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专题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农业是基础产业,世界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山东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作为山东省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于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日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研究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对于进一步推进山东省农业的标准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背景、现状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对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有益探索,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从多方面来实现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体系的健全完善以及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出口 市场多元化 政策建议
目 录
引言..........................................................................6 第一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7 1.1优势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回落.................................................7 1主要出口市场增长乏力.........................................................8 1.3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下降.........................8 1.4重点出口城市增势趋缓,部分中西部市出口高速增长.............................8 第二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增幅放缓的原因分析....................................10 2.1人民币大幅升值.............................................................10 2.2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巨大,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10 2.3企业出口成本增加...........................................................11 第三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12 3.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12 3.2出口市场仍然相对较为集中...................................................12 3.3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13 3.4企业发展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13 3.5企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14 第四章 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分析........................................15 4.1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15 4.2积极推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15 4.3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16 4.4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16 4.5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及出口企业的业务指导..............................17 4.6切实解决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17 4.7要严抓产品质量,努力适应国际市场变化........................................18 4.8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18 结束语.........................................................................20 参考文献........................................................................21 致 谢..................................................................22
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成功加入WTO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出口作为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方面,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山东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2007年农产品出口92.53亿美元,增长14.3%,出口到179个国家和地区,历史上首次突破9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6%①,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据山东省测算,2007年,山东农产品出口拉动全省GDP增长2个百分点,带动了1600多万人就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5%②,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也对加快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和农业现代化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巨大,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农产品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以带动山东省经济增长,是当前山东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增幅放缓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尽管山东省在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产品出口额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其增长速度在放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民币大幅升值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破7元,人民币升值已超过13%,继续保持坚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MadeinChina的真正生命力。出口企业还会遭受由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收入损失。另外,人民币升值也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因而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会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低,人民币升值压缩了出口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中有不少是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这些企业是靠价格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人民币升值使他们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2.2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巨大,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
绿色壁垒11,以其隐蔽性强且易于操作,引起矛盾的目标比关税壁垒小得多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贸易国青睐。当前,各国纷纷以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等形式保护本国农业。自2005年1月起,日本、欧盟、韩国都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提高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2005年7月,WTO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这预示着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农产品贸易环境更加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8 复杂。特别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12”,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食品的准入门槛。日本作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已严重影响山东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是导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增幅放缓的最主要因素。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264种食品中使用的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1392个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列入暂定标准的项目统一适应0.01ppm的限量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出口统计显示,自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后,2006年6月份,山东省农产品出口2.15亿美元,同比下降7.8%13,水产品、蔬菜、肉食品、水果、花生五大优势产品出口全面下滑,10个市包括青、烟、威、潍四个出口大市出现负增长,三资企业也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同比减少7%。然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734项检测项目中,现在还只实施了479种,其它项目何时开始执行,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其潜在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2.3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当前,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大幅度增加。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属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用工紧张,加上国内工资普遍上涨,工人工资提高。二是受石油涨价影响,化肥、地膜、农用柴油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种植、养殖、运输等成本提高,带动农产品原料价格上涨,使企业受到很大影响。三是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出口检验成本,延长了通关检验时间。以平均每种食品200项检验项目来计算,每批次产品的检验成本在4万元以上。因检验项目增多,超过了基层检验部门的能力,需要到上级部门检验的现象逐渐增多;而部分检验项目还要到外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费用又要高出1/3左右;个别项目还必须送到日本进行检验,检验费用再次增加。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国内通关时间延长7-10天,日本通关时间延长7天左右,增加了企业货物和资金周转的压力。
三、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增速放缓,有以上一些外在的影响因素,还有我国出口促进政策体系不健全,现有促进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到位等原因。但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自身仍然存在很多问题。3.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
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但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产品。出口农产品大多以粗加工为主,加工工艺粗糙,包装也以大包装为主,价格偏低,以大路货为主,而消费者需要高档优质方便的食品。许多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总是在数量上做文章,市场开发和产销协调工作较为滞后,导致农产品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农业竞争力难以提高,甚至增加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和经营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农产品的市场形象。例如:山东省是苹果生产大省,而目前苹果年出口量并不大,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有:苹果没有分级,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采后保质能力差,鲜果农药残留超标。
3.2出口市场仍然相对较为集中
山东农产品出口市场一直以日本、韩国、欧盟等国为主,尤其是日本,出口额占30%14以上。这些国家对农产品进口政策的变动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日本于2006年5月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 是非常苛刻的检测标准。技术标准的提高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出口的困难。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力度不够,总是习惯依赖于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而忽视了俄罗斯、非洲、美洲特别是南美等市场的开发。另外,企业出口盲目性较大,对市场的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3.3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
山东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直接影响品牌建设和竞争力的形成。2007年,山东省有3882家有农产品出口企业,比上年增加272家。其中,出口过百万美元的1447家,比上年增加168家;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220家企业,比上年增加43家;出口超过亿美元的企业上年的1家增为2家,即:新华锦集团山东锦宜纺织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出口14294万美元和12848万美元15。尽管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队伍在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但全省出口企业平均出口额仅为154万美元。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而且大多数企业是走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因而与跨国农产品企业相比,在规模、实力、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队伍膨胀迅速,竞争秩序混乱,严重损害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逐步放开进出口经营权,大量企业加入到农产品出口队伍,在国际上他们为争夺市场而竞相压价,在国内为抢夺原料而竞相提价,严重扰乱了农产品的正常出口秩序,损害了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
3.4企业发展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
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企业需要集中收购大量生产原料,因而资金需求大,而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水平又很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很慢,这样就就造成资金需求大和资金周转速度慢的矛盾非常突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但许多中小企业却很难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申请条件。一方面,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要求银行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只有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大企业虽然能获得贷款,但是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10%-40%,融资成本高。在融资额度上,按银行抵押贷款的要求,企业生产设备抵押值只有原价的10%-30%16,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普遍较低。尤其是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企业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投入,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局面,资金紧张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3.5企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
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品牌建设是关键。品牌是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象征,推进品牌战略工作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在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贴牌生产17(OEM)是当前企业的主要出口方式。当前,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品牌意识还不够强。一些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培育品牌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认为投入大,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缺乏主动性。二是品牌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品牌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不够高,叫得响、打得出的强势品牌不多。现有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而农业、服务业品牌所占比重很小。三是创牌企业后续资源不足。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不快。四是对品牌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在企业改制以及与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存在闲置和浪费注册商标的现象,不重视利用司法手段打击侵权行为。同时,由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产品出口基本依赖外商销售网络,外商凭借其销售网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上形成“垄断”,这不仅造成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还造成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受制于外商。从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产品展示与推介等多个方面进行推进。
4.3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要大力发展有较大需求的新兴产业,根据高端需求的变化,在继续发挥蔬菜、水产品、畜产品、水果等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食用菌、花卉、种子等新兴产业,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要鼓励传统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发挥优势,加强产品开发力度,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企业规模化经营,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大对出口农产品品牌的推介、扶持力度;对获得出口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创立名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品牌声誉和固定的消费群体,切实转变农产品外贸增长方式。四是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进口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生物肥、生物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4.4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运转高效又机制灵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是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依托,而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在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此,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有效地将农户组织起来,以解决分散生产所带来的农产品质量无法整体控制的问题。山东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烟台龙大集团、潍坊得利斯集团、邹平西王集团等都是全国著名的企业,要对这些企业重点扶持。要力争到“十一五”未有3至5家农产品企业出口额超过亿美元,15至20家企业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吸附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扩张,延长产业链,并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要利用多种途径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建议金融机构在贷款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实行优惠利率,各级政府要给予贴息支持,对龙头企业新上项目、技改等长期性资金需求,建议有关金融机构加大长期贷款的力度。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到海外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或贸易营销机构,这样既可规避贸易壁垒,又可扩大市场范围,还可获得技术支持。
4.5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及出口企业的业务指导
一是要加快《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立法进程,从制度上保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完善奖惩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的自检自控体系,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推广出口农产品良好操作规范。二是要建立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预警机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机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同时,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建立TBT(《贸易技术壁垒协议》18)通报咨询机构和工作机制,深入了解进口国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技术标准,针对山东省农产品的薄弱环节,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国外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引导生产,防患于未然。三是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各种农产品出口行业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便更充分地获取信息、拓展业务,不断提高涉农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和营销能力。要支持协会制定、推广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通过认证方式在出口企业中推广,并加强优势农产品原产地标记的注册、管理和保护。四是要完善农产品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驻外机构,加强对国际、国内农产品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并利用新闻、报纸、网站等媒体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布。
4.6切实解决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乡镇企业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这两部法规是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性质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的保护法规。要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二是要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 18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要求每一个成员应确保设立一个咨询点,提供有关技术规章、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资料,回答其他成员的一切合理询问。通过设立国别咨询点加强技术情报交流,并通过成立工作小组和咨询小组等机构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请求应尽可能采取合理措施,给予技术援助。15 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只是简单的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的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资金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银行非常广大的信贷市场,但资金的紧缺又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能拿出有效保证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却不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国家的经验,应建立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4.7要严抓产品质量,努力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农产品质量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质量更是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是当前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是加强企业的自有基地建设,确保源头产品质量安全。许多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从生产源头上加强对药物残留的控制,要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自检自控的条件。检测能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目前一些企业已开始大量购置检测设备,增加检验人员,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如好当家集团、安丘外贸等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资都超过了300万元。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要完善从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控制体系,并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弥补方案,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操作规范,努力降低农残指标。
4.8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
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目前,山东省出口农产品大多数是贴着外商的品牌出口的,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很低。由于农产品贴牌出口,既造成定单数量和价格基本上被外商左右的局面,又导致出口市场和消费群体不稳定,再加上国内农药、化肥、种子等价格的上升,靠贴牌生产的手段
所能获得的利润已经越来越少。另外,山东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品牌建设,一味在价格上拼杀,结果价格日趋走低,行业利润越来越低。甚至有的企业为了保证利润,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山东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因此,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是要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的农产品,做好农作物种养期间的营养平衡与调节,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二是要注重营销战略的运用。一个名牌的创造,仅仅是有产品质量是不行的,还需要辅之以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从国外的营销战略看,农产品品牌的形成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市场营销调研,按市场需求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和市场开拓策略。三是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在选准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创造名牌产品后,还要以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培育支柱产业,扩张市场,提高品牌的营运能力。只有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这个品牌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结束语
在当今贸易条件下,山东省农产品市场要想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要认识到当前市场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成本竞争优势在不断削弱,产品结构和层次的不合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等等。在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应积极的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努力适应市场变化等等。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塑造出自己的品牌,打入世界市场,同时将自己的弱势充分弥补,与国际市场接轨,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标准,更好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开辟新市场,只有解决了农产品的融资难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从而为山东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展
论文摘要: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湖南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一、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自然资源丰裕,农业资源十分充足。辽阔的土地适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是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近些年来,湖南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积极宣传,树立了农业大省的形象,正积极地向农业强省迈进。
(一)湖南良好的产业基础
1、自然环境优越。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总人口6732万人,农业人口5077万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5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内陆农业省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1.5倍。
2、资源禀赋匹配。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4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亿元,增长9.1%。
3、农业基础厚实。近年来,湖南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湖南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种类繁多。
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已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实产业基础。
(二)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条件
对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作出全面清晰判断,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湖南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优势之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必将催促经济新政的出台,必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给基础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财政货币双紧缩,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缓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猪、油料等主产区予以倾斜,湖南农业生产及农
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获得更大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资金流、人才流加速,将为湖南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带来更多机会。
优势之二: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湖南素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水稻、生猪、茶叶、淡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970万吨,约占全国的6%,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首位;出栏生猪4800多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11%,居全国第二位;优质水产品产量200多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茶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优势之三: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湖南紧邻粤港澳,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随着“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实施,湖南可以优先承接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提供先进理念、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同时,全省已基本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方便,信息灵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优势之四:有强大的科技支撑。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众多,食品工业教学、科研、开发技术力量雄厚。近几年,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8高新技术引进项目。省农科院拥有包括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内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4人。这些优势为湖南农业现代化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优势之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加工潜力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大多在3-5∶1,全国为1:1,湖南仅为0.7:1。如果全省农产品加工比重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产值可增加1000亿元以上;若达到国内发达省份水平,产值可增加4000亿元以上;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发达国家加工水平,产值可增加一万亿元以上,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影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1.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而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湖南省出口的骨干产品,但湖南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因此,现阶段湖南省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发展。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2.主要粮食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
由于湖南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国外生产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也就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1.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唐人神、加加集团公司、临武鸭、克明面业、明园蜂业、湖南粮食集团、天龙米业、盐津铺子、亚林食品、金浩茶油、金健米业攸县香干、永兴冰糖橙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同时,不
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港澳出口
湖南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加强对港澳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开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港澳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马来西亚、菲律宾市场。马来西亚、菲律宾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湖南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湖南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湖南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陈君,安静.湖南省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4).[2]翟涛,周慧秋.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8,(3).[3]孟蝶,韦恒.湖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南对外经贸,2008,(3).
第三篇: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黑龙江省 农产品 出口贸易 现状 发展
论文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裕,农业资源十分充足。辽阔的黑土地适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积极宣传,树立了农业大省的形象,正积极地向农业强省迈进。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以大宗农产品出口为主,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近一半左右,其中罐头等占16.5%,畜产品、蜂蜜、水果占38.5%左右。出口额同比翻番的农产品有谷物及谷物粉、辣椒干、鲜冻牛肉、活鱼和天然蜂蜜等。出口额下降的品种有大豆、食用菌和药材等。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俄罗斯、韩国和日本一直是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其中,俄罗斯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的国家,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可以占到黑龙江总体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其次是韩国;从2006年开始,由于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限制提高,导致黑龙江省对日农产品出口的额度有所下降。而出口目标国的集中决定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也导致近年来技术性壁垒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增大。
二、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1.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农产品出口贸易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其出口规模直接关系出口创汇的规模。而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黑龙江省出口的骨干产品,但黑龙江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因此,现阶段黑龙江省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发展。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2.主要粮食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
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国外生产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也就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1.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完达山系列豆奶粉、哈高科、日月星大豆蛋白、九三系列豆油及黑龙江米面产品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只有符合进
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俄出口
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开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中俄有着超过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域优势非常突出。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俄远东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市场。日本、韩国、非洲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由于产品结构互补,运输保鲜便利,日本又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我国出口的大豆73%是黑龙江产地,其中66%出口到日本,20%出口到韩国,而非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安静.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4).[2]翟涛,周慧秋.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8,(3).
[3]孟蝶,韦恒.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项目: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010152)。
第四篇:浅析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浅析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国贸1141 刘春连
1137114101 【内容摘要】江西作为我国内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产品的优越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江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江西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省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此文从生产、加工、流通和体制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在,并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扩大江西农产品贸易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出口贸易 问题分析 对策
近几年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同时必须看到,新阶段农产品出 口贸易无论从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与过去比较都存在很大不同。而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门类、多层次,特别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食品的农业经济优越条件。因此,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江西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江西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长期的农产品贸易中,江西农产品贸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1.生产方面。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且价格低。江西农产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江西许多农产品的外形、大小、营养成份不符合要求,存在农产品污染,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主要农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如大米,由于在品种、米粒长度、千粒重、淀粉含量等方面与国外大米存在较大差距。江西农产品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2.加工方面。江西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附加值低。江西农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足的现象,产品附加值不高,多为初级原料类产品,整个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江西加工农产品额占江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0.8%,也就是说,在出口的全部农产品中有79.2%为初级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低,自然价格也低,是影响江西农产品出口的原因之一。
3.流通方面。出口渠道不畅。江西农产品出口渠道开发不够,提高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江西省普遍存在农产品出口渠道不畅问题。一是出口模式落后。一般出口模式为:拥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国营或民营公司通过收购或事先签合同,从农村取得货源,然后直接出口或经过简单加工、改装后再出口,赚取外汇。二是贸易体制落后。江西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是农民管生产、小贩管流通,外贸管出口,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形势。
4.体制方面。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的阻滞。从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看:目前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的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农贸、工贸与技贸处于分离状态,产销脱节,缺乏一致对外的出口宏观调控政策与手段。国有外贸企业仍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其体制和运行方式不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国际营销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二、扩大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
1.生产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制约江西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加工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开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商品结构中低价值的初级产品比重大,对扩大农产品出口额贡献甚小。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0.17-0.27%,并且我国的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造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江西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农产品原料相对而言来讲比较丰富,而且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科技需求的水平相对较低。江西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目前落后的加工水平,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高的农产品品种。
3.流通方面。
3.1企业。培育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小生产的农户运用新技术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造成劳动生产率低,进而导致成本过高。目前江西省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成效,但仍未改变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状况。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并不断拓宽农业外领域的稳定就业渠道,同时鼓励农业大户或企业搞农业开发,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搞连片开发,统一经营,逐步形成新型的农业生产力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3.2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严重阻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因此,江西省应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三权分离”,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农业企业家队伍,使农业微观主体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适应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产业系统
4.体制方面。进一步改革江西外贸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机制。在江西农产品出口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外贸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赋予大型农业企业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更多的出口经营权,使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采取利用企业出口的各种优惠政策来扩大出口。江西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促进机制,重点放在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信贷和担保制度、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等方面。深化农业外贸管理体制政策,建立一套对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从而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双方目标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甘肃农业,2006,05.
[2]刘辑川,高云.加入WTO对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0(4).[3]朱广其,赵家凤.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宏观经济管理,2007(5):54~56.[4]冯簿发.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J].经济研究,1997(1):45~5.[5] 胡萍李志强江西农产品出口超5 亿美元[N]江西日报2009-01-09 [6]李练军.江西农产品出口现状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 [7] 梁媛媛,郭锦墉.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7:243~244
第五篇: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优劣势及对策分析
摘 要:针对辽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情况,归纳出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贸易壁垒日趋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差、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以及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等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产品商品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多元化出口市场、增强农产品出口的服务功能等措施,以进一步扩大辽宁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关 键 词: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贸易壁垒;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辽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南临渤海、黄海,拥有大连、丹东、营口等重要港口,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伴随世界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辽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扩大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一、辽宁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
(一)农产品出口总量持续增长
辽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其出口额位居全国的前列。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伴随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辽宁农产品出口总值保持较强增长的态势,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0·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8·55%~11·2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在全国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5位上升至2007年第3位,仅逊色于山东和广东两个贸易大省。
(二)主要农产品的出口状况
2005年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居前的5种商品均为初级产品,分别为水海产品(82 546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27·3%,比上一年减少4%;粮食(13 603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4·5%,比上一年增长220·1%;蔬菜(12 020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3·97%,比上一年增长13·6%;干豆(9 431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3·11%,比上一年增长53·2%;水果及坚果(5 982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1·98%,比上一年减少10%。这种状况反映辽宁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水海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比较优势较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中初级产品优势依然明显,深加工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较少。
二、辽宁农产品出口瓶颈及原因分析
尽管辽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是全国水产品、粮食、食用油籽(2006年水产品、粮食和食用油籽的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的14·06%、10·53%和6·93%,均位居全国第3位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出口省份[,但其出口规模和效益尚待进一步开发。制约辽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
(一)出口农产品加工程度。
附加值较低从深加工出口份额不难看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水平落后是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目前,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技术和设备条件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的问题。
(二)贸易壁垒日趋严格。
突破壁垒的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内容已涉及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其中“绿色壁垒”是阻挡农产品出
口的重要障碍,其负面效应不断放大。2006年初,日本、欧盟、美国相继修改食品安全卫生法,大幅提高了食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对辽宁农产品出口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质量卫生问题成为扩大出口的重要障碍,长期以来,辽宁农产品主要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受整体农业粗放型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户片面追求产量,质量管理意识差,滥用化肥、农药、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产品有害物残留超标,与国际安全健康标准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成为农产品出口遭遇退货和贸易纠纷的主要原因。
(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在生产方式上,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出口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普遍小。
(五)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导致潜在风险较大
辽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对日本和韩国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市场的过分狭窄,导致农产品国际市场风险相对集中,一旦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口政策发生变化,将极大影响辽宁总体的农产品出口份额。
三、促进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因此,应按照国际市场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定向出口、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改变主要靠初级产品出口的不利局面。首先,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所有农副产品都可以进行粗、精、深加工,分等分级,提高等级和效益,特别是名、特、优、新、稀和加工潜力大的农产品。其次,加大国际农业核心技术和先进农业设施的引进,选准农产品加工重点开发产品,加强农业高新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高科技农业企业,提高辽宁农产品科技含量。最后,鼓励、推动传统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深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强化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开展国际质量认证,通过制定生产、加工、出口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标准。同时,应尽快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修改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并实施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建立和健全农产品产地和产品的认证和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推动出口企业积极采用GAP、GMP、HACCP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9002、ISO14000以及日本、欧盟等国的质量认证,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
(三)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目前,国内根据土壤标准划分了食品的4个等级:普通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中的“顶尖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打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实现顺利出口。现在国际市场竞争战略已经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国外消费者很重视名牌。发展农产品品牌,一方面可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使国外消费者了解辽宁省的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处理农产品贸易纠纷,避免一些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全面封杀。
(四)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形成传统产品与特色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了改变目前生产规模小、生产基地分散的局限性,提高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辽宁省已经确定建设十大农产品出口基地:盘锦优质大米出口基地,铁岭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辽
宁中部和辽南地区蔬菜和水果出口基地,辽东和辽南地区的食用菌、浆果、干果、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基地,辽东地区中药材出口基地,辽西地区的杂粮和花卉出口基地,辽西北地区的畜禽产品出口基地。这样,在农产品出口上,既有水产品、蔬菜、肉食品、水果等传统农产品,又有食用菌等辽宁地区特色绿色农产品,形成出口产品多样化、优势化和特色化格局,提升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优势。
(五)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多元化的出口市场
辽宁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以日本、韩国、美国为主的贸易格局,隐藏着较大的贸易风险,使农产品出口受到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贸易壁垒政策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形势起伏不定,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因此要在继续稳定和巩固日本、韩国、美国等传统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欧盟、俄罗斯、中东、朝鲜、独联体等新兴的周边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出口风险,同时,还应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产品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市场压力。
参考文献:
[1]辽宁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委会.辽宁对外经济贸易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卷年鉴2006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大连统计年鉴编委会.大连统计年鉴200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农业贸易促进中心.2007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王厚双,刘爽.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辽宁农产品出口受阻的调查与思考[C]//“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2003.