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教育者对”爱“的解读
特殊教育者对”爱“的解读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听障生聪明可爱,却永远失去了听力,需要教师倾注较普通学校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爱这些残疾学子呢?爱学生之关键在于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爱的艺术。学生需要爱,但这种爱不是盲目的爱,是“智慧”的爱,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差异,更要关注生活点滴,真切体会学生的情感,严爱有度,因生而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一、爱学生就要懂得尊重学生差异
1.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听障生由于听力的丧失,他们只能够靠视觉器官获得直观的信息,使用手势进行思想交流,造成其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较差的现象,沟通和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在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更多地呈现给学生一些直观形象的东西,如视频、画面、实物、情境等,刺激他们的感官,加深他们对现象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听障生在心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他们的心理年龄普遍较同龄孩子小、做事情不计后果、冲动易怒、自控性差、喜欢看事物表面现象、多疑、敏感、偏激、爱钻牛角尖、习惯看人脸色判断对方态度等特点,这些现象在听障生中表现较为普遍和突出,不同学生表现亦不相同,因此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体生理特征的差异,如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和自我意识差的学生、学优生和学差生、单亲离异家庭或者双残家庭子女等都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成长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曾经有个听障学生,父母离异并重组家庭,父亲是盲人,母亲是聋哑人,从小在亲人帮助下长大。平时责任心和领导能力都很强,还乐于帮助他人。但是他的脾气却十分急躁、多疑,总觉得周围的事情都不公平。对于这种个性鲜明的孩子,从小缺乏来自家庭的安全感和足够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成人的教育和指导,亟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地成长。
二、爱学生就要学会关注生活点滴
1.抓住教育契机。由于听障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反复教育、点滴养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与学生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谈话、每一个意外事件的处理,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能透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善于抓住其中教育契机。听障生由于其认知和思维特点,对他们来说,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来进行说教,要比每天一遍遍言传叮嘱更有效。
2.注重“第一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在人的头脑中往往形成第一印象,头开得好,会为后面班级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明确班级的第一次要求、确定第一次标准、树立第一次形象、准备第一次讲话、策划第一次集体活动、处理第一次违纪、进行第一次表扬、安排第一次劳动等等尤为重要。好的“第一次”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好的“第一次”为良好的班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好的“第一次”让班主任今后的工作如鱼得水。
三、爱学生就要体会他们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进行得最鲜明、最积极、最深刻呢?这就是在教师的情感接触了学生情感的时候。”作为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需要社会关爱却又极为敏感的残疾学生,因此,情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拍肩动作、一种注视的眼神都在传达着你对学生的感情,而当学生接受你的爱的时候,你所看到或听到的一句真挚的“谢谢”、“请老师不要担心”、“老师我错了”、“老师一定要注意休息,要健康”、“老师,对不起”等一系列话语,加之一张张甜蜜的笑脸、一个个礼貌的问候、一副副贴满关心的面孔等,都是对教师情感的很好的回馈。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整个班级管理中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对待学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
四、爱学生就要做到严中有爱
真爱不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遇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虽然我们面对的学生不仅身患残疾,而且有的身世悲惨、遭遇种种不幸,但是如果对他们过于怜悯和慈爱,不断姑息他们的错误,处处帮助维护他们,只会变成一种溺爱,使他们身心无法健康成长、自立自强。因此,班主任应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我们要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我们的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教育。由于听障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局限,他们对于教师的批评常常表现特别反感和冲动。因此,我们应耐心引导学生,因人而异,讲究批评技巧,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明白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正确理解教师的处罚。
五、爱学生就要做到“大爱育人”
残疾人是社会上数量众多且个性突出的特殊群体,聋哑人所占比例极大,聋哑人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特殊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熟练地掌握各种职业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身为一线班主任,我们要全身心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抛弃不放弃一个学生,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去成才成长,为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体面工作、尊严生活做好准备。此外,班主任不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成长,大力开展教科研和培训工作,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大爱育人的使命。
爱学生就要懂得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爱学生就要学会关注生活点滴,爱学生就要体会学生的情感,爱学生就要做到严爱有度,因生而异。作为班主任,仅靠一腔激情盲目地去爱学生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一个优秀的特教班主任要学会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残疾学子的所需;用智慧的心灵去探究残疾学子的心理;用智慧的爱去开启残疾学子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班主任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者
班主任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者,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班级的桥梁,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和其他教育者的纽带,是班级各项工作的设计者和指挥者。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事”缠身,特别能体会教师职业的“辛苦”,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如何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如何转化后进生一直以来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难题,如果采取一般手段,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若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的技巧来处理这些难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运用“首因效应”,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的工作长年累月、又细又繁,要想一直保持良好的形象实属不易。教学实践表明:一位具有良好形象的班主任会比较容易留给学生美好的印象,从而也较容易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何,会直接给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在心理学上,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如果班主任在第一次与学生打交道时,能运用“首因效应”,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就会为以后班级管理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要运用“首因效应”,必须要注意几个方面:
1、见好第一次面。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来设计自己的外表,力求做到仪容端庄,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外表落落大方,给人以舒适之感;衣着整齐清洁,穿戴得体,给人以和谐之感。
2、准备好第一次讲话。班主任的第一次讲话,在某种程序上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一次亮相,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和体贴,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知心朋友”的印象。
3、上好第一节课。班主任应作好充分准备,不但要备好课,还要备课堂语言、表情和方法,力求留给学生热心教学、知识渊博、有教学艺术等良好印象,这样,班主任的知识威信就能树立起来了。
二、运用“温度”技巧,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的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创设和谐和班级氛围也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目标,但也是一个难点。
如果班主任能恰当地运用“温度”技巧,则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1、高温技巧。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态、脾性与温度有关。当人处于高温热状态时,会热力涌动、热心凸现、热血沸腾。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表扬,把握表扬时机,寻找燃点,面对任何
同学在任何方面、任何程度的成功与进步,班主任都应该准确把握并及时进行“加温热处理”,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以期制造一种弘扬正气、激励后进的“高温氛围”。例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平时自由散漫,经常迟到、缺课,学习不感兴趣,爱运动。在校运动会期间,他代表我班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赛,他跑最后一棒,在交接棒的时候,他不小心被隔壁道次的同学踩了一脚,但他忍着巨痛,奋力冲向终点,最终我班获得了第二名。跑完后,我看见他的脚鲜血直流,但他却说“没什么,不痛!要不是被踩伤,我班肯定会拿第一!”因此,在班会课的时候,我针对他的优异表现进行了大力表扬,表扬他具有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倡议全班同学学习他的精神。从这以后,他变了,变得热爱学习了,不再懒散了,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事后,我找他谈心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已经有五年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了,被表扬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受到表扬时,其情绪愉悦、注意力集中、记忆增强、思维活跃,智力会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有这种高温热效应的持久存在,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将会亢奋地处于“激发态”,久而久之,一个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班级氛围就可形成。
2、低温技巧。这是指的是班主任应该具备一种冷静、沉着、理智的心理素质。学生,从心理角度看,尊重的需要十分强烈,从生理角度看又正是血气方刚、追求成熟的年龄段。在学生犯错误时,班主
任要有耐心,要善于用理智克制一时的情绪冲动,同时又要使自己明智的思想充满火热的情感,因此,班主任的迂回、延时、易地式刚柔相济,情理交融的降温冷处理是必须的,否则,极易导致“逆反”和抵触心理,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当然,这种低温技巧决不是班主任对错误行为的姑息迁就和放任纵容,而是提供台阶、留有余地、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以促使其纠正错误、创造进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自我教育。
3、室温控制技巧。医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处在室温环境中,其生理循环、心理活动以及思维速度均会处于最佳状态,最容易悦纳客观信息。室温控制的技巧是指班主任平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交心式的个别谈话,针对性的登门家访以及“无声胜有声”的书信沟通等教育活动,有意识地用情感、友谊和爱心去营建一种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当学生的不良现象处于刚露端倪的萌芽阶段,当学生由偶然过错或某种因素而导致的心灰意冷、离群失意的孤独状态以及学年交替、科任老师调换等方面的变化时,这些都是班主任发挥室温控制技巧的最佳时机。如果班主任能适时合理的运用室温控制技巧,那么,学生便能在平等和谐和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当我发现班级的女生出现了分裂,变成了两个小团体,互不往来时,我开了一节“珍惜同学友情”的主题班会,并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要求每位同学给我写一封信,谈一谈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通过书信的沟
通,我知道了同学们之间的误解和心声。之后,我出面化解了她们之间的误解,班级的同学和好如初,变得非常团结了。
三、运用“自己人”效应,转化后进生
几乎每个班上总有一些既不爱学习,又不遵守纪律,还经常和老师唱反调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常常成为班主任“心中的最痛”,如果班主任在对待这些后进生时,能采用“自己人”效应,则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我所说的“自己人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给后进生更多的爱和关心,把后进生看成自己人,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促使其转变。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会有其特殊的经历,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深入细致的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把后进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好学生。
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应讲究方法和艺术,真正做好清除班级前进道路上重重阻碍的“排雷手”,纠正航向,拨云见日的领航者,组织全班,统一意志,带领班级同舟共济,驶向理想彼岸的船长。
第三篇:特殊的学生需要特殊的爱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殊的爱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祖国、爱人民、爱职业、爱学生等,是师德的组成部分,爱学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需要。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说不定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我班有个叫文浩的学生,有自闭症,语言有障碍,不会与他人交往,不参上课不专心听讲,有时课间搅得四邻不安。也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清理操场离得杂草,一开始他说什么也不去,后来我哄他去做游戏并答应给他一个小礼物他才去了,但是他紧跟着我一步不离,我刨一棵草他拾一棵,很高兴的样子。同学们看到文浩来劳动既惊奇又高兴,都不停地喊他,他只是笑。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奖励一支漂亮的铅笔。我还鼓励他跟同学去取牛奶、新书。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与他做游戏,帮助他学习。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天生听力有障碍,又不愿戴助听器,所以不会听课。于是同任课老师协商对他特殊关照。由于他的字写得很工整我经
常表扬他,从此,他比以前开朗多了,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评析
由此看来,只要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的关注,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同时,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转化一名后进生比做好几名先进生的工作都重要,因为优秀的学生不需要班主任做更多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的教育,甚至可以做班主任的坚实后盾。而成功地转
我班有个学生叫孔昊天,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 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 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 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 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 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 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
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 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 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 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 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黄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 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 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 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黄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 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 材施教,正确引导。黄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 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 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 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四篇:特殊的爱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现象和行为。
3、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2、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重温汶川大地震中家庭、学校、社会、党和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感人场景。
【观察】:①图片中,被保护者的身份有什么共同点?②他们分别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力量的保护?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板书)
二、层层推进,分析教材
教师提问:
1、特殊保护的对象是谁?──未成年人(板书)
2、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P103国家需要和自身需要)
3、国家通过制定哪些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
4、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了几道防线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板书)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5、什么是家庭保护?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的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
家庭是我们未成年人的摇篮,我们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性情操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保护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教师:说的很好,国家正是用这四道特殊的防线,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许多未成年人不知道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更有甚者,把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让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案例
三、案例和漫画分析,探究学习
(1)小林的父母经常在家叫几个朋友一起来搓麻将“小搞搞”,甚至有时候让小林也“搭一搭手”,慢慢的小林学会了搓麻将,成绩也直线下降。
①如果是你,会不会也象小林一样?
我们中学生不应该接触赌博。
②小林的父母有什么错?
小林的父母亲应该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而不应该误导子女。
③你如何帮助小林解决这个问题?
小林可以通过老师与父母沟通;通过自已的提醒,不能参与赌博活动;还可以要求父母不再搓麻将特别是在家搓麻将;„„
④家庭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
(2)上初二的小明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承担抚养责任,小明常在父、母两处跑来跑去,后来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经常逃课,而老师又不闻不问,终于在别人的教唆、引诱下因偷窃而进了少管所。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小明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为什么?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小明同样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小刚流入社会、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父母离异,双方推卸对小刚抚养、教育的责任,使小刚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保护,可见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
①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该以哪些法律为根据?
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我们学生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呢?
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未成年人现在应当好好的读书,勤奋努力的学习,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师引导过渡到“学校保护”的教学:同学们,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除了家庭之外,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方是呢?„„是学校!学校是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好,对未成年人保护得不够,也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阻碍。
(3)根据漫画提供的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漫画一:
1、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
2、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对孩子尽怎样的责任?
3、我们学校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教育学生身心方面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体现了学校保护的哪些方面?
(4)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的作用: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①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板书)
②学校教育是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板书)
2、学校保护的含义: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学校保护的内容: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第105页的“相关知识链接”)
(5)案例分析:小学某班正在上体锻课,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得正欢,体育老师顾自在旁边与熟人聊天,突然,汪洋的眼睛被林峰的羽毛球拍打伤了。
1、这件事该由谁负责?
林峰要对这件事情负责,但学校及体育老师也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学校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该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2、如果你是汪洋,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汪洋可以通过法院上诉,要求林峰及学校赔偿。
3、学校应该在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的“相关知识链接”)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介绍党的教育方针)
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③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6)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第105页的问题:
学校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学校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如何对待学习? 学校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关心同学,勤奋努力的读书学习。
教师引导过渡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教学:„„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光家庭和学校要负责,更需要全社会的一起努力,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下面就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角度来讨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四、“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什么是社会保护?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社会保护的重要性及作用: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还经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一些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则可能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消极影响,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因此,国家必须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的含义: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也不同于学校环境,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指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
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
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2、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的观点,教育学生社会是复杂的,应该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宜涉足营业性舞厅?
①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学生;②营业性舞厅是高消费场所。对未成年人来说,有可能造成加重父母的负担和走向歧途的情况出现;③未成年人缺少社会经验,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容易上当受骗;④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的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
(2)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危害?
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主要有:①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②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③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为什么法律上规定不得使用童工?有的孩子因家家里穷而辍学,自愿去打工赚钱,可是法律不允许。这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为什么?
当童工的危害:失去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思想和品德的扭曲。
(4)还有哪些场所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为什么?
营业性的歌舞厅、夜总会、酒店、网吧等场所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误导未成年人的“三观”。
3、案例分析:学校旁边有一个“天都网吧”,小强每天都要经过这个网吧,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强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网吧的,但他也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
(1)未成年人进网吧是否有利?
未成年人进网吧弊大于利。
(2)网吧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
网吧老板不应该这么做,这些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3)如何帮助在网吧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增强可以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向当地公安局、派出所举报违规网吧,取缔违规网吧的营业执照。
(4)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
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4、什么是司法保护?说说你所了解的司法保护有哪些?
(1)司法保护的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国家司法机关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机关部门。
(2)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
①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5、案例分析:两名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某电视台派出记者当即作了报道,不仅将两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诸于世,还将他们的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其中姓名、年龄等都清清楚楚。
(1)电视台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这两名少年
电视台不应该公开报道此事特别是这两名少年犯的姓名、年龄及肖像,因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赋予的司法保护权利。
(2)你认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教育他们?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惩罚为辅,努力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改过自新。
(3)如果你是这两名少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对电视台记者进行处理。
(4)法律对未成年人还有什么保护?
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107页的材料,可分小组完成,每个小组一个问题,判断材料中的行为是否违法,最主要的是阐明理由。
(1)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父母要正在上初二的女儿进城打工:
这位女生的父母的决定是错误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这种做法的危害是,使这位女生失去了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很容易造成这位女生知识的缺乏、思想和品德的扭曲。
(2)国家有关部门查出并销毁淫秽光盘:
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主要有:①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②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③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很多少年犯就是受这些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的不良诱惑后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
(3)学生违反班规校纪,班主任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这是班主任老师在履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职责。
(4)一些地方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公园等场所相继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这些活动是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5)学生小王因为考试不及格父亲一怒之下,把他打了一顿:
小王父亲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小王父亲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小王。
五、结束语
这些案例都发生在我们未成年人身边,他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不法的侵害,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他给我们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教案简介: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主要讲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教学由“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目组成。教材通过小晨的经历,引岀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分别进行阐述。这里涉及了社会保护的要求和司法保护的内容。以体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怀,体现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第五篇:《我是猫》特殊形象解读
——读夏目漱石《我的猫》别解
夏目漱石的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发表于1905年,给日本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他摇身一变,从学者的身份一跃成为著名的作家。小说以一只没有名字的野猫的口吻来做第一叙述者,它每日悠闲自在,不逮老鼠,专门以观察人为乐事,后来因为偷喝了主人的啤酒而掉进水缸淹死。整个故事并没有完整统一而紧凑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松散和随意的讲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是,总体上的故事还是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最大的特征便是讽刺性。然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猫”这个特殊的行动元来做故事的叙讲人呢?它本身所具有的寓意又在哪里呢?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作者之所以选择“猫”这个形象,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猫,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和人类比较亲近,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动物了。有些人把它当做宠物来养,有些人把它当做朋友,有些人把它当做家人,甚至有些人亲切地把自己所养的猫称呼为自己的儿子、女儿。它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吃的东西它基本上都能吃,而且我们允许它和我们一起进餐,只不过我们在桌子上吃,它在地上或者地上的碗里吃。它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睡,甚至和我们同榻而卧。它不仅能和我们交流,为有些人解闷,还可以抓老鼠,为人们解除一方的灾害。总之,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离我们的距离相当的近,可以说是密切。而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形象,它不仅具有特殊的视角,而且还有独到的眼光。试想一下,用这么样一个身边的亲密动物,甚至朋友的形象来进行自我讽刺,语气温和典雅,而且杀伤力是极其巨大的。
其次,“猫”所具有的特殊寓意也是其他动物无法企及的。作者为什么不选择鸡鸭猪狗,而选择了这样一个形象?它本身具有的视角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猫,是十二生肖里所没有的,传说是被它的邻居老鼠所害,后来它们便成了世代的仇敌。生肖,只是人类的关于念想和轮回的一种寄托,而猫却被排除在外了。这一方面能体现它作为一个“局外人”可以向人类和其他动物评点是非世故,两一方面更能体现它具有和别的动物所不具备的视角。同时,猫还是一个不会被人类自身所直接伤害的动物。有听说过吃狗肉、鸡肉、鸭肉、鱼肉的,很少听说有吃猫肉的,几乎没有。这样,就更能体现出作者选择这一形象的寓意。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最终却是它观察我们最可笑、最滑稽。这样的讽刺是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可谓是大手笔。
再次,作者选择这一形象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有关。他出生于“名主”家庭,明治维新后,家庭日益衰落。他是家中最小的小孩,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别人家中,给他人抚养。两岁时又成为别人的养子,由于父母离异,大约九岁时才被领回自己的家中,直到二十一岁时才恢复夏日原姓。可以说,他的童年是被罩上无数阴影的。这样的作者造就了一种倔强和孤独的性格。而猫,一种能给人们亲密感的动物,在这个时候便能给人心灵一种或多或少的安慰。台湾当代著名散文家、画家——席慕容也是一个爱猫的人。她的《猫缘》和《猫路历程》中体现最多的便是她散文中独具特色的猫性。她也说过:我是一个爱猫的人,它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和平静。女人到老了的时候,就该养一只猫。这足以体现猫,这种特殊的动物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然而,其他的动物却不具备这种亲密。巴金先生也写过相关动物的文章,《狗》和《小狗包弟》,他所要说明的一方面是和狗的亲密,但是,这是和猫有所不同的。另一方面,是借狗的语言来反应“这是感情,不是生活。”无论怎样,用狗的视角来表达,总是有一种站在第三人的立场,和人们的距离总是隔着些什么。
总之,夏目漱石借着这样一个我们所常见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奇特的视角。它更深层次反映出了作者以一个假扭曲的眼光表达人们的真扭曲,以一只猫的正常心理来反映人的真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