法艺术时,特别是由他人的书迹拼缀而成的校名时,总是会由衷的有两种赞叹:一叹原书写者笔墨技艺;再叹拼缀者的智慧。
“天津大学”四个单字各个向右上倾斜,这是典型的毛体风格。字的笔画有粗有细,对比鲜明,其中“天”字的第一横略微向右,这样“天”字的左右疏密对比愈为强烈;“天”字中的人字左右伸张,显得尤为豪迈。“津”字和“大”字虽小,但是好像积蓄了巨大的力量,富有张力。“学”字上密下疏,整体观之其有“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雄厚,至于臻微入妙之处,给观者以美不胜收之感。
第三篇: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化工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业部1958年7月14日起,开始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到同年9月15日,北京化工学院诞生了,她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学。
1994年2月,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校由3个校区组成,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西校区位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侧;北校区位于昌平区内,临近十三陵景区。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北京化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的书法也体现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气魄和胸襟。“北京化工大学”这六个字为行楷书。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做三个小来看,两两一组,体态均衡,三组之间富于变化,呈现统一多样性,方圆结合,开合有度,既丰满又柔韧,又偶有肥笔,疏密相间,笔画灵动,新奇而不失古意。用笔连绵,气势恢宏,委婉多姿,萧散端雅,点画灵动,结构多变,挺俊沉着,多有俊逸之致。
自古多少人认为书法是小道,其实不无道理。如果一个书写者只会写写画画,不会思想,那么书法就成了小道。但是,如果从宏观上看,历史上站得住脚的书法家都是会思考的。所以观瞻江泽民的书法时,我们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书法本身了。
书法家不一定必须是位思想家、哲学家,但是他必须会思考,懂辩证。同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一样,书法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黑白、大小、粗细、疏密、欹正、徐疾、曲直、虚实等等。书法是书法家对生命存在的体验和对生存环境的观察,表达对时空感受,并不断思考、追求笔墨语言的最佳效果。江泽民同志的这六字校名题字恰好暗合他本人的艺术体验,是书如其人的最好注脚。
第四篇:中国各大高校校名的题字
中国各大高校校名的题字
作为教育的最高等学府,大学校名的题字不能马虎对待。这些著名的大学的题字书法,都是请谁写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京大学(毛泽东)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清华大学(毛泽东)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题字。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校之一。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著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 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
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 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中央”两字为集字。南开大学(毛泽东)“南开大学”——校门上的四个大字金光闪耀,飘逸潇洒,神采飞扬,是南开大学的标志。更让南开人自豪的是,这校名是毛泽东专为南开大学题写。复旦大学(毛泽东)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原匾额“国立复旦大学”六字为于右任于1946年题),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毛主席为复旦题写校名。次年复旦接到内装有毛主席题写在白宣纸上的“复旦大学”四字的亲笔函后,立即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迹由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北京交通大学(毛泽东)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上述高校外,湖南大学(1950)、安徽大学(1958)、西安交通大学(拼掇)、南京大学(拼掇)、云南大学(拼掇)、浙江大学(拼掇)校名题字也都采用的毛体。外交学院(周恩来)1955年9月10日,外交学院在北京西苑的中直机关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外交学院题写了校牌。外交学院的成立与周总理的日夜操劳密不可分,而“外交学院”四个字,也是周恩来所题写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名字。
华中师范大学、原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
邓小平为中南财经大题字据统计,自1980年至1991年,小平先后8次为武汉方面题字题词。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原中南财经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名就是小平1988年题写的。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1982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的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冬新校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6月7日,新校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中国政法大学”校名。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校名也都是邓小平题写的。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深圳大学(江泽民)江泽民题写校名挂在迎客松后的墙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赵朴初)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西泠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老先生的书法,越看越宽心,品之让人醍醐灌顶,身心豁朗!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舒同)舒同(1905.11.25~1998.5.27),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毛泽东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比较牛,集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额字!
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郭沫若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历史名胜常看到郭沫若的题字牌匾,电子科技大学也是郭沫若所题。暨南大学(叶剑英)
叶将军的书法也是不错的,学校在广东,叶将军也是广东人,题字估计也出于这一原因。西北大学(鲁迅)
鲁迅从小喜欢书法,亦习印。书法初习欧、颜,曾收集碑志等拓片五千余帧而“抄之”,从中得书法雅趣。中年后多追求从容朴厚、骨气内含,并逐渐形成具有反叛精神和学者气、自成一体、大朴不雕、儒雅敦厚的行、草书风格,在现代书法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书法大家。厦门大学(集鲁迅字、陈嘉庚)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不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陈嘉庚 而现在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东北大学(张学良)
1992年11月,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务的宁恩承取路香港去台湾探访张学良时,谈到了东北大学复校一事。张学良非常高兴,他感慨地谈到,我的军队没了,我的军衔没了,我只有东北大学、老朋友和过去的事了。11月30日,他在专用的“张”记信签上,题写了“东北大学”四个字。
第五篇:吴昌硕书法赏析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家。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吴昌硕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二十二年被举为安东(今江苏省连水县)县令,到任一个月便辞官南归。三十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七十岁后又署大聋。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国16年十一月(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十一月初六(1927年11月29日)病逝沪寓,享年84。1933年11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有《缶庐集》。吴昌硕有三子一女,次子吴涵、三子吴东迈均善篆刻书画。
吴昌硕是一位巨匠。他真正从事但却能一起步便直堂,逐步攀登上绘中国近现代大写意纪元。其艺术成就其一,吴昌硕生长幼家庭熏陶自不待硕在金石、篆刻及功力,是其绘画艺重要条件,也是他成的主要因素。其画理,主张“画当出神。其四,广泛交
篆刻作品:《寿钮》、《作了天下书》、《好学为福》、大器晚成的艺术绘画艺术较晚,入文人画的殿画艺术巅峰,为花鸟画开启了新的取得主要是:在诗书之家,自言。其二,吴昌书法方面的深厚术能借古开今的绘画艺术面貌形三,吴昌硕深通己意”,重创造精游,切磋相长。山老坑巧色雕狮事》、《读遍千古《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吴昌硕的绘画以篆印入画,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王森然《吴昌硕先生评传》谈吴昌硕日:“盖师于浩博之自然、俊伟之人格与诚挚之情感,雨承于伟大之精神也。其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一切纷靡,养内心之元神.运其奇气元神输送之笔端.留其迹象于纸上。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吴昌硕之画震人心魄,其根本关要在重气。昊昌硕画的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气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播.以顺应逆,以抽藏,巧,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置都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他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吴昌硕绘画布局,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
吴昌硕绘画对色彩运用亦能有所创新。他使用的西洋红,深红古厚,配合其得益于金石治印的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正如潘天寿所说:“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质朴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能用大红大绿复杂而有变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用色的能手。”吴昌硕善用复色,在复色中起制约,协调作用的也是红与黑,加上利用宣纸的白色。但是他的红色与黑色都是在复色的作用下起着变化,在变化中得到统一,所以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沉稳。吴昌硕用重色的斑斓浑厚与其大气磅礴的画面极相协调,是形成他画风的重要因素。
吴昌硕绘画的艺术特点,以“苦铁画气不画形”、“不似之似聊象形”为宗旨,以篆法入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以“意造”为法,“惟任天机外行”,以达到“心神默与造化能”的境界,“宣郁勃开心胸”以泄他胸中浩荡之气。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吴昌硕之画以松梅、兰石以及竹菊杂卉为主,喜画藤本蔓类植物,间作山水、人物、神佛,大都自辟町畦,独立门户。“梅花性命诗精神”,“苦铁道人梅知已”,吴昌硕喜写梅花,与别人不同。他的《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对自己的篆法写梅非常自信。吴昌硕画梅求取“出世姿”,“要得古逸苍冷之趣”,“要冰肌铁骨绝世姿”。
吴昌硕喜画竹,且突破古法,并以竹寄托节操之意。文人画家惯写松、竹、梅、菊、兰之属以寄怀抱,竹是常用题材,吴昌硕与之相同处是自然的,所与相异处是其“纵横破古法”。以书法写竹,有元人柯九思的“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南唐后主的金错刀法画竹,倪云林画竹之“逸笔草草”等等,各有独到处。而吴昌硕画竹,多写风雨之竹,发挥“写”的线条意趣,充溢着浑厚的金石意味。
吴昌硕画《松》题画诗云:“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是时春暖冻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诗中能看到画家画松的取向及其与“造化相通”的蓬勃之气。布局取顶盘虬,大气磅礴,晚年常画的藤蔓芦、南瓜等,其布的特色得以充分足墨酣,内蕴深之气。
综观吴昌硕坷曲折的人生经勃之气,在吴昌硕人身上,在这个诗写意画大师的艺硕震人心魄的大深厚的文人精神,领域汲取化用前体精神、主观体验微、民族积弱时健、大气磅礴的艺
从艺的一生,国衰家难坎历,民族之心的积聚的郁这个操守高洁正派的文人、每篆刻巨匠、大书家、术中积聚喷涌而出。吴昌写意画风,是他个人涵蓄是他在诗文、金石、书画人丰富各界所体现的主的具体表现,也应国运衰代,民族之心向往倔强劲术的应运产物,所谓“时天立地稳定之势态,枝干寄托画家诗人浩然之气。植物,如藤萝、葡萄、葫局之中求气势,以书入画体现。虽乱头粗服,却气厚,多书法意味,富金石势之推移,生活之反映”。加之吴昌硕所具备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大要素,遂有吴昌硕开创文人画新纪元之举。吴昌硕大气磅礴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国画笔墨所达到的境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民族魂魄,创造了近代中国画艺术史上的高峰,为光辉的中国艺术史立一丰碑,昭示后来者应不懈奋进,再创造中国画的新境界,使其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吴昌硕是一位开创了一代艺术风气的大师,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1863-1957)、王震(1867-1938)、赵子云(1874-1955)、陈师曾(1876-1923)、陈半丁(1877-1970)、朱屺瞻(1892-1996)、刘海粟(1896-1994)、钱瘦铁(1897-1967)、王个簃(1897-1988)、潘天寿(1898-1971)、吴茀之(1900-1977)、诸乐三(1902-1984)、来楚生(1904-1975)、朱宣咸(1927-2002)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传统中国画历来重视摹仿师承,吴昌硕的传人在对吴昌硕的研究中,反映了对其技法和观念的评价,其成败得失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研究具有的实践与引领一代风尚的意义。
参考文献:《吴昌硕》 作者:杨建峰 编江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