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时间:2019-05-13 03:5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第一篇: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第四学段写作目标: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关于写作教学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评价建议: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5、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从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写作知识贫乏,写出的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文体不符,优秀率不高,许多学生初中毕业了,还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最后从新教材的编排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新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文体特点和写作指导,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为此,语文教师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改进作文教学内容,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如何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有益探索。整体体系不明,那也是对某一个点的教学有利而已,但对整个中学层面而言就有可能出现断层甚至会让学生产生“语文不用再学了”的严重的后果。那么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按什么样的体系进行教学呢?

总体来说,初中阶段,应以记叙文为主,兼以简单的议论和说明,以对生活的体验为主。

初中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写作水平低,尚没有入门,思维能力不够完善,所以应以模仿――创造体系为主,模仿的材料也应该是较简单的,而且先模仿某一个方面,由局部到整体。比如可以先模仿写景片段,写人物俏像片段,人物对话片段;在片段模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叫学生模仿整体篇章;套用书画界的一句行话,模仿分为临摹和写生;那么学生作文模仿最好临摹和写生交替进行,也就是说边模仿范文边写观察日记。因为模仿范文可以学习写法,写生(写观察日记)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积累,因此要注意模仿――创造与生活――创作体系的结合使用。所以,范文也应是与生活最贴近的,对学生观察体验最有帮助,最能提供经验、方法的范本。

初中二年级,可以着手对学生进行文体――综合体系的训练,以记叙文为主,学习记叙文的整体表达与组织技巧,第二学期兼顾说明文,从单项训练开始,紧密结合生活――创作体系,注意找典型范文进行指导。

初中三年级,初三上学期以文体――综合体系为主,着重训练记叙文,兼顾议论文。初三下学期,应注意文体的综合训练,主要是记叙,议论,应用的训练。提供两个体例:

一是老教材作文教学体系。第一册

第一单元:作文贵在创新

第二单元: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第三单元:说真话,诉真情 第四单元;要多读,多写 第五单元: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六单元:自由写作(课外活动)

第七单元:自由写作(校园内或家庭中的某个事物)第二册

第一单元:严格选材,确定主旨 第二单元:理清思路,合理结构 第三单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 第四单元:学会记“实”(叙述,描写,说明)第五单元:善于写“虚”(抒情、议论)第六单元:自由写作实践(1)第七单元:自由写作实践(2)第三册

第一单元:合理交代继续的要素 第二单元: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第三单元:掌握常用的记叙方法 第四单元:学习写消息 第五单元:学习写通讯

第六单元:自由—父亲或母亲的二三事。第七单元:周围某事物或环境的变迁。第四册

第一单元: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

第二单元: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上)第三单元: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下)第四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自传、小传与自荐信 第六单元:自由写作实践(1)想象 第七单元:自由写作实践(2)想象 第五册

第一单元:一事一议 第二单元:学会写提纲 第三单元:论点的提出 第四单元:论据的运用 第五单元:论证的展开 第六单元:评论当前生活 第七单元:评论小说 第六册

第一单元:审题和立意 第二单元:构思和创新

第三单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单元: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第五单元:毕业赠言 第六单元:虚构小说 第七单元:写诗及评论

二是按文体特点建构教学体系,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即是系统。从系统思想出发,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科学,就叫系统论。系统论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的宗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科学地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总系统的大指标,确定各系统的小指标;根据总的进展要求,确定各工序的进展要求。要想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主要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则是必须克服传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像“庖丁解牛”一样,先摸清作文教学系统这头“完牛”的内部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列组合,使整体结构纲目分明,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然后以这体系为依据,确定整个作文系统训练的实施方案,最后,把这一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力求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环节都达到最优化,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由此观之,我们便可把整个中学的作文教学看作是一个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中的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又都能自成系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便可根据这些系统的不同特点,确定各系统的训练方案。在这里,仅就记叙文体系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但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判文、讲评作文的这种模式,忽视了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学生的思路没打开,就盲目去写,因此,很难把文章写好。另外,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判文上,而忽视了写文之前的指导和写作规律的,因此,力气没少费,却事倍功半。《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的目标要求是: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按照系统思维方法,除内容具体外,还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我们可以把这一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这个大目标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下一些小目标:

1、构成记叙文的基本材料(1)叙述:概括叙述 具体叙述

(2)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3)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记叙文的一般常识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到叙、插叙、补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代词

3、记叙文的布局谋篇(基本写作技能)(1)确定中心

(2)根据中心组织材料(3)材料的取舍

(4)段落、层次的安排

(5)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过渡和照应(6)记叙的详略

(7)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4、记叙文的几种基本类型

(1)一般类:①记人为主的记叙文;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③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2)文学类:①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散文诗等。②小说;③其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有它的特定目标。明确了目标,就会自觉地完成本系统的各项任务。我们把以上小目标分解明确后,就可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作文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就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把方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作文指导课时,我认为不要走入二个误区:一是指导太粗,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但学生写作能力没有扎实训练,写作无章可循;二是指导太死,规定内容,千篇一律,学生思维放不开,只能跟着老师走。我觉得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二次迁移的方法努力探索走出这二种误区的途径,路子比较宽; 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放的写作过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又使学生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例: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要反映某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反映?人不离事,要通过事的记叙来反映。写什么事,怎样写,结构怎么安排?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什么技巧来写等等,都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中找到作文的规律性。

当然,在进行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时,为了想走捷径,在作文课上,少不了教给学生一些程式化的作文套路,如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但只是引导,让学生举一反三。

(一)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要注重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处理课文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时,应该针对训练阶段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针,这就是:初一时,课文阅读和写作采取近距离结合的方法,因为这时的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大,模仿性强,近距离结合作文水平提高较快。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不能再像初一那样,否则会框得太死,不利于开拓性思维。因此,到了初二时,就采取中距离结合,到初三时则采取远距离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

(二)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所以,为了教学生写好记叙文,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种思维能力系统的培养:

1、回想能力的培养

再现性形象思维的因素构成中,回想是体现其思维特征的主体素。要学生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抓好回想能力的培养。回想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回忆”,作为一种思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回想的目的性,二是回想的程序性。

回想的目的性,即指整个回想活动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进行。从写作理论来讲,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能够始终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尤其在初中低年级,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应该看学生会不会围绕一定的目的来想问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而在初中生的篇幅由短向长发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内容拉杂,甚至跑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应该重视回想目的性的训练。具体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想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即在动笔前先要想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应该用哪些事实材料。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先把想的主题和材料分点列在题目之下,然后再动笔成文。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会在头脑中明确地树立起主题意识,使自己所进行的回想活始终紧紧地围绕着思维目的或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一篇新课文,我们不要急于先进入课文本身,而要仔细把玩文章题目,辨文体,识题眼,明轮廓,且要求学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写此文,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口述后,再指导对照课文,从中明白,自已的思路有什么缺点,怎样纠正,又有什么是连作者都没想到的,等等,将这些及时地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反复历练,审题能力势必提高,写作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回想,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回想的程序性,即指回想过程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合理的逻辑性。我们平时要学生学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段落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也就是要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想问题,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回想的过程是形象的,但要做到有程序则离不开抽象思维的参与与调节,所以回想程序性的训练,主要是教学生能够在抽象思维的导引下既形象又合乎逻辑地思考。为了搞好程序性训练,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思路教学”。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他强调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教师批改作文,也要把重点放在对思路的指导上。在程序性的各种单项训练中,最应重视的是“提纲法”。既让学生多练课文提纲,也让学生多练作文提纲,经地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也就养成了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回想的习惯。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实际上都有一个思维的目的性和程序性问题。我们之所以在回想能力的培养中强调这两个问题,是因为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再现性形象思维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回想能有目的性和程序性,不仅回想能力提高了,而且也为思维的高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2、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能力在再现性形象思维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记叙文写得好不好,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生能够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的广度,强化所表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回想(无论以时间还是以空间的转移为序)称作一种纵向思维,联想则是一种横向思维。它可以在纵向回想的某几处找到附着点,如同树干旁生的斜枝朝着四周生发开来。这就使思维由单向变为多向,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的美女蛇的故事的故事,即是这种联想式的拓展。联想不仅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而且可以强化所表现的主题。正因为联想在记叙文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回想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向着联想能力发展,这既是学生再现性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记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在各种联想方式中,尤其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因为它会使人们从相联系事物的特定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强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在联想训练中把它们作为重点。

二是教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联想在记叙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用所联想的他事物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如果教学生能够由所叙述的本事物出发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进行对比或类比,就会更加突出本事物的特征或隐含的道理。至于运用联想来修饰本事物,这在记叙文中运用得更多,尤其是大量的比喻句,无不是相似联想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善于修饰,文章缺乏形象感,这不能单纯地从修辞方法上看问题,应该更多地从联想能力上找原因。朱自清的比喻、通感用得好,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记叙文的语言变得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和文学性,除了语言的修养,还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义,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由此可见,抽象和概括虽然不是记叙文的主体思维,但它对记叙文的写作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应该结合记叙文的写作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我想,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有目的、有程序地回想,又能够通过联想扩展自己的思维广度,使语言也更加形象化而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还能够通过对所述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议论,那么应该说他们也就基本上具备了记叙文写作应有的思维能力。

实施专题训练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和语文活动的有关要求,符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符合作文训练的阶梯性,即遵照单项到综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符合语文教学系统论的有关理论。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

浅谈如何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论坛精华

帖)

一、论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就局部地区而言,写作教学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偏差:

从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方法,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写作知识贫乏,写出的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文体不符,优秀率不高,许多学生初中毕业了,还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最后从新教材的编排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新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文体特点和写作指导,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为此,语文教师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改进作文教学内容,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如何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有益探索,自我觉得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于是,提出了如何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这一论题。

二、论题的阐释 :

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即是系统。从系统思想出发,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科学,就叫系统论。系统论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的宗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科学地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总系统的大指标,确定各系统的小指标;根据总的进展要求,确定各工序的进展要求。要想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主要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则是必须克服传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像“庖丁解牛”一样,先摸清作文教学系统这头“完牛”的内部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列组合,使整体结构纲目分明,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然后以这体系为依据,确定整个作文系统训练的实施方案,最后,把这一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力求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环节都达到最优化,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由此观之,我们便可把整个中学的作文教学看作是一个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中的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又都能自成系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便可根据这些系统的不同特点,确定各系统的训练方案。在这里,仅就初中的记叙文教学体系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一)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目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判文、讲评作文的这种模式,忽视了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学生的思路没打开,就盲目去写,因此,很难把文章写好。另外,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判文上,而忽视了写文之前的指导和写作规律的,因此,力气没少费,却事倍功半。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教学系统这个目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按照系统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一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这个大目标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下一些小目标:

1、构成记叙文的基本材料

(1)叙述:概括叙述 具体叙述

(2)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3)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记叙文的一般常识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到叙、插叙、补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出现

3、记叙文的布局谋篇(基本写作技能)

(1)确定中心

(2)根据中心组织材料

(3)材料的取舍(4)段落、层次的安排

(5)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过渡和照应

(6)记叙的详略

(7)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4、记叙文的几种基本类型

(1)一般类:①记人为主的记叙文;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③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2)文学类:①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散文诗等。②小说;③其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有它的特定目标。明确了目标,就会自觉地完成本系统的各项任务。我们把以上小目标分解明确后,就可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作文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就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把方案落实到阅读教学过程中。目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截然分开的做法,不仅肢解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而且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一个我们如今还未完全参透其义的深刻论断。作为例子,有它的典范性、权威性,它在思路、技巧、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它时,就得充分地认识,深刻地把握,多方面多层面地领会它,并把它当作学生创新的起点。因此,如何用课文引路,在教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思路、表达技巧等等,是构筑记叙文专题教学体系必须注意的问题。

但是长期以来,初中作文课采用的写作训练模式,大都是用文章范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体系。就是用一套文选教材来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表面看,这种写作训练模式理论结合实际,但实际上,这无异于让学生照虎画猫。初中生尚处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而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但够不着,越看这些名作,越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拿不出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发展。

在进行作文指导课时,我认为不要走入二个误区:一是指导太粗,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但学生写作能力没有扎实训练,写作无章可循;二是指导太死,规定内容,千篇一律,学生思维放不开,只能跟着老师走。我觉得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二次迁移的方法努力探索走出这二种误区的途径,路子比较宽; 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放的写作过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又使学生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例: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要反映某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反映?人不离事,要通过事的记叙来反映。写什么事,怎样写,结构怎么安排?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什么技巧来写等等。都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中找到作文的规律性。当然,在进行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时,千万不要为了想走捷径,在作文课上,过于教给学生一些程式化的作文套路,甚至包括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

另外,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处理课文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时,应该针对训练阶段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针,这就是:初一时,课文阅读和写作采取近距离结合的方法,因为这时的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大,模仿性强,近距离结合作文水平提高较快。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不能再像初一那样,否则会框得太死,不利于开拓性思维。因此,到了初二时,就采取中距离结合,到初三时则采取远距离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

(二)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所以,为了教学生写好记叙文,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种思维能力系统的培养:

1、回想能力的培养

再现性形象思维的因素构成上,回想是体现其思维特征的主体因素。要学生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抓好回想能力的培养。

回想(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回忆”)作为一种思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回想的目的性,二是回想的程序性。

回想的目的性,即指整个回想活动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进行。从写作理论来讲,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能够始终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尤其在初中低年级,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应该看学生会不会围绕一定的目的来想问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而在初中生的篇幅由短向长发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内容拉杂,甚至跑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应该重视回想目的性的训练。具体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想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即在动笔前先要想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应该用哪些事实材料。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先把想的主题和材料分点列在题目之下,然后再动笔成文。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会在头脑中明确地树立起主题意识,使自己所进行的回想活始终紧紧地围绕着思维目的或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一篇新课文,我们不要急于先进入课文本身,而要仔细把玩文章题目,辨文体,识题眼,明轮廓,且要求学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写此文,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口述后,再指导对照课文,从中明白,自已的思路有什么缺点,怎样纠正,又有什么是连作者都没想到的,等等,将这些及时地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反复历练,审题能力势必提高,写作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回想,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回想的程序性,即指回想过程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合理的逻辑性。我们平时要学生学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段落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也就是要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想问题,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回想的过程是形象的,但要做到有程序则离不开抽象思维的参与与调节,所以回想程序性的训练,主要是教学生能够在抽象思维的导引下既形象又合乎逻辑地思考。为了搞好程序性训练,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思路教学”。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①他强调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②要通过阅读课的思路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回想程序的基本模式,再举一反三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师批改作文,也要把重点放在对思路的指导上。在程序性的各种单项训练中,最应重视的是“提纲法”。既让学生多练课文提纲,也让学生多练作文提纲,经地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也就养成了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回想的习惯。

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实际上都有一个思维的目的性和程序性问题。我们之所以在回想能力的培养中强调这两个问题,是因为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再现性形象思维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回想能有目的性和程序性,不仅回想能力提高了,而且也为思维的高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2、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能力在再现性形象思维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记叙文写得好不好,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生能够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的广度,强化所表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回想(无论以时间还是以空间的转移为序)称作一种纵向思维,联想则是一种横向思维。它可以在纵向回想的某几处找到附着点,如同树干旁生的斜枝朝着四周生发开来。这就使思维由单向变为多向,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的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父亲教捕鸟的故事,即是这种联想式的拓展。像《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这样的记叙性散文,这种联想运用得更多。联想不仅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而且可以强化所表现的主题。例如《荔枝蜜》中由荔枝密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酿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正因为联想在记叙文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回想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向着联想能力发展,这既是学生再现性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记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在各种联想方式中,尤其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因为它会使人们从相联系事物的特定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强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在联想训练中把它们作为重点。

二是教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联想在记叙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用所联想的他事物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例如《茶花赋》中用“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的对比联想说明云南的春天“脚步儿勤,来得快”;又用对“滇池的水”的相似联想说明华庭寺春色之深。如果教学生能够由所叙述的本事物出发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进行对比或类比,就会更加突出本事物的特征或隐含的道理。至于运用联想来修饰本事物,这在记叙文中运用得更多,尤其是大量的比喻句,无不是相似联想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善于修饰,文章缺乏形象感,这不能单纯地从修辞方法上看问题,应该更多地从联想能力上找原因。朱自清的比喻、通感用得好,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记叙文的语言变得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和文学性,除了语言的修养,还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

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义,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由此可见,抽象和概括虽然不是记叙文的主体思维,但它对记叙文的写作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应该结合记叙文的写作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我想,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有目的、有程序地回想,又能够通过联想扩展自己的思维广度,使语言也更加形象化而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还能够通过对所述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议论,那么应该说他们也就基本上具备了记叙文写作应有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总之,实施这一专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和语文活动的有关要求,符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符合作文训练的阶梯性,即遵照单项到综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符合语文教学系统论的有关理论。笔者进行记叙文作文训练专题化探索近三年,积累了相关的资料及学生作文等近十万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数十篇学生习作在各级报刊发表和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我所带2000届三、四班,是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了一轮完整的记叙文专题训练,该班在该年的中考语文成绩列年级第一,且各项指标在全县城各重点中学中也能排第二。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

注:①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4、692页

参考资料:

1.《写作技法词典》徐汉华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无痕雪老师:《写作》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3、《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何炳骅 云天椿 林志荣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站内搜索

话题作文怎样切入话题

话题作文怎样切入话题

话题作文的命题通常都有提示性的文字材料,由此引出话题。这个“提示材料”或叫“提示语”至关重要,它展示写作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敲定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从而拓宽考生选材和立意的思路,尤其能为考生提供诸多写作的角度和切入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读懂“提示语”,吃准话题的含义;第二步寻找切入话题的最佳角度,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

(一)怎样读懂“提示语”

读懂“提示语”最快捷的方法是“九词设问”,即运用人们思维中常使用的“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样几个思维词去解读“提示语”。方法是:从“提示语”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写作的具体内容,明确自己文章的主旨,即明确自己在话题的范围内写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阐述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如同写一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一样,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文章中心句的确定就是找到了切入点。如以“起点”为话题的作文题,有这样一段“提示语”:“三年初中生活,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的一次变化,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点感受。有些人在起点前奋力拼搏,享受乐趣;有些人在起点面前犹豫徘徊,咀嚼着生活的苦涩……”

“提示语”第一句话的是“什么生活”?——“初中生活”,这就明确了写作题材的范围是“初中生活”。这第一句的后半句“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你肯定有“什么”?——新起点。这就点出了“话题”——“起点”。“起点”后面的冒号,提示的是“起点”的内容是“什么”?——也许……,也许……,也许……这三个“也许”是对许多新起点的诠解,实际上是在提示考生从学习上、思想上和对生活的感受分三个方面去选材。“提示语”里还有这样的内容,有些人在起点面前是“怎样”表现的?——“奋力拼搏”,结果“怎么样”?——“享受乐趣”;有些人在起点面前“怎样”表现的?——“犹豫徘徊”,结果“怎么样”?——“咀嚼着生活的苦涩”。这样一问一答,设问演绎,就为你的立意敲定了方向,“提示语”最后的省略号。意在提示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联想,开拓自己写作的思路。

再如以“家”为话题的中考作文试题有这样一段提示语: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以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提示语的第一句“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虽然没有给“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三个分句却形象地将“家”这个概念作了诠释,说明“家”是一个以亲情组合的充满温馨的集体;同时又指出了它的外延即有小家和大家,由集体到国家。这个提示极为重要,因为没有这个提示,考生可能会锁定“家庭生活和难舍的亲情”方面去选材构思,势必去重复那些不知写过多少回的陈旧事例,缺乏新鲜感,而把选材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和“国家”,这样可写的东西就多了,可选择的余地就宽了。提示语的第二句可这样设问,在这里都发生过什么故事?都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问是在敲定写作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句,即你所要写的是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来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思。假如你这样写班集体这一个温馨团结的“家”,要表现浓浓的师生情或同学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那么,你的以“家”为话题的作文切入点也就找到了。

(二)多角度思考,小角度入题

话题作文给你写作的空间较大,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可能都写,这就要求细化话题,即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化难为易,做到多角度思考,小角度入题。如下面一则话题作文。

窗是人类的一大发现,窗子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多,关于窗子的比喻、联想也很多。比如学习之窗、心灵之窗、电脑电视窗等。请围绕“窗”字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这样的以“窗”为话题的文章怎样入题?怎样确定切入点?

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命题者为考生选材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联想可入题的角度很多,运用“九词”设问法可以为你找到入题的最佳角度。

1.窗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窗”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可写说明文也可写议论文。

2.“窗”的发展史是什么?窗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生活变化有什么关系?可以就此发表议论。

3.“窗”有什么比喻意义和引申意义?从这些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上着眼,可以联想到如下一些切入点;人的眼睛是心灵之窗,一张照片是童年之窗,电视、报刊是社会之窗,天安门是中国之窗,大使馆是国家之窗,柜台是商业之窗,文物是历史之窗,细胞、DNA是生命之窗……

4.窗外景色有什么变化?窗外的世界有什么精彩之处?由窗外的风景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又有不少可写的东西。

5.窗外有什么故事?窗外有老年迪斯科、共青团志愿者、邻里亲情……可以用散文和小说的体裁来表现窗外发生的故事。

6.还可以写成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的窗有什么特点?北方窗花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以上这些都是运用“九词”设问法围绕“窗”这个话题打开的思路,然后根据你占有的材料,熟悉的程度和自己擅长的文体来确定你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而空,杂而散,真正做到化大为小,宽题窄做。

有的话题作文“提示语”不多,常用省略号提示考生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完成话题的外延,从而展开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这种情况可采取纵横开合法。

纵——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如以“水”为话题,可联想到整个中国历史与水有什么联系,产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大禹治水,李春设计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旧社会发洪水造成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后兴水利,疏河道,筑大坎,小浪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全国军民战胜洪水所谱写的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于是可提炼出“中国的历史是水”的抒情主题。

横——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的联想。想一下与水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名言都有哪些,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水不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可以拓宽你的思路。

开——发散思考,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如由水与自然的关系,联想到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由香江联想到1997年香港的回归,联想到长江、黄河、香江水的融合,以“万水朝宗”象征祖国统一大业这样一个主题。

合——集中思考,由四周向一点集中的思考方法,也就是由多角度向小角度收缩,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敲定话题作文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较为抽象和宽泛,考生最易犯“贪大求全”的毛病。如要求以“奥运”为话题作文,如果只是一味空喊“支持奥运”,“我为奥运添光彩”等口号,却写不出一件关心奥运的具体事情,这样文章味同嚼惜,自然不会是好文章。

从小角度入题,就是细化话题,把内容宽泛的话题细化成具体的自己可写的小事情上,为大题目、宽题目、虚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事上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例如以“变化”为话题,你若锁定写家乡的变化,再细化为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写精神上的你再缩小角度,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紧扣时代精神,于是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细化缩小到一件小事,以奶奶穿拖鞋为切入点,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总之,话题作文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多角度思考,小角度入题,真正做到细化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把文章做到实处。

怎样写好“和谐”作文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图画。其实世界处处都需要“和谐”。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情形称为“和谐”:于是一首乐曲,音符组合得当为音调和谐;一幅画卷,色彩调配得当为颜色和谐;一对夫妻,相敬如宾为琴瑟和谐……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追求着和谐: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敬业乐群,这是社会的和谐;同学友爱,路人相助,这是人际的和谐……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个人成长需要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于是和谐便被看作是一种极致,一种完美。

近年来,“和谐”一词在报刊、电台频频亮相,成了点击率较高的词汇,“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因而,学生很容易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我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等角度来组织材料,但这样选材,角度大而空,学生离这样的政治生活距离较远,写出来必定空洞无物,我们只有学会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从小角度切入,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去构思,才能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一、议论类文的构思指导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

1、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如解题中所说,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例如和谐的前提有尊重、平等、法制等。

2、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

3、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

二、记叙类文的构思指导

首先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如家庭、社会、人与自然等,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

根据文题提供的材料,题材可以涉及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写自然界之间的“和谐”

作者可以写自然界的动物之间、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动物之间的“和谐”,如动物世界中小熊、小猫、小狗之间的友好交往;植物之间的“和谐”,如植物园中树木、小草、花儿之间的相互映衬;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如牛羊与草原、小鸟与森林、游鱼与河流等的相互依存。

文章可以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采用动化剧本的形式,把动植物虚化成人,通过动植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自然界需要和谐,和谐让万物变得美好。

(二)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1)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如“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和睦相处,“爸爸”的善解人意,妥善处理与外公、外婆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和“我”之间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体现的融融亲情,通过生活中真实、具体的典型事例,运用生动的描写方法,表现“和谐”的可贵。

(2)学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如“老师”与“我们”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气氛,这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又能表现新型师生关系。还可以写同学与同学之间矛盾的化解、友好交往等,写“我们”两名尖子学生因相互嫉妒产生纠纷,影响了各自的进步,也破坏了班级的荣誉。惨痛的教训,让“我”感到和睦相处,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大家都有利,于是,上演了一段“将相和”。

(3)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如陌生人对“我”的错误或过失行为的谅解、宽容,让“我”恐惧的心变得温暖,或“我”热心帮助陌生人感到快乐,或邻里之间的相互体谅、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还可以表现对和平的渴望,渴望台湾早日回归,渴望世界没有战争,渴望伊拉克的同龄人像我们一样,能够平安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可运用书信体或庭审记录体,采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内容写充实。当然,也可以写想象文,写太空人与人类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借鉴、互补,共谋发展。但这类社会类话题,取材的范围大,内容离学生生活远,学生很容易写得空洞,说大话套话,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得力。这类题材学生在写作中要慎重选择,尽量不涉及。

(三)写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方面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立意:

一方面是从正面来立意,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写“我们”保护身边的森林、草坪、环境,也可以写“我们”节约粮食、水、电,可以写爱护“我家”的宠物,从我的生活写起,从我身边的小事写起,以小见大,表现“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另一方面是从反面来立意,写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相处。如无节制的使用,无休止的放牧,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屡屡发生。工业发展与环境发展不协调,无休止排放废气、废水,空气质量下降,气候变暖,水质恶化,动植物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东南亚发生的海啸就是例证。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体例,记叙文可采用调查报告或想象的形式对现实进行描写,或对未来后果进行推测,对美好未来进行设想。议论文,可运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和事实证明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

叙事写人 具体生动——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

纵观历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记叙文考题占绝大多数。为有效组织记叙文写作复习,我们有必要——

一、明确要点,辨明误区

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记叙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4.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5.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做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 6.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7.记事的文章,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写人的文章,能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然而,同学们在记叙时常常陷入下列误区:

1.内容缺乏选择。内容缺乏选择表现在认识不清,感情不真,中心模糊,材料不新,随意拼凑等方面。

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就是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真实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这个要求应该是最基本的。如果考生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不健康,甚至完全错误,即使文章切题,文字功夫也不错,也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1996年安徽省中考作文《初中生活的苦与乐》,有的考生在写过学习之“苦”后,写早恋之“乐”,写有组织的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实的,但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的、不健康的。另一种情况是,不少考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生活,应试时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 父母以表明自己能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把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材料是提炼中心的依据和表达中心的载体。由于目前学生们大都准备了许多材料应试,反映在作文中,材料的质量普遍不高,老化泛化现象严重,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甚至只是堆砌材料,不明中心。1999年安徽中考作文,不少考生以《妈妈,谢谢您》为题,写的都是:中考在即,“我”突然生病(或意外摔伤),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每天“背”着(或用自行车推着)“我”上学放学。这些雷同的“故事”显然是编造的材料或是从哪篇例文中“拿来”的。

2.结构呆板,表达单一。好的文章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对内容的处理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可有些学生,不重视内容顺序的安排,叙事面面俱到罗列过程,不考虑记叙的详略与主次,因而导致文章结构的呆板、松散甚至混乱。这种误区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把中心比喻为文章的灵魂,材料为血肉,那么结构必然是文章的骨架了。它的内容有: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线索和脉络、剪裁和详略等。这些要求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技巧。思维的条理性在结构方面的表现就是作者如何把内容划分出层次,并且 有序地加以排列;篇章组织的技巧表现为如何使中心更为突出,怎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呼应。在写作时考虑这两点就能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初中生作文“表达单一”,是指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有叙无议,少理寡情的倾向。

事件公式化在前面谈选材时已涉及。人物脸谱化是指肖像描写,不见特征;语言描写,缺乏个性。写人的文章要善于“画”出人像,即要刻画出鲜明的人物肖像。然而有些同学在写人的文章里,所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就的。比如写小姑娘,许多同学便常常是“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种 “千佛一面”式的肖像描写,无胜于有。语言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的个性化才会令读者产生对人物的独特感受。可是,不少同学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不注意这一点。比如有的同学写父亲“教导”“我”要好好读书,于是写道:“孩子啊,你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里,可要好好学习啊!将来长大了,要为我 们社会主义祖国添砖加瓦,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才是啊!”真可谓语重心长。轮到写母亲教育“我”,老师教育“我”,也还是这几句话。这样的语言怎能表现人物个性,又怎能让读者获得清晰的印象呢?有叙无议,少理寡情,是指有些同学作文时,不善于在记叙过程中去议论,去抒情。记事的,只将那些事记叙清楚完整就 了事;写人的,写出那人怎样就完事;写景状物的,能把景物特征描述清楚就很不错了。他们不重视在记叙中议论抒情,以致于很好的题材,不能表达出深刻的主题,不能传达出动人的感情。

二、研究技法,揣摩提高

针对上述误区,在记叙文写作复习中,我们要抓住选材和怎样使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等问题,研究技法,揣摩提高。

同学们常为作文的材料犯愁。有些人认为没事可写。大事没遇上,小事不值得写。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这就要求同学们打开思路,广泛取材。选材的基本思路是:一想、二比、三定。想,就是在试题允许的“广阔天地”里浮想联翩,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 想都有哪些可写的材料;比,就是对所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定,就是在选材的基础上择优选定。“优”的标准主要包括三条:一是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要写好事件,必须熟悉事件。不熟悉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的。同学们可从自己身边发生的、极其平常的小事中选择。二是有积极意义,值得一写。记叙文往往是通 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认识的。文章的优劣取决于立意的高下。选材总是受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立意限制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的诸多事件,并不是件件都有记叙的价值,我们必须善于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事件来写。有积极意义不是指讲大道理,也不是说思想有多么深刻。生活中许多极普通的事情却 能表现人们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情趣以及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有积极意义的。有的反面材料,不好的事情,只要能抱着正确的的态度去写,给人以启迪,也是可选的。三是比较新鲜。选用新近出现的、让人读了有新鲜感、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事。新颖不是编造离奇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所谓生动情节,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特色,具有个人特色的内容总会给人以新鲜感。

选材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是怎样处理好材料,怎样使文章具体生动。下面介绍一些技法。

第一、要有曲折,有线索,相对集中。“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也讲曲折。学懂某一学科,总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苦甜;与人交往也不一定很顺利,有时会遭冷遇、受误解,或者有时会怠慢、苛求别人„„如能把这些真实的感受、体验和矛盾具体地写出来,就算有曲折了。要 在叙事中材料不松散,最好是设计线索,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人物、情感变化、时间、象征物等为线索,使原本时间、空间跨度大,或多件事情相对集中地组合起来。

第二、善于描写。任何一篇记叙文,都不能没有生动的描写。写好记叙文,必须善于描写,在不同的描写中,首先要掌握的是人物描写,其次是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在进行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都要符合 人物身份,反映人物个性。第二,语言和行动都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人的言行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用文字描绘出来就是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空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说来,应围绕一个焦点,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 的描写,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讲求情景交融。

明确了要求,辨明了实际作文中的误区,复习时再分项从课文中选取范例进行揣摩,领悟技法,并有意识地进行专项写作训练,一定会对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学生作文写什么内容,决定于作文教学引导;作文教学向什么方向引导,对学生的精神向什么方向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们经常训练和升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来看,就足见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花”、“母爱”、“爸爸的生日”、“守望”、“心灵的鸡汤”、“心灵的选择”、“挑战自己”、“快乐”、“幸福”、“乐趣”、“风景”、“品尝”、“拥有”、“宽容”、“生命的芬芳”、“我能行”等等,这些题目把生命的意义锁定在一个封闭、玄虚、内向、切己、局促的领地,读这些题目,给人甜蜜蜜的感觉,再仔细揣摩,总觉得有些自恋。这类题目并非不能写,问题是我们偏好得成了“瘾”,成了“癖”,成了必然选择,就不再是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策略问题了,而是思想境界、精神指向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训导下,写作文就总爱倚在娘怀里看世界,钻进花间草丛中兜圈子,缩在狭小的内心空间谈感悟,要不就是躲进“历史的天空”“驰骋纵横”,写出的作文不是风花雪月矫情作态,就是云里雾里自我陶醉;不是浮华无物装腔作势,就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除了应试没有任何意义。

据媒体介绍,美国中小学生作文常写的题目有:“我心中的中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待人类文化”、“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希特勒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会有人认为他们“操闲心,多管闲事!”其实人家是真正关注人类命运和世界性的宏大问题,真正是面向世界和未来,真正是胸怀天下。这是教育者的远识卓见和大智慧。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放开眼量写一写诸如:“文明古国诚信缺失之谜”、“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青少年崇拜娱乐明星而不崇拜科技明星的前因与后果”、“日本人的逻辑之探究”、“新中国崛起带给我们的思考”、“美国强大的背后”之类的作文题目呢?这类题目学生即使写不好,也总比那些悟禅般的清谈有意义吧?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有“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作文教学视界的狭隘——狭隘得像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小脚妇人,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弄绣花针。我们历来长于引导学生眯起眼来琢磨心性,拷问心灵,审问道德,向内心发展,练内心功夫;而短于引导学生真诚地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民族,关注这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大世界。世界性的宏大问题我们暂且可以不去关注,国家性的问题不应该不关心吧?面对良心与诚信被金钱摧残,面对公理与公平被人践踏,面对大量的失业与就业困难,面对经济列强的资本、企业纷纷来到我们身边,面对资源的贫乏、环境的破坏、贫富的悬殊,面对社会上的诸多不和谐……作文教学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思考,去呼唤,去明辨是非,去排浊扬清。

阅读教学不能不观世,作文教学更不能不观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切关注世事人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充实思想,扩张心胸,摆脱无话可写的尴尬,还可以尽快地使学生走向成熟与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生命激情和创造活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对民族的未来将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但事实上作文教学对这些问题并不关心,反倒热衷于引导学生写小我,写小事,写小景,抒小情;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动辄以“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来提示学生,似乎有“万事万物不外乎吾心”的大彻大悟。我们的写作教学几乎是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没有鲜活充实、真情实感的内容感动人,就教学生用美的形式取悦人。经常是以小旦的声音教学生美读,引领孩子们在诗的国度里“徜徉”,在美文的天地里“陶醉”;又经常是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形式里“流连”,以化妆师的手段给作文“美容”,教孩子们写美句、写美段、写美文——真是美不胜收!殊不知,真正的美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美与真、善的和谐统一。热爱美本是积极的健康的追求,但如此无视生活的本来面目、不顾生命的真实状态、背离本真地追求美,正如一个穷人赶时尚,跟着追捧娱乐明星成了“粉丝”一样,亮出来的不仅仅是滑稽,而且现在这样的“穷人”也不是“少数民族”。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还取回了“冰冷的月球石”,我们不是有人说他们“不懂审美”,埋怨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嫦娥梦?这是何等的静身闲心、何等的超然物外、何等的儒雅清高!这不是自己钻进肥皂泡里不出来,还能是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立志要“出淤泥而不染”,换句话说,其实是不管人间冷暖。长期受这样的精神引领、这样的“审美”熏陶、这样的写作指导,学生怎么会有高远的目光、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学生的精神怎能不会被虚化、被软化、被雌化?又怎么能写出有实在内容的、有重量的作文?更有可怕的后果,就是趋向自我封闭,作茧自缚;缺乏想象力、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缺乏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被人远远甩在后面。

狭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隐藏着一个“小我”。“小我”是封建秩序的产物,它以“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只对自己的利益感兴趣,只对自己的利益得失负责,对和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漠不关心。“小我”根深蒂固,它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进退取舍,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心理特征、一种传统。它谬种流传,渗透到各个领域,不断地复制自己。今天,它在教育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教育变成应试教育。学生求学的目的是要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是“渔”而不是“鱼”;教师要给学生的也同样是“渔”而不是“鱼”,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拥有更高超的“渔”和更多的“鱼”,“去占有世界,征服自己”。“鱼”、“渔”之论早已远远超出方法论的范畴,它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为个人追求功利提供支持上,这正和封建时代人们读书为功名利禄而不是为追求真理,并运用真理确定人生意义和人生态度的价值思想一脉相承。也正是因为这个“小我”,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岂止是作文教学)视野狭小,思想贫乏,小文人气十足,精神驼背,肩膀太软,不能真正承担起道义、不能真正承担起打造青少年的精神、打造民族未来的神圣使命。

贾平凹讲,旧中国有一位农民说:“我要是蒋委员长,就让全村的大粪都归我!”恐怕这位农民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他真成了“蒋委员长”,就不会要全村的大粪;同样,他永远不会明白,无论是否能得到全村的大粪,他都是可怜的、可悲的,他不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他太狭隘太自私。灵魂一旦被狭隘和自私所辖制,就会坠入无知、愚昧、悲剧的深渊。历史上我们的民族因“有家无国”而一盘散沙,而殃及家国的惨痛记忆还少吗?目光有多高,理想就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中国虽是大国、大民族,但文明程度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大距离,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许多大问题。正因为我们的民族过去有过大屈辱、大苦难,所以我们应当引领学生以大眼光大胸怀大气魄大智慧来关注身外的大事情,学生才会有大发展,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大发展。这不是好大喜功、装腔作势、唱高调,不是“代圣人立言”、充当精神奴隶;也不是忘我无私,从根本上说,既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自己。君不见,一个人砍倒一片森林、一个人摧毁一大片良田、一家工厂污染一条河、一座非法煤矿甚至是正经煤矿“活埋”许多矿工的事竟接连不断!市场上关乎民生的黑心棉、黑心奶粉、黑心菜、黑心肉之类的黑心东西竟层出不穷!这些“社会灾害”的制造者是谁?受伤害最重的又是谁?建设和谐社会,“匹夫”也有责任,不能一味坐等恩赐。如今,地球越来越“小”,人越来越“大”,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快,所以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球化的大潮逼迫我们必须这样做,作文教学必须尽快跳出“小我”的圈子。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中考、高考作文的热点,无疑,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但是并不是毫不受限制地任意挥写,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好话题作文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清作文要求,明确写作实质

有些同学认为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写作范围放宽,就不需要仔细审题,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作文,结果写出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实际上,审好题仍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仔细品味话题提示语。话题作文中多数有提示语,提示语大都是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可感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又对写作要求作了提示,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提示语,分清提示语包含几层含义,抓住命题要求实质。如以“成长”为话题,它的提示语中写道: “成长,即向成熟的阶段发展。成长,可以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成长壮大的过程,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成长是多方面:比如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乃至社会体制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释了“成长”的内涵,二是说明了成长所包含的内容,再仔细分析还可以看出成长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指人的成长,社会体制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再往深一层分析,人的成长又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个层层剥笋式的分析,对写作要求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明了的框架,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写就很清楚了。在写作时,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了。

第二,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避免出现偏差。首先,要明确话题的内涵及外延,对话题的概念把握要准。如将“诚信”写成忠义,讲义气,或写成忠厚老实、默默无闻就不够恰当。其次,对话题的理解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如以“命运”为话题,有的同学就把命运狭义的理解为噩运和不幸,就太片面。再次,对话题的表达不要牵强附会。如以“合作”为话题,把“合作”写成同学之间一块儿玩耍,就欠妥。

二、立意要准确、深刻、新颖

意是文章的灵魂,在审好题的前提下,立意好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话题作文的立意必须是在话题范围之内,是从属于话题,体现话题的要求与实质的。好的立意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准,切题不跑题;明,明确不含糊;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这就需要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充分开启自己的思维空间,运用多向思维,在话题范围内搜索最有价值最耀眼的目标。那么,应如何立意呢?

第一,化大为小。摄像时,角度选的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话题范围很宽泛,要想使中心明确具体,就要从小切点入手,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来突出中心。如以“环境”为话题,可以从一棵老树的成长经历和它最后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环境变化,也可以从一只青蛙历尽千辛寻找它的家园,却都无法实现,来反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植物的自述的形式来叙写环境,就会使立意更鲜明突出,而且新颖活泼。再如以“爱”为话题,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叙述来体现爱的真谛。一位学生以“生日的礼物”为内容,讲了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件衣服作为礼物的故事,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情。

第二,运用立体思维。立意的创新要植根于现实,要言之成理,符合常情,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创新就是与人唱反腔,或搞奇腔怪调。立意的创新要注意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而是要从多角度,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出发,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途径,写出你对某一事物和某一问题的新看法和新见解。如以“书”为话题,有位学生把书与英文单词“BOOK”巧妙地联系起来,并对“BOOK”进行了分解:B—bridge—桥,阐述了书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第一个O—office—资料库,阐述了书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第二个O—often—经常,阐述了书只有多读、常读,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信息;K—key—钥匙,阐述了书是人类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此文就通过联想,以独特的视角对书作了精彩的诠释,并且顺理成章,可谓立意新颖,想必这样的文章肯定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

第三,巧用比喻引申义。对一些名词性的话题,可以借用比喻义或是围绕话题事物作相关、相近、相似的联想与追想等,也可以写出新意。比如以“楼”为话题,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座高楼,也可以把人生比作高楼,再想到应如何建设人生的高楼等。又如以“灯”为话题,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以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再如以“风”为话题,可以由自然界的风联想到人类社会的风,诸如借助学风、勤俭风等一些社会优良之风,来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借送礼风、追星风等不良之风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第四,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近几年,中考作文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文贵情真,在写作时,只要抓住你的最佳动情点,用心去写,相信你的真情会打动阅卷老师的。一位学生饱蘸深情的在文章中写道,因为她长相丑陋,而感到自卑和孤独,以及她对真情和温暖的渴望,反映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催人泪下,让人震撼,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又要反映中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要写的过于消极颓废。如以“钱”为话题,有些学生写了钱在社会上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钱的渴望,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意识到钱不是万能的,摆正对钱的态度,人生追求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不断扩充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多为社会做贡献,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在文中应表明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扬长避短定文体

话题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除xx外文体不限。不限文体,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学生有了自己宽松选择文体的自由,但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而是自由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写作。一旦确定了写哪种文体,就一定要按照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去写,不能写成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四不像”文章。写记叙文就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要完整、具体、生动,能达到以情感人;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说理清楚透彻,能达到以理服人;写说明文就要写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具体选择哪一种文体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看此话题最适合用哪种文体写作,用哪种文体写起来更顺手。如以“童年”、“家”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记叙文,如以“真诚”、“孝心”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议论文。第二,在一个话题选择多种文体均可的情况下,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在选好文体的基础上再以好的形式展现出来,也会为你的文章增加一个亮点。如用日记、书信、自述、对话的形式,或用大标题、小标题,或用题记、尾记的形式等,如以“生活”为话题,大标题是“生活让我成熟”,下面分别截取了三个生活剪影来体现三个小标题“生活让我学会真诚”、“生活让我学会自强”、“生活让我学会理解”。这种新颖的形式会让文章显的更加清晰、分明。

四、巧拟作文题目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由此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作文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更好的吸引和“打动”阅卷人,就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可有些同学却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话题只是对写作范围做的一个限定,是很宽泛的,以此为题,是不利于文章写作的。话题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是:话题大于题目,包含题目,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拟的题目必须与话题相关联,体现话题精神要求,它是话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拟好文题要做到:

一、紧扣“话题”拟题,拟题要准。

二、选准拟题的角度。拟题的角度尽量要小,要大话题小切点。角度小,既方便迅速构思成文,写得深刻具体,又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得过于宽泛空洞。

三、拟题要明确具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好的文题应该是通过这只眼睛能让人明白文章的中心。如以“明天”为话题,拟题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就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明具体可感了。

四、拟题要新颖有吸引力。新颖的文题犹如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亮出第一道风景,要想拟出新颖的文题,可以妙用四巧:

(一)巧用修辞。在拟题时巧妙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呆板枯燥的文题变的生动、形象,鲜活有趣。如以“减负”为话题,拟题为《书包减肥记》,以“代沟”为话题,拟题为《我想推倒这堵墙》,以“色彩”为话题,拟题为《珍惜生命的三原色》,生命的三原色分别指: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植物,蓝色,代表海水,以“水”为话题,拟题为《小鱼的哀求》、《水的自述》、《水和鱼的对话》,以“生活”为话题,拟题为《生活好比汉堡包》、《生活好比陈山楂》等。

(二)巧作引用。巧妙的借用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或流行语等,会让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如以“亲情”为话题,拟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春风也度玉门关》、《忠言不逆耳》。以“假日”为话题,拟题为《给点阳光就灿烂》、《风景这边独好》等。

(三)巧设悬念。人们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点,在文题中巧妙而含蓄的设置疑点,巧卖关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以“幸福”为话题,拟题为《你为什么哭泣》、《一夜无眠》、《幸福的味道》、《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美丽的谎言》、《夹在筷子里的幸福》等。

(四)巧设意境。通过描绘,创设一个美妙的意境,让人如坐春风,如临仙境,给人以遐思,给人以美感。如以“掌声”为话题,拟题《窗外雨潇潇》、《那雨中浓浓的情哟》、《馨香一缕》、《他的掌声,给我一个天堂》等。

第三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构筑预防犯罪体系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构筑预防犯罪体系.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构筑预防犯罪体系

2008年,唐河县电业局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通过教育引领,制度防范、监督制约、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构筑预防体系

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到位。唐河县电业局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唐河县电业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事机构,做到机构健全、岗位到人、责任到人。

二是责任到位。为强化预防工作目标管理,唐河县电业局党委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安全生产、资产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同考核,结合实际,确定预防工作总目标,并将目标进行责任分解,每项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目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局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同各责任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三是措施到位。为确保责任目标顺利实现,唐河县电业局建立了工作成效测评机制和测评指标体系r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及奖罚制度。局领导坚持定期听取汇报,唐河县电业局预防办坚持季度自查、年中抽查、年末全面考核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对责任部门的工作成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

二、创新教育,注重效果,筑牢思想防线

实践使我们感到,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应着重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2008年,唐河县电业局在教育形式、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使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在教育形式上,唐河县电业局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力求使教育赢得入脑入耳的效果。一是利用每周二、五政治学习日和党课党日活动时间,由各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针对我局点多线长、工作比较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划片的方式,对基层单位开展廉政教育;二是认真开展省委组织的“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结合我局实际,深入开展了“六三一三”活动,即:出台六条禁令,开展三项活动大讨论(即假若我是局长书记,立足本职、我为电量做贡献,履行社会责任、搞好优质服务)。读一本好书并写出心得体会,树立三个典型人物,使“讲正气、树新风”活动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实际;三是通过在局办公自动化开辟廉政专栏、出板报、办橱窗等形式发布廉政规定、典型案例,进行经常性教育。在重大节日期间,利用手机给党员干部发送廉政信息进行廉政提醒。2008年,在廉政专栏发布廉政信息期,累计出板报、办橱窗20余次,发送廉政短信10条;四是邀请唐河县纪委、检察院领导给全局干部职工做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和报告,结合实际案例、以法说教、以案说教。使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收到了预期效果。五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县纪委“警示录”电教片、学习省公司编写的教育读本《清与浊)进行警示教育。六是通过开展廉政谈话进行廉政教育,2008年。局纪委对8名新提拔的中层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75名中层干部开展了年中廉政谈话;七是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班组、进所站活动,进行廉洁文化教育。

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实行全员教育,重点是管钱、管物、管人等关键环节、重要岗位人员及中层及以上党员干部。特别是行政一把手为教育重点。

在教育的内容上,坚持以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力观为核心,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为重点,以增强干部的纪律观念、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目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共中央纪委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以及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等;局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了湖南雪峰集团深圳分公司副经理邓初明自我忏悔的“七笔账”;邀请中共唐河县委党校教授到我局进行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题讲座;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先后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青年干部培训、纪委书记培训及市公司组织的干部培训。

三、完善制度,关口前移,构建防范机制

我局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了包括人、财、物、营销在内的各项权力运行内控制度,形成了用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监督制约机制。首先是完善了决策机制,制定了《“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企务公开制度》《反腐败“四不为”机制实施办法》等。其次是完善干部管理和使用制度。制定了《中层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暂行规定》《后备干部选拔实施意见》,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和人事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三是在物资采购上。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招投标活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对设备、物资超过一定金额的,实行招投标,小额物资和办公用品实行比价采购。局纪委全过程参与,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四是在财务管理上,出台了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对各项成本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坚持定期财务审计制度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五是在营销管理方面,统一了用电业扩报装流程,规范了用电管理,杜绝了在用电服务、施工等方面的违规违纪现象。2008年,累计制定和修改各项规章制度30多项,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增强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管理行为的公开化,依法经营的规范化,实现了规范管理,堵塞了管理漏洞,促进了廉政建设。

四、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完善预防机制

有效的监督方式。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得以实施的保证。

一是加强内部监督。我局先后印发了《三项谈话制度》《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二条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坚持通过开展民主测评、述职述廉等形式进行有效监督。局审计部门通过开展经济责任任期审计及经营审计等,加强审计监督。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我局聘请了县人大、政协、纪检、检察等单位的30社会监督员。在职工代表中聘请了部分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局纪委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等形式,畅通监督信息渠道,强化社会监督。

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充分发挥办理案件在推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建设性作用。2008年,局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信访案件初核率和办结率均达到了100%。通过查办案件,严肃处理违纪人员,警示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有效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近年来,唐河县电业局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由于措施得力、监督到位,干部职工没有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南阳供电公司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唐河县委、县政府评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并被推荐为南阳市2008预防职务工作先进单位等。

第四篇:大力构筑治安联防体系

xx镇大力构筑治安联防体系

xx镇治安联防队于2004年12月组建,近年来通过大力构筑治安联防体系,全镇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了大量消防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委员会工作制度,规范治安联防办公室的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治安联防工作有章可循。强化治安队伍建设,治安联防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现共有队员16名,由镇派出所负责管理,全镇共设立2个警务室,配备巡逻车4辆、抽水机2台、消防器材一批、消防车和三轮消防摩托车各1辆。加强村治保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不定期组织村委治保主任对所在村进行大巡逻,及时收集各类治安、消防隐患情况,对排查到的情况立即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二)突出“重点”,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加强对圩镇、校园、医院、银行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治安复杂地区的巡防工作,做到重点部位不失控。突出重点时段,全体队员在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夜间的巡逻防控工作,密切注意发案率高的重点时段。突出重

点人员,进一步加强对身份不明、无固定住所、形迹可疑、携带危险物品等重点可疑人员的盘查,不定时对辖区内的吸毒、释放等重点人员进行回访。近年来,镇治安联防队共协助镇派出所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5人,其中,抓获盗窃摩托车嫌疑人6人,入屋盗窃嫌疑人3人,诈骗嫌疑人5人,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大局的稳定。

第五篇:我国公证员法律责任体系的构筑

我国公证员法律责任体系的构筑

公证员的法律责任是指公证员因行使公证职权不当,给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明确公证员的法律责任,对维护国家法制和公证工作秩序,预防、减少、制裁公证活动中公证员的违法行为,督促公证员恪尽职守、清廉服务、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公证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

要意义。

一、公证员法律责任的特征

㈠公证员违反公证法所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这里的公证法是与公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及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办理公证人员玩忽职守案件的通知》、《司法部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对推进我国公证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公证立法奠定了基础。已列入2004年立法计划的《公证法》,要全面总结多年来公证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大胆借鉴国外公证制度的合理成分,认真吸取地方公证立法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立法进程。

㈡公证员法律责任所保护的客体是公证活动秩序

公证制度是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是保障实体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性法律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设立公证制度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具有普遍证明力的公证证明,并通过公证证明活动及公证法律服务,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法律行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在公证实践中,公证员是较早介入公民、法人的民事、经济活动的,向社会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明确公证员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公证员的公证活动,更好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不法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正常的经济、民事流转程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专业的发展。

㈢公证员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公证员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获准在一个公证机构从事公证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根据2004年8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修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草案)》(以下简称《公证法(草案)》)第1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备下列条件,可以担任公证员:①通过国家司法考试;②公道正派,遵守纪法,品行良好;③年满25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④在公证机构实习2年以上经考核合格。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法学教授、法学研究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曾经从事审判、检察、法律服务、法制工作满10年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已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可以担任公证员。”第18条规定:“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公证员:①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③因违犯被辞退、开除公职的;④被吊销公证员证书的。”

㈣公证员法律责任具有制裁性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各种责任形式就是以这种制裁形式表现出来。如《公证法(草案)》规定公证员违反法律的规定,“由组建公证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对公证机构处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停业整顿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公证员法律责任的构成公证员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公证员承担公证法律责任应当具备的要素。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等和公证实践,公证员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㈠有违反公证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发生

公证员必须是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规章中有关公证的规定。违法行为可能是作为,也可能是不作为。如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公证事项出具公证书或者出具虚假公证书的,公证员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㈡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违反公证法律的行为固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违反公证法律的行为,只要符合承担法律责任之要件,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㈢行为人要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

公证员必须是符合《公证法(草案)》第17条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㈣行为人行为侵害了公证活动秩序,造成了危害后果,并且行为与结果存在着因果关系

损害的事实包括违法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以及对法律秩序、公共利益的损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内在的合乎规律的客观联系,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就不构成公证员的法律责任。

三、公证员的法律责任的功能

下载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大基石构筑国家法治体系

    五大基石构筑国家法治体系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4日 02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会议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

    创新出版战略 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

    创新出版战略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浅谈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创新战略是出版的灵魂,创新战略是出版发展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创新、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是出......

    构筑三防体系_确保校园安全

    田坎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建构“三防”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自 查 报 告 田坎小学 2014年5月6日 田坎小学建构“三防”体系 创建平安校园自查报告 “平安校园”的创建关系到师生......

    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救助制度经历了救助项目、救助对象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救助政策、救助措施逐步建立和健全,形成......

    工商局全面构筑预防职务犯罪体系主要做法(范文大全)

    近年来, ××市工商局党组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针对工商部门手中掌握行政执法权,在办理证照、查处案件和市场监管中,容易产生职务犯罪的特点,从认识、教育、......

    构筑四个体系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大全)

    构筑四个体系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近年来,山东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构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管理机制、激励保障”四个体系,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

    构筑三防体系,确保校园安全

    建构“三防”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的创建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以县“平安校园”评估标准为指示,我校高度重视“创安”工作,积极构建“三防”......

    努力构筑群防群治体系 齐心打造平安XX

    努力构筑群防群治体系 齐心打造平安XX XX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