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

时间:2019-05-13 04: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

第一篇: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

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

——三年级习作教学初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是从一学段的字词句教学逐步过渡到由段到篇章的习作教学过程的启蒙、基础阶段,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一进入三年级,习作教学可以说是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习作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对于初学习作的孩子们来说,一谈到习作总是显得那样愁眉苦脸,一握笔就觉得江郎才尽的感觉,以至于谈“作”色变的拒绝、畏惧心理。该阶段孩子们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从何下笔,或者是在写作时出现“枯燥”、“泛白”、“抄袭”、“应付”等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呢?在习作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抓起,效果不错。

一、关注生活,巧借文本,捕捉写作素材

认识事物、观察事物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而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所得,学生们只有留心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进行思考和记录,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比较真实而且细致的第一手写作资料,在写文章时才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能真实、生动和感人。

所以,小学习作教学第一必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结束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教学,我带着同学们游览了一圈我们的学校,针对性的对校园里、上课、下课三个方面进行观察指导后,结合《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对照引导:

铜钟——我们学校的小铜钟与现代电铃有机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的会停电、机器老化等实际情况特点

校园里„„古老的大树群、茂盛的后花园、流动欢畅的鱼塘、色彩相间的旗台四周苗圃

上课了„„读书声、讲解声、口令声、声声悦耳

下课了„„体育器械前、篮球架下、排球网前、跳皮筋、追逐嬉戏 这就是我们的xx小学,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

在朗朗上口的对比教学中,同学们根据文本,一边复述,一边加工创造描绘自己的学校,一篇《我们的学校》一文,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被学生们描述了出来,为习作进行了积累和铺垫,厚积薄发,才会有习作生命的活力。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了大量的素材,口语交流时、习作时就不会觉得没内容可写了。

二、积累词句,学以致用,丰富写作语言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造成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等到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园地里面的读读背背、日积月累等都是学生们积累知识的渠道。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在我班我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下午放学时间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坚持让学生每周至少一篇小练笔,要求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老师长辈,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

只要坚持下来,经过长期慢慢的积累和内化,这样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也就会“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三、巧借文本,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多年来,许多教师没有认真全面的思索、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所以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以本为本的怪现象,这也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下降的根本原因。而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重温这句话,笔者认为,对于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习作教学的影响和作用重大。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说都是十分经典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不仅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而且内容也相当丰富,特别是在思想感情、写作技巧、写作风格等各方面都是学生学写习作的最好材料,也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最好“样本和例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注意把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辅导,这正是我们地区语文教学的课题——以课文为例子,寻找教学突破口的延伸和发展,使学生得法于阅读,得益于习作。

三年级园地一的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我仿照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先引导口语交际,再根据交流结果来习作,结果很不理想,绝大部分学生习作都很简单,叙述简单,内容单一,干巴巴的。课后反思的结果,我得出其一

是自己脱离太久孩子们的生活,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审视、引导,这是失败的根源之一;其二是农村孩子,特别是如今我们这里的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之下,整天简单枯燥、周而复始的生活小圈子,让孩子们觉得课余生活就是跑、跳绳、投几个篮,仅此而已。社会、家里成了另外一个世界。而我们教师本着安全第一的宗旨,也不敢在课余生活安排什么活动,不敢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不敢带着孩子们课余集体活动——安全,谁负责?出了事,没事找事。不解决孩子们的安全责任问题,教师们只能永远都是消极的对待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恶果。这是教师们永远的伤痛。

灰雀一文,我吸取了第一次习作的教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分角色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会,很巧妙的引导学生顺着思路想象一下小男孩回家部分内容,文本没有讲述,刚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样做?让三年级学生积极举手,大胆想象,充分考虑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至少一次想象、回答的机会,结果,通过一节课的酝酿和积极回答,看着一双双小手跃跃欲试的样子,整节课,同学们的说话逐渐有序、逐渐具体、逐渐完善,孩子们的想象天赋还没有被磨灭的时候,得到一次的全面性的爆发。第二节课,开始由同学们自己捋顺自己的思路,再结合同学们的交流所得,开始提笔习作,没有想到,开学第二次的三年级同学写作比之第一次的仓促和枯燥犹如天壤之别,同学们的习作源泉犹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除几个学困生还比较吃力以外,其他同学都写出来整整300字以上的想象丰富、叙述详细的优质习作。有了教学心得,在教授下一课《小摄影师》一文时,我只是稍微点拨,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回到家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男孩完成照相任务了吗?同学们,小脑袋瓜转起来,同桌互相交流后再推荐汇报,然后习作,这次的习作想象更合理,叙述更具体„„挖掘文本资源,凭借文本例子,对孩子们进行习作课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阅读教学,我一直坚持把读与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坚信:以课文为例子,寻找习作的真正的突破口,是我班级学生习作成功的法宝,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读写结合渗透中,让学生学会了习作方法,逐步掌握习作技巧 为习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既安全又实用!

四、注重方法,循序渐进,牵引习作思路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说过:“学生学习语言如同在胡同里行走,需要教师给予直接的帮助。一味地让学生自主,缺乏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就像让学生在黑暗中胡乱地摸索,跌跌撞撞,徘徊不前,阅读效率自然就低微。”这话告诉我们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应的也指出在习作教学中也是如此,这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习作指导的重要性。习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关键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明确有什么可写、懂得该如何去写,如何才能写好。

教学三年级上册园地二的习作,是一次规定范围的习作练习: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我们班级学生寄宿生占三分之二的情况,对这次习作要求进行了改动,并且教学思路更加突出清晰和顺畅:

环节一:以口语交际开篇,谈话式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不打开书本,就这样聊天,喜欢吗?(激发兴趣,降低习作难度,巧妙把习作形式改变为谈话式,逐渐引导)。聊天前,请同学们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个你认为你自己最熟悉的的一个人,要求:出示板书:(谈话要求:逐一提出,循序渐进。)

1、你打算介绍谁?想好再回答。

2、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介绍他?想清楚用一件事来回答。

3、注意听别人是怎样介绍的,你学到些什么?

4、学会分段,你准备说几方面的话?

5、动手把你想的,同学们对你启发的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改一改。然后规范抄写在习作本上。

五、规范格式,注重修改。激发兴趣 福建习作教学名师何捷老师的在《怎样才算写好一段话》给我们小学教师习作教学是有很大启示的,他浅显易懂的语言,幽默的教学风格,让枯燥的习作教学凸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有趣、那么富有人情味。

他说:孩子们,你们知道怎样才算写好一段话吗?其实很简单。

首先,必须注意写话的格式。在一段话的第一句开头,必须空出两格,然后再写出文字。这两格啊,就好比向别人说明:注意啦,我要开始写一段话啦。请记住,今后不管你要写几段话,每一段的开头都必须空出这两格。

其次要关注这段话中句子。要保证每一句话都写得规范。你也许会问,什么叫做规范呢?规范就是指要把每一句话写正确,不出毛病,让人读起来感觉很通顺,不会疙疙瘩瘩的,看起来呢,很明白你要说的意思。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第三,要使用好标点符号。这标点符号是句与句之间的间隔,用上它们,就能把一句很长的话分割开来,这样我们读起来才不会大喘气。

最后,写完后要多读几遍,好好检查一番。看看句子之间是否比较连贯,是否能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改好错别字,调整好标点后,这就算是基本成功啦。

目前三年级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基本上迎刃而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要求。而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步入习作之门,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显非常重要。这就为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展示优秀的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单元习作结束后,我惊奇的发现部分学生的习作悟性很高,基本上把老师的教学方法、习作思路引以己用,字数达到300字左右,这在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农村学生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欣喜之余,我把获得优胜奖的同学名

单以光荣榜的形式张贴出来,在同学们中间造成极大的反响,同学们的习作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学生们习作的动力和助力。

大多数学生把文章写好之后,都有大功告成的感觉,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点,在批改习作时,用直线或波浪线将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优美的句子标出,并在旁边画上“小笑脸””,以鼓励的语气写上赞扬式的评语。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就算是一个词语运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优美,也要进行鼓励,而且在每次评改完习作后,教师都要从习作中选出几篇佳作,在每周的读书交流会上当做范文,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并对佳作进行讲解分析,讲讲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在每次范读佳作是都要尽量增换新学生的文章,逐步扩大表扬面,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慢慢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使学生爱上习作。

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刚刚步入习作之殿堂,才刚刚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入门,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习作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要我习作”、“我恨习作”转变成“我要习作”,“我爱习作”,注意书写格式的训练、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注意学会自己简单修改自己的文章、注意学会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因此,只要有了以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知识的储备,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将引刃而解了,相信他们也会在习作中收获快乐!

第二篇:挖掘教学资源 开发实用校本教材 彰显地方特色

挖掘教学资源 开发实用校本教材 彰显地方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现行的中学各科教材,虽然不再象以前那样“大一统”的格局,但仍以国家、地方(主要是省级)二级的课程设置为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还举步维艰,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任重道远。

我们目前使用的各学科教材,最大的局限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估计过高。不可否认,“新课改”后的教材通过一定的内容更新和引导学习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的情况是,教材最少都是省级统一,内容不可能兼顾各地学情,很多内容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教学实际并不是像教材编者想象的那样乐观。如各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教材编者认为学生会非常喜欢非常投入的去做这些“综合性学习”,但由于很多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无法开展或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鉴于现行教材的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局限,我们课题组(余庆县白泥中学“农村实用技术”课题研究小组)着眼于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本“校本教材”能给多元文化并存的教材百花苑增添一道风景线。

我们的《农村实用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特色,挖掘并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就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分支,又有别于主流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指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而学校又须以学生为本。作为传承文化载体的学校,其校本教材就应以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知晓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地方文化,就会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注重对“余庆元素”的发掘。

如在搜集“斑鸠豆腐”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关于 “斑鸠豆腐”的动人传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恶水淘天,历时之久,竟使地无生物,飞禽绝迹。当洪水退去,霞光初露之时,伴随着太阳的温暖,在云贵高原上有一种顽强的植物竟然率先萌发出了青翠的叶芽,而另一种濒临死亡的动物——斑鸠也终于有了救命的食物。它们围聚在这些灌木上采叶而食,筑巢而居。其

动人的鸣叫,似乎是在感谢上苍的垂怜。于是这种灌木便有了一个富有动态的名称——斑鸠树。这种树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上。每到春末夏初,小枝条上粉嫩的、绿得发亮的树叶,就会散发出一种通透而诱人的芬芳。那种清香味很独特,即使隔得很远也能闻到。

而用这种树的树叶制作而成的斑鸠豆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居住的村子闹饥荒,村民都上山挖野菜、找草根来充饥。有一天,她到很远很远的山里挖野菜,中午时刻,又饿又渴,来到小溪边,捧起清凉的溪水喝了个够,突然发现一只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的对岸吃斑鸠树叶,她想斑鸠叶小鹿能吃,我们人也应该能吃,如果可以吃,那该多好啊!正想着,听到有人在叫她,一看,对岸不知何时坐了个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她,把斑鸠树叶做成豆腐,人就可以吃了。并告诉她制作方法,姑娘将制作方法铭记在心,隔岸拜谢老爷爷,等她抬起头时,老爷爷已经不见了。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指点她。姑娘赶紧采了很多斑鸠叶,回到村里就用村边的井水按照老爷爷说的方法做成了斑鸠豆腐,大家都觉得这种豆腐清凉爽口,于是纷纷效仿,因而斑鸠豆腐也就流传下来。

而老百姓在生活中,也将自己制作斑鸠豆腐编成如下的歌诀:

五至九月叶采回,清水洗净放入盆;

开水烫浸要注意,水与鲜叶五比一;

筷子搅至糊糊状,挑起不滴正合适;

纱布过滤应小心,叶汁里面加灰水;

一斤灰水三斤叶,不多不少正要得;

搅拌注意要均一,冷却凝固如绿玉;

手摸不粘可加压,斑鸠豆腐人间奇。

生活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歌谣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见斑鸠树,清香通体透。

斑鸠叶豆腐,吃了不想走。

这样的民谣,既展现了斑鸠豆腐的特点,更诠释了地方饮食文化魅力。再如,“霉豆腐”“清明粑”“姜卷萝卜”等特色食品,更是深深地烙上了“余庆元素”的印记;“毒饵站灭鼠法”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竹鼠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富有文化内涵的风景,让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具有家乡特色的知识、技能,让学生顿感隽永深刻。

二、立足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需要教师去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需要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艺术,但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方面,在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知识源自于实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中缺少初中学生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从身边简单、熟悉的内容做起,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参与到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因此,我们大胆地把具有典型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东西,如“斑鸠豆腐的制作”、“泡辣椒的制作”“姜卷萝卜的泡制”“红葡萄酒的制作”“绿豆粉的制作”“香辣霉豆腐的制作”“特色糟辣椒制作技术”等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内容、搬进了教材、带进了课堂。

三、整合资源,彰显教学智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取更多学问和知识外,更应该让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具备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些走向社会的学生,自身要发展,要能够很好的生存,要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较好地生存,才有可能谈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因此,从这个层面讲,在初中开设切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农村实用技术》课,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和任课教师来讲,其责任是重大的,其任务也是艰巨的。

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对现行统一的《农村实用技术》教材缺失内容的弥补。根据农村学生特点,更是结合地方特色,将具有生活气息的技术、技巧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将农村实用技术、现实生活中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地方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编成一套规范的、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

通过我县500余名师生近一年的实践,经师生问卷调查,反响强烈,95%的师生认为该教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张翔同学把学到的技能带回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他家制作泡辣椒可与我县特色食品——大乌江泡辣椒媲美,这一技能让他的家庭增加了收入,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当然,再好的教材也只是静态的资源,只有经过教师的艺术处理,它才会变成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态资源。而从课程的角度说,也只有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态资源,教材才会真正呈现出“精彩”,教材及教学才会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这一课题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就能发掘出更多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来充实、完善这本校本教材,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贵州省农村初中“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建设与运用研究》课题组蔡华

第三篇: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海南昌茂花园学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之一,“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保国家、地方、学校的有效实施,在课程实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大力挖掘和合理地利用校内课程资源,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真正做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了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生。

现就一年多来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提出

步入全球信息化、知识产业化、市场经济化的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对生产力的需求实际上是对先进生产者的需求。而先进生产者的塑造自然离不开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学校。作为教育的学校自然应在培养新型人才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手段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开设的课程。以往的课程往往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开设,没有区域之分,更不可能考虑多校的实情,这样千人一面,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独创精神,没有关注个性发展。

通过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只有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课程资源,开设符合校情的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才能站稳脚跟。

昌茂花园学校是一所社区学校,相对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家境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素质较高,对子女的渴望值也高。他们希望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准。在充分考虑到家长学生的前提下,我校在创办之初,就尝试着将英语作为学校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起,每周开设两节英语课,并在每周按排两节课作为兴趣课。让学生自选课程,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实验证明,这种举措是完全正确的。这也为我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总体框架与目标的确立

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与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的环节相当多,为了对校本课程准确的价值定位,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整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原则,不搞形式,不唱空调。

在确立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时,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座谈会,讨论了“本校具有什么特色?”,“为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你有什么点子?”“开设哪些课程最能符合学校校情和办学宗旨?”。通过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应本着“天道酬勤,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开设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同需要,一改变学生被动接收教育的现状。另外,课程安排学生能做到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还应注意不另外加重家长负担。为了鼓励老师们的积极性,工作超量的校方要适当给予补贴。

在确立校本课程目标时,我们采取“先调查,再讨论,后定项”的方式。即每开设一门课程,都是先调查、摸底,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了解社会上的需求,吸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再看老师有什么特长,要求老师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拟任课老师写出一份有关课程的培训方案,经校方审议,认为可行,才定项开课。

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李汉昌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课程开发的审议、申报、立项、实施检查、督促、评估工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制定课程纲要

一经确定立项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制定本课程纲要。本纲要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场地、教材选用、教具设备、教学课时、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

至今,学校已立项的课程有:小作家写作辅导、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声乐、合唱、手风琴、电子琴、钢琴、腰鼓、形体舞蹈、儿童舞蹈、国画、素描、儿童想象画、书法、手工制作、男篮、男子足球、国际象棋、武术、计算机操作、英语会话、剑桥少儿英语等22个科目的选修校本课程和信息技术,形体,一、二年级国际象棋,学前班起始的四个科目的必修校本课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同武警总队教导大队联手成立了“少年警校”,经常利用节日组织学生学习军事知识,体验部队生活,参与军训。

2、班级的整合

为了确保选修课程的正常教学,每学期我校都对学生报项情况进行摸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开学初,将学校开设的兴趣班情况汇制成表格,内容包括序号、兴趣班名称、活动地点、辅导教师及简介,活动时间,注意事项等。为了避免出现个别班级爆满而某些班学员不足(少于5人)的现象,学生填报志愿时,须备选一个项目,以便人员的调整。调整后,组成的新班重新建立花名册和点名单,坚持每节课点名,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着落。(见附表1)

3、统一安排授课时间

为了保证教学的井然有序,学校对选修课程的授课时间作了统一的安排。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定在每周四下午2、3节课;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定在每周五下午第1、2节课。而对必修课则作为常规课纳入常规管理。其中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国际象棋课(一、二年级必修)每周一节,形体课每周一节,以加强特色课程的教学力度。

4、教材的使用和编写

为了弥补教材的空缺,我校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编写教材。由李自斌老师编写的《昌茂花园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低段上下册),通过专家评审,已出版,投入使用。李娜老师编写的《昌茂花园学校形体教材》正在评审,即将投入使用。另外,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教案之中,按照学校要求,按课时写教学计划。可以说这些教案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是实用的辅助教材,是现行统编教材的延伸,为学生拓展了知识领域。

四、本课程的教学评估

各门课程在其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它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在进行课程评价时,我们采用了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平时的抽样检查,对课程的既定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作出即时评价,看其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否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通过学期末的测查,看学生一学期来的收获。测查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成果、作品展览、汇报演出、小竞赛、小测验等,以次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同时也对任课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每学期末,任课教师都要对所教课程进行一番科学的总结,包括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以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由校本课程开发带动的教学成果捷报频至。

其中:集体获得的奖项有:

(1)2002年海口市小学生田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海口市首届少年军校检阅阅兵分列式优秀单位;

(3)海口市椰岛杯“洁净海口、爱我家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教师个人获得的奖项有20多个,学生个人获得的奖项有40余人。

六、尚待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专家指导,很大程度上受时间、人力所限,做得还很不完整,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特别是评价方式和标准上,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与技术资格认定制度上,我们还需要更健全。所以我们不能在刚取得的一点成绩面容就沾沾自喜,我们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只是第一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创造条件,发挥优势,昌茂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上一定能走出一条辉煌之路。

第四篇:挖掘错题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范文

挖掘错题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错题必然出现在教学反馈中,它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所存在的缺陷。师生都要充分挖掘错题资源,提高学生的“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的效率。这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错题错误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题目,做错的学生比较多;有些题目,学生已经做过可仍然做错。这时候教师可能会埋怨,学生也可能会懊恼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学生做错题目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对错题,从错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避免今后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学生找出错题,分析并解决错题所反映的问题,这对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解题技能大有益处。

一、重视错题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只有发现错误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对很多学生来讲,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错题不多,他们往往因为错题少或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了错题。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我会做的啊,只不过这次是因为粗心才错的,下次注意就行了。”结果,他下次还会因为“粗心”而做错题目。随着错误积累得越多,学生的学习阻力越来越大,严重的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题的重要性。

(一)错题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

学生做错题,可能是由好几个错误原因导致的。错题就像放在太阳光下的多棱镜,能折射出学生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盲点,扫除盲点,完善知识结构,这是学习的根本。

(二)错题折射出学生错误的态度和不良的解题习惯。

不少学生发现有的题目不难,只是因为自己“粗心”而做错。所以不以为然。结果导致以后还是因为“粗心”而做错题目,这种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对待错题的态度,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解题习惯。例如“审题不清”、“张冠李戴”、“下笔潦草”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学生必须正确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认真严谨的分析、解决错误。同时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是学习的关键。

(三)错题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不当。

个别错题可能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导致的,而如果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做错同一道题或同一类题型的话,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了。教师在重点难点上是否把握准确,语言是否精练、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如果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就会导致学生考试和练习中错题的出现。

二、学生建立错题本

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一错再错。有调查者研究发现,多数同学答卷中所出现的错误,有70%是错误的重犯。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利用平时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题来改进自己的学习,同一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实践证明,建立错题本是让学生避免让错误重蹈覆辙、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

但是建立错题本绝不能形成“形式主义”和“任务观点”,要着实发挥错题本的功能,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理智看待错题,戒骄戒躁。

不少学生试卷发下来,只关心分数。考得好的学生,兴高采烈,有些学生都无法定下心来研究错题,查找原因,甚至认为“自己粗心,下次注意”,敷衍了事。他们可能没想到,某个问题在这份试卷所占分数可能少。但也许下一份试卷导致更大的错误呢?而那些考得不好的同学,灰心丧气,对自己不抱希望,把卷子塞到某个地方,眼不见为净,这样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错误越积越多,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最终早成恶性循环,情况就大为不妙了。所以,学生面对自己的错题,要把握好两条原则:

1、勇敢面对错题,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

2、及时订正错题,对待每一个错题都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避免遗漏。

(二)认真反思错误,归纳整理

面对错题,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有效的方法。在反思错题的同时,要整理出以下两点:

1、明确错题考点,找出知识盲点。

每道错题中的知识点或方法就是考点。明确错题的考点,可以锻炼学生审题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也是解题和纠错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生要找出错题的错因,明确知识盲点,做到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选出纠错重点,列出注意点。

学生在分析错题,反思错误的时候。可以把错误归纳整理,把它们分为:审题错误、知识性错误,思维方法性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学生还要针对自己的错误切实提出几项注意点,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三)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错题不仅要及时订正,而且要定时浏览。首先是因为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缘故要防止学生遗忘。其次在刚开始整理错题的时候,错题的数量少而不够全面。久而久之,随着错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通过经过定期浏览和复习,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找出共性问题,培养出良好的思维方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当学生今后在看到同一类型的试题时,他可能就会联想起以前的错题,及时搜寻正确的解题方向。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了。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

错题就像一扇窗,通过它,教师可以看见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批阅。如果同一题做错的学生比较少,说明教学比较成功;若是同一题做错的学生比较多,则说明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错题。教师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错题中”获取有效教学信息,“从错题中”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再“回到错题中”帮助学生学会解同一类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错题,做到以下三点:

(一)分析错因,把握学情

每次考试和练习结束。教师要及时将错题收集整理,统计每题的得分率,重点关注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通过自己反思和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最后得出错因,便于今后及时有效的教学。

(二)引导纠错,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类型的错因,教师引导学生纠错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题型,因为错因比较直接、简单,教师可以点到即止,适当的提醒即可;对于推理、解答的错题类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基本知识点,其次要理清逻辑关系,循循善诱,语言要精炼,思路要清晰,不能一讲到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错题,例如“粗心”、“审题不清”等,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感悟,让他们感觉到“太不应该了”、“太可惜了”。总之,指导学生纠错的时候,忌讳教师把正确答案和解答过程从头到尾讲一遍,而是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靠他们自己订正错题,收获感悟。

(三)变式训练,触类旁通

只练不讲,知识是盲目的;只讲不练,知识是空洞的。教师针对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进行重点训练。效果是良好的。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触类旁通。但是,训练要避免题海战术,要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将错题进行原题再练、重组再练、变式再练,在精练上下功夫,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改编错题,还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札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充满着生命力。所以在当今教学中,教师仍要充分挖掘错题资源,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反思教学过程,最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篇:挖掘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含金量

贵峁完小

李绘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为此,我结合新课程教学探讨一下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运用生活资源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给了教师自己开发、创造教学资源的权利。但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蕴含在学生的身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最需要老师去开发、利用和拓展。如一年级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虽然个别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很模糊,因此,教师在课前

一、两周就布置学生主动跟父母上市场买东西,观察人民币的面值情况,并试着帮父母算账。有了课前的生活体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潜伏于脑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成“有源之活水”,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水到渠成了。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教材上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巧用错误资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

四、捕捉生成资源

学生的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为课堂教学带来各种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起到促进作用。

下载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校本”资源 把握作文教学脉搏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 一、 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

    挖掘影城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谈重点

    挖掘影城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谈 新桥镇中心小学史德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

    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

    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挖掘名人资源,创设历史教学“名人效应”[范文模版]

    挖掘名人资源,创设历史教学“名人效应”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当今校园的追星热潮便是“名人效应”的......

    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大全5篇)

    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中枢镇桃笑小学 刘丽芬 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

    挖掘藏民族美术资源 丰富小学美术教学

    2012年甘孜州城关小学美术学科参赛论文 标题:《挖掘藏民族美术资源 丰富小学美术教学》 作者单位:甘孜州得荣县城关小学 作者姓名:汪晓英 联系电话: *** 内容摘要:......

    校长现场会主题教研及校本资源开发发言稿(修改)

    三位一体谋发展 校本开发促提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我代表学校以“三位一体谋发展 校本开发促提升”为题将我......

    校本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自查自纠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及 其他教学资源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教育局转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科书教辅资料和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核查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1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