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_从新闻事件中挖掘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
从新闻事件中挖掘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
摘要:新闻作为一类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现状、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传达了地理学的最新进展,还涵盖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与地理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重视挖掘并利用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也符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导入新课、编制新题、丰富课堂等方面谈些想法。
关键词:新闻事件
地理教学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以前,地理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被认为是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地理课程资源,但从课程资源的概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课程资源理应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所以在观念上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传统壁垒,在实践中加快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对课程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新闻作为一类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现状、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传达了地理学的最新进展,还涵盖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与地理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重视挖掘并利用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也符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运用谈些想法,供同行参考。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有问题引入,也有直接导入等等。利用新闻事件适时地创设情境,并紧密结合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让课题富有新意。
例如,在高三复习《气象灾害》教学中先学习以下新闻:
2006-04-19 09:36:27 北京晨报(北京)报道:昨天下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预报夜间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本市将有6级左右偏北风。昨天傍晚时分,狂风大作,大风裹着浮尘、扬沙和杨絮再次给北京一次“沉痛”的打击。昨天白天,浮尘天气控制了京城,能见度在局部地区只有2公里左右。到了夜间,冷空气大举南下,5、6级北风肆虐京城,带着前日进京的浮土和沙尘再次刮了起来,像《西游记》中的“黑风怪”一样路过之地狂风大作,遍地黄沙。
以报道为引言,布置学生作业:搜集有关沙尘暴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所找资料讲解沙尘暴形成条件,并对我国沙尘暴的来源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提出许多他们自己对解决沙尘暴非常好的看法。这一课堂课,一方面让学生在新闻时事、亲身经历中感知,另一方面用地理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他们对地理这门功课产生浓郁的兴趣。这样的新课引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仅真实、生动、直观,富于启迪性,更重要的是还能赋予教材新意,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使自主、探究式教学具备了一个良好开端。
再如在讲必修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前,以报纸上刊登的清远环保质量不合格新闻为引言,布置学生作业:搜集有关清远城区的环境污染物及来源以验证报纸所说是否正确。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所找资料及亲身体会讲解了清远城市污染物,并分析导致我们城市污染的来源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提出许多他们自己对解决城市污染问题的非常好的看法。一方面让学生在新闻时事、亲身经历中感知,另一方面用地理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他们对地理这门功课产生浓郁的兴趣。
二、编制新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有些报刊新闻牵涉到一定的地理学专业知识,可以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去观察、分析、解释当今世界的重大自然、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这也是培养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利用相关新闻事件的背景或真实地理现象编制试题,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因而具有生命力。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例如,中新网2007年1月13日电: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报今天14时发布的海啸情况报告预计,今天午间ⅹⅹ群岛附近发生的ⅹⅹ引发的海啸将在9小时后到达中国大陆沿海。(附图为海啸传播时间图,图中等值线间隔为0.5小时)
根据上述材料和图可设置以下题目:
1、关于海啸及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次海啸是由于台风影响引起的
B、图中等值线越密表示海啸的传播速度越慢
C、离海啸源地越近,海啸传播速度越快;离海啸源地越远,传播速度越慢 D、本次海啸发生的季节刚好是海啸的多发季节
2、本次海啸产生的源地是在
A、北海道东北部海域 B、本州岛西北部海域 C、菲律宾南部海面 D、台湾岛北部地区
这一试题考查了海啸相关知识、等值线相关知识、世界地理相关知识,涉及面较广,需要学生横向和纵向联系。这些试题相对于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式题目,让学生重视生活中的新闻信息与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创设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海啸的威力和危害,增长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安全知识教育。
三、丰富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地理教学应传递多种有教育价值的信息。积极利用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尽可能选用与内容要求相符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反映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面貌。在这样的地理教学传递的信息中,与科学内容相伴的还有大量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同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这些信息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例如在讲《人类对宇宙新探索》宇宙探测的发展中引入以下两则新闻: 新闻一:2005年10月12日~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新闻二:新华网西昌2007年10月24日电: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由于这些新闻时事具有实效性、与身边事物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利用能取得较好效果。既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确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讲交通运输时引入青藏铁路通车新闻和青藏高原风光图片、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引入我国西气东输全线通气、南水北调开工等新闻和西部风光图片。这些图片和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可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通过新闻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地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地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而且报刊杂志,电视新闻中的许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和资料,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
同样一些反面新闻事例也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憾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如讲到我国水资源问题时,介绍作为“中华民族摇篮”——黄河的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不断向上延伸,1997年断流时间达到126天,断流河段700公里。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上游地区对黄河水的过度引取和利用的结果。对这种情况学生感到十分震惊,纷纷表示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时需要保护水资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节约用水。
新闻作为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阅读报纸、教参、刊物,收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时,教师应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将一些有助地理教学的案例及时收集,做好笔记。只要我们有心积累,用心开发,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多交流共享,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为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P275——282 2007年诸暨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高三文综》10—11题。http:// http://www.218.4.44.58/dlzx/showart.asp
诸暨市湄池中学:斯华良 小灵通:87897686
第二篇:挖掘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含金量
贵峁完小
李绘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为此,我结合新课程教学探讨一下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运用生活资源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给了教师自己开发、创造教学资源的权利。但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蕴含在学生的身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最需要老师去开发、利用和拓展。如一年级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虽然个别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很模糊,因此,教师在课前
一、两周就布置学生主动跟父母上市场买东西,观察人民币的面值情况,并试着帮父母算账。有了课前的生活体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潜伏于脑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成“有源之活水”,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水到渠成了。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教材上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巧用错误资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
四、捕捉生成资源
学生的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为课堂教学带来各种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篇:地理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
地理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
自然地理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精品课程——相关站点: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教学网 现代自然地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南京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海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精品课程——相应的《地球概论》swf教案下载
遥感
遥感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大学
地球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南京大学
气象与气候类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现代天气学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南京大学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网 土壤与植被
中国植被区域概况
地质地貌
地貌学教案——兰州大学
构造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合肥工业大学 普通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南京大学 地质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安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灾害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石油大学 环境学
环境学——南京大学 环境学基础——南开大学 环境化学——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 建筑环境学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仅第一节)——清华大学 人文类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西华师范大学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
选线设计——西南交通大学 民俗
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华民族与民俗地理知识 旅游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国家精品课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规划与开发(国家精品课程)——湖北大学 中国旅游地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景区管理——暨南大学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精品课程——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地质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河北师范大学 实习指导类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国家精品课程)——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学野外实习(国家精品课程)——华东师范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教学(国家精品课程)——西北大学 3
第四篇: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中枢镇桃笑小学
刘丽芬
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形式化的叙述,及时将具有生活背景的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导入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次导入。例:
1、《平行线》的导入:
(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七册)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的现象。如:黑板的上下或左右两条边,书桌、课本、门相对的两条边,他们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谁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呢?
生:(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条直线的这种位置关系——平行线。
2、《有余数的除法》:
(新课标小学数学第四册)
师:同学们,我们一只手有几个手指?5个手指的名称各是什么?
(师依次做手势,生说指名)
师:好,5个手指,1、2、3、4、5,注意了,老师要数6了,再从大拇指数起,6、7、8、9、10„„
(师生同数,做手势)
师:按照这种方法数手指,只要你说出任意一个数,老师就能告诉你,你数到那个手指了,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答,师生一起验证。(略)
师:老师有个窍门,知道了这个窍门,你也能又快又准地猜出来。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个窍门教给你们。我们一起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例题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把课本上的例题照本宣科讲解,而应选取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符的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例:
1、在《旅游费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A、石林一日游
大人每位180元
小孩每位100元 B、石林一日游
团体5人以上(含5 人)每位140元 周阿姨家:6个大人,1个孩子 王叔叔家:3个大人,4个孩子 请一、二组的同学帮周阿姨想一想,她们家怎样买票最划算?
三、四组的同学给王叔叔出出主意,他们家怎样买票最省钱?
2、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出示的例题是: 车棚里有三轮车和自行车共14辆,数数轮子共34个。你能求出车棚里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各多少辆吗?
3、在教学《近似数的求法》后,我又让学生计算以下两道题:
(1)、爸爸去碾米,共碾了160千克,如果每个袋子装53千克,共要几个袋子才够装?
(2)、做一套衣服要用布2.2米,现有57米布,能做多少套衣服?
三、作业设计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作业的布置不在多而在精。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思维。同时,对教材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旅游费用》后,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泸西青年旅行社推出“阿庐古洞全洞游”,两种购票优惠方案:
A、大人每位80元,孩子半价; B、团体5人以上(含5 人)每位60元 小华家:4个大人2个孩子 小红家:2个大人4个小孩 每家怎样买票最省钱? 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尝试解决下题:火柴盒的长5cm,宽4cm,高1cm,做这样1000个火柴盒需要多少纸板?(外壳大小约等于内盒)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吃透教材,了解并掌握学生情况,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能挖掘到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第五篇: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海南昌茂花园学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之一,“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保国家、地方、学校的有效实施,在课程实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大力挖掘和合理地利用校内课程资源,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真正做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了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生。
现就一年多来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提出
步入全球信息化、知识产业化、市场经济化的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对生产力的需求实际上是对先进生产者的需求。而先进生产者的塑造自然离不开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学校。作为教育的学校自然应在培养新型人才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手段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开设的课程。以往的课程往往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开设,没有区域之分,更不可能考虑多校的实情,这样千人一面,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独创精神,没有关注个性发展。
通过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只有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课程资源,开设符合校情的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才能站稳脚跟。
昌茂花园学校是一所社区学校,相对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家境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素质较高,对子女的渴望值也高。他们希望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准。在充分考虑到家长学生的前提下,我校在创办之初,就尝试着将英语作为学校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起,每周开设两节英语课,并在每周按排两节课作为兴趣课。让学生自选课程,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实验证明,这种举措是完全正确的。这也为我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总体框架与目标的确立
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与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的环节相当多,为了对校本课程准确的价值定位,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整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原则,不搞形式,不唱空调。
在确立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时,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座谈会,讨论了“本校具有什么特色?”,“为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你有什么点子?”“开设哪些课程最能符合学校校情和办学宗旨?”。通过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应本着“天道酬勤,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开设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同需要,一改变学生被动接收教育的现状。另外,课程安排学生能做到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还应注意不另外加重家长负担。为了鼓励老师们的积极性,工作超量的校方要适当给予补贴。
在确立校本课程目标时,我们采取“先调查,再讨论,后定项”的方式。即每开设一门课程,都是先调查、摸底,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了解社会上的需求,吸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再看老师有什么特长,要求老师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拟任课老师写出一份有关课程的培训方案,经校方审议,认为可行,才定项开课。
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李汉昌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课程开发的审议、申报、立项、实施检查、督促、评估工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制定课程纲要
一经确定立项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制定本课程纲要。本纲要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场地、教材选用、教具设备、教学课时、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
至今,学校已立项的课程有:小作家写作辅导、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声乐、合唱、手风琴、电子琴、钢琴、腰鼓、形体舞蹈、儿童舞蹈、国画、素描、儿童想象画、书法、手工制作、男篮、男子足球、国际象棋、武术、计算机操作、英语会话、剑桥少儿英语等22个科目的选修校本课程和信息技术,形体,一、二年级国际象棋,学前班起始的四个科目的必修校本课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同武警总队教导大队联手成立了“少年警校”,经常利用节日组织学生学习军事知识,体验部队生活,参与军训。
2、班级的整合
为了确保选修课程的正常教学,每学期我校都对学生报项情况进行摸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开学初,将学校开设的兴趣班情况汇制成表格,内容包括序号、兴趣班名称、活动地点、辅导教师及简介,活动时间,注意事项等。为了避免出现个别班级爆满而某些班学员不足(少于5人)的现象,学生填报志愿时,须备选一个项目,以便人员的调整。调整后,组成的新班重新建立花名册和点名单,坚持每节课点名,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着落。(见附表1)
3、统一安排授课时间
为了保证教学的井然有序,学校对选修课程的授课时间作了统一的安排。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定在每周四下午2、3节课;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定在每周五下午第1、2节课。而对必修课则作为常规课纳入常规管理。其中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国际象棋课(一、二年级必修)每周一节,形体课每周一节,以加强特色课程的教学力度。
4、教材的使用和编写
为了弥补教材的空缺,我校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编写教材。由李自斌老师编写的《昌茂花园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低段上下册),通过专家评审,已出版,投入使用。李娜老师编写的《昌茂花园学校形体教材》正在评审,即将投入使用。另外,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教案之中,按照学校要求,按课时写教学计划。可以说这些教案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是实用的辅助教材,是现行统编教材的延伸,为学生拓展了知识领域。
四、本课程的教学评估
各门课程在其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它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在进行课程评价时,我们采用了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平时的抽样检查,对课程的既定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作出即时评价,看其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否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通过学期末的测查,看学生一学期来的收获。测查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成果、作品展览、汇报演出、小竞赛、小测验等,以次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同时也对任课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每学期末,任课教师都要对所教课程进行一番科学的总结,包括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以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由校本课程开发带动的教学成果捷报频至。
其中:集体获得的奖项有:
(1)2002年海口市小学生田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海口市首届少年军校检阅阅兵分列式优秀单位;
(3)海口市椰岛杯“洁净海口、爱我家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教师个人获得的奖项有20多个,学生个人获得的奖项有40余人。
六、尚待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专家指导,很大程度上受时间、人力所限,做得还很不完整,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特别是评价方式和标准上,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与技术资格认定制度上,我们还需要更健全。所以我们不能在刚取得的一点成绩面容就沾沾自喜,我们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只是第一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创造条件,发挥优势,昌茂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上一定能走出一条辉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