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考
“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慕课”的迅速崛起,使在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点的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在总结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探讨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条件,以期有益于混合式教学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引言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MOOCs。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和美国Bryan Alexander两位学者首次提出,故简称为复数的MOOCs。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并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在线教育学习革命的浪潮。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中国多所知名大学在 2013 年加入了这个潮流中,2013年因之被成为“中国慕课元年”。伴随着“慕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崛起,传统课堂受到巨大冲击。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2016年,教育部将“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纳入《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推进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条件,以期有益于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二、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
1.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的网络化教学主要依托于网络课程平台和学习资源,它们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依托。在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侧重于教师如何教好,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混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有上述教学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技能,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国内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
内蒙古民族大学从2015年5月开始启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内蒙古民族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案例一等奖,其改革成效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广西师范学院自2015年以来,学校批准立项建设了30门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试点,资助经费总额达138万元。2017年,学校完成两期立项项目结题验收,有12门课程已建成在校内运行。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外校开放选课,被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南宁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师生在线选课修读。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顺应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需要,将研究、试点并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工作纳入到党政工作的要点之中,专门成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重点研究高职院校MOOCs 教学和翻转课堂学习的理论、实施路径、开发要点等,并为教师实施混合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探索高职教学改革的新内涵和新路?降墓?程中,提出在全校范围推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学习。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法为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石河子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众多高校均采取课程立项建设的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
三、混合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
1.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
混合式教学中的网络教学部分,主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全日制高校已经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和正在进行相关建设的高校比例高达90%以上。调查同时显示,实践中,部分高校网络教学经过初期探索时的蓬勃发展后,进入停滞不前的瓶颈期。多数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始终处于上传课件、布置作业的简单应用阶段,难以与课堂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现状将直接制约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高校有必要加强硬件设施的运行保障,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与技术支持,加大宣传培训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提升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混合式教学的全面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重视微课等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我国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中就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各高校录制大量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一般是以一课时的内容作为一个知识单元进行讲授,时长在45 分钟以上;大多是对课堂实况的简单录制,没有对教学信息进行二次深层加工,无关信息较多,学生将难以消化。而MOOCs 通过在授课视频中穿插提问、随堂测验和开展专题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MOOCs的模式对精品课程时期制作的视频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录制具有“短”、“精”特点的“微视频”,即围绕“知识点”的讲解进行视频录制,一般是在5~10 分钟左右,并配有相应的针对性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既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也可避免由于视频时长太大,内容枯燥,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
3.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主宰者。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多元化特点。第一,教师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不仅要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资源,资源的内容不仅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还包括试题资源库和问题资源库。第二,教师是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者、评价者,既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第三,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在混合式教学中,由于网络教学的引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部分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以传递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场所,而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的场所。教师既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高效参与,还要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热情与愿望。
MOOCs 的崛起,使在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对传统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使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是今后教育教学领域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2]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4]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基础教育,2008,(6).[5]李小,张宸瑞,耿斌,郭勇.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 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6]http://.[7]http://today.hit.edu.cn/news/2017/07-18/2231256170RL0.htm.作者简介:
扈文英(1975.11-),女,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第二篇:“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摘要:“慕课”是在国际教育界新兴起的教育模式,代表着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国际教育界发展的新动向,结合燕山大学工程图学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学质量。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为后续课程及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慕课;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6604
0引言
[JP5]崛起于美国的“慕课”,即英文MOOCs的音译,是“大规模(Massive)[CD*4/5]开放(Open)[CD*4/5]在线(Online)[CD*4/5]课程(Course)”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代表着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JP2]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s风暴”。商业联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的Coursera、edX和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
[JP2]这场“风暴”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率先加入了edX,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加入“慕课”阵营,与Coursera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
[BT(1+*4/5]1[ZK(]“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提出然而,大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大学若干年来所沉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学生活过程中所培养和内化的人文精神,是“慕课”所不能触及的。再者,“慕课”传授知识的模式适合某些基础课,而在一些与现代生产相结合的工程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以及把各学科的知识穿插融汇的能力,是在网络课程中体现不出来的。
这并不是说,工程类课程就可以把“慕课”拒之门外。网络技术的发展日异月新,工程类课程也要思考如何运用“慕课”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于是,“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方便教师系统的把握课程,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基于“慕课”模式的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随着教育的“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标准化教科书发展为视频公开课、Flash教程、音频、图片、电子书、在线论坛等,教学过程必然会从封闭的教师课堂讲授,向复杂的适应现代人学习特点的方式发展。因此,“慕课”模式应运而生,以不可阻挡之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3年,原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院长徐玉民教授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了《关于“MOOCs”的思考》的报告,并带头进行了“慕课”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图学是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燕山大学的图学教学改革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面对“慕课”的汹涌来袭,以及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应顺势探索创新、大胆突破,与国际化教学模式接轨。本文介绍了基于慕课模式的工程制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一种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为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的设计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重构“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核心是微视频,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地录制视频,每个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提出问题,并根据教学进度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这就需要重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培养网络学习和讨论式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地,而是师生之间研讨问题和答疑解惑的场所。研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畅游在由平面向空间(读图),再由空间到平面(画图)转换中,提高了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图示和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展讨论,教师顺势引导,穿针引线,巧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网络学习与课堂研讨的有效衔接。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自主约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2.2创建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慕课”的技术支持是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包括课程学习、教学资源、模型室、答疑讨论和意见箱五个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又包括视频教学和电子教案两大模块,视频教学用来实时地发布供学生学习的微视频,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方便重复观看及复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电子教案包括教师讲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典型例题分析、参考答案和相应习题的立体模型等,还包括工程图学的挂图系统,用来展示典型的图样表达方案及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工艺结构、标准件及零部件图,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教学资源模块用来发布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机械加工、金工实习、金属冷热成型、焊接知识讲解等视频,还包括机械加工知识讲解、多媒体动画演示以及基于真实场景零件测绘讲解及操作视频、装配仿真视频、典型零件加工视频、机械加工工艺工程讲解视频、国外高科技生产加工视频、学科前沿动态等。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源模块发布视频的观看学习,可以弥补大学生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增强了工程制图与后续专业课及整个机械学科的关联,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质。
燕山大学图学部拥有两个实体模型室,配备了各种典型结构及零部件模型,把这些模型的图片及展示视频上传到网上模型室,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另外,资金和空间限制了实体模型室的规模,利用三维绘图软件补充绘制一些典型的模型,上传到网上模型室,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答疑讨论模块可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在网上提问,其他学生和教师可随时解答,保证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获得该生的活跃度等级。学生也可以在答疑讨论模块探讨学习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满足学生相互交流的欲望。
意见箱模块便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教师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可以查看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3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自主学习过程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在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该趋于多元化、综合化,注重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考核分数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内的完成作业情况及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的活跃度来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分数由学生互评,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分配分数配额,表现优异的小组可获得更多的高分分数名额,这一部分占总评成绩的20%。工程图学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第二部分是随堂考核,安排在图样表达、零件图及装配图环节,占总评成绩的10%。第三部分是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考核,其内容与难度参考CAXC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占总评成绩的10%。第四部分是体现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读图和绘图能力的试卷考核,这部分内容是工程图学这门学科的根本,占总评成绩的60%。
同样,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再是学校领导、院系主任和同事的考核,学生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如何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导向。目前,中国大学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方法、授课手段研究的不多,网上评价会督促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上。工程图学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又要求教师们参与企业合作,参与项目的研发,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只有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才能给工程制图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
2.4培养大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JP2]工程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慕课”模式亦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零件图、装配图环节引入三级项目,学生自主结组,组员对装配体的各个零件进行测绘,绘制一系列完整的零件图,并讨论优化表达方案绘制装配体,最后完成项目报告,并制作PPT进行答辩,所有组长给小组打分,组长再给组员打分。同时,组员之间实行作业互判,通过相互讨论初步解决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发挥上进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习优秀者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还能更好地督促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以此来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5坚持开放教育,促进资源共享,提供多样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的过程必然转变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慕课”的所有在线资源都可以免费提供给需要此方面知识的人,不限学历,不限地域,满足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社会上的在职成人亦可以根据工作需求,来学习工程制图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和学生们实现互动。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能带来一些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制图问题,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了解制图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制图课程的学习中。
由于我国高校的体制原因,很多大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课源不足,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学到想学的课程,也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拓展学习的路线。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转专业学习的机会,但这次转专业一般发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初,而画法几何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这样没有经过画法几何部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学习机械制图部分,给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然而,“慕课”这一学习模式在工程图学上的引入,改变了这类同学的现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者转专业的意向,从开始便加入到工程图学的学习中,保证了学生学习工程图学课程的完整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3结束语
“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改变,不但提高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单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文化的改变需要更多的学科更新教学观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工程图学课程作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要抓住“慕课”这一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CD*4/5]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国教育报,20130923([KG-*6]3).[2] 杜杨.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光明日报,20130821([KG-*6]14).[3] 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光明日报,20130716([KG-*6]6).[4] 焦永和,张彤.我国高校图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工程图学学报,2004,25([KG-*6]4):126130.[5] 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27([KG-*6]2):8992.[6] 郭长虹,赵炳利,郭锐,等.重构CDIO特色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工程图学学报,2013,34([KG-*6]3):148151.
第三篇: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当前,慕课(MOOC)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展基于慕课(MOOC)的混合式教学是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从分析问题、确定实施目标与范围、组建实施与管理团队、规划与建设教学资源、评估与监督学生等五个方面具体阐明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61-05
信息时代,慕课改变了传统的“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观念与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算,到2025年将有8千万人利用线上教育选修大学课程[1]。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仍然具有慕课无法取代的人才培养优势。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项目通过研究20个高等教育混合学习案例后得出结论:混合式教学对于提高学业成就要比单独的面授或者在线课程更有效[2]。目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部分高校正在使用“学堂在线”MOOC平台上的优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3]。随着慕课资源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必将加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行列。本文将针对当前国内高校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分析问题及确定解决方案
1.当前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面对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灌输大量事实性知识的模式,学生获得的大多是课程的“导论性”知识。尽管大学的课程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并没有明显增加。这种浅尝辄止的知识传授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②课堂教学效率低。一方面,源于上述原因的枯燥的事实性知识讲授;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一项针对国内某重点高校全体本科生的调查数据指出:只有六成左右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听讲[4]。
2.当前高校知识传播方式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达、全球知识共享的信息时代,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①信息随处可见,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绝大部分的事实性知识,知识来源不再唯一依赖于教师。②当今大学生是成长于信息时代的“数字土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体接受相同教学内容的传统授课模式不再适合他们,他们需要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3.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既需要解决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又需要让高校能够顺利应对信息社会所提出的挑战。2016年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项目合作,发布了《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指出在未来1-2年内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慕课与面授教学及同伴互动相混合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创新并促进深度学习[2]。慕课资源具有开放性与标准性,可以通过慕课完成大部分事实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和自控进度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时间,一方面可以进行疑难解答、研讨交流等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开展项目研究、课程设计等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创新。
二、确定实施目标及范围
1.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目标
成功的混合式教学项目从一开始就阐明与技术无关的目标[5]。尽管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与新技术有关,但是实施目标应该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设定,并不是为购置新技术和新设备而设定。基于慕?n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对象是高校主流课堂上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由在线学习和课堂互动共同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拥有对该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经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慕课成为正规大学教育实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或IT技术展示[6]。
基于上述总体目标,分别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置具体的实施目标。当前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一般可以分为公共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目前已有慕课平台上开放的课程涉及大部分人文类通识课,为公共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资源。学生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现有的慕课资源完成在线学习,教师则依据相应的慕课资源设计课堂研讨与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由于专业差异性比较强,不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在文史类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以拓展学生阅读面以及阅读深度为目标。课堂教学环节则通过讨论交流、讲座、辩论、演讲、课程论文等途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理工农医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以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发展历程、学科分化及研究前沿等属于认知和记忆类的教学内容为目标;课堂教学环节则以学科研究方法分析、学科交叉研究、实验设计与操作、项目研究等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与实践为目标。
2.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在横向空间上,如果是一所高校范围内的混合式教学,那么公共课涉及的学生面最广,涵盖全校各个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涉及的学生主要以某个二级学院(系)为实施范围。如果是跨地区的不同高校合作开展混合式教学,则实施范围会包括若干所高校的相关教师与学生。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国外慕课平台合作,相关慕课的海外教师团队通过网络视频系统为中国学生提供远程实时指导。
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可以通过区域性校际合作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即同一个区域内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或学科建立课程联盟,共建共享慕课资源,实现校际教师间协作授课和学生间协作学习。区域内的高校具有地理空间便利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实现跨校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降低独立建设慕课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校际协作与交流有利于师生的能力提升,真正实现优秀教师与优质课程的开放共享。
在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时间范围上,公共课一般持续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则会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对于时间跨度比较大的课程,需要考虑划分阶段性目标。
三、组建实施与管理团队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课堂集体面授的一种改革。而改革意味着要打破很多沿袭多年的教学习惯,会影响到原有的资源与利益分配关系。因此,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实施与管理团队,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与人力保障,是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团队主要由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①管理层领导,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②教学支持人员,提供慕课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学科教学保障;③协助管理人员,提供混合式教学的硬件环境管理与维护保障。
1.管理层领导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学校领导层给予充足的政策资源作为根本保障。因此,团队应至少任命一名学校管理层的领导承担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最高管理与监督工作,负责制定和审核团队所需要的人才引进与培训政策、管理制度、资源调配方案以及考核机制等。特别是混合式教学实践涉及到不同专业的师生、教学空间与课程学时等全校性教学资源,学校管理层领导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指挥。即便是实施范围局限于二级学院(系)的混合式教学,学校管理层领导也能够在政策保障和资源调配等决策上给予指导与支持。除了学校层面的管理者,不管是哪一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所属二级学院(系部)至少有一名管理层领导作为团队主管,因为院系领导直接管理该课程的师生,并对相应教学资源拥有直接审批权。
2.教学支持人员
教学支持人员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骨干力量,负责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学科教师及相关技术辅助人员。从实施内容及相关工作量考虑,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不是单独某一位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而必须集中该学科的相关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评估。如果改革涉及到不同教研室的教师,则应该设置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项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学科教师主要负责慕课资源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疑难解答和成绩评估、组织课堂研讨交流、指导与评估学生的各种探究式学习(包括实验设计、课程设计、项目研究)等。技术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完成慕课资源的技术支持工作,包括慕课开发与技术维护、对学科教师进行慕课资源建设相关技术操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相关技术咨询等等。
从具体分工的角度来看,教学支持人员所担当的角色包括主讲教师、慕课设计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在线答疑人员、辅导教师(协助课堂教学与指导探究式学习)、数据专家(?责在线学习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培训专家(对师生进行相关的慕课平台系统操作培训与指导)。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全球慕课背景下,这些成员不限于同一所高校,而是以主讲教师为核心,分布于世界各地[7]。比如,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其《计算机科学导论》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慕课(名称为:Web Science: How the Web Is Changing the World),该慕课的团队教师专门为中国学生的学习提供远程实时交流与指导[8]。
3.协助管理人员
协助管理人员主要针对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在线学习中心、电子图书室等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硬件环境提供协助管理与维护工作,涉及后勤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图书馆等机构的相关人员。
四、规划与建设教学资源
没有新环境,新技术不过是浮于现有模式之上[5]。营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新技术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改革。除了通过组建实施与管理团队提供人力资源,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环境还需要规划与建设新的教学资源。
1.规划与建设软件资源
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软件资源包括在线慕课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支持资源。
在线慕课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规划建设:①直接使用已有慕课平台(如网易公开课open.163.com、学堂在线www.xiexiebang.com等)上的免费学习资源。这种途径最节省经费,比如人文类通识课程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免费资源。对于专业要求相近的高校,也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慕课平台上的专业课程资源。②通过支付服务费的方式有偿使用商业运作的慕课资源(比如尔雅通识课、超星慕课、智慧树在线教育等)。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够得到慕课提供商的技术保障以及相关的学生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服务,有利于监督与管理学生的在线学习环节。③自主开发慕课资源。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及具体课程进行量身定做,但是需要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比较高,而且慕课资源的运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成本。一种折中的方案是学校与社会上的教育科技企业合作,学科教师自主设计慕课资源及在线学习活动,由教育科技企业提供慕课开发制作以及平台运行维护。因为不同类型与不同水平的高校对其专业要求也不同,即便是同一门课程,也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学校的标准进行教学,所以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建设专业课程的在线慕课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支持资源主要服务于教师的研讨式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一人负责制”不同,这部分资源的规划建设是在相关慕课资源的在线学习基础之上,由团队中的主讲教师、教学设计专家、辅导教师和数据专家等成员共同完成。设计研讨问题和实验、组织课堂研讨、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程设计以及项目学习等,都应该提前规划好,并具体落实人员安排以及配套的各种器材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些资源规划建设应该结合在线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也就是说,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不同的能力发展优势进行设计,避免以往浅尝辄止的课程体验,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能力提升。
2.规划与建设硬件资源
当前高校的硬件教学资源基本上是为集体课堂讲授模式而进行规划建设的,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需要重新规划建设,使之能够同时满足在线学习、课堂面授以及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在线学习要求的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以及客户端设备,网络环境又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教学区、宿舍区、办公区以及图书馆等场所至少都应该配置有线网络环境。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在这些区域实现无线覆盖的网络环境。客户端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为了有效管理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建设专门的提供在线学习条件的场所(比如多功能计算机实验室、智能型学习中心、数字化阅览室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数字化设施以及舒适的学习体验环境。一方面,这些场所可以为没有数字化设备的学生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安静、舒适的专用学习场所也有利于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堂面授教学,除了原有的适用于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室,还应该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提供适用于研讨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空间场所。这样的教学场所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进行规划建设:①圆桌会议型的学习空间。师生围绕大圆桌开展研讨式教学,没有主从位置之分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约束感与紧张感,从而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②提供活动课桌椅的教室。这种场所可以从传统教室改造而来,课桌椅能够自由挪动,随时根据教学环节进行变换。教师主讲环节可以按照传统的纵横方式排列,研讨交流阶段可以按照大圆桌的方式环绕排列。③沙龙式的学习体验空间。这种场所相对传统教室而言更加休闲化,旨在创建一个比较放松的学习空间,适合小型的头脑风暴研讨会以及一些学术沙龙。
五、评估与监督学生
传统的面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对学生的有效评估与监督成为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力进行预测评估
在线学习与课堂面授教学是两种不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对于国内很多大学生而言,经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传统课堂面授经历已经养成了教师主导式的学习模式,转换到完全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落差。哥伦比亚大学的社区学院研究中心对4万多名学生以及他们选修过的50门课程进行研究后发现,过去在传统教室学习表现得比较吃力的群组,在网络课程的表现更差[9]。因此,在开始混合式教学前,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力进行预测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自控力、学习管理能力等,并根据总体的评估数据来设计慕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时数。对于具有同等在线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群体,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设计在线学习的内容与学时比例。一般而言,学习积极主动、自控力好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自主式在线学习。对于在线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群体,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还可以通过逐步过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应过程。
2.对在线学习进行监督
基于慕课的在线学习完全由学生自主控制知识的获取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同于日常的热点信息浏览,而是包括了阅读与理解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专业知识、完成指定的在线练习以及参与课程讨论等环节。换句话说,在线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和进度是可以自主控制的,是个性化的,但是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正式的,并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一门完整的课程。因此,除了对在线学习能力进行预测评估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进行可控的监督和全面的评估,以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监督与评估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人工监督两种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监督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监督与评估在线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慕课平台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管理功能来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包括信息浏览速度和频率、发表讨论的数量及相应关键字、停留的页面及时间、完成测试的时间及正确率等。这种大数据挖掘分析不仅仅可以检验学生的测试成绩,还可以评估学生在课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是否认真使用慕课平台所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料。这正是“因材施教”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的基础[10]。
为了避免作业抄袭与剽窃现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荣耀感,可以利用软件技术为学生提供诚信积分或者数字化“荣誉勋章”。这些诚信积分和“荣誉勋章”可以兑换其他的活动入场券或资源使用优先权等,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强对在线学习的监控以保证学习的品质。比如,Coursera于2013年宣布实施一项“身份验证系统”计划,该计划通过“打字按键生物辨识(keystroke biometrics)”机制对学习主体的身体特征(打字或按键的速度、准确率、节奏、时间、力道等习惯模式)进行识别,以保证在线学习的身份真实性[11]。
(2)人工监督
人工监督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一定程度的人为管理及相应的指导帮助。因为非正式的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强的自控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对于专门的在线学习中心等集中场所,可以安排教师提供现场监督与指导帮助。学生在这些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各种设备接入网络进行慕课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进度,但是只限于各门慕课的相关资源。在场的教师可以监督学生是否在浏览与慕课无关的信息。由于在线学习过程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平台功能失常(比如网络连接故障、无法提交作业、文件丢失等),这种技术性故障会增加学生的技术焦虑感,对其学习热情与耐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现场教师除了发挥监督作用,还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技术焦虑感。此外,在线学习的测试环节可以通过提供人工监考的方式完成,以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以及在线学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驻欧盟兼驻比利时代表处文化组.荷兰台夫特科技大学(TUDelft)启动全球线上课程[DB/OL].国际教育系列全文专题数据库之国际教育资讯专题全文资源库,http://182.18.30.134/index.php,2014-03.[2]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J].开放学习研究,2016(2):1-20.[3]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4]?雅君,陆?P.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5-9.[5][美]迈克尔?霍恩(Michael B.Horn)、希瑟?斯特克(Heather Staker)著,聂风华、徐铁英译.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李晓明.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4(5):15-18.[7]谭佐军,肖湘平.MOOC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J].江苏高教,2015(1):74-75,78.[8]马红亮,袁莉,郭唯一,栾华.基于MOOC的中外教师合作混合教学新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80-87.[9]驻波士顿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潘宜欣译.网络课程可能更扩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差距[DB/OL].国际教育系列全文专题数据库之国际教育资讯专题全文资源库,http://182.18.30.134/index.php,2014-03.[10]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11]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文化组,张佳琳译.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推出键击生物辨识认证系统[DB/OL].国际教育系列全文专题数据库之国际教育资讯专题全文资源库,http://182.18.30.134/index.php,2014-03.(编辑:鲁利瑞)
第四篇:浙江省微课——慕课与高校教学改革培训班报名通知
“浙江省微课-慕课与高校教学改革”培训班报名通知
各分院(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我院高校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发展中心决定组织并推荐我院有潜力的教师参加“浙江省微课-慕课与高校教学改革”培训班,请各分院部推荐1名在微课和慕课改革方面有一定基础和潜力,希望能在此方面进行深入学习的老师参加研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青年骨干教师,并优先考虑教学副院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员、专业主任、教研室负责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教师等。
二、主讲师资
届时将邀请著名高校慕课项目负责人及微课评审专家作专家报告与工作坊,并与参会代表座谈交流,答疑解难。
三、研修内容
模块一:开放教育运动与高校教学改革 1.浙江省-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情况介绍 2.从开放运动到慕课浪潮
3.微课、慕课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 模块二:慕课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创新 1.慕课项目、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 2.慕课课程开发流程与建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慕课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4.慕课视频制作原理与技巧 5.慕课制作案例分析 模块三:微课设计与制作 1.微课的教学设计 2.微课制作的标准、要求与评价体系
3.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摄像类、录屏类、交互类 4.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与管理 5.微课作品案例与学员作品展示
四、研修结果
1.推荐学员优秀作品直接参评省高校微课大赛。
2.免费使用中心指定的网络平台,可用于日常教学中微课与慕课的开发(请各位在本次培训中带上相关课程已有的教案、PPT等教学材料,指导教师会运用现有平台现场指导生成个性化的微课/慕课)。
3.统一颁发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作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凭证。
五、时间及地点
2014年11月26日—11月28日浙江师范大学
六、有关费用与报名办法
1.请于11月14日下班前将推荐人员名单报教师发展中心张兴梅老师。2.课程信息网站查询:http://szpx.zjnu.edu.cn/(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2014年11月12日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
雷雳
目前,伴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与目标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终身体育观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学生与体育工作者认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必须实现好两个基本转变:一是由被动教学观向主动学习观的转变;二是由生理体育教育观向生理、心理、社会体育教育观的转变。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给大学生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其努力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其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那么如何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爱好、习惯以及能力,从而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现阶段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点。
一、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课程结构上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在总体框架上尚未有根本性的突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构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教学步骤大致分为:开始、准备、示范练习、结束四个阶段,其教学过程大都依照一个模式进行,其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学生动作等。这样的教学过程僵硬死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陈旧老套,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学生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动机。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成绩评定不科学,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方法,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没有构建体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
目前,我们学校采取的是“三段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该模式具体的组织形式是将高校体育课分为三段: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在体育课选修课;
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通选课。但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在一年级不能照顾体优生,区别对待不够;开设的层次多,对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的要求高;高年级开课量不足,强度不大。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对采用前沿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方面还很欠缺,忽视了对大学生智力与才能的开发与挖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更多的重视短期效益,都为了近期的目标而努力,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校体育的改革思路
1.加强理论教学
要加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有效学习服务。教学核心就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和体验,教师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