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研究》阶段报告(新合)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研究
阶 段 报 告
邻水县九龙镇新合中心学校
2013年3月,我们确立的研究课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研究”获得立项审批。从开始课题研究起,课题组成员热情高涨,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现己进入了课题实施阶段。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头脑注入了新的思想,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不少迷茫。不少老师提出:《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放开学生手脚的同时,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在学习方法该做怎样的指导……这些问题成了我们全组教师共同的心声。而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的是语文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不知道如何预习;课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不知如何复习;拿到一篇文章,不知从何外着手阅读;学习文言文,只知抄录课文译文……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不胜枚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我们教师作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法指导。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让我们的教师走出自主性学习教学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这对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步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课前预习指导;
2、课后复习指导;
3、自主性听说指导;
4、无命题自由习作指导;
5、自主性阅读方法指导;
6、文言文自学方法指导;
(二)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指导,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指导方式,并推广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2013年3月--2013年 4月为实验准备阶段。
1、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由校长牵头,教导处组织监督,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2、开展问卷,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上课方法指导情况。
3、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①查找资料,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解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及方法;②共同设计指导策略;③选择实验班级,确立实验对象;④制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计划。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落实课题实验。
1、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2、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3、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上:
(1)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强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建议者和指导者。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与亲身的活动来掌握科学的方法,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把学生过程拓展到课前及课后。
(2)指导学习方法。在学法指导中,我们除了要组织一定数量的专题形式予以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
(3)培养学习习惯。我们注意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仅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强学法、抓习惯、促养成”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4、参研教师积极外出参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参观的机会,使教师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5、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活动。①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五千字。②参加专题讲座学习。积极参加假期由教体局组织的有关进行“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和初中语文研讨会,听取“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案例”等专题讲座。③课题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围绕实验课题进行研讨,做到“三个一”,即:拟定一份实验方案,上一节教改活动实验课,写一篇实验总结。④教学观摩。除了加强本校观摩研讨外,积极创造条件到外校观摩研讨。⑤优秀课例、经验总结等教科研成果展评。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同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文献法、个案法及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
三、阶段性取得的成果: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一)通过研究,参研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主要表现在:参研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参研的三位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已经成长为冲在第一线的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全体参研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变化是:都向课堂要效率,逐渐克服了上课随意性的毛病。在备课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在指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上下功夫。
(二)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由于在教学中给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自己学习,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感觉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2、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对语文自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其他各科的自学水平。
四、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积淀了如下思考:如语文教师的工作烦而杂,课题组成员怎样有更充足的交流反思时间与空间;如何更好的积累资料、进行课题数据的监测;我们还需要一些实际的、科学的指导;学校电脑配备不足,工作不便等。
五、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的完善和积累经验。主要打算是:
1.重视深化实验。开发富有农村特色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构建开放的自主活动场所,创设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2.重视资料整理。对实验所形成的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经验总结进行理论升华,争取在结题前编写一本有关实验理论探索的经验论文集
3.重视实验推广。一方面把实验由实验班推广至其他班级,扩大研究面,形成一定研究规模。
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附:
(一)八年级作文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学校: 班级: 同学:
你好!为了解你们在作文学习方面的有关情况,便于老师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作文。以下列出的各题,请你在认可的答案上打“√”(可多选)。谢谢你的合作!1.你是否喜欢读课外书?()①非常喜欢 ②比较喜欢 ③一般 ④不喜欢 2.你是否经常读课外书?()
①经常读 ②有时读 ③在老师、家长要求下读 ④从来不读 3.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①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 ②百科知识书籍 ③故事、童话、小说、传记文学 ④卡通漫画书 ⑤其它 4.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
①基本不读 ②不到30分钟 ③30~60分钟 ④60分钟以上 5.你是怎样读书的?()
①随便翻翻 ②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③通读全书
④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能边读边想,记下疑问并请教别人 6.你读书时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① 经常摘抄 ② 偶尔摘抄 ③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 ④ 从不摘抄 7.摘抄过、见过、学过的好词句你会在作文中运用吗?()①不会 ②有时会 ④会有意识地运用 ③经常会 8.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
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 ② 严谨,但乐趣少 ③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④ 紧张单调,难于忍受。
9.作文课时,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相关的一些经历吗?()
① 通常都能做到 ②有时能做到 ③偶尔能这样 ④ 从来都做不到 10.你喜欢写作文吗?()
①非常喜欢 ② 还可以吧 ③不太喜欢 ④一点儿也不喜欢 11.你写作文的目的是?()
①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②为了练好作文
③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④ 其他原因 12.你比较喜欢写什么类型的作文?()
①写人记事的 ② 写景状物的 ③想象作文 ④自由作文 ⑤其它 13.写作文前,你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①常常这样 ②有时这样 ③ 偶尔如此 ④ 从不这样 14.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①没有 ②老师布置才写 ③有时兴趣来了就写 ④经常写 15.通常,你在日记里记些什么内容?()①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 ②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③自己的心里话 ④感受特别深的事情
16.一般情况下,你在写作文或日记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 ②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 ③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 ④ 烦躁,不太想写
17.一般情况下,你写完作文或日记后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 愉快,满足 ② 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③没什么感觉 ④真累啊 18.你喜欢作文的原因是()①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② 对作文非常感兴趣 ③老师、家长的鼓励 ④ 不喜欢上课的老师 19.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①觉得作文很难 ②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 ③老师给的作文分数低 ④不太喜欢上课的老师 20.你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东西可写 ② 缺少好词句③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④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
21.你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关心吗?()①很关心 ②一般 ③与我有关的才关心 ④根本不关心 22.你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吗?()①很关心 ②一般 ③与我有关的才关心 ④根本不关心 23.你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关心吗?()①很关心 ②一般 ③与我有关的才关心 ④根本不关心 24.平时,你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①观察很仔细,记得很清楚 ②知道,但印象不深 ③不太留意 25.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你怎样做?()
①告诉别人 ②记在日记本上 ③动脑筋想一想 ④过了就过了,没放在心上。
26.对批改及评语态度()
①认真看阅 ②一般浏览 ③从不看阅
(二)“八年级作文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分析
《农村初中生活作文研究》课题组
近期,《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对七八年级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查的对象是七八年级160名学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为了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调查采取无记名答卷方式,并强调“答案无所谓对和错,真实最为重要”。
调查结果与评析如下: 1.学生自我评价。
调查显示,25.8%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现状感觉良好,58.3%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比较一般,同时也有11.2%的学生自觉较差;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优秀和很差的学生比例极小,分别占3.3%和1.4%。
评析:问卷调查提供了一个与教师评价不同的视角,结果虽然呈常态分布,但教师们通常认为,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没有这么多,而较差和很差的比例则要高一些。显然,教师的期望值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值之间存在落差。如果教师未能从鼓励原则出发,对教学评价(如口头评价、分数等级评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势必会伤害到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大部分学生喜欢写作文和上作文课,真正不喜欢的只占极少数。近六成学生(59.7%)表示喜欢写作文,其中,“非常喜欢”的占12.3%;超过七成(70.7%)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作文课,其中,“非常喜欢”的占 23.6%。另一方面,表示“一点儿也不喜欢”写作和上作文课的学生,分别只有4.1%和3.3%。
评析:调查数据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惊喜,并纠正了一个普遍性误会:教师总觉得大部分学生讨厌写作文,怕上作文课。这种误会通常来自于作文课前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化——怨天尤人状、愁眉苦脸状、无可奈何状、长吁短叹状„„问卷“不小心”揭出了学生的心理底牌:他们喜欢写作,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大部分学生都有正确的写作目的,少数学生主要是应付作业和提高成绩。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59.5%)写作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作文技巧和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但也有13.8%的学生主要是应付作业,15.9%的学生主要是应付考试。
评析:写作目的性关系到学习心态、努力程度和作文成就。以应付作业为目的的学生懒于在写作上进行主动探索,其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生较拘泥于范文的框框和任教教师的评价,热衷于写缺少灵性和创意的所谓“考场作文”。教师有必要对这两类学生加强写作目的性的教育和引导。
4.近八成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相当部分学生基本不读;文学著作、杂志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数据表明,77.8%的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大部分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更有11.2%的学生基本没进行课外阅读。只有 17.5%的学生平均每天进行1~2小时的阅读,4.6%的学生达到2小时以上。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文学作品最受欢迎(47.6%),其次分别为科幻作品(20.1%)、辅导教材(16.8%)、卡通作品(12.0%)、武侠小说(7.9%)。
评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能不令人关注和焦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 7~9年级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显然达不到要求。许多学生称没有时间,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没有养成习惯。初一年学生尚且如此,随着课业负担的逐步加重,初
二、初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更不容乐观。正是由于课外阅读量的不足,知识积累“贫血”,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拓展、选材和表达。
文学作品和科幻作品得到学生的青睐,卡通读物和武侠小说却没有想像中那么泛滥,这使教师和家长多少松了口气。
5.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读书摘录和记日记的良好习惯。调查发现,88.8%的学生没有养成读书摘录的习惯,近一半学生只是“偶尔”或“从不”摘录;能够坚持的人数甚少,只有2.9%。与此同时,78.1%的学生也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经常”和“始终坚持”记日记的分别只有15.7%和6.2%。
评析:读书摘录和写日记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读书摘录以阅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素材的积累、理解和运用,是信息输入的有效学习过程。学生们读书不足,当然摘录也少;同时,习惯的养成还有赖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写日记以生活和情感的感悟为基础,有助于激发思维、激活素材和加强表达,是信息输出的有效训练过程。然而,日记涉及学生内心世界的隐私,以作业形式统一布置和上交并不适宜,目前教师大多只要求学生写周记,但仍须提倡和鼓励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6.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困难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表达不清楚和不生动,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调查中,95.9%的学生承认在写作中会遇到难写的情况;其中,12.9%的学生时常面对这种窘境,更有1.4%的学生每次作文都陷入困境。只有4.1%的学生自豪地宣称“从未遇到”难写的情况。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该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也较难。令语文老师尴尬的是,当学生遇到作文困难时,只有25.7%的学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低于其他的求助渠道:书本(80.7%)、家长(30.2%)、同学(29.6%)。
评析: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在解决学生作文困难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作文教学的针对性,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困难,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少、慢、差、费”的现状,重视作文思维训练,对审题、立意、选材、表达进行专项训练等。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气氛,培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遭遇作文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语文老师。7.大多数学生渴望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上作文课,以改善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调查表明,与同学相互讨论写作思路和技巧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80.7%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74.5%的学生认为“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学生们认为,其好处还在于能“获得别人及时的帮助”和“提高写作积极性”。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只占4.3%。在问卷的“对作文教学的建议”一栏中,学生们也普遍呼吁:“教师少讲一些,让我们多互动一些”、“让我们互相批改作文”、“建议多让小组讨论作文的得失”„„
评析: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水平,合作学习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改变学生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有利于拓展作文选材和立意的空间,特别适合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训练;二是学生进行多元化互动,互帮互学,可以提高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大班教学中教师指导不周的弊端。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我,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音乐教学应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喜爱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基本的吹、拉、弹、唱外,如果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随时沟通的语言技能,又怎么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大胆地把“权利”下放;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常常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学生真行啊!我调动全体学生搜集有关壮族的各类资料,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寻找所需的内容,互相交流。上课时,我“穿针引线”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战果,大家非常兴奋,积极发言。还有的同学自发分成小组演唱歌曲,一些同学即兴闻歌打节奏。大家的精心准备让我欣喜。我请学生再次唱奏,随着音乐,我跳起壮族舞。学生喝彩之余,也愿意参与进来,为我随后的课堂教学成功导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教了学生几个壮族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艺术实践。表演交流时,对同学有创意的一些动作,我立刻提出表扬,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和学习。这样,几个文艺骨干和我一起,使课堂内容在课外得到了延伸,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悄悄地在学生心里生根。
(二)鼓励、启发学生合理的音乐想象。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
在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我没有告诉学生曲目名称,而是让大家边聆听,便联想音乐情境,为曲子命名。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投入音乐中认真思索,并兴奋地小声讨论。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惊叹不已。乐曲名字竟然有七八个:《狂奔》、《盛大的节日》、《骏马奔腾》、《那达慕欢歌》„„看到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欣慰。这时,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男孩子陈家超大声说:“奔腾!”,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一愣,赶忙用目光制止大家的哄笑。看他有些尴尬又有些不服气,我真诚、和蔼的请他阐明理由。他理直气壮,觉的曲中表现了河水翻腾,小马过河时的欢快情景。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新奇想象。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我笑着解释: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受,只要我们都能为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所以,我从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我立刻及时表扬,使他们深深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没有歧视他们。千万不要让学生暂时的“不对”、“不好”影响了他们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以情激情,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在音乐课上,我尽可能的融入现代音乐气息,抓住学生审美心理,适时进行音乐情趣的培养。在民歌、民乐及相关教学中,我用多样的电教手段、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滋润和打动学生心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越来越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只要教师注意“以情激情”,就必定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活跃、互动、民主的良好氛围,也就达到好的效果。而最直接、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充满热情,用心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如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结束教学时,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与作品有了情感共鸣。用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会更感兴趣。在无形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教师在关键处点到为止,让学生心领神会; 教师的语言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想说的话让学生用心去领悟。在《内蒙草原》教学时,学生掌握了歌曲基本旋律后,我自豪地向大家介绍:“2005年,中、蒙两国为此申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认可。我们也会为此骄傲,对吧!蒙歌是在广阔草原上放牧时唱的,久而久之形成了悠远的‘长调’,被誉为蒙古文化的‘活化石’”。学生一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需要我再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如何热爱少数民族艺术,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增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音乐教学中,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在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利保障。教师适时的幽默言语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解除学生的疲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在唱《红河谷》一歌时,我发动学生用讨论法得出:歌曲情绪是徐缓地、悠扬地。我故意用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学生迫不及待的争相发言,“老师,您唱的不对!不对„„”我适时提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演唱呢?”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重复刚才讨论的结果:歌曲应该用徐缓、悠扬的声音表现。这时候再让大家演唱歌曲,既能使他们加深印象,又激活了课堂,效果也会更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简练,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会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最忌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样做不仅占用了大量授课肘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例如赏析肖邦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我让大家先欣赏了他的钢琴独奏《夜曲》。我抓住一个重点,从夜曲的体裁入手,让学生懂得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浪漫气息浓厚;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人品和作品。在欣赏他的《如歌的行板》,学生就会找到相同的旋律,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第二课时的歌曲《夜曲》学唱也打下伏笔。
(三)细微之处细致处理。教学上大的方面注意到了,细节也同样不容忽视,教师要注意到歌曲的每个要素。如:音乐作品中演唱记号的处理、情绪把握、地区风格表现„„二度创作不成功,也不能使学生很好的表现歌曲。这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印象,我往往正话反说,或用白声范唱,或用相反的表情范唱,让学生自己对比,讨论出好的歌曲表现方式。学生在处理情绪时,注意到这些细节,歌中的美也就表现出来了。学生在实践中知道了这样的歌是美的,提高了自身的审美修养,那么,再遇到无意义的某些流行歌曲,就能用自己健康的审美标准自觉抵制。
四、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通过课堂内外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唱歌比以前多了激情;生活中用音乐滋润了友情;对音乐也有了更深的感情„„我觉得大家对音乐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了审美标准和能力。今后,我在课内外,将继续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到这儿,我想说:老师们,我们农村初中学校,虽然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资源相对贫乏,但我们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大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吧!
第三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
渠村乡中心校
李珂倩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县正在实施四步探究,对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时代的步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本课题尝试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以学生身边的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交流、讨论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以学生为本,逐步地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样的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对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 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
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案例: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7,3)(6,4)(5,5)(1,9)
(9,1)(8,2)
(2,8)(3,7)(4,6)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4、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研究方法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⑶组织我校教师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良好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连片教研的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每个年级(一至五年级)
六、实验的管理
(1)学期初,我校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利用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中心校也要经常性地进行连片教研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七、课题实验员:李珂倩 成员:牛少娥
杨素巧 宋改
八、预期成果
1、建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探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封闭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书、单一强制的教学过程组成了基本的教学环境,书本、粉笔、黑板构成了基本的教学媒介。在这种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诲的容器,变成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兴趣、个性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一味空洞的说教下,单调、沉闷和压抑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有传统的重教师“教”向学生“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的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社会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在的政治课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明显。虽然我们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危害,也曾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的迷惑和不解。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思想品德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整教师的指导观念、行为,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研究的目标
为了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培养学生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我们从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角度出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成因;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和方式;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及能力发展性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指导及原则
(一)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应有较强的指向性的情境设计,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教学材料。情境的创设,只有确实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使学生感到需要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才算是成功的。第二个环节设计要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求,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探求,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第三个环节应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关注其学习的情感、态度。第四个环节要让学生对自己 的学习过程有自我认识,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产生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教师要正确认识生成的重要价值,把握学生探究的最佳时机,鼓励学生开始新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身受益。我们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觉性学习行为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学会了自主创新地学习。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是:(1)多角度思考的习惯。(2)质疑问难的习惯。(3)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4)分工合作的习惯。(5)广泛吸取多方面信息的习惯。(6)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培养策略为:(1)正面鼓励。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我们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法好吗?”、“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2)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3)强化练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练习不断强化的结果。必要时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加星评比等,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4)分层实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不同的实施目标,在习惯培养期间,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区别对待。
(三)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可延伸至课堂外、学校外。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发现和获取有关的知识,并使技能、能力、情感、意志等得到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等。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为主的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1)兴趣性。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情、动心。如:在校内创办校报,举办好书好报推荐会,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访问等。(2)自主性。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选择,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唱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树立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3)实效性。要注意考虑到活动所能达到的目的和运用何种活动方式去达到,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的准备。(4)灵活性。抓住课堂、学校、社会不同渠道,灵活开展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服务社区活动,开展学生小课题调查研究活动等。(5)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在人文环境上拥有一种宽松、合作、开放的学习氛围。
(四)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已经无法激励、帮助学生建构起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所要求的评价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所强调的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和谐发展”的评价,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在性格、能力、知识结构等多方面是有差异的。我们提倡用多种尺子来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光的时刻,都有成功的喜悦。因此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上强调多元。
评价内容的多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其学业内容的评价,而且特别关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是乐于参加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能表现出积极、愉悦的心理倾向,以自主的姿态参加整个活动,在活动中有坚定的决心,能不畏困难,努力地克服、解决困难,使整个学习活动能有始有终。
(2)合作交流。合作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和同学配合,形成合力来开展学习。要学会认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能采纳他人的有益建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还要能积极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结论,要能与他人共享成功的果实。
(3)方法技能。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必备的实际操作的方法、技能。如学生能采用实地观察、翻阅图书、上网浏览、访问人物、调查研究等一
系列方法来搜集、处理信息,能用文字来记录自己参加活动的所感所想,及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等。
(4)实践活动。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效,追求实实在在,务必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学生在活动中要能灵活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来进行探究,能采用多种方式,在校内外进行学习活动。
5)学习成果。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学生存放的内容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出自己一定的学习水平。另外鼓励学生能通过作品展览、演讲表演等其它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评价主体的多元。我们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一起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促进发展。在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时,我们注意首先要多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这更有助于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而这是培养其创新性学习的基础。不同的评价主体所要关注评价的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如家长主要应该对学生家中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同学间的评价应该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另外,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多元主体评价,应该注意实效,而不是形式主义。
评价方式的多元。我们除了运用纸笔测验外,还采用了表格式评价、成长记录袋、研讨式评价、家校联系卡、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表格式评价(评价表附后)体现了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生评、师评。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看到教师、同学对自己的建议,由此产生自我内省,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时,采用星级评价的方法,即一星、二星、三星,分别表示一般、良好、优秀。
2、成长记录袋,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的学习轨迹。
3、研讨式评价,研讨式评价是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的,教师、同学、家长等对学习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及时采用语言、动作、表情等给予的恰当评价。
4、家校联系卡,每周的家校联系卡,密切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使评价的反馈更及时,能让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对自我及他人有了正确认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5、展示性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与自信,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五、主要措施和体会
(一)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成因
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更轻学法指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一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我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情况:
1、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喜欢参与小组形式或比赛形式的学习活动;
2、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计划性;
3、只有少数的学生在平时会刻意地留意身边的问题;
4、对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好奇心,很少有学生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书本内外的知识;
5、极少有学生在学习新知后会联系到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
6、学习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找的是家长、同学而不是老师,更不是自己找资料解决;
7、学习意志力普遍薄弱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和造成学生出现情况呢?
第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和“习惯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内驱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些学生如果喜欢上了某科课程时,会很渴望能经常上这科的课,而且都能保持很高的兴趣;当他们上不喜欢的课时他们可能会觉得在“受刑”。
第二:元认知水平高低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主体因素。我们知道,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我了解和调控。这种自我了解和调控在学习上表现为自我评价,独立思维,协作交流,表述学习过程等。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根据这种理论提出了“自我效能效应”,认为“学生强烈希望自己拥有某些能力时会愿意深入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
第三: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关键因素。学习策略决定着学习的方法性:是否有完整、周密的学习计划;是否能自觉进行复习、预习;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是否会主动探求知识的来源;是否会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活动;是否会适当借助课外书或参考书帮助解决难题;是否能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收获等等。而认知风格决定着学习的态度:是主动出击,争取学习机会还是被动学习、压力学习;是喜欢手、口、脑“三动”还是喜欢“一动、二动”;是囫囵吞枣式学习还是细嚼慢咽式学习;是否很容易受感染有体验等等。
第四:学生的性格、情感体验感也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方式强调的是自主性、主动性,学生的性格决定了学生个体的活动能力:通常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比内向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更能获得主动,表现出更明显的主动性、自主性。内向型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比外向型学生更深刻。
第五:老师或长辈的教导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还需要在老师或长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在受教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当然,除了上述几个重要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外界学习环境等,都会对自主学习行为方式的形成产生好或不好的作用。综合上述影响自主学习行为方式形成的各因素,既有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性格、情感、认知策略等主体因素,又有各种外部环境如长辈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影响等主导因素。发掘出这些因素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方式的形成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为如何培养指明了方向:尽量发挥各因素的“正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和方式
学习方式牵涉到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被动学习是他助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家长、社会如高考等的压力,而且过去历来强调学习是个体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其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培养有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有责任感的人,这导致学习品质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概括为:被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设计一次献爱心活动等。
2.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3.小课题和长作业
这种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一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纪律松懈。爱动、爱玩、爱说是学生的天性。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理论界提倡在课堂上越放越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爱怎么回答就怎么说,老师评价也是一律的赞扬、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插嘴,喜欢怎样坐就怎样坐,有的专家甚至主张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特别是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中,学生可以满课堂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课堂气氛自始至终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自由。这样做,学生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年级的升高,这样的教育方法毫不留情地留给我们的困惑是:学生自由散漫,课堂纪律松懈。
2、学习热情减弱。可以毫不忌讳地说,贪玩、散漫、懒惰是每个人(包括成年人)的天性。在轻松自由,没有什么约束的环境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容易一不留神就自主到做小动作、跟学习伙伴嬉戏打闹、滔滔不绝地讲跟学习无关的俏皮话上去。因为学生的意志力、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通过调查测试我们发现:在热热闹闹、不乏浮躁的学习环境里,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烦,有点谈“学”色变的感觉。事实上这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教育氛围中每天都在滥竽充数,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怕。学习的热情随之越来越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支队伍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壮大。
3、两极分化严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断凸现出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学生正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以我们学校的情况为例,一部分学生不光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语文数学英语也门门出众,还是体育场上的健将。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几乎可以渐入“不用教”的佳境,是过去一板三眼、正襟危坐的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然而,在调查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像这样的学生不足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过一本书;作业潦草,字写得龙飞凤舞;再简单的作业也偷工减料甚至拖拉不做;学习习惯越来越坏,成绩越来越差,班级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严重。
解决以上这些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 那种一讲到底或以问推进的课堂结构固然陈腐;牵制力极强的训练式课型也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那种“一提问、二讨论、三总结、四质疑”的新的一成不变的走过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要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灵活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模式,每一堂课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特别在组织小组学习时,工作要做细做实,如:活动前每组民主选举好组长,由组长负责活动,并做好活动情况记载,使活动“活”而不乱;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匹配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循序渐进,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要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作出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这样他们也会及时找到学习的方法,受到鼓舞,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成长档案的内容有:①、在校表现: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上课时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②、在家情况: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对父母长辈的态度、参与家务劳动情况、课外兴趣爱好等;③、社区活动范围:经常去哪些场所玩耍、常去的亲戚家有哪些、最亲近的人是谁,最崇拜的是哪个人等。填写档案的工作应该有班主任、任课教师、部分同学、家长共同完成。至少每个月,由班主任跟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总结。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3、加强家校联系,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源动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学习成绩最好的一般为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其次是上学时要求选择班级、选择老师的干部、老板的子女;最差的是外校转来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成效等跟家长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就越多,大多数的子女就能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长,这在心理学上叫“皮革马力翁”效应。相反,家长缺乏对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对子女的关注也不多,学生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关心,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当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学习阶段的时候,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还非常薄弱,这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父母对孩子 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探索这条新路子的时候遇到一些困惑和走一些弯路,那是教育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只要我们能科学分析那些困惑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定会有很快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成绩
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及实践,初步取得如下的成效: 1.转变了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情景,选编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多彩网络,丰富的书刊等现代媒体来收集、筛选、整理、分析信息知识,使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逐步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讨论不活跃,依赖心理严重,问题意识弱,缺少探究意识,主动建构知识能力差,缺乏独立钻研的精神。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与交流成果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也增强了同伴交往的信心和能力,懂得理解他人、关心学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
2.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更新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树立自主性教学理念,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3.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
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引领下,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选定的现实问题,走出固定的教科书,广泛地运用现代媒体等途径,进行自主研究、探索活动,把课堂情景与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第五篇: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阶段性计划
在完成前期工作以后,课题组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针对活动内容研究,要加强师生互动研究,把课题做深做透,同时针对课题结题的要求,对下一阶段作如下安排: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利用头脑风暴,针对结题要求强调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结题打好人力基础。
2)树立新的课题研究理念——“学习型课题研究和发展型课题研究”,同时要继续广泛收集资料。学生的品德与心理方面的内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这个变化始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我们学习型课题与发展型课题理念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课题内容本身丰富的需要。
3)加强师生互动,同时也加强向社会的辐射力度。联合德育处搞一次规模较大的学生征文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品德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了把课题内涵辐射至社会,社会各界能学生品德与心理健康作出承诺。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作分析总结,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材料,准备迎接结题检查。
三、具体的活动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6年5月—7月)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较短的时间,自己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7年4月)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期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工作报告。
(三)结题阶段(2017年5月)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清楚地知道,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既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难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索、深化。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