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亚萍 课的重建 感悟 文档
“课的重建”吴亚萍教授评课有感
一年级数学
连续两天,听课评课全天的跟综,最大的感觉不是体力上有多么疲惫,而是大脑的劳累。虽然精神上高度集中,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理论,很多的教学设计都不是很懂,听起来有些吃力,回头开始恶补吴教授的书,也跟同事交流,慢慢的才有了自己的感觉与感悟。先分享如下:
(一)对“重心下移”的进一步体悟和理解。
在她的精彩讲述及评课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就是“重心下移”。“重心下移”乍一听起来跟以学生为本有些相似,就是在课堂上真正关注学生,以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为主,教师眼中时时刻刻有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创生出高效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直在努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针对于,下移什么,怎么下移,一直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切入点。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我重心下移了,可是学生并不买账,等啊等啊等,这种无效的等待不仅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挫伤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结合李老师“解决问题”这一节课的精彩演绎及吴教授的犀利点评,有 种彻悟的感觉。老师在做重点突破时,并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没什么事了。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点播非常的重要。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设问,让孩子们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对于孩子们的思维盲点老师更应该给与提醒,就如在怎样把“每个花瓶有20朵花”变成两个信息时,学生们一开始就遇到了障碍,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就非常到位。“花是不是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呀”简单的话语,却是真的起到了一两拨千金的作用,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剩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心下移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重点掌握了,难点突破了,整堂课也就算是一种圆满吧。
(二)两个下午的评课,她独到的点评视角,犀利的评课语言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在困惑的同时更有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感触。下分享总结如下:
1、老师有时候并不明白,本节课这样设计的目的,不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生硬的感觉。如在“7的乘法口诀”这一节,我们不能为了拆分而拆分。必须等弄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教学环节上。让孩子们自然的领悟而非生硬的接受。学生感觉到拆分的必要性了,此次此次才能有兴趣和动机去学好。
2、一个学生会了,两个学生会了,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会了。要学会区分个别与一般,既要巩固前面的算理,又要为后面的学生发现…….做准备。否则,“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3、有时候教师只关注到正确的答案,并没有捕捉到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资源。为了躲避困难偷换概念,不仅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也会使整个课堂陷入单调乏味中。
4、内容散点。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点状的为题,缺乏知识整体的结构知识,教学演绎的问题,缺乏知识形成的过程意识;教学封闭的问题,缺乏师生互动的生成意识。
5、学数学是为了学动脑。我们的教学必须是整体的,学法的,主动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是呀,专家带给我们的感受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专家说得再好也是专家的理论,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学习。需要的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汲取精华,不断反思与总结,坚持不懈地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策略和方法。
第二篇:听吴亚萍教授讲座后感想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后感想
我听了吴亚萍教授关于课程改型教育模式的讲座,对于目前课程教育弊端和不足之处以及课程改型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完善的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现将我的感想阐明如下:
一、人们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存在认识偏差
数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历来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教学改革都会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改革。但是专门从“育人”的角度来全面研究数学学科的价值似不多见。因此可以说,在总体上教师还缺乏这方面的自觉意识,并且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这些偏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偏差之一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教学数学知识上。表现出一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状态,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局限在掌握数学知识上。换言之,就是“填鸭式”的教给学生前人已知的东西,而学生被动的按照老师所讲的方式去接受这些东西。
偏差之二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空泛化。所谓空泛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具体地说,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以外,增加了一些口号性的目标。有的教师制订《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目标内容中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两条目标,反映了教师对数学学科多元教育价值的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原本的意思可能是指通过小组讨论来学习该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独立思考、大胆发表意见。但是像这样口号性的目标,具有“普适性”,它几乎可以作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正因为如此,没有找到特性和载体的空泛目标,尽管在许多教案中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教学中都不会具体落实,所以它只能起到贴标签的作用,仅仅表达了教师改革数学教育的愿望而已。
偏差之三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短期化。所谓短期化,就是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目标的追求和满足,把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的探索和体验,使数学教学趋于死记硬背。这种将可能要考到的内容强化练习,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为目的的现象,可以从数学课上有层次、有坡度、“经典”习题的题海练习中得到印证,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局限在应试上。这种仅用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应对考试,考什么练什么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且仅仅为应试而教,把学生当作是为考试和练习而存在的人,这就完全违背了教育的真谛了。
二、重新认识数学学科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上述认识的偏差,使数学学科教育渐渐丢失了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学生发展的奠基性价值。要对数学学科的教育进行价值选择,首先需要对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有一个重新认识。
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既学校数学,是学校中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和科学数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括地说区别在于:首先是指向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学结论,着眼于深刻精确地阐明数学理论,指向数学学科本身的发现和推进。学校数学是以育人为目的,即使是为数学的发展,也还是要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数学本身的发展。其次是构建知识的路径不同。科学数学十分强调对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演绎推理论证。学校数学则是利用最基本的方法如归纳法、实验法等等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建构知识。第三是认识的起点不同。科学数学认识的起点建立在一定的公理体系上。学校数学认识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实际事例,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学校数学当作学习已有的科学数学的知识来对待,从而导致把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窄化;在尚未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具体的育人价值的情况下空说育人价值,从而导致了认识数学育人价值上的泛化;而习惯于追求教学价值的功利性,又使数学教育的价值贫乏化和短期化。
对学校数学的特性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科教学是“育人”的载体,教书最终是为了“育人”。因此,要加强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数学教学这一重要途径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在每天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渗透和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
为此,“课程改型”中的数学教学的改革,从原来关注数学知识的层面向更深的层次开发。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数学知识本身以外,至少还可以提供学生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系统,使学生具有数学的语言系统;可以提供学生认识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不同路径和独特的视角,使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可以提供学生发现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使学生具有数学的头脑;可以提供学生一种惟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和体验并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数学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然而,如果只关注传递数学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难以达成这个目标,相反,实际上只是让学生学会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等被动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课程改型”强调数学对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价值。“课程改型”相信学校数学的教学能够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以力量和智慧。因为数学特有的内在的知识结构、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诸多的凝聚着前人智慧的数学发明和创造,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提供学生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
第三篇:吴菊萍事迹
最美妈妈吴菊萍
7月,在杭州,在滨江,她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在邻居家两岁的女孩妞妞即将从10楼坠落的瞬间,她甩掉脚上的高跟鞋,跑到楼下,伸出双臂,稳稳站立。啪!孩子幸运地落到她的左臂膀上,她的手臂瞬间担负了300多公斤的重量,是一个人手臂能担负的6倍多!她以左手尺骨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代价,为妞妞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她叫吴菊萍,她没有明星一样亮丽的脸庞,她很普通,人们却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的“最美”,正是普通人所能体现的那种贴近生活的美好。她以无私的真诚与关爱,为世人点亮一盏尘封的明灯。她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是最好的道德榜样,值得太多的人去学习去追寻。爱,是会感染的。这段时间以来,吴菊萍、妞妞的邻居以及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共同祈祷吴菊萍、妞妞早日康复,仿佛大家都成了一家人。“最美妈妈”托起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幼小生命,她更托起了伟大的母爱,唤醒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把爱带到了我们大家身边。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吴菊萍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期望更多的“最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而这些“最美”必将阐述出大爱无疆的真意。
带着关切与敬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件被吴菊萍称为“本能的事”,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上千只五颜六色的千纸鹤点缀着菊萍的病房:“早点恢复,我们爱你!”我想说,最美妈妈,你有着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希望你快点康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最美妈妈”那般伟大,但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美丽”的人。
第四篇:吴萍的教学研究
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案例
海德幼儿园 吴萍
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科学的绘本教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绘本教学的魅力,领悟到了绘本的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在中班年级组开展的以绘本为载体推进教学研究的一次尝试。它以“一课三研,连环实践反思”的教研方式。以我园特色——幼儿情绪与智力培养教学研究教材中的《生气的毛毛兔》绘本为载体,通过组织这一教学活动并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家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研:选择教学素材,解读绘本,并形成绘本活动方案构想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情绪智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生气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也是最难控制的情绪之一,怎样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活动《我不想生气》。
第一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情绪——生气,分享自己生气时的感受,能用完整的语言分享表达生气的原因。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处理生气的方式,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想介绍给大家,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预计:想)那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我去请我的好朋友跟大家见见面。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了,它的名字叫毛毛兔,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预计:你好,毛毛兔)
二、识别并总结生气的表情
1、探讨生气的表情
师:咦,真奇怪!我的好朋友它怎么了呀?{它怎么不理我们了呀?}(预计:生气)啊?它生气了?你们怎么知道它生气了呀?(预计:眉毛、眼睛、嘴巴、抱胸){如果幼儿不能表述,可挑选一个部位做示范,再请幼儿自己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做做生气的表情
师:原来我的好朋友生气了,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真大,一看就看出来了。平时你们会不会生气呀?你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能不能做给我看看呀?
3、总结生气的表情特征,分享生气的感受
师:哦,生气是这个样子的啊!有的人会„„有的人会„„那生气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呀?快看快看,毛毛兔它要告诉我们它的感受呢(幼儿有人想表达就请其分享,没有的话先给他们看毛毛兔的感受)
4、分享生气的原因
师:毛毛兔呀毛毛兔,你为什么会生气呀?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毛毛兔它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吗?(预计:被批评„„)我们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我们有没有猜对呢?毛毛兔你快告诉我们吧。
5、总结毛毛兔生气的原因,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自己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消气的方法
师:生气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这么难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团火球消灭吗?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有的话,总结,没有的话请小朋友看毛毛兔的办法)毛毛兔告诉我,它也有很多办法,我们一起看看好不好呀?(1、找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
2、深呼吸
3、告诉他人)
四、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师:原来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我们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当消防员,我们一起把生气的大火球扑灭好不好?
小手准备好。
手指谣:生气就像大火球,我是情绪消防员,我要把火来扑灭。找个地方静一静,一、二、吸气。二、二、三,吐气。(再来一次)一、二、三,吸气。二、二、三,吐气。如果还有气未消,可以找人听我说。我是情绪小高手,我能扑灭生气火。
五、展示绘本,回顾总结 观摩记录
第一研活动进行活动观摩,有目的地记录各活动环节中教师、幼儿即时互动情况,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
集体研讨
年级组教师对本次活动从学习形式、教师与幼儿即时互动情况、环境创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形式。气氛不够活跃,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
2、互动情况。教师说教较多,特别是小结归纳时不太注重幼儿的探索与感知经验。
3、教师的语言。语言要简练,更加儿童化。如提问可以简要一些,今天用的时间太多了,造成了时间上的拖沓。
第二研: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讨论修改,形成集体活动教案(二)通过此次研讨,我对教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目标定位更趋于可操作性,结合实际。
2、导入环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3、师幼互动环节可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产生共鸣,如询问幼儿的生气经验:给予幼儿多说的机会,让幼儿与绘本中的角色对话。
4、绘本教学中不需要研讨每一幅画面,而是抓住关键的画面进行重点的讨论与理解。
第二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生气,知道生气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
2、乐于观察绘本,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激发兴趣,引入情境。1.探讨生气的表情。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使幼儿明白生气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二、探究毛毛兔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处理生气的方法。2.总结毛毛兔处理生气的方法。
四、介绍书名,观看绘本,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五、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第三研:教学活动展示,专家点评,教研心得
我的感想:
提问的层层递进、追问等策略的运用,让孩子更好地融入角色,与故事中毛毛兔进行对话。从帮助毛毛兔想办法(生气了怎么办),幼儿充分投入到角色中,与毛毛兔一起探索消气的方法——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等等。
不足之处在于:引出的过程应该再自然一些:对回答问题出彩的幼儿要鼓励,调动课堂氛围,让师幼互动更有效。专家点评:
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教育元素,对幼儿展开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也应对绘本中的经典画面进行提炼,通过设置疑问,让幼儿进行猜测。阅读活动的方式应该多样,看述法、猜测法、谈话法、观察法都应该灵活运用。此外绘本教学和语言教学是有差异的,绘本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对图书画面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它是完全的早期阅读。
通过此次“一课多研”活动的尝试,我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模式,积累了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能力。更进一步感悟到绘本教学活动价值的体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灵活演示,引导和调控幼儿活动。《我不想生气》“一课多研”整个活动过程增进了我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意识,使我在反复的研讨中提高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实践中获取感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观念及时转变为行为,要应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内在价值;通过实践来亲临感受绘本教学的魅力。
附:我不想生气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嘭!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跺跺;我还想不停地跑跑,永远跑下去------哦,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我好生气,因为有人在笑话我;我好生气,盖得好好的城堡被人毁掉了;我好生气,根本不是我的错,却怪到我的头上。
唔,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自己哦!
当我生气的时候,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比如来一次深呼吸吧-----;比如安安静静独自呆着,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又比如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怎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因为嘛你生气的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啊!哈哈,真的好可笑!
第五篇:吴绍萍
学习吴绍萍先进事迹有感
年10月27日,政治学习时间,我们全校教师在校学习了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
吴绍萍爱孩子胜妈妈,在吴邵萍的眼中,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吴绍萍从教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学习了吴绍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六比六看”内容。和吴绍萍同志这样的典型人物比思想境界、比敬业精神、比工作业绩,看自己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我进行学习后的反思:我的工作作风比他们如何?我的成绩比他们如何?他们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吗?
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同样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动力。特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特殊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
向吴绍萍同志学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既然选择了特教教师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注重自我塑造,为人师表。这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