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附答案)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奠定了班级组织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3.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4.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群体压力 5.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 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6.当一位新手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时,那么在教师成长过 程中他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7.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8.()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布鲁纳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科顿 9.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景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就阶段 10.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集体就是班级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驰、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11.班级靠教师组织指挥,班级活动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目标来自教师自身要求,说明这时班级还处在班集体形成的()阶段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3.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4.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A贾德 B皮亚杰 C加涅 D罗森塔尔
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16.最早正式使用“班级”这一概念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埃拉斯莫斯 C夸美纽斯 D孔子
17.一个班集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风气。这个班集体处于()。A组建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课堂管理的原则()? A提供正确而明晰的目标 B建立严格的制度 C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及时认真地反馈 19.影响课堂管理的各种因素中不包括()。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教师的学历 C班级规模和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20.下列哪项中不是课堂纪律的类型?()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机器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21.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
A课堂管理结构 B课堂教学结构 C课堂常规结构 D课堂纪律结构 22.课堂情境结构不包括()。
A教室环境的布置 B班级规模的控制 C课堂常规的建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23.课堂教学结构不包括()。
A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D教学内容的选择 2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学校管理人员 D少先队组织 25.课外活动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多样性 D统一性 26.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7.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28.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脾气摸得十分透彻。“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
A先导性 B针对性 C感染性 D权威性
2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反映了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A先导性 B针对性 C感染性 D权威性
30.“严父出孝子” 反映了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A先导性 B针对性 C感染性 D权威性 31.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3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33.一般来说,教师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服务者 B.示范者 C.课堂活动的管理者和推动者 D.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34.新教师一般处于关注()阶段。A.学生 B.情境 C.生存 D.课程
3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6.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37.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属于教师角色的()过程。
A.认知 B认同 C信念 D内化
38.下列不属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差别的一项是()? A.课时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作业辅导
39.《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理论与实践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二、辨析题
1.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即班集体。
2.班级规模的大小对课堂管理效果没有什么影响。3.只有教师的情绪状态才能影响课堂气氛。
4.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即可,课外活动无关紧要,意义不大。5.职业压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总是产生消极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3.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5.为保证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6.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材料分析题
(一)对于新手型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我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们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也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学生们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对我给予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述了我的新规则与要求。那天,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严格控制。对于两次犯错误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逐渐失去了信任,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而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试对材料中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和行为进行评价。
(二)学生徐某,男,独身子女,身体健壮,智力正常,活动玩耍样样在行,主要缺点就是上课爱做小动作,爱“开小差”。这不,上课还没多久,他就按捺不住了,一会儿在书本上画画,一会儿摸放抽屉里的玩具,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悄悄地拿点零食吃。
刚开始,我几次用眼神示意他要注意课堂纪律。可等我一转身或者不注意,他马上故伎重施,甚至还有拉前面女同学的头发,把同学弄哭了。我实在恼火,就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好好反思一下。可他照样能找到嬉闹的手段,悄悄地跟后排同学做鬼脸或是故意在那抖来抖去。
针对案例中的学生行为表现,分析可能形成的问题行为原因,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办?
(三)今年我接手的班,全班有50个学生,男生仅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按理说,这样一个班级,管理起来应该不难,但情况偏偏相反。接班以后我才发现,虽然我班男生比较少。但个个男生都不是省油的灯,十几个男同学都是班级的活跃分子,而且经常凑到一起打架。
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CBAA 6-10BCBBA 11-15ABCDD 16-20BCBBB 21-25BADBD 26-30ADBAD
31-35BAACA 36-39BBDB
二、辨析题
1.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即班集体。
错。班集体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和集体成员间平等和相容的氛围。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如果尚未具备上述特征就不能称为班集体。
2.班级规模的大小对课堂管理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错。班级大小事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课堂管理难度也越大。具体影响表现在:一是学生间相互交往减少,情感淡化。二是学生间个别差异加大,容易产生冲突矛盾。三是容易形成非正式小群体,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3.只有教师的情绪状态才能影响课堂气氛。
错。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除教师情绪状态之外,还有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教师期望两大因素。4.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即可,课外活动无关紧要,意义不大。
错。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者都很重要。5.职业压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总是产生消极影响。
错。教师职业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压力对教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引发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激发教师的敏捷思维,提供工作的唤醒动机。但过度压力则会产生消极的体验或行为。
三、简答题 1题参考答案
①组建阶段。同学们初进班级,还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②初步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学生与干部能互相严格要求并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④成熟阶段。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2题参考答案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题参考答案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①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②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③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气氛失控,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4题参考答案
①了解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5题参考答案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变化多样,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辅导作用相结合。6题参考答案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具体途径如下:(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1参考答案:我觉得案例中的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堂管理的理念不正确,没有注意严慈相济,没有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促成技巧,过多地实施了教师的权威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无形中形成了对抗而非积极的课堂气氛。建议如下:
1.明确课堂管理的内涵: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2.改变自己的领导方式,采取民主型方式,多了接学生需求,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氛围。3.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期望,多鼓励多表扬。
4.教师要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之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的情感反应。5.让学生集体自己制定规矩和班级纪律制度,通过班集体的群体规范来约束学生,最终使学生把纪律观念内化并付诸于课堂行为。
6.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与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但绝不能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矫正错误。
材料分析2参考答案:
1.该学生的表现可以定义为课堂中的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该行为不仅印象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2.可能原因:第一,教师的教育失策。第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良,如个性差异、注意力缺陷等。第三,各种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如家庭、同伴、传媒、课堂内部环境等。
3.策略:一是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对于小计的课堂问题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体罚或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二是通过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行为。
材料分析3参考答案:
首先要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教师信任和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其次,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尤其是通过观察、谈话、调查访问等方式发现男生的闪光点,选择具有号召力和责任感的男生做班干部或班主任助理,充分发挥其优势。
再次,对犯错误的男生要进行说理教育和真诚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改正。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无力的说辞更具有说服力。另外,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模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章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一、班级的撅念
1、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是学校进行教育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我国学校教育最早采用班级教学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①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②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③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4、群体功能
(1)归属功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2)认同功能:与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3)支持功能:从群体中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4)塑造功能: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5、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2)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要注意:
①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②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③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班级成员互不认识,大家共同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集体工作主要靠教师指挥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班集体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班集体发展的成熟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集体舆论是集体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赞同的意见和思维取向
(2)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语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6、良好的人际关系
7、高度的凝聚力
三、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四)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六)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1、定义: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2、功能
(1)维持功能: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2)促进功能: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增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一)课堂结构
1、课堂结构即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来认识
2、从横向上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中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从纵向上看,则包括课堂教学计划之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组织以及时间划配
4、对于具体一节课的结构把握如何,可以从四个指标来衡量:即量(质量和数量)、序(程序或安排)、度(教学要求的程度、速度、强度)、势(教学情境),它们共同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1、背景因素:主要包括课堂文化和课堂设计的状况,以及既有的师生关系
2、教学目标
3、课堂规模:主要是指学生的人数多少
4、凝聚力
5、课堂规范
6、教师领导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激励原则
3、反馈原则
4、系统原则
5、动态原则
6、尊重学生原则
7、民主性原则
8、主体性原则
9、实践性原则
10、方向性原则
(四)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取向)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
1、行为主义取向: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
2、人本主义取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
3、教师效能取向: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及其类型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是最理想的状态
2、消极的课堂气氛:学生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
3、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二)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3)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①接受②反馈③输入④输出
2、学生的因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必要前提(2)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3)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三)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调控和机智应对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还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营造策略,二者缺一不可
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
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一)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1、课堂纪律的含义: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2、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2)集体促成的纪律: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3)任务促成的纪律: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4)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3、儿童纪律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
(1)反抗行为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字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
(3)人际纪律阶段: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4)自我约束阶段:以自我管理为表现
4、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即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中小学班级最好以25—40人为宜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③学生座位的分配: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课堂教学结构: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②课程表的编制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5、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组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二)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1、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消极、负面的,而且具有普遍性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 ①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 ②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 ③情绪型问题行为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
(2)我国学者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
①行为不足主要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 ②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
③行为不适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等
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因素:①适应不良②厌烦③挫折与紧张④寻求注意与地位⑤过度活动⑥性别差异(2)教师的因素:①要求不当②滥用惩罚手段③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3)环境因素:①家庭因素②大众媒体③课堂内部环境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对已经产生问题行为的学生采取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处理(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第三章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①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②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③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
2、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
3、课外适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
4、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活动形式从参加活动的规模看主要分为三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内容:①班会②科技活动③文体活动④节日纪念日活动⑤课外阅读活动⑥其他班级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①选题②制订活动计划③活动实施与总结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二)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第四章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民主模型下学生的成绩较为稳定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1)协调与任课老师的之间的关系(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
2、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3、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①思想道德素质②专业素质③身心素质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1)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对中等生的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和班级制度管理。其中的班级制度管理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级档案制度、班务日志、班级体育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生评优和操行评定等。
1、建立学生档案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2、操行评定步骤:①学生自评②小组评议③班主任评价④信息反馈
3、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①基本情况②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③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
(四)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五)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①统一任课教师②学校领导③班委会④少先队
五、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
六、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1、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
2、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第五章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扣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2、“学生楷模”的角色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5、“合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三)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新年阶段:教师自觉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2、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罗森塔尔效应
(四)教学效能感
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2、教学效能感的分类
(1)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2)一般教育效能感: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外部因素:①社会大环境对教师效能感的影响②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2)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部因素:①教学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情绪的唤起④科学的教育观
(五)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三、教师成长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汪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奇奇等人于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
(三)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4、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展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四)职业倦怠: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五)促进教师心理键康的理论和方法
1、调整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正视自己,调节自我意识
3、调理情志,增强抗压力
4、善于交往,改进教育人际关系
5、科学用脑,适当休闲
6、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
7、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和专家处理
第三篇:教师心理测试试题与答案
第 1 题(2分)
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需要把握一些必要的原则,你认为下面几方面中哪些是必须的A 关心同事,主动交往B 真诚相待,互惠互利
C 相互尊重,彼此信任D 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第 2 题(2分)
生涯发展规划师富勒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律,按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和超越期。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按照他的职业划分一般处于哪个阶段?
A 适应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高原期
第 3 题(2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学科能力B 心理辅导能力C 课堂管理能力D 研究能力 第 4 题(2分)
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通用能力。下面这些哪些属于教师应具有的通用能力?
A 人际关系能力B 沟通表达能力C 获得信息能力D 自我学习能力 第 5 题(2分)
教师生涯规划主要指对于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什么方面等进行的综合分析?
A 兴趣B 爱好C 能力D 特长
第 6 题(2分)
工作要想取得成绩,离不开同事之间的真诚相助,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A 同事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B 同事之间应真诚相待,表里如一
C 要分清职责,掌握好分寸D 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第 7 题(2分)
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什么?
A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或立场思考问题。
B 主动与学生交往,了解学生的需求
C 学会宽容和尊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D 研究学生,关心鼓励学生
第 8 题(2分)
影响教师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A 态度的相似性B 需要的互补性C 交往的频率D 人的个性 第 9 题(2分)
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是以什么来衡量的?
A 困难的性质B 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C 战胜困难的勇气D 排除困难的能力 第 10 题(2分)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形成的什么关系?
A 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B 是一种社会关系
C 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D 是一种物质关系
第 11 题(2分)
青年教师良好意志品质的促进需要什么?
A 追求理想的自主性B 坚定信念的勇气
C 丰富的学科知识D 稳定积极情绪
心理韧性的形成可能包括的影响层面有
A 先天的B 个人早年的生活与学习经验
C 压力事件后个人的学习经验D 不断的学习与反思
第 13 题(2分)
心理韧性的内涵是什么?
A 坚信明天会更好B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C 较强的学习与发展的动力D 较强的研究与创造力
第 14 题(2分)
对于良好的意志品质描述正确的是什么?
A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B 良好的意志品质由先天遗传决定
C 良好的意志品质需要不断的培养与促进
D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学生学习没有什么关系
第 15 题(2分)
青年教师成长需要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A 坚定与坚韧B 稳定与创新C 坚强与坚持D 自觉与果断 第 16 题(2分)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自我实现型人格健康标准有哪些?
A 献身于工作B 不刻意追求幸福
C 有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D 幽默感和创造性
第 17 题(2分)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在职场中可以体现为什么?
A 影响力B 亲和力C 感染力D 学习力 第 18 题(2分)
人格测量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
A 访谈B 观察C 问卷D 投射测验 第 19 题(2分)
关于教师人格描述正确的是什么?
A 教师人格是承担职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相对独立、稳定和被社会认同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
B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行为方式,与与遗传无关,是职业特点决定的C 教师人格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D 教师人格特点与教学风格无关
第 20 题(2分)
在众多的关于人格的研究中,比较能取得共识的有哪些?
A 遗传对人格有一定的影响B 人与环境二者在决定行为方面都是重要的C 气质是由人的遗传与心理结构决定的D 人格包括个性、气质、性格和能力等等 第 21 题(2分)
教师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有哪些?
A 要研究教学提升专业素质B 要享受讲台
C 享受学生D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幸福感的定义是?
A 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B 是一种主观感受
C 有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D 积极的体验,愉悦 第 23 题(2分)
以下关于人格特质的描述正确的是什么?
A 人格特质时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性的个性品质
B 人格具有独特性,无好坏之分,因此人格特质是无法测量的C 人的行为是由人格特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的D 根据人格特质或个性特点,人们可以被划入不同的人格类型
第 24 题(2分)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
A 情绪衰竭B 去个性化C 低个人成就感D 低耐挫力 第 25 题(2分)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 积极体验B 积极特质C 积极环境D 遗传
第 26 题(2分)
情绪智能的涵义包括:
A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和监控情绪变化的能力
B 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
C 服从于某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D 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
第 27 题(2分)
教师心智成熟的标准是:
A 正确地认识自己B 正确应对挫折C 正确认识他人D 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 第 28 题(2分)
心智模式的顽石有以下表现?
A 归罪于外B 墨守陈规C 局限思考D 心态不正 第 29 题(2分)
改善心智模式的技术有;
A 把镜子转向自己B 倒掉壶中的水C 用多棱镜看世界D 敞开胸怀 第 30 题(2分)
教师心智模式不健全的表现是什么?
A 敬业意识淡薄B 思想意识呈现功利性倾向
C 缺乏高水平的情商D 缺少奉献的精神
第 31 题(2分)
情绪的主要组成是:
A 主观体验B 外部表现C 胜利唤醒D 客观事物
第 32 题(2分)
以下关于心智模式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什么?
A 根深蒂固。B 自我意识良好
C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D 心智模式有时效性
第 33 题(2分)
经常反思自己的知识面宽不宽?能力强不强?自己的个性如何?以及自己应具备的教育教
学能力有哪些?这些都属于教师对什么特点的反思?
A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B 对成长经历的反思
C 对自我发展的反思D 对自身素质特点的反思
第 34 题(2分)
理智地发现自己,规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说明了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什么的需要?
A 终身教育B 自我发展C 自我学习D 适应未来
第 35 题(2分)
在人际交往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得体,合乎分寸,恰倒好处。说明了人际交往什么原则的体现?
A 自信原则B平等原则C 适度原则D 理解原则
第 36 题(2分)
教师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前提。其核心命题是什么?
A 教师的专业发展B 教师的主动发展
C 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D 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第 37 题(2分)
“教师的教育效果取决于师生交往的质量。”这句话,道出了什么的重要性?
A 人际交往B 人际协调C 人际情感D 人际行为
第 38 题(2分)
教师要从集体利益出发,自觉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务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安排,勇挑重担。这句话反映出教师与谁之间交往的策略?
A 家长B 领导C 学生D 同事
第 39 题(2分)
大家都非常熟悉“狼来了”的故事,小男孩的羊为什么被狼吃了,村民们为什么不来救他。他违背了人际交往中的哪一原则?
A 真诚B 诚恳C 宽容D 理解
第 40 题(2分)
教师A处事冲动鲁莽,教育学生常常不等时机成熟就草率从事。教师B性格暴躁,懒于思考,做事不计后果,贸然行动。教师A和教师B都是缺乏什么的表现?
A 意志品质的果断性B 意志品质的坚韧性
C 意志品质的自觉性D 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第 41 题(2分)
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什么?
A 善于与人交往B 睡眠质量好C 乐观的幽默的个性D 优良的意志品质 第 42 题(2分)
善于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战胜与执行决定有困难、有妨碍的一切因素。这是教师意志中哪种品质的表现?
A 坚韧性B 自制力C 果断性D 坚定性
第 43 题(2分)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句话反映了意志的哪种品质?
A 坚韧性B 坚持性C 坚定性D 坚决性
第 44 题(2分)
小A热情开朗善于表达,上课总是抢着回答问题,有时难免会抢答或接话茬,王老师为了
改变她的“坏习惯”,总是不让她发言,一次,小A又把手高高举起,身子站起老高,生怕老师看不到,王老师看了她一眼,说:“你怎么那么爱表现,话多错多知道吗?你以后闭上嘴巴安静点儿行吗?”王老师的行为属于什么?
A 职业倦怠B 青年教师没有教育经验
C 校园冷暴力D 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第 45 题(2分)
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敏感性?
A 学习、责任、关怀、用心B 学习、感恩、敏锐、用心
C 积极、敏锐、幽默、创造D 责任、用心、和谐、进取
第 46 题(2分)
人格的特征有什么?
A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B 独特性、稳定性、指向性、遵从性
C 独特性、从众性、指向性、功能性D 独特性、发展性、统合性、功能性 第 47 题(2分)
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或自己决策有错误时,能立即停止行动或改变已做出的决定,及时纠正错误,是教师意志的哪种品质?
A 自觉性B 果断性C 目标性D 坚持性
第 48 题(2分)
心理学家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什么?
A 一个人独特的、一贯性的行为模式的组成B 是一个人的“面具”
C 是由遗传和基因决定的情绪和行为特点
D 是可以不断改变与发展的思维与行为特征
第 49 题(2分)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A 情绪现象B 情感现象
第 50 题(2分)
“心智模式”是谁提出的?
A(美)欧内斯特•博耶B(苏格兰)肯尼斯•克雷克
C(美)彼得•圣吉D(美)杰里•温德
答案:
ABCDBCABCDABCDABCD ABCDABCDABCDABABC ABABCACACACD CDABCABCDACAB ABCDBCDACDABCABC ABCDABCDABCDABCDABCD ABCABCDDBC
ABBAA
DB
ABACAAAB
第四篇:幼儿心理综合测试卷A附答案
幼儿心理综合测试卷A附答案
一、判断题
1.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幼儿时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答案解析: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3.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创造想象为主的。(×)
答案解析: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
4.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答案解析: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就是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
5.自尊过强也会导致儿童富有攻击性。(×)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6.幼儿不必多跟小伙伴玩,因为在小伙伴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
答案解析:同伴交往可使幼儿从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等方面获得发展。
7.学前期儿童想象是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发展的,但是主要以有意想象为主。(×)
答案解析: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8.心理学领域所说的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答案解析: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9.社会性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要早于基本情绪。(×)
答案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10.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觉。(√)
答案解析: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觉,且会影响他的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
11.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记住。(√)
答案解析: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记住。
12.无意识记的本质依然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
13.具体形象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高级心理活动。(×)
答案解析:抽象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高级心理活动。
14.幼儿的大脑发育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答案解析: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15.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单选题
16.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0〜4周B.4〜8周C.0〜3个月
D.0〜6个月
答案:D
答案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1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18.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_______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答案:B
答案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19.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答案:C
答案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①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④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0.“童言无忌”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A.超常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C.儿童心理落后所致
D.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表现
答案:D
答案解析:
21._______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
答案:D
答案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2.幼儿计算“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呈现的思维形态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B
答案解析:幼儿借助具体的苹果形象进行运算,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23.当儿童掌握了口语后,经常会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达到记忆的效果,我们称为_______
()
A.视觉复述策略
B.特征定位策略
C.组织性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复述策略的含义。.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在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
B.记忆广度的扩大
C.工作记忆的出现
答案:D
答案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25.儿童在三四岁时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这体现了_______的发展。A.性别恒常性
B.性别稳定性
C.性别认同
D.性别角色
答案:B
答案解析: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6.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答案:D
答案解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语的一种过渡,成人应正确面对。
27.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基本
属于___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答案解析:多血质气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波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
28.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答案:B
答案解析:在不同的社会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
29.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D
答案解析: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紧密相关。
30.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答案:A
答案解析:幼儿记忆的特点是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运用记忆多,但记忆效果意义记忆好。
第五篇:中学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概述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班级常规,简称“班规”,是指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为保证班级正常的秩序,根据对班级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规矩1。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常规制度建设、班级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班级常规是班级学生的行动指南,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为班级学生认同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对学生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也能保持班级秩序,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正常发展,培养出一种良好的班风。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常规、了解班级常规,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潜在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常规管理,可以使学生将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直至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风气、凝聚力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特点
班级常规作为班级活动的规范,有些形诸文字,以公约的形式出现;有些虽无文字,却明显地为大家所认同。它的主要特点为:
1.养成教育性
在同一个班级中成长的青少年,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习惯,从而把集体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规范明确性
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方面。它要求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品德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各项工作和学习生活合乎学校的科学管理规范,行为举止合乎社会文明行为规范,言谈措辞合乎健康的言语规范,班级建设合乎育人环境规范等。
3、相对稳定性
班级常规是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规则,一旦形成和建立起来,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种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保持班级正常的秩序。如果经常地、随意地改变班级常规的内容,不仅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会破坏班级常规本身的建设。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 1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维持秩序
这是班级常规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在学习历程中,有了良好的秩序,教师可以专心教学,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班级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培养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又一目的。学生在认识、了解并遵守班级常规的过程中,经过服从、顺从,最终将班级常规内化为个性品质的一部分;或者由开始的被动遵守变为日后的主动、积极的执行,成为其行为习惯。常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激发兴趣
班级常规管理的实施,可以形成和谐、积极的班级情境,可以逐步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4、发展自律
班级常规管理,虽然始于他律,但终极目标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律。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一旦确定,就会在班级学生的活动中做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加以贯彻,学生在遵守规范中,通过外部强化、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会逐渐的将这些规范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活动中自觉的加以遵守。因此,通过班级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尊自爱,从而达到自律与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中学班级常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班级常规制定的原则
1.共同制定原则
学生必须与老师共同负担建立班规的责任。一般人对经自已协助、参与所建立的班规,通常会认为比较合理,也会较乐于去遵守。班级常规是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完成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常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学生会因积极的参与,更加深刻的理解班级常规的意义,感受到自己是制度制订的主人,更加珍惜和遵守。因此,班级常规必须经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方可制定。
2.可行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可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常规中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应符合班级的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使班级常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班级常规不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附有相应的执行措施,使学生明确“违反了怎么办”,便于监督检查。
3.教育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建设和自我发展的主人,班级常规的制定,既要从管理角度出发,更要从教育需要出发,渗透教育目标,发挥班级常规的教育功能。因此,班级常规执行中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班主任不能以班级常规去压制学生,而应主动的提醒、督促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他们良好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利益。
4.正强化原则
班级常规执行中,其主要的约束对象是学生,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积极正面的强化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接纳,而且行为指向明确,容易遵守。实际上,纠正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
5.公开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主要内容必须公开,必须用大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使学生、教师都能看到,并能定期的提出来检讨。当学生有违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能明确指出违反的是哪一条规则,如有必要,提出来讨论,可增加学生的记忆。
6.简洁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表述应清晰、简明扼要,突出所要规范的内容,强调应有的行为,切忌冗长的说明,模棱两可的表达,否则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歧义,导致不良的运行结果。此外,简洁性的班级常规也容易让大家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一种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
(二)班级常规实施的过程
班级常规订立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在开始阶段可以给学生较大的弹性空间与时间,时时提醒示范,让学生尽早熟悉班规,定期检讨,彻底执行并激励学生正向行为,改正缺失行为,在班规养成后,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班级常规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了解并研讨和制定奖惩标准,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强化要奖励与惩罚并举,重在鼓励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要注意观察规约的可行性,必要时加以修正。
2.切实执行阶段
这是班级常规实施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引导班干部和学生定时进行执行行为表现的自我检查;切实记录学生的进步与积极表现,掌握契机,立即回馈,及时鼓励;对制度的执行态度要公正公平合理;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拒斥与削弱不当行为;注意以正强化为主,重在保障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成长;建立荣誉制度,培养自尊与荣誉感,增强凝聚力。
3.总结反馈阶段
(1)汇总成果。将个人及小组的行为表现累计,制作图表,可以清晰地呈献学生前后的行为表现,及应加强改进的部分,激发学生超越上一周成绩。
(2)公布结果。公布图表、回馈成果每周或每次定期考查前公布图表,师生共同回顾这段时间的表现,明确指出学生进步及应改进事项,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和过去的成就比较改进,或与其它组别良性竞争,能够有效刺激增强,提高努力的动机。
(3)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正向行为进行正强化,对不当行为进行惩罚与削弱。班主任应该肯定与激励学生表现合乎规范的行为,并提示学生如何去做,以改正不当行为。教师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指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引导学生该如何做,班级秩序反而容易陷入更难掌握的情境。
(4)及时反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表明,无论是正向或负面的行为,掌握时效,立即反馈,能使好的行为重复而持续出现,不好的行为也能及时纠正。
(5)提出不良行为的改进期望。小组表现是否良好和小组成员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当小组的团体表现不佳时,可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方法,或重新安排座位,使表现差的同学旁边有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示范与提示,以便改进;也可以安排时机,让小组间相互讨论,观摩学习。个人表现差的,可挑选2~3名,将未做到的项目及次数列出,制成期望表贴在联络簿,请家长一同配合管理改进。
(6)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就无论正面或负面,教师可透过学生向家长联系,或将成就图表告知家长,或请家长到校分享荣誉,让家长明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及进步情形。
班主任要善于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有利资源。例如,年终的学生评优颁奖活动,有的班主任以为无非就是发张奖状,怎么发不行?可以开会发,也可以课下发,可以由教师发也可以随便找学生发,但是怎么使发奖状的过程变成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策划。有一位班主任就将每年期终的颁奖活动得异常搞热闹、隆重,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位班主任郑重地把所有家长请到班里,在精彩回顾、总结汇报等环节过后,就是学生和家长最兴奋也最紧张的时刻——颁奖仪式。班长洪亮地宣读优秀学生名单,老师庄重地朗诵精彩的颁奖词,获奖学生牵着手家长的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走上领奖台。学生灿烂的笑容、家长激动的表情、老师真心的祝福交织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常常让学生和家长热泪盈眶。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源于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改变。
(三)中学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1.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
有学者提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3。“管”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思维。“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而“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如此看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没有必要事无巨细,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学2 42 郑立平.在成长中享受班主任特有的幸福[J].班主任之友,2009年08期第9~13页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要求,让学生自行制订岗位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聪明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订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意识得以培养,并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在班级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5。例如,有个一班级在过教师节时,将班会的主题定为“学会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内容为指导同学们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达到了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期中考试后,学生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内心苦闷时,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班会的主题,指导同学们采取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暗示、自我释放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调节等良好习惯。
3.民主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比如,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可以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这样做,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精神,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常规管理健康向前发展。
4.班级规范要少而精,并彻底执行
良班级规范不能过多,要依据教学秩序和班集体建设的需要而设立,要少而精,符合最优化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也便于学生掌握和遵守。习惯与常规的养成,最怕虎头蛇尾。在常规执行的过程,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坚持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要以正面的行为引导为主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如何遵守与执行班级常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遵守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常规秩序。
班级常规学生最易违反,如果班主任以警察抓小偷的心态来经营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彰,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抗。如果能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学生的表现中欣赏其善良、正向的一面,忽略其缺点,并常给予鼓励,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心。在管理中需要奖惩交相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
6.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 55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要解放班主任,班主任自己也要有意识的“解放自己”6。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但同时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管制学生。因此,班主任不应以日常繁杂事务为主,而应以教育科研为主。班主任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作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紧紧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该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事无巨细,只要是班级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对什么事都不放心,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然而,由于集体意志并未形成,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精神疲惫。班主任只有将个人权威通过班级舆论、班级法规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班主任个人)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这样,班级凝聚力才会形成,班主任的工作才容易开展。班主任应该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担,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具体的说,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若班主任一人“兼任”文娱委员、生活保姆、教导主任等等,则往往会疲惫不堪,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与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和处理班级事务。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常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订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最终实现,变以“人”(班主任)治班为以“法”(班级规范)治班,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更多的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并且有充沛的精力结合一个班的教育实践,思考、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
老师与学生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班级经营管理中没有模版可遵循。因此,班主任应具备反省思考的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策略。不要套用以前的经验,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学生,要能体会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心声,随时作弹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